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温庭筠词作的情感表现方式

合集下载

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

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

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 方式,就古代诗歌 而言, 它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温庭筠 表现手法,一起来看看这首词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

——细节描写。

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 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手法。

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鹧鸪双双,反 衬人物的孤独; ——比喻、借代。

“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 中女子之的美。

“小山重叠金明灭”, 以“小山”借指眉妆, 以“金”借指额黄, 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

“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 反衬闺 中女子之孤独。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是山屏,即折叠的屏风,高低起起伏像山的形状。

【翻译】 晨光照在重叠的屏风上,光影闪动,那睡眠中的女子微微睁开眼,那乌黑的 头发好像从雪一样细腻洁白的香腮上滑过, 她懒懒地起来画一画娥眉, 慢吞吞地 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

对着镜子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再用前后两面镜子对照着, 红花与容颜交相辉 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收在《花间集》的共十四首,这是其第一首。

本词写一 个独处闺中的妇女, 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 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 及心情。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

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 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 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 黑发,曲卷而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菩萨蛮温庭筠的主旨及情感

菩萨蛮温庭筠的主旨及情感

菩萨蛮温庭筠的主旨及情感1. 爱情的苦与乐1.1 这首词里的情感可以说是非常复杂。

温庭筠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他对爱人的思念与牵挂。

你看,词中提到的“月下独酌”,这不就是把那种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吗?仿佛我们都能感受到那种“明月照我影”的寂寞,心里一阵阵空落落的。

1.2 而且,词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春天的意象,比如花开、鸟鸣,这些都是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让人忍不住想要去追求。

就像咱们日常生活中,看到花开了心情也会跟着变好,对吧?温庭筠在这些描写中,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爱是苦涩的,但同时也可以是甜美的。

2. 怀旧的情感2.1 说到怀旧,温庭筠在这首词里可真是拿捏得恰到好处。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当年和爱人一起度过的时光,那种青涩的回忆就像是电影中的慢动作镜头,慢慢流淌在心头。

读到这儿,总让人有种想起初恋的冲动,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2.2 而且,咱们常说“时光荏苒”,可惜的是,时光总是悄悄溜走,让人无可奈何。

温庭筠用词中那种淡淡的忧伤,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别等到失去后才后悔。

3. 人生的哲理3.1 除了爱情和怀旧,温庭筠在这首词中还隐含着一些人生哲理。

比如,爱是人生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全部。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挫折和遗憾,这些都成了我们成长的经历。

就像我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每一次的经历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

3.2 他在表达思念的同时,也在暗示我们要有一颗开放的心,去接受生活中的一切。

不管是甜蜜的瞬间还是苦涩的回忆,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

这样一来,温庭筠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真挚,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所以,读《菩萨蛮》就像在享受一场心灵的盛宴,既有爱情的甜蜜,也有生活的哲理,真的是让人回味无穷啊!总之,这首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让我们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有所感悟,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铭记的。

希望大家在阅读时,能像我一样,感受到那份温暖和力量!。

温庭筠菩萨蛮表达的情感

温庭筠菩萨蛮表达的情感

温庭筠菩萨蛮表达的情感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温庭筠菩萨蛮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呢,大家能够读懂吗?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温庭筠菩萨蛮表达的情感吧!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表达的情感《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温庭筠最有名的十首词

温庭筠最有名的十首词

温庭筠最有名的十首词温庭筠的背景介绍温庭筠,唐代诗人,出生于江苏苏州,以词作为创作主要方式。

他的词境界高超,文字优美,被誉为”浪漫主义词派的祖宗”。

温庭筠的词作源于他世故沟通、懂得风情与体会生活琐事的才情,他善于借物言志,抒发自己对生命和爱情的思考与感悟。

温庭筠词的特点温庭筠的词作风格独特,表现出浓郁的江南气息和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

他的词作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清新婉约,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词作以琵琶曲调为主,形式简洁明快,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温庭筠最有名的十首词1.《夜雨寄北》北风卷尽西山雨,更无阶前甲第声。

夜深千帐灯,犹有一灯明。

2.《梅花》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鹧鸪天》已是五更烟梦,独自觉还寐,那堪更在明朝时,抛出斜阳去。

5.《夜雨》满庭芳,花前泪。

阑干忆旧游,小楼昨夜又东风。

6.《青玉案》东篱折竹枝,知是前村侧。

解作东篱雪,那堪绕村溪。

7.《谢池春·时见幽人独往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8.《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满园关不住。

更新偷得浮生半日闲,花近高楼伤客心。

9.《摘得琵琶怨》恨底春风拂槛朱门,感时花溅泪,恨别酒销魂。

愿扫愁,穿绣房,迎马接鞍看花迹,肯听琵琶语凄咽?10.《夜游宫·元夕》银烛半遮半掩,不敢抛人色。

风绕残烛影,歌声隐离恨,吹孤影。

都有愁。

万魂阑干赴,拥帐负薰笼。

夜半凉如水,月明如悬。

何啻一番书、碧照人窗。

年年次第声。

温庭筠的词魅力温庭筠的词作犹如一泓清泉,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受。

他以淡泊的情感抒写着人们对爱情、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他的词作如诗如画,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出对美的追求和崇敬。

他的词触动人们的心灵,启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温庭筠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艺术造诣,赢得了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李清照点评16位诗人总结点评

