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1)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1、GDP的概念:全名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用Y表示,Y=C+I+G+NX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购买,NX为净出口。

2、消费:消费指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物品包括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

服务包括理发和医疗这类无形的东西。

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也包括在消费服务中。

3、投资:指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它是资本储备,存货和建筑物购买的总和。

建筑物投资包括新住房支出。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投资4、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比如当政府为陆军将军支付薪水,为政府购买,当政府支付解雇人员的失业保证金,为转移支付。

5、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

净出口决定因素:(1)本币对外币的汇率(2)外国对此货物的需求(3)外国的政治状况(4)外国的经济情况(5)本国的生产,科技,经济水平(6)本国的政策6、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真实gdp:指定一年为基年,然后用基年价格来计算所有各年的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名义gdp用当年价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真实gdp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7、gdp平减指数只反映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公式: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8、通货膨胀:描述物价水平上升。

要点:是价格水平从低位上升向较高位的过程,一直在高位不叫通货膨胀。

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率公式:d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讲解完毕。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第⼀章第⼀章导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的整体经济运⾏及政府运⽤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

第⼀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或充分就业※通货膨胀(Inflation)※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法1.均衡与⾮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和⼀般均衡)2.静态分析、⽐较静态与动态分析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4.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经济萧条时侧重于需求分析;经济⾼涨时侧重于供给分析。

短期内侧重于需求分析;长期内侧重于供给分析。

5.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流量是指⼀定时期测算出来的量值存量则是指⼀个时点测算出来的量值流量来⾃于存量,流量⼜归于存量之中⼈⼝总数是个存量,它表⽰⼀个时点上⼈⼝数;⽽⼈⼝出⽣数是流量,它表⽰⼀个时期内新出⽣⼈数。

⼀定的⼈⼝出⽣数来⾃于⼀定的⼈⼝数,⽽新出⽣的⼈⼝数⼜计⼊⼈⼝总数。

同理,⼀定的国民收⼊来⾃于⼀定的国民财富,⽽新创造的国民收⼊⼜计⼊国民财富中。

7.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8.边际分析9.经济模型分析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联系: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第⼆节经济学的产⽣与发展◆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标志: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的发表。

凯恩斯因此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

)◆新兴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现代复兴第三节国民收⼊核算⼀、国民收⼊帐户——GDP (⼀)国民收⼊帐户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运⾏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国民收⼊帐户的产⽣背景20世纪30年代西⽅经济⼤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 度量体系应运⽽⽣;(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国内⽣产总值(⼀)国内⽣产总值的涵义——简写GDP ,度量⼀定时期(通常是⼀个季度或⼀年)内,⼀国运⽤⽣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01

宏观经济学01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均衡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收缩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01
2、三部门的收入构成
• 三部门包括政府部门。
• 支出方面:Y=C+I+G=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不在内,因为政府的转移支付给 予后,还是用于消费和投资,主要是消费了。
• 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
• 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 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 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 GDP=C+I+G+X-M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01
1)消费:C
• 消费(consumption):即居民支出,一般占 到GDP一半以上。
• 收入方面:Y=C+S+T,T是净税收=全部税金- 转移支付。
居民要交纳税收,又要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
所以: C+I+G = Y= C+S+T,
即 I+G = S+T , I= S+(T-G),(T-G)为 政府储蓄
• 租金: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专利、版 权等收入。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01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 主要指自办业务的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商贩的收 入,类似于中国的个体户收入。
• 利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工资、利息、利润和 租金常混在一起,无法区分。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01
3)厂商收入
A.去年生产今年售出的一辆小汽车

宏观经济学导论(1)

宏观经济学导论(1)

