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系统观
系统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及其启示_教学系统
系统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及其启示_教学系统论文导读::这一点与远程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十分吻合。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
系统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论文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学系统,教学设计一、系统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一般认为它具体包括对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教学手段与方法、学习环境等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分析;对构成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环节,如分析教学背景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选择教学媒体、确定教学评价方式等的组织和整合。
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应以系统的方式进行。
其主要观点[1]为:1.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生,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要求,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准备状态、知识水平,并分析现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教学目标应由明确无误的、可操作的项目来表示。
2.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既要针对不同学习类型和教学目的,又要考虑学习者不同的性格特点。
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媒体是教学成功的灵丹妙药。
3. 教学成效考评的设计,只能依据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而决不能靠“揣测”和“估计”。
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排名次等,而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去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4. 如果教学效果不理想或出了问题,不能只从教与学两方面去寻找原因教学系统,更不能一味责怪学习者,还应该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组成成分去详察细究。
著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R?M?加涅在其代表作《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对系统观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论述和详细描述,一个系统观的教学设计模型如下图[2]。
这一模型图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分析、起点行为与学生特征、作业目标、标准参照的测验题、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9个阶段的教学设计活动。
优化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课 题 。在 这 样 的 形 势 下 , 变 教 育 质 量 观 , 持 因 材 际 情 况 选 择 自己 想 要 从 事 的 研 究 方 向 ,对 学 生 分 类 转 坚 施 教 , 断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 养 满 足社 会 发 展 需 要 的 培 养 。 此 外 , 了 适 应 社 会 的 变 革 , 养 学 生 的 实 践 不 培 为 培
【 中图分 类号】 6 20 G 4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1 7 2 0) 1 0- 0 10 0 24 0 (08 0 / 2 0 8- 2 我 们 注 重 理 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注 重 学 生 动 手 能
为 了 迎 接 知 识 经 济 的挑 战 , 现 “ 教 兴 国 ” 实 科 的
战 略 , 国 高 等 教 育 已从 精 英 教 育 过 渡 到 大 众 教 育 。 力 、 我 创新 能 力 的培 养 , “ 在 不仅 要 会 吃 馒 头 , 且 要 学 而 近 年 来 高 等 教 育 迅 猛 发 展 ,缓 解 了 高 等 教 育供 需 的 会 做 馒 头 ” 的教 学 理 念 指 导 下 ,优 化 改 革 了课 程 体
状, 以现 代 教 学 理 念 为 指 导 , 立 了 两套 针 对 不 同 层 能 够 增 强 学 生 自主 学 习 能 力 的 内容 。 自 2 0 年 开始 确 04
创 通 次 学 生 的培 养 方 案 , 学生 进 行 “ 对 分层 次 ” 学 。对 一 增设 了 课 程 设 计 和 大 型 综 合 性 、 新 性 实 验 等 , 过 教
矛 盾 , 到 社 会 的普 遍 欢 迎 , 此 同 时 , 校 扩 大 招 系 , 夯 实 基 础 为 前 提 , 加 了 专 业 选 修 课 的 数 量 , 受 与 高 以 增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联动培养艺工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联动培养艺工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摘要:本文在分析新时期复合型创新设计人才培养规格和总结我校艺工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联动的思路与举措,介绍了相应改革举措的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浙江省正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国际纺织服装强省、国际动漫之都,需要大批懂工程技术、艺术素养高、会经营管理、具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设计人才。
为适应浙江经济、科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需求,浙江理工大学始终把“艺工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纺织类、服装类、艺术设计类、动漫类专业为艺工结合型专业,有强劲的学科、行业依托和长期的艺工结合本科教育历史,从教育理念转变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呈现了多样性特征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艺工结合的复合型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最关键举措是系统深入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瞄准知识复合与能力复合并进的方向,开展教学内容改革1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艺工结合”,实现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要实现知识、能力复合,首先要建立艺工结合的课程体系。
但艺工结合不是简单地在课程设置上体现艺工课程的共存比例、模块结构,要注重“艺”与“工”内容的融合,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有机地将艺术设计和工程技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学科知识的深度交叉融合。
依托工程技术,承载艺术素养,是艺工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2艺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辨证地处理好“知识培养的系统化”与“能力培养的系统化”的关系艺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往往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宽,因此知识体系的构建极为重要。
各专业所培养人才的能力和竞争力不取决于知识的多少,而应体现在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知识点的功能及其组合和运用上。
在此基础上充分实现艺术学科与工程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
特别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追求能力培养的系统化。
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辩证统一及运用
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辩证统一及运用高校思政课是一门具有特殊意义的课程,它既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的关键课程。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辩证统一至关重要。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辩证统一意味着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本文将从辨证统一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辩证统一及运用。
