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与欧洲货币一体化 - 副本

合集下载

欧债危机强化欧盟一体化政治意愿

欧债危机强化欧盟一体化政治意愿

欧债危机强化欧盟一体化政治意愿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法德分歧一直是欧洲媒体炒作的焦点,德国强调财经纪律和惩罚措施,法国强调欧洲的团结一致和对危机的干预。

但应看到,法德作为欧盟和欧元区发动机,力保欧元和加强欧洲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和决心是一致的新华社巴黎12月5日电(新华国际时评)欧债危机强化一体化政治意愿本周被视为拯救欧元的关键一周。

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5日在巴黎共商拯救欧元之策。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法德分歧一直是欧洲媒体炒作的焦点,德国强调财经纪律和惩罚措施,法国强调欧洲的团结一致和对危机的干预。

但应看到,法德作为欧盟和欧元区发动机,力保欧元和加强欧洲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和决心是一致的。

不仅法德,在应对欧债危机过程中,欧盟多国都表现出强化一体化进程的政治愿望。

历史上,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多次以战争体现,从英法百年战争到拿破仑的东征西讨,从普法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承载了太多战争的痛苦记忆。

痛定思痛,二战后的欧洲政治家们认为,要实现和平,必须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欧洲经济联盟,从而实现各国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欧洲一体化建设能够走到今天,正是几十年来欧洲政治家们本着这一意愿不断努力的结果。

很大程度上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欧盟的建立被视为战后欧洲政治上的最伟大创举。

从煤钢共同体的建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再到欧元的诞生,欧洲建设的每一步都和经济紧密相连,但背后的支撑却是建设繁荣和平欧洲的强烈政治意愿。

欧洲也因此如愿以偿地安享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但在一体化进程中,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使得欧洲各国强调自己身份的独立和平等。

在欧元区,各国既希望享受统一货币带来的裨益,又不愿放弃各自的经济权力。

拥有统一的货币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成为欧元区致命软肋。

问题长期积聚直至冰冻三尺,在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下,欧债大堤终于在脆弱地带开始溃坝。

但是,欧债大堤是否会全面垮塌,取决于欧洲领导人进行拯救的政治意愿,而从欧债危机以来欧洲领导人的种种举措和表态来看,继续加强欧洲一体化建设的政治意愿并未出现动摇。

从欧债危机看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2019年文档

从欧债危机看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2019年文档

从欧债危机看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2095-3283(2013)09-0044-032009年末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希腊爆发,随后逐渐蔓延至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及意大利等其他欧元区国家。

此后,欧盟虽采取了相应救助措施,但目前欧债危机仍然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欧债危机的爆发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

、欧债危机产生的根源从表面上看,欧债危机的爆发是由于希腊政府一直隐瞒赤字和债务状况,在2009 年底被揭露出来后引发了市场的不信任,导致希腊以及其他债务负担沉重的多个欧洲国家主权债券价格在市场上大幅度下跌。

随后标准普尔(S&P、穆迪(Moody S)和惠誉(Fitch )三大信用评级机构连续下调希腊、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意大利等国家主权信用级别,更进一步加重了这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

然而事实上,欧洲一体化速度过快导致的欧盟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欧盟内部体制上的缺陷才是欧债危机爆发的深刻根源。

“欧猪五国”政府赤字的扩大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德法等欧元区其他经济强国有着直接的联系。

一)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统一的欧元币值对于希腊等国是高估的,导致其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下降,从而引起国际收支逆差,政府财政状况恶化南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北欧和西欧国家。

1999 年欧元诞生时,意大利、西班牙与葡萄牙的GDP分别仅相当于德国的57%、29%以及6%,希腊于2001 年加入欧元区,当年其GDP 为12984 亿美元,仅为德国的7%。

[2] 显然,欧元的币值对于希腊等国而言明显高估,长期币值高估极大地削弱了意大利等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导致其出口下降,引起国际收支逆差。

自欧元诞生以来,意大利、葡萄牙与西班牙等国仅经历了短暂的国际收支缓解的过程,随后其国际收支均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自2001 年加入欧元区后,希腊国际收支逆差也逐年上升。

国际收支的逆差降低了政府收入,导致政府财政状况恶化。

对于拥有货币主权的国家来说,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可以通过放松银根来达到刺激经济的作用,但是欧盟的货币政策唯一目标是维持较低的通胀水平,故对于经济状况不良的南欧诸国,只能依靠扩张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

欧债危机以来欧盟的改革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欧债危机以来欧盟的改革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欧债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转嫁危机而引发的。

但究其内因,债务危机的产生与欧盟的货币统一而财政不统一、成员国财政纪律松散,欧盟层面的财政监管缺失和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等制度缺陷以及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密不可分。

为了治理危机,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由最初表层的、临时性的、向希腊等爆发债务危机国家提供短期资金援助式的应急救市措施,逐渐触及并深化到经济货币联盟的制度设置和成员国经济发展模式等深层问题。

改革在两个层面同时展开。

欧盟层面的改革措施鉴于债务危机很大程度上由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制度缺陷所引发,欧盟应对危机的改革措施逐渐指向对经济与货币联盟制度设置进行改革和完善。