45°
△y
y
三、影响乘数效应的因素 1、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2、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 3、投资与储蓄的决定是相互独立的,否
则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对货币的需求会导 致利率上升,从而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ii)GNP核算一国居民的收入,而不管收入来自哪国。 • GNP=GDP+来自国外的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GDP+从国外获得净要素收入(NFP) • 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
•国民收入(NI)=NNP-企业间接税
• 个人收入(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个人对非居民部 门利息支付+红利+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第四节 乘数理论
传统经济学:储蓄是美德,消费是罪恶 凯恩斯:消费是美德,储蓄是罪恶 (明)陆辑:予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
其地奢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其民必不 易为生也。 凯恩斯:无论你们购买什么都会拯救英 国。
一、乘数的含义 破窗经济 乘数指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
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
国民收入如何决定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 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
市场、国际市场
只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为简单国民收入 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假定 1、不存在政府,只有两个部门即家庭
与企业; 2、封闭经济,不存在对外贸易; 3、消费与储蓄行为出现在家庭部门;
解决途径: (i) 利用价格指数的变化衡量物价水平的变化。 (ii)利用真实国民生产总值衡量实际总产出水平。
GDP折算指数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定义1: t期实际国内生产总值(Q)=>按基期的商品和服 务的市场价

宏观经济学1-国民收入核算与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宏观经济学1-国民收入核算与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目录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1)第二节核算GDP 的两种方法 (2)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第一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第二节跨期消费理论 (6)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二、对 GDP 概念的理解1.一国或一地区:是地域概念,不是国民概念GDP 包含本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及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某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 包括本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和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 与GDP 关系:GNP = GDP + 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GDP + 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2.一定时期内:是流量,不是存量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个时间点上存在的变量。

3.是本期生产的,不是销售的4.是最终产品,不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5.既包括商品的价值,也包括劳务的价值6.市场价值7.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习题演练】1.(判断)一家企业去年的存货到今年还没有卖出去便发生了腐烂,这导致今年的G DP 下降。

()2.(单选)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3.(单选)下列()应该计入G DP。

A.新旺面包厂进货2吨面粉B.家庭主妇莉莉求便宜,到批发市场购买了 200 公斤面粉,打算放着慢慢用C.小张在股票市场上购买了奇虎 360 公司的2 万股股票D.以上各项都不计入GDP第二节核算G DP 的两种方法一、支出法(一)支出法的含义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第一章导言一、名词解释:*供给法则、*收入——消费曲线、*需求交叉弹性、*经济学中的“均衡”的含义、*供求规律、*边际储蓄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商品的均衡价格、*比较静态分析、*需求弹性、稀缺、经济学、实证分析、规范分析、需求、需求量、需求法则、供给弹性、蛛网周期二、单选: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D、个人的生财之道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3、一个经济体系必须作出的基本选择()。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4、下列哪个陈述不属于实证分析范畴的()。

A、1990年的海湾危机引起石油价格上升,并导致了汽油消费的饿下降B、“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拉开了中国居民收入的贫富差距C、穷人应该不纳税D、美国经济比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更快5、经济均衡是指()。

A、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经济行为或经济状态不在改变B、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这种状态都将处于稳定状态C、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并不会发生D、规范分析中才使用的范畴7、市场的出现要求()。

A、某一产品的买卖双方可以彼此交流信息B、买卖双方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通货来实现交换C、政府必须介入并对双方的活动予以调整D、上述答案均不正确8、如果商品市场存在过剩,那么()。

A、现行价格低于均衡价格;B、消费者愿意按照现行价格购买的商品量多于可以销售的商品量;C、按照现行价格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D、现行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9、下列中的哪一个例子属于边际分析()。

A、如果利润是正的,厂商将建立一个新工厂;B、如果新工厂增加的收益超过增加的成本,厂商将建立一个新工厂;C、如果在没有新工厂时,厂商正承受货币损失,那么它将建立一个新工厂;D、如果厂商能便宜地建立新工厂,它就会这样做。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1)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1)