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辩证统一,在理论上根植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教育教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于事物发展的辩证认识,即对矛盾的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教学理论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则强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辩证统一,即内容与方法在教学中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教育教学理论的结合体。
1.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内在联系教学内容是思政课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包括政治理论、社会实践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它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完善需要依赖于科学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的运用又需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托。
只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选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当选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加强对当代社会政治、文化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认识。
2.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学应结合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及学生的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并重,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思考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人才,而教学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环节。
当前,教育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在教育改革中,教学改革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那么,教学改革具体需要改变什么?下面从教学目标的转变、教学方法的革新、评价机制的调整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转变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的转型,而教学的转型需要从目标开始,明确教育的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传统的教育目标主要是靠考试的成绩来衡量,但这种方法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学目标的转变需要从学生自身出发,旨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需要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精准度。
二、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教师扮演的是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扮演着被动接受教育的角色。
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教学方法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方面,内容的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拥有更加平衡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的面对未来的挑战。
另一方面,形式的创新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情感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生动形象、有趣有味的方式,例如实践性教学、游戏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我探究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评价机制的调整传统教学过程中,评价机制主要以成绩评价为主,将学生分为优、良、差等级,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展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多面性,评价机制应该根据现代的需求进行区分,除了传统的大考以外,可以采用分段、滚动评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例如,可以设置“实践评价”、“创新评价”、“技能评价”等方面,更能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全面地评价学生,更好地发掘和运用学生的优势和潜力。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要从教学目标的转变、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及评价机制的调整三个方面来开展。
“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其分析
“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其分析一、理论依据1.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和需要,认为教育应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Rogers)提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氛围。
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教育家皮亚杰(Piaget)提出,学习是学生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
3. 元认知理论元认知理论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
元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
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4. 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应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动机、认知策略和情感支持。
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对学习成果负责。
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必要的认知策略和情感支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分析内容1. 教学目标“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学目标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传授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教学内容应具有以下特点:(1)生活化: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体育基础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耐 力 素 质 的 指 标 作 为 比较 指 标 ,对 他 们
的身体 素质 行 了 比较 ,结果 见表 1 。
由 表 1 见 .2 0 级 男 生 与 2 0 可 00 0 5级
强 身 体 素 质 的 锻 炼 ,并 最 终 达 到增 强 体 与 方 法 进 行 教 学 .在 期 未 对 两 个 班 的 成
动 量 较 大 .且 练 习 的 内 容 具 有 一 定 的 枯
表 1 20 0 5级 与 2 0 0 0级 学 生 素 质 比较 表
燥 性 ,再 加 上 人 本 来 的 惰 性 , 因 此 ,大
一
新 生 主 动 选 修 基 础 课 的 同学 并 不 多 .
练 习 的 积 极 性 也 不 高 。 调 查 现 示 ,造 成
内 容 单 一 . 训 练 手 段 、 方 法 枯 燥 的 缺
功 经 验
2. 2 问 卷 调 查 法 通 过 发 放 问 卷 . 2.
了解 当 前 我 校 体 育 基 础 课 的 现 状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2. 3 专 家 访 问 法 通 过 走 访 校 内 外 2.
2 7% 6. 2 7% 6.
4 0%
4 7% 6.
3 3 3. % 2 . % 6 7
2 3% 3.
2 7% 6.
