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的形成_1861年以前汉口街道历史性考察

合集下载

江汉路基址分析

江汉路基址分析

场地内环境分析
CONTENTS 一、 场地内的交通道路 二、 功能分区 三、场地内设施 四、 使用者调查
江汉路步行街的场地内交通道路
道路全长1210米。宽度为 10至25米,
地铁6号线正式掘进 中山大道,江汉路商 圈主干道全封闭施工 2年。导致步行街成 为真正的步行街
功能分区--RBD介绍
江汉路步行街功能分区-城市RBD
台湾银行旧址
江汉路历史性建筑地标
地标一
江汉关
地标二 日清银行
场 地 外 环 境 分 析
江汉路步行街卫星图
京汉大道
中山公园
江汉关旧址
汉正街
汉口江滩公园
江汉路周围交通---公路
解放大道 江汉北路
沿江大道 江汉路 京汉大道
江汉路周围交通--地铁
地铁一号线,循礼 门站 地铁二号线,江 汉路站
交通方便,便于出行逛街, 但机动车无法进入江汉路 步行街。由于人口流量大, 街边停车多,造成道路拥 挤。
江汉路是全国最长的步行街,有“天下第一步行街”的美誉,位 于武汉汉口中心地带,南起沿江大道,贯通中山大道、京汉大道, 北至解放大道,全长1210米。宽度为10至25米,是武汉著名的百 年商业老街,也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
江汉路步行街总体 范围 地铁2号线江汉 路站 1号线循礼门 站
中山公园
武汉城市RBD
江汉路作为城市RBD的不足
1.沿街的商业经营单一,商品布局格 局不明显 2.购物环境有待改善,游憩功能仍不 完整
3.主要街道与周边的枝干街道未协调 发展
4.休闲功能突出,游览,商业功能弱 化 5.缺乏特色
江汉路功能分区不足与建议
建议 1.对江汉路步行街按经 营特色进行区段的划分 2.改善江汉路步行街购 物游憩环境 3.商业街步行化与支路 开发相结合 4.打造自己的特色,向 国际化发展

武汉城市史(从古到今)

武汉城市史(从古到今)

武汉近代历史大事年表1838年9月湖广总督林则徐在武昌、汉口、汉阳查禁鸦片烟。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占武昌城。

1854年6月太平军再占武昌城。

1855年4月太平军三占武昌城。

1858年6月《中英天津条约》签订,规定汉口辟为通商口岸。

1861年3月英国在汉口设立租界。

1862年1月江汉关开关。

1868年英国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开业。

1873年1月轮船招商局在汉口设立分局。

1889年8月芦(沟桥)汉(口)铁路开始筑建。

1890年2月张之洞奏请建设湖北炼铁厂和湖北枪炮厂。

3月湖北织布局在武昌兴建。

1893年自强学堂在武昌创办。

1894年10月湖北纺纱局在武昌兴办。

湖北缫丝局在武昌兴办。

1895年德国在汉口划定租界。

1896年俄国在汉口划定租界。

法国在汉口划定租界。

1897 叶澄衷、宋炜臣合资兴办汉口燮昌火柴厂。

1898年4月张之洞撰成《劝学篇》,提倡“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本年日本在汉口划定租界。

1906年3月刘静庵等在武昌建立革命团体日知会。

4月芦汉铁路全线通车。

1908年2月汉阳铁厂、大冶铁山和萍乡煤矿,组成汉冶萍公司。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担任军政府都督。

11月黄兴出任中华民国战时总司令。

1913年8月中华工程师会在汉口成立,会长詹天佑。

1917年收回汉口德国租界。

1920年8月包惠僧、董必武、陈潭秋等在武昌成立武汉共产党组织(即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1922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江岸发生“二七”惨案。

1925年3月收回汉口俄国租界。

6月武汉人民掀起声援“五卅”运动。

1926年1月湖北农民协会在武昌成立。

9月北伐军占领汉阳、汉口。

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

1927年1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办公。

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

3月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

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召开。

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昌召开。

武汉国民政府第二次北伐。

7月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叛变。

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1861—1949)——以汉口为主体的中国娱乐业近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

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1861—1949)——以汉口为主体的中国娱乐业近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

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1861—1949)——以汉口为主体的中国娱乐业近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1861—1949)——以汉口为主体的中国娱乐业近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一、引言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是中国娱乐业近代化道路的缩影。

从1861年到1949年的近一个世纪里,随着汉口的经济和城市发展,文化娱乐业逐渐走向现代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娱乐体验。

本文将围绕汉口的文化娱乐业历史进行考察,揭示其近代化进程中的特点和意义。

二、1861年至1949年的汉口文化娱乐业发展1. 新式剧团的兴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口的文化娱乐业开始出现转型。

传统的戏曲和杂技表演仍然存在,但新式剧团开始崛起,如兴华剧团、华兴剧团等。

这些剧团采用现代化的舞台技术和表演手法,吸引了大量观众,并带来了新的演艺风气。

2. 电影的引入与发展20世纪初,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形式进入中国。

汉口也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1911年,汉口首家电影院——“七里庙电影院”在中南路开业,引起了轰动效应。

此后,越来越多的电影院在汉口建立,中国电影业开始蓬勃发展。

3. 大型娱乐场所的兴起在近代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大型娱乐场所建立在汉口。

其中包括舞厅、酒吧、茶馆等。

这些场所呈现出活力四溢的时代氛围,成为年轻人聚集的场所。

同时,大型娱乐场所的兴起也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如餐饮、音乐等。

4. 传统娱乐形式的演进尽管近代化进程中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娱乐形式,但传统的戏曲、曲艺等仍然保持了其影响力。

这些传统娱乐形式在汉口得到了继续传承和发展,成为了文化娱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现代化的文化娱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汉口文化娱乐业近代化进程的意义1. 促进社会进步和沟通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打破了传统的阶级壁垒,使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可以共同享受文化娱乐。

此外,汉口的文化娱乐业也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1861—1949)——以汉口为主体的中国娱乐业近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

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1861—1949)——以汉口为主体的中国娱乐业近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

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1861—1949)——以汉口为主体的中国娱乐业近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1861—1949)——以汉口为主体的中国娱乐业近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文化娱乐业的蓬勃发展,汉口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其文化娱乐业受到了特别的关注。