(1)B(2)B(3)A(4)B(5)B(6)A(7)C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选择题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少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4.商业银行之所以有超额储备,是因为: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二、计算题1、假设一经济有如下关系:C=100+0.8Yd(消费)I=50(投资)g=200(政府支出)Tr=62.5(政府转移支付)t=0.25(边际税率)单位都是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2)求预算盈余BS;(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4)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答案:(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 解得Y=1000(2)BS=tY- G- TR=0.25×1000-200-62.5=-12.5(3)Y=C+I+G=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Y=1125BS=tY- G - TR=0.25×1125-200-62.5=18.75由预算赤字变成了预算盈余,因为投资增加,带动产出增加,在相同的边际税率下税收增加,导致出现盈余。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 2005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 长
(二)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
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 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 矛盾。
125 120 115 3 .0 110 2 .5 105 100 95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2 .0 4 .0 3 .5
其他三大类项目——国外要素净支付
从GNP过度到GDP必须减去国外要素净支付
GDP=GNP-NFP
表 NI、PI和DPI
折旧
间接税
PI=NI-企 业利润社会保险 金+转移 支付+净 利息收入 +红利
GNP
NNP NI
个人所 得税及 非税收 性支付 DPI
例题:计算GDP 、NDP、NI、PI与DPI
(二)价格水平
1、定义:指现行交易的全部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 2、常用价格指数: (1)零售价格指数 零售价格指数是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 势的一种经济指数。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 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 和程度的一个指标,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投资 16% 政府购买 18%
净出口 -3 %
消费 69%
(2)生产法测算GDP(增值法)
定义
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
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服务的价值减去生产过程 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获得GDP指 标。
用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价值综合反映的是一个
国家在这一时期所有新创造的价值。

宏观经济学判断题(1)

宏观经济学判断题(1)

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由政府制定,以调节经济。

2作为财政政策手段的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它们对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是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3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4总需求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

5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6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

7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8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9自然失业率是指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

10自动稳定器不能完全抵消经济的不稳定。

11资源禀赋理论亦称H-O模型,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并非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

12转移支付增加1元对总需求的影响与政府支出增加1元相同。

13周期性失业就是由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14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的提高。

15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在必要时对企业发放贷款。

16滞胀只是一种理论分析。

17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的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

18只要通货膨胀率低,不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只要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19支票和信用卡实际上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

20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化,与边际税收倾向反方向变化。

21债券具有无期性和非返还性的特点,其收益风险也较大。

22增加投资、增加消费和增加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不同的。

23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24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消费倾向变的越来越小。

25在同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26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支出可以缓解紧缩性缺口。

27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讲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讲

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gross national product (income)
(四)GNP与GDP的比较

GNP 按 照 国 民 原 则 。 以 本
国公民为统计标准。包括 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 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 GDP 按 照 国 土 原 则 。 以 地 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 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 外国公民。
【C】消费 consumption:居民支出(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
出),占GDP一半以上。
包括:
耐用消费品: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小汽车等 非耐用消费品:食物、饮料、洗涤用品、衣服等 劳务:医疗、教育、保险、旅游等 不包括建造住宅。 建造住宅属于投资
【I】投资investment
消费)。
几个利息统计问题

公债利息、企业债券利息、消费信贷利息、银行存款利息、 银行贷款利息
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 用,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 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 入,当然要计入GDP? 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 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利用从纳 税人身上所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一部分人因征税而减少了收入, 另一部人因得到利息而增加了收入,二者之和没有改变。因而习惯上被 看作是转移支付? 消费信贷利息不计入 银行存款利息、银行贷款利息计入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点
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核算,是基本总量。
1.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劳务。
2.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

宏观经济学题库(1)

宏观经济学题库(1)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部门转移( )。 财政部向哪个经济主体出售政府债券时,基础 货币会增加( )。 财政政策( )
103 104 3 105 106 107 108
财政政策的变化会使得( )移动 财政政策的实际作用往往比简单乘数所表示的 要小,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简单乘数( )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LM曲线斜率之间的关系是(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别具有相对长的什么时 滞( )。 财政政策失效表现在( )。 财政政策是( )
标号 视频序号 章节序号 问题
1 2 58