5 % O
育 工 作 者 的高 度 重 视 。 体 育 基础 课 承 担 的 主 要 任 务 就 是 提 高 学 生 的 身 体 素 质 , 由 于 长 期 的历 史 原 因及 我 校 场 地 器 材 的 影 响 ,存 在 着 教 学
素 质 比 五年 前 要 差 ,与 广 大 教 师 反 映 的
2 2 研 究 方 法 -
关于《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2 . 3 授课学时的限制
大多数高等院校的《 线性代数 》 课 程都是 4 0学 时 , 在 这 有限的 2 0次课 中 , 把课程 的所有知 识点讲授 、 讲 全后 时间所 剩无 几 , 基本没有引入 实例及科 学计算 的时 间 , 而这 些恰 是
工科 学 生 所 需 要 的 。
律, 而且容易使初学 者误认 为行列式 是重 点 , 不 利于 学生 把 握《 线性代数》 的重点。 此外 , 现在各 高校使 用 的《 线 性代 数》 教 材 仍然是 以前
传统教材的浓缩版 , 因而 没有 引入科 学计算 软件 , 导 致学 生
学完了该课程也难 以求解 后续 专业课 中遇 到的高 阶矩阵 问
关键词 : MA T L A B; 线性代数 ; 教学; 改革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1 8 6 9 ( 2 0 1 3 ) 0 2- 0 0 9 5— 0 2
1 当前《 线性代数》 教学 的不足
现在多数院校开设 的 《 线 性代 数》 课程, 面 向的对 象是
2 当前《 线性代数》 教 学不足 的原 因
分析《 线陛代数》 现在的教学现状,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 :
2 . 1 传统教学模式 的惯性影 响
自系统地形成线性代数这 门数学课程 以来 , 在各高等 院 校都 以统一 模式 “ 讲数 学 理论 一做数 学 习题 ” 在讲 授 该 课
得 实用且易于理解。
的就是 解线性方程组 ; 另一 方面 , 人认知 的过程 是从感 性认
识 到理性思维升华 的过程 。因而在第 一堂课 上课 时可 以针
教学内容含义及其对教学的作用
教学内容含义及其对教学的作用1. 引言1.1 教学内容的定义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观念和价值观等内容的总称。
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媒介和工具。
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
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保证内容的合理性和系统性,以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相适应。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系统性,避免零散的知识点,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0字】1.2 教学内容对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础和核心。
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
只有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优质的教学内容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设计精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教学内容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程度。
持续更新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条件。
只有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教学内容对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内容,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2. 正文2.1 教学内容的分类教学内容的分类是指按照不同的标准将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和整理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属性,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如以下几种:1. 知识性内容:这类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等,它们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对于建立学科基础和形成学科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五个关系
Sx Rea in n Te c i g M eh d l g f r fM o a i lto si a hn t o oo y Reo m o r lEdu ai n c to
Z HA G L — h n N i eg c
(a Lw
P /c l cr ,& ots r / e / / at g
ig a d in v l g fta hn t o o g eom n a r f  ̄rl d e f a f e c ig n h d l y a d t c ig c ne tt o a h m n n o a n ,o c ig meh d l y r f n i e o r a d n t e o a u a o .o a h n  ̄to oo n a hn o tns f e  ̄ e u n e i t g e t i a i g p s ̄ n a d s d ns i et rp st n fte f s c s n e sc  ̄l a s a d o a h n t o oo y rfr a d i ̄ o ig n l dn o io n t e t n e re o io ,o r h s a d t e o s n ft c ig me d lg om n e u t i h i t h l c e h e n vn
政治性 、 阶级性 和实践性。因此 , 的教学方法就 该课
它不仅 具有一定 的知 识 性 和 理论 性 , 更具 有 强 烈 的
说, 有什么样的教学 内容 , 就有什 么样 的教学方法 , 内容不同, 方法也不同。如“ 思想道德修养” , 课 它是 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 道德观为主 要 内容的一 门课程 , 一般采用课堂教学 、 学生参与 、 实践活动等相结合 的方法;法律基础” “ 课是 以帮助 学生树立正确 的法律意识和法制 观念 , 培养学 生守 法、 护法 、 用法 能 力 为 主要 内容 的一 门课 程 , 般 采 一 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形势与政策” “ 课是教育学 生如
浅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
浅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作者:管安勤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年第06期【摘要】语文是学生语言掌握和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性学科,它伴随着人一生的学习过程,是中学教学中一项较为系统的教学工程,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强化中学生语文基础的关键所在。
本文结合作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以及听课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既要重视教学内容,更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观点,阐明了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如何融合最近,听了一些语文老师的课,我不得不为老师精心的课前设计,课堂上老师循循善诱以及学生积极配合点赞。
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彰显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然而,静下心来思考,我觉得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有那么一些瑕疵。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课堂必须尽善尽美,要求教师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然而,我们的一些公开课,老师的教学过程带有很多表演性质,课堂形式很花哨,导致形式与内容有些脱节。
而其他一些课堂,我们的老师或重教学内容轻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死气沉沉。
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上出了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内容涉及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等,教学方法是为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所选用技巧和方法。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究竟是什么关系?从哲学角度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理解为哲学上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概念。
内容和形式既是对立统一的,又是相互依存的。
事物的内容必须借助形式呈现出来,离开了形式,内容就很难表现出来;任何形式都是内容的载体,离开了内容,形式就是一个空架子。
如果说课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属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或是教学内容,那么,围绕教学重难点所选取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是这堂课的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者必须统一。
即课堂内容决定你选取与之恰当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你的教学效果。
浅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
浅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作者:管安勤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6期【摘要】语文是学生语言掌握和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性学科,它伴随着人一生的学习过程,是中学教学中一项较为系统的教学工程,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强化中学生语文基础的关键所在。
