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十年来西南地区干热河谷灾变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微专题-干热河谷

高三地理微专题-干热河谷

横断山区由南北走向的7条山脉6条大江构成了山高谷深、相间 分布的地貌,多地分布着干热的河谷,形成了“倒置的垂直地带 性”景观。下图为金沙江(28°N)某地两岸植被的垂直分布情况。
5.干热河谷中“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全年受干热的东南风影响 ②越过山体的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致使河谷干旱即“焚风效应”显著 ③受山谷风环流的影响 ④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干热河谷成为一种珍稀的资源,阿署达是位于金沙江畔的一个彝 族小山村,全村靠种植芒果致富。据图推测,该村芒果集中种植的海 拔高度在 A.1500—2700m B.2700一3100m C.1500—3100m D.1500m以下
9.B 由图中桥面厚度、长度、桥洞高、桥洞宽等信息可推着B正确。 由材料可知,元谋干热河谷的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气候干旱,风 化作用强,岩层节理发育,岩层松散;岩层在经过长时间干旱后的 集中降水条件下,极易产生较强的土壤侵蚀,导致干热河谷内地形 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故A、C错误。土桥的存在说明岩层抗侵蚀力 强,故D错误。故选B。
思考 干热河谷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光热资源充足
罗望子(酸角)
余甘子(滇橄榄)
杨桃
芒果
思考 干热河谷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1)干旱缺水、水热矛盾突出 (2)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 (3)水土流失强烈、土壤退化严重、土壤生产力低 (4)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素质低
思考 说出攀枝花水果种植的制约因素的改造方法。
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 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在干 热河谷,经常可看到两侧山腰有一条云带, 这就是谷风气流上升而形成的。
思考 分析嘎洒镇干热河谷气候的成因

西南地区2次秋冬春季持续严重干旱气候成因对比

西南地区2次秋冬春季持续严重干旱气候成因对比

西南地区2次秋冬春季持续严重干旱气候成因对比王嘉媛;胡学平;许平平;王式功;尚可政【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15(033)002【摘要】利用多种资料从不同方面对2009/2010、2012/2013年西南地区秋冬春季持续严重干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2次季节连旱都受热带西太平洋、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和青藏高原东部等地区环流异常、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异常、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以及北极涛动(A0)异常的影响.2009年和2012年秋冬季,西南地区均受较强的下沉运动控制,环流形势异常和热带印度洋海表异常增温,导致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偏弱,同时该地区水汽输送通量辐散偏强,动力因子和水汽条件都不利于降水;AO持续负位相是引起持续干旱的重要原因,它不仅使南支槽减弱变浅,西南水汽输送减少,还致使贝加尔湖脊系统偏弱,北方南下冷空气主体偏东,不利于冷暖空气在西南地区上空交汇.热带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并非2次干旱事件的直接原因,且对这2次干旱的影响有所不同,其中2009/2010年的干旱发生在E1 NinoModoki事件背景下,2012/2013年则受到弱的LaNina事件的影响.【总页数】11页(P202-212)【作者】王嘉媛;胡学平;许平平;王式功;尚可政【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人民解放军63801部队,四川西昌61500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人民解放军63796部队,四川西昌61500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16【相关文献】1.鲁西南地区两次春季低涡暴雨对比分析 [J], 张熙;李媛;张泽铭;郭振华;赵京峰2.2009-2010年冬春季节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的成因分析 [J], 周秉根;陈建业;何俊杰;张静;张蕾;刘向阳;潘金宝3.2010年秋冬季西南地区严重干旱与南支槽关系分析 [J], 王斌;李跃清4.2009/2010年西南地区秋冬春持续干旱的成因分析 [J], 王晓敏;周顺武;周兵5.洛阳市2000年春季严重干旱气候特征及成因 [J], 盛建萍;马淑玲;姬鸿丽;李海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干热河谷的文献综述

关于干热河谷的文献综述

关于干热河谷的文献综述摘要:一、干热河谷概述1.定义及特点2.分布与形成二、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问题1.土壤侵蚀2.水资源短缺3.植被退化4.生物多样性降低三、干热河谷的治理措施1.植被恢复与重建2.水土保持工程3.水资源开发与利用4.生态旅游与发展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2.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3.生态补偿机制4.社区参与与宣传教育五、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1.综合防治技术研究2.生态功能评价与监测3.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4.跨学科整合与创新正文:一、干热河谷概述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

干热河谷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降水少,蒸发强烈,具有以下特点:1.定义及特点干热河谷是指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干燥炎热,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河谷地带。

这里的土壤贫瘠,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2.分布与形成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河谷地带,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地貌、气候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长期的河流侵蚀、风化作用使得河谷地区的土壤流失严重,地表破碎,自然环境恶化。

二、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问题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侵蚀由于气候干燥、降水少,土壤质地疏松,干热河谷地区的土壤侵蚀现象严重。

长期的侵蚀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肥力减弱,植被生长困难。

2.水资源短缺干热河谷地区降水量较低,水资源短缺,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水资源不足使得植被生长受限,土壤保持能力下降,加剧了水土流失。

3.植被退化由于气候恶劣和土壤侵蚀,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退化严重。

植被的减少使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4.生物多样性降低干热河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许多特有物种面临灭绝危险。

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使得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下降。

三、干热河谷的治理措施针对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包括:1.植被恢复与重建通过人工造林、封禁沙漠化等措施,恢复和重建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近50年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泥沙变化_省略_影响因素分析_以云南省元谋县为例_第宝锋

近50年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泥沙变化_省略_影响因素分析_以云南省元谋县为例_第宝锋