本文将以汉口为主体,探讨中国娱乐业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发展。

19世纪末,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工业化进程的推动,汉口成为了商业和文化的中心。

各类娱乐活动如戏曲演出、豫剧、杂技、茶馆等应运而生。

其中,戏曲演出是汉口文化娱乐业的核心。

戏曲在汉口的兴起与乾隆时期流行于宫廷和贵族的趣味戏相关,城市中的戏班演员开始以民间剧团的形式在汉口演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戏班逐渐壮大,戏曲市场也日益繁荣。

豫剧作为湖北地方戏曲的代表,于1920年代开始在汉口逐渐流行并取代了传统的地方戏曲,成为了汉口戏曲的主要形式。

除了戏曲演出外,汉口的娱乐业还包括杂技表演、电影院等。

杂技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在近代化进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杂技表演以其独特的技巧和精彩的内容吸引了众多观众。

电影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最早的电影院也是在汉口建立。

电影院提供了全新的娱乐方式,大量的电影院纷纷出现在汉口的市区,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电影院的兴起不仅仅是娱乐业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和人民对新事物的渴望。

此外,汉口还有茶馆、酒馆等场所,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去处。

茶馆是中国古老的文化娱乐场所之一,人们可以在茶馆品茗、谈论政治、欣赏表演等。

汉口的茶馆因其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成为他们交流思想、创作、演出的场所。

酒馆则是人们社交和娱乐的场所,人们可以在酒馆品尝美食、畅谈人生、参与博彩等活动。

总之,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经历了繁荣发展的阶段。

戏曲演出、豫剧、杂技、电影院、茶馆和酒馆等娱乐场所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娱乐方式,并成为社会交流、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最新古今街道功能演变

最新古今街道功能演变

古今街道功能演变•1历史的沿革•• 1.1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空间形态的形成••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早期的一些城市是由街道发展而来的,当社会进入商品流通阶段后,在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出现时,便由点到线逐渐形成了街道。

••在我国《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我国早期营建都城时写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同时对街道的宽度等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及“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等等(见图1)。

可见当时人们已认识到街道的与宽度是表现城市空间系统和社会升记秩序的重要手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制”的重视。

明朝时代的北京城(见图2)的建设思想充分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描述的理想城市,并对我国的城市建设产生过长期的影响。

图1 根据《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周王城规划构想图2 明代北京城早在公元1世纪,罗马时代的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便在其著名的《建筑十书》中明确指出:“城市建筑分为城区、公共建筑和私人建筑两部分,两者之间街道系统的建立是最重要的关键步骤。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都是发生在街上,在居民的观念当中,街道或街坊都是与自己的家一样,都是自己的空间,人们常以“街坊邻居”昵称。

“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里都有鲜明的描述。

街头叫卖、京城看灯、耍把戏卖艺、法场劫人、融于大自然的街头茶社、以一块帆布限定的卖艺空间,无不展现出热闹非凡的街道空间画卷。

1. 2街道的功能特征在古代,街道既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同时也是组织市井生活的空间场所。

没有汽车的年代,街道和道路是属于行人的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游玩、购物、闲聊交往、欢娱寻乐,完成“逛街”所需要的全部活动。

发展到马车时代,人行与车行的冲突己开始暴露出来,但矛盾并不突出;而到了汽车时代,街道的性质有了质的变化。

由于人车混行,人们不得不终日冒着生命的危险外出,借助于交通安全岛专用人行道和交通标识及管理系统等在街道上行走,且不得不忍受嘈杂的噪声和汽车尾气的污染,因而严重影响人们逛街的乐趣。

汉口租界观后感

汉口租界观后感

汉口租界观后感引言汉口租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租界之一,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地区。

作为作为近代中国与外国交流的窗口,汉口租界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变革。

本文将从个人观察的角度,对于汉口租界的参观体验和所感所想进行探讨。

一、历史沿革1.1 外国租界成立汉口租界最早于1861年成立,始建于鸦片战争之后。

自此之后,租界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个繁华的商业区域。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汉口租界成为各个国家在中国开设领事馆和商业机构的重要地点。

1.2 发展与繁荣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进,汉口租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与繁荣。

这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外国建筑和街道景观,体现了当时外国势力在中国的权势和影响。

二、参观体验2.1 建筑风格和布局汉口租界的建筑风格多样,可以看到欧洲文艺复兴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和中西结合的建筑。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外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建筑布局方面,汉口租界采用了规划严谨的网格街区,使得整个租界区域显得宽阔而有序。

2.2 历史介绍和展览在参观汉口租界时,我发现有许多详实的历史介绍和展览,通过这些展览,我对于租界的历史沿革和重要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特别是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更是让我对于过去的历史有了直观的感受。

2.3 文化氛围与人文景观汉口租界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区域,它也有着丰富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景观。

在这里,我欣赏到了许多艺术品和雕塑,还有各类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

这些丰富的文化元素给汉口租界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三、个人感想3.1 历史的厚重感参观汉口租界,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厚重感。

从租界的建立到繁荣,再到最后的消失,这个地区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起伏和变迁,其中蕴含着无数个人和国家的故事。

3.2 外国文化的交融汉口租界是外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的产物。

在租界中,我看到了外国建筑和文化元素与中国传统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和文化氛围。

这种融合有力地展示了多元文化的魅力与力量。

武昌旧城昙华林前世今生历史调研

武昌旧城昙华林前世今生历史调研

神秘的武昌旧城:昙华林的前世今生一、昙华林的区域范围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

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

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

现今所说的昙华林一带,具体指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包括昙华林、戈甲营、太平试馆、马道门、三义村及花园山和螃蟹岬的两山在内,全长约1.2公里的狭长地带。

昙华林街区内各条街巷的历史地名,蕴含着丰厚的文化植被,具有官府衙门地名多、老街旧巷地名多、文化古迹地名多的特点。

二、昙华林名字的由来及周边街巷的考证“昙华林”作为地名见诸文字记载,始于清末光绪年间(1883年)绘制的《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