第一,建立永久性金融稳定机制。

希腊陷入主权债务危机之初,欧盟主要着眼于对希腊进行短期救助。

随着危机蔓延,为防止更多国家陷入主权违约境地,针对某一单一国家的短期救助方案很难防范危机进一步恶化。

2010年5月,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欧债危机以来欧盟的改革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应霄燕 赵建芳/文组织决定设立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临时救助基金—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其任务是在必要情况下从市场上筹集资金向欧元区成员国提供借贷,从而保证欧元区的金融稳定,[1]但危机并未得到有效的化解。

2012年10月8日,由欧元集团主席容克担任理事会主席的欧元区永久性救助机制—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SM)正式取代临时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

欧洲金融稳定机制,是由欧元区国家依据国际法、通过缔结条约成立的政府间组织,在融资能力、灵活性和资金用途方面优于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实施救助时不再需要成员国的一致同意,可直接向成员国政府贷款、干预债市、提供信用额度并“可以直接向成员银行注资,避免把对银行业的救助转嫁到政府头上而增加受援国政府债务负担”。

[2]欧洲金融稳定机制的建立将提高欧盟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并弥补欧盟机制中缺乏必要防范和处理危机机制的不足。

第二,签订“财政契约”,强化对成员国的财政监督与约束。

欧洲货币制度及欧债危机

欧洲货币制度及欧债危机

起因:希腊为进入 欧元区需求高盛为 其掩盖赤字
高盛用“掉期交易” 的方式为希腊掩盖 赤字
希腊赤字降低,获 准加入欧元区
以希腊为开端,债 务危机逐渐向欧元 区其他国家蔓延
同年12月国际评 级机构连续下调希 腊主权信贷评级
2009年,希腊负 债高达3000亿欧 元,创历史新高
欧债危机凸显出的问题
统一的货币背后 没有统一的经济和政 治作为保证,其经济 发展情况也相差甚远。 统一的货币政策 但没有统一的财政政 策 没有退出机制
欧洲货币体系
第三组:
程玉兵 李鹏飞 周赵林 汪 煜
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
1999~现在 1979~1998 1972~1978
1950~1971
联合浮 动
欧洲货 币体系
欧洲单一 货币—— 欧元
பைடு நூலகம்
跛行货 币区
欧洲支付同 盟成立
《罗马条约》 决定成立欧 洲经济共同 体
魏尔纳报 告
签订 《马约》 欧元正式 启动
面对这次危机, 欧盟如何应对, 而希腊又该何去何从, 让我们拭目以待!
欧元产生对欧盟的作用
1、有利于成员国之间 贸易的扩大,从而促 进欧盟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抵御国际游 资的冲击,增强欧盟 平衡国际金融市场震 荡的能力 3、抗衡美元,稳定汇 率
希腊债务危机
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 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宣 布,将希腊主权信用评 级由“A-”降为 “BBB+” 随着希腊、爱尔兰、葡萄 牙主权债务危机的升温, 债务危机开始从欧元区 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蔓 延
第二阶段
1974~1976
第三阶段
1977~1980
欧洲货币体系的内容
欧洲货币 单位 欧洲合作 基金

欧洲债务危机与经济一体化

欧洲债务危机与经济一体化

欧洲债务危机与经济一体化欧洲债务危机是指在2009年之后,欧元区出现的一系列债务问题和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对欧洲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波及。

一、背景欧洲经济一体化始于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随后发展为欧洲经济共同体,最终形成了欧洲联盟。

欧洲一体化的目标是通过共同市场、货币联盟等方式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融合和合作。

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一些欧盟成员国的经济陷入了严重困境,欠债累累,从而引发了欧洲债务危机。

二、债务危机爆发欧洲债务危机最早起源于希腊,由于多年累积的高额债务,希腊陷入财政困境,无力偿还债务。

这引发了投资者对欧元区其他国家的担忧,市场对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债务风险也开始恶化。

这场危机的影响迅速蔓延,欧元区内多个国家经济陷入萧条,失业率上升,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进一步加深了债务危机的影响。

三、对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欧洲债务危机对经济一体化构成了严峻挑战。

首先,危机导致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异增大,一些国家的债务问题严重威胁到整个欧元区的稳定。

其次,危机引发了欧洲国家之间的信任危机,成员国之间开始质疑彼此的经济政策,并产生了分裂的风险。

第三,在危机中,一些国家实施了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这引发了民众的抗议和社会动荡。

四、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欧洲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欧洲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危机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引发了全球股市的下跌。

其次,欧元区内部的需求减弱,进口量下降,对全球贸易造成了冲击。

此外,一些国际金融机构持有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导致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风险。

因此,欧洲债务危机被认为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为了应对债务危机,欧洲联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成立了欧洲金融稳定机制,为危机国家提供贷款和援助。

其次,一些国家实施了财政紧缩政策和结构改革,以改善财政状况和增强竞争力。

欧债危机对区域一体化及建立亚元探讨

欧债危机对区域一体化及建立亚元探讨

欧债危机对区域一体化及建立亚元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欧债危机对区域一体化和建立亚元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欧洲区域一体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为亚洲区域一体化和建立亚元提供了一些启示。

本文从欧洲区域一体化的历程、欧债危机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以及亚洲区域一体化和建立亚元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引言欧债危机是指欧元区部分成员国的主权债务危机,该危机从2009年爆发至今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