近50年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泥沙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云南省元谋县为例第宝锋1,2,崔鹏1 ,黄胜3,于勇1,2(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610041,成都;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00069,北京;3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621002,四川绵阳)摘要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域元谋县为例,通过对该区龙川江小黄瓜园水文站20世纪50年代以来输沙量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河流输沙量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80年代末至2000年,年均输沙量由400万t(1971 1980年)增加至750万t(1991 2000年)。

为研究输沙量变化的原因,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指导,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输沙量增加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局地气候变化,特别是降雨量及降雨强度的增加使地表侵蚀加速,进入河道泥沙增多。

同时,由于受牲畜数量快速增加、人口的迅速膨胀、生产方式的落后及农作物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土地覆被及结构变化明显,即覆被盖度减小,坡耕地增加,灌草地等蓄水保土作用好的地类面积迅速减少,进而导致生态极为脆弱的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壤侵蚀加剧,河道泥沙含量增加。

此外,元谋县强烈的冲沟侵蚀也是龙川江输沙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干热河谷;泥沙;变化;影响因素;元谋县收稿日期:20060512 修回日期:20060705项目名称:国家973项目 长江上游环境变化与产水产沙作用机制 (2003CB41520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泥石流预测预报基础理论研究 (40025103)第一作者简介:第宝锋(1978 ),男,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山地灾害、水土保持及GIS 。

E -mail:dibf@ 责任作者简介:崔鹏(1957 ),男,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山地灾害和水土保持。

E -mail:pengcui@i Sediment yields and impact factors in xerothermic valleyin Jinsha River in the last 50years:A Case study in Yuanmou County,Yunnan ProvinceDi Baofeng 1,2,Cui Peng 1,Huang Sheng 3,Yu Yong1,2(1 Chengdu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CAS,610041Chengdu;2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100069,Beiji ng;3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Southwes t Universi 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621002,Mianyang,Sichuan:China )Abstract The sediment yields of Jinsha River basin has shown a significantly in -creased trend in recent years.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Yuanmou County which is a typical xerothermic valley of Jinsha River basin.The sediment yields variation in Long Chuan River (Xiaohuangguayuan),a river passing through this reg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1956 2000were analyzed.The annual sediment yield of the Long Chuan River has an increase tendency since 1950s.particularly,in 1990s.The mean annual sediment yield increased from 400 104t (1971 1980)to 750 104t (1991 2000).By analysing the impact fac tors on sediment yields based on statistic analysis methods,it is shown that regional climate change,especially the increase in the quantity and intensity of rainfall,is the main reason accelerating the surface erosion and increasing the sed -iment yields of the river.At the sa me time,due to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livestock,rapid popula -tion e xpansion,lagged production methods and influence of crop market price,the land cover and the structure of land use have obviously changed during the recent 50years.The decrease of land covered area,the increase2006年10月4(5):2024中国水土保持科学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4 No.5Oct.2006of slope farmland and the decline of the area of shrub and grass,which have high values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ut relative lo w values in economic profit per unit,have heavily aggravated soil erosion and increased river sediments which e xtremely undermined the fragile ecology of xerothermic valley in Yuanmou C ounty.Fur-thermore,the intensive gully erosion is another important inducement of the increase of sediment yields in Longchuan River.Key words xerothermic valley;sediment yields;variation;impact factor;Yuanmou C ounty金沙江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的主要产沙区之一[1]。

对我国西南地区河谷深厚覆盖层成因机理的新认识 お

对我国西南地区河谷深厚覆盖层成因机理的新认识  お

4 5 0
地球科学进展 第 2 3卷
2 . 1 分布厚度变化大 西南地区河流覆盖层分布厚度变化较大, 例如, 在大渡河流域, 从目前的勘察资料来看, 大岗山河段 覆盖层最薄, 仅2 0 . 9m , 最厚的地段为冶肋电站, 覆 盖层厚度达到了 4 2 0m , 两个河段的覆盖层厚度相 差约 2 0倍。这个特点在西部其他河流内也比较突 3m , 钟坝河 出, 岷江流域漩口河段覆盖层厚度为 3 段覆盖层厚度为 1 0 4m ; 金沙江新庄街河段覆盖层 厚度为 3 7 . 7m , 虎跳峡河段覆盖层厚度为 2 5 0m 。 2 . 2 结构差异显著 西南地区河流覆盖层固体物质具有层次多、 结 构松散、 岩性变化大、 岩层相变显著等特点。具体地 讲, 有如下特点: ( 1 )颗粒组成偏粗大, 漂卵砾石一般占较大比 重, 漂石一般为 0 . 3~ 0 . 7m , 最大达到 1~ 2m 。 ( 2 )有磨圆度好的砂卵石层, 有时夹砂层透镜 体, 也有磨圆度较差的碎石、 块石层。 ( 3 )更新世沉积层为钙质弱胶结, 具半成岩特 点, 全新世堆积层结构疏松, 常架空。 按颗粒特征、 结构特性及成因类型,西南地区 河谷深厚覆盖层自下而上基本可分 3层: ( 1 )含泥砂卵( 碎)石层: 堆积于河谷底部, 多 0~ 7 0m m 的碎石为主,颗 为冰碛堆积物,以直径 3 粒呈棱角—次棱角状,骨架连续,结构一般紧密。 ( 2 )漂卵石,含泥沙碎块石,粉细砂( 砂壤土) 互层:漂卵石层粒径一般 5 0~ 1 0 0m m ,结构较紧 密。粉细砂层最大堆积厚度可超过 2 0m ,薄层状构 造,与含泥碎块石“ 共生” 堆积。局部河段具有架空 结构。 3 )现代河流漂卵石层:主要分布于现代河床 ( 及其两侧的高低漫滩或一级阶地。由漂卵石夹砂、 砾质砂、 砂质结构组成,分选性好,浑圆状或半浑 圆状。 2 . 3 组成成分复杂 河床覆盖层的物质组成较为复杂, 主要有: ①颗 碎石 粒粗大、 磨圆度较好的漂石、 卵砾石类; ② 块、 类; ③颗粒细小的中粗—中细砂类; ④壤土类等。各 物质成分的界线往往不明显,漂石、 卵砾石类中常 夹有砂类;块、 碎石与壤土类相互充填等。 2 . 4 堆积序列异常 一般而言, 受第四纪地壳运动的影响, 河床的正 常覆盖层厚度一般小于 3 0m , 堆积物年龄一般小于 2k a 。而根据上表所列, 西南地区许多河流覆盖层 厚度都大于 3 0m 。同时, 多个水电站大量的测年资

