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周第一课时复习学案
一年级语文第16周学案
![一年级语文第16周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a51fd77f1922791688e8c8.png)
一年级语文第16周学案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本周学习要点:学习《13平平搭积木》、《14自己去吧》、《15一次一次有进步》具体要求:1、会正确书写14个字“业、本、平、书、自、己、东、西、回、片、皮” ;2、认识 ,并熟记新学的生字(课文144 页)3、要求孩子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完成学案时字迹要工整。
学习巩固:一、 给下列生字词语注上拼音。
数 不 清 没 有 用 地 方二、看拼音写汉字。
xi à b a b àn ti ān s ì f ān ɡ ɡōn ɡ p ín ɡ j ǐ pi ànzuy â b ěn 三、我会写笔顺。
3笔是:3 第2笔是: 第5笔是 四、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巴( ) 半( ) 自( )西( )东( ) 己( )羊( ) 目( )四( )车(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
shǔshù1、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2、我喜欢上数()学课。
dūdōu3、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4、大家都()有房子住了。
自白5、蓝天上飘着朵朵()云。
6、()己的事情()己做。
儿几7、没过()天,小草就长出来了。
8、王老师的()子是一名中学生。
六、照例子,写句子。
1、河里的鱼很()很()。
2、公园里的花很()很()。
3、()很()很()。
4、()很()很()。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妈妈对()鸭说:“()溪的()()深,()()去游吧。
“过()几(),()鸭学会()游泳。
八、读一读,填一填。
吗呢啊吧1、你想不想去()?2、小燕子进步真快()!3、做完作业再看电视,好()?4、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九、背诵古诗《出塞》。
家长签字。
第十六周教案
![第十六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5954e74693daef5ff73d02.png)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单元评价要点1、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
2、1时=60分第一课时认识时间(一)教学内容:课本第90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钟表模型、手表教学设计: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先出示一幅学生们正准备上课的情境图,让学生猜是第几节上课了,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利用钟表模型,认识钟表刻度:1、四人小组合作:观察钟表模型,并完成下表。
钟面上一共有()大格1大格有()小格一共有()小格2、让学生观察推理: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1、2、3……各走了几小格,各是多少分。
每一大格的刻度作为分针的单位时各是多少分。
3、同桌一起拨一拨,引导学生观察时钟走1大格,分针走了几小格,从而得出:1小时=60分。
三、加强观察、实践、探究几时几分:1、让学生观察几个分钟正指向每大格的刻度时的钟面。
通过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的方式说说钟面的时间,并归纳看钟的方法:先看时针,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可以用5分5分数的方法确定是几分。
2、让学生观察一般情况的几时几分,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看分针的方法:可以先确定接近分针的大格刻度是几分,再用1分1分顺数或倒数的方法读出是几分。
四、读读拨拨、初步实践应用:1、完成“做一做”。
2、同桌一起拨一拨,每天上学、放学时间。
3、小组一起拨一拨,交流所拨的时间,并说说所发生的事情。
五、课堂小结: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怎么样学的?教学反思:这一课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对钟表并不陌生,但是,真是让学生来说一下时间,学生还是没有生活经验,本课时设计时,我设置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以此帮助他们进入情境之中,帮助他们学习。
第16周(1)—初三英语备课教案
![第16周(1)—初三英语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ce977b7cd184254a35354a.png)
2. Mao Zedong succeeded in keeping the enemies out from
China. 毛泽东成功地把敌人赶出中国。
三.写作
一个人有必要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吗?请你就此写一篇短文。
内容包括:
1. 你了解家乡的历史吗?
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学校集体备课通案主备人:丁伯云
九年级英语科课题(学习内容)话题专项训练-历史(第16)周(1)课时审核人:
学习目标(任务)
高频单词、重要句子和写作
学习重、难点
高频单词、重要句子和写作
主要设想、措施
(学法、教法)
听写、背诵和写作
课时安排及其它
1课时导Biblioteka 学过程一.高频单词
二.重要句子
1. Zheng Chenggong w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heroes in
如果是,请谈谈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的(2点);
如果不,请说说原因(2点)。
2. 你认为一个人有必要了解家乡的历史吗?为什么
(2点)?