李清照点评16位诗人总结点评

李清照点评16位诗人总结点评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诗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生活在北宋时期,以其独特的诗词风格和卓越的文学成就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李清照对16位诗人的点评总结:1. 苏轼:李清照对苏轼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是“豪放派”的代表,其诗词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她赞扬了苏轼的创新精神和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

2. 欧阳修:李清照对欧阳修的评价也很高,认为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她特别欣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认为其中所表现的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值得推崇。

3. 王安石:李清照对王安石的评价相对较低,认为他的诗词过于注重形式和技巧,缺乏真挚的情感和人文关怀。

她批评王安石的诗风过于刻板、僵硬。

4. 晏殊:李清照对晏殊的评价较高,认为他的诗词风格含蓄婉约,意境深远,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她特别欣赏晏殊的《浣溪沙》等作品。

5. 柳永:李清照对柳永的评价也比较高,认为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擅长运用景语来表达情感。

她赞扬了柳永在词坛上的创新和贡献。

6. 秦观:李清照对秦观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作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她特别欣赏秦观的《浣溪沙》、《踏莎行》等作品。

7. 贺铸:李清照对贺铸的评价较低,认为他的词作过于矫揉造作,缺乏真挚的情感和内涵。

她批评贺铸的诗风过于浮华和空洞。

8. 温庭筠:李清照对温庭筠的评价较高,认为他的词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善于运用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她特别欣赏温庭筠的《更漏子》、《菩萨蛮》等作品。

9. 韦庄:李清照对韦庄的评价也非常高,认为他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她特别欣赏韦庄的《女冠子》、《菩萨蛮》等作品。

10. 周邦彦:李清照对周邦彦的评价也比较高,认为他的词作注重技巧和形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她赞扬了周邦彦在词坛上的创新和贡献。

11. 晏几道:李清照对晏几道的评价也比较高,认为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比较温庭筠和韦庄词风的异同。

比较温庭筠和韦庄词风的异同。

比较温庭筠和韦庄词风的异同。

温庭筠和韦庄都是唐代著名的女词人,她们的词作在唐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在风格和题材上有一些不同之处。

以下是对温庭筠和韦庄词风的异同进行比较:异点:1.题材取向:温庭筠的词作较多涉及婉约、爱情和离别等主题,她的词歌情感细腻、含蓄,描绘了绵绵不绝的爱情和思念之情。

而韦庄的词作则更多涉及豪放、豪情、哀思等主题,她的词歌情感直接、慷慨激昂,表达了对生活的豪情壮志和对命运的抱怨与无奈。

2.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温庭筠的词作多以柔婉、细腻的语言表达,运用比喻和意象来描绘情感、自然景象,以及个人内心的情绪状态。

而韦庄的词作则更倾向于直接、豪放的表达方式,她的词歌语言更加直接、生动,不拘泥于传统的婉约风格,以舒展的笔触展现出丰富的情感。

3.形象表现:温庭筠的词中经常描绘女性形象和自然景物,并强调细腻的情感触动。

她的词作中女性形象往往柔美婉约,突出了女性的美丽和情感的纵深。

韦庄的词作则更注重展现男性英雄形象和豪情壮志,通过描绘男性情感、英勇行动来表达对男性的赞美和理解。

同点:1.才情出众:温庭筠和韦庄在唐代女词人中都以其才情出众而著称。

她们的词作不仅在情感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在语言技巧和形象描绘上都展现出了高超的才华与创意。

2.表达爱情情感:尽管在题材和风格上有一些不同,温庭筠和韦庄的词作都注重表达爱情和情感,通过描绘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世间事物的感知来表达内心的真挚和渴望。

3.文学地位的认可:温庭筠和韦庄的词作在唐代文学中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并受到后世文人的广泛赞誉和推崇。

她们的词作展现了独特的才情与创造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综上所述,温庭筠和韦庄在词风和题材上存在一些异同之处。

尽管她们的风格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才情出众的一面,注重表达爱情情感,且在唐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她们的创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论温庭筠词对女性主体美感的艺术表现

论温庭筠词对女性主体美感的艺术表现

湖北教育 学院学报
J u n lo b i n t ue o d c t n o r a fHu e s t t fE u a o I i i
M a .O 6 y2 O V0 . 3 N . 12 o 5
第2 3卷第 5期

匕 /m r
庭 筠 词 对 女 性 主体 美 感 的艺 术 表 现
翻开 中国古 典 诗歌 史册 , 我们 看到 , 先秦 到唐 代 , 写 从 描
女 性的诗歌虽然 时常 出现 , 是像 周 朝< 经> < 风 ・ 但 诗 的 卫 硕 人> 汉 代乐 府 的< 、 陌上 桑 > 梁 陈 时代 的宫 体诗 、 代杜 甫 的 、 唐 < 丽人行 > 等那样具 体刻 画女 性形 貌风情 的诗 篇并 不 多见 , 至 于专力描 写女 性 形貌 情感 的诗 人更 是难 于 寻觅 。直 至晚 唐 ,
中, 以此 寻求感 官 刺激 , 排遣 内心 苦 闷。同 时 , 庭 筠 又把 满 温
腕 ”“ 、 雪胸 ” “ 鹧鸪 ” 。这样 , 、金 等 在温 庭筠 的精 心描 绘包 装
下 , 中的女子一个个形 、 、 俱备 , 丽夺 目, 彩照人 , 词 色 香 亮 光 给
腹的失意化 为创作 的激 情 , 背离 传统文 化 正道 , 辟 蹊径 。 他 另 把关注点从 江山塞漠转 向闺阁庭 院 , 用词的形 式 , 写起 女 运 大
温庭筠 ( 1 7 —86 , 飞卿 , 82 6)字 晚唐 著名 的诗 人 和词 人。 温庭筠 才思敏捷 , 工诗 善 赋 , 据传 其 “ 人试 , 官韵 作赋 , 每 押 凡 八 叉手 而韵成 ” 孙光宪 < ( 北梦琐言 > 四) 故人称 “ 卷 , 温八叉 ” 。 但 由于温庭筠性 情倨 傲 狂放 , 为权 贵所排 挤 , 因而 累举 不 第 。

