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对贫困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H省Z村的驻
精准扶贫政策的价值分析与事实分析
精准扶贫政策的价值分析与事实分析精准扶贫政策是指通过精准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准确识别贫困群体和贫困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
价值分析与事实分析可从不同角度客观评估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与价值。
价值分析可以从社会公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估精准扶贫政策的价值。
精准扶贫政策强调公平,将扶贫资源更加准确地投放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消除了一些传统扶贫政策中的一刀切和浪费现象,提高了扶贫政策的效率和公平性。
精准扶贫政策注重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和产业,促进地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减少了贫困人口的再贫风险,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事实分析可以从数据和案例等客观因素评估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
根据数据统计,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中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
精准扶贫政策在贫困村和贫困户中实施的一些成功案例也被广泛报道。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电商,许多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通过实施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等措施,改善了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这些实际案例和数据证明了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性和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精准扶贫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贫困人口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识别贫困户和精准帮扶的难度增加。
贫困地区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需要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扶持。
由于地方政府和扶贫部门的工作压力和目标压力,有些地方可能会存在虚报脱贫成果和追求短期效益的问题。
精准扶贫政策从价值分析和事实分析两个角度来看,对于解决贫困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准确识别贫困群体和贫困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可以提高扶贫政策的效率和公平性,促进地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精准扶贫政策也需要面对贫困人口多样性和复杂性、贫困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带来的挑战。
需要不断改进政策和措施,确保扶贫工作的公平、准确和可持续。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2.24•【文号】•【施行日期】2017.12.24•【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12月24日)为着力解决驻村帮扶中选人不优、管理不严、作风不实、保障不力等问题,更好发挥驻村工作队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现就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为目标,确保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精准、帮扶扎实、成效明显、群众满意。
(二)基本原则——坚持因村选派、分类施策。
根据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做到务实管用。
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作为衡量驻村工作队绩效的基本依据。
——坚持县级统筹、全面覆盖。
县级党委和政府统筹整合各方面驻村工作力量,根据派出单位帮扶资源和驻村干部综合能力科学组建驻村工作队,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一村一队。
驻村工作队队长原则上由驻村第一书记兼任。
——坚持严格管理、有效激励。
加强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从严从实要求,培养优良作风。
健全保障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干事创业、奋发有为。
——坚持聚焦攻坚、真帮实扶。
驻村工作队要坚持攻坚目标和“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将资源力量集中用于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二、规范人员选派(一)精准选派。
坚持因村选人组队,把熟悉党群工作的干部派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贫困村,把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派到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脆弱的贫困村,把熟悉社会工作的干部派到矛盾纠纷突出、社会发育滞后的贫困村,充分发挥派出单位和驻村干部自身优势,帮助贫困村解决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 关键 词 ]农村 公 共 产 品供 给
一
农 民收 入 实证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 状与原因分析
运用 SS P S统 计 软 件 对 上述 计 量 模 型进 行统 计 分 析 , 果 如 下 结
L NI-4 5 +0. 2 L E n( ) 5 2 3 5 n(DU) 2 5 n AR +O 8 L ( OAD) 7 L +O 2 1 n ( 4 3 6) 1 7 ( 1) 1 1 5 ( 5 5) 2 3 ( 6 8 9 6》
