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论语_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用法探微

合集下载

《论语》与《世说新语》第一人称代词比较研究

《论语》与《世说新语》第一人称代词比较研究

《论语》与《世说新语》第一人称代词比较研究汉语言文学《论语》与《世说新语》第一人称代词比较研究赵杰摘要:通过对《论语》和《世说新语》两书中第一人称代词地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上古和中古时期地第一人称代词地基本面貌,以及第一人称代词由上古向中古演变地一些特点.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人称代词“我”和“吾”地区别在《论语》中是比较明显地,到了《世说新语》,两者用法已基本相同.人称代词“余(予)”逐渐消失,新地人称代词“身”在《世说新语》中产生了.关键词:《论语》《世说新语》第一人称代词《论语》真实地反映了战国时期地语言面貌;《世说新语》叙事接近口语,真实地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语言面貌.通过对《论语》和《世说新语》中地第一人称代词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两书中第一人称代词地使用规律和语法特征,以及第一人称代词从上古时期到中古时期地演变特点.《论语》中地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予、朕”,《世说新语》中地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身、阿”.一、【吾】(一)使用频率“吾”作为人称代词在《论语》中共出现次,在《世说新语》中共出现次.(二)句法功能.用作主语“吾”用作主语在《论语》中共出现次,在《世说新语》中共出现次.如:()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第一》)()吾时月不见黄叔度.(《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用作宾语“吾”用作宾语在《论语》中共出现次,而且全部出现在否定句中作前置宾语;在《世说新语》中共出现次,可以作动宾和介宾,没有什么特殊地限制.如:()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第十一》)()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用作定语“吾”用作定语在《论语》中共出现次,在《世说新语》中共出现次.如:()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第四》)()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用作同位语“吾”用作同位语在《论语》只出现次,《世说新语》中未见“吾”作同位语.如:()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论语·季氏第十六》).用作兼语“吾”用作兼语在《世说新语》中只出现次,《论语》中未见“吾”作兼语.如:()子令吾去(《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三)指称问题在《论语》中,“吾”主要用来指称单数,特别是作主语和宾语时均指称单数,而作定语时既可以指称单数,也可以指称复数.如:()犹吾大夫崔子也.(《论语·公冶长第五》)此外,《论语》中“吾”有一处作同位语,亦指称复数.如:()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论语·季氏第十六》)在《世说新语》中,“吾”均用来指称单数,未见有指称复数地情况.从《论语》到《世说新语》,“吾”作为人称代词主要作主语和定语,“吾”字作宾语地限制取消.“‘吾’字除了在否定句地情况下,在先秦一般不用于宾语,到了战国时代,这个规则已经不能严格遵守了.汉代也有“吾”字用于宾语地情况.到了中古时期,这种情况就更为常见了.”从《论语》和《世说新语》地比较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吾”字地这一变化.另外,在《论语》中,“吾”一般用来指称单数,但也有少量指称复数,《世说新语》中地“吾”则专指单数.二、【我】(一)使用频率“我”用作人称代词在《论语》中共出现次,在《世说新语》中出现次.(二)句法功能用作主语“我”用作主语在《论语》中共出现次,在《世说新语》中共出现次.如:()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第三》)()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用作宾语“我”用作宾语在《论语》中共出现次,在《世说新语》中共出现次.如:()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日无违.”(《论语·为政第二》)()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世说新语·方正第五》).用作定语“我”用作定语在《论语》中只出现例,在《世说新语》中共出现次.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第七》)()康伯未得我牙后慧.(《世说新语·文学第四》).用作同位语“我”用作同位语在《论语》中出现次,《世说新语》中未见此用法.如:()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第七》).用作谓语“我”用作谓语在《论语》中只出现次,《世说新语》中未见此用法.如:()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先进第十一》).用作兼语“我”用作兼语在《世说新语》中共出现次,《论语》中未见“我”作兼语.如:()曰:“诚是才者,其地可遗,然要令我见.”(《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三)指称问题在《论语》和《世说新语》中,“我”均用来指称单数.在《论语》中,“我”主要作主语和宾语,到了《世说新语》,“我”除了延续主语和宾语地语法功能外,开始大量用作定语.“吾”和“我”地区别:“‘吾’字用于主位和领位,不用于宾位.除非在否定句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地时候,‘吾’字才可以用于宾位. ‘我’字用于主位、领位和宾位.可以揣测,在原始时代,‘我’字只用于宾位,‘吾’字则用于主位和领位,这就是‘吾’和‘我’在语法上地分工.往往在同一个句子里,‘吾’和‘我’同时并用,最能说明它们在语法上地分工.”《论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吾”和“我”地这一区别.到了《世说新语》,“吾”“我”地这一区别已不存在.“吾”字除了作主语及定语,还可以无限制地作宾语;“我”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三、【予】和【余】“予”作为人称代词在《论语》中共出现次,在《世说新语》中只出现次,其中一次出自《公羊传》,作宾语,另外一次作主语.如:()羊孚年三十一卒,桓玄与羊欣书曰:“贤从情所信寄,暴疾而殒,祝予之叹,如何可言!”(《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予第五之名,何必减骠骑?(《世说新语·栖逸第十八》)下面说明“予”在《论语》中地用法:(一)句法功能.用作主语“予”在《论语》中用作主语共出现次.如:()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第六).用作宾语“予”在《论语》中用作宾语共出现次.如:()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述而第七).用作定语“予”在《论语》中用作定语共出现次.如:()启予足,启予手.(泰伯第八).用作同位语“予”在《论语》中用作同位语只出现次.如:()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尧日第二十)(二)指称问题在《论语》和《世说新语》中,“予”均用来指称单数.四、【余】(一)使用频率人称代词“余”在《世说新语》中共出现次,《论语》中未见人称代词“余”.(二)句法功能.用作主语在《世说新语》中,人称代词“余”用作主语共出现次.如:()余不得复为盛德之事矣!(规箴第十).用作定语在《世说新语》中,人称代词“余”用作定语只出现次.如:()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文学第四)(三)指称问题在《世说新语》中,“余”专用来指称单数.“予”在《论语》中主要作主语和宾语,很少作定语.“予”(余)在《世说新语》中已很少使用,语法功能和《论语》大致相同.贾则夫认为:“从殷到西周,说话用“予”自称,并不表示什么身份或特殊态度……《论语》中“予”字计个.其中个是引用西周以前地古语,都是君主地语言……其余个中,个是师对生自称;两个是孔子对鲁定公模拟君主地语句中用地;个是尊对卑自称.”五、【朕】《尔雅·释诂》:“朕,身也.”“‘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朕’字在甲骨文中用于领位,在《书经》中多用于领位和主位.《诗经》中惟见于《大雅》和《周颂》.在列国时代,‘朕’字少见,只用于引古或摹古地地方.”从《论语》中可以清楚看出.在先秦时代,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例如,屈原《离骚》:“朕皇考日伯庸.”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既灭六国,议君主称号,王绾、李斯等议:‘天子自称日‘朕’’.秦始皇二十六年,定‘朕’为皇帝自称,臣下不得僭焉.”因此,《世说新语》中地“朕”字均用于皇帝自称.“朕”在《论语》中共出现次,均为引述汤王地话,作定语;在《世说新语》中,“朕”出现次,均为皇帝自称,作主语.如:( )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论语·尧日第二十》)()休曰:“虽为小物,耿介过人,朕所以好之.”(《世说新语·规箴第十》)六、【身】(一)使用频率在《世说新语》中,人称代词“身”共出现次,《论语》中未出现人称代词“身”.(二)句法功能.用作主语“身”作主语共出现次.如:( )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文学第四).用作宾语在《世说新语》中,人称代词“身”用作宾语只出现次.如:(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言语第二).用作定语在《世说新语》中,人称代词“身”用作定语只出现次.如:( )谢云:“身意正尔也.”(品藻第九).用作兼语在《世说新语》中,人称代词“身”用作兼语只出现次.如:( )谢曰:“身不萧洒,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调畅.”(赏誉第八)《论语》中未出现人称代词“身”.“‘身’通用为自称代词,尚在魏晋以后.”《义疏·上》之一:“按今时唯狱词颂牒自呼为身,身之为言人也.左氏僖九年传,‘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杜预注:‘余、身也.’正义引舍人曰:‘余,卑谦之身也’,孙炎曰:‘余,舒迟之身也.’‘舒’与‘身’又声转义同矣.”‘我’‘吾’不同,‘身’多少带有强调说话人本身地作用,不与‘曹、辈、侪’一类名词组合,只表单数不表复数.”《世说新语》中出现人称代词“身”,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等.(赵杰南京大学文学院)。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又叫“自称”。