论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论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论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温庭筠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词集《长短句》中,女性形象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这个时代,女性地位低下,缺乏独立的人格和生活机会。

然而,温庭筠通过他的词歌颂和赞美了许多不同的女性形象,突出了她们的优美和风采。

以下,本文将从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展开讨论。

首先,温庭筠的词中的女性形象经常被描绘得温柔、柔顺,心灵之中充满了细腻的情感。

女性被主要表现为善良、温柔、重情重义。

比如《临江仙》中,“东篱菊千朵,留与谁人?烟霞云散,红颜常笑。

”这个女孩即使失恋,仍然如此坦然和开朗,虽然甜美,娇柔,却有坚强和自我的面貌;《南歌子》中,“长记平家在楚,年年催种桑田路。

玉川子,会稽侯,相从到,莫逆悲。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诗歌描绘了一个来自平民家庭的女孩,白天工作,夜里纺织,坚韧不拔、懂得奋斗。

不论是温柔贤淑的女子,还是坚韧不拔的女儿,她们均体现了女性的美丽、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力量。

其次,温庭筠还极具创意地刻画了其他男性诗人所没有注意的女性形象,比如酒泉女、杨柳女、竹枝女等。

其中,杨柳女是最为著名的形象之一。

《鹧鸪天》中,“伫立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通过杨柳女这个形象,表现出女性的飘逸、清秀。

女子那披着银丝的葱绿长裙,竖着朝紫微垂拱,她们往来于杨柳树丛中,在葱茏的柳枝之下,轻柔的磨蹭相会,展现出不同于男性主流视野观察的女性形象。

此外,竹枝柔也是温庭筠词中较为常见的女性形象。

《菩萨蛮》中,“劝我早还乡。

何必待黄昏?”中二女人被惊扰,她的音符突然被破坏了。

突然间,她开始喃喃自语,显露出她的温柔贤淑。

这些新颖的形象突破了传统的美丽刻板印象,从侧面展示了温庭筠对女性角色的真正关注和深入细致的表达。

最后,温庭筠描绘的女性形象能够给我们提供不同的思考逻辑,表达人性的诸多特点。

她们有不同的身份,身上不同的故事,结局和命运。

“画屏金鹧鸪”——王国维论温庭筠词的风格

“画屏金鹧鸪”——王国维论温庭筠词的风格

“画屏⾦鹧鸪”——王国维论温庭筠词的风格王国维在《⼈间词话》(据书⽬⽂献出版社1983年版《〈⼈间词话〉及评论汇编》)“本编”⼀⼆中指出:“画屏⾦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弦上黄莺语”,端⼰语也,其词品亦似之。

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这⾥,王国维分别以“画屏⾦鹧鸪”、“弦上黄莺语”和“和泪试严妆”来喻指温庭筠、韦庄和冯延巳词的艺术风格,揭⽰出了他们的词作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和各⾃的鲜明个性,这不仅很贴切、⾃然,⽽且还很新颖、别致,⼜富于亲切感,很容易唤起读者的联想。

“画屏⾦鹧鸪”⼀语出⾃温庭筠的《更漏⼦》⼀词:柳丝长,春⾬细。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

画屏⾦鹧鸪。

⾹雾薄,透帘幕。

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

梦长君不知。

这⾸词描写⼀位⼥⼦因夜闻更漏⽽产⽣的相思与惆怅,“画屏⾦鹧鸪”⼀句,是⽤来描写⼥⼦所居住的环境的,并且从中透露出主⼈公苦闷孤独的情怀,与温庭筠《菩萨蛮》中的“双双⾦鹧鸪”可谓同⼀机杼。

然⽽李若冰却说:全词意境尚佳,惜“画屏⾦鹧鸪”⼀句强植其间,⽂理均因⽽扞格矣。

(《栩庄漫记》)李若冰所说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俞平伯却看中此句,他曾指出:“塞雁”“城乌”是真的鸟,屏上的“⾦鹧鸪”却是画的,意思极妙。

(《唐宋词选释》)说得很有道理。

艾治平在此基础上进⼀步分析说:⼥主⼈的孤寂之情由此句轻轻逗出。

这“⾦鹧鸪”连夜⾬中的“塞雁”“城乌”都不如了。

“⾹雾薄,透帘幕”。

室内环境温馨清幽,⽓氛却是⼀⽚孤寂。

“谢家池阁”。

或有暗⽰她的⾝份意。

结以⼥主⼈在惆怅难遣中黯然⼊梦——复归于万籁俱寂了。

低徊婉转,蕴藉含蓄,幽怀要眇,情思⽆限,如“画屏⾦鹧鸪”般的,⼀切皆在默默⽆⾔中。

(《婉约词派的流变》,辽宁⼤学出版社2000年版)王国维拈出“画屏⾦鹧鸪”⼀句,来形容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们很⾃然地会从中体味出温庭筠词浓艳凝重的特征。