系进 行 实证 检 验 , 结 果表 明 农 村道 路 、 估计 通讯 和 教 育基 础 设施 建 设水 平 对于 我 国农 民人均 收 入均 具 有显 著 影 响 农 民 的农 业 收 入 二 , 直 第 农村 公 共 产 品 的供 给 期进 行 社会 主 义 新农 村 建设 提 供 了充 分 的理 论 依 据 , 定 了 中西部 肯 能促 进 非 农 产业 的发 展 . 为农 民提 供 更 多获 得 其 他 商 品 和服 务 的 地 区加 大 农 村基 础 设施 建 设 在 实现 经 济 协 调发 展 中的积 极 作 用 。 机会 以及 非 农 就 业 的机 会 , 而 增 加 农 民 的非 农 业 收 入 。 从 2 加 大 政 府 对 农村 公 共 物 品的 供 给 力 度 ,尤 其 是 教 育 文化 方 面 的 公共 产 品 的 供给 。 所 分 析 的三 类 基 础 设 施 中 , 育 基础 设 施 在 教
源 受到 极 大 制 约 。农 村 内部 公 共物 品的 短 缺 是 由农 村 自 己解 决 ,
通讯 的 回 归系 数 在 1 以上 水 平 高度 显 著 ,D % E U的 回归 系 数在 5 %
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前我 国贫 困地 区农村公共产 品供给现状和存在的 问题 , 而为贫 困地 区农村公共产 品的提供 以及发挥公共财政作用提供建议 。 从 【 关键词】贫 困地 区;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 ; 研究
一
、
贫 困地 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底, 国家扶贫重 点县 7 5岁学龄儿童在校率为 9 % 失学儿童 ~1 7,
有 量 的 6 % 6。
医 疗 设 施 增 加 , 0 8 国家 扶 贫 重 点 县每 万 人 拥 有 医 院 卫 生 院 20 年
通讯 设施发展 较快 , 平低 19个百分 点, . 固定 电话 用户达 数 ( 06个 , 所) . 比上年 增长 0 9 , 万人拥 有医 院卫 生 院床 位 .%每 2 8 万户 , 77 仅一年时 间到 2 0 年 , 0 8 国家扶贫重点县 中通 电话 的 数 ( 1 床) 7张 , 比上 年增长 1 . % 每万 人拥 有卫生技 术人 员数 34 , 人) 8人 ,比上年增长 3 6 ,有 7 . % .% 7 4 的行政村有医疗室 , 有 行政村 占全部行政村 的 9 .% 5 3 ,只 比全 国县市 9 . % 7 2 的平均水 ( 1
政经视 点
贫 困地 区农 村公 共 产 品供 给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研 究
秦 燕
( 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 甘 甘肃 兰州 7 0 7 ) 3 0 0
【 摘 要】农村公 共产品供 给影响农村经济持 续发展 的重要 因素 , 国贫困地 区的公 共品供给几乎处 于空白地 带。分析 了当 我
收入 , 提高 了他们 的人力 资本水 平。以 5 2个国家扶贫 开发重 对 劳 动 力 的技 术 培 训 增 加 ,0 8年 国 家扶 贫 资 金 中 用 于 技 术 培 9 20 . 比上年 增加 5千万元 , 参加 技术培 训的达 点县 为例 , 交通条件 明显 改善, 2 0 仅 0 8年国家扶贫开发 重点县 训 的资金 4 5亿 元 , 就获得用于交通建设的资金 6 . 2 6亿元 , 境内新增公路里程 6 8 到 14 . 17万 人 次 , 受 过 技 能 培 训 的 劳 动 力 比 重 为 1. % 比上 接 51 , 万公 里, 其中新增 高等级 公路 0 4万 公里 , 内公 路里程增 至 年 提 高 0 8个 百 分 点 。 . 境 .
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内涵、实践困境及政策建议——一个系统性的述评
郭子豪认为 , 该转变是 由于我 国经济增速减慢 、 农业 产值 在 国民经济 中的比重下降 以及贫
困地 区经济增长 的减贫效应 降低所 致 , 精 准扶贫就 是抵 消经济增 长 “ 滴漏效 应” 下降、 直
接 瞄准贫 困人 口的措施 。 王思斌则强调认知层面上理性 的社会建构 , 认 为精准扶贫是对 以往扶贫开发行动反思 的结果 , 是针对 以往 扶贫开 发 中某种 程度上存在 的扶贫对象 情况
总结 。
一
、
精 准 扶贫 的 内涵
目前 , 学术界对精准扶贫 的认识 , 既涉及精准 扶贫政策 产生 的时代 背景 , 又涉及 精准
扶贫 的核心 内容 。关 于精准扶贫产生 的时代背景 , 学者们认 为 , 精准扶 贫政策 的出 台, 标 志着我 国扶贫资源分配 的瞄准 区域 由以贫 困县为重点 向贫困户和贫 困村转变 。 …汪三贵 、
1 6 X S H 0 1 2 ] 。
农村 精准 扶贫 : 政 策 内涵 、 实践 困境 及政 策 建议
我们很有必要 即时梳理 和总结现有研究成果 , 发现现有研究 尚存 的问题 , 以推动研究走 向
深入 , 促进学术研究更好地服务扶贫开发实践 。
精准扶贫是一项新 的贫 困治理政策 , 学术界至今 的研究重点是解读政 策含义 、 揭示该 项政策在实施过程 中遭遇 的实践 困境并 提 出相关 的政策建 议 , 另有一个研 究传统是 探讨
自己的认识 。黄承伟对 习近平 的扶贫思想进行 了阐释 , 认为精准扶贫 、 精准脱 贫是包含核 心 内容 ( “ 六个精准 ” ) 、 实现路径 ( “ 五个 一批 ” ) 、 根本要求 、 保 障体 系 、 落实行动 的一个 战
略体系 , 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的关 键是要解决好 “ 扶持谁” 、 “ 怎 么扶 ” 、 “ 谁来扶 ” 、 “ 怎么退 ” 4个 问题 。 _ 4 黄承伟 、 覃 志敏认 为 , 精 准扶贫 战略是 实现 区域精准 和个 体精准 的有机统一 , 行业部 门和地方政府主要负责推动片 区精准 扶贫 , 专项 扶贫 和社 会扶贫 主要 负责个体精
精准扶贫助推乡村振兴的效益分析
精准扶贫助推乡村振兴的效益分析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通过精准扶贫,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实现乡村振兴。
下面我们将就精准扶贫助推乡村振兴的效益进行分析。
精准扶贫对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精准扶贫,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来源。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产业扶持、补贴政策等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比如在农村发展种植业或养殖业,引进一些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农作物或养殖品种,通过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民提高种养技能,增加产出,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精准扶贫可以推动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不仅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精准扶贫,政府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如修建道路、改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基础设施的改善也可以提高当地的发展潜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进入这些地区,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精准扶贫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教育和医疗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在贫困地区,教育和医疗条件往往比较差。
