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四单元 学案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2学案:专题2第四单元 镁和铝的冶炼含解析
第四单元镁和铝的冶炼1.了解如何根据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和性质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2.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从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的方法,以及获得金属镁、铝的基本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显示自己的富有和尊贵,命令官员给自己打造了一顶铝皇冠。
他戴上铝皇冠,神气十足地接受百官的朝拜.在宴请宾客时,拿破仑三世使用了一套珍藏的铝制餐具,而大臣们使用的是金或银制餐具。
门捷列夫创建了元素周期表,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表彰,奖品是一只铝制奖杯。
思考:为什么当时的铝很贵?提示:铝在地壳中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如氧化铝等。
在19世纪中期铝冶炼的困难导致了铝价格的昂贵,甚至超过了黄金,但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较好的冶炼铝的方法,铝的价格大大降低,走进了我们普通百姓的家.一、从海水中提取镁1.氯化镁的提取(1)可以将海边大量存在的贝壳煅烧成石灰,再制成石灰乳,将石灰乳加入到海水中,可得到沉淀物氢氧化镁,有关反应方程式为CaCO3错误!CaO+CO2↑,CaO+H2O===Ca(OH)2,MgCl2+Ca(OH)2===CaCl2+Mg(OH)2↓。
(2)滤出氢氧化镁沉淀,加入盐酸转化为氯化镁溶液,浓缩得到水合晶体(MgCl2·6H2O),有关反应方程式:Mg(OH)2+2HCl===MgCl2+2H2O,MgCl2+6H2O===MgCl2·6H2O。
(3)氯化镁的水合晶体在充满氯化氢气体的设备中加热脱水得到无水氯化镁。
反应方程式为MgCl2·6H2O错误!MgCl2+6H2O。
2.氯化镁的电解用惰性电极作阳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得到金属镁,反应方程式为MgCl2错误!Mg+Cl2↑。
思考:实际生产中,氯化镁的水合晶体加热脱水的过程在充满氯化氢气体的设备中进行。
为什么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得到无水氯化镁?提示:因为MgCl2属于强酸弱碱盐,能发生水解转化为碱式氯化镁〔Mg(OH)Cl〕,化学方程式为MgCl2+H2O Mg(OH)Cl+HCl。
初中化学四单元全课时教案
初中化学四单元全课时教案课时一:物质的分类
课时内容:物质的分类及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各种物质的性质;
2. 掌握物质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3. 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分类方法;
2. 物质的性质。
教学难点:
1.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2. 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内容,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
2. 讲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原则;
3. 练习识别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分类方法;
4.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作业布置。
课时二:物质的变化
课时内容: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过程;
3. 掌握物质变化的常见现象和特点。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 物质变化的常见现象和特点。
教学难点:
1. 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内容,介绍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讲解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特点;
3. 做实验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
4.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以下省略)。
初中化学的第四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的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掌握化学物质的毒性、安全用药及防范措施;3.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二、教学内容:1.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分类;2.安全用药的原则;3.常见的化学中毒及预防方法;4.合理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安全用药的原则;难点:常见的化学中毒及预防方法。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案例分析;3.小组讨论;4.实验演示。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引入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讲解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分类;3.案例分析:讨论不同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影响;4.小结:总结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分类。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2.讲解安全用药的原则;3.实验演示:展示正确的用药方法;4.小组讨论:讨论安全用药的重要性;5.总结:总结安全用药的原则。
第三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2.讲解常见的化学中毒及预防方法;3.案例分析:讨论如何预防化学中毒;4.小结:总结常见的化学中毒及预防方法。
第四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2.讲解合理的生活和工作习惯;3.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的健康小常识;4.总结:总结合理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六、教学反馈:1.课堂练习;2.小组展示;3.讨论交流。
七、作业布置:1.完成相关习题;2.写一份关于如何预防化学中毒的报告。
八、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PPT;2.化学物质实验材料;3.相关案例分析资料。
九、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掌握化学物质的毒性、安全用药及防范措施,以培养正确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复习一、知识归纳1、爱护水资源2、水的净化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工业上农业上生活中水体污染的原因水体污染的危害工业上农业上生活中工业上:降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农业上:农作物含有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生活中:中毒、致病、死亡净化方法:沉淀、、、常用的净水剂明矾(与水反应生成胶状物)作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作用:水的硬度软水:定义硬水定义危害软化:生活中实验室硬水和软水的区别①加肥皂水:现象②加热蒸发:现象硬水:产生泡沫,浮渣软水:产生泡沫,浮渣硬水:出现软水:没有3、水的组成4、化学式水的电解现象反应式:电极上出现气泡正极:、体积,能使负极:、体积,能燃烧、产生结论:水是由组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不可分化学式的定义意义宏观:、微观:、数量:、注意:表示多个分子,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数字计算(以H2O为例)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书写:、、读法单质化合物:两种元素组成的读作“某化某”,有的把原子个数读出.