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

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例: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

”《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 我忘记了拿尺码。

”“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

《公输》——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但我不说。

“我”用于句末,代替说话之人,作宾语。

3、余闻而愈悲。

《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

“余”用于句首,代替听话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语。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

“予”字用于句首,代替“我”,作主语。

5、朕乃天子,说话岂能儿戏?——我乃一国之君,说话岂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称“我”。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

“孤”字用于句首,代替刘备,作主语。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7、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

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女”字用于句中,又在动词“诲”之后,作“诲”的宾语。

代替“仲由”,译为“你”。

10、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若”用于句首,用来称代陈涉。

相当于“你”。

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

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

句中的“乃”就是代词,“你的”。

1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

《论语》与《世说新语》第一人称代词比较研究

《论语》与《世说新语》第一人称代词比较研究
区别在 ( 《 论语) )中是 比较 明显 的 ,到 了 世说 新 语 》 , 两者 用 法 已基 本 相 同 。人 称 代 词 c 余 ( 予 ), , 逐 渐 消 失 ,新 的人 称
代词 “ 身”在 世说新语》 中产生了。
关键 词
句 子 焦 点 结 构 所 表 达 的意 义 远 远 超 过 了句 子 的字 面 意 义 ,给 习 得 带 来 困 难 。 了解 儿 童 如 何 从 贫 乏 、无 刺 激 的 语
d i S s e r t a t i o n , U ni v e r s ny o f C a 1 i f o r ma a t L o s A n g e1 e S ,
十 一》 )

【 吾】
( 一 )使 用 频率 “ 吾 ” 作 为 人 称 代 词 在 《 论 语 》 中共 出 现 1 1 3 次 , 在 《 世 说 新语 》 中共 出现 5 8 次。
( 4)为子则孝 ,为 臣则忠 ,有孝 有忠 ,何 负吾 邪 ? ( 世 说 新语 ・ 贤媛 第 十 九 》 )
强,以便提供更有说服力 的参考素材 。
参 考 文献 :
[ 9 ] Z h o u P ,e r a i n S .C h i l d r e n ’S K n o w l e d g e o f t h e Q u a n t i e r D o u i n M a n d a r i n C h i n e s e [ J 】 . P s y c h o 1 i n g u i S t R e s ,2 0 1 1 ,( 4 0 )
“ 吾 ”用 作 主语 在 《 论 语 》 中共 出现 9 3 次 ,在 《 世 说 新 语 》 叙 事 接 近 口 语 , 真 实 地 反 映 了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的语 新语 》 中 共 出现 4 3 次 。如 : 言面貌。通过对 《 论语》和 《 世 说 新 语 》 中 的 第 一 人 称 代 ( 1 ) 吾 日三省吾 身。 ( 论语・ 学而第一 ) 词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可 以看 出两 书 中 第一 人 称 代 词 的使 用 ( 2 )吾 时月 不见黄 叔 度 。 ( Ⅸ 世 说 新语 ・ 德行 第 一》 )

《论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

《论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

《论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本文采用穷举式的方式分析《论语》中所有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的用例,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来总结二者的语法功能差异,并由此进行语用上的分析。

最后,运用焦点理论进一步探究造成两者用法区别的原因。

标签:《论语》吾我焦点一、前言关于上古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的区别,研究成果已有不少。

元朝赵德在《四书笺义》中提出“就己而言则曰吾,因人而言则曰我”,这是从语义上区分两者。

近代以来,马建忠、胡适、高本汉、王力等对此都有研究。

马建忠在《马氏文通》(2007:43)中从语法结构上分析“吾”和“我”,指出“发语者‘吾’字,按古籍中用于主次、偏次者其常,至外动后之宾次,惟弗辞之句则间用焉,以其先乎动字也。

若介字后宾次,用者仅矣。

‘我’‘予’两字,凡次皆用也。

”以上指出了两者格位上的差异,即“吾”多用于主次、偏次以及否定句前置宾语,“我”则各格位都可。

1918年2月,胡适在《北京大学日刊》发表的《吾我篇》(2003:240~242)中首次从语法角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吾”和“我”的区别,指出:“吾”用作主语、定语,不可用作宾语;“我”用作宾语、定语,有时也用作主语,以示故为区别或故为郑重之辞;“吾”用作定语时,单数为常,复数为“变”,“我”作定语,复数为常,单数为“变”。

高本汉则认为,“吾”与“女”用于主格和领格,“我”和“尔”用于役格或目的格(高名凯,1986:34~35)。

王力先生明确主张“吾”和“我”有语法上的分工:“吾”字用于主格和领格,“我”字用于主格和宾格(王力,2004:304~305)。

这几位先生的说法都有可取之处,但并不全面,存在阙误。

当代中外学者仍有不少观点,争论不断,然而因为“上古人称代词的形态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王力,2004:311),至今仍未有较为统一的定论。

二、《论语》中“吾”“我”的格位比较根据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论语》中的“吾”共出现113次,“我”共出现46次,根据这个数据作“吾”和“我”的格位和频次比率①表。

《论语》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予”

《论语》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予”

《论语》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予”摘要:“我”、“吾”、“予”在《论语》中不仅有句法功能上的差异,同时也有语用选择上的差异。

语用选择上的差异是具有深层次原因的:根据符号学原理,当一个符号用作另一个符号的能指时,该符号的一些信息会不自觉地被带入到新符号中去;同样的,当一个符号用作另一个符号的所指时,前一个符号的全部内容(所指)必然进入到后一个符号的内容(所指)当中去。