作文要求:
1. 不能照抄原文;不得在作文中出现学校真实的名称。
2. 行文连贯,词数80个左右。
问题补充(个性设计)
作
业
中考冲刺
板
书
A kind of shared bike ________ is callbluegogo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Chengdu.
A. whichB. what
C. whenD. who
课后反思
七年级语文备课教案—16周第1课时
![七年级语文备课教案—16周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e0256d8dd3383c4bb4cd2d2.png)
课时安排及其它
导
学
过
程
(一)导入
1.优点:(1)从现实生活中选材,表达真情实感。(2)叙事具体。
2.问题:整体行文思路不清晰。
(二)病文分析
1.依据提示分析例文在思路上存在的文题?
提示:中心和材料的关系?详写和略写的安排?顺序和结构的处理?
分析:默读病文1,独立思考(2)同桌交流(3)教师点评
2.依据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1)范文引路
病文和范文对比,巩固加深思路清晰的表现。
(2)朗读范文
要求:标出中心句;标出在结构上起关键作用的语句;体会详略安排及材料和中心的关系。
(3)全班讨论交流:
预设:
中心:她不愧是我们班的领跑者,优秀的领跑者!
结构关键句:她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同学交往方面,都是大家的榜样。浓厚的阅读氛围,她,功不可没;友好的同学关系,她,率先垂范!如今的我们,读书氛围浓厚;如今的我们,同学关系友好,她不愧是我们班的领跑者,优秀的领跑者!
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学校集体备课通案主备人:沈金梅
七年级语文科课题(学习内容):作文审核人:李祖海
学习目标(任务)
通过典型例文,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恰当安排详略和顺序,从而做到行文思路清晰。
学习重、难点
通过典型例文,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恰当安排详略和顺序,从而做到行文思路清晰。
主要设想、措施
(学法、教法)
以学生的提纲为例,再次引导学生做到行文思路清晰。
方法总结
读透文题,审清题目要求。
明确中心,取舍所选材料。
确定详略和写作顺序。
动手列提纲:有助于思路的清晰和完善。
问题补充(个性设计)
一下数学16周精品课教案
![一下数学16周精品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1e5fb6f524ccbff1218413.png)
(3)请试着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5.套圈游戏。小兵:我得了42分。笑笑:我得了60分。小丽:我得了第二名。(小象:28小鹿:12熊猫:30企鹅;32)(1)他们各套中哪两个?
(2)小丽可能套中哪两个?
14.跳绳比赛。跳绳成绩记录表
重点
正确解决问题
难点
正确分析解决问题。
关键
实践操作
教学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学具
环节
时间
教学活动安排
知识训练点
学习习惯训练点
德育渗透点
一、情境导入2
二、新授
20
三、课堂巩固练习5
四、总结2
五、课堂检测5
一、导入:今天我们走进问题天空,看谁拾得的果子最多。
二、基本练习
1.少年宫组织两队同学参加夏令营,每队有3位老师,每辆车可坐50名乘客。第一队:47名学生第二队:43名学生问:需要几辆车?还有几个空座位?第一步:先让学生求出每队的总人数,看一看能不能坐下。第二步:分析空余的座位。
2、做好课前准备:预铃响后,安静坐好,等待老师上课,桌上书本备好备全,摆放整齐。
3、专心听讲:坐姿端正,集中精力,按老师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认真倾听他人讲话是对他人的尊重。
尊重他人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同学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教育
六、布置作业1
必做:夹子题单中错题。讲题单82页7题,88页9题。
选做:。+4=10 + =15 + =13
= = =
板书
设计应Leabharlann 题练习一共是多少,还剩多少
初三备课教案—16周1课时
![初三备课教案—16周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d961b7e763231126edb11cb.png)
3、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七、主题思想
这篇小说透过一幅幅风俗画,热情地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他们热诚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种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八、写作特色
1、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4、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5、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6、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学习重、难点
重点: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学校集体备课通案主备人:周金成
九年级语文科课题(学习内容):6.蒲柳人家(16)周(1)课时审核人:李祖海
学习目标(任务)
1、理解、积累“隐匿、荣膺、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3、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九、课堂小结
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问题补充(个性设计)
作
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
课后反思
六年级语文第十六周教案
![六年级语文第十六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a0c46a02768e9951e738c3.png)
六年级语文第十六周教案《汉语拼音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熟练认读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汉语拼音儿歌,增强拼读能力,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熟练掌握拼音方法(准确拼读音节、正确拼读多音字)。
4.通过复习活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熟记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教学难点:Y、W的用法及某些韵母的省写。
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复习声母。
1.出示声母表,采用分小组练读,小组比赛读,齐读等形式指导学生反复认读声母,读时教师提醒学生声母要读轻一些、短一些。
声母表(共23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zh ch sh r z c s y w2.辨别形近、音近声母。
卡片出示:b—d p—q f—t m—n z—zh c—ch s—sh每组声母请同桌两个人一起读,比比谁读得准确。
三、复习韵母。
1.出示韵母表:韵母(共24个)单韵母(元音):a o e i u û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ûe特殊韵母(1个):er前鼻韵母(5个):an en in un ûn后鼻韵母(4个):ang eng ing ong(指导学生分组反复认读,一组读单韵母,一组读复韵母。
其他两组读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提醒学生韵母要读得响一些、长一些。
)2.辨别易混淆的韵母。
卡片出示:ai—ao ao—ou ui—iu en—eng ei—ie un—ǖn an—ang in —ing 指名学生认读。