政府可以通过精准扶贫,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和医疗的投入,建立更多的学校、医院和培训中心,提高当地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医疗保障,也为当地的人才培养和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为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精准扶贫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贫困地区由于长期的贫困困扰,社会稳定面临一定挑战。
通过精准扶贫,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可以为当地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工具理性:精准扶贫实践困境的一个伦理学解释——基于我国中部地区Z村的调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135期)2018(3)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工具理性:精准扶贫实践困境的一个伦理学解释—基于我国中部地区Z村的调查方菲,张恩健(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基地,湖北武汉430070)摘要结合对我国中部地区Z村的调查,从伦理学视角对精准扶贫实践过程进行研 究,发现工具理性超越价值理性是导致精准扶贫基层实践困境的重要原因。
工具理性的形 式合理性导致了在农村场域中扶贫干部与贫困户关系松散的境地。
政策的效率优先逻辑弱 化了政策的公平属性,考核的数字化挤压了扶贫干部的工作成效,政策的形式合理性以及政 策的工具化认知,致使精准扶贫陷入实践困境,出现了地方政府、村干部与贫困户共谋和贫 困户对政策的福利依赖,精准扶贫实践困境进一步凸显。
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国家政策嵌入 到农村社区网络的过程中,谨防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弱化工具理性是精准扶贫高效 实践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农村社区治理良性运作的重要途後。
关键词精准扶贫'工具理性'村治主体'实践困境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456(2018)03-0116-07D0I编码:10.13300/.cnki.hnwkxb.2018.03.014精准扶贫是国家消除绝对贫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当前,对于 精准扶贫的探讨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一大批学者沿着不同的路径对精准扶贫进行了丰富的诠释。
目前,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主要沿着三条路径展开。
第一,从不同视角对精准扶贫进行理论阐释,探 讨精准扶贫的研究思路和解决路径13。
第二,从制度设计层面分析精准扶贫的内涵、困境及对策建 议,以及贫困农户识别的技术困境和政策本身的缺陷等问题4。
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基于贫困人口微观追踪数据
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基于贫困人口微观追踪数据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对消除贫困问题的持续关注,精准扶贫政策在中国已经实施了多年,旨在实现贫困人口的有效脱贫。
然而,对于这一政策的效果评估,一直是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基于贫困人口的微观追踪数据,深入剖析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以期为未来的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将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和目标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在中国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本文将详细介绍所使用的微观追踪数据来源、样本选择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评估方法上,本文将综合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通过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手段,全面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在减贫、改善生活水平、提高贫困人口能力等方面的效果。
本文还将关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政策效果差异。
本文将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完善精准扶贫政策、推动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视角,推动中国扶贫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文献综述精准扶贫政策作为中国政府近年来推行的重大扶贫战略,已经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从政策实施背景和目标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精准扶贫政策是在传统扶贫模式基础上的一次重大创新。
它强调了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旨在通过提高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针对性,实现贫困人口的实质性脱贫。