的确,温庭筠词题材极其狭窄,他的词⼏乎全是描写爱情相思,并且多⽤⼥⼦声吻,是典型的“男⼦作闺⾳”,格调和境界均不⾼。

温庭筠词的艺术特点

温庭筠词的艺术特点

温庭筠(836年-908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以下是温庭筠词的一些艺术特点:
纤巧细腻:温庭筠的词作风格纤巧细腻,用词精炼而含蓄。

他善于运用婉约、含蓄的表达方式,通过几个简洁而精确的词语,传达出深远的意境和情感。

唯美浪漫:温庭筠的词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唯美情怀。

他常以自然景物、季节变迁、爱情思念等为题材,借以抒发对美的追求和渴望,创造出富有诗意的意境。

情感细腻:温庭筠的词作以情感细腻著称。

他能够巧妙地表达情感的微妙变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细节的敏感捕捉,展现出丰富的情感世界。

借景抒情:温庭筠善于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他通过对花、草、月、雨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宫廷生活、离别思念等场景的刻画,将情感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形成鲜明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音乐性韵律:温庭筠的词作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他注重词的音节、音调和韵脚的安排,善于运用押韵和平仄,使词作具有优美的声韵效果。

温庭筠的词作在唐代词坛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情感触动了后世的文人墨客。

其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之一。

温庭筠词的艺术特点(一)

温庭筠词的艺术特点(一)

温庭筠词的艺术特点(一)温庭筠词的艺术特点•细腻浓郁的情感描写•卓越的艺术造诣•唯美的词句构造•独特的意境和意象•丰富多样的主题与题材•优美动人的音韵和韵律细腻浓郁的情感描写温庭筠词作品以细腻而深邃的情感描写为特点,能够准确捕捉人情世态和情感细节。

他善于通过感官描写和心理刻画,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浓烈而深情。

卓越的艺术造诣温庭筠词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他的词句构造精细,每一个字词的选择都恰到好处。

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唯美的词句构造温庭筠词作品的词句构造优美而精巧,字字珠玑,句句含蓄。

他善于运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词句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给人以音乐般的享受。

独特的意境和意象温庭筠词作品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意境和意象,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情感。

他以婉约、秀丽的意象来描绘自然景物、人物情感和社会风貌,使作品在思想与情感上具有独特的艺术张力。

丰富多样的主题与题材温庭筠词作品涉及了丰富的主题与题材,包括爱情、友情、自然、社会等多个方面。

不仅有婉约细腻的伤感词,还有豪放激昂的边塞词,展现了他多样化的创作风格和广泛的文学才华。

优美动人的音韵和韵律温庭筠词作品音韵优美动人,行脚韵律流畅。

他善于运用对仗、押韵等手法,使作品在音响上更具美感。

词中的音调和谐清雅,有诗情画意,给人以愉悦之感。

以上是关于温庭筠词的艺术特点的简要介绍。

温庭筠作为唐代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不仅语言精美,而且富有情感和思想内涵,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温庭筠词的艺术特点(续)•婉约柔情的情感表达•才情横溢的文学才华•善于借景抒情的手法运用•精准的形象描绘•深入人心的思想感悟•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婉约柔情的情感表达温庭筠词作品以婉约柔情为主调,情感细腻而深沉。

他能够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引发读者共鸣,使人产生共情之感。

才情横溢的文学才华温庭筠是一位才情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词作无论在语言运用还是思想深度上都表现出非凡的才华。

温庭筠菩萨蛮意象

温庭筠菩萨蛮意象

温庭筠菩萨蛮意象温庭筠菩萨蛮意象温庭筠(812?—870?)唐末诗人和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温彦博裔孙。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温庭筠菩萨蛮意象解读,欢迎大家阅读!温庭筠菩萨蛮意象解读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写了一个美女,在闺房当中,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这一系列的镜头和影像,充满了那种软香温玉的美丽的感觉。

按照惯常的理解,也许有的人会有疑惑,说这样的词充满了慵懒的情调,写些空洞的意象,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先不说它的作者,先来看词作本身。

“小山”,有人解释说是小山眉,是当时一种流行的眉型;有人解释成为小山枕,就是像山形状的一个枕头;而最贴切的解释是山屏,就是古代的那种围着床榻一侧的小屏风。

在破晓的时候,阳光从门窗的空隙里照进来,照在她的枕畔,曲曲折折的光线撒在金螺碧钿的围屏之上,那种晦明阴阳、金光闪烁的光线照在她的脸上,惊醒了睡梦中的美人。

在半梦半醒之间,日光洒在她的秀面之上,一转头,乌黑的头发就仿佛“欲度香腮雪”,有一点凌乱,像流云一样要遮盖她的香腮。

读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注意呢,温庭筠说“鬓云欲度香腮雪”,而不是说“云鬓欲度雪香腮”,就更加有一种韵味。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字面的意思是说这位美女慵懒地起床,慢悠悠地画眉。

这两句的意味究竟在哪里呢?叶嘉莹曾经分析说:温庭筠仿佛是在写一个美女的梳妆,但是他在不知不觉之间,触动了传统文化的语码,这个语码就是“蛾眉”。

为什么说“蛾眉”就是一个传统文化的语码呢?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过美丽的女子,《诗经·卫风·硕人》中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样一位佳人,手指洁白修长、肤如凝脂、脖颈细腻、齿如编贝、额角丰满、眉毛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扉,眼波流转、酒窝深深、笑靥如花、眉目含情……这里的“蛾眉”代指了非常温柔、又非常善良而纯洁的美丽。