金属单质、非金属固体单质读元素符号名称稀有气体单质、非金属气体单质读作“某气”定义:分类:价,失电子;价,得电子.书写:标在元素符号的,先、后,“”不能省如:N+1aC-1l意义: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如:M+2g:化合物中镁元素显+2价5、化合价二、练习1、(利用平均值法求混合物的组成)某硝酸铵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该样品中混有杂质为(括号内的数字为该物质中氮的质量分数)A.NH4HCO3(17.7%)B.(NH4)2SO4(21.2%)C. NH4Cl(26.3%)D.CO(NH2)2(46.7%)2、(利用关系式法)100kg的硝酸铵中含氮量相当于多少kg的碳铵(NH4HCO3)的含氮量?3、下列化学用语解释正确的是()A.Mg+2——镁离子B. O——氧气C.2CO2——2个二氧化碳分子D.2N——2个氮元素4、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为+1价,氧元素为-2价,草酸(H2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高中化学第四单元教案
高中化学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键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常见的化学键类型及其特点;3. 能够初步分析和判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化学键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的化学键类型及其特点;3. 分子结构的分析和判断。
三、教学内容:1. 化学键的定义和分类2. 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及形成条件3. 分子的三维结构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课堂讲解、示例分析、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互动性强的学习活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一些化合物的示例引起学生对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介绍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讲解化学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之间的区别。
3. 探讨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条件:分别介绍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条件,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化学键类型的本质。
4. 分析分子的三维结构:介绍分子的构象、构型和立体异构体的概念,通过讨论分子的三维结构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从分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化合物的性质和行为。
5. 总结课堂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六、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中进行实时监测,观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2. 组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等互动活动,检测学生对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掌握情况;3. 布置相关的练习和实验作业,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拓展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研究,探索新的化学键类型和分子结构特点;3. 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化学第四单元材料家族中的元素第1节硅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案
第1节硅无机非金属材料备考要点素养要求1。
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2。
了解碳、硅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碳、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了解碳元素的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根据所学化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进行环境保护,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赞赏碳、硅及其化合物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考点一硅单质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必备知识自主预诊知识梳理1.硅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和用途用途材料2.硅单质的化学性质硅单质的化学性质——还原性:(1)与O2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2)与氢氟酸反应:;(3)与NaOH溶液反应:。
3.硅的制备(1)原料:二氧化硅、焦炭。
(2)原理:。
(3)提纯:,.4。
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的比较于水于水续表CO2+H2O H2CO3自我诊断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碳、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2)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故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3)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4)SiO2具有导电性,故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5)Na2CO3溶液可贮存在带有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所以两者物理性质相似B.因为CaCO3+SiO2CaSiO3+CO2↑,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C.CO2和SiO2都能与碳反应,且都是氧化剂D。
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关键能力考向突破考向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典例】(2020重庆一中月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石墨可导电,在一定条件下可与SiO2反应B。
二氧化硅是硅酸的酸酐,但不能用二氧化硅和水直接反应来制取硅酸C。
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常温下也可和某些物质反应D.碳、硅的氧化物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对点演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沪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第2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导学案
§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4、能再探究中学会合作,并从中获得快乐。