)时,对货币的投机性攻击发生.
( )不是经济中的内在稳定器 2008年,美国的失业率为5.8%,同时经常性账 户逆差达到7000亿美元,这时最适宜采用的宏 观调控政策是( )。 2008年金融危机后,日本出现了较高的失业 率,此时我们可以假定其总供给曲线斜率是正 的,假如日本当局采取增加税收的政策,那么 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将是( )。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人均收入增长率的提高 可能是( )的结果。 AD和LAS(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表示( ) 。 AD曲线上任意一点均代表了( )。 BP曲线是用来考察国际收入平衡时,( ) 两个宏观经济变量间的关系 CPI是( ) GDP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DP水平的关系是 ( ) GDP的投资组成部分不包括( ) GDP低于均衡水平,每当( ) GDP高于均衡水平,意味着( ) GDP平减指数是( ) GDP是在个给定的时期内经济中所有什么产品 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 IS-LM模型通常( )
76 77 78
79 80 81 82
LM曲线通常情况下是(

宏观经济学第1章

宏观经济学第1章
43
在1991年11月前,美国是
采用GNP作为对总产出的测 量的指标,之后改用GDP。 主要原因: ①大多数国家均使用GDP。 同时,由于国外净收入的 数据不足,而GDP比较容易 衡量。
44
②GDP 比 GNP 更 容 易 衡 量 国
内的就业水平。 GNP和GDP之间会有差异。 如果GNP大于GDP,说明该 国国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 超过外国国民从该国获得 的收入。GNP小于GDP时, 情况相反。
45
GDP的缺陷问题
□ 例如,砍伐那些不宜再
生的树林,但记入了GDP账 户,表现为产出增长;GDP 指标无法解释酸雨形成、 温室效应等环境的退化等 问题。
46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在《经济
学》中写道:托马斯· 库帕发 明了室内卫生间之后,千百万 人便不必在冬天里还顶风冒雪 到室外去方便了,然而这种舒 适程度的增加却是无法通过国 内生产总值来体现的。

7
本章主要说明宏观经济学
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以 及决定这些经济变量的总 需求和总供给等。
8
第一节 宏观经济变量
国民产出(重点);就业与失 业;一般价格水平。 第二节 总供给和总需求 总供求含义(重点);AD—AS 曲线 课时:2

9
第一节 宏观经济变量
国民产出、就业、价格水
24
较早估计比率为3:1。1950年
奥肯根据对美国经济统计的分 析,发现“失业率每增加1%, 实际GNP就减少3%”的关系,即 失业率和生产量之间存在着负 相关关系。 奥肯法则的重要结论:
25
如果要防止失业率上升,
实 际 GDP 必 须 保 持 与 潜 在 GDP的同步增长。即GDP必 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原有 的失业率水平不变;如果 要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 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 增长。

宏观经济学1

宏观经济学1
通货膨胀率:用百分比表示的价格水平的年增长率。
π=
(Pt—Pt-1) —————— *100% Pt-1
BACK
名义利率:银行所支付的利率,通常公布的 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名义 利率告诉你,随着时间的变动你的银行账 户中人民币数额的变动有多快。 实际利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为实际 利率。实际利率告诉你,随着时间的变动 你的银行账户中的购买力变动有多快。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BACK
3.2
要素市场数量与价格指标
一、充分就业 一般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 酬参加生产的状态。西方经济学家通常用失业率来衡 量充分就业的状态:
失业者人数 失业率 100% 劳动力人数
公式说明: 1、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我国下限为16,上限 男为60,女为55)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的人; 2、失业者是劳动力中那些想找工作但未找到工作的人。
2000年 房子(平方米) 猪肉(千克) 青菜(千克) 100 200 500 1000美元 4美元 0.2美元 2006年 110 200 450 1050美元 6美元 0.3美元
解:(1)2000年名义GDP=100×1000+200×4 +500×0.2=100900(美元) 2006年名义GDP=110×1050+200×6+ 450×0.3=116835(美元) (2) 如果以2000年作为基期, 2000年的实际GDP=100×1000+200×4+ 500×0.2=100900(美元) 2006年的实际GDP=110×1000+200×4+ 450×0.2=110890(美元)
指最终产品价值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 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把企业没有卖掉的存货价 值看成是企业自己在存货投资上的支出。 用公式表示: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基础概论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基础概论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知识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2.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将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开创了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就业与失业问题。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3.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核心命题(1)商业周期:产出、就业、金融环境和价格的短期波动;(2)经济增长:产出和生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问题(1)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2)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3)通货膨胀问题;(4)稳定就业问题,经济发展缓慢、停滞和倒退问题;(5)政府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国民经济活动;(6)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行为;(7)全球化如何影响一国的就业与产出。

