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索研究
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 )2 0 2 1年4月第23卷第2期Apr. 2021Vu0 23,Nu.2文章编号:1673 -1337(2221)22 -2175 -26dot : 12.11717/j. issn . 1673 -1387.2227 22.1 1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于佳鑫(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 0717)摘要: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 任务和必然要求。
在准确把握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迎接新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实现高 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并站在 全局的角度,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社会教育环境3个方 面,对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中图分类号:G64 1 文献标志码: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⑴,对 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的 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 能否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水平,更关系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宏观推进程度。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艺术类大学生 价值观的主要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效地融合于艺术类大学生自身价值认同 体系,助力他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中明辨是非、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发展型资助下受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探索
发展型资助下受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探索*鹿奎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要: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消除了绝对贫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依然要持续推进。
新的历史时期,学生资助的工作模式由“保障型”向“发展型”逐步过渡,扶志与扶智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探索发展型资助视角下受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结合相关文献归纳培养受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分析发展型资助在实施工作中的优势,建设性地提出培养路径,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发展型资助;资助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资助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5-0001-021引言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1],但高校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2020年5月21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19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指出“2019年,政府、高校及社会设立的各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共计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4817.59万人次,资助资金1316.89亿元”[2],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体量是十分庞大的,如何培育这部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更好地“拔穷根”是相当必要的。
在发展型资助工作机制下,兼顾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大学生的经济资助与精神帮扶,促进受助大学生增强志气、提升智力,推动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受助大学生的时代特点每个时代均具有各自特色鲜明的特征,在不同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也具有特殊的时代特点。
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学生因其所在原生家庭的经济原因,关联其生长成长的境遇、从小到大的体验、接受教育的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影响,造就受助大学生产生了特有的思想观念特征。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路径的构建与探索
( 转下页)
( 接上页)
所修正 ,社会 因素成 为一个不 可忽视 的力量 。当然政策 的导向作用又 同时 影响了公众 的心理和选择 。利奥塔说 : “ 高等学校 的任务是创造 技 能,而不再是 思想 。知识传 播不再是用于 能引导 民族走 向解放 的精 英 ,而是提供 能够在各种 机构的 岗位 上充分发挥 作用的操 作者 。”Ⅲ 于是可 以看 到政治生态和社会 生态的互 动作用 ,一方面 ,在知识 分子 政策 的制定 中社会 因素显现 出它极大 的作用 ;另一方面 。社会 因素和 知识分 子政策又是相辅相 成互为因果 2 . 有针对 性的加强大 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是 不容 忽视 的一 项重 要内容。 首先 ,应 该加强大 学生的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教育 。建设社 会主 义核心价值 体系既是大 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指导 思想, 同时又 是它的 基本任 务,必须坚持把 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的主要 内容 贯穿于大学 生思想 政治教育体 系之 中 。事实 上,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的基本 内 容 ,即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共 同理想 ,以爱国主 义为核 心的 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 的时代 精神 ,社会 主义荣辱 观等 ,这些都是 中国知识分子所 应具有的最 重要的 品格 。对大学生加 强社会 主义核心价 值观 的教育 ,有助于培养他们 拥有强烈 的正义感和 责任感 、追求科学 和民主 的精神 、真诚和谦逊 的态度 、创 新的意识 , 以及 为人师表 、拥有独立人格 的人 。 其 次,要进一 步注 重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 就是关注人 的生存与发 展 ,就是关心人 、爱护人 、尊 重人 ,是社会 文明进步 的标 志,是人类 自觉 意识提高 的反映。注重人 文关怀是思想 政治教育坚持 以人为本 的 必然 要求 ,是大 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价值诉 求,也是增 强大学生思想 政 治教育针对性 、实效性 的有 效途径 。注重 人文关怀 的教 育的最终表 现将 体现在被教育 者 自身具备 人文关怀 的素 养,如此 良性 循环 。所 以 只有 当每位大 学生都拥有人文 关怀, 中国知 识分子才 能真 正提高 自身 的素养 ,才称得上名副其实 的知识分子 。 第 三,要深入 推进和谐文化 宣传 。社会 主义和谐文 化,就是 中国 化 、 民族化 、现 代化、科 学化 、 民主化 的文化 。和谐 文化既是和谐 社 会的重要特 征,也是实现 社会和谐 的文 化源泉和精 神动力 ,是 全体人 民团结进步 的重要精神支 撑。大学生 的和 谐文化教 育,不仅 是要给大 学生创造和 谐文化 、和谐 校园 的氛 围,更重要 的是要让大学 生积极投 身于和谐文 化教育与和谐 校园的创建 中,让大学 生树立多样 、包容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作者:姜楠独伊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3期姜楠独伊(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40075)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存在着大学生主体性价值追求缺失、外部环境冲击培育的有效性、各种教育力量未形成合力等问题。
因此,应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科学解读内涵,引导实践内化,优化培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7)07-0181-03“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1]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程度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因此,应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重点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注入动力。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涵解读价值观是个人对客观事物以及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
价值观并非与生俱来,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具有主观性、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与选择性的特点。
价值观一旦形成将对个人的行为起调节作用,并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制度中的一项基本的价值准则,在整个价值观体系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它影响并制约着体系中的其他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类社会的关键文明果实,对于一个民族团结性的影响十分重要,被称为民族之魂[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新探索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新探索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不断有新的探索和实践,以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大学生的思想之中,成为他们行为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探讨一些新的路径和思路,以期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参考。