【课前导学】请你预习书本,然后完成下列的预习题:1、什么是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的产生和能量的_____ ___________。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数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总和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5、质量守恒,是因为微观上,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变。
【课堂探索】一、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①90g酒精和10g水混合,质量为100g,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L氢气和1L氧气反应,生成3L水。
()③已知:1g氢气与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水。
现有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生成9g水,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木炭燃烧后,变为灰烬,质量减少,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注意点:①适用范围:_________。
②守恒的是质量。
③必须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④应是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气体和沉淀。
【交流与讨论】①如果实验二在敞口的锥形瓶中进行,情况该是如何?②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在________容器中进行。
初中化学教案第四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第四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化学反应的观察方法。
3. 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化学反应观察方法。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教学难点:
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教案、课件和实验指导书。
3. 测验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概念。
二、讲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15分钟)
1. 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2. 解释化学反应的观察方法和实验现象。
三、化学反应实验(20分钟)
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20分钟)
1.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2. 演示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
3. 学生进行练习和作业。
五、小结和课堂练习(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化学反应的观察实验报告。
2. 练习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了化学反应的概念、特征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但是在配平方程式的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训练和巩固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学案
课题4化学式和化合价1.了解化学式的含义,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3.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课前预习】1.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每种纯净物只有个化学式,混合物化学式3.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氧气(2)水(3)二氧化碳(4)氮气(5)氢气(6)四氧化三铁(7)硫(8)氯化钠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
4.化学式H2O的意义有:(1)表示;(2)表示;(3)表示;(4)表示。
【归纳总结】1.定义:。
2.化学式的意义:【以H2O为例口述表示的意义?】3.符合中数字的意义:①写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离子个数,只表示微观意义,不表示宏观意义。
②写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③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数字之后的“+”或“-”表示离子带正电荷或负电荷。
④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为±几价。
【课堂练习】1. 2H2O中,前面的“2”表示,元素符号H右下角的“2”表示。
2.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A 2H B. H2 C. 2H2 D. 2H2O3.下列符号中具有微观意义的是()A. 2HB. H2C. HD. 2H+E. H2OF. 2H204.既能表示某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 HB.2O2-C. N2D.HgE.2He5.O2除可以表示氧气外还可以表示:①氧元素;②个氧分子;③2个氧元素;④氧气由氧元素组成;⑤每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⑥2个氧原子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当堂检测】6.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A.空气B.二氧化碳C.纯净水D.五氧化二磷7.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气”是指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下列有关“CH4”意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表示甲烷这种物质B.表示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C.表示甲烷由一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D.表示一个甲烷分子8.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
2022化学第四单元材料家族中的元素第2节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
第2节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备考要点素养要求1。
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2。
掌握铝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能从铝化合物的多样性,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有关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考点一铝单质的性质及制备必备知识自主预诊知识梳理1。
铝的原子结构和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态存在。
2。
金属铝的物理性质铝是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硬度,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延展性。
3。
铝的化学性质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①Al形成致密的氧化膜,②③④离子方程式:⑤微点拨(1)Al与MgO不能发生铝热反应,原因是Mg 的活泼性强于Al。
(2)铝是活泼金属,但抗腐蚀性能强,原因是常温下Al与O2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防止内部金属进一步被氧化.4。
铝的制备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备铝单质:(写化学方程式)。