5.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知识点:国民收入的几个概念国民收入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描述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有三种表现形态:价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时期指标)而不是存量(时点指标)。

2.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地域概念。

无论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是属于本国还是属于其他国家,只要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宏观经济学1-3章系统题库与答案

宏观经济学1-3章系统题库与答案

第一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 GDP和GNP2.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3.名义GDP和实际GDP4. GDP平减指数5.总投资和净投资6.政府购买7.净出口8.国内生产净值9.个人可支配收入10.储蓄-投资恒等式1.[解析]GDP又称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GNP又称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GDP和GNP的关键区别在于“国内”和“国民”。

前者所统计的生产者都在一国(地区)领土内,但未必是本国(地区)公民;后者所统计的生产者都是一国(地区)公民,但未必在该国(地区)领土内。

例如日本人在中国工作,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计人中国的GDP,却计人日本的GNP.2.[解析]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称为最终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称为中间产品。

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产品既可以是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中间产品,例如煤炭,卖给消费者家用时就是最终产品,卖给工业企业做燃料时则是中间产品。

3.[解析]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由于物价不同,名义GDP一般和实际GDP会有些差异,差异越大,说明基期到现期的物价变动越大。

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

4.[解析]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它衡量现期一篮子物品相对于基年生产的那一篮子物品市场价格的差异。

计算公式为: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5.[解析]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以及存货)的支出。

由于资本在不断地消耗折旧,因此在每年的总投资里,有部分额度需要用于弥补当年的资本折旧,这部分投资是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称为重置投资,余下的部分,则称为净投资。

宏观经济学习题1

宏观经济学习题1

第一章概论一、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生活质量合成谬误二、选择题1.“宏观经济学”这个术语最初是由()提出的。

A.弗瑞希B.凯恩斯C.亚当·斯密D.萨缪尔森2.宏观经济研究的核心理论是A.价格理论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萨伊定律D.挤出效应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作者是()A.弗瑞希B.凯恩斯C.亚当·斯密D.萨缪尔森4.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是()A.总需求理论B.总供给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萨伊定律5.《增长的极限》一书的作者是A.丹尼斯·麦多斯B.凯恩斯C.亚当·斯密D.萨缪尔森6.“生活质量”一词最初是由()提出的。

A.丹尼斯·麦多斯B.凯恩斯C.J.K.加尔布雷斯D.萨缪尔森三、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哪些?2.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哪些?3.宏观经济学形成与发展的历程4.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GDP 实际GDP 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二、选择题1.GDP一般包括( )。

A.当年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 B.上年的存货C.本国公民创造的全部价值 D.当年销售掉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3.一个国家的财富( )。

A.仅仅包括物质产品 B.全部劳务价值 C.物质产品和劳务 D.货币、物质产品和劳务4.在一年中,如果产出没有被全部消费或售出时,则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 )。

A.增加 B.保持不变 C.减少 D.上述说法都不准确5.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度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金融学硕士联考-宏观经济学(一)

金融学硕士联考-宏观经济学(一)

金融学硕士联考-宏观经济学(一)(总分:19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0,分数:90.00)1.乘数的作用必须在以下哪个条件下才能发挥( )。