元谋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评价及恢复重建研究(环境科学专业优秀论文)

元谋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评价及恢复重建研究(环境科学专业优秀论文)

Y654486元谋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评价及其恢复重建研究专业:环境科学研究生:第宝锋指导教师:张建平研究员艾南山教授摘要:恢复生态学研究是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和热点之一。

由于干热河谷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地形条件,气候干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加之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拢,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因此本文选择元谋干热河谷作为研究区域,将恢复生态学理论、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3S技术综合应用于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的评价及恢复重建研究中。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生态系统退化及其机制、退化生态系统评价、退化生态系统分类及恢复重建。

为达到论文目标,论文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一体化技术,结合野外考察,实现了信息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通过建立模型、综合叠加分析,对区域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和分类,并对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途径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元谋干热河谷生态退化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及人地关系失调,进一步加重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并使生态退化加速。

②元谋干热河谷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其中强度退化和极强度退化面积占到了元谋干热河谷区总面积的46+7%。

③元谋干热河谷不同生态退化类型的恢复与重建途径可概括为自然恢复、改建和重建,其中重度以上退化类型为自然恢复,中度和轻度退化类型分别为改建和重建。

关键词:元谋干热河谷恢复生态退化生态系统评价退化类型恢复重建巍瞄辱牺薯鸳,≈。

妇戡糍.来,a8垂卜一8AStudyonassessmentandrestorationofdegradationecosysteminYuanmoudry-hotvalleyMasterCandidate:DiBaofengAdvisor:Prof.ZhangJlanplng&Prof.AINanshanAbstract:Asanimportantpartoftheecologyresearch,RestorationEcologyisincreasinglybecomingahighlightinthisfiled.BecauseofthespecialgeographicalpositionandtopographicalconditionsinYuanmouDry—hotValley,therearesomeseriousenvironmentalproblems,suchashotanddryclimate,spamevegetation,andgravesoilerosion.ThisregionisatypicalfragiledistrictofChina.What’Smore,theextensivehumanecologicalenvironmentofsouthwestinactivitiescauseseriousenvironmentaldegradation.Therefore,takingYuanmouDry—hotValleyasthecaseinthispaper,withthecomprehensivelyappliedRestorationEcology、Geo-informaticTupuTheoryand3Stechnology,ananalysiswascarriedoutontheassessmentandrestorationinYuanmouDry-hotValley.Theresearchcontentsofthepapermainlyinvolvethedrivingforceanalysisofdegradedecosystem,assessmentofdegradedecosystemaswellasdegradedandrehabilitationstudy.Inordertoachievetheresearchecosystemrestorationaim,thispaperrealizestheinterrelationandintegrityofmacroandmicroinformationbytheapplicationofRS,GPSandGPScombinedwithoutsidesurvey.Throughsettingupcomprehensiveanalysisandexploration,theassessmentandclassificationofdegradedecosystemandthepathofrestorationandrehabilitationofdegradedecosystemarestudieddeeply.Therearcsomeconclusioasasfollows:QThedegradationofecosystemistheresultofbothofnatureandhumanbeingsinYuanmouDry—hotValley.Theintenseinterfereofhumanbeingsandmaladjustedman-landrelationshipbringsontheseriousecosystemfragileanddegradation.ThereisgrievousecosystemdegradationinYuanmouDry—hotValley.The2percentageofseveredegradedandtheextremelyseveredegradedareaaccountfor46.7%ofthewholeDry-hotValleyarea.Thedegradedecosystemshouldadoptdifferentmeasuresfordifferentdegradedecosystemtypes,whichincludingself-restorationmethodforsevereandtheextremelyseveredegradedecosystem,reclamationanddegradedrehabilitationmethodsfortightdegradedandmoderatedegradedecosystem.Keywords:YuanmouDry-hotValley,EcologyResearch,DegradedEcosystemAssessment,qpesofDegradedEcology,RestorationandRehabilitation3第一章绪论1.1立题依据及意义1.1.1立题依据本研究题目来自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2001BA606A一07)。

干热河谷生态灾变的历史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以贵州北盘江、蒙江、樟江灾变区为例