温庭筠的词代表作

温庭筠的词代表作

温庭筠的词代表作温庭筠是宋代妍美传奇词人,他的多首诗歌在汉唐诗歌传统上都被认可。

他通过超越一般的诗句抒发着山水之间的复杂情绪,真正达到了与众不同的境界。

温庭筠的词代表作有:一、《雨霖铃》《雨霖铃》是温庭筠最著名的词作,流传甚广。

它描写的是秋雨之夜,庭前的竹梢因风而发出来的节奏声音,“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整首词里弥漫着一股安静、宁静、令人温暖的心情,这是它比其他词作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二、《浣溪沙》《浣溪沙》是温庭筠描写青春情怀的另一首名作,以“浣溪沙”为题,寄寓对少年时永无止境的求知欲与追求美的渴望。

整首词结构精妙,笔触流畅,自然自由,将少年的憧憬与渴望写实地展示出来,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词者的青春活力与朝气。

三、《折桂令》《折桂令》是温庭筠的另一首畅销词作,它抒写的是温庭筠为友人挥毫赠与,其中“折桂令”是一种象征尊贵庆祝仪式,也是宋代凤庆吉贺时奉与新人礼物。

温庭筠借此写出了友人盼望山重水复,还到青山,咏叹憔悴之感,道尽了男子儿事的心态,也隐晦地表达出好友要离的滋味。

四、《忆江南》《忆江南》是温庭筠最著名的词作,充满了深层深意的叙事;它以温柔、典雅的語言抒写了温庭筠对家乡景物的思念之情。

词中,描绘了江南明媚的三月瓤花,街景与巷口细处,以及如蝉般翩翩思念媚春的情怀,充满了一股浓烈的家乡情深意,也体现出温庭筠情感独特的表达方式。

五、《唐多令》《唐多令》是温庭筠的一首标志性词作,其中包含了宋代严重的唐教思潮,也反映了宋代的儒学观念。

词中,温庭筠让“辩”唐、“望”李良梁,并表达了严谨的学术道德。

用上下,左右,君子论据的思想,把当时的朝廷之政论及社会情况把握在诗歌里,体现出大师的英雄志气与才能,这是《唐多令》受欢迎的另一种原因。

温庭筠的这几首词作,除了体现出一般词歌创作者所不能企及的诗技以外,更多的是一种人文思想,有一种内在深刻而又不失外在优美的震撼。

可以说,温庭筠的词代表作,把宋代词歌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世人所知,永恒地流传了下来。

温庭筠《菩萨蛮》中的女性形象与闺怨情怀

温庭筠《菩萨蛮》中的女性形象与闺怨情怀

温庭筠《菩萨蛮》中的女性形象与闺怨情怀温庭筠,作为晚唐著名的诗人、词人,其词作以细腻的笔触、婉约的风格描绘了众多女性形象,抒发了深深的闺怨情怀。

在他的《菩萨蛮》系列词作中,这种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女性形象多是娇美、慵懒而又寂寞的。

她们往往身着华丽的服饰,头戴金翠,眉如远黛,面若桃花。

然而,这些外在的美丽却无法掩盖她们内心的孤独和哀怨。

比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词中的女子晨起梳妆,却显得慵懒无力,对妆容的精心描绘并非出于喜悦,而是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

那重叠的小山眉和如云的鬓发,衬托出她的娇美,而“懒起”和“梳洗迟”则透露出她内心的空虚和无聊。

这些女性所处的环境,常常是华丽而又寂静的。

闺房中的屏风、帷帐、香炉等物件,无一不彰显着富贵与精致,但也正因如此,更凸显出她们生活的封闭与单调。

“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水晶帘、玻璃枕、鸳鸯锦,都是奢华的象征,然而女子却在这样的环境中陷入孤寂的梦境,醒来面对的依旧是那如烟的柳色和清冷的残月。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情感世界丰富而复杂。

她们既有对爱情的渴望,又有对命运的无奈。

闺怨,是她们共同的情感主题。

她们被困于深闺之中,青春年华在寂寞中渐渐消逝,却无法自主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女子新穿上绣有鹧鸪的罗衣,鹧鸪成双成对,而自己却形单影只,这种对比更加深了她的孤独感和对爱情的向往。

这些女性的闺怨情怀,不仅仅源于爱情的缺失,还与她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婚姻往往不能自主,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她们的命运被束缚在家庭之中,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因此,闺怨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封建礼教和社会制度的一种无声抗议。

温庭筠通过对女性形象和闺怨情怀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

他以独特的视角,关注到了女性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女性生活画卷。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读后感《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以精美的描绘和含蓄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这首词通过对一位宫女扮好新妆却无人赏识的幽怨之情的刻画,表现了她不胜幽怨之情。

词人通过对宫女梳妆打扮的传神刻画,表现了她不胜幽怨之情。

上阕写她小山重叠、金光明灭的妆束,表现出她的孤独寂寞;下阙写她刚穿上绫罗裙,又要换别的衣裳,写出了她百无聊赖的心绪。

整首词以华丽的辞藻、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温庭筠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唐代宫廷女子的生活和情感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它让我思考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以及人们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下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词作,它让我感受到了温庭筠的卓越才华,也让我对古代文化和人文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词作充满了华丽的辞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精致细腻的描写:温庭筠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对景物、人物的细节刻画,展现出一种柔美的氛围。