一、思想政治课教育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平台之一。
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可以向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实践要求和时代意义等方面的讲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也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兴趣,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使之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和实践需求。
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和力量。
比如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义务劳动等,都可以让大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自觉性。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还可以引导大学生进行主题教育,让他们从实践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提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同和自觉践行。
三、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一种传统的教育形式,通过课程设置、学风培养、导师指导等方式,可以在学生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书院中,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学生通过经典文化、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学习,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形成正确的文化认同和修身养性的实践需求。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以云南农业大学为研究对象
【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 是我 们党在 思想文化建设上 的重 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 。高
校 肩负着培养社会主 义合格建设者和 可靠接班人的重要 使命 , 意识形 态的前 沿阵地 , 作为 在加强社会 主义核心
价值体 系建设 中发挥 了不可替代的现 实作 用。 南农业大学充分认识到高校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建设的重要 云 性 和紧迫性 , 积极探 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建设的新路径 , 实施军 民融合“ 2 ” 12 工程 。 实践 中推进社会 主义 在
年 初 与驻 守 老 山的 7 3 2部 队结 对共 同实 施军 民融合 72
、
军 民 融 合 “2 ” 程 实 施 背景 12 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 帜。1 1 1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 中国共产党成立 9 周 年大会上 。强 调 Q
“2 ” 12 工程 , 把老 山作为对 青年大学 生进行社 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 系教育 的实践课堂 , 云南农业 大学 作为部队官兵 把 提升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自觉性的教育基地 。 军
想和重大战略任务 。早在 2 0 0 9年 7月 , 胡锦涛在 中央政治 局第 十五次集体学 习时就强调 要走 出一 条 中国特 色军 民
军民融合 “2 ” 12 工程 的实施 , 进一 步推进高校社会 是
【 基金项 目】 本文 系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 目“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机制研究 ”项 目编号 :0 1 4 3 和 ( 2 1Y 5 )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 主义学院科研团队课题 “ 西部 民族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机 制创新研究” 课题编号 :X Y D 1的成 ( SJ T O )
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 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贯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培育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承载着培育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由于大学生处于知识、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发育阶段,在现实生活中又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途径。
政策宣传教育。
政府和学校应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舆论引导、政策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教育培训。
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应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
还可以通过开设特色课程、举办讲座和培训班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会实践锻炼。
大学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实习实训等形式,大学生可以深入社会、接触群众、感受人民疾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道德情操,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媒体宣传引导。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
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信息,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深入大学生群体,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家庭、校园和社会共同育人。
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要加强家庭教育,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家校合力。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要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环节,全方位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则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在工作实践、社会交往中,要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意志品质,培养社会责任感。
关于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世纪桥2017·10关于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张静淼(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74)【摘要】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作为即将跨入社会的独特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大程度地影响着祖国未来的走向。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很好地在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是现在研究探索的重点所在。
本论文通过查阅文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现状、途径这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大学生【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058-02【收稿日期】2017-06-09【作者简介】张静淼(1993-),女,重庆人,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自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
社会核心价值观一词在生活中开始活跃起来。
如今在大街小巷都随时可见粘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语,24个字。
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地,如何教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很好地在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是现在研究探索的重点所在。
一、当代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新生代,其思想意识、价值观依然处于最易煽动、不稳定的时候。
许多学者专家通过实际调查都发现,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的社交生活中获取信息的来源都是通过网络,这些网站和网络工具传播信息速度极快、范围极广,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传播的信息真假难辨。
而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不够稳定成熟,辨识各种信息、观念辨识能力不强,容易产生偏差,因此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去认识一些当今出现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恶性竞争、网红现象、就业困难等。
这些都使得大学生产生厌世、抗拒社会等低糜情绪和思想。
浅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的情感路径
浅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的情感路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要提高大学生对于价值观的认同度,就要将情感作为重要的元素,融入到教育体系中,做到以情动人,做到教育的情与理交融。
在对大学生的认同教育中,将情感路径建立起来,使得教育规范化展开,提高教育质量。
本论文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的情感路径展开研究。
