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章末综合提升高三一轮复习
高三第一轮复习工作计划
高三第一轮复习工作计划高三第一轮复习工作计划(一)高考复习一般要经历三轮:第一轮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第二轮专题研究;第三轮强化训练。
那么高三第一轮复习的策略有哪些呢?一、善于整合高中三年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高三第一轮复习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核心,常常需要重复温习高一二已学知识点和基本技能,这个过程需要重复实现温故而知新,即在原有基础上要有新的发现,这就需要在复习高一二所学知识时,善于镶嵌高中三年所学内容,来实现复习的新意和高效。
二、善于拓展原有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高一二我们所掌握的方法毕竟很有限,高三学习后无论是视野和基本技巧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因此,一些高一二必须采用的方法,到现在可以优化和改进,以便减少计算量,提高运算速度,改善学习方法。
例如到了高三后,解决函数的单调性的策略有两种,一是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二是利用求导的办法,显然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比利用求导要复杂得多,因此,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最好能整合利用函数求导来解决函数单调性问题。
这样在处理此问题时,就可以回避利用函数单调性定义来研究对函数的单调性问题了。
这自然就拓展了原有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了学习视野和复习效率。
三、善于嵌镶高中三年所有学习技法,造就思维落差高三第一轮复习仅仅是回顾和实践旧知识是永远不够的,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和更新旧知识,不断造就思维落差,才可能获得新智能。
只有在不断发展和领悟中,获得惊喜,才会感受到第一轮复习不是无谓的重复,机械的回顾。
高三第一轮复习需要在强化和更新旧知识的基础上,增添新的感悟,才能持续不断地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题突出,活而不杂,多而不乱我们提倡高三第一轮复习要整合高中三年所学内容的所有基本方法,但我们并不主张高三复习出现过大思维跳跃,或者主题不突出,甚至没有主题的复习方法。
我们所提倡的整合是主题鲜明,结构严谨,活而不杂,多而不乱的复习策略。
第十六章 电压+电阻章末提升核心素养课件-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二、填空题 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a是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 引出的导线接头。a与b处相接时,电压表示数为6.0 V;使a 与b处断开,然后与c处相接,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示数为 4.5 V,这时灯泡L2两端的电1.5压为____V。
9.(2023十堰中考)如图所示,酸甜多汁的水果提供的电能点 亮了发光二极管,其中水果相当于电路中的_电__源___,发光二 极管主要由__半__导__体__材料制成。如果其中一个二极管熄灭, 其他依然发光,说明熄灭的二极管与其他二极管是__并__联__(选 填“串联”或“并联”)的。
编 号
材料
长度 /m
横截面 积
/mm2
灯泡 亮度
A 锰铜合金 0.5 0.8 亮
B 镍铬合金 0.5 0.8 较亮
C 镍铬合金 0.5 0.4 较暗
D 镍铬合金 1.0 0.4 暗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灯___泡___的__亮___度___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2)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控__制___变___量___法和转换法。 (3)分别将编号为___A__、__B_____的电阻丝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可 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章末提升