在这首词中,他用“小山重叠金明灭”来描绘女子的发髻,用“鬓云欲度香腮雪”来形容她的容颜,给人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华丽的辞藻:温庭筠的词作辞藻华丽,富有韵味。

他善于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使词句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中的“画蛾眉”“梳洗迟”,既形象地表现了女子的梳妆过程,又充满了诗意。

对女性形象的关注:温庭筠的词作中有很多是描写女性的,他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这首词中,他通过描写女子的梳妆过程,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和娇羞,同时也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菩萨蛮温庭筠表达感情

菩萨蛮温庭筠表达感情

菩萨蛮温庭筠表达感情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那么菩萨蛮温庭筠表达感情是怎么样的?菩萨蛮温庭筠表达感情一引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意境是艺术价值最高的审美评价。

意象,作为产生诗词意境的基本要素,是词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复合体,它是词人为了表现某种内心情感,通过精心的选择, 提炼客观物象,加工后而形成的有特定情感意义的一种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简言之,即是寄意于象,以象尽意。

如果把一首词的意境比喻为一座建筑物的话,那么意象就是构成建筑物的砖石。

高妙的词人总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细致的观察体验,精心的选择出适合于他表情达意的艺术表象,创造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意象,以组合成为一个真实生动,含蓄蕴藉,引人无限遐思,具有无穷艺术魅力的境界。

前人论温词,或谓“唐之词人,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

”或谓“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美不出乎绮怨。

”诸如此类,皆与作者善于选择意象,以创造独特的艺术境界密切相关。

“温庭筠者,太原人,本名歧,字飞卿。

能逐管弦之音,为侧艳之词。

”他是晚唐第一个大力作词的文人,古人誉之为“花间鼻祖”。

温庭筠开创的以侧艳为主要特色的花间词风代表了当时整个词坛的创作倾向和审美趣味,成为当时文人作词纷纷追摹学习的典范,词作影响深远。

温词有富贵气,也有华丽之色,但绮而不俗,类似邓丽君的歌,含蓄委婉,雍容华贵,哀而不伤,蕴着浓的化不开的幽幽之情。

有趣的是邓丽君的歌也曾被归入“靡靡之音”的艳曲,《菩萨蛮》的意境类于《在水一方》或《南海姑娘》,《梦江南》好似《船歌》(《星星索》),《更漏子》则可比《何日君在来》。

温词在意象的选取运用上精美独到,特色鲜明,字里行间透露出香软冷艳之怨,意象组合中不乏飘渺空灵之思。

温庭筠的诗歌特点

温庭筠的诗歌特点

温庭筠的诗歌特点温庭筠的诗歌特点 温庭筠辞藻华丽,情感婉约,但是因为其艳诗⽽饱受抨击,温庭筠却⼜有清新⼀⾯。

温庭筠“清⾊并举”的原因,从“艳诗”到“清诗”都是⼀种对现实的逃避,发泄⼼中忧郁,寻找⼼灵的慰藉。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朝已⾄顶峰,唐诗取得的辉煌成就《唐诗三百⾸》更是三岁⼉童的⼿中之书。

世⼈皆称赞“诗仙”李⽩的豪放飘逸,“诗圣”杜甫的忧国忧民,“诗佛”王维的恬淡清寂,对于晚唐诗⼈温庭筠的研究就相对较少。

温庭筠与晚唐另⼀⼤诗⼈“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同时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代表⼈物。

因此在晚唐的⽂坛,温庭筠显赫⼀时,是晚唐主要⽂学家代表⼈物之⼀。

但是如此重要的⼀位⼈物,温庭筠在⽂学史上的地位却不⾼,且饱受批评,有⼈谓之⽈“艳丽”、“绮靡”,有⼈谓之⽈“唯美主义”、“形式主义”,然⽽也有⼈形容温庭筠的诗歌是清新脱俗。

也有⼈形容温庭筠的诗歌是清雅闲寂。

那到底温庭筠是个所谓的浪⼦词⼈,纵情声乐,还是个⾼雅之⼠,清新脱俗。

从任何单⽅⾯评价温庭筠的诗歌都是不恰当的。

温庭筠的诗歌“清”“艳”并举,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个⼈经历是分不开的。

处于内忧外患的晚唐时期,温庭筠踌躇满志,也想有番作为,但是数次科举不中,仕途坎坷,只做过国⼦监助教的⼩官,难以施展其抱负志向,最后郁郁⽽终,结束了悲惨的⼀⽣。

温庭筠秉持了唐代⽂⼈的特点,出⼊青楼楚馆,关注个⼈享受,因此艳诗艳赋也不⾜为怪。

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温庭筠⼀直积极⼊世,修⾝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坎坷⼈⽣,其政治主张迟迟不能主张,寄情以诗,针砭时弊,其存留于世的诗歌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对时代的感慨以及对个⼈⾝世的感伤。

⼀、温庭筠的清诗和艳诗 温庭筠的诗歌有其⾃⾝特点,既是对盛唐时期的杜甫史诗写实的继承,⼜是对中唐时期贾岛等⼭⽔诗的发展。

温庭筠的诗歌也针砭时弊,但是⼜是相对含蓄,有寄情⼭⽔,寻僧问道的追寻,但是⼜没有太多“涩”味,反⽽有种闲逸。

⽽他的艳诗也饱受关注,本⽂截取他的诗歌稍作分析。

温庭筠词全面解析

温庭筠词全面解析

温庭筠词全面解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温庭筠词全面解析温庭筠词全面解析温庭筠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词人,初期词风的开拓者和文人词的开山鼻祖,他一生创作了近七十首词。