本文结合作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以及听课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既要重视教学内容,更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观点,阐明了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如何融合最近,听了一些语文老师的课,我不得不为老师精心的课前设计,课堂上老师循循善诱以及学生积极配合点赞。
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彰显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然而,静下心来思考,我觉得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有那么一些瑕疵。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课堂必须尽善尽美,要求教师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然而,我们的一些公开课,老师的教学过程带有很多表演性质,课堂形式很花哨,导致形式与内容有些脱节。
而其他一些课堂,我们的老师或重教学内容轻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死气沉沉。
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上出了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内容涉及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等,教学方法是为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所选用技巧和方法。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究竟是什么关系?从哲学角度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理解为哲学上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概念。
内容和形式既是对立统一的,又是相互依存的。
事物的内容必须借助形式呈现出来,离开了形式,内容就很难表现出来;任何形式都是内容的载体,离开了内容,形式就是一个空架子。
如果说课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属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或是教学内容,那么,围绕教学重难点所选取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是这堂课的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者必须统一。
即课堂内容决定你选取与之恰当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你的教学效果。
浅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
浅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摘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从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劣,并提出引导学生参与评估教学效果的建议。
通过结合实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之间的互动关系,最终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论部分指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内容和方法的结合,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文的讨论和建议,希望教师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置、选择、多种、案例分析、优劣、参与、评估、教学效果、提高、关键、优化、结合。
1. 引言1.1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是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础,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载体;而教学方法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结合,既能有效传递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结合能够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传授和引导,只有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劣,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是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只有不断优化内容和方法的结合,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安排
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安排一、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应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科学地进行安排。
首先,要遵循国家教育部的教学标准,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其次,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避免过于难易或冗余的内容。
最后,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社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分层次安排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分层次安排时,可以采用渐进式和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
首先,要明确每个知识点或技能的基本概念和基础要求,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能力,合理设置阶段性目标,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最后,要定期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避免遗忘和混淆。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突出关键性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要分析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教学的核心内容。
其次,要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对重点知识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最后,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巩固和拓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内容的难题。
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选择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要注重启发性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其次,要结合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培养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五、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的运用时,应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首先,要注重授课方法的多样性,比如讲授、示范、演练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要利用课堂技术手段,如PPT、教学软件等,增加教学内容的视觉效果和互动性。
3.1伟大的改革开放(下)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4.拍摄一段短视频,以“改革开放在我身边”为主题,记录身边发生的与改革开放相关的故事,展现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作品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思考:
首先,展示一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变化的图片,如城市变迁、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讲解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战略部署,让学生掌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重要内容。
(三)课堂讨论
1.组织学生讨论: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探讨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参观改革开放成果展,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
6.课后实践,巩固拓展:布置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如撰写感悟文章、制作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7.教学评价,持续改进: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多元评价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8.家校合作,共育英才: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匹配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匹配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地教授学生而准备的详细教学计划。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的匹配度对于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案编写的角度出发,探讨教案中的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的匹配问题,并提出一些实践中的建议。