也就是说,两个不同的词,因其语音上字形上相同,在词语运用当中,本义词的一些语义特点会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假借词当中去。

关键词:《论语》;第一人称代词;句法功能;语用选择《论语》是我国一部影响深远的儒家经典著作。

其中代词的用法也很有特色。

本文仅对《论语》的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予”从句法功能、语用选择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研究。

一句法功能上的差异“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论语》中出现了45次,其中作主语是18次,作宾语是25次,作定语是1次,比较特殊的一例是作谓语。

“吾”在《论语》中出现了113次,其中作主语是94次,作宾语是3次,作定语是16次。

“予”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论语》中出现了22次,其中作主语是11次,作宾语是9次,作定语是2次[1]。

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论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吾”的使用频率最高,既可表示单数,也可表示复数,并且基本上是作主语;相比“我”和“予”,“吾”作定语的例子还是比较多的,分别举例如下:“吾”作宾语的情况非常少,在《论语》中仅3例,并且都存在于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王力先生在谈论人称代词“格变体”的时候就提出:“‘吾’‘我’的区别,就大多数的情况看来是这样:‘吾’字用于主格和领格,‘我’字用于主格和宾格。

当‘我’用于宾格时,‘吾’往往用于主格;当‘吾’用于领格时,‘我’往往用于主格,在任何情况下,‘吾’都不用于动词后的宾格。

”[2]这个结论与《论语》中“吾”充当句法成分的情况是一致的。

《论语》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用法探微

《论语》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用法探微
Q: 垄nov i n at o He al r d
学 术 论 坛
论 语 第 一 人 称 代 词 吾 我 用 法 探 微
陈 龙 国 刘 馨 芳 ( 潍坊 科技学院文 法系 山东寿光 2 2 0 ) 6 7 0
摘 要 : 论语》 《 是我 国古代 思想史 , 文化史 、 育史上 一部 影响卓著 的儒家典籍 ,它记载 了孔子及 其部分 弟子的言行 , 教 集中体现 了孔子 思 想 学 说 的精 华 。 文 结 合 《说 文 解 字 》, 本 《马 氏 文 通 》, 《汉 语 史 稿 》对《论 语 》中 第一 人 称 代 词 “ ”, 吾 “我 ”的 用 法 作 简要 的
分 析 。
关键词 : 第一人称 主次 宾次 吾 我 中图分类 号 : Hl 2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6 4 0 8 ( 0 o o () O 3 -0 1 7 - 9 x z l )9a- 2 2 2
对 “ 、 ” 析 比 较 详 尽 的 王 力 先 生 吾 我 分 的 Ⅸ汉 语 史 稿 》。《史 稿 》的 语 法 的 发
史 稿 中所 谓 代 词 。 Ⅸ 通 》 指 名 代 字 在 文 的 二之 三 中, 马氏把 指代 名字分 为两 种 : 一指 所 语者 , 一指 前文者 。 指所 语者 , 当前 对语 , 不呼 “ ”的 解 释 如 下 : 我 本名 , 惟取 公共之 字 , 代人 己之称 。 以 己者 , 发 吾 , 自称也 , 口五声 , 乎切 。 我 从 五 其 我 余 予 人 我 , 身 自谓 也 。 说 : 我 ” 顷 顿 也 , 语 者 也 , 代 字 为 吾 、 、 、 诸 字 。 施 或 “ , 或 其 汝 而 若 从戈从锻 } 镊或说 古垂字 , 日古毅 字 , 一 凡我之 者 , 为 与语 者 , 代 字 为 尔 、 、 、 诸 吾 字 按 属 皆从 我 。 锴 日 : 从 戈 者 , 戈 自持 也 。 字 … … 发语 者 “ ” , 古籍 中用 于 主次 , 徐 “ 取 偏次者 , 常至外 动后 之宾 次 , 弗辞 之句则 其 惟 五 可 切 。” 以其先 手 动字 也 。 若介 字 后宾 次 , 用 清 代 段 玉 裁 《说 文 解 字 注 》中 ,对 问 用焉 , 者 馑 也 。 我 、 两 字 , 次 皆 用 焉 。 马 氏 “ 予 几 ” “ ”、 吾 “我 ”的 简 述 如 下 : 吾 , 自偶 也 。 , 本 作 称 , 。 诂 所 指主 次 、 次 、 次 , 王力 先 生 的《 语 我 傅 各 误 释 偏 宾 在 汉 史 稿》中称 为 主格 、 格 、 格 , 领 宾 黎锦 熙先 生 日 : 吾 , 也 , 口五 声 , 乎 切 。 “ 我 从 五 ” 新 领 我 , 身 自谓也 。 施 不但 云 自谓 , 云施 身 的 《 著 国 语 文 法 则 称 之 为 主 位 、 位 、 而 在 暂 和 自谓 者 , 施 于 我 , 取 古为 叠 韵 。 , 施 拾 之 宾 位 。 Ⅸ 拟 系 统 》 后 起 的 语 法 著 作 中 施 读 定 宾 在 马 施, 谓用 己则于 众 中, 自称则为 我也 。 而 施者 , 成 为 主 语 、 语 、 语 等 。 《 氏 文 通 》 马 吾 余 等 旗 貌也 , 申为施 拾者 , 义于旗 流 下垂 也 。 中 , 氏 将我 、 、 、 称 为 代 字之 所 语 者 引 取 将 女 而 若等成 为代 字之所 释 诂 日 :卯 、 、 、 、 吾 台 予 朕 、 、 、 的发语者 也 , 尔 , , , 身 甫 并且 指明吾字 古籍 余 、 我 也 。 日 : 、 、 身 也 。 日 : 语者之与语者或 所为语者 , 言 又 朕 予 躬 又 偏次 , 而在 外动词 之后 则用于 台 、 、赉 、畀 、 、阳 , 也 。 以 赉 、 中常用语 主次 、 朕 予 或 而 用得 较少 , 并且 指 出 畀 、 、 不同义 , 谓有我 则必及 人 , 予 愚 故 宾次 , 介词后 的宾次 , 予 也 偏次 和 宾 次 赉 、 、 , 在 施 身 自谓 之 内也 。 畀 亦 口部 日 : 我 、 两 字 , 是 常 用 于 主 次 、 马 吾 , 自称 也 ; 部 日 : 、 人 自称 。 , 我 女 炔 女 殃 我 的 。 氏 以 次 的概 念 对 第 一 人 称 代 词 中 的 吾 、我 等 但 也 。 诗传 日: , 也 ; , 也 。 论语 》 毛 言 我 卯 我 《 “ ” “ ” 进 行 了 用 法 的 讲 述 ( 对 于 , 二 句 而 “吾 ”、 “我 ”互 用 , 诗 一 句 而 两者 的区别却没有系统的讲析)并且列 举了较 毛 多 的例 子 加 以说 明。 “ ”、“ ”杂 称 , 同 卯 我 盖 《 子 ・ 孙 丑 》: 甚 惭 于 孟 子 。 孟 公 吾 吾在 我 义而语音轻 重缓 急不 同, 之于文若 施 主 次 。 自I 出 , 说我 , Z l 或 顷顿 也 , 谓倾 侧也 。 Ⅸ 子 ・ 惠 王 上 》: 日 何 以 利 吾 国 , 孟 梁 王 顷, 头不 正也 ; , 顿 下首 也 , 引 申为倾 侧 故 士 三 之 意 。 筵 , 弁 之俄 也 。 云 : , 宾 侧 笺 俄 倾也 。 人 大 夫 日 何 以 利 吾 家 , 庶 人 日何 以 利 吾 身 。 部 日 : , 也 。 则古 文 以 我 为 俄 也 。 文 吾 皆 偏 次 也 。 俄 顷 然 古 Ⅸ 襄 十 一 年 》: 楚 弱 于 晋 , 不 吾 疾 左 “ 晋 假借如此 , 戈从 锻 , 从 合二成字 不能定其会 意 , 。 晋 。 形 声者 , 以锻 字不 定为 何 字也 , 五可 切 , 七 也 ” 犹 云 “ 不 疾 吾 也 ” 此 外 弗 辞 之 句 , 十 吾, 代字 , 词 在 宾次 。 止 部 。 “ 对 日, 违 ” 主次也 。 我 无 此 论 语 ・ 为 无 论是 许 慎 的《 说文 解 字 , 还是 段 玉裁