四、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1.出示整体认读音节表: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yin yun ying认读16个整体认读音节,先按顺序读,再打乱次序读。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6周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6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4a3ce3ce2f0066f5332286.png)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6周教案统计与概率第1课时统计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统计图,掌握整理数据、绘制统计表的方法,掌握各种统计图的不同特征及适用范围,学会进行简单统计。
2.使学生加深对平均数的认识,会解决求平均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体会各种统计图、表的适用范围,进一步认识平均数。
教学难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简单的统计知识,了解了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明白了如何准确清晰地反映调查情况。
我们通常把收集到的数据借助统计图或统计表来描述。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统计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一)复习统计表。
1.师:你学过了哪几种统计表?你知道制作统计表有哪几个步骤吗?同学们回顾交流,教师适当指导,指名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1)统计表的意义: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中,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2)单式统计表:只有一组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
(3)复式统计表: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4)制作统计表的步骤:①收集整理数据。
②确定统计表的格式和栏目数量,根据纸张大小制成表格。
③填写栏目、各项目名称及数据。
④计算总计和合计并填入表中。
⑤写好表格名称并标明制表时间。
2.师课件出示教材96页下面的调查表。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集体评议。
(二)复习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种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情况)教师:结合刚才的数据例子议一议,什么类型的数据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更合适?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七年级地理第16周第一课时导学案.doc
![七年级地理第16周第一课时导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84726f0ed630b1c58eeb58c.png)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区及四大人口稀疏地区的分布。
2、能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能结合地图说出主要分布地区。
3、能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及分布地区。
4、 能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自主导学提纲】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自主复习) 1. 2011年10月31 H,世界人口已经达到___亿。
2. 从右图可以看出,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______ , 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速度―,特别是第二次世界 以后,增长速度 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率和 率决定的。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 o 自然增长率大于零,表示 _______ C4. 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人口疏密的程度用 _______ 来表示。
5.请结合P72图4.4,说出世界四大人 口稠密地区 ___ 、 ___ 、 ___ 、 ___四大人口稠密地区位置共同点可概括为6. 结合图4. 4,说出四大人口稀疏地区_______ 、_____ 、 ____ 、 ____ •7. 阅读p73页回答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带来 问题:①自然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社会经济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口的增长应与 _______ 、 ________ 相协调,与 ____________ 相适应。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人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_______ o 请参考P75页图4.7说出三大人种的分布:白种人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_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_____ o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自主复习)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 __________ 。
初二语文备课教案—第16周1课时
![初二语文备课教案—第16周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ac3f41e192e45361166f524.png)
学习重、难点
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主要设想、措施
(学法、教法)
朗读法、讲授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及其它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学校集体备课通案主备人:庞海清
八年级语文科课题(学习内容):壶口瀑布(16)周(1)课时审核人:李春燕
学习目标(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6周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6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99ff175ef7ba0d4b733b07.png)
教学过程(续):
3.学生自由写作,先写完的学生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同学那儿拜读他的大作,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你的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习作
写事: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人:事例典型,有真情实感
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
作业布置:
完成习作。
教学后记:
136
课时计划
第16周第课(章、单元)第5节第2课时2018年6月日
学法
自主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我们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你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今天,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深刻的人,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
二、拓展思路
1.翻阅自己近来写的日记、读书笔记,把心里特别想说的内容简要地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难点
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流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辩题
二、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针对辩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科技的发展利大”和“科技的发展弊大”确定正反方,认为“利大”的一方为正方,认为“弊大”的一方为反方,分为两组,并推选出一名主持人。
2.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或指出对方认识的片面,用本方观点予以纠正……
四、评议总结,提高认识
1.双方辩论结束,主持人应该对整个辩论过程作出总结,吸收双方合理意见,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请老师点评。133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十六周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十六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748938a216147917112871.png)
第一课时——认识分数教学内容:课本第92、93页的例1、例2、例3,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以“平均分”为核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分桃画面)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途中路过一大片桃树林,猪八戒馋的直流口水,问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道:“吃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
”师:4个桃子要分给八戒和悟空,怎样分比较公平?生:每人分到2个。
师:要是2个桃子呢?生:每人1个。
师: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平均分”(生说)师:现在只有1个桃子要公平的分给八戒和悟空,每人分得多少呢?生:一人一半。
师: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桃子的一半,那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有谁知道?生:二分之一。
师: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师: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桃子的一半,也就是它的 ,(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这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桃子的1/2)(生齐读 ) 师: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桃子的1/2的吗? (全班齐读,同桌互说) 2、动手折1/2 师: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用画斜线的方法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展示不同作品)师: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生1:都是一半生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第十六周复习教案与反思
![第十六周复习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b967b41c850ad02de804147.png)
1、背诵有关课文与古诗,按要求依照课文内容填空和默写诗意。
2、字、词的掌握运用。
活动难点
1、背诵有关课文,按要求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2、能阅读分析短文,完成有关练习。
3、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
备注:
五课时
教
学
过
程
活动环节
教师
活动
学生活动
师生互动
创设情境
创设
情境
创设情境:复习的重要性
一、揭示本周复习的内容。
二、讲清复习要求。
学生听清复习要求
教
学
活
动
第一
课时
听写四至六单元“生字词语”。
1、出示复习提纲:
先看一遍要听写的字、词语
2、教师念要听写的词语。
1、自主完成。
2、同桌交流:哪些字难记。
3、全班交流、补充、评价。
4、听写训练
第二
课时
同音字、多音字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1、出示复习提纲:
2、出示同音字、多音字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师生互动
口语
交际
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复习的重要性
一、揭示本周复习的内容。
二、讲清复习要求。
学生听清复习要求
教
学
活
动
星期一
听写一至易错八单元“生字词语”的词语。
1、出示复习提纲:
先复习、巩固一至八单元易错要听写的字、词语
2、教师念要听的词语。
1、自主完成。
2、同桌交流:哪些字难记。
3、全班交流、补充、评价。
3、全班交流、补充、评价。
4、训练
第五、六课时
背诵有关课文及古诗词,按要求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三年级(下册) 第16周教案
![三年级(下册) 第16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a694d09b89680203d82573.png)
1、集中进行放松活动;
2、学生自评、教师评价本课;
3、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4、宣布下课;
5、师生再见。
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快、静、齐,
游戏队形;
× × × × × ×
× × × × × ×
要求:
积极参与,充分活动。
游戏二:翻滚过山车 场地器材:一个篮球场 游戏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让学生在场地上成纵队排列,队员间距一臂,两脚分开,每组排头的队员拿一个篮球,用滚的方式使其从队员们的跨下一次性通过,如果出现没能一次通过就必须重新再来一次,直到通过,通过后排头的队员还必须尽快的跑到排尾抓住篮球,站好位置把球从头顶依次在传到现在的排头,依次循环直到该组所有队员都完成一次,再次使球回到最开始的队员手中,游戏结束,最后完成的队接受5个俯卧撑的“奖励”
3、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无处不在,知道生活中的地带,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能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组 织 教 法
二次修改使用设计
一、导入:
1、出示课件——在哪里?通过找寻生活中的,让孩子们收集潜在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习。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哪些地方很?你是怎么想的?