标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情感路径情感路径就是以情感为脉络将路径设置出来,将情感作为重要的资源,提高被教育者的认同度。
在對大学生展开教育中,为了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就要发挥情感的引导作用,做到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将相应的情感路径建立起来,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识,最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
一、将大学生的社会情感激发起来实施认同教育社会情感,就是社会成员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
这种情感具有综合性,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也要具备社会情感。
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中,将社会情感激发起来,可以提高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当前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时期,虽然社会和谐发展,但是矛盾依然存在,价值信息充斥着社会各个角落,大学生通过使用网络就可以获得各种社会信息。
但是,网络是开放性的,不仅存在真实信息,还有大量的虚假信息。
大学生对于社会现象的判断力不够,很容易被虚假的信息错误地引导。
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宣传教育层面,从社会情感的角度出发展开,用案例的方式提高说服力,对大学生的认同教育更能够产生实效性。
二、从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对认同教育实施创新对大学生的认同教育中,从情感需求出发展开,可以让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自觉地敞开心扉。
让大学生接受情感体验,在情感交流中,将教育内容,语言传播的方式以及语速都要把握准确,让大学生能够接受。
所有的教育内容都要围绕着学生的情感展开,教育内容要与大学生的日常生话和学习的内容贴近,结合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展开。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现路径探析——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例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现路径探析——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例郭彦雯李志鑫【摘要】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须之选。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现实的桥梁,通过在实践过程中的观察、体验、思考所得,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实现由外在被动接受向内在主动认可的顺利转化。
本文从社会实践的价值逻辑、实现路径和开展形式三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以实现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对接,进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不同具体事物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各种信念、信心和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它决定了个人的价值心态和价值追求,支配、调节和管理社会中的一切事物。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反映了当前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他们自身的行为选择,影响了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心态和行为。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急速变革和转型时期,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相互冲突、碰撞,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
因此,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
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作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是十分显著的。
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在实践过程中内化知识、增长才干;另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锻炼中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吸收、内化,指引他们未来的人生走向。
一、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逻辑当代大学生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因此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我国社会的走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果。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以安康学院为例
102新西部 NEW WEST 2021年第4期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与“活水”,[1]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通,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支撑。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作用1、红色文化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面对各种社会新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容易转移,呈现不稳定发展的状态,所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育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经历过特定历史和生活发酵历练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红色文化所呈现出的“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2]这样的价值观,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2、红色文化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红色绘画、红色遗址、红色精神、红色英雄人物等,这些重要、丰富资源是价值观培育的鲜活素材,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红色歌曲、红色绘画,以一种直观且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展现形式向当代大学生们呈现了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在自我创作或是欣赏他人创作的过程中,感悟红色艺术背后的价值,从思想上帮助大学生培育科学的核心价值观;红色故事、红色遗址及红色英雄人物,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确立人生的榜样,在了解英雄人物故事的同时,以此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举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德育的“跟进式”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1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是培育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
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新时代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进融入高校德育的“全过程”(一)高校德育的“全过程”需要“全程”跟进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思想道德教育是实现这一重大任务的重要环节。
高校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2]大学生德育的全过程渗透,是由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决定的。
首先,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施教目的来说,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统领性要素。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3]152,“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9。
理论只有被人掌握,才能转化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
由此可见,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水平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必须要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其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特殊的社会性,是连接学校和社会之间的道德桥梁。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社会性,指出人的社会性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8卷第1期双月刊2022年1月出版收稿日期:2021-11-28作者简介:浦玉忠(1962-),男,江苏大丰人,南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进式’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7A K S0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德育的“跟进式”路径浦玉忠(南通大学,江苏南通226019)摘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和时代命题。
试析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索
试析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索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大学生处于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中。