欧债危机不仅对欧洲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对欧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亚洲地区也在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并有建立亚元的愿望。

本文将探讨欧债危机对区域一体化的影响以及建立亚元的前景。

欧洲区域一体化的历程欧洲一体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是以经济一体化为主要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协定和机构的建立,欧洲共同体逐渐形成。

1992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成为欧盟的前身。

自此以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涵盖了从经济领域到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

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核心是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

1999年,欧元作为一种虚拟货币推出,2002年正式取代欧元区成员国的国家货币。

欧元的引入提供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同时也为欧盟成员国之间的金融交流和贸易提供了方便。

然而,欧债危机的爆发使欧元区面临了严重的挑战。

欧债危机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受到了严重冲击。

危机最初爆发于希腊,之后蔓延至其他欧洲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

危机导致这些国家陷入债务危机,经济衰退严重,失业率攀升。

欧元区内的经济不平衡也凸显出来,导致了欧元区的分裂和紧张局势。

欧债危机迫使欧盟成员国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来应对危机。

其中包括各国政府的紧缩政策、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援以及欧洲中央银行的干预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欧元区的金融市场,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社会不满。

欧债危机的影响使得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面临着重大挑战。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欧洲货币一体化和债务危机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欧洲货币一体化和债务危机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欧洲货币一体化和债务危机【摘要】以2009年末的希腊债务危机为导火线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如今烧遍了整个欧元区国家,其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笔者认为在这场还在进行的制度变迁过程中,需要从制度上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欧洲货币一体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制度变迁一、引论以2009年末的希腊债务危机为导火线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如今烧遍了整个欧元区国家,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关于这次的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原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

笔者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正是在于其制度上的缺陷。

而这一缺陷早在欧洲货币一体化之初就已埋下伏笔。

要理清欧洲债务危机的前因后果,需要从欧洲货币一体化这场持久的制度变迁开始研究。

二、欧洲货币一体化欧洲货币一体化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欧洲支付同盟。

1989年6月,欧共体12个成员国在马德里召开会议,提交了“德洛尔报告”。

该报告提出了一个分三个阶段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计划,旨在建立一个欧洲统一的金融市场和中央银行,最终实现欧洲货币一体化。

1991 年 12 月,欧共体理事会首脑会议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会议正式通过了“德洛尔报告”,决定分 3 个阶段建立欧洲经济与货联盟,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构想终于正式启动。

1、“德洛尔报告”第一阶段:1990年7月1日——1993 年底。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与欧洲内部大统一市场的建设节奏保持一致,协调经济发展与货币政策,使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接近。

在货币一体化方面,对成员国家的货币进行汇率联合干预,限制成员国家货币之间的波动幅度,促进资本自由流动。

2、“德洛尔报告”第二阶段:1994年1月1日——1999年1月1日。

这是一个过渡阶段,为第三阶段实施单一货币准备条件。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地区政策与结构政策,协调经济政策。

在货币一体化方面,建立在货币政策制定和金融监管有一定权力的欧洲货币局,为实行统一货币、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奠定基础;缩小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幅度,避免法定汇率的调整。

欧元危机对区域货币合作与一体化的启示

欧元危机对区域货币合作与一体化的启示

欧元危机对区域货币合作与一体化的启示2009年爆发的欧元危机持续深化,引发人们对世界经济能否顺利复苏的担忧。

欧元发生危机以来,美国的金融学家和媒体异口同声地唱衰欧元。

美国“投机大鳄”乔治·绍罗什认为,欧元面临的挑战超过希腊债务危机。

绍罗什2010年2月22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认为,即使欧元区借助某种权宜之计暂时克服希腊债务危机,欧元设计存在的机制性缺陷今后也将使欧元面临更大难题。

美国《纽约时报》3月28日刊登一篇评论提出所谓“原罪说”,认为设计者当初硬把经济、财政和货币情况较好的北欧国家和情况较差的南欧国家弄到一起,建立一个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货币联盟,一个错误的开始只会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希腊债务危机只不过是“欧元原罪”引起的一波又一波动荡中的一个而已。

美国《时代》周刊甚至认为,欧元区消亡的日子可能屈指可数。

自1999年1月1日起,欧元正式粉墨登场,这是自罗马帝国在将近两千年前灭亡以来,欧洲16个国家间第一次使用的单一货币。

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在欧元启用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今天对欧洲来说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一个可喜可庆的日子,因为欧洲表明了它能够迎接未来挑战。

”法国总统希拉克认为,“欧洲能够而且应该成为未来多极世界的头号大国”。

他说,实施欧元“是欧洲在没有动用枪炮的情况下实现的一次巨大变革”,其首要目的在于“不受别人摆布”。

自欧元启动以来,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不断扩大,美元霸权地位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据统计,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欧元所占比重已从1999年的17.9%上升到2008年底的26.5%,在同期内美元所占比重则从71%降至64.1%。

但是,多年来,欧元汇率不时发生异常波动。

这次欧元危机的导火线是希腊债务问题,但其根本原因在于欧元设计存在体制、机制甚至制度上的缺陷。

马什在2009年出版的《欧元》一书中指出,从一开始,欧元就一直充斥着各种尚未解决的紧张对抗。

这次欧元危机为区域货币合作与一体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欧债危机中欧央行货币政策应对和实施效果