例如,张三等(201)指出,精准扶贫政策的核心在于“精准”二字,即要准确识别贫困人口,精确制定扶贫措施,确保扶贫资源真正流向需要的人群。
关于精准扶贫政策效果的评估,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方面,基于宏观数据的分析显示,精准扶贫政策在减少贫困人口、提高贫困地区居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准扶贫的政策研究与实践
精准扶贫的政策研究与实践一、前言精准扶贫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的基本策略实践,通过精准定位和综合措施,实现因地制宜、脱贫致富。
在中国脱贫攻坚战中,精准扶贫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精准扶贫的背景、政策和实践方面进行探讨。
二、背景多年来,中国不断加强扶贫工作,但是普遍性困难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政府决定出台相关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2013年,中国提出精准扶贫政策,将扶贫对象精准到每个贫困家庭。
并在2014年、2016年相继出台关于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和政策文件,以此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脱贫。
三、精准扶贫的政策1、精准扶贫的基础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准确掌握贫困地区和群体的基本情况,处于贫困的人的生活状况、收入来源和国家资助的头疼问题。
2、精准扶贫的政策目标精准扶贫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贫困地区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性和综合性解决贫困问题。
3、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包括产业扶贫、转移支付、易地扶贫搬迁和社会保障等。
产业扶贫是通过发展当地优势产业、推广先进技术和农业技能,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扶贫。
转移支付是指政府以补贴的形式为穷人提供必要的生活资金,以解决他们当前的困难。
易地扶贫搬迁是为了避免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施技术,让群众参与建设。
社会保障是为了解决贫困人口的‘救命钱’,实现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
四、精准扶贫的实践1、基础信息搜集和现场调查贫困的家庭成员信息如收入、情况、文化程度、收入来源等数据的搜集需要进行实地调查。
如实地调查、采访调查、头对头的家访等与原来的问卷调查一起,以便于对采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
2、精准扶贫的分类制度通过分类制度了解人们的生产力,实现因地制宜,根据分类实施相关扶持政策。
贫困人口统计学可分为户籍、就业、收入等方面,这些数据能够为广泛的扶贫活动和财团政策进行题中实践提供准确依据。
3、精准扶贫的技术支持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精准扶贫已经成为一种数字化的扶贫手段。
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
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减贫事业的深入发展,精准扶贫作为中国特色的减贫策略,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和综述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以期为深入理解和推进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本文将从精准扶贫的内涵、理论基础、实践模式、成效评估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全面展现精准扶贫研究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通过综述已有研究成果,本文旨在揭示精准扶贫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所取得的进展,同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争议,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启示。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提炼出精准扶贫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理论。
同时,结合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深入剖析精准扶贫在实践中的运作机制和实际效果。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理论上,通过对精准扶贫研究的综述,有助于深化对精准扶贫内涵和理论基础的理解,推动相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实践上,本文的综述可以为精准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解决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文将逐一探讨精准扶贫的内涵、理论基础、实践模式、成效评估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精准扶贫研究综述。
二、精准扶贫的内涵与特征精准扶贫是一种新型的扶贫方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精确识别贫困对象,制定个性化的扶贫措施,实现贫困地区的全面脱贫。
具体来说,精准扶贫具有以下内涵和特征:精确识别贫困对象:精准扶贫的核心是精确识别贫困对象,即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将真正的贫困人口筛选出来,确保扶贫资源能够准确投放到最需要的地区和人群中。
这要求我们在扶贫工作中摒弃传统的粗放式扶贫方式,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提高扶贫识别的精度和效率。
个性化扶贫措施:针对不同地区的贫困情况和贫困对象的特点,精准扶贫要求我们制定个性化的扶贫措施。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近年来,精准扶贫政策成为中国政府反贫困的主要手段之一。