干热河谷生态灾变的历史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以贵州北盘江、蒙江、樟江灾变区为例
褰 ~ J M )一 ? EO N…/… 三 0 (O … J …t 1 C o … ?O 一 i 一
干热 河 谷 生态 灾变 的历 史 成 因及 治 理对 策研 究
— —
以贵 州北盘 江、 江、 江 灾变 区为例 潆 樟
马 国君 , 景 连 谢
(. 1贵州大学 中国文化书院 , 州 贵 阳 502 ; . 贵 505 2凯里 学院旅游与经济发展 学院 , 州 凯里 56 1) 贵 501
因素就会 表 现 得 更 其 强 烈 , 最终 使 整个 生态 环 境 退 变 为荒漠生 态 系统 , 就 是 干热 河 谷生 态 灾 变 , 这 这样 的灾 变一 旦形成 必 然给 当地 的经 济 建设 和 生
态建设 带来严 重 的祸患 。 针 对这一 灾 变形 成 的原 因 , 目前 国 内外 学 界 争 论很 大 , 一部 分人 认 为 , 干热 河谷 形 成 主要 是 受
与石漠 化灾 变复 合 并 存 , 一 生 态 灾 变 目前 不 仅 这
影 响了贵 州省 的经 济 建 设 和 生 态 建 设 , 而 还 危 进 及珠江 中下 游地 区 的水 资源 安全 。如何 治 理 这一 灾变, 目前 已经 引起 了学界 的高度 重视 。 本 文 以珠 江 水 系 贵 州 省 各 支 流 干 热 河 谷 灾 变 区 为研 究 对 象 , 干 热 河 谷 的 分 布 及 脆 弱 性 、 从 历 史 时期北 盘 江 、 江 、 江 的 生 态景 观 、 漾 樟 以及 传
种客观 存在 的 自然 地理 现 象 , 由此 可 见 , 们 方 面 人 手 , 就 贵 州 干 热 拟 河 谷 生态 灾 变形 成 的历 史 原 因做 综合 考察 , 在 并 此 基础 上 从 生 态 人 类 学 的 角 度 提 出 相 应 的 治 理 对 策 , 以服 务 于 当前贵 州省 的生 态 建 设 和 经 济 冀

干热河谷的成因 (2)

干热河谷的成因 (2)
伴随经济发展,对外联系需求量增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 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航空运输速度快,可提高运输效率。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 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 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 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 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 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3)根据图乙,描述河谷“干热”的形成过程。(6分)
(36分)图甲为西藏局部地区图。读图和相关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干热河谷”是图甲地区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其河谷两侧灌丛与草本植物分布稀少, 是湿润区中狭窄的干旱地带。 (3)根据图乙,描述河谷“干热”的形成过程。(6分)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金沙江谷地为干热河谷, 从地形与大气环流的角度 分析其成因。 金沙江谷地以西是南北纵列 分布的横断山脉,以东是云 贵高原,阻挡夏季风;金沙江 谷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 气流下沉,温度升高,湿度减少。
(3)图中城市对外交通方式多以航空运输为主,简述其原因。
(1)从自然因素方面分析弥勒市干热河谷气候形成的原因。(8分)
弥勒纬度低,位于亚热带,温 度较高; 山高谷深,山谷盛行下沉气流, 导致谷底少雨且增温明显 (或本地区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坡, 盛行下沉气流,出现焚风效应, 温度较高。); 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降水影响,深入 云贵高原内地时,空气变得相对 干燥(或本地区位于西南季风 坡,盛行下沉气流,出现焚风效应,降水较少。); 光照强,谷地植被稀疏,易流增温,蒸发大。

干热河谷,这篇文章说全了!

干热河谷,这篇文章说全了!

干热河谷,这篇文章说全了!一、定义干热河谷是指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的河谷地带,区域内的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在地理学上是一种小尺度范围的自然景观。

二、分布(1)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2)在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

三、干热河谷的成因关于干热河谷的成因目前较为认可的是其受到"焚风效应"和"山谷风环流效应"的影响。

干热河谷两侧往往都是高耸的山脉,暖湿气流在到达山地时,在迎风面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其所携带的水汽往往以地形雨的形式降落地面。

因此当其越过山脉进入河谷时,往往演变成水汽稀少的下沉气流,形成干热风。

这种风被称为“焚风”,它会对河谷形成加热减湿的效应,导致当地干热少雨。

山谷风环流效应即我们所说的山谷风。

在狭窄的河谷地区,白天河谷中蒸发的水汽,随着谷风吹向山地,在山坡上形成地形雨降落。

当晚间风由山地吹向河谷时,由于空气中水汽少,因此并不会形成降水。

反而由于空气密度增大,导致热量无法散发,造成增温效应,使河谷继续维持较高温度,形成干热的气候环境。

四、干热河谷形成的条件(1)纬度低,全年地表受热较多,气温高;(2)山高谷深,河流与山地的相对高度差较大;(3)位于背风坡,焚风效应影响大;(4)地形相对封闭,热量不易扩散;(5)植被覆盖率较低,地表升温较快。

五、问题探究云南保山市、怒江州泸水市、大理州宾川县、楚雄州和四川攀枝花市,这些地方虽然在北回归线以北,但当地仍然能够种植一些热带和南亚热带水果及经济作物。

原因是什么?解读:这些地区地处干热河谷地带,正是干热河谷的这种特殊小气候环境,使得这些热带和南亚热带作物,得以突破其生长区域的纬度上限,能够在纬度更高的区域正常生长。

冬春季节,我国西南地区的干热河谷地带频频发生森林火灾,而这些火灾都有难以扑救的特点,而这又是为什么呢?解读:(1)冬春季节西南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2)冬春季节,山谷风力大;(3)海拔高,当地植被以针叶林为主,枯枝落叶易燃不易腐;(4)地形复杂,易形成立体式火灾;(5)山高谷深,道路崎岖,交通不便,难以到达起火点扑救。