(分数:1.50)A.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B.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C.政府支出大于政府税收D.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解析:2.如果( ),总需求曲线将变得更加平坦。

(分数:1.50)A.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增加B.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增加√C.名义货币供给增加D.乘数效应偏小解析:3.根据“蒙代尔分配原则”,当一国发生经济过热和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应同时采取( )。

(分数:1.50)A.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B.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C.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D.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和膨胀性的财政政策解析:4.如果投资和净出口变得对利率变化毫不敏感,那么( )。

(分数:1.50)A.IS曲线为垂直的√B.IS曲线为水平的C.LM曲线为垂直的D.LM曲线为水平的解析:5.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

(分数:1.50)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B.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C.国民收入增加,同时储蓄水平不变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增加√解析:6.若同时使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经济后果可能是( )。

(分数:1.50)A.产出减少,利率变化不确定√B.产出增加,利率变化不确定C.利率下降,产出变化不确定D.利率上升,产出变化不确定解析:7.下列哪一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

(分数:1.50)A.国民生产净值加上折旧等于国民生产总值B.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消费加上储蓄C.GNP减去GDP的差额是本国公民在国外所获得的净收入√D.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减去个人税收解析:8.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制下( )。

(分数:1.50)A.财政政策无效B.货币政策无效√C.财政政策中立D.货币政策有效解析:9.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在名义货币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会导致( )。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01 判断是非题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GN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GN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NP与名义GNP的比率。

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

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为40万$。

11、某出租车司机于1996年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NP中。

12、用支出法核算GN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NP中。

13、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者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NP中。

14、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恒等式才成立。

15、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NP。

16、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产出一定等于收入,但不一定等于支出17、当我们测度一个特定时期所发生的事时,我们涉及的是一个流量18、在行民收入核算时,政府为公务人员加薪,视为府购买。

19、储蓄要求一部分现有产不被消掉。

20、用收入法计算的GP中包括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参答案:1.T2.F.3.F 4.T 5.F 6.T 7.F 8.F 9.F 10.F 11.F 12.T 13.T 14.F 15.T 16.F 17.T 18.T 19.T 20.T02 选择题1.“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有直接影响A.国内生产总值(GDP)B.国民生产净值(NNP)C.个人收入(PI)D.国民收入(NI)3.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要计入个人收入(PI)之中A.房租B.养老金C.红利D.银行存款利息4.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年初为20 000亿美元,本年度生产了50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3000亿美元,则该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 )A.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B.25000亿美元和23000亿美元C.5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D.1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5.属于GN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NP的有)A.政府转移支付B.企业转移支付C.间接税D.直接税6.GNP与NNP之间的差别是()A.间接税B.折旧C.直接税D.净出口7.用支出法计算的GNP的公式为()A.GNP=C+I+G+(X-M)B.GNP=C+S+G+(X-M)C.GNP=C+I+T+(X-M)D.GNP=C+S+T+(M-X)8.用收入法核算GNP时,不应包括()A.折旧B.间接税C.出售股票的收入D.工资9.用支出法核算GNP时,不应包括()A.政府转移支出B.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支出C.企业投资D.政府购买10.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B.等于C.小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1.以下()不属于国民收入核算的同一类A.利润B.政府转移支付C.企业净利息支付D.租金收入12.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的有()A.政府转移支付B.工资C.资本折旧D.间接税1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A.收入及增长分析B.收入与就业分析C.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14.下列各项指标中,是由现期生产要素报酬加总得到的是( )A.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C.可支配收入D.国民生产净值15.在四部门经济中,GDP是指( )的总和。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参考答案1-4章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参考答案1-4章

第一章总产出二、分析与思考1,在总产值中包含着中间产品的价值,如果以各部门的产值总和来合算总产出,则会出现重复计算。

2,因为这只是证券资产的交易,在这种交易中获得的利润或蒙受的损失与本期生产无关。

3,可能会,因为销售的产品可能是上年生产的产品。

GDP与GNP应该以后者,即本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为口径。

因为它是用来衡量国家当年总产出水平的量的。

4,不是,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NP或GDP中减去折旧、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障支付、个人所得税,再加上转移支付得到的。