自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以来,政府在财政、人力、物力上加大投入,同时依托“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推动扶贫工作落地落实。
在实施中,精准扶贫政策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分类精准“分类精准”是实现精准扶贫的第一步。
基于政府大数据和实地调查,对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实行分类识别,从而获得准确的贫困状况及症结。
例如,贫困户口、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五保户、劳动力较少的农户等实施“一户一策”,定制化扶贫方案。
依据不同地区和政策目标实行“有针对性的发力”,构建有效的政策支撑体系。
这种精准的分类识别,提高了扶贫工作的精准性,使扶贫政策的实施更为扎实和有效。
二、精准扶贫带动脱贫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为许多贫困地区带来了切实的帮助。
其中较为明显的效应便是“精准扶贫带动脱贫”,即在经济和生活水平上的明显改善。
在政府摸清贫困状况后,通过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对贫困户进行精准扶持,帮助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提升就业能力。
同时,政府也提供了职业培训、创业帮扶、土地和资金支持等措施,鼓励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来实现脱贫。
通过政策的实施,很多贫困人口已经从“吃饭难、穿衣难”逐渐变为增收致富。
三、深挖症结推动发展(一)深入挖掘潜力在政府对贫困状况进行准确的分类和扶持认定后,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扶贫,通过寻找地区经济潜力,培育区域特色产业,通过“产业+金融”等全方位扶贫模式,将扶贫工作向深度挖掘延伸,从而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可持续的动力。
(二)推进民生同步发展深刻认识到发展经济和满足民生可以并行不悖的事实,政府在精准扶贫政策下完善公共服务,向偏远乡村注入新生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所需,如饮水设施、卫生系统建设、文化体育设施、道路平整等。
此外,为了保障贫困户生计,政府还提高了农村养老、农村医疗保障、住房保障水平,让贫困户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享受健康、幸福生活。
四、精准扶贫成效①减少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使得全国贫困人口持续下降。
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与影响研究
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与影响研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脱贫攻坚战越来越接近胜利。
其中,精准扶贫政策是倡导的一种“量身定制”的扶贫方式,即将政策的对象、措施、目标等各个方面都进行科学界定和区分,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今天,我们将探讨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与影响。
一、政策效果1.扶贫成效精准扶贫政策在近年来不断落实,在扶贫成效上有很大的提高。
截至2019年底,全国贫困人口出列6705万人,全国贫困发生率已从2012年的10.2%降到了2019年的0.6%。
其中,精准扶贫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财政累计向扶贫领域投入亿元,惠及贫困人口8315万人次;政策扶持推动农村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扶贫领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2.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政策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量身定制”,根据人群、地域和资源利用宜忌等实际情况,结合各地的实际问题,采取可操作性强的措施,真正实现一人一策、精准扶贫。
在精准扶贫政策下,扶贫对象不再是“贫苦户”,而是“贫困群众”。
政策针对不同的贫困程度,提供不同的帮助措施。
例如,在严重贫困地区,政府将通过“产业扶贫”等方式提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在人口结构复杂、经济较发达的贫困地区,政策将重点关注困难老年人、困难残疾人等特殊群体。
3.地方工作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各级地方的工作。
地方政府细化扶贫对象,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政策的发展和实施,也倡导了地方各民间组织和企业的参与,加强了对基层的对口帮扶。
二、政策影响1.社会影响政策的实施,其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带动社会的变革。
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活,缩小了城乡差距,提高了国家形象。
政策的实施也让民间组织和企业与政府更加贴近,通过资金、技术、人员和资源等多方面的投入,形成产业链、商业链,实现需求和供给的有机结合。
2.经济影响政策的实施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贫困地区生产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与影响研究
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与影响研究第一章绪论精准扶贫政策是中国政府自2013年以来所开展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新时代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
该政策旨在通过财政资金、技术支持和政策措施等多种手段,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本文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与影响进行探讨,旨在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社会各界深入了解中国减贫事业作出贡献。
第二章精准扶贫政策的定义与实施定义:精准扶贫政策是指在口径清晰、识别精准、措施有力、督查严肃的基础上,通过政策的组合拳,提高扶贫质量和水平,破解扶贫难题。
实施:为了落实这个政策,国家逐步构建了以“清晰概念、统一尺度”为基础的扶贫标准体系。