杏花温庭筠赏析

杏花温庭筠赏析

杏花温庭筠赏析杏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象征,它代表着春天的到来、生命的蓬勃与希望的绽放。

而温庭筠,则是唐代文学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以其优美的诗词作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以杏花温庭筠的赏析为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这位文学家的杏花诗作,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

我们来欣赏一首温庭筠的杏花诗作《杏花》:杏花村外别无事,枝上柳条共几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帏。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杏花的深情赞美。

诗的开头“杏花村外别无事”一句,表达了杏花的美丽与特殊性,将杏花与周围环境相隔开来,独立鲜明。

接着,“枝上柳条共几时”一句,则将杏花与柳条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自然景象的画面。

这种巧妙的对比与呼应,使诗作更加丰富多样。

我们来分析一下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诗的后半部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帏”一句,展现了作者对杏花的深情厚意。

他以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江南的春风与明月,都成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表达。

这种情感的渲染,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乡愁之情。

我们来探讨一下诗中的意象。

杏花,作为整首诗的主题,是一种充满生命力与希望的象征。

它们在春风的吹拂下,向人们展现了生命的蓬勃与勃勃生机。

而作者的用意,则是通过杏花的形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春风与明月,则是作者对家乡的另一种情感表达。

这些意象的运用,使整首诗作更加富有感染力与艺术性。

通过对《杏花》这首诗作的赏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温庭筠这位文学家对杏花的赞美与思念之情。

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杏花的深情赞美,同时通过杏花与春风、明月的呼应,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思念。

整首诗作充满了浓厚的乡愁之情,给人以深深的感动与共鸣。

让我们一起共赏这位文学家的杏花诗作,感受春天的美好与希望的绽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温庭筠词作的情感表现方式作者:卫香香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第08期内容摘要:温庭筠是花间词的鼻祖,关于温词的研究成果非常宏富。

温词代表了花间词的总体风格,又有其独特的景观。

比如词中有画的艺术境界、色彩协调搭配所带来的动态感、精致意象的细腻表达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关键词:美丽的哀愁画面感细腻不滥情一、花间词的总体风格以及温庭筠其人谈到温词,就不能不引出《花间集》,温庭筠是花间鼻祖,《词坛丛话》言道:“有唐一代,太白、子同,千古纲领。

乐天、梦得,声调渐开。

终唐之世,无出飞卿右者,当为花间之冠。

”《花间集》的词作又有什么风格呢?《花间集叙》言道:“ 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

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

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

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合銮歌。

响遏行云,字字而偏谐凤律。

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

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

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妖娆之态。

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

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有唐以降,率土之滨。

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

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

在明皇朝,则有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四首。

近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

……昔郢人有歌阳春者,号为绝唱,乃命之为花间集。

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

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

……”从这段引文中不难看出,花间集所选的文人词,普遍有一种绮丽的风格,但又不同于南朝的绮靡风格。

它追求的,是文人绮丽的雅兴。

那么,温庭筠又何以成为花间鼻祖了呢?当然和《花间集》选词者的追求有关,上面引文即是明证。

温庭筠本人也具有一些别样的特质,《旧唐书》里这样说道:“(温庭筠)初至京师,人士翕然推重。

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令狐缟之徒,相与蒱饮,酣醉终日,由是累年不第。

……咸通中,失意归江东,路由庆陵,心怨令绹在位时不为成名。

既至,与新近少年狂游狭邪,久不刺谒。

又乞索于杨子院,醉而犯夜,为虞侯所击,败面折齿,方还扬州诉之。

令狐绹捕虞侯治之,极言庭筠狭邪丑迹,乃两释之。

自是污行闻于京师。

……”在《新唐书》、《唐才子传》里,也有类似的记述。

无论其真实程度有多少,至少可以知道温庭筠是一个性情放荡不羁、不拘小节、有几分轻狂气的人。

他沉醉在自己的游乐之中,根本不管所谓人情世故,有的就是自己那不容于世的个性——几分狷狂、几分轻薄,却也不失为真性。

二、温词的具体特点温庭筠的词当然不是抒发个人情致的,但体现的却是他个人的艺术追求。

他的词基本着眼于女性形象,她们的身份不外乎贵妇和宫女两种。

温词为她们抒发思情、闺怨。

在本文开头我已说过他的笔调是不“滥情”的,这些女子,形象是再美不过的,她们的情感,也同样美丽动听。

这种外在的形象和深藏的情感,构成了温词总体的艺术倾向。

(一)“词中有画”的艺术境界这从以下两首词中可看出一斑:菩萨蛮(其二)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洒泉子(其二)日映纱窗。