欧债危机中欧央行货币政策应对和实施效果

欧债危机中欧央行货币政策应对和实施效果一、本文概述欧洲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自2009年底开始的一场影响深远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它起源于希腊的公共债务问题,随后逐渐蔓延至其他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爱尔兰等。

这场危机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作为欧洲金融稳定的重要力量,欧洲中央银行(ECB)在这场危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欧债危机中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对及其实施效果。

本文将首先概述欧债危机的背景、发展及其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随后,将重点分析欧洲中央银行在欧应对债危机时采取的货币政策,包括利率调整、流动性支持、在此基础上长期再融资操作等,本文将评估这些货币政策对稳定金融市场、恢复经济增长以及解决债务问题的实际效果。

本文还将对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和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进行探讨。

通过深入分析欧洲中央银行在欧债危机中的货币政策应对和实施效果,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这场金融危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并为未来应对类似危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欧债危机的成因与影响欧债危机,又被称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源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恢复乏力。

危机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些欧洲国家在经济繁荣时期过度举债,忽视了财政稳健的重要性,导致债务规模迅速扩大。

欧洲各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国家在面对经济冲击时显得更为脆弱,难以承受债务压力。

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和投机行为也加剧了危机的蔓延。

欧债危机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危机导致欧洲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失业率上升,民众生活水平下降。

危机引发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投资者信心受挫,资本流动受到阻碍。

欧债危机还对欧洲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冲击,一些国家政府更迭频繁,社会矛盾加剧。

为了应对欧债危机,欧洲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限制。

欧债危机解决方案

欧债危机解决方案

欧债危机解决方案引言欧债危机是指欧元区一些成员国的主权债务危机,自2009年爆发以来,持续影响着欧洲经济和金融市场。

这场危机对欧元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寻找一种解决方案是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讨论一些可行的解决欧债危机的方案。

方案一:加强财政一体化财政一体化是指在欧洲范围内加强成员国间的财政合作,通过共享风险和资源来解决财政困境。

该方案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中央控制的财政机构来监督和协调成员国的财政政策。

这个机构将有权制定欧元区的财政纪律规则,并监察成员国的预算制定和执行情况。

优点: - 通过加强财政一体化,可以有效解决成员国财政政策的不协调性,降低财政风险。

- 共享风险和资源可以减轻负债累累的成员国的债务负担。

- 通过强制执行财政纪律规则,可以增强欧元区的财政稳定性,提高投资者信心。

缺点: - 财政一体化需要成员国做出权力上的让步,可能引发主权矛盾和政治争议。

- 不同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经济结构差异较大,协调政策难度较大。

- 通过共享风险和资源,可能存在道德风险和激励问题。

方案二:建立欧洲债务共同发行机制该方案的核心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债务市场,在欧洲范围内共同发行债券。

成员国可以通过发行欧洲债券来筹集资金,用于偿还高利率的国债和推动经济发展。

欧洲央行可以作为发行和管理机构,这将为债务市场带来稳定和信心。

优点: - 建立欧洲债务共同发行机制可以降低成员国债务的融资成本,减轻财政压力。

- 通过统一的欧洲债务市场,可以提高市场流动性和透明度。

- 欧洲央行作为发行和管理机构,可以稳定债务市场,增强市场信心。

缺点: - 欧洲债务共同发行机制可能引发道德风险,一些成员国可能会过度依赖共同发行债券来解决结构性问题。

- 建立统一的债务市场需要达成广泛的共识,并做出权力和利益上的妥协。

- 某些成员国可能会反对这个方案,因为它可能对他们的主权产生潜在影响。

方案三:实行政策协调和结构改革这个方案重点在于通过推动政策协调和结构改革来提高欧元区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率。

欧债危机的背景下对于欧盟财政一体化的思考

欧债危机的背景下对于欧盟财政一体化的思考

欧债危机的背景下对于欧盟财政一体化的思考1.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盟财政一体化呼声高涨货币与财政好比人的左脚和右脚,在调整国内经济和抵御危机方面缺一不可,一旦某一方面有缺陷或步调不一致,那这个经济体就要摔跤。

目前欧元区就存在这样的情况,有统一的央行,却没有统一的财政部。

这种制度性扭曲在经济平稳时期还显现不出危害,但当遭遇百年难得一遇的经济危机的时候,很多国家就会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

虽然自欧债危机以来,欧洲各国一再试图加大各国经济、财政政策的协调,但收效甚微,欧盟各国对于解决欧债危机做出的各种努力仍然没能扭转危机恶化的局面,面对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不断增加,通过集中的财政体系解决欧债危机的呼声越来越高。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这样表达他对当前形势的看法:“当前的危机清楚显示,一个统一货币区不能缺少统一的财政、经济和社会政策……我们应该成立一个受欧洲议会监督的政府,建立一个‘欧洲合众国’”。

12月9日,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为期两天的峰会结束之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举行新闻发布会说,欧元区17个成员国以及6个未加入欧元区的欧盟国家将缔结政府间条约,强化财政纪律。