而究其称谓由来,至今有三说:其一是附会而来。

传说此处多小型庭院,居者多善植昙花,因古时“花”与“华”通假,故而街名被人们附会而成“昙华林”。

其二是音讹而来。

传说此处古街人家,多喜植花,花盛之时置坛于庭外,于是一年四季一坛一花,坛坛花花,蔚然成林。

“昙”与“坛”字音相近,由此谬讹而来。

其三是佛语衍化而来。

“昙华”意出佛经《妙法莲华》中的如来语:“优昙钵花,时以现耳”。

当年老武汉佛教四大丛林(归元禅寺、宝通禅寺、正觉律寺、莲溪寺)之一的正觉律寺,就曾位于其境内南麓。

关于“昙华林”一名由印度梵文衍化而来的说法,曾客居于此的郭沫若在其相关文稿中有所提及,遗憾的是后续并未进一步考证。

1、戈甲营:戈甲营是武昌区一个纯居民社区,社区历史悠久,民风纯朴,因明末清初时一崇姓藩王在此建王府及兵器库并存放大量兵戈战甲而得名戈甲营。

现在社区内仍有很多清代、民国时期的楼阁、牌匾,有辛亥革命时的“日知会”,天主教会圣约瑟学堂及北伐时在此建立的革命军军部等。

2、螃蟹岬:位于昙华林与中山路之间,山体东西长1.8公里,东抵中山路、沙湖路段,西至得胜桥,隔路与右紫金山相望,面积十万平米,海拔57米。

汉口原租界历史街区分析

汉口原租界历史街区分析

时尚办公街区: 包括高档办公、高档住 宅、特色餐饮
八七会址片层:
租界文化展示、文化旅 游、配套服务混合住区
风尚生活街区: 包括高档院落商务酒店、 国际商务会所、特色酒 吧、名店街
青岛路片层: 以市美术馆为中心的 文化创意配套
创意文化街区: 包括创意设计、艺术文 化休闲旅游、特色餐饮
江汉路步行街片层: 商业配套服务





沿 大
汉口原租界

风貌区

前 进
四 路
大 道
(三)研究范围
青岛路历史街区北临中山大 道,南至沿江大道,东抵天 津路,西达南京路,面积为 17.75ha。
长江隧道 开挖面
(四)前期相关规划
更新区 协调区
控制区
规划采取分级保护 的模式,规划了保护控 制区、保护协调区、保 护更新区,并进行了相 应的控制。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特色
深刻的历史变迁留下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貌景观。
商埠文化
洋行文化
里分文化
市井文化
(二)总体布局
依托现有良好的资源,整合区域功能,形成四核心,带动四片层的发展, 并以三廊道串联各片层,实现整个区域的优化。
历史文化廊道 生态景观廊道
一元路片层:
办公及配套设施、公益 活动场所
传统商务街区: 包括高档办公、高档酒店
(三) 现状历史风貌保护
保护了5处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单位
原:盐业银行 现:工商银行
原:景明洋行 现:张学炼医学研究所
文保单位
国家级文保单位 省级文保单位 市级文保单位 一级保护建筑 二级保护建筑 第四批保护建筑
东正教堂

汉正街的由来

汉正街的由来

汉正街的由来改革开放中汉正街社区教育研究汉正街,乃古汉口之正街。

16世纪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长江汉江交汇处,尤其是沿汉江(又称汉水襄河)一带地域逐渐成为汉口商业的中心地带;清初,汉水沿江码头形成以北岸为主的"八码头临一带河"的态势,"四海九州之物不踵而走,特形异物,来自远方者,旁隘露积";清康熙年间(1662---1722)此地因设立汉口巡检司而成为汉口镇的正街,又称"官街",沿街店铺林立,八方商贾云集,街情民风淳厚。

汉正街市场西段以粮、油、棉、什业居多,东段以药材、参燕、金银、票号、典当为主,中段最为繁荣,密布百货、布匹、山珍、海味、纸张等大小商铺。

清同治三年(1864年),汉阳郡守钟谦钧等修筑汉口堡,沿堡辟出玉带、居仁、由义、循礼、大智、通济等八座堡门,外有深壕环绕,桥梁相连,既便于布防守卫,又可抵御洪水。

清道光14年修建的保寿石乔现仍存原处,它是石乔口之为"石乔口",而非"桥口"的唯一历史见证。

武汉简称“汉”,为湖北省会城市,又称江城、百湖之市,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在21世纪“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建设改革的宏伟战略规划中,武汉这个华中最大的城市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汉正街濒临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是武汉三镇中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据《夏口县志》等书记载,这条街迄今为止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历来是万商云集、商品争流之地,号称“天下第一街”,是华中乃至全国最为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之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汉正街更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其规模在不断扩张,其影响在不断扩大。

为适应汉正街经济日益飞速增长的需要,由武汉优发发商贸有限公司推出的汉正街买卖网应运而生。

汉正街买卖网立足汉正街,以武汉为中心,湖北为重点,辐射华中、影响全国。

本站开设的栏目简单、明了、实惠、实用,信息真实丰富。

汉口租界

汉口租界

汉口租界在近代,随着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武汉也为帝国主义所垂涎。

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汉口于1861年被强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同年设海关于汉口,名江汉关,负责督理华洋交涉事务和稽查来往船只及进出口货物、监督税务。

1861~1898年,英、德、俄、法、日相继在汉口建立租界(即"五国租界区");同时,英、美、俄、法、日、德、意、比、丹、荷等国还设立了领事馆,将汉口沿江一带大片土地建成"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华中地区的基地。

1861年3月21日,英国海军提督贺伯、参赞巴夏礼与汉阳知府刘齐衡立约,在汉口旧市镇以北、杨林口上下划定租界,面宽250丈,进深110丈,四至立石为界,合地458亩(即今日南起江汉路,北抵合作路,西至鄱阳街,东临长江)。