干热河谷

干热河谷

异样的河谷——西藏昌都的干热地带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作者:??标签:??????????河谷地带按说是最不缺水的地方,可是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却难以用植被葱郁、山清水秀来形容。

这些地区大多干旱少雨,甚至一派亚热带荒漠的景象,它们被称作“干热河谷”。

按照植被地带性规律,这几条大江的谷底本应分布着湿润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现实环境却并非如此。

干旱的河谷,究竟由何而来?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从昌都流过,但河谷中却难见茂密连绵的森林。

在澜沧江的河谷中,两岸童山濯濯,山体岩缝中涌出的山泉,滋润了星星点点的几片平旷土地,营造出屋舍俨然的绿洲村落。

金沙江畔不远,云南香格里拉县的纳帕海,三面环山,夏季绿草盈盈,牛羊点点。

纳曲、旺曲等河流注入这片水草丰美的高山湖沼,湖中的水由山边的几处落水洞注入金沙江。

我在湖畔小住,享受宁静与清闲,一日接到友人电话,约我去看西藏昌都的河谷。

西藏我去过多次,本不陌生。

那里最着名的河谷,毫无疑问是林芝地区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江水在南迦巴瓦峰与加拉白垒峰之间转向南流,切开重重大山,奔向印度洋。

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着雅鲁藏布江滚涌北上,河谷中云雾弥漫,森林葱郁。

江边大多山石裸露,只分布着稀少的树木和灌丛,当地人把这样的河谷叫做“干热坝子”,学者将之称为干热河谷。

摄影/税晓洁除了雅鲁藏布江,西藏东部同样有几条着名的大江。

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从昌都地区流过,它们奔涌出西藏之后进入云南。

在云南西北的香格里拉县,三条大江从群山间并行流过,那正是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

可这三条江在西藏的境遇,远不如下游的三江并流处那样名声显赫。

金沙江是四川与西藏的界江。

像这样植被葱郁的河谷,在川藏交界处的这段金沙江其实并不多见。

西藏最东端的大江纳帕海,虽然也属于金沙江流域,可我尚未有机会仔细欣赏、品读金沙江的壮美,而且我听当地人说,金沙江没什么看头,反而岸边路途险峻。

当我翻开地图,发现四川与西藏竟然完全以金沙江为界,全长400余公里。

云南干热河谷

云南干热河谷

云南干热河谷干热河谷是指在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使原来的湿润或半湿润的森林环境变得异常干燥。

由于人类过度垦殖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流失、沙化,加上采矿业等活动,目前已经使这些区域许多原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云南西部与缅甸、印度接壤,东南与越南毗邻,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云南省属于我国西南内陆,与我国中原与华北相比处于偏远的位置。

这种气候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同时也给了很多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而其中的鸟类就更不用说了,数量众多,但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猛,对自然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加,导致了全球性的水资源短缺,并且引起了各方面的灾难。

虽然我国西南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但现如今却是满目疮痍,满眼苍夷。

本文通过对云南干热河谷进行探究,让读者感受到当代社会背景下自然环境被破坏的情况。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工农业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开始向外界寻找能够充足利用的能源,煤炭便应运而生,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测也逐渐深入,云南干热河谷的煤炭储备量也开始显露头角,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我国主要能源供应基地,煤炭带来的好处毋庸置疑,既解决了我国能源紧张问题,又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真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将能源开发重点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忽视了西部的能源开发,尤其是煤炭的开发,致使西部的荒漠化程度愈演愈烈,在政府的号召下,煤炭企业纷纷投身于新型能源——风电场的建设中去,为了保证风机的正常运转,国家还专门修建了风力发电站,用于输送电力。

然而,这样做无疑是弊大于利的,首先,风电场在输送电力的同时,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破坏臭氧层;其次,为了追求风力发电的最大效率,将大量风车安装在高原上,容易造成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再次,风力发电依赖风力,因此在建立风力发电站时,必须考虑风力资源的稳定性,否则会造成断电,影响整个风力发电站的运营。

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方法与技术

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方法与技术

区域治理综合信息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方法与技术张振恒海南环境科技经济发展公司,海南 海口 570100摘要:干热河谷区处于生态环境极端的脆弱阶段。

植被恢复是干热河谷区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

文章综述了干热河谷区植被的特点和植被恢复的限制因子、探讨有效的恢复技术与方法,指出该区目前在植被恢复方面仍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研究重点。

关键词:干热河谷;植被恢复;限制因子;恢复方法我国西南干热河谷脆弱生态区系指横断山区河面以上300-800米的干旱、半干旱河谷地带,原始植被为干旱草原、稀疏草原和河谷季雨林。

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砻江的中、下游,大渡河和元江的中游,岷江上游和嘉陵江上游的白水河等河谷区。

植被多为喜热耐旱类型,其中干热性稀树灌草丛是其主要类型,分布最广。

干热河谷地区降水量一般在山地的下部降水量偏低,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年平均降水小于800mm。

年平均气温大于17.5℃。

干热河谷南部地区大于10℃的积温一般在7000-8000℃以上;北部地区大于10℃积温为1500-4000℃。

因此,干旱河谷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比较大。

一、干热河谷区植被特点及恢复的限制因子1干热河谷植被特点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主要构成成分,也是生态系统的主体,而干热河谷的植被-土壤生态系统处于脆弱的退化状态。

干热河谷的优势植物以旱生特征的植物为主,生物多样性程度低,抗逆性弱,受干扰后自然恢复难。

该区的生物生产量低,层次结构单调,该河谷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低,对植被的承载力很低,只能生长类似稀树草原的植被,植被季相更替明显,干季一片枯黄,湿季又转黄绿色。