此举意味着欧盟成员国放弃通过修改欧盟《里斯本条约》来强化财政纪律,而是选择另立条约,推动欧元区向着财政联盟方向迈进。

2欧盟分散的财政政策面临的问题2.1各成员国货币政策缺失,为遏制经济衰退只能过度依赖财政政策。

作为统一货币区,欧元区的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负责,各成员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无法使用利率、汇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反周期调节。

此外,在欧元区各国财政体制独立的情况下,面对危机冲击,由于没有来自超主权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来缓解经济下滑、税收收入下降造成的不利影响,各成员国只能更多地依赖自身的财政扩张来遏制经济衰退势头。

希腊在近期的表现可以证明,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希腊的支柱产业旅游和造船受经济周期影响明显,国家税收锐减只能依靠发行国债,靠财政赤字维持,这种方法事实上属于透支国家信誉。

欧债危机中欧央行货币政策应对和实施效果

欧债危机中欧央行货币政策应对和实施效果

欧债危机中欧央行货币政策应对和实施效果一、概述源于2009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随后迅速蔓延至欧洲其他国家,引发了欧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在这场危机中,欧洲央行作为欧洲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欧洲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旨在稳定金融市场、恢复经济增长并维护欧元区的货币稳定。

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应对主要围绕着降低利率、提供流动性支持以及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等方面展开。

通过降低基准利率和存款利率,欧洲央行旨在降低借贷成本,刺激企业和个人增加投资和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复苏。

欧洲央行还通过长期再融资操作等方式为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确保银行体系能够正常运转,避免因信贷紧缩而加剧经济衰退。

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欧洲央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欧元区各国经济状况和金融市场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使得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更加谨慎和灵活。

欧洲央行还需要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和政策制定者进行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挑战。

欧债危机中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应对在稳定金融市场、恢复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由于欧元区经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未来欧洲央行仍需继续密切关注欧元区经济状况和金融市场动态,灵活调整货币政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1. 欧债危机的背景与起因自2009年起,欧洲大陆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正在悄然蔓延。

这场被称为“欧债危机”的经济风波,不仅深刻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经济稳定与发展,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担忧。

欧债危机的背景复杂而多元,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欧洲国家长期积累的财政赤字和国债问题。

这些国家在经济增长乏力、社会福利支出庞大等多重压力下,逐渐陷入了财政困境。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这些国家不得不大量举债,导致债务规模迅速攀升。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投资者信心受挫,欧洲国家的债务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欧债危机应对措施

欧债危机应对措施

欧债危机应对措施——欧洲遭遇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债务危机1. 概述欧债危机是指2009年以来,欧洲多个国家因债务问题面临的一系列财政危机。

这场危机曾经对欧元区乃至全球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化解危机和促进经济复苏,欧洲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本文将着重介绍欧债危机的背景及主要应对措施。

2. 欧债危机背景欧债危机的起因主要归咎于欧元区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欧盟成员国的财政政策差异。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欧洲国家的债务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市场对这些国家的债务违约风险开始加大。

主要受影响的国家包括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爱尔兰和西班牙等。

首先,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着高度松散的财政纪律和严重的债务问题。

许多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前就面临着高额负债和滞后的经济改革。

这使得这些国家的债务问题更加突出,市场对其偿债能力的担忧也日益加深。

其次,欧元区的一体化进程导致了货币政策的失衡。

一方面,欧洲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得这些国家的债务负担得以缓解;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的真实利率却没有反映出其实际经济情况和风险水平。

这种货币政策失衡造成了市场对这些国家债务风险的低估,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

这些问题的集中爆发引起了全球市场的动荡,使得许多欧洲国家和国际组织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

3. 应对措施3.1 财政整顿与债务重组为了解决债务问题,许多国家采取了财政整顿的措施。

这包括削减开支、减少政府部门人员、提高税收、推动经济改革等。

同时,一些国家还进行了债务重组,减免一部分债务并延长债务偿还期限。

希腊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债务问题几乎将国家推向了破产边缘。

为了挽救危局,希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包括削减公共支出、提高税收、改革福利制度等。

同时,希腊还进行了多轮债务重组,与其债权人协商降低债务水平。

3.2 欧洲央行的救助措施为了稳定欧元区的金融体系和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欧洲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实施了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即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

欧债危机蔓延,欧洲一体化加速

欧债危机蔓延,欧洲一体化加速

欧债危机蔓延,欧洲一体化加速■ 赵伯英/文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盟成员国领导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欧债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业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可持续的公共债务、一些成员国竞争力的缺乏,以及欧元体制自身的结构性问题。

进入2012年,欧盟实施了一系列短期措施,以化解一些成员国面临的偿债能力危机和流动性危机,而且推出了针对欧元体制固有缺陷的突破性方案,推进银行联盟和财政联盟建设,朝欧洲联邦的方向前进。

“财政契约”:迈向财政一体化的重要一步欧元是欧元区成员国共同利益之所在。

欧元区成员国在如何摆脱危机的措施上存有种种分歧,但在维护欧元的存在、保持欧元区统一方面是一致的。

各国领导人意识到,债务危机肆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成员国在税收和支出方面各行其是。