当时这一带地势低洼,水坑较多,基本无人居住。

英租界设立的同年,即动工兴建英领事馆。

设馆初期,馆区内建有领事馆、办公及辅助用房共4栋(位于今天津路北);这些建筑皆为两层砖木结构,四周一般建有露台式券廊,它们是汉口最早出现的殖民式建筑。

随后,英租界当局又在今南京路兴建工部局、巡捕房、波罗馆等,现已无存。

1865年,法国在英租界下首建立法领事馆,馆内建两层西式楼房多栋;1891年领事馆毁于大水,1892年重建。

1895年,德国在汉口划定租界,址在英租界以北,但未与英租界毗连,其地南抵今一元路、北至六合路、西抵中山大道、东至江边,占地600余亩。

当年兴建领事馆,馆舍两层,三面皆有券廊式露台,外墙拉毛粉刷,入口设平台式门斗,屋面塔顶升起,侧面开窗作采光亮顶,室内楼梯设在门厅正中,制作工艺考究。

此外,还先后建了领事官邸、工部局、巡捕房,均为两层砖木结构,内部有壁炉采暖和木制楼梯、地板,装修十分精致。

1896年,俄、法两国将英、德租界之间的空余地段作为两国租界,并以黎黄陂路下首、经洞庭街至车站路江边作为两国租界线。

俄租界紧接英租界,占地414亩;法租界南靠俄租界,北接德租界,占地187亩。

城市地理—百年江汉路

城市地理—百年江汉路

原因与变化机制
3 买办商人是第三种推进力量,他们在城市发展中占有很 重要的位置,在汉口以刘歆生为代表,刘长期在外国洋行 当买办,对的生活方式,经营方式耳濡目染,他的这种西 方买办经历和背景,使之不仅对应用市场规律有先天的直 觉性,而且能够自觉用西方的模式来经营城市,建设管理 城市
感谢您的聆听
4
解放后至 开放前
江汉路的历史变迁
江汉路的重新崛起始于1983年。 那年,江汉路辟为商业一条街, 实施了路面清理整治、门面改建 装修、旧屋翻新增高和新增专业 商店、服务设施等一系列举措, 全路面貌焕然一新。 2000年,江汉路迎来了新世纪一 次“蝶变”式的发展机遇:政府 注资9000万元,从市政道路、管 线入地、建筑立面、商业门点、 园林绿化、街景亮化、广告招牌 、交通组织、雕塑小品、拆迁还 建10个专项,对江汉路作了全面 综合改造,使这条老街成为汉口 一条赏心悦目的商业步行街,成 为一张美轮美奂的城市名片。
1
广利巷— 太平路
江汉路的历史变迁
1901年,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将鄱阳
2
太平路— 歆生路
街口至汉口城垣的地皮,让给英租界修 路,由英国人花钱,路归中国所有,取 路名为歆生路。这种办法,有点像今天 的“招商引资”。如此“超前意识”, 倒也无可厚非。1907年,汉口城垣拆除 修筑了后城马路后,财大气粗的刘歆生 索性越过后城马路,将歆生路沿西北方 向,一直修到循礼门铁路边刘祥花园( 今武汉船舶工业公司大院,刘祥即刘歆 生),这一段已不属于租界。刘还在与 这条路垂直的方向修筑了歆生一路、歆 生二路、歆生三路(即今江汉一路、江 汉二路、江汉三路),盖了一批平房板 壁房,形成了后来民意街、自治街、民 主街的雏形……
江汉路的历史变迁
北伐革命战争胜利,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从元旦起,一连数天,汉口大街小巷 人流攒动,到处挤满了欢庆胜利的市民 。就在第3天江汉关滩前空地的集会上 ,英国水兵悍然开枪枪杀无辜群众,制 造了震惊中外的“一· 三”惨案。江城激 怒了,30万汉口市民举行反英示威大会 ,成千市民冲进英租界,迫使英国当局 最终在交出英租界的《汉口英租界协定 》上签字。3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正 式收回英租界后,合并太平路和歆生路 ,全长1210米,路宽12—15米。取江汉 关“江汉”二字为江汉路。解放后,江 汉路沿称至今。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书评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书评

十九世纪西方中国形象的精彩导读——评《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英]罗伯茨著,蒋重跃、刘林海译:《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时事出版社,1999年。

自两汉以来,中国就与西方世界有了初步的交往,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联络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国的关系,东汉甘英最远抵达波斯湾,虽然从地理上相对来说也是中国的西方,但还不是我们今天通常意义上的西方。

直到公元166年,大秦(古罗马帝国)安敦王朝派遣使者来到东汉首都洛阳,中国与西方才算有了直接的接触。

此后,中国历代王朝与西方世界也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尤其是唐宋、元明清时期。

但这些时期内,由于古代世界生产力与交通的制约而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加上中国古代后期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西交往的广度与深度均大大受限,双方对于各自的印象基本上处于一种想象,尤其是西方对于中国的印象,更是由于时代转型的需要而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因此,在前近代,中西双方,尤其是西方对于中国的印象处于一种虚幻的状况,直到19世纪通过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19世纪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这一时期西方世界已经确立了对东方世界的优势地位,技术的发达和实力的强大使得西方得以直接有力深入东方世界,作近距离以至零距离的观察,从而改变了之前对于中国的美好想象,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虽不无感性也更为理性的更为真切的印象。

这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定型的关键时期,这当然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经由许多直接旅居中国的西方人士的点滴观察而汇集而成的。

英国当代汉学家约·罗伯茨编著的系列关于西方的中国形象的著作之一——《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①就是这样一本汇聚众多曾经旅居中国的西方人士在中国的亲身体验的民族志、风俗记、采风记。

该书分类摘取了大量当时旅居中国的西方人的著述,并作了客观全面的导读,运用的资料可谓丰富详实,真切地反映了19世纪西方人对中国的认知;导读提供了解读这些资料的正确方向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建构起这一时期西方人的中国形象。

汉正街的由来

汉正街的由来

改革开放中汉正街社区教育研究汉正街,是古汉口的正街。

16世纪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在长江汉江交汇处,尤其是在沿汉江(又称汉水襄河)一带地域逐渐成为汉口商业的中心地带;清初,汉水沿江码头形成以北岸为主的"八码头临一带河"的态势,"四海九州之物不踵而走,特形异物,来自远方者,旁隘露积";清康熙年间(1662---1722)此地因设立汉口巡检司而成为汉口镇的正街,又称"官街",沿街店铺林立,八方商贾云集,街情民风淳厚。

汉正街市场西段以粮、油、棉、什业居多,东段以药材、参燕、金银、票号、典当为主,中段最为繁荣,密布百货、布匹、山珍、海味、纸张等大小商铺。

清同治三年(1864年),汉阳郡守钟谦钧等修筑汉口堡,沿堡辟出玉带、居仁、由义、循礼、大智、通济等八座堡门,外有深壕环绕,桥梁相连,既便于布防守卫,又可抵御洪水。