2干热河谷植被限制因子干热河谷的生态脆弱性表现在自然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破坏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和水土流失严重等方面。

造成生态脆弱的原因,除了降雨稀少、土壤浅薄等自然因素外,人口剧增造成对土地的过度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蒸发和低降雨是干热河谷的主要特点,充沛的热量条件加剧了水分的蒸发。

干热河谷生态灾变的历史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以贵州北盘江、濛江、樟江灾变区为例

干热河谷生态灾变的历史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以贵州北盘江、濛江、樟江灾变区为例

干热河谷生态灾变的历史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以贵州北
盘江、濛江、樟江灾变区为例
马国君;谢景连
【期刊名称】《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年(卷),期】2010(002)003
【摘要】贵州由于自然环境与开发史进程的独特性,致使干热河谷生态灾变形式表现为喀斯特石漠化灾变与干热河谷荒漠化灾变复合并存,这一灾变目前已成了制约贵州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主要障碍.为了探明贵州干热河谷灾变的历史成因,寻求有效的治理对策,以珠江水系贵州省各支流灾变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灾变形成原因的综合考察,认为干热河谷灾变景观的出现,是采用了与当地并不能兼容的开发手段,经长期积累后而诱发的生态退变.进而认为要根治贵州省干热河谷灾变,除了国家立法干预外,还得充分发掘、利用原生地各民族的传统生计方式以推动当地的生态恢复,这样贵州的干热河谷生态灾变救治才可望收到理想成效.
【总页数】8页(P48-55)
【作者】马国君;谢景连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贵阳550025;凯里学院旅游与经济发展学院,贵州,凯里556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4
【相关文献】
1.我国西南干热河谷灾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兼论本土生态知识在生态维护中的价值 [J], 马国君
2.云贵高原石漠化灾变的历史成因及治理对策探析——兼论经济开发与生态适应的关系 [J], 马国君;杨乔文
3.地方性知识与生存安全——以贵州麻山苗族治理石漠化灾变为例 [J], 罗康隆
4.干热河谷旱坡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以金沙江元谋干热河谷为例[J], 杨艳鲜;冯光恒;潘志贤;方海东;沙毓沧;纪中华
5.元谋干热河谷区降水异常灰色灾变预测 [J], 张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族文化与干热河谷灾变的关联性

民族文化与干热河谷灾变的关联性

民族文化与干热河谷灾变的关联性杨庭硕;伍孝成【摘要】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一种习见的自然景观,以前对干热河谷灾变的研究主要是由自然科学工作者去完成,他们认为其灾变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结果.根据相关资料和民族学田野调查,千热河谷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在历史上其实早已存在,而且今后还将继续存在.但干热河谷分布面积向高海拔坡面蔓延和扩大,展拓到海拔1000m乃至以上高度,自然原因则退居到次要地位;而且民族文化因受到周边社会环境扰动后.被迫采用了不适当的资源利用方式,才是千热河谷分布面扩大化的关键原因.【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6页(P39-44)【关键词】干热河谷;灾变;民族文化;变迁;文化成因【作者】杨庭硕;伍孝成【作者单位】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湖南,吉首,416000;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湖南,吉首,4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958一、干热河谷及其生态灾变干热河谷是地理学上一种习见的自然景观,但凡处在热带和亚热带的高原地区,被河流切割后形成的河谷底部,都会在一个狭小范围内呈现异常的气候和生态系统[1]。

大致而言,气温与同纬度相比要高得多,相对湿度却要低得多,人会感觉又干又热[2](P123~126)。

由于受到这种特有气候的影响,在这样的区段,其生态系统也有其特异性,一般只能生长仙人掌科、景天科,或者是菊科的耐旱、耐热植物,而且生长的样态非常稀疏[3](P429)。

单位面积内,植物每年的平均生长量也很低,学术界将这样的生态景观统称为荒漠景观。

不过在正常的自然背景下,这样的干热河谷景观的分布面非常狭窄。

具体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东南缘而言,真正的干热河谷生态系统一般都在海拔500m以下的河谷底部。

如果河谷坡面的植被茂密的话,干热河谷景观的分布面甚至会低于海拔300m,有的区段仅仅限于河床两侧50~150m的两侧坡面。

贵州省余甘子适宜的干热河谷探讨

贵州省余甘子适宜的干热河谷探讨

贵州省余甘子适宜的干热河谷探讨唐金刚;周传艳;易武英;江波;罗时琴【摘要】根据植被区划理论,以县城为单元,采取GIS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干热河谷进行区域识别,结果表明贵州余甘子的分布区域现有15县(市、区),以南盘江、北盘江河谷的山地居多,海拔低于800 m的干热河谷面积为9 407.1 km2,可为余甘子产业发展和治理退化山地环境提供数据.【期刊名称】《贵州科学》【年(卷),期】2015(033)004【总页数】6页(P50-55)【关键词】贵州;余甘子;干热河谷;分布【作者】唐金刚;周传艳;易武英;江波;罗时琴【作者单位】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阳550001;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阳550001;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州510640;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阳550001;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阳550001;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31.5;Q948.1干热河谷的概念发轫于云南金沙江地区,植被区系上分属滇、黔、桂地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云南高原地区向河流过渡地带(吴征镒,1979),如四川西南部河谷(林伟宏等,1994)、云南元江河谷(张一平等,2005)、三江并流河谷(明庆忠等,2007)等处。