文言文中的代词用法分类详解

文言文中的代词用法分类详解

⽂⾔⽂中的代词⽤法分类详解1.⼈称代词第⼀⼈称:吾、我、余、予说明:第⼀⼈称各个代词,表⽰单数表⼈称时,译为“我”;表⽰复数时,译为“我们”;在句中作定语表领属时,译为“我的”“我们的”。

是单数还是复数,须根据上下⽂的⽂意来判断。

第⼆⼈称:汝(先秦古籍中也作“⼥”,⾳rú)、尔(ěr)、若、乃、⽽说明:第⼆⼈称各个代词,表⽰单数表⼈称时译为“你”,表⽰复数时译为“你们”;⽤作定语表领属时译为“你的”、“你们的”。

诲汝知之乎?(《论语⼗则》)汝⼼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盍各⾔尔志?(《⼦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尔其勿忘乃⽗之志。

(《伶官传序》)家祭⽆忘告乃翁。

(《⽰⼉》)⽽翁归,⾃与汝复算⽿。

(《促织》)妪每谓余⽈:“某所,⽽母⽴于兹。

”(《项脊轩志》)第三⼈称:之、其、彼、渠、厥说明:第三⼈称代词,表⽰单数表⼈称时,译为“他(她、它)”;表⽰复数时,译为“他们(她们、它们)”;⽤作定语表领属时,译为“他(它)的”“他(它)们的”。

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有复⾔令长安君为质者,⽼妇必唾其⾯。

(《触龙说赵太后》)虽与府吏要,渠会永⽆缘。

(《孔雀东南飞》)思厥先祖⽗,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之地。

(《六国论》)注意:古汉语⼈称代词单复数的形式相同。

有时“侪(chái)、辈、属、等、曹”附在⼈称代词后边表⽰⼀(同)类⼈,但它们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们”,含有“等等、⼀批”的意思。

倘复请之,吾辈⽆⽣理矣。

(《狱中杂记》)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单于视左右⽽惊,谢汉使⽈:“武等实在。

”(《苏武传》)尔曹⾝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指⽰代词①近指代词:此、是、斯、兹、之、尔、若、然近指代词可译为“这、这⾥、这个、这样、这种”。

此则岳阳楼之⼤观也。

《论语》中的人称代词“我”与“吾”

《论语》中的人称代词“我”与“吾”

《论语》中的人称代词“我”与“吾”[摘要] 《论语》是东周时期经典著作,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行事的语录体著作。

起于春秋末终于战国初,代表了春秋时期的语言风貌,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上古人称代词最为真实的材料。

本文对《论语》的第一人称代词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运用大量的例句对其进行分别阐述。

试图对《论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内在的规律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 《论语》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我”“吾”《论语》著于春秋末年,编辑成书在战国时期,是成书较早的一步儒家经典著作,是先秦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先秦口语和书面语完美结合的语言宝库。

它在各方面都有很强的代表性。

本文将对《论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系统的概括、总结。

[正文] 第一人称代词1.1、“我”与“吾”“我”是生命力最强的人称代词,从甲骨文开始一直到现代汉语仍在频繁使用。

《论语》中的“我”作自称代词共出现45次,其中用作主语18次,用作宾语25次,用作定语2次。

“吾”,在《论语》中共出现113次,均作第一人称代词,其中用作主语94次,用作宾语3次,用作定语16次。

从以上统计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多用于主语和宾语,“吾”多用于主语和定语,并且《论语》中“我”不及“吾”在当时使用普遍。

1.1.1、“我”⑴用于主语a.“我”用作主语,着重于对人的自称,相对于他称的存在而自称。

具有强调的意义,加重语气的作用。

例如:①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里仁》)②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述而》)b.有的主格可以和“独”等强调性词语连用。

例如:①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颜渊》)②惟我与尔有是夫。

(《述而》)c.“我”用作判断句主语时,需要停顿一下,并且重读。

例如:①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里仁》)②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⑵用于宾语作宾语是“我”的重要用法。

“我”可以作动词宾语、介词宾语。

《论语》与《世说新语》第一人称代词比较研究

《论语》与《世说新语》第一人称代词比较研究

《论语》与《世说新语》第一人称代词比较研究通过对《论语》和《世说新语》两书中第一人称代词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上古和中古时期的第一人称代词的基本面貌,以及第一人称代词由上古向中古演变的一些特点。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人称代词“我”和“吾”的区别在《论语》中是比较明显的,到了《世说新语》,两者用法已基本相同。

人称代词“余(予)”逐渐消失,新的人称代词“身”在《世说新语》中产生了。

标签:《论语》《世说新语》第一人称代词《论语》真实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语言面貌;《世说新语》叙事接近口语,真实地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面貌。

通过对《论语》和《世说新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两书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规律和语法特征,以及第一人称代词从上古时期到中古时期的演变特点。

《论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予、朕”,《世说新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身、阿”。

一、【吾】(一)使用频率“吾”作为人称代词在《论语》中共出现113次,在《世说新语》中共出现58次。

(二)句法功能1.用作主语“吾”用作主语在《论语》中共出现93次,在《世说新语》中共出现43次。

如:(1)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第一》)(2)吾时月不见黄叔度。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2.用作宾语“吾”用作宾语在《论语》中共出现3次,而且全部出现在否定句中作前置宾语;在《世说新语》中共出现3次,可以作动宾和介宾,没有什么特殊的限制。

如:(3)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论语·先进第十一》)(4)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3.用作定语“吾”用作定语在《论语》中共出现16次,在《世说新语》中共出现11次。