一、教案的编写原则在编写教案时,应本着系统性、合理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确保教学内容的有序性和连贯性,从而更好地与学习内容进行匹配。
1.系统性:教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和组织,形成有机的整体。
2.合理性: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规律,既不能过于简单以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过于复杂以致难以理解。
3.适应性: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适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4.可操作性: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即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方法将其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二、教案中的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的匹配策略1.明确学习目标:在编写教案之前,教师应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即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围绕学习目标展开,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关注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是编写教案的基础。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使之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3.合理分解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和组织。
将复杂的知识点拆分成小的学习单元,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通过讲授、示范、实践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效果。
5.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教材、多媒体等方式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
教案的系统性与综合性
教案的系统性与综合性教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实施工具,它既要具备系统性,又要具备综合性。
系统性和综合性是教案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下面本文将重点探讨教案的系统性与综合性。
一、教案的系统性教案的系统性是指教案要具备完整的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和评价等要素,并且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案系统性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层次分明:教案应明确列出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并且教学目标之间要有层次分明的关系。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语言能力要求,将听、说、读、写等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形成逐步提高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的贯穿与扩展:教案应该将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与整个教学计划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每个课堂中都能够明确目标,逐步扩展知识面。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递进的教学内容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使学生逐渐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3. 教学过程的连贯与衔接:教案要求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要有明确的指导。
每个环节之间应该有衔接,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能够逐步理解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展示、讲解、练习、巩固等环节的有机衔接,推动学生扩展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教学评价的科学与全面:教案要求合理设置不同形式的评价手段,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评价应该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匹配。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探究、个人报告、期中期末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案的综合性教案的综合性是指教案要综合考虑课程标准、学生特点、教学资源等多个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创新设计。
教案综合性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标准的引领与借鉴:教案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
同时,教案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其他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源,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关键和根本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关键和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由于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加之传统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模式的单一性,导致思想政治课容易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前提关键和根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认识观念与价值导向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前提是明确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重要知识和方法。
办好思政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确立正确的认识观念和价值导向,使课程思想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离不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
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时代背景,突出思想政治课的核心内容,以当前重大理论问题为引领,既要讲清主干知识,又要让学生对热点问题有深入的了解。
要注重建设一批经典优秀教材,加强对课程教材的引导和规范,提高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要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研讨会、讲座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三、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能力提升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培养一支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业余知识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针对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校友及社会资源的灵活运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另一个前提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校友及社会资源的作用。
校友和社会资源是高校的瑰宝,他们身上承载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学科知识。
教学设计的系统观
教学设计的系统观(一)教学设计的不同观点在教学设计的领域先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1、教学设计的艺术现教学设计的艺术观把教学设计看成是一种艺术。
这一观点认为,对同样的教材和对象,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处于不同的教学背景,其教学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这说明,教学带有较强的艺术性。
在系统设计的教学中,虽然其科学性和技术性较之传统的教学有所增强,但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符合教学实际,教学媒体的选用是否具有吸引力等,也说明教学设计不是一项纯技术性的工作,它包含着深刻的艺术性。
因此,教师只有知识和经验还不够,他应成为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力的教学艺术家。
2、教学设计的科学观教学设计的科学观将教学设计看成是一门科学。
这一观点的主张者把教学设计划分为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两种。
宏观决策在科学的比较研究基础上,要为不同的情境和场合、不同的学习者和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处理的方式方法,提供一整套传播媒体,并对上述内容提供准则;微观决策在教学工艺学的研究基础上,给教学提供具体的教学技能和各种教学分析的方法。
总之,教学活动应在科学所提供的一整套方法和技术基础上进行,才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3、教学设计的工程学观教学设计的工程学观点把教学设计所制定的方案的实施,视为对教学材料的说明、安排、实施、测试和修正的过程。