3、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4、宣布下课;
5、师生再见。
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周第一课时
亚、欧、非复习
[复习要点]掌握三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将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
[复习方法]熟悉知识点,自建网络。
★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2、需要识记的一些内容:
⑴、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⑵、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400米)。
⑷、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俄罗斯);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
⑸、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三长河,注入东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注入南海。
⑹、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经8个国家),注入黑海。
⑺、亚洲、欧洲的湖泊:
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深的湖泊;
里海(中亚)——世界最大的湖泊(内陆湖、咸水湖);
死海(西亚)——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中亚)——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第二节、非洲
1、地理位置:
⑴、地理位置:赤道从中部穿过,地跨南北两半球。
⑵、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和东面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与亚洲分界。
2、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54个)。
二战前,只有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3、非洲地形:
⑴、地形多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海拔500—1000米
⑵、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⑶、主要地形区:
①、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
②、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峰(山顶积雪);
③、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盆地;
④、东非大裂谷----世界最长(地壳张裂形成的裂谷带);
⑤、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沙漠(770万平方千米);
⑥、几内亚湾-------非洲最大海湾;
⑦、马达加斯加岛------非洲最大岛屿;
⑧索马里半岛-----非洲最大的半岛。
4、气候:
⑴、非洲绝大部分在热带,平均气温高(25℃以上)称为“热带大陆”,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⑵、气候特点: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气候类型见下图)
A、G地中海气候
B、F热带沙漠气候
C、E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M、高原气候