如:(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第四》)(6)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第一》)4.用作同位语“吾”用作同位语在《论语》只出现1次,《世说新语》中未见“吾”作同位语。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用法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用法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余”、“予”等。

其中,“吾”和“我”是最常用的两个代词。

“吾”一般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可以表示单数第一人称代词“我”,也可以表示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我们”。

例如,“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这句话中的“吾”表示“我”;又如,“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苏轼《赤壁赋》),这句话中的“吾”表示“我们”。

“我”也是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通常用于比较随意的场合。

例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句话中的“我”表示“自己”。

“余”和“予”也是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不过使用频率比“吾”和“我”要少一些。

“余”一般用于比较古雅的场合,而“予”则带有一种自谦的语气。

例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范仲淹《岳阳楼记》),这句话中的“予”表示“我”。

此外,在古代汉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如皇帝自称“朕”,臣对君主自称“臣”,诸侯自称“孤”、“寡人”,一般人自称为“仆”、“鄙人”,妇女自称为“妾”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需要根据场合、身份、语气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有时候也可以不用第一人称代词,而是直接使用自己的名字或者用一些其他的词语来表示自己。

文言文中人称代词的常见用法

文言文中人称代词的常见用法

文言文中人称代词的常见用法一、第一人称:我、吾、余、予等,表示“我”“我的”。

1.无食我黍:(我的)2.莫我肯顾;(我)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第一个“吾”意思是“我的”,第二个“吾”的意思是“我”)此外,第一人称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如皇帝自称“朕”,臣对君主自称“臣”,诸侯自称“孤”“寡人”,一般人自称为“仆”“鄙人”,妇女自称为“妾”;另外,交往中,人们为了客气,自称自己的名字,而不用“吾”“我”等第一人称代词。

二、第二人称:尔、汝(女)、而、乃、若等,表示“你”“你的”。

4.甚矣,汝之不惠:(你)5.汝心之固,固不可测:(你的)此外,为了表示尊重,文言文中有时也用“子”“君”“公”等词表示第二人称。

三、第三人称:“之”“其”等,“之”指“他”“她”“它”,用作宾语;“其”指“他的”“她的”“它的”,一般用作定语。

6.是说也,人常疑之:“之”代指“它”(说),做“疑”的宾语。

7.则山下皆石空罅,不知其深浅:“其”代指“它的”(空罅),做“深浅”的定语。

四、有时候,“其”充当句中主谓词组或分句的主语,作“他”。

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其”代“李氏子蟠”,作“能行古道”的主语。

五、“之”“其”有时也用作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9、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君”,指“你”;“之”,指“我”。

10.今子爱谗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其”作“你的”讲。

六、文言文里的代词,一般兼指复数。

11、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我”指“我们”。

12、予我千金,吾生若:“若”指“你们”。

六、有时候,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后面加上“侪”“辈”“属”“曹”等词表示复数。

1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指“你们这些”。

14.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吾辈”指“我们这些”。

《论语》的人称代词

《论语》的人称代词

《论语》的人称代词作者:周桢舜来源:《写作(中旬)》2016年第10期摘要:本文通过对《论语》的人称代词作定量和定性分析,初步探索其人称代词的使用习惯,总结出规律。

关键词:《论语》;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绪论先秦时期的人称代词问题复杂,本文选择了先秦极具代表性的著作《论语》,对其人称代词进行分析研究,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寻求先秦人称代词的规律性和系统性。

一、第一人称代词《论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予、朕”。

【吾】(一)使用频率“吾”作为人称代词在《论语》中共出现113次,其中主语94次,宾语3次,定语16次。

(二)句法功能1.用作主语“吾”在《论语》中用作主语有94次。

如: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用作宾语“吾”在《论语》中作宾语只有3次,而且还是受特定条件限制的,即用在否定句中,放在动词前。

如:11.26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13.14冉子退朝。

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

”子曰:“其事也。

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3.用作定语“吾”用作定语在《论语》中共出现16次。

5.19“犹吾大夫崔子也。

”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4.用作同位语“吾”用作同位语的用法只有一例。

16.1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我】(一)使用频率“我”用作人称代词在《论语》中共出现46次,用作主语共出现18次,用作宾语在《论语》中共出现25次,用作定语只出现1例。

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之辨——《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释疑

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之辨——《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释疑

“唯我独尊”就形容极端狂妄自大者,“我行我 素”则指自以为是,无视别人看法的行为,类似 的还有“依然故我”“有我无人”等。孟子曾说: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 《孟 子·公孙丑下》) 一个“我”字让我们看到孟子 对自我才能的高度自信。纵观《孟子》全书,他 在自称时大多数情况下都只用“我”,这与他雄 辩滔滔的大丈夫形象和气壮山河的浩然气势 相吻合,也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 主 语 用 “我”的原因之一。
一、产生时代有早晚 “我”的字形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甲骨文 像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是戌( ) 的变形, 即超级的戉( 钺) ,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 有的 甲骨文写作 ,简化了齿形,可见,“我”字在商 朝已经出 现。 “我 ”是 第 一 人 称 代 词 中 出 现 最 早的 字,且 在 早 期 古 文 献 中 大 量 出 现,如《尚 书》中出现了 188 次,《左传》中 170 次,《老子》 中 19 次。 “吾”的字形在现存甲骨文中不曾出现,金 文中有记载,写作 或 。“吾”在成书于西周 初期的《诗经》中仅出现一次,如“九有有截,韦 顾既伐,昆 吾 夏 桀”,“昆 吾”是 人 名; 在 现 存 1. 6 万多字的《春 秋》一 书 中,“吾”仅 出 现 两 次,如“邓侯吾离来朝 ”( 《春秋 · 桓公七年 》,) “晋候夷吾卒”(《春秋·僖公二十四年》) ,也 均为人名; 而在成书于战国初期的《左传》《论
综上所述,孟子在《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 文中同时使用了“我”和“吾”,不足为奇。它既 反映了古汉语的语法功能,也符合汉语的使用 习惯。
(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课外阅读与提 升 学 生 人 文 素 养 的 探 索 研 究 ” 成果之一,课题编号 GS【2013】GHB0013)

上古汉语“吾”“我”作主语时的选择区分——从语义的角度分析

上古汉语“吾”“我”作主语时的选择区分——从语义的角度分析
上古汉语 “ 吾’ ’ “ 我’ ’作主语时的选择区分
从语 义的角度分析
。胡 凯玲
摘 要 :从语法功能的层面,上 古汉语 第一人称代词 “ 吾” “ 我” 在上古文献中可 以同作主语 ,且比例较 高。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 因从语义的角度 来说是 “ 我”具有对称的语义特点,而 “ 吾 ”只是单称 ,这也从另一方面解释

多个重点不但不符合语言交际 的原则,而且还可 能使对方忽视重点。这就是徐杰 、李英杰所 谓的 “ 单一强式焦点原则 ”。 焦点是说话者重点强调的对象 ,可 以分为常规焦 点和对 比焦点 。常规焦点是指语句重点一般在句末 ,对 比焦点突出的是对 比的部分。在对 比6 部文献中与焦 点的关系时,我们主要从语义的角度探究 “ 吾” “ 我 ”作主语时的选择 区分 。
9 2 2 8 4 3
1 9 8 7 9 1 l 0
4 6 . 5 3 5 . 4 3 9 . 1
表1 : “ 吾” “ 我”在 6 部丈献中作主语的统计 情况