同时,采用多种手段,比如政府财政扶贫、医疗卫生扶贫、教育培训扶贫、安置帮扶扶贫等,满足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政策还重点关注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产业扶贫等方面,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第三章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1. 明显的脱贫成效。
截至2021年,全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降至2020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至2020年底的0.6%。
数据表明,精准扶贫政策有效地推动了贫困地区的脱贫。
2. 基础设施改善。
在政策的帮助下,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改善显著,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不断完善,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在保障贫困地区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政策也助力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
第四章精准扶贫政策的影响1. 国内外指导意义。
中国的精准扶贫政策不仅是国内减贫事业的一次重要尝试,也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为有关国家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 社会共建共享。
政策重点关注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农牧业扶贫等领域,让社会各界都能在公共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共建共享、共筑共赢的大生态格局。
精准扶贫与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研究概况
精准扶贫与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研究概况
梁学梅
【期刊名称】《四川劳动保障》
【年(卷),期】2017(0)S2
【摘要】精准扶贫是针对贫困现象的创新性指导思想,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短缺问题对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认真研究国内、外关于扶贫及公共产品供给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对这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试图找到一个契合点,为以后进一步研究通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解决"精准扶贫"的基础性问题提供指导。
【总页数】3页(P32-34)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公共产品;文献研究
【作者】梁学梅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F323.8
【相关文献】
1.精准扶贫对贫困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 [J], 孔德斌
2.西部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和扩大公共支出刺激消费的政府责任——评《西部农
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支出问题研究》 [J], 任保平
3.精准扶贫对贫困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H省Z村的驻村扶贫工作实践 [J], 孔德斌
4.精准扶贫背景下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研究 [J], 马志军;石红
5.精准扶贫对贫困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H省Z村的驻村扶贫工作实践 [J], 孔德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利用调整分析从实证的角度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水平与农民收入存在高度相关性,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尚未充分挖掘出来.因此.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应进一步加大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力度。
【关键词】公共产品供给农民收入长效机制一、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有关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严重缺乏,19种农村公共产品中只有3种基本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其他16种农村公共产品均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农村公共产品难以满足农村发展或农民的需要。
总体来右。
农民对服务类的公共产品满意度普遍低于对硬件设施类公共产品的满意度。
也就是说,服务类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在硬件设施类公共产品,农村公共卫生设施与农业基础设施的满意度最低;在服务类公共产品中,农村教育与医疗的供求后最为突出。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不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求矛盾大不相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不合理问题。
农村急需的服务型公共产品关系到农村和谐稳定入局。
与农村可持续发展也紧密相关,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但其却供给严重不足。
而政绩型与政府福利型的农村公共产品,如乡镇办公大楼、地方形象工程、文化节等,供给却相对过剩。
总量不足与供给结构不合理使得真正满足农村发展需要的农村公共产品严重短缺。