干热河谷具有特殊的气候水文和生态因子状况,在植物品种选育(纪中华等,2003)、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造林(龚德勇等,2005)、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田汉等,2013)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省,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达国土面积的73.6 %(王世杰,2003),土层瘠薄,特别在金沙江流域南部仅一岭之隔的北盘江支流花江、打帮河的干热河谷地带,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极易导致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

因此,在开发利用这些区域的土地资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种植特色的经济植物是一个有效途径。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 )为大戟科叶下珠属资源植物,具有抗微生物感染、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和血糖、降压、补益等多种生物活性,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且根系发达,主根深,侧根广,蓄水力强,固土作用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开发价值(杨顺楷等,2008),目前关于贵州省干热河谷的系统资料不多,笔者借助GIS 和实地调查整理出有余甘子分布的县(市、区)级资料,并进行区域分析,为绘制余甘子植物资源分布图和开发贵州省余甘子资源提供数据。

干热岩地热资源热源机制研究现状及其对成因机制研究的启示

干热岩地热资源热源机制研究现状及其对成因机制研究的启示

干热岩地热资源热源机制研究现状及其对成因机制研究的启示摘要:干热岩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大力发展干热岩可以帮助中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

成因机制研究是干热岩地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

在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形成中,热源是首要的控制因素。

本文对世界干热岩典型示范点的地热地质背景和热源机制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干热岩常见的热源机制进行了分类总结。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今后我国干热岩成因机制的研究方向。

结果表明,花岗岩的放射性生热、附加岩浆热和深部地幔热是干热岩的常见热源,其中附加岩浆热源按成因可进一步分为火山岩浆热源和构造岩浆热源。

本文认为,在今后干热岩成因机制的研究中,应高度重视热源的组成和各热源热量贡献的定量表征。

在此基础上,重点寻找浅层控热构造,建立干热岩地热资源“生热-控热”一体化定量模型。

此外,进一步完善地热热流数据也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

关键词:干热岩;热源机制;热控结构;成因机制1世界典型干热岩试验场的热源机制1.1花岗岩的放射性热源地壳热流是指地壳岩石中放射性产热元素(铀、钍、钾)衰变产生的热量(王继芳,2015)。

由于酸性岩石中的生热元素一般比基性岩中的生热元素丰富(赵,1995),地壳热流主要来源于上地壳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Artemieva等(2017)基于全球500多个花岗岩类岩石样品的生热率统计结果(图8)指出,全球花岗岩的平均生热率为2.05±1.07μW/m3,分布显示低生热率(< 1~2 μW/m3)主要位于加拿大地盾、坦桑尼亚克拉通和加拿大西部的岩浆弧花岗岩中。

波罗的海地盾、北美克拉通元古代地体、西非太古宙-元古代地体、撒哈拉中部和南非以中等生热率(2 ~ 3 μW/m3)为主,而中欧塔斯曼线沿线、北非(Syrt盆地)和澳大利亚中部以高放射性生热率(> 5 μW/m3)为主。

小黑江水电开发[审视西南水电开发的地质风险和泥沙问题(杨勇)]

小黑江水电开发[审视西南水电开发的地质风险和泥沙问题(杨勇)]

小黑江水电开发[审视西南水电开发的地质风险和泥沙问题(杨勇)]2022年10月22日下午拍摄的小天都电站,闸门紧闭,下游没有一点水,河床裸露。

汪永晨/摄21世纪前2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是:到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较2022年翻两番,达到45万亿元人民币,届时人均GDP约要达到3.3万元人民币。

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电力装机要达到9.3亿千瓦,按2022年全国电力装机6.2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1.29亿千瓦,规划水电装机届时要达到3.28亿千瓦。

因此,在剩余的12年中,水电装机要增加1.99亿千瓦,这意味着在此期间每年要新增装机1600多万千瓦。

同时,我国还规划建设一系列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

中国的河流开发建设的规模和强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主张大力开发水电的人士认为,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电力能源支撑,减少环境污染需要提高水电所占比例,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特别是西南水电开发利用程度比发达国家低,开发空间很大。

我国水电开发主战场集中在西南地区的大江大河——长江上游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及这些河流的支流水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水电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时期,特别是西部大小河流上呈现出同时启动,以及集群、无序、失控开发的态势;出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集团化、布局密集、高坝大库、装机超限、手续不全、环评滞后,以及生态、移民、国际、金融等问题。

根据国内外水电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横断山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就当前西南横断山水电开发的态势,我们应该认真审视和研究,特别要重视其地质风险和泥沙问题。

风险:在地震断裂带上修建水电工程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接、至今地壳运动仍然最剧烈最复杂的造山带,是扬子板块与冈底斯—印度板块之间巨型造山系的组成部分。