般情况下 ,在具体的语言环 境下 , “ 我 ”不管是作主语 、宾语、定语,还是兼语 、双 宾语 中的间接宾语,在句子前
后 都有 另 ~ 事物 与之 相 对 称 , 可 以是 人 ,也 可 以是 物 。因 此 , 我 们 发现 代 词 “ 我 ” 常 常与 表 人 或 物 的 第 三 人称 相 对 出现 。
主要形式有 “ 彼……我……” “ 代词……我……” “ 子……我 …… ” “ 国名/ 地名……我…… ”等。 这种对称情况可 以和焦点概念 联系起来 ,称 为 “ 对 比焦点 ”。 “ 焦点”是跟预设或 背景相对 的、令人感兴趣的、具有 交际价值的信息 中心 ( 克里斯特尔 ,1 9 9 2 :1 6 6 )。一般来说 ,一句话只有一个焦点 ,因为一句话所强调的重点只有一个 ,

《论语》人称代词研究

《论语》人称代词研究

《论语》人称代词研究
《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记录自己思想和行为的经典文本。

它是中国古典文学、思想和伦理道德的精髓,对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论语》中,
古今中外学习者都倍受其学问的精华,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关于人类思想世界的精髓。


其是其中的人称代词研究,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内容。

从《论语》中的人称代词研究来看,我们发现孔子几乎在每一段话里都使用人称代词“我”
和“你”,但使用方式却有所不同。

这对出文实施方式与逻辑结构有很大影响。

从语言把握
上看,孔子在几乎每句话里都使用“我”和“你”,把主谓宾在一起交往。

这不仅使文章更易懂,也使表达更加清晰易懂。

此外,从孔子在《论语》中使用人称代词的角度,我们发现他使用有很大的深度,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对话。

他的目的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更加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学会以更高的方式去实践和思考。

最后,我们可以总结,孔子在《论语》中灵活运用人称代词可以使他的表达更为准确。

并且,由于他以人称代词的方式思考问题,使得文章容易懂,读者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其思
考的深度与智慧,从而更加自觉地去实践和思考。

_论语_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用法探微_陈龙国

_论语_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用法探微_陈龙国

之 意 。宾 筵 ,侧 弁 之 俄 也 。笺 云 :俄 ,倾 也 。人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三 兼表示单复数,这种假设是有考虑的价值的,
部曰:俄, 顷 也 。然 则 古 文 以 我 为 俄 也 。古 文 吾 皆 偏 次 也 。
从 语 音 的 对 应 看 来 , 在 原 始 时 代“, 汝 ”、
二 句 而“ 吾 ”、“ 我 ”互 用 ,毛 诗 一 句 而 两者的区别却没有系统的讲析),并且列举了较 专 用 于 单 数 的 ,如 朕 、予 (余 )、台 、卯 、但 是
“ 卯 ”、“ 我 ”杂 称 、汝(女)则 可 兼 用 单 数 和 复 数 。有
一我义而语音轻重缓急不同,施之于文若
五 可 切 。”
偏次者,其常至外动后之宾次,惟弗辞之句则 数的情况看来是这样:吾字用于主格和领格,
清 代 段 玉 裁《 说 文 解 字 注 》中 ,对 间用焉,以其先手动字也。若介字后宾次,用 我字用于主格和宾格,当我用于宾格时,吾往
“ 吾 ”、“ 我 ”的 简 述 如 下 :
者 僅 也 。“ 我 、予 两 字 ,凡 次 皆 用 焉 。”马 氏 往用于主格,当吾用于领格时,我往往用于主
假借如此,从戈从钑,合二成字不能定其会意,
《 左 襄 十 一 年 》“: 楚 弱 于 晋 , 晋 不 吾 疾 “ 而 ”也 应 该 是 单 复 数 的 分 别“, 吾 ”和
形 声 者,以 钑 字 不 定 为 何 字 也,五 可 切,十七 也 ”。犹 云“ 晋 不 疾 吾 也 ”。此 外 弗 辞 之 句 , “ 余 ”同 韵 部 在 原 始 时 代 也 应 该 是 属 于 单
把 实 体 词 分 为“ 七 位 ”,即 在 主 位 、在 宾 位 、 这种情况更为常见。这种情形的产生,应该是

文言文吾的用法

文言文吾的用法

文言文吾的用法1. 文言文中的我与吾用法区别我和吾,在古汉语中均为第一人称代词。

《说文》:我,施身自谓也。

吾,我,自称也。

但在上古时代(先秦),“吾”和“我”在语法上是有分别的。

“我”既可以做主语,也可以做宾语,还可以做定语;而“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宾语。

即只能用作施动者“吾……”而不是“……吾”的格式。

可以看一下其字面意义和秦汉散文中的事例,如:我,施身自谓也。

——《说文》观我生。

——《易·观卦》万物皆备于我矣。

——《孟子·尽心上》又如:我见犹怜(形容女子容貌姿态美丽动人);我家(自己。

我们家);我侬(方言。

我)——按:三代以前,“吾”和“我”在语法上有明显的分界。

“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今者吾丧我。

——《庄子》又指自己一方如:敌我友;我曹(我们);我辈(我等,我们)等。

所以,“吾”是古文中对自身的一般通用代词,常和“余”能互换且用法较单一,变化较少;而我则具备上文所说的多种用法,并有一种不成文的习惯——如与人交谈中明确的自称“我”,会被人当作“下里巴人”看待,正如现代人对“俺”的看法一样。

这里单指的是,明确的自称“我”,即指本人,或向他人介绍自己时自称的唯一一种情况。

而将“我”作为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的是“鲁迅”先生。

自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得到推广,“我”也在口语和书面中逐渐代替了“吾”而被更广范地使用。

2. 文言文中,“我”、“吾”、“予”、“余”有什么不同用法吗一:所用场合不同。

“吾”和“我”多用于对话。

“余”、“予”多用于文章自叙,其中“余”“予”相通在《道德经》中,“吾”和“我”不是同一个概念。

老子把一个人分成“吾”和“我”:“吾”指代自我,凡我,为肉体之身;“我”代表真我,是自我修炼的成果。

二、语法区别:上古时代,“吾”和“余,予,我”在语法上有分别。

都可做主语,但“吾”尚可用做定语,一般不用做宾语,如“吾日三省吾身”,做宾语时必须防在动词前边。

如:居则曰“不吾知也”;“余,予,我”尚可用做宾语。

吾、我、予、余,这几个第一人称代词有什么区别?

吾、我、予、余,这几个第一人称代词有什么区别?