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外围成员国之所以深陷债务危机难以自拔,既是因为其金融体系、经济结构、财政政策不健全,在经济增长上与德国等核心经济体拉开了距离,也是因为欧元区缺少财政联盟,以致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各国的融资成本差别悬殊。

其实,欧元的倡导者并非不知道欧元体制的问题。

他们只是在一时难以促成财政联盟的情况下,通过创建货币联盟来迫使成员国加强财政政策协调,把货币联盟作为通向财政联盟和政治联盟的途径。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为了保证欧元区各国宏观经济稳定,必须推进银行联盟和财政联盟建设。

随着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并不断蔓延,欧盟成员国在改善经济治理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为了维系货币联盟的存在,必须推进财政联盟建设。

利用欧洲金融稳定工具或依赖欧洲央行注入流动性,可以暂时缓解债务危机,而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于推进欧元区金融一体化和财政一体化。

唯有建立财政联盟,实施更密切的经济政策协调,强化财政框架,实施严格的财政纪律,加强对各国财政预算的监控,才能切实约束各国财政开支,促进经济增长趋同,纠正欧元区内部竞争力失衡的状况,从根本上解决欧元区目前的危机。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是与非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是与非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是与非本文转自思想库●张明欧洲主权债危机自2009年底爆发至今,已经快3年时间了,但危机依然没有消停的迹象。

希腊依然徘徊在是否债务违约与退出欧元区的边缘。

西班牙可能很快就要申请全面救助。

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度逼近7%的生死线。

欧元区三驾马车(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IMF)出资设立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的资金消耗过半,而将EFSF杠杆化变为银行的提案又遭到德国的否决。

欧洲央行已经通过证券市场购买计划(SMP)在二级市场上购买欧猪五国国债,并推出两轮大规模的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但可谓治标不治本,短期效力一过,市场就重归动荡。

欧盟峰会尽管通过了财政协议,也决定建立欧元区跨境银行业监管体系,但受各国国内政治影响,欧元区财政一体化与银行监管一体化可谓踯躅不前,导致欧洲共同债券的前景日趋黯淡。

欧债危机将会如何演进?欧元区将向何处去?这是目前全球投资者最为关注,但也最不确定的一个问题。

欧元区自1999年1月成立以来,经历了10年的快速发展,惹来全球一片艳羡目光。

但就在10周年之际,欧元区却面临自成立以来最大危机的考验,这甚至给欧元区未来的发展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转眼距离欧元诞生已经接近14年,现在回过头来评论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是是非非,的确是一个更好的时机,因为我们大致经历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周期。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最大成功,是在全球范围内塑造了一个在经济总量上可堪与美国匹敌的超级经济体,欧元也借此成为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大储备货币。

这极大地提升了欧元区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局与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可谓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对于德国与法国这两个欧洲的百年宿敌而言,通过货币一体化彼此捆绑在一起,既消融了未来爆发战争的风险,又可以通过整合资源来与美国、中国这样的大国抗衡,借此恢复欧罗巴帝国的荣光,可谓一举多得。

这事实上也是为什么笔者认为欧元区最终不会崩溃、欧元最终不会消失的最大理由。

因为一旦欧元区崩溃,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在全球经济与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将远不如前。

欧洲货币一体化制度设计缺陷是危机根源

欧洲货币一体化制度设计缺陷是危机根源

欧洲货币一体化制度设计缺陷是危机根源对于这次欧债危机,欧洲金融机构几乎一致认为:这次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在欧洲的延续。

除美国次贷危机这个外部根源外,欧债危机的内部根源,是欧洲货币一体化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对这一制度的不严格执行。

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制度设计中,最为严重的缺陷则在于欧元区各国货币统一,但财税不统一。

一旦出现问题或危机,这些国家政府将无法采取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

■影响到欧洲实体经济了吗?因时滞原因暂未影响到实体经济种种迹象表明,欧债危机正在加速向银行体系蔓延。

银行是主权债务,也就是国债的重要持有者。

在当前状况下,欧元区一些国家政府自顾不暇,在很大程度上推升了欧洲银行体系整体的风险。

如果欧债危机把银行拉入陪葬,将可能对欧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那么,实体经济是否已经受到影响?此行从德国宝马、莱茵金属、拜耳、林德等制造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欧债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体现出来。

德国制造企业普遍发展平稳、财务稳健、投资计划较长,市场估值较低,并且保持了15%—20%左右的增长。

德国制造企业认为,它们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其强大的技术竞争力,这与它们重视研发、技术创新,对技术痴迷有很大关系。

此外,像德国宝马这类企业,其生产经营分布较广,特别是新兴国家市场已经成为其主要的利润增长点,因此受欧债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

对于这种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不匹配的现象,我们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金融市场反应过度;另一种可能是欧债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存在一定时滞。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二种可能性估计要大一些。

虽然从德国、法国、瑞士等国的情况来看,目前欧洲制造业所受危机的影响暂时不大、农业近年也获得了丰收,但这并不表明欧债危机未来不会蔓延到制造业、农业等实体经济领域。

■欧债影响离我们远吗?欧洲投资机构普遍缺乏信心使我国宏观调控陷入两难一方面欧债危机的不断深化,使得我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恶化,国内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宏观调控政策的适度放松;另一方面,在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过早的政策放松很可能导致通胀的反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债危机与欧洲货币一体化:基于制度变迁的因素分析关于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主流的观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欧洲政府财政收入下降而且前景黯淡首先,投资乏力。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失业率上升、经济放缓,政府财政收入随之减少。