清道光14年修建的保寿石乔现仍存原处,它是石乔口之为"石乔口",而非"桥口"的唯一历史见证。

历史的见证-青石板17世纪初,汉正街不过几百米长,商业的复兴与繁荣推动了市场与街道的拓展。

其时,汉正街杨家河至五彩巷之间有河街,大通巷以下有后街,升基巷以下有夹街,夹街以下至集家嘴之间又有小夹街。

众多小街小巷以汉正街为主脉,纵横连接,组成了新兴的汉口沿河商业区。

据清道光年间统计,这片形如卧帚的商业闹市,称之为街的有32条,巷有64条。

汉水码头水运的繁荣带动了武昌、汉阳港埠随之兴旺,汉正街的商贸市场由码头发展到河街,又由河街发展到正街,推动武汉市场向纵深发展。

乾隆四年(1739年),汉正街上自桥口,下至接驾嘴(集家嘴)铺设了条石路面,在汉正街的泉隆巷,至今还保留着青石板路面的古朴风貌。

虽然现在路面大多已换成了水泥路和混凝土路面,但这些古风古韵的青石板作为汉正街的历史见证仍深深刻在老武汉人的记忆中。

古建筑见证繁华旧貌汉正街历来就是"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水陆商埠,市场上"万商云集,商品争流",这里不仅是商品的集散地,也是八方商贾贸易、居聚之地,正所谓"瓦屋竹楼千万户,本乡人少异乡多"。

武汉市电大地域文化形考答案

武汉市电大地域文化形考答案

武汉地域文化形考(一)一、判断题1. 专家学者们惊奇地发现,盘龙城位于世界古代文明带中轴线——北纬30°线上,与同一文明带上的古埃及金字塔、犹太教的圣城耶路撒冷、巴比伦都城“神之门”交相辉映。

√2.“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体现在城市的外在风貌之中,内化在城市的市民之中。

√3.江夏区位于长江之畔,东湖之滨,北与黄陂区、新洲区隔江相望,南与江夏区接壤,东抵鄂州市,西与武昌、青山两区相邻。

×4.武汉文化就是在这种海纳百川中演进的,从而集成上承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滋养,下融吴越文化的独特地域文化。

×5.武汉文化是武汉地区的人群在武汉城市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精神财富的总和。

×6.城市文化是彰显城市特色风貌,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

×7.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指出:“一个不属于任何文明的、缺少一个文化核心的国家”,“不可能作为一个具有内聚力的社会而长期存在”。

√8.在汉口的发展过程中,有过两次堤防大修建,汉口城区的扩展与之密切相关。

×9.武汉既有开启江城文明之光的殷商盘龙文化,又有伯牙鼓琴、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知音文化。

√10.武昌城基本定型是在明洪武四年(1368年),江夏侯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城周约有20里,辟有7个城门。

×11.武汉的居民大多来自四面八方,山西、河南、湖南、安徽等外省来的人不少,周边荆门、天门等农村来武汉的人更多。

×12.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载文《中国的芝加哥》,该文赞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13.武汉位于我国的中东部,长江、汉水在此交汇,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四通八达,自古以来就被称为“九州通衢”之地。

×14.海纳百川、开放包容赋予武汉文化兼容并包、多元复合的特性。

√15. 最早记载“武汉”之名的是明万历元年(1573年)姚宏谟的《重修晴川阁记》。

汉口里最汉口之前世今生

汉口里最汉口之前世今生

汉口里最汉口之前世今生在中国,一位外来者可以通过观察城墙城门、街头巷尾、店面装饰、小贩摊点、公共庆典等特征,把一个城市与另外的城市区别开来。

而要了解大武汉,不得不来汉口里。

汉口里的汉正街、大夹街、长堤街、花楼街,是老汉口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与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街道。

汉口里分成“两段四街”,四条街道皆仿原街风格,是老汉口的缩影。

南段的三条街名号响亮:汉正街、大夹街、长堤街。

反映汉口早期居民生活习俗的吊脚楼、会馆、里分也集中在这三条街的西端。

北段是花楼街,前后花楼街“围合”着教堂,民国风格的汉口大旅馆和带着租界元素的里分相对而立。

这种布局,演绎着汉口由来的故事:最早,汉口筑圩沿着汉水长江而生。

先有河街,后有正街,围起长堤后,中间修成夹街……码头码头是汉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根基。

汉口里在主入口东侧仿照汉水码头风貌,复建有“汉口里”码头,原型为“宝庆码头”。

游客可在地下停车场踏着悠悠青石台阶而上,码头熙熙攘攘的繁华热闹景象仿佛出现在眼前。

关于汉口历史上的“打码头”典故,可点击查看汉口“船帮”“打码头”的由来。

从山陕会馆说起会馆是汉口里最为典型的建筑,它是以往外省商人在汉聚集沟通之所。

早在康乾时期,汉口就有“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的说法,鼎盛时汉正街有百余座会馆。

多为来汉的豪商集资兴建,作为同乡同行互助帮衬和精神上的心灵慰藉之地。

山陕会馆在园博园东广场,第一眼入目的是复建的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二楼设立有城市故事馆,共分五大展区:民居生活馆、西洋商业活馆、传统商业馆、文化娱乐馆、金融商业馆。

复原老汉口人的学习、游乐、购物等生活场景,展示武汉文化名人优秀作品。

汉口里如今复建的除了山陕会馆,还有广东会馆、江西会馆。

江西会馆广东会馆天下第一汉正街汉正街者,汉口之正街也。

汉正街是汉口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据《夏口县志》记载,这条街迄今为止已有500年的历史。

百年来,汉正街一直是旧汉口镇的商业菁华之所在。

武汉“三镇鼎立”的城市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武汉“三镇鼎立”的城市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武汉“三镇鼎立”的城市格局是如何形成的?郤月城、夏口城、鲁山城的相继诞生,间隔都不长,倚靠龟山、蛇山而筑城自然而然,但从汉阳城、鄂州城隔江对望的城市格局,到汉口水运商贸后来居上,形成“三镇鼎立”的城市格局则用了千百年,这一过程中,长江上淤消的沙洲起着基础性作用。

武昌(特指今武昌)、汉阳的江岸有长江沙洲的阻挡,城南外形成了港区,鄂州南市、汉阳南市先后兴起,武昌、汉阳夹江对望、相互依存的格局持续了千百年;明中后期,没有沙洲防护的武昌、汉阳,水运商贸职能转移,促使汉口兴起,最终形成三镇鼎立格局,所以说沙洲的淤消深刻影响了武汉城市格局。