微点拨工业上冶炼Al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而不用AlCl3作原料的原因是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态不导电.5。
铝热反应(1)实验原理:高温下铝将较不活泼的金属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
(2)实验装置:铝粉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引燃剂和铝热剂:a.引燃剂:镁条、氯酸钾。
b。
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Fe2O3、Cr2O3、V2O5等)组成的混合物。
(4)铝热反应的应用: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铝在高温下还原出了金属单质。
在冶金工业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熔点较高的金属,如3MnO2+4Al 2Al2O3+3Mn等。
b.该反应原理可以应用在生产上,如焊接钢轨等。
自我诊断1.在做铝的燃烧实验时,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其熔化,看到的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原因是什么?2。
高中化学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学案苏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目前发现,向海藻的生存环境中加入指定酶,能抑制海藻产生糖,从而使其转向生产氢能。
近年来,我国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都制定了氢能发展规划,把发展氢能作为21世纪新能源的战略目标。
按照美国氢能技术路线图,到2040年美国将走进“氢能经济”时代,氢能将取代化石能源成为广泛使用的终端能源。
1.了解利用太阳能的几种常见方式。
2.了解利用生物质能开发沼气和乙醇燃料的途径和方法。
3.简单了解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利用的现状,了解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广阔前景和尚未攻克的一些技术难题以及氢能源开发的价值与方向。
4.认识开发、利用高效、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太阳能的利用1.太阳能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则是指太阳能的直接转化和利用。
2.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体内的叶绿素相当于一个小型工厂,它在太阳光作用下,把CO2、H2O转化为葡萄糖,进而生成淀粉、纤维素等,从而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1)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方程式:6CO 2+6H 2O ――→光叶绿素C 6H 12O 6+6O 2。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方程式:C 6H 12O 6+6O 2―→6H 2O +6CO 2。
二、生物质能的利用1.生物质的定义生物质是指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它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由这些生物产生的排泄物和代谢物。
各种生物质都具有一定的能量,称之为生物质能量。
2.生物质能的含义生物质能来源于植物及其加工产品所贮存的能量。
生物质能包括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与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
3.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1)直接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 6H 10O 5)n +6n O 2――→点燃6n CO 2+5n H 2O 。
2022化学第四单元材料家族中的元素第3节金属材料学案
第3节金属材料备考要点素养要求1.能说明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如金属冶炼等)、对社会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
2.了解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3。
了解常见金属的活泼性顺序和常见金属的制备方法。
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铝与强酸、强碱的反应及其化合物的两性,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金属材料性质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对金属的性质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考点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和利用必备知识自主预诊知识梳理1。
合金微点拨①合金是混合物,合金的物理性质相比于成分金属有所改变,但合金中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变。
②并非所有的金属都能相互形成合金,若一种金属的熔点高于另一种金属的沸点,则二者不能形成合金.2.常见金属材料(1)分类。
(2)常见的合金材料。
③铝合金:密度小,强度高,塑性好,易于加工,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3.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2)金属冶炼的实质.金属的冶炼过程就是把金属从态还原为态的过程。
即(写反应通式,用M表示金属).(3)金属冶炼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微点拨①金属冶炼与金属活泼性的关系:②冶炼Mg 时电解熔融MgCl 2而不电解熔融MgO,原因是MgO 的熔点高,熔融时会耗费更多能源,增加生产成本。
③冶炼Al 时只能电解熔融Al 2O 3而不能电解熔融AlCl 3,原因是AlCl 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态不导电;加入冰晶石(Na 3AlF 6)的目的是降低Al 2O 3的熔化温度。
(4)铝热反应。
实验原理Al 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进行,反应迅速并放出大量的热,新生成的金属单质呈熔融态且易与Al 2O 3分离 实验装置续表自我诊断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浙江专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学案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考点分布]考点一氮及其氧化物[学生用书P63]1.氮气2.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等。
完成NO和NO2的比较表:化学式NO NO2物理性质颜色无色红棕色毒性有毒有毒溶解性不溶于水能溶于水化学与O2反应2NO+O2===2NO2—性质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 续表化学式NO NO2与人体、环境的关系①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②转化成NO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1)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2)空气中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3)空气中NO、NO2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硝酸工厂等。
(4)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
N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题组一氮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mol CO和N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 A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工业废气中的NO2:2NO2+2OH-===NO-3+NO-2+H2O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 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解析:选C。