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进行探索,希望能为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多元文化的挑战和机遇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冲突、相互协调。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这种多元文化的存在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多元文化的挑战在于不同的文化之间可能存在着冲突和摩擦。
由于文化差异,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行为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考虑到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文化来统一所有人的价值观念。
多元文化的存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当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时,会产生新的文化形式,这有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新的价值观念。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可以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吸收和汲取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优秀之处,这对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有益的。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的多样性是十分普遍的。
我们应该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而是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教育。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引导他们通过思辨和辩证的方式去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搭建文化交流平台3.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上,我们应该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文化来规范所有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而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文化背景来开展教育。
我们可以在教育内容中引入一些多元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而培养他们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1. 引言1.1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有效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和特点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培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各种不同声音和观点,从而更有可能形成全面、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互联网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认知碎片化的问题,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也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建立起有效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教育培训与课程设置,可以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媒体宣传与舆论引导,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广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培养爱国爱党的情感和责任担当精神。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既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
只有因势利导,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养,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引言】2. 正文2.1 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和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互联网时代以其快速、便利、普及、全球化的特点,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背景是信息爆炸和碎片化。
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让人们难以辨别真伪,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
大学生作为信息的接收者,需要具备筛选、分析、判断信息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互联网时代注重个性化和多样性。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作者:支良泽陈秋月常燕宋韶彬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22期作者简介:支良泽(1987.-),男,汉,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陈秋月(1986.-),女,汉,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常燕(1978.-),女,汉,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宋韶彬(1989.-),男,汉,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本文以江苏大学机械学院为例,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和路径进行分析,并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培育路径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184-01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全国各地高校以此为契机,创新活动思路,引导广大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成效显著。
江苏大学机械学院高度认真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索,以期实现参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2]。
作为国家未来重要人才储备的大学生,受到多种价值观的影响,在高校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因此,高度重视并引导高校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
在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总书记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高度。
由此可见,在高校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现状通过实际调查和座谈,我们发现高校大学生普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高认同度,践行意愿强烈。
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索研究
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索研究文/贾宛航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其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
全国上下,黎民百姓,达官贵人都要意识到这个工程的基础意义。
这项事业的实现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源泉,更是中国建设伟大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意识保障和不竭动力。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如火如荼的开展着,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就决定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教育引导、校园文化渗透、媒体舆论引导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方法,形成培育合力,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还要积极探索建构长效保障机制,以推进此项工作的长期开展,有效提高认识。
1 构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制度保障,建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保障机制,可以从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物质保障等几个方面入手,这将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打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以利于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形成。
1.1 建立健全政治保障机制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综合育人的过程,,更是是一个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过程,它不单单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院相关部门的事,它更涉及高校多个部门和许多环节。
因此,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政治保障机制。