(三)适合农村发展需要的农村教育服务严重不足人才是区域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也是区域发展后劲与持续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2008年中央1号文件特别强调了发展教育事业,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
然而,长期以来,九江县农村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离农性。
另外,农村教育经费短缺与教育资源浪费、低效运行并存,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分化明显,越需要教育服务的偏远贫穷山区,教育资源却越少。
精准扶贫贫困生帮扶实证研究
究2023-10-30CATALOGUE目录•研究背景和意义•精准扶贫贫困生帮扶现状及问题•实证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实证研究结果和分析•精准扶贫贫困生帮扶优化策略和建议•结论和展望01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传统资助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有效地将资助发放到真正需要的学生中因此,精准扶贫贫困生帮扶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人数众多,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扰,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业和心理健康有助于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提高资助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有利于保障贫困生的基本权益,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对于提高贫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意义02精准扶贫贫困生帮扶现状及问题03精准扶贫贫困生帮扶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准扶贫贫困生帮扶现状01精准扶贫贫困生帮扶政策逐步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资助力度持续增强。
02高校对精准扶贫贫困生的帮扶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设立了专门的精准扶贫贫困生资助体系和帮扶机制。
精准扶贫贫困生帮扶存在的问题精准识别机制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误识别现象。
精准扶贫贫困生帮扶的持续性、稳定性有待加强。
部分学生存在依赖心理,缺乏自我奋斗意识。
精准扶贫贫困生帮扶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参与度不高。
03实证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对精准扶贫贫困生帮扶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
这些数据可能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社交网络等。
1. 定量研究选取一些典型的贫困生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学业情况等,以揭示精准2. 案例研究04实证研究结果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研究对象选取某高校100名贫困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0名,女生50名。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心理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
研究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贫困生的生活状况普遍较差,学习压力较大,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社会支持网络较为薄弱。
我国扶贫政策对农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3800字
我国扶贫政策对农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3800字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的工作。
进入新世纪后,农村扶贫专项工作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东西部经济发展状况差距明显,加大了扶贫工作的难度。
可以说,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基于我国持续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和贫富差距双重大环境下实现的。
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为我国消除贫困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不过持续增加的贫富差距,一方面加剧了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也导致我国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无法惠泽基层大众。
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会导致由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边际减贫效益出现急剧的递减趋势,此时,为了提升扶贫工作的效果,则势必需要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扶贫政策。
在我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工作的当今,我国政府始终保持着庞大的专项资金投入,以减少和降低收入差距影响贫困群体的效应。
但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还有着多方面不同的因素对我国扶贫政策的执行和推进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和详细的研究分析是基于再分配来优化和提升贫困群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扶贫政策与农村收入分配概述学术界对于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着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收入分配与扶贫政策开展的针对性研究较少,且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