CO和N2的质子数都是14,故1 mol CO和N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 A,A项正确;氢氧化钠溶液吸收NO2生成亚硝酸钠和硝酸钠,故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NO-3+NO-2+H2O,B项正确;标准状况下,2.24 L 任何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0.1N A,C项错误;酸雨的成因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任意排放,所以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 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D项正确。
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氮元素均被氧化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解析:选A 。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4学案:专题3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明确溶度积和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推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1.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但无论大小,都有确定的溶解度。
(1)在20 ℃时,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如下:(2)下列物质,属于易溶物质的是①②③,属于微溶物质的是④⑤⑥,属于难溶物质的是⑦⑧⑨。
①NaCl、②NaOH、③H2SO4、④MgCO3、⑤CaSO4、⑥Ca(OH)2、⑦CaCO3、⑧BaSO4、⑨Mg(OH)22.固体物质的溶解是可逆过程固体溶质溶解沉淀溶液中的溶质(1)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2)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3)v溶解<v沉淀析出晶体3.在确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如AgCl溶于水有AgCl(s)溶解沉淀Ag+(aq)+Cl-(aq)。
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的特征:(1)动态平衡v溶解=v沉淀≠0。
(2)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3)当转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探究点一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在装有少量难溶的PbI2黄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约3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静置。
(1)若在上层清液中滴加浓的KI溶液,观看到的现象是上层清液中毁灭黄色沉淀。
(2)由上述试验得出的结论是原上层清液中含有Pb2+,PbI2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3)PbI2溶于水的平衡方程式是PbI2(s)Pb2+(aq)+2I-(aq)。
2.难溶物质溶解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
但转变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等),沉淀溶解平衡会发生移动。
已知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请分析当转变下列条件时,对该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条件转变移动方向c(Mg2+) c(OH-)加水正向移动减小减小升温正向移动增大增大加MgCl2(s) 逆向移动增大减小加盐酸正向移动增大减小加NaOH(s) 逆向移动减小增大[归纳总结]外界条件转变对溶解平衡的影响(1)温度上升,多数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初中化学四单元全课时教案
初中化学四单元全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酸、碱、盐的概念及其特征。
2. 让学生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碱、盐的概念及特征2. 酸碱盐之间的相互作用3. 酸碱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4.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酸、碱、盐的概念及其特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作用,酸碱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难点:酸碱盐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酸碱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酸、碱、盐的概念及特征(1)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酸、碱、盐的概念。
(2)讲解酸、碱、盐的特征,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举例说明酸、碱、盐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分布和应用。
2. 第二课时:酸碱盐之间的相互作用(1)讲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如酸碱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酸碱盐相互作用的现象。
(3)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表达酸碱盐之间的相互作用。
3. 第三课时:酸碱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1)讲解酸碱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如清洁剂、化肥、农药等。
(2)分析酸碱盐在应用中的作用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酸碱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4. 第四课时: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1)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中化学教案第四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以及氧气的性质。
2. 学会使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 氧气的性质3. 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方法,氧气的性质。
2. 教学难点: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单元学习的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提问学生氧气的含量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中氧气的性质及其含量对生物体的影响。
2. 学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介绍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以及氧气的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3. 介绍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5.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氧气含量测定方法的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2.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安全操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出水的组成。