长江中的沙洲长江冲出三峡后,低平的地势使得水流速度减缓,江水在平原上来回摆动冲刷,形成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于此同时,江面宽阔、水量增加,江水携沙裹浪,在河床地质、地转偏向力等因素下,泥沙于河道弯曲处、窄宽变化处淤积,中下游的长江经常有沙洲在江中露出。

在水沙条件变化后,有的沙洲会因侵蚀加剧而沉没,有的则会因淤积加强而留下来,沙洲淤消是中下游长江的一部变迁史。

湖北境内的长江,流程达1041公里,宜都以下的江段散布着许多江中沙洲,洲上以沙地、砂石地为主,没开发利用的沙洲,野生植物密布,开发利用的沙洲,田野生机盎然,它们就像江中绿宝石。

长江上沙洲的诞生,不只是简单的增加土地,对于沿江发展的地区,沙洲就像一道江堤,加以使用可以防护江岸,由于江汉平原上没有高山屏障,长江江面风大浪大,沙洲能起到防波堤作用,武汉三镇鼎立格局的形成,深受沙洲淤消的影响。

鹦鹉洲与鄂州南市东汉末年时,鹦鹉洲就在今武昌江边了,可谓历史悠久,那么具体位置在哪里呢?依据相关记载以及文人作品,可推测古鹦鹉洲的位置,洲头大致位于今鹦鹉洲长江大桥以南,洲尾大致位于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附近。

正是鹦鹉洲的遮挡,洲与今武昌江岸之间的夹江就出现了良港,洲尾的夹江沿线曾被称为“黄军浦”,传说黄盖曾在此屯水军;后来又被称为“船官浦”,可见与官府的水运有关;南朝宋时夏口城改称郢城,隋时郢城开始被称为鄂州城,鄂州南市正是因为在鄂州城外南面而得名。

古今街道功能演变

古今街道功能演变

•1历史的沿革1.1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空间形态的形成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早期的一些城市是由街道发展而来的,当社会进入商品流通阶段后,在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出现时,便由点到线逐渐形成了街道。

在我国《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我国早期营建都城时写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同时对街道的宽度等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及“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等等(见图1)。

可见当时人们已认识到街道的与宽度是表现城市空间系统和社会升记秩序的重要手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制”的重视。

明朝时代的北京城(见图2)的建设思想充分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描述的理想城市,并对我国的城市建设产生过长期的影响。

图1 根据《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周王城规划构想图2 明代北京城早在公元1世纪,罗马时代的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便在其著名的《建筑十书》中明确指出:“城市建筑分为城区、公共建筑和私人建筑两部分,两者之间街道系统的建立是最重要的关键步骤。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都是发生在街上,在居民的观念当中,街道或街坊都是与自己的家一样,都是自己的空间,人们常以“街坊邻居”昵称。

“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里都有鲜明的描述。

街头叫卖、京城看灯、耍把戏卖艺、法场劫人、融于大自然的街头茶社、以一块帆布限定的卖艺空间,无不展现出热闹非凡的街道空间画卷。

1. 2街道的功能特征在古代,街道既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同时也是组织市井生活的空间场所。

没有汽车的年代,街道和道路是属于行人的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游玩、购物、闲聊交往、欢娱寻乐,完成“逛街”所需要的全部活动。

发展到马车时代,人行与车行的冲突己开始暴露出来,但矛盾并不突出;而到了汽车时代,街道的性质有了质的变化。

由于人车混行,人们不得不终日冒着生命的危险外出,借助于交通安全岛专用人行道和交通标识及管理系统等在街道上行走,且不得不忍受嘈杂的噪声和汽车尾气的污染,因而严重影响人们逛街的乐趣。

街道的名词解释

街道的名词解释

街道的名词解释街道是一个城市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街道以其复杂的交通网络、繁忙的商业活动、丰富的社交生活、多样的文化表达,成为城市的重要象征和场景。

本文将针对街道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街道的历史起源和演变街道这个词源于汉语,最早用于指代城市的主要道路。

古代城市的街道通常呈现直线、狭长的形态,用于连接城市内部不同部分,提供交通便利。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和人口逐渐增长,街道也逐渐演变。

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出现,街道不仅仅是交通通道,还兼具社交、商业和文化等功能。

街道上出现了各种商店和市场,人们在此交流、交易和休闲娱乐。

二、街道的物理特征街道的物理特征包括宽度、长度、道路结构等。

宽度是衡量街道的基本标准之一,它影响着交通的畅通和行人的流动。

较为繁忙的街道通常宽度较大,以适应车辆和人群的通行。

长度则取决于城市的规模和需求。

大城市的街道通常较长,贯穿城市的不同区域。

而小型城市或乡村的街道相对较短,连接片区内部。

街道的道路结构是指交通道路的布局形式。

一般街道由一条或多条车行道、人行道、停车位等组成。

随着城市交通规划的不断发展,一些国家开始引入自行车道、有轨电车线、步行街等元素,以提升交通效率和人们的出行体验。

三、街道的功能与意义街道在城市中具有多种功能和意义。

首先,街道是交通的要道,为车辆和行人提供通行的道路。

它们为城市的日常运转提供了基础条件,保证了交通的顺畅与效率。

其次,街道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

商店、市场和购物中心等设施多集中在街道两侧,吸引人们前来购物和消费。

商业街如香港的尖沙咀和纽约的第五大道等,更是享有世界闻名的购物天堂。

除了商业,街道还承载着丰富的社交生活和文化活动。

人们在街道上结识朋友、聚集交流,享受城市的繁华和文化氛围。

街头艺人、表演者和雕塑等都为街道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四、街道的发展与未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街道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变。

一方面,科技的进步给街道带来了新的发展趋势。

汉口这条老街道,跨越了100多年的盛世兴衰,来到你眼前...

汉口这条老街道,跨越了100多年的盛世兴衰,来到你眼前...