其特点是活动性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挤压、褶皱、隆起并伴随着引张、伸展、裂陷,形成冷谷相间的纵列地貌和山间断陷盆地(湖泊),为江河发育和水能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3 卷
第1 期
牡 丹江 大学 学报
M u d a n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0 1 4年 1月
文章编号:1 0 0 8 . 8 7 1 7( 2 0 1 4 )0 l 一 0 0 4 8 - 0 3
灌木 的进一步砍伐 , 出现灌木草丛景观或草丛 景观
退化类型 。 人为割草或过度放牧继续有增 无减必 然 带来草丛 的破坏 , 形成稀草草坡 , 并最终 出现光板 地或裸岩” 。其退化序列可表示 如下 。
人为干 扰 不止
原 始类 型
轻度 退化
中度 退化 重度 退化 强度 退 化
的 限制 因子等方面进行 了总体分析研究 , 认为 干热 河谷生态灾变的扩大 , 是 自然原因与人类 的不 当歼
析 。如钟祥浩 的 《 干热河谷 区生态系统退化及恢 复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1 8 作 者 简 介 :聂 太 广 ( 1 9 8 O 一) , 男 ,河 南新 乡人 ,安 顺 学 院 教 师 , 硕 士 ,研 究方 向 :生 态 环 境 史 。
上诸河流干热河谷的分布范围和植物 的类型上 。 如 孙 辉等人的《 横断山 区干旱 河谷研究现状 和发展方 向》 ” 一文对 以上诸 河流干热河谷 的分布范 围做 了
精 准的说明。 此外的一些研究文章也 主要是从干热
48
与重建 途径— — 以云南金沙江典型 区为例 》 ,该
文从 云南金 沙江的环境背景 , 以及植 被退化的原因
林与灌丛 ” 。“ 随着人类活动 的加强 , 硬叶常绿阔叶 矮栎类林受 到破坏 ,出现稀树灌木草丛 。 ”在此基 础上 ,由于 “ 人 为干扰 强度 的加大 ,对稀树乔木和
西部 、 云贵高原 的北部 , 干流从青海玉树藏族 自治 州直 门达至 四川宜宾段称金沙江 , 全长 3 5 0 0 公里 , 流域 面积约 5 0万平方公里 ,占长江流域 总面积 的 2 7 . 8 %。 ’ 目前这一流域成 了我国干热河谷灾 变最 为 严重 的地 区,引起 了诸多学者的关 注 , 这些学者 对
发行 为共 同作用 的结果 , 进而在充分认识 干热河谷 不同特点的基础上 , 提 出了西南干热河谷区可持续 发展模式 , 即荒地资源 的开发利用 模式 、 植物 资源 的开发利用模式 、 坝区农地和旱坡地的开发利用模 式等等。 但这些研究 的指导思想规避 了干热河谷脆
更 为强烈 , 最终使 整个生态 系统退变为干热河谷灾
变荒漠景观 。当前 , 干热河谷广泛分布在我 国西南 地 区的金沙江流域 、 红河流域 、 珠江流域等地 ,已 经影 响到该 区域人类 的生存 和发展 , 引起我 国学界
弱 区应如何 进行开 发这一思路 , 也没有从历时 l 生和
共 时性的宏观 视角展开对西 南干热河 谷灾变 的系 统讨论 , 因此对西南地区干热河谷生态灾变历史原
近 四十年来西 南地 区干热河谷 灾变研 究综述
聂 太 广
( 安顺学 院, 贵州 安顺 5 6 1 0 0 0)

要 :近 四十年 来,关于干热 河谷 灾变研 究的文章甚 多,内容涉及 了干热河谷 灾变形成的原 因、
治理对策及其他 等。本 文通过 对干热河谷 灾 变研 究成果的梳理 ,找 出研 究之不足 以及展望相 关的治理对
策 ,为我们今天的生 态建设 和经济建设服务 。 关键词 :西 南地 区;干热河谷 ; 救 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K 9 文献标识码 :A
干热河谷是 自然界 中一种习见的 自然景观 , 其 特点是 既干又热 。干热河谷 属典型 的脆 弱生态 系 统, 如果其上有 良好植被庇护 , 这样的生态系统也 能呈现勃勃生机。 但是 , 该生态 系统一旦遭受人类 的无序干扰 , 那么干和热 两大不利 因子就会表现得
研究 形式多 以单 篇文章体 现。梳理这 些研究 成果
后 ,主要体现如下 : ( 一) 金沙江流域
方 面进行研究 较为权威 的著作 主要 为赵俊 臣主编
《 干热河谷经济学初探 》” ,该书详细 的介绍 了干
热河谷 的含义 、 干热河谷形成 的原因及 干热河谷生
金沙江流域位处我国青藏高 原东缘 、 四川省 的
金 沙江流域 干热河谷 形成 的历 史原 因进 行深入分
态环境的脆弱性 。 并对 干热河谷地 区的开发利用模 式做 了详细的说 明。刘燕华 、 李 秀彬 等编 《 脆弱生 态环境与可持续 发展 》 , 该 书第 五章第 四部分 “ 西
南干热河谷 区可持续发展模式 ” ,对干热河谷 区的
分布范 围、 基本特征 以及影响干热河谷 可持续发展
极 强度退 化
钟祥浩这一研究 , 无疑给我们指 出了 : 今天干
的研究文章相对较 少 , 研究 的重点也 主要停 留在 以
热河 谷面积 的扩大是 与人类 的无序 干扰 紧密联系 在一起 的,进而揭示 了干热河谷灾变 的退变规律 , 为我们正确实施干热河谷灾变救治提供 了思路 。 类
似 的论文还有《 云南小江流域土地荒漠化及其 防治
因涉足甚少 。 类似的研究还有纪 中华 、 黄兴奇等主 编的 《 干热河谷生态恢复研究 》 等 。
二 、微观研究 目前对干热河谷进行微观研究 的论文较多 , 其
的高度关注 ,产 生了一 大批研究成果 。大致而言 ,
主要体现如下 :


宏观研 究成果
对干热河谷进行宏 观研究 的成果较少 , 就这一
综合考 察了干热河谷退化 的 自然 和人 为原 因 , 该文 认 为在 “ 人 类 活 动 较 弱 的 时 候 , 大 约 距 今 3 0 0 0 ~ 5 0 0 0年 ,金沙江下游的元谋龙 川江河 谷两侧
山坡 的原始植被 为常绿硬 叶阔叶栎类林 , 受 干旱生 境 的长期影 响, 这种原始植被类 型表 现为矮栎类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