(2). 会区分简单的单质和化合物。
(3). 能说出氢气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来证明水的组成。
(2).课件的演示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
(3).学生讨论化合物,氧化物,单质的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验证水的组成来显示化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胡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 能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出水的组成。
(2). 会区分简单的单质和化合物。
(3).通过微观示意图,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4).物质的分类。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实验探究――讨论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二、自主学习(一)氢气的物理性质2. 请设计实验证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知道了许多物质并会写出一些物质的化学符号,你能对这些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吗?(二)单质、化合物3.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氮气氧气铁硫磷我发现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1)它们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它们的组成中都含有种元素。
水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氯酸钾氯化钾高锰酸钾二氧化碳锰酸钾我发现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1)它们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它们的组成中都含有种元素。
其中水、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碳它们的组成都只含两种元素,而且其中一种元素是元素,我们把这类物质归为氧化物。
◆通过前面的练习和归纳,结合阅读课本81页,相信你能完成下面的表格。
单质化合物区别由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种元素组成的。
举例氧气、、氧化铝、、联系属于纯净物,单质发生(填“化合”或“分解”)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
化合物发生(填“化合”或“分解”)反应可能生成单质。
三、自主探究◆经过前一轮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让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探究活动吧!(三)水的生成5. 为什么在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6. 经过验纯后纯净的氢气点燃后有什么现象产生?请写出有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020-2021化学人教第一册学案:第4章 第1节 课时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化学新教材人教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第1节课时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含解析课时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以ⅠA的碱金属、ⅦA的卤族元素为例,通过探究认识同主族元素性质(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加以解释。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
2.通过比较、归纳、实验等方法预测同主族元素的相似性与递变性。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一、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具有金属性.2.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具有非金属性.二、碱金属元素碱金属元素包括(填名称及元素符号):锂(Li)、钠(Na)、钾(K)、铷(Rb)、铯(Cs)等。
1.碱金属的原子结构(Li→Cs)(1)相似性:最外层均有1个电子。
(2)递变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1)钠、钾与氧气反应比较实验①实验现象:都能在空气中燃烧,钠产生黄色火焰,钾产生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钾燃烧更剧烈.②反应方程式:2Na+O2错误!Na2O2、K+O2错误!KO2。
(2)钾与水反应的实验①现象:浮于水面上,并熔化为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并伴有燃烧,溶液呈红色.②化学方程式:2K+2H2O===2KOH+H2↑.③与Na和水反应相比现象不同的有反应比钠和水剧烈,并伴有燃烧,结论:活泼性K比Na强.(3)锂与氧气(加热)、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4Li+O2错误!2Li2O、2Li+2H2O===2LiOH+H2↑。
3.碱金属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原因从Li→Cs,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4.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元素Li、Na、K、Rb、Cs(原子序数增大)相同点除铯外,其余都呈银白色,它们都比较软,有延展性,密度较小,熔点较低,导电、导热性强递变规律密度逐渐增大(钠、钾反常)熔、沸点逐渐降低个性特点①铯略带金属光泽;②锂的密度比煤油的小;③钠的密度比钾大K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铜吗?为什么?[提示]不能,K很活泼,K与溶液中水先反应。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方法,理解实验原理。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方法。
2.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实验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集气瓶、水、红磷、白磷、木炭、澄清石灰水等。
2. 实验仪器:天平、秒表、气体收集装置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第三章《空气》的内容,让学生回顾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何测定吗?二、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演示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实验,包括红磷燃烧、白磷燃烧、木炭燃烧等方法。
2.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解释不同方法测定氧气的原理和优缺点。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火焰颜色、气体产生等。
三、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方法进行氧气含量的测定。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燃烧时间、气体收集量等。
四、实验数据分析(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数据。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计算氧气的含量。