注: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适于栽柑橘、葡萄、橄榄等。
5、河流:
⑴、尼罗河——世界上最长河(6600千米)注入地中海;
⑵、刚果河——水量次于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
6、物产丰富(“富饶大陆”):
⑴、矿产资源:金刚石、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几内亚的铝土,南非的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赞比亚的铜,尼日利亚的石油也非常有名。
⑵、名贵树种: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
⑶、农作物:咖啡、枣椰、油棕的主产地。
⑷、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居世界首位如:狮子、大象、斑马、长劲鹿等。
7、经济:
⑴、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大洲。
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⑵、农业是重要部门,玉米种植面积最广,小麦和稻米大量进口,咖啡、可可、花生、棉花等大量出口。
★自建网络★
{⎪
⎪⎪⎪
⎪
⎪⎪⎪⎪⎪⎪⎪
⎪⎪⎪⎪⎪⎪
⎪
⎪⎪⎪⎪
⎪⎪⎪⎪⎪⎪⎪⎪⎪⎪⎪⎪⎪⎪⎪⎪⎪
⎪⎪⎪⎪⎪⎪⎪⎪⎨⎧⎪⎪⎪⎨⎧⎪⎪⎩⎪⎪⎨⎧⎩⎨⎧⎪⎪⎪⎩⎪⎪⎪⎨⎧⎩⎨⎧⎪⎪⎪⎩⎪⎪⎪⎨
⎧⎪⎪⎪⎩⎪⎪⎪⎨⎧⎩⎨⎧⎩⎨⎧⎪⎪⎪⎩⎪⎪⎪⎨⎧⎪⎩⎪⎨⎧⎪⎪⎪⎪⎩⎪⎪⎪
⎪⎨⎧⎪⎪⎩⎪⎪⎨⎧大洋洲。
-亚洲,最少-人口最多 韩国。
度,单一国家:日本、多民族国家:中国、印
汉族、印度斯坦族。
0种),多人口民族:亚洲民族最多(100民族寒极:奥伊米亚康。
雨极:乞拉朋齐,亚洲热同期,夏高温多雨。
特点:旱雨季明显,雨气候。
气候、 气候、 季风气候:沿海分布最具典型水变化大。
大陆影响大,温差、降气候,冬寒夏酷热,受 分布最广: 气候。
、热三带、缺失:复杂多样,地垮寒、温气候湖/半咸半淡。
海/最低最咸,⒅ 海/最大,⒇ 湖/最深淡水,⒆ 湖泊:⒄ 河(注入咸海)。
内流河:锡尔河,阿姆
发拉底河。
恒河,底格里斯河,幼注入印度洋:印度河,河(流经国最多)。
(亚洲最大),⒃ 黄河,⒂注入太平洋:黑龙江, 叶尼塞河,勒拿河。
注入北冰洋:鄂毕河, 积大。
放射状分布,内流区面中部高原山地,顺地势特点:山河众多,源于水系死海(-400)。
(8848),最低:海拔最高:珠穆朗玛峰伏大,高低悬殊。
中部高四周低。
地势起地势分布)。
平原、两河平原(沿河 与 ⑿平原。
平原、华北平原、⒁ 平原/亚洲最大、⒀ ⑾平原山脉、斯塔诺夫山脉。
山脉、⑽ 山脉、⑼ 山脉(世上最高)、⑻ ⑺山脉高原。
高原(冷气源)、⑹ 、⑸ 高原(冷气源) ⑷高原(世上最高)、 ⑶高原(世上最古老)、 高原、⑵ ⑴高原地形区。
特点:高原、山地为主地形 )为界。
、日期变更线三线经过海峡(国界线、洲界线 北美洲:东北以N 运河为界。
非洲:西南以M 为界。
海 海、土耳其海峡、I L 山脉、 海、K 河、J 山、I 欧洲:西以H 洲界洲 洲,南望G 洲,东北隔F 洲,西南隔E 大洲:西连D 洋 洋,东邻C ,南邻B 海洋:北邻A 经纬:东半球,北半球位置半岛。
半岛、T 半岛、S 半岛、R 半岛:Q 群岛。
P 群岛(世界上最大)、
群岛:O 海。
海、黄海、X 海、W Y 湾。
V 海。
U 日本海。
近海。
太平洋最深海沟:近海
⎪⎪⎪⎪⎪⎪⎨⎧⎪⎪⎪⎪⎪⎨⎧⎪⎧,称为“非洲屋脊”。
亚高原最高的高原:埃塞俄比。
最大的湖泊M 。
最高山:J (北)。
山脉(南)、D 山脉山脉:R 高原、阿赞得高原。
高原、H 高原、Q 高原:N 半岛、海湾。
海岸:平直,少岛屿、地形区 ”。
称“为主,地面起伏小,美
特点:以地形⎪⎪⎪⎪⎩
⎪⎪⎪⎪⎨
⎧河湖⎪⎪⎪⎪
⎪⎪⎩
⎪⎪⎪⎪⎪⎪⎨⎧⎩⎨
⎧⎪⎩⎪
⎨⎧⎪⎪⎩⎪⎪⎨⎧。
、⑸ 亚洲:⑹。
欧洲:地中海、⑶界线半球:东半球西部。
东北⑵, 大洲:北⑴海。
洋,北临⑷
西临⒀海: 洋,⑻ 东临⑼海陆大部分位于热带。
穿过非洲南部。
C 穿过非洲北部, A 穿过非洲中部, B 经纬度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