汉口这条老街道,跨越了100多年的盛世兴衰,来到你眼前...如果有外地朋友来武汉,你会带他去哪里逛逛呢?黄鹤楼,历史古迹,城市名片,要去;江汉路,热闹繁华,灯红酒绿,要去;昙华林,静谧温柔,文艺清新,也要去。

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方自然是要一一览过,才算不枉江城走一遭。

可若想找一条穿越古今,别具风情的老街道,除了洞庭街,怕是再也想不到第二个更好的地方了。

一条建在街上的“博物馆”要说历史意义,这条保留着100多年前建筑物的老街道称第二,没地儿再敢称第一。

一条老街,两重分界,三国鼎立,横跨英法俄三块租界的洞庭街,保留着那个年代留下来的所有遗迹。

从江汉路的分叉口走出,洞庭街就在眼前,从这里一直到合作路,便是原来的汉口英租界。

两步一洋行,三步一故居,绝对不是说说而已。

只是原来的保安洋行已经成为了一家连锁酒店,只剩下一个孤单的牌匾立在上头。

后面的建筑物摇身一变成了一间绿意盎然的咖啡馆,店里悠扬的古典音乐时不时地传出来,好像在诉说百年前的故事。

走下洞庭街天桥,穿过合作路,便来到了原属汉口俄租界。

相比前半段,这里的老房子鳞次栉比,往前走没多久,便到了詹天佑的故居。

对于武汉人来说,这位大师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修建了高难度的铁路,就连长江大桥的建造图纸,最早也是由他设计出来。

远处的巴公房子,由于老建筑改造,已经围上了一圈蓝色的防护栏。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会发现《人在囧途》这部电影就是在这里取的景。

这里曾是汉口最大的高档公寓,如今却成了亟待改造的城市危房。

由于面临重建,里面的住户大都已经搬出去了,破落衰败的楼内和外面绿树红墙的气派大不相同。

巴公房子的对面,就是著名的八七会议会址,只是从这翻新过的装修来看,已经找不到伟人在此力挽狂澜的惊心动魄之感,只能靠着从历史书上背过的一两段文字来试着触摸从前的故事了。

环顾四周,突然发现身边背着相机走过的男男女女突然多了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已经到了有武汉街头博物馆之称的黎黄陂路。

今天的黎黄陂路两侧仍保留了大约17处租界时代遗留的欧式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里 , 汇合府 河 ∃ 温水 , 在 沙 口入 江 , 形成 沙 口入
的兴 衰交 替 , 地 理结 构上 的变 化 无常导 致水 患较 轻的地段被 权钱阶层捷足 先登 , 而水患严重 的地段 则被蜗居草棚 的穷苦贫 民所 占据 , 也 由此导致 了空 间分异 另外水 灾频仍 , 客观 上起到 !洗牌 ∀ 的作
开 , 加诸 密集的南北巷道 , 表现 了城市独特 的统一
动 了商业的兴旺 , 正 所谓 !汉 口渐盛 , 固有小河水
通2, 商贾可以泊船, 故今为天下名区∀ [ 代
改 道 之 后 , 汉 口 四面 环 水 谈 ( 所言 : 横其东 正 如 &汉 口丛 ∀ 所 以汉 口 !汉水 经其 南 , 湖 水绕 其西 北 , 大江
汉水 交汇 之冲 , 经 汉水 冲刷 后 , 港深 水 阔 , 水流
道的形 态其 实 是河 流 ∃ 地质 运动 ∃ 水 土流 失 ∃ 降
原有 面貌 得 以充分 的展 示 , 这 即是 列斐伏 尔所谓 的历史一空 间一 社会三位一体 的研究方法
汉 口的 街 道 形 态 与 一 水 之 隔 的 武 昌 ∃ 汉 阳
It a s a s a m e P ro e e s s o f th e s o e ia l h 一to ry s e a n w e h o ld 一 re a J s u b sta n e e . A e e o rd in g to th is . th e P a P e r ts u stre e t b e fo re 1 8 6 1 a n d a ls o th e ro } { h a d P } y e d }n th e e t a
同一 过程 , 才能 把握 其 变化 的实质
将 街道 的本
芦滩 , 几 无人 烟
汉水 改 道后 , 汉 口地 处长江 ∃
解参 与历史 进 程的 一次 ∋ 塌 了的行 动 ∀ , 坍 雨 ∃ 气候 ∃ 人 的介 入共 同 !劳作 ∀ 的结果

身 回归到 它 们存在 的 地方 性场 合 中去 , 使 它们 的
种表征背后是 多重历史 因素 动态作用 的过程 以往 对街 道形 态演 变 的分 析大 多从 经济 ∃ 政
治等影响因素着手 , 以求得社会层面 因素与街道
形态 之 间的关 系 但此 类 条例 式 因素 的堆积 分析 极容 易将街 道研 究简单化 , 表面上 形似社会分析 , 实质 上将 街道 与 !社会 空 间 ∀ 相剥 离 , 街道 依 旧 是受各类 因素影 响的物质空 间 换言 之 , 街道是历
122 新建筑 %N E因A RC 日 E CT UR E IT 4/2 0 1 0
一 户 闷 ({ 粼