3. 学生讨论不同实验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实验经验。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实验方法和测定氧气含量的原理。
2. 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数据和分析等。
2. 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空气中其他成分的测定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初中化学4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4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发生的条件和方法;3. 能够分析并辨别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征;2. 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形式;3.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4.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2. 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形式。
教学难点:1.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2.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3. 学生实验报告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化学实验或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化学变化的探索欲望。
二、讲解1. 介绍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征;2. 分析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形式;3. 探讨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及其特点;4. 解释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实验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规律。
四、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不同化学反应的发生条件和规律,加深对化学变化的理解。
五、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小结。
六、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七、反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做出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形式,对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课题1 爱护水资源》学案【学习目标】(1)能讲出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记住水资源的是丰富的和其有限性。
(2)能说出节水措施、水体污染的来源及其防治措施。
【学习重点】能说出节水措施、水体污染的来源及其防治措施。
[知识回顾]回忆并填空:1、听写元素称号。
2、水由组成,水由构成,水分子由构成。
[自学指导](自学)阅读P68—P69,完成下列题目: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主要存在于,人类拥有水资源的总体状况是。
(讨论)地球上70%覆盖着水,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缺水的危机?原因:①____________ __ ② _____________③__ __④__ __(自学)看图P60图3-27、P61图3-28,阅读P61《资料》。
并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情况:我国属于缺水的国家,总体状况是。
(自学)阅读P70-P72。
回答下列问题:二、爱护水资源1、说出爱护水资源的主要途径是什么?2、讲出节约用水的几种具体方法:、、…3、说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A)(B)(C)4、说出水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5、说说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主要措施:(1)(2)(3)(4)[达标检测]1、龙城柳州,景色秀美。
下列做法,与保护环境的倡导不相符的是()①污水排入柳江②随意丢弃方便袋③植树种花搞绿化④禁用含磷洗衣粉⑤柳江河旁烧垃圾A.只有①⑤B.只有①③C.只有①②⑤D.只有③④2、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课外作业]《基础小练习》P45—P46《第三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1)》学案★学习目标 1、能区别纯水与自然水;2、知道吸附、沉淀、过滤、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初步学会过滤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复习]默写物质的分类表。
一、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1、纯水: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2、天然水:混合物(江水、河水、海水、湖水、井水…)你家饮用的水是什么水?如何把河水变成生活用水呢?二、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取水→沉淀(静置沉淀、加明矾吸附沉淀)→过滤→吸附(活性炭)→消毒(漂白粉、氯气等,属于化学变化)→配水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大体上是: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通常用活性来吸附颜色和异味)消毒:杀死微生物三、过滤:1、过滤是把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操作要领: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①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②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①倒液体的烧杯要靠在玻璃棒上;②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③漏斗的下端管口要靠在烧杯的内壁上。
讨论: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有哪些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练习]《第三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2)》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蒸馏是净化水的重要方法之一,能简要说出蒸馏的原理和操作。
2、懂得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的危害和软化方法。
★学习重、难点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方法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知识回顾]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2、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①不得呈现异色②不得有异味③应澄清透明④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其中“指标③”可以通过操作达到。
3、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矿泉水②自来水③蒸馏水④汽水⑤糖水[探究问题一]如何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成蒸馏水?(阅读)P56【实验3-4】和图3-22 后完成下列题目:①实验时用到的仪器;②给烧瓶加热时要垫上;③在烧瓶中放几粒沸石是为了防止;④要求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要。