科学的政治保障机制包括:建立高校组织领导机制,以明确组织管理的目标,合理调配人员、资源,协调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合作,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理论扎实、坚定立场、思想正派、品德高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主要包括两科老师、思想政治辅导员以及全体参与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相关人员,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在日常学生事务的管理中,培育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智库时代 ·115·智谋方略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许华娣(江苏海洋大学,江苏连云港 222005)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应根据新时代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从注重新媒介的作用、注重连续性的认同教育、注重文化熏陶、注重行为实践四个方面,同时发挥好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主体作用,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认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家庭教育;行为实践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20)10-0115-002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意义(一)有助于牢牢掌握社会舆论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符合中国的国情,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反映中国民心的产物,可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体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思想舆论的力量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形成积极向上有力的社会导向,有助于掌握工作中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二)有助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文化多样化,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先发展起来了的一些国家,通过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进行文化输出,冲击我国的价值观念。
此时加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助于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有助于抵御其他价值观念的冲击,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爱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屈原、霍去病、岳飞、文天祥、林则徐、李清照、张骞、詹天佑等等,这些人物代表的是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爱国之情;“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曾子杀猪、季布一诺,小小的故事背后是人们对于诚信品质的追求和赞赏。
绍兴高校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探析
作者简介:刘婷(1985— ),女,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
课题项目:校级重点课题:绍兴高校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探析(项目编号:2014DJZ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都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持续8年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多成果。
为了更好的了解绍兴高校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效果,在“十四五”期间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因此,我们针对绍兴8所高校师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共收集到1428份问卷,选取1421份问卷进行分析和整理,其中教师85份,学生1336份。
通过对1421份问卷的分析和梳理,旨在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作用,构建有效路径,提供客观的依据和有益的参考。
一、绍兴高校师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高校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一方面起着引领与示范作用,一方面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社会化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对社会其他青年群体会产生正面的示范带动效应。
调查显示:认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青少年学生占66.5%,党政机关干部占30.4%,企事业单位占1.76%,农民占1.34%。
二、绍兴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与认知度情况(1)绍兴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方面。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师生持肯定态度,很了解和基本了解占98.38%;认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占98.38%;认为所在学校的老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程度,很重视和比较重视的各占65.02%、32.86%,足见高校师生有着共同的认知。
究其习得渠道,认为学校现在开设的各类思政课程,作用非常大和较大占90.78%;课堂传授90.57%,书刊杂志71.99%,党员、团干培训73.54%,网络媒体81.21%,电视广播67.84%,说明思政课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而网络、培训、电视、书刊等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一体化路径探索
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一体化路径探索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一体化,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学生们在道德与价值观海洋中的航程。
这座灯塔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指引和方向,也为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然而,如何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一体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首先,让我们以比喻的方式来描绘这个问题的现状。
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一体化,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学生们是航船,一体化教学是帆。
然而,现实中的风浪——教育体制的束缚、资源的匮乏、理念的滞后,都在不断地考验着这艘航船,使帆无法完全展开,航行的速度缓慢。
夸张地说,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一体化面临着如同攀登珠穆朗玛峰般的艰难险阻。
学生们在没有足够氧气和路径的困境中,艰难地前行,渴望找到一片可以滋养成长的新天地。
对于这一现状,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一体化如此困难?经过深入的分析,我们发现,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
一方面,教育体制的僵化,使得教师们在教学和科研中难以突破固有的模式,一体化教学的理念难以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资源的不足,尤其是实践平台的缺乏,使得学生们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一体化教学的能力自然难以提升。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必须寻找有效的纾解路径。
首先,我们需要改革教育体制,打破束缚教师们思维的桎梏。
这就像是为航船开辟新的航线,让教师们能够在更加广阔的海洋中航行。
其次,我们需要加大对资源的投入,尤其是实践平台的建立和完善。
这就像是给教师们提供了更多的氧气和路径,让他们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有足够的能量去面对挑战。
此外,我们还需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一体化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学生实践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他们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游刃有余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在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今天,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这也是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应该从高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及必要性出发,对其实施路径进行全面探索。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5)11-0076-02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索研究
曹晓明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辽宁
抚顺113001)
2015年11月
November ,201
5
University Education [收稿时间]2015-04-28
[作者简介]曹晓明(1983-),男,辽宁抚顺人,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当前,在高校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当中,其重要性与意义正在不断地凸显。
但是因为遇到主客观等诸多因子的影响,教育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偏差和缺失等现实情况,更是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到了一个非常紧迫的地位。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来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在高校日常教育的进程当中,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意识,使其慢慢形成科学、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将主观的认知与客观的责任实践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个体的社会性,从而满足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笔者在借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它是激起高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