鳖鳖翼罐瓣 鲤南缈 / 罐 二霎 月呵 入 1 一~ ~ &二 兰 二/ 逻
1
2

1868年汉 口城池 ( 黑颜色为正街和堤街 )
18 6 8 年汉 阳城池
3
汉水 入江 口改道示意 图 ( 虚线 部分是未改道之前入江位 置, 从 中可 以看出改道后汉 口四面临水的格局 )
于城 市 的进程 在历 史长 河 中 , 不 同 的生产 力水 平 , 不 同的经 济 结构 ∃ 社 会结 构 ∃ 自然 环境 ∃ 科
技 文 化 以及人 们 的生活 方 式 ∃ 民族 心理 的 总体 构
无法 阐 明街道 作 为一种 历史 的动 态演 变 过程 , 其
在演变当中如何嵌入社会历史并影响社会关系的
西 ∃ 福建 的瓷 器 ∃ 果 品 , 以及广 东 ∃ 广西 的 日用
明成 化 ( 1 4 6 5 一1 4 8 7 ) 初年 , 汉 水 改道 易
动制约着汉口城市的生命窝合
沿江 ∃ 沿河地带
辙 , 主 流在 汉 阳的龟 山脚 北 麓奔 泻入 江 , 支 流则 兵分两 路 , 一脉形 成 潇湘 湖 ∃ 黄 花涝 , 辗 转 四十
平缓 , 既 占水 道之 便 , 又擅 舟 揖之 利 , 水运 条件 优 于武 昌 ∃ 汉 阳港 区 长江 沿线 往来 商 船 为避 江 上险风恶 浪 , 纷纷在汉水北 岸停 泊 , 四 乡居户也 陆
续 移居汉 口, 人 口 ∃ 货物逐渐集聚 水运的繁荣带
这些
因素 浑然成 为一体 , 难 以分 隔 , 而且 彼此 影 响 一个微 小 的 因素可 以 因为次 级传 导 的层层 放 大而 结果 无限 深远 ; 一 些影 响重 大 的 因素 , 如洪 水 , 却可 以在人 的干预 下终 成细 细 涓流 , 趋 向式微 因此英 国人类学 家提姆 %英 戈尔德 ( T m i go d , i n l 20 00 ) 建议 : 我们 要把 自然 因素理 解成 为一 种 内 嵌形式的劳作景观 ( t ks a pe ) , 一直在直接或间 s a c 接左右街道的形态 , 内嵌到其生成的过程 当中
每值 夏秋 水涨 , 四面 巨浸
性格
笔者试 图从社会史框 架的角度考察汉 口街道
的发展 史 实则 一部 与水 患 斗争 的历 史 , 水患 的影
186 1年之 前 的演 变过 程 , 凸现街 道 空间维 度 , 使
历史成 为一种 地理 , 力 图阐释街道如何历史 地 ! 产
响 内嵌 于 其街 道形 态 演变 过程 中 , 汉 口史上 为治 理 水 患 的几则 大事 , 如袁 通判 筑长 堤 ∃ 知府 钟谦 钧修 堡 ∃ 张文 襄公 修堤 , 其痕 迹都 留存 于街 道形 态性格 之 中 因而街道 的演变 关 系也 打 上与 水患 非但 如 此 , 江河 湖泊 的 变化脉 斗争 的深 深烙 印
街道 的形成
18 1 年以前汉 口街道历史性考察 6
O F rm atio n o s 佗e f t t
一一书 e v i w e o n H a n k u S re e o t t b e o re 18 6 1 fro m f H is o ric l P e r P e d iv e t a S
中图分雀号
T U 9 8 4 .1 1 十 9
文 献坛 识 码
B
文t 编号
10 0 0 一 9 5 9 #2 0 1 0 ) 0 4 一 1 2 2 一 7 3 0 0
2 0 世 纪8 0 年代 西 方人 文 社会 科 学 界 涌 现 的 丰硕 的空 间研究 成果 , 并 没有 内化 到城 市 规划 ∃ 建筑 学 ∃ 地理 学 等 空间科 学 中 亨 利 %列 斐伏 尔
杂货等, 皆取道汉 口转运各地
棉花 ∃ 牛皮等 交易行 盐总 口岸
汉水码头水运繁
荣 , 汉 口镇 遍 布盐 ∃ 茶 ∃ 粮 ∃ 油 ∃ 药材 ∃ 干 货 ∃ 在 明万历 ( 15 7 ~ 16 9 ) 3 1 年 间 , 汉 口被 定 为 湖广 诸 省 潜 粮 交 兑 和楚 商 行 汉 口在 这种 !得 水独 厚 ∀ 的经济 氛 围 中 , 渐渐形成 商贾云集 的商 业中心 汉 口虽 地 处 ! 要 害 ∀ 之 处 , 但 长 期 官 治 阀 如 , 据罗威廉 (w i a m R o w e ) )在 &汉 口 } ( 中 l 记载 : !汉 口没有 城 煌庙 , 没 有钟楼 ∃ 鼓 楼 , 地 ∀ [ 究 其原 因 , 与 汉 口最 ] 3 位不 及 卑微 的 小县 城
史的累积过程, 其各类影响因素消长无常又彼此影
响 , 最终投影到街 道物质空 间当中 , 既是必然 的结 果也有未可知的偶 然 另外 , 任何静态 的研 究始终
间不 仅仅 是 社会 发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背 景和 ! 容器 ∀ , 也 生产
了复杂的社会关系 街道 作 为空 间 的一种 类型 , 其 自身 逻辑 来源

市场 与地 方社会
在 水运 ∃ 商 业 的 驱 动 下 , 湖 北 省 内的 各 种 水产 品 , 湖 南 ∃ 鄂 南的 茶叶 , 汉江 流 域 的棉 花 ∃
布 匹和 四时鲜 果 , 吴越 的丝 绸及 海产 品 , 山西 ∃
生 ∀ 并参与历史进程 !生产 ∀ 新的社会 关系1

雄端 小河
陕西 的牛羊 毛 皮 , 安徽 的茶 ∃ 油 和文 房 四宝 , 云 南 ∃ 贵 州 的木 耳 ∃ 生漆 , 四川 的桐油 ∃ 药材 , 江
tr一s to re v e a 4 th e h } to rie a } e v o } e m e n t o f H a n k e s v o P ro g re s s o f h l to ry s KEY W O RD S
H a n k o u , re g io n a l a u to n o m y , s tre e t e v o l t一n , e o m m u n 一 , P u b lle d o m a 旧 u o ty
( H e n r一 e fe b v re ) 认 为 , 空 间既不是 单纯 的物 L
理 空 间 , 也 不是 观念 的产 物 , 而 主要是 社会 历史
的产 物 , 是社 会 变化 ∃ 社 会转 型和 社会 经验 的 产 物 同 时 , 空间 本 身参 与到 整个 空间意 义 生产 和 在空 间一 社会 的复 杂过 程 中 , 空 历史 进程 之 中
江口
一脉 行入 襄河 故道 ( 今 汉 口之 北 ) , 因地
唯有把街道纳入社会史 的框架 中, 并将其视 为社会史 的同一过程 , 才能把握其变
关健词
汉 口 地方 自治
街道 演变 共 同体
公共领域
A BSTRA CT
F o r a l n g ti e , th e s P a e e o n ly h a s b e e n re g a rd e d a s th e a P P u rte n a n e e o f th e o th e r th i g o r o m n
一 b a e k g ro u n d . H e n ri L e fe b v re th in k s th a t th e s P a e e 15 n o t a P u re P h y s 一a l s P a e e , b u r a o u te o m e o f s o e 一l ts e a tra n sfo rm a tl n a n d d e v e l P m e n t. M e a n w h l , th e s P a e e P ro d u e e s e o m P I一a te d s o e ja l re la t一n s a n d a l o o o le e o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