金鸭小屏山碧。

故乡春、烟霭隔。

背兰红。

宿妆惆怅倚高阁。

千里云影薄。

草初齐,花又落。

燕双双。

这两首词虽各有分别,但都有一种纤而雅、浓而丽的风格,情融于景,含而不露,若有若无,让读者自去猜测。

第一首,起句颇玲珑剔透,下一句则转入浓丽,紧接着视线由闺房走向户外,展示了一种扩大渺远的境界。

在这里,情感分外含蓄,只是“雁飞残月天”一句稍微有了一些思情,雁去秋来,逐渐拢上,残月这个常见意象,总也离不开浅浅的闺思。

于是顺其自然地引出下片之秋思。

一句“藕丝秋色浅”与“人胜参差剪”两相对照,“藕白之衣裙,有如染上淡淡之秋色”,“人胜”是戴在人日这天的饰物,“参差剪”,形容裁剪得错落有致。

这两句以极为细腻的笔调道出女子的心事,是那种淡淡的情愁。

最后两句道出女子的面貌和举止。

女子面色如花,红润鲜妍,双鬓的乌黑和脸颊的红润互为映衬,更显得可爱温婉。

“玉钗头上风”,是说女子行走时头上玉钗随之遥动,好像生风一般,极具灵动之姿。

这首词先从女子闺房写起,逐渐走出室外,因此画面相当有动感。

下片写人极为细腻,如工笔描摹一般,显示出温词表情达意的细腻而不琐碎,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将情感绮丽地道出。

(二)色彩协调搭配所带来的动态感温词的画面感极为强烈,色彩的搭配也分外协调。

每一句皆成画,每张画又连成一整幅画,故而没有零乱之感,每个因素都是有机构成的。

在色彩上,每首词所用之色浓淡相交,没有单色调的。

这种形式上的特点对整首词的表情达意极为重要,失去了这点,就不能说是温词,而只剩下了空空的情感。

如他的:《更漏子(其六)》: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鬃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

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上下片有浓淡之别,且视线一直在移动,最后还有声音的连续,是那种珠圆玉润的声音,显得情致缠绵、变化有度。

其词不是凝固在思情中不动,而是在视线转移中,情感在增长、在加深,空灵而渺远,引人深思。

菩萨蛮(其五)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残妆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这一首的情感较明显,出现了“离别”这个提示字,写女子的情思。

起句莹白,下句新绿,是早春之景,而“离别”是由柳色引起的,“柳”通“留”,显示出难舍难分之意。

在色彩变换之间逐步引出幽思。

“灯在月胧明”,写出月色朦胧,灯光稀疏,有一种孤单的氛围。

而“闻莺”一句,是诗词中常见的衬托情感方式,金昌绪有诗道“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黄莺啼叫的欢快衬托女子难忍的幽思。

下片转入梦境的叙说,并没有展开描述。

它也是先从闺房写起,玉钩撩起翠羽做的帘幕,动作极轻盈,而这时的女子却有一幅残妆,原因已不言自明,是思念情深的体现。

最后两句才将梦境点明,女子还未走出那美妙的梦境,也不觉鬓发早已松驰,在镜中才显现。

这是一种突然走出梦境、进入现实的瞬间之感,其中女子的轻盈体态已这样娓娓道来,在如画的世界里抒发愁思。

(三)精致意象的细腻表达《词苑萃编》道“温词香软”,并进一步指出其“词有金筌集,盖取其香软也”。

又道:“温飞卿词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

”“庭筠工于造语,极为奇丽”。

上述几首词无论如何作阐释,语句普遍有这样的特点,温庭筠选择意象相当精细,不是信手拈来,明显有一个酝酿的过程。

除过上面所说的每一句皆成画外,语意的流畅是分外明显的,加上他用词精巧,自是胜人一筹。

但温词却不是纯香艳的,它还有自己的雅意,和六朝风是不同的。

如其:更漏子(其一)柳丝长、春雨细。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

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

梦长君不知。

这首在写静态之物的同时,加上了声音,“柳丝长,春雨细”,将春天的特质点明。

雨不仅形态细,而且声音也细,但整体而言还没有太大的动感,“花外漏声迢递”写出时间的悠远,蕴含着情思的绵长。

下一句的声音较雨声而言,则分外强烈,是突然发生的。

而再次写起的“雁”,带上了地域特色,是“塞雁”,将女子情感的指向点明,是思念远在边塞的人,她之所以远隔千里而被塞雁惊起,还是由于牵挂之重。

又一次出现的“金鹧鸪”我们早已熟悉,在温词的第一首《菩萨蛮》里,它出现在罗襦上,这里出现了画屏上,不管出现在何方,都点明了孤单之意。

下片纯写景成分浓重,但一句“惆怅谢家池阁”再次明确点出了春闺寂寥。

最后几句又牵出梦境,承前文“惆怅”,从独处一室的“惆怅”到情人难知的“惆怅”,一点点,一层层,将情感的历程道来。

《介存斋论词杂著》言道:“皋文曰:…飞卿之词,深美闳约。

‟信然。

飞卿酝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

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

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

然细绎之,则字字有脉络。

”我的上述观点与此段引文有一致之处,温词表情达意的方式有迹可求,他在意象选择上颇为精细,酝酿的迹象分外明显。

他所用的意象不仅是有喻意的意象,它们的叠加又造成新的意象。

温词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而不露,节制有度。

读者在欣赏它如画的境界时,又可以体会到深而不滥的情愫。

此外他有时用的意象是如此纤小,以致很容易让人忽略,如上边的“人胜”,确是“字字有脉络”,篇幅虽短,但细腻度确实高明。

三.结语综上,温词表情达意的方式到这里已经分外明确了。

作者用画面感带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词中有画”,每一句皆成画,虽然相对独立,但每一幅画之间却是紧密联系的。

温词的画面色彩搭配协调,颜色的选择随情感而布局。

温词的意象不但精致,还分外细腻,有些不明确指点情感的意象被他使用,从而被赋予了新的情感。

参考文献:[1] 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2] 赵崇祚,李一氓.花间集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 刘学锴.温庭筠全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