(演示)P56【实验3-4】,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一、蒸馏:蒸馏可将易挥发和不易挥发的物质分离开来,也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
蒸馏对水的净化程度,常用来制取。
[探究问题二]自来水和蒸馏水在外观上看基本上是一样的,但其组成和性质相同吗?(实验)阅读P56【实验3-4】后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填空:盛自来水的试管内产生的泡沫,盛蒸馏水的试管内产生的泡沫。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不同现象?(归纳)阅读课本P56,回答下列问题(可以小组内交流完成):二、硬水和软水1、概念:(1)硬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软水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①肥皂水法: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的为水;产生的为水。
②加热法:取样,加热(或暴晒),有沉淀物产生或形成水垢的为水。
3、硬水的危害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__________ 。
4、硬水的软化方法:生活中:____ ____ ;实验室:____ ____ 。
[达标检测]1、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A. 水样呈黄色,有异味;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⑴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⑵护城河的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⑶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进行检验。
还可以通过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课外作业]课本P58习题1《第三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与区别,初步认识物质的分类表。
【重点难点】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与区别(复习)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那么自然界中的水呢?(问题一)水是生命之源,它存在于地球表面的江河湖海中,及地层里和大气中,还有是动植物体内,它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那么它有哪些性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一、水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凝固点、沸点。
(讨论)1、冰能浮在水面上,与水的哪个性质有关?2、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为什么常被冻裂?(问题二)水结冰是物理变化,那么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变化吗?(演示)实验3-1——水的电解实验,观察。
二、电解水实验1.实验装置和方法:如右图,观察现象,然后检验生成的气体。
注意①为增强水的导电性,要加入少量的硫酸或烧碱溶液,要通直流电;②两种气体的检验方法。
2.实验现象:电极上,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负极的气体能产生淡蓝色火焰。
(问题三)讨论课本P47讨论题1、23.实验结论(1)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气,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气,V负︰V正= ;(2)水是由组成的;(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练习]《课堂作业》P19. 课前预习1、2三、物质的分类(练习)判断:纯净物的有,混合物的有。
①石灰水②空气③氧气④五氧化二磷⑤铁⑥氯酸钾⑦水⑧高锰酸钾(问题四)(1)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你们知道它们分别由什么元素组成吗?(2)在这些纯净物中,有些由一种元素组成,有些由两种、三种元素组成,象这些纯净物又如何分类呢?请看课本P471、化合物:元素、物2、单质:元素、纯净物3、氧化物:元素+ 素、物(练习)课本P49 习题3、4(问题五)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学习了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等几类物质,它们有什么关系呢?物质(课堂检测)《课堂作业》P19课堂作业1、2、3、4、5;P20课后巩固1、2《第四单元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1)》学案【学习目标】1、能记住化学式的概念,并能说出化学式的意义。
2、初步学会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和读法。
【重点难点】化学式的意义和写法。
[活动一]回忆填空:物质由组成,水由组成;分子由构成,水分子由构成。
(思考)如果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你能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的意思吗?请写出符号。
[活动二]请看课本P81图4-11,说出H2O表示什么意思?①②H2O ③④(讨论)根据H2O所表示的意义,讨论归纳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化学式1、什么叫做化学式?2、化学式可以表示哪些意义?①②(练习)请说出CO2的意义(讨论)P81[讨论][活动三] 请看课本P82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以下三个问题:1、判断下列物质化学式的书写是否正确,为什么?①一氧化碳[CO1] ②二氧化碳[O2C] ③五氧化二磷[P2O5] ④氯化钠[ClNa]⑤氧气[O] ⑥铁[Fe2] ⑦氧化镁[MgO2]1、请归纳单质化学式的写法、读法:2、请归纳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读法:[当堂测试]1、听写一些物质的化学式:。
2、说出Mg、SO2、3H2O的意义。
3、P86习题1(1)、(2)、(3)。
[课外作业]课本P87习题2《第四单元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2、会标识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重点难点】化合价的记忆和标记。
化合价的标记和离子符号的区别。
[活动一]听写一些物质的化学式:。
(思考)对于以上听写的化学式,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活动二]化合物H2O、NaCl的每分子中含有几个原子?为什么会以这样的个数比形成?同学们能以H2O、NaCl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吗?(自学)看课本P82倒数三个自然段,完成下列空格:二、化合价1、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的数目,属于元素的性质。
2、化合价有和。
如H2O中H的化合价为、O的化合价为。
[活动三]请把P83表4-6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以及表下方的第1、2、3点编成口诀并朗读背下来:;。
铵根NH4;氢氧根OH ;硝酸根NO3 ;硫酸根SO4;碳酸根CO3 。
[活动四]弄清化合价的标识方法。
1、根据离子符号如H+、O2-、SO42-、Mg2+填空:元素符号的书写:即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标出离子所带的电量和电性,其中数字写在,“+”“-”符号写在。
若数字为1时,省略。
2、化合价的表示:如1+H、2-O、2-SO4、2+MgCl2 。
请归纳: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标出化合价,其中数字写在,“+”“-”符号写在。
若数字为1时,省略。
3、说说元素化合价与离子带的电荷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完成下表:离子符号H-2O+3Al+2Fe+3Fe化合价1+NH41-OH1-NO32-CO32-SO4[当堂测试]1、听写一些元素(或根)的化合价或离子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