而后者加剧了政府的财政赤字,削弱了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造成投资者对经济增长前景信心不足,民间投资规模下降,经济进一步放缓。

其次,收入萎缩。

危机国家的经济收入来源单一,而且具有顺周期性。

以希腊为例,其支柱产业是海运和旅游,而工业制造业比较落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其海运市场急剧萎缩,旅游收入亦大幅下降.再次,新生劳动力不足。

欧洲早已步入成熟社会,与新兴国家相比,其人口老龄化特别严重,新生劳动力不足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

据统计,未来十年适龄的新增劳动力比例不过11.6%,而同期的新增老年人口却要占欧元区人口的18.4%。

(二)欧洲政府财政支出居高不下一直以来欧洲奉行高福利的社会政策,尤其是多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使得当局政府一味地讨好选民,由于社会福利开支的最终收益者是社会大众,因此执政政府往往很难有决心削减社会福利的开支。

这一弊端在经济繁荣时期并不明显,而一旦经济陷入困境,高福利支出就成为勒住政府的一根致命的缰绳,欧洲政府只好通过借债来拼命挣扎、苟延残喘。

然而,越挣扎绳子勒的就越紧,最后债台高筑、无力回天。

(三)制度层面的原因有人指出,欧元区之所以最终会爆发这样的一次债务危机,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内部缺少一系列协调机制。

比如,分散的财政政策与统一的货币政策之间难以协调。

又如缺少紧急时期的联合磋商和救援机制。

另外,克鲁格曼指出欧债危机产生的核心原因是欧元具有不灵活性,而后者是由于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没有和财政政策及劳务市场得到有效的融合,从而引发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财政收支的不均衡只不过是引发欧债危机的表面原因,而制度的因素尤其是协调机制的真空才是导致这场危机爆发的更深层次原因。

那么,这一协调机制缘何如此重要?可以从推动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因素出发来加以分析。

二、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推动因素欧洲货币一体化是欧洲大陆国家实现货币统一的一项重要活动,其背后隐含着货币制度的巨大变革。

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欧洲主要国家的政府无疑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这是由政府充当第一集团,以政府命令和法律形式引入和实行的制度变迁,即强制性制度变迁。

表面上看,这一制度变迁所产生的理论依据来源于蒙代尔最早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即最符合经济金融上的某些条件的国家或者地区,相互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的货币制度,以单一的共同货币来实现区域内国家商品和资本的自由贸易。

建立最优货币区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单一指标的分析和综合分析,但是无论哪一种分析无不是从经济收益和经济成本的比较出发,对于是否建立或加入最优货币区,其根本的出发点是经济因素的考量,即认为经济因素应当是主导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根本原因。

然而,现实中并非如此。

(一)政治因素与欧洲货币一体化从1950 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开始,到2002年欧元最终取代欧元区各成员国货币,欧洲货币一体化经历了50 余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因素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欧洲货币一体化体现了欧洲大国国内利益集团的政治博弈。

较高层次的货币一体化由于涉及经济主权让渡,必须要得到足够的国内政治支持。

在这一点上,政府间主义与现实主义理论所强调的国内政治因素尤其是国内重要利益集团的态度,在货币一体化后期也发挥着关键影响。

卡尔腾塔勒(Karl Kaltenthaler)曾指出,德、法这样的大国推动货币一体化的行动,在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是在国家(且不说全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下做出的纯经济决策,不如说是出于政治考虑的决定,反映的是国内特定集团、部门的利益,是国内利益集团的博弈最终决定了德、法对于货币一体化的态度。

[5]总的来说,货币一体化的支持者包括欧洲多数国家的贸易部门、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与金融机构以及那些希望引进货币政策纪律的高通胀国家,而反对者则主要来自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以及其他可能因严格的货币政策与固定汇率而遭受损失的人,其中也包括高通胀国家的部分贸易企业。

欧洲货币一体化之所以最终得以成功推进,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欧洲内部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能够从区域汇率稳定乃至货币一体化中获益者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稳健货币政策的益处被各国越来越多的利益集团所认可,这就使得多数欧洲国家具备了放弃部分货币政策主权的国内政治基础,也为单一货币区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没有这些利益集团的支持,难以想象欧元能够如此顺利地被各国接受。

[6]其次,欧洲货币一体化体现了欧洲大国的共同政治意志。

吉尔平曾指出,“结束法德角逐,建立一个政治实体,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和加强在国际上讨价还价的地位,这些政治目标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一直至关重要。

”[7]基于共同的政治利益,欧洲大国尤其是德法两国在货币一体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力。

尽管某些小国如荷比卢集团在早期阶段曾发挥过比较重要的作用,但德法合作无疑始终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核心力量。

作为在经济、贸易、货币等领域均在欧洲大陆居主导地位的两个大国,德法两国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货币合作的成败。

20 世纪70 年代“维尔纳计划”的失败和“蛇洞”体制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双方对货币合作进度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以达成共识,而1979 年欧洲货币体系的成功建立,则主要归功于双方领导人明确的合作态度与坚定不移的努力。