在这个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其所实施的对象是大学生,实施的主体包括所有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同时,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应该是多元的,任何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与行动产生积极影响的场合均可充分利用。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的意义(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构建诚信社会的重要内容
诚信是社会正常运营的根本,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将会发生各种冲突与分歧。
这就告诉我们,构建诚信社会,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诚信行为,而这种诚信行为的背后,是个体诚信品质的彰显。
当下,社会上呈现出来的一系列坑蒙拐骗的行为,严重地影响了我国诚信社会的发展进程。
公民的社会公共道德意识急需进一步强化,这一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
在建构诚信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也是重要的建构力量,在高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公
德教育是主要内容之一。
(二)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必由之路
为了更好地适应21世纪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的科教文卫等诸多领域都需要开发型和创造型的人才。
现代人才一方面要具备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及综合性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
也就是说,现代意义上的人才所具备的不仅仅是国际视野与专业素质,还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不光要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现今,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的主要历史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法令、律例还有待进一步修订与完善。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大量的不良资讯严重地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例如,网络上充斥的各种不良信息,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不正之风,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面对如此严峻的成长环境,一方面,我们国家和政府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其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研究(一)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育方式
在高校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充分发挥好讲堂的主渠道作用。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使命便是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的载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所需采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讲授方法,是教师对大学生进
76
University Education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知识的讲解,使大学生充分理解其主要的思想内容。
在高校开展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当中,传统的讲授法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借助相关的教学辅助设备来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传授。
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大学生在设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情感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感人的情境或者引入真实的故事来引导大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以此来深化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识。
例如,可以讲述“浙江最美司机——
—胡斌”的故事:胡斌在身体意外遭受铁片撞击的时候,依然强忍着剧痛将公共汽车安全地停靠在路边,保证了整车乘客的安全,而他却光荣地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他用自己生命中最后的三分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责任”。
(二)以课外活动为辅助的教育方式
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更好地辅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
在这个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高校德育处教师、辅导员和家长要根据各自的角色来履行相应的责任和教育义务。
1.可创办角色体验活动
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创办角色体验活动。
大学生按照一定的故事情节,饰演不同的角色,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承担,学会感恩。
当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对父母的宠爱习以为常,所以常常忽略父母的辛劳与无私的奉献。
而感恩活动的开展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责任及感恩意识,使其敢于担当的责任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的是一个系统与整合的过程,这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提升大学生当代教育素质与思想道德体系的关键所在。
这种感恩教育,一方面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的应有之义。
在感恩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校的德育处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爱心、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
很多学生家长在这次活动中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大学生的内心深处也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
在感恩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注意的是,要让大学生明白,父母的养育恩情是无法用物质回报的,只有成为有用之才,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收获到了践行责任的快乐,同时也使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2.可开展环保卫士活动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爱护。
例如,济南师范大学每年暑假都会组织大学生清理小清河周边的垃圾,并且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目前,济南师范大学学生在万佛山种植的“共青团员林”已经有近千株树,这些树象征着泉城济南大学生对环境的热爱与保护,为我们环保建设树立了典范。
此外,济南师范大学德育处还积极引导学生家长,通过分发“我为环保做贡献,低碳出行”的倡议书,让大学生及其家长在每天的交通高峰期使用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出行。
这在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也为减少空气PM2.5的污染提供了助力。
通过这种家长、学校、大学生共同参与的环保活动,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通过这种公德意识的培养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意识与日常行为表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四、结语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国家的兴盛与繁荣需要现代大学生进一步地打拼与创造,这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安定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转型期,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负面的社会现象。
这些不良的社会思想及行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并且导致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淡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不完善等问题。
所以,不断推动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重点探讨了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与路径,希望能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轶.略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信仰教育[J].丽水学院学报,2009(1).
[2]李江波,李江淼.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思考[J].才智,2009(2).
[3]宋英巨,周德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
[4]催媛,郭茂.用真、善、美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J].大学教育,2012(2).
[5]李晓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的探讨[J].重庆行政,2008(1).
[6]严学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09.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