吾、我、予、余,这几个第一人称代词有什么区别?一般情况下,吾和我,多用于对话;予和余(予通余),多用于自述。

吾和我,用于对话。

例:《捕蛇者说》〝问之,对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孟子·公孙丑下》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

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

吾何慊乎哉?〞。

《庄子齐物论》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项脊轩脊》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予和余,用于自述。

例:《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

钱大昕《弈喻》〝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

屈原《离骚》〝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项脊轩志》〝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项脊轩志》给我们的感觉是,遵照了吾和余用法的一般规则。

〝吾〞用于对话中,〝余〞用于第一人称自述。

后面的自述中,称吾妻而不是余妻,是对已经故去的发妻的尊重。

有时,予和余也用于对话。

吾、我、予(余),均可用作主语、宾语或定语。

予和余,用于对话。

例:《孟子,公孙丑下》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

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

王庶几改之。

王如改诸,则必反予。

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

王如用予(宾语),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

王庶几改之,予(主语)日望之。

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

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孟子对话里称〝予〞,可能与曾子的那段对话里出现〝吾〞和〝我〞有关)。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主语)。

文言文翻译代词的用法

文言文翻译代词的用法

夫文言文,古人之遗言,字里行间,隐含深意。

其中代词之用法,尤为微妙,颇费心思。

代词者,用以代替人、事、物之词,以省文约义,使文辞简练。

本文将浅述文言文中代词之用法,以俾学者明辨。

一、人称代词人称代词者,用以指代人、己、彼。

文言文中人称代词主要有“吾”、“予”、“我”、“尔”、“汝”、“彼”、“其”等。

1. “吾”与“予”:二者均为第一人称代词,古时多用“吾”,后世多用“予”。

如:“吾闻君子之学也,必先其身。

”(《论语·学而》)2. “我”:亦为第一人称代词,口语化较强。

如:“吾友,吾子也。

”(《孟子·滕文公上》)3. “尔”与“汝”:二者均为第二人称代词,古时多用“尔”,后世多用“汝”。

如:“尔何不速归?”(《论语·先进》)4. “彼”: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他人。

如:“彼人也,予人也,皆可以为师。

”(《孟子·离娄上》)5. “其”:第三人称代词,既可指代人,也可指代物。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论语·为政》)二、指示代词指示代词者,用以指代事物。

文言文中指示代词主要有“此”、“彼”、“之”、“者”、“其”等。

1. “此”与“彼”:二者均为指示代词,分别指代近处与远处。

如:“此乃吾所以报先帝之恩也。

”(《三国演义》)2. “之”:指示代词,可指代人、事、物。

如:“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论语·子罕》)3. “者”:指示代词,多用于句末,表示指代。