5,购买住宅属于投资行为,因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购买或建造住宅一般都是使用银行贷款,而且住宅也像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样,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逐步消耗的。

6,一般中间产品在当期生产中全部被消耗掉,其价值完全包含在产品的销售价格中。

而,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则是被逐步消耗的,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成本的仅仅是固定资产中部分被消耗掉的价值,即折旧。

7,不是。

因为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并不只是在消费最终产品上。

8,不是。

总产出包括的是净出口,对外贸易规模大,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总产出规模不会因对外贸易规模大而变大。

9,可以。

因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是消费价格平减指数,平减指数可以衡量物价水平变化,所以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10,不一定。

因为购买力平价在计算时有样本选择的典型性与权重确定上的困难,不能很好地反映两国货币实际比率。

三、计算题1,解:Y = C + I + G + NXGN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NP= GNP-折旧NNP=16000-500=15500NI= NNP-间接税NI=15500-2000=13500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政府转移支付PI=13500+500=14000DPI=PI-个人所得税DPI=14000-(3000-2000)=13000第二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二、分析与思考1,不包括公共产品的消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区别
1.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国民收入 概念含义较广泛,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中的国民收入含义较严格 2.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认为只有物质生产 才创造国民收入,而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体系认为除了物质生产劳动,一切有偿 的劳务活动都会创造国民收入
三、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用GDP衡 量的缺陷
联系:
⑴ 宏观经济分析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对总体经济行为的分析离不开个体经济 行为分析———宏观经济有微观基础。 ⑵ 宏观经济不是微观经济的简单加总, 对微观经济是正确的东西,对宏观经济 学不一定是正确的。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 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总量因素的水 平、变化及关系:主要分析各经济主体 行为在总体经济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短期和长期,静态和动态分析,均 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 本节基本思路: ♦ 支出法和收入法是两种核算GDP的主 要方法,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从不同 的行为主体角度去核算,保证核算的准 确,并利用会计平衡式确定GDP的主要 部分或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式。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1. 核算原理: 支出法是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 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 总卖价,卖价通过核算最终产品购买者 的支出来计量,也就是核算经济社会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 方面支出的总和。
下编
宏观经济学
(讲课提纲) 讲课提纲) 陈 璋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国民经济管理系
第十三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 第七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名义GDP和实际 和实际GDP 名义 和实际 结束语
Y = C + S +T
⑵ 从支出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 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即
Y = C + I +G
⑶ 储蓄-投资恒等式的得出: 由
Hale Waihona Puke C + I + G = Y = C + S +T
得, 或
I + G = S +T
I=S +(T-G)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 投资恒等式
1. 四部门的含义:加入国外部门,考 虑进出口 2. 四部门恒等式的得出: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 本节总体思路: ♦ 如何(数量)描述或刻画宏观经济 的全貌呢?国内生产总值(GDP)就是 这样一个指标。然后把这个最基本的总 量指标逐步分解,分成若干主要变量或 部分,为分析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 数量关系奠定基础。
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
1.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分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 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 产品用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 产品)。
⑴ 从收入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 储蓄、政府净收入与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 转移支付之和,即
Y = C + S +T + Kr
⑵ 从支出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即
Y = C + I + G + ( X − M)
⑶ 储蓄-投资恒等式的得出:
由 得
C + I + G + ( X − M) = Y = C + S +T + Kr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 储蓄-投资恒等式
1. 三部门的含义:引入了政府部门, 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 ⑴ 政府收入:向企业和居民征税。 ⑵ 政府支出: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 买,以及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2. 三部门恒等式的得出:
⑴ 从收入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 储蓄加上税金收入(T0 ),再减去政府 转移支付(Tr),由于政府的净收入(T) 等于税金收入减去转移支付,故有 T=T0 - Tr ,则(注意,下式中的C和S已包含 了Tr ):
二、GDP的核算
1. 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收入,总产出总 是等于总支出——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的理论依据。 ⑴ 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收入:新增价值要 转化为各投入生产要素的报酬和企业利 润,也即要素提供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收 入(产品销售净收入到那里去了?)。 ⑵ 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支出:最终产品的 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 (产品最终都卖到那里去了?)。