尤其是在1992 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之后,当其他国家纷纷对货币一体化的未来发展持怀疑态度之时,正是双方坚定的合作意志挽救了这一进程并促使意大利等国回归欧洲汇率机制。

[6](二)历史传统与欧洲货币一体化现实表明,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过程中德国起到了积极和主导的作用,尤其是在欧债危机爆发后,德国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欧元区的未来走向,其关键作用进一步彰显出来,当然,这或许也是阻碍英国加入欧元区的重要因素。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与19 世纪德国货币同盟的建立有着惊人的相似。

1871 年德意志统一,而早在1837 年,德意志南部成员国就在慕尼黑签订协议,约定以盾为共同货币单位,北部国家于同年七月达成货币协议,以普鲁士塔勒为共同货币单位。

接着北部和南部一起召开了德累斯顿会议,规定铸造一种共同的新银币——“联合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德累斯顿公约。

德累斯顿公约一直延续了大约20 年,直至1857 年,普鲁士与奥地利达成协议,产生铸币同盟,并以关税同盟镑为本位币。

[8]尽管当时的货币同盟并不稳定,但并不能掩盖德国货币一体化早于政治一体化的这一事实。

因此,这种历史传承能够给予欧洲各国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来推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并且为这一过程的推进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当然,为什么两次一体化过程都发生在欧洲大陆,而不是欧洲大陆以外的其他地区,这是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三)环境变化与欧洲货币一体化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战后的世界货币体系提供了统一的货币标准和稳定的基础,结束了战后混乱的货币经济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外汇汇率。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欧洲经济得到复苏,国际贸易逐渐扩大。

因此,尽管这一阶段欧洲各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货币合作安排,但是意义并不明显。

然而,随着1971 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和“史密森协议”的达成,欧洲货币合作进程面临着新的外部环境。

尤其是1969 年德国马克和法郎汇率波动给欧洲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影响和政治影响,意味着欧洲国家不得不寻找一个新的体系来代替原有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于是,欧共体在1972 年 4 月10 日通过了“巴塞尔协议”,将各成员国货币间的汇率波动幅度控制在2.25%以内。

而这一幅度比史密森协议的规定少了一半。

即欧共体内部采用了比外部更加严格的汇率制度,这就是所谓的“蛇洞体制。

”“蛇洞”体制以及之后的欧洲货币体系反映了后布雷顿森林时代欧洲国家尤其是欧洲大国对欧共体团结的担心。

当然,动荡的环境与外部冲击可能成为推动合作的契机,也可能成为破坏合作机制的重要因素。

即它既可能催生新的货币合作机制,也有可能对现有合作机制造成损害。

而外部因素的最终效果仍然取决于相关国家尤其是欧洲大国的态度。

三、结论与建议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并非如理论经济学家们所分析的那样,是经济利益主导的过程。

相反,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在其间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理论和现实的区别导致了欧元区制度设计存在明显的缺陷。

如果经济利益主导着欧元一体化进程,那么在欧元成员国的选择标准应当严格遵守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原则。

而在这一原则下,希腊、意大利这些实际上无法达到《稳定与增长公约》(Growth and Stability Pact)的国家不可能被允许加入欧元区。

此外,欧元区内部的经济协调机制也会以经济手段即统一的内部市场和自由的要素流动为主,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建立一个统一的内部市场和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当务之急。

然而事实上在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中,欧洲大国的政治利益发挥了主导作用。

它们把欧盟当成政治联盟加以建设,欧洲货币一体化不过是巩固这一联盟的重要经济手段。

在这种以政治动机为主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下,成员选择标准中的成本与收益原则被漠视,宽松的进入门槛使得严格的财政纪律难以维持。

比如希腊根本就没有遵守过欧元区的财政纪律,事实上即使是核心成员国如德法两国,在经济低迷的2002年到2004 年期间,财政赤字的比率也超过了3%的上限,更不要说欧元区的其他国家。

[9]以至于在政治压力下,欧元区于2005 年放宽了赤字比率上限,规定经济低迷时成员国可以超过赤字规定上限,从而进一步纵容了成员国的借债行为。

除了成员标准和财政纪律宽松之外,政治利益主导的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造成了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即经济的调节手段不再是欧元区内部协调的主要手段,单纯依靠统一的内部市场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已经不可能实现欧元区的内部平衡,必须依靠一个强力的外部协调机制来实现。

然而,各国独立的财政政策并没有为建立这一协调机制提供一个可依赖的基础,各国之间的政治利益矛盾更是在危机爆发之时甚嚣尘上。

比如德法两国在决定是否救助希腊之时表现出种种犹豫和不决。

而正是这一原因使投资者对欧元丧失信心,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债务危机所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综上所述,推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而并非经济因素,这就使得危机爆发时单纯的经济调节变得无效,必须依赖一个政治上强有力的协调机制才能解决这场危机。

由于欧元区内部缺少这样一个机制,从而导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

因此建立一个政治协调机制,时机成熟时进一步统一欧元区的财政政策;亦或是敦促大国放弃对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的政治干预,使政治因素让位于经济因素,同时完善欧元区内部统一市场的建设,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就成为可供欧元区国家选择的两条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