如:“吾闻君子之学也,必先其身。

”(《论语·学而》)4. “其”:指示代词,既可指代人,也可指代物。

如:“吾友,吾子也。

”(《孟子·滕文公上》)三、疑问代词疑问代词者,用以提出疑问。

文言文中疑问代词主要有“谁”、“何”、“何如”、“奈何”、“若何”等。

1. “谁”:疑问代词,用于询问人。

如:“谁谓河伯无上者?”(《庄子·秋水》)2. “何”:疑问代词,用于询问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第一人称代词以及其中吾我的用法 及差异,在其他诸语法学家的著作中也有叙 述,仅举出上述三家著述予以参阅。 三
①作者简介:陈龙国(1966—),男,山东滨州人,潍坊科技学院文法系教师,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232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史 稿 》中 所 谓 代 词 。在《 文 通 》的 指 名 代 字
对“ 吾 、我 ”分 析 比 较 详 尽 的 王 力 先 生
东 汉 许 慎《 说 文 解 字 》中 对 “ 吾 ”、 二之三中,马氏把指代名字分为两种:一指所 的《 汉 语 史 稿 》。《 史 稿 》的《 语 法 的 发
“ 我 ”的 解 释 如 下 :
有 鄙 夫 问 于 我 。(子 罕 )
的著述中其名称分类及称谓不尽相同,我们采
第 四“, 我 ”字 用 于 主 语 , 作“ 我 , 我 们 ”
关 于“ 我 ”的 用 法 ,在《 论 语 》中 还 有 一
用 王 力 先 生 的 称 谓 ,即“ 吾 ”、“ 我 ”为 第 一 解 。
例特殊的用法,它不是用作代词,而是由代词
之 意 。宾 筵 ,侧 弁 之 俄 也 。笺 云 :俄 ,倾 也 。人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三 兼表示单复数,这种假设是有考虑的价值的,
部曰:俄, 顷 也 。然 则 古 文 以 我 为 俄 也 。古 文 吾 皆 偏 次 也 。
从 语 音 的 对 应 看 来 , 在 原 始 时 代“, 汝 ”、
部。
吾,代字,止词在宾次。
数。
无 论 是 许 慎 的《 说 文 解 字 》,还 是 段 玉 裁
“ 我 对 曰 ,无 违 ”此 主 次 也 。《 论 语·为
在中古时期,关于人称代词的发展,有两
的《 说 文 解 字 注 》,对 于“ 吾 ”的 解 释 都 很 简 政 》
件 重 要 的 事 实 , 第 一 , 原 来 人 称 代 词 的“ 变
五 可 切 。”
偏次者,其常至外动后之宾次,惟弗辞之句则 数的情况看来是这样:吾字用于主格和领格,
清 代 段 玉 裁《 说 文 解 字 注 》中 ,对 间用焉,以其先手动字也。若介字后宾次,用 我字用于主格和宾格,当我用于宾格时,吾往
“ 吾 ”、“ 我 ”的 简 述 如 下 :
者 僅 也 。“ 我 、予 两 字 ,凡 次 皆 用 焉 。”马 氏 往用于主格,当吾用于领格时,我往往用于主
在《 论 语 》中“, 吾 ”、“ 我 ”的 用 例 共
我 欲 仁,斯仁至矣。(述而)
用力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5 9句 , 其 中“ 吾 ”字 1 13 句“, 我 ”字 4 6 句 。
我,施 身 自 谓 也 。不 但 云 自 谓,而云施身 的《 新 著 国 语 文 法 》则 称 之 为 主 位 、领 位 、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论语·雍
自 谓 者 ,取 施 于 我 ,古 为 叠 韵 。施 ,读 施 捨 之 宾 位 。在《 暂 拟 系 统 》和 后 起 的 语 法 著 作 中 也 》)
可见,吾我虽同为第一人称代词,但吾和
吾 , 我 自 称 也 ;女 部 曰 :姎 、女 人 自 称 。姎 , 我 的 。马 氏 以 次 的 概 念 对 第 一 人 称 代 词 中 的 我的用法是有区别的。在上古,人称代词的单
也 。毛 诗 传 曰 : 言 , 我 也 ; 卯 , 我 也 。《 论 语 》 “ 吾 ”、“ 我 ”等 进 行 了 用 法 的 讲 述 (但 对 于 复数没有明确的界限,当然,有些人称代词是
语者,一指前文者。指所语者,当前对语,不呼 展 》部 分 中 的 人 称 代 词 的 发 展 中 ,对“ 吾 ”、
吾,我自称也,从口五声,五乎切。
本名,惟取公共之字,以代人己之称。己者,发 “ 我 ”的 分 别 及 用 法 作 了 分 析 :
我 , 施 身 自 谓 也 。或 说“: 我 ”, 頃 顿 也 , 语 者 也 ,其 代 字 为 吾 、我 、余 、予 诸 字 。人
吾 , 我 自 偁 也 。偁 , 各 本 作 称 , 误 。释 诂 所 指 主 次 、偏 次 、宾 次,在 王 力 先 生 的《 汉 语 格 ,在 任 何 情 况 下 ,吾 都 不 用 与 动 词 后 的 宾
曰“: 吾 , 我 也 , 从 口 五 声 , 五 乎 切 。”
史 稿 》中 称 为 主 格 、领 格 、宾格,黎 锦 熙 先 生 格 。例 如 :
二 句 而“ 吾 ”、“ 我 ”互 用 ,毛 诗 一 句 而 两者的区别却没有系统的讲析),并且列举了较 专 用 于 单 数 的 ,如 朕 、予 (余 )、台 、卯 、但 是
“ 卯 ”、“ 我 ”杂 称 ,葢 同
多的例子加以说明。
我、吾、尔 、汝(女)则 可 兼 用 单 数 和 复 数 。有
一我义而语音轻重缓急不同,施之于文若
《 孟 子·公 孙 丑 》:吾 甚 惭 于 孟 子 。吾 在 人 设 想 ,我 字 在 殷 代 表 示 复 数 ,余 字 表 示 单
自口出,或说我,顷顿也,谓倾侧也。
主次。
数 。到 了 西 周 ,主 宾 格 第 一 人 称 的 余 、我 有 混
顷,头不正也;顿,下首也,故引申为倾侧
《 孟 子·梁 惠 王 上 》:王 曰 何 以 利 吾 国 , 同 的 趋 向 , 但 是“ 余 ”仍 表 达 单 数 , 而“ 我 ”
“ 愿 夫 子 明 以 教 我 ”,此 动 词 后 之 宾 次 式 。
“ 吾 ”“, 我 ”虽 同 为 第 一 人 称 代 词 , 且“ 吾 , 也 。《 孟 子·梁 惠 王 上 》
“ 吾 ”字 除 了 在 否 定 句 (不 吾 知 )的 情 况
我 自 称 也 , ”但 二 者 在 用 法 上 有 不 同 之 处 , 下
义 。子 绝 四 — — 毋 意 、毋 必 、毋 固 、毋 我 。
定 语 等 。以 下 我 们 进 一 步 就《 论 语 》中 吾 我
我 非 生 而 知 之 者 。(述 而 )
(子罕)
的 用 例 分 析《 论 语 》中 吾 我 的 用 法 。
பைடு நூலகம்
唯 我 与 尔 有 是 夫 。(述 而 )
通 过“ 吾 ”“ 我 ”二 字 在《 论 语 》中 的
并举例予以说明。在代名词细目一章中,作者 把代名词分为称谓代名词,指示代名词,疑问 代 名 词 , 联 结 代 名 词 四 大 类“, 我 ”是 称 谓 代 名词中的自称,也即第一人称中的自称代词。 作 为 新 著 国 语 文 法 ,文 章 中 没 有“ 吾 ”的 地 位 和分析。
没法解释第一人称代词为什么会用两个代词, 以“ 吾 ”代“ 我 ”纯 然 是 仿 古 。
释 诂 曰 : 卯 、吾 、台 、予 、朕 、身 、甫 、 的发语者也,将尔,女,而,若等成为代字之所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论语·阳
余 、言 我 也 。又 曰 :朕 、予 、躬 身 也 。又 曰 : 语者之与语者或所为语者,并且指明吾字古籍 货 》)
台 、朕 、赉 、畀 、卜 、阳 ,予 也 。或 以 赉 、 中常用语主次、偏次,而在外动词之后则用于
人 称 代 词 。关 于 其 主 次 、偏 次 、主 格 、宾 格
“ 我 ”对 曰 , 无 违 。( 为 政 )
“ 我 ”的 意 义 引 申 而 成 的“ 自 以 为 是 ”的 意
等 我 们 采 用 暂 拟 系 统 的 名 称 ,即 主 语 、宾 语 、
我 未 见 好 仁 者 , 恶 不 仁 者 。( 里 仁 )
“ 吾 ”字 起 源 较 晚 , 甲 古 文 中 还 不 见 , 书
畀 、卜 、予 不 同 义 , 愚 谓 有 我 则 必 及 人 , 故 宾次,而 介 词 后 的 宾 次,用 得 较 少,并 且 指 出 经中只一见……
赉 、畀 、卜 ,亦 在 施 身 自 谓 之 内 也 。口 部 曰 : 我 、予 两 字 ,也 是 常 用 于 主 次 、偏 次 和 宾 次
“ 除 此 之 外 , 余 (予 )、吾 、我 、卯 相 互 间
从戈从钑;钑或说古垂字,一曰古殺字,凡我之 者 , 或 为 与 语 者 , 其 代 字 为 尔 、汝 、而 、若 诸 的 界 限,汝(女)、尔 、若 、戎 相 互 间 的 界 限 ,还
属 皆 从 我 。徐 锴 曰“: 从 戈 者 , 取 戈 自 持 也 。 字 … … 发 语 者“ 吾 ”字 ,按 古 籍 中 用 于 主 次 , 没有人能划分清楚……吾和我的分别,就大多
假借如此,从戈从钑,合二成字不能定其会意,
《 左 襄 十 一 年 》“: 楚 弱 于 晋 , 晋 不 吾 疾 “ 而 ”也 应 该 是 单 复 数 的 分 别“, 吾 ”和
形 声 者,以 钑 字 不 定 为 何 字 也,五 可 切,十七 也 ”。犹 云“ 晋 不 疾 吾 也 ”。此 外 弗 辞 之 句 , “ 余 ”同 韵 部 在 原 始 时 代 也 应 该 是 属 于 单
把 实 体 词 分 为“ 七 位 ”,即 在 主 位 、在 宾 位 、 这种情况更为常见。这种情形的产生,应该是

在 补 位 、在 领 位 、在 副 位 、在 同 位 、在 呼 位 , 由于“吾”在口语里已经消失,否则在语法上
《 马 氏 文 通 》界 说 三“: 凡 实 字 用 以 指 名 者 ,曰 代 字 ,事 物 有 在 当 前 者 ,不 必 各 也 ,以 尔、我、彼、此 诸 字 指 之,其 不 在 当 前 而 其 名 称 已 称 之 于 前 者 ,以 后 可 以 其 、之 、是 此 诸 字 指之,以免重复……故代字者,不变之各也,用 于名词。”马 氏 所 谓 代 字 ,即 王 力 先 生《 汉 语
要“, 吾 , 我 自 称 也 。”而 对 于“ 我 ”的 解 释 ,
“ 於 我 心 有 戚 戚 焉 ”,此 偏 次 也 。《 孟 格”逐渐消失了,吾与我在语法作用上已经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