由于扶贫政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具备高度的复杂性,极大的提高关于扶贫政策影响收入分配研究的难度。
扶贫政策和项目在减贫机制、管理方式、投入渠道和涉及部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难以从全体层面分析扶贫政策消除贫困、影响收入分配格局的程度。
项目不同,两者相互间的作用和影响程度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主要采取开发式扶贫来降低和消除贫困人口,并结合救助式扶贫方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
就分类而言,主要包括开发式政策以及补贴性政策,两者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分别体现为直接影响以及间接影响。
二、扶贫政策对农村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就扶贫政策来说,不但成为收入分配制度的有机组成要素之一,而且还会影响个体共享经济发展带来成果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路。
成小康社会 , 最艰巨最繁重 的任务在农村特别 是在 贫困地区。在这样 的时代背景下 , 过去“ 大水漫灌”
的“ 普 惠式扶 贫 ” 难 以起 到 预 期效 果 , 必须 创 新 扶 贫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0 3—1 2
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更加广泛 、 更
为有 效地 动 员社 会 力量 , 构 建政 府 、 市场、 社会 协 同 推 进 的大扶 贫开 发格 局 , 在全 国范 围 内整 合 配 置扶 贫 开发 资源 , 形成 扶贫 开发 合力 。 ”
点 集 中在 以 地 域 分 布 为 主 的 村 庄 类 型 , 或者是东 、
1 精准 扶贫 的时 代背 景与 政策 要求 1 . 1 精 准扶 贫 的时代 背景
中、 西 部 的农 村 比较 , 或者 是南 、 中、 北 部 的村 庄 分
改革 开 放 以来 , 我 国扶 贫 开 发 工 作 取 得 举 世 瞩 目的成 就 , 走 出了一条 中国特色 扶贫 开 发道路 , 在 人 民生活 整体 达到小 康 水 平 的 同时 , 贫 困人 口大 幅 减 少 。但 是 , 贫 困地 区 发展滞 后 的问题 没 有根本 改 变 , 按 照 国家 的标 准 , 到2 0 1 3年 底 全 国还 有 8 2 0 0多 万 贫 困人 口 , 如果参 考 国际标 准 , 还有 两亿 多人 尚未脱 贫 。这 些贫 困人 口的分 布 比较 分 散 , 呈 现出“ 富 裕
2 0 1 5年 6月 第2 3卷 第 2期
山 西经济 管理 干部 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ⅪI N s 硎 I E 0 F E C 0 N o M I C M A N A G E M E N T
J u n .2 0 1 5
5 6
工作机制 , 实行“ 定点滴灌 ” 的“ 精准式扶贫” , 构建
扶 贫 开发 的 动 态 管 理 机 制 。 “ 要进一步解放思 想 , 开拓 思路 , 深化 改 革 , 创新机制 , 使 市 场在 资源 配 置
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 增加贫 困地 区信 贷投
放 。加 快推 动农 村 合 作 金 融发 展 , 规 范发 展 村镇 银 行、 小 额贷 款公 司和 贫 困村资 金互 助组 织 , 完 善扶 贫 贴 息 贷款 政策 , 扩 大 农 业 保 险覆 盖 面 。改 善 对 农 业 产业 化龙 头组 织 、 家庭农场、 农 民合 作 社 、 农 场 残 疾 人扶 贫基 地等 经 营组织 的金 融 服务 。
产 生活条 件 比较差 、 自然灾 害多 、 基础 设施 落后 的 连 片特 困地 区 , 基本 上都 是难 啃 的 “ 硬骨头” 。全 面 建
共 服务 供 的 “ 碎 片化 ” 倾 向。如 果 我 们 能 够 加 大
贫 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力度 , 充分 发挥村党支部对
农村公共产品多中心供给体制 的核心领导作用 , 一
【 关键词】精准扶贫; 公共产品供给; 扶贫物资分配; “ 碎片化” 倾向
【 中图分类号】F 3 2 3 . 8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 编号】1 0 0 8 — 9 1 0 1 ( 2 0 1 5 ) 0 2 — 0 0 5 6— 0 6
学 界研 究社会 主 义新 农 村 建 设 问题 , 关 注 的焦
基金项 目: 国家社科 基金 项 目“ 农村公共服 务供给 的‘ 碎片化 ’ 及其治理研 究” ( 1 4 B G L 1 5 0 ) 作者简介 : 孔德 斌( 1 9 7 7一) , 男, 江 苏泰兴人 , 博士, 现工作 于扬 州大学商学院, 讲师 , 研 究方向 : 乡村 治理与政 策。
策, 统 筹贫 困村 z村 的道 路 、 桥梁 、 自来 水 、 教 育 等
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扶贫物资分配, 实施产业扶贫新 战略 , 建 立健 全 动态 管 理 的精 准扶 贫工 作 机 制 。笔
者 的挂 职期 限为 1年 , 但 六个 月 的调研 和 实践下 来 , 笔 者发现 精 准扶贫 从 根本上 改 变 了贫 困村 公共 产 品
的供给 和分 配方 式 , 有 效 缓解 了农 村 公 共 产 品 和公
地区有贫困村” “ 富裕村庄有贫 困户” 的复杂态势 ,
每年都 有 不少群 众 “ 因病致 贫 ” “ 因学返 贫 ”, 贫 困人 口不仅 收 入水平 低 , 一些 地 方 还 面 临 着 吃 水 、 行路 、
用电、 上学 、 就医、 贷款等诸多 困难 , 扶贫攻坚任务十 分艰 巨 , 大部 分贫 困地 区 的贫 困人 口集 中分 布在 生
监督力量 , 有利 于公 平分配和提 高扶 贫工作 效率。必 须加 强基层 党组 织建设 , 发挥 党 支部 的
领导核心作用 , 才能有效“ 黏合 ” 和统 筹使 用各 方 面的扶 贫力量 , 减 少 内耗 , 遏 制 贫困村公 共
产品供给 中的“ 碎 片化” 倾向 , 提 高精 准扶 贫的“ 定点滴灌” 效 果。
V0 1 . 2 3 No . 2
精 准扶 贫对 贫 困村 公共 产 品
供 给 影 响 的 实 证 研 究
— —
基 于 H省 Z村 的驻村扶贫工作实践
口孔 德 斌
( 扬州大学商学 院, 江苏 扬州 2 2 5 1 2 7 )
【 摘 要l驻村干部制度的实施, 使得贫困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扶贫物资的分配过程中多了一道外来的
析, 很少 有 学 者关 注 贫 困村 的新 农 村建 设 问题 。 “ 加大贫 困地 区农村公共 产品供给力度 , 是 贫困地
区农 民增 收 的 主 要 措施 之 一 ” 。2 0 1 4年 6月 起 , 笔
者作 为驻 村干 部 , 赴 H 省 B县 Y镇 z村 挂职 村 党支
部副书记 , 努力贯彻 中央和 H省的精准扶贫 系列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