为此,教学设计者应掌握下列技术:评估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预测教学活动的进行,评定教学结果,修正下一步的教学活动,等等。
教学设计者就是掌握这套技术的“工匠”。
4、教学设计的问题解决观教学设计的问题解决观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发现并解决教学活动中的问题的过程。
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解决有以下几个阶段:发现问题、说明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
并要求教学设计者从中产生、形成和检测新的想法,这就大大突出了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5、教学设计的人的因素观教学设计的人的因素观认为,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参与实施教学设计的人员素质以及影响他们的教学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系统观
摘要:培养创新人才,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升成为关键。
当前我国大学教学改革需要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为落脚点,以营造求真务实的大学氛围为具体行动,以此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系统改革。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系统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高等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全新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这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时代进步的呼唤。
由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直接影响到创新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因此,从系统视点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一、学习能力:教学内容与教材面临新挑战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的极度膨胀和更新速度的加快,对学校课堂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取提出了挑战。
在教学内容越来越多、教材越来越厚的情况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关键。
1学习能力与知识价值
推动学习创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认真思考“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师应该教什么”的问题。
有学者将人类历史上的知识类型划分为原始知识型、古代知识型、现代知识型和后现代知识型四个大的发展时期或发展阶段。
在现代知识型中,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实证性的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而在后现代知识型中,具有文化性、相对性和多样性的文化知识最有价值。
学习和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追求以知识的掌握、记忆、理解和应用为标志的“外在发展”,更要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判断和批判为标志的“内在发展”。
2教学内容——“僵”与“活”
受现代知识观念的影响,近年来,高等教育知识总量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
其实,不仅人们越来越崇尚用实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就连高校教师在知识传授中也忽视了对受教育者成长为一个“人”的关注。
他们总是奉教材为经典,习惯于把教学内容窄化为教材文本中包含的静态的、规则的、客观的、确定的和可操作的知识,然后遵循教材的逻辑,“告诉”学生,没有教师自己对课程的独到见解,没有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没有思想的交流,没有情感的体验,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由此而被遗失。
教学内容的固定、僵化、陈旧和机械导致学生思维的惰性与单向,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要焕发生命力,教学内容必须走出教材的束缚,通过教材的可持续改革,教师用心去发现、去挖掘、去激活知识的“知、情、义”,并让学生体验和吸收。
3教材——“辅”与“研”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
目前,国内高校的现行做法基本上是每门课程指定一本教材,教师和学生均以该教材为轴来开展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科学内部出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
面对这一趋势,“一本书教学”已见端倪,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发现学习”。
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东西,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欧美高校在教育实践中,
每门课程并没有指定教材,而是由教师列出一系列的书目或在课堂上分发一些阅读材料,供学生学习参考之用。
这不仅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接触不同的学术思想,也因此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所以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教师应把教材看为是教学的辅助材料,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而不能绝对服从;把教材看作供师生解释、质疑、批判的开放性文本,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思想灵感的碰撞与交流。
二、学习效率:教学方法与教师角色面临挑战
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参与。
1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
推动学习创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要认真思考“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还要思考“如何学习更有成效”。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学习者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内,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建构起自己的新知识和新经验的过程。
就是说,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自身的主动参与性,舍此将没有意义。
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互动性、情境性。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无疑给大学教育以深刻的启示,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
2教学方法——“传输”与“建构”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认为:“制约学生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应该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
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内容,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能力,严密分析的能力,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是最大的。
”目前,我国高校“灌输式”教学依旧盛行,教师仍倚重于特定知识向学生传输。
近几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尽管也产生了诸如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许多与“建构”有关的新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等,但效果总不尽如人意。
笔者认为,一方面对沿用多年的“讲授法”,教师已经驾轻就熟,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建构性学习不仅对已经习惯了依赖与顺从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执教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3教师——“演”与“导”
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知识的传授,课堂成了教师展示知识的舞台。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类教学资源获取的便捷,教师很方便的下载相关的课件和资料,可是这些非但没有使学生的受益,反而成为教师展示教学形式多样的工具,阻碍了教学真正目的的实现。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要任务是设计学习情境和学习途径,为学生的知识建构、知识生成提供机会、方法和条件,学生则要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和憧憬参与课堂,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自觉完成。
从“演”到“导”,不仅是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而且教师要把专业知识拥有量转变为对教材的处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判断能力、教学应变能力,是从量到质的升华一一深邃思想、教学智慧、娴熟方法是需要长期的艰辛修炼,否则便没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退居幕后,驾驭由学生自己来参与主演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