3. 收入法核算的公式:
GDP =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 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 人可支配收入
* 国内生产总值(GDP):计量一定时期以内一 个国家的所有的生产活动,未扣除资本耗费 * 国内生产净值(NDP):GDP计量的最终产品 价值中并未扣除资本设备消耗的价值,因此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净增价值 * 国内生产净值(NDP)= GDP — 资本折旧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概念
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 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 值——也即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
GDP概念从以下几方面去把握:
⑴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计价问题); ⑵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 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重复计算; ⑶ GDP是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而 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⑷ GDP是计算期内(某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 价值,是流量而非存量; ⑸ GDP与GNP的区别: 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GNP是国民概念; ⑹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 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生产活动不计入GDP。
2. GDP核算的三种方法
⑴ 直接核算的不便性:加总所有最终产品的市 场价值是很困难的。 ⑵ 三种核算方法: a. 生产法: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 的价值增值。 b. 支出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 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根据总产出总是等于 总支出的原理。 c. 收入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 的收入——根据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收入原理。
2. 各部分支出的核算:
⑴ 消费(C):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 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的支出(注意耐用消费品的计量困难); ⑵ 投资(I):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 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注意存 货的意义); ⑶ 政府对劳务和商品的购买(G):各级政 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转移支 付、公债利息等); ⑷ 净出口(X—M):指进出口的差额。
* 国民收入(NI):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NDP)- 间 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 个人收入(PI):基于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 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未分 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 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 个人所得税
3. 支出法核算的公式: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1. 核算原理: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 核算(要素:劳动力、产权所有者、资产、 政府等)。 2. 核算内容: ⑴ 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⑵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使用自我资金,自我 雇用的企业主的收入(医生、律师等)。 ⑶ 公司税前利润。 ⑷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⑸ 资本折旧。
2.研究内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考察和 测量:通过各种“总量指标” ⑴ 重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失业率,物价水平及通货膨胀率,财政 预算赤字及贸易赤字,利率等。 ⑵ 对指标的分析:考察宏观经济总量 (指标)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1. 标志:1936年凯恩斯的著作《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凯恩斯主义 宏观经济学主张政府干预的原因和依据: ⑴ 总需求不足会导致经济萧条,生产 下降,失业增加; ⑵ 总需求过旺会导致经济过热,通货 膨胀——因此政府要干预,用经济政策 来调节总需求。
第七节
结束语
一、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 为前苏联、东欧各国和我国所采用,以马 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 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 果的基本指标 2.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 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认为创造物质产 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 生产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核算国民 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⑴ 微观经济学以价格为中心——又可 称为价格理论(强调市场调节);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的分析为 中 心 —— 又 称 为 收 入 理 论 或 就 业 理 论 (强调政府干预)。 ⑵ 微观经济学以个体经济行为分析为 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总体经济行为分析 为对象。
I + G + ( X − M) = S +T + Kr
也即,
I = S + (T − G) + (M − X + Kr )
这里 S代表居民私人储蓄, − G 代表政府储蓄 T 而 M − X + Kr可代表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3. 恒等式的推广:
把折旧和企业间接税也考虑进来, 上述收入构成公式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依 然成立 。
1. 非市场交易活动得不到反映 2. 有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 量的内容无法得到反映 3. 把所有市场交易活动反映到GDP中并 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 由于GDP含劳务活动,无法正确反映 物质生产水平
四、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合理之处
1. 把劳务活动计入GDP有其合理性 2. 根据SNA核算国民收入可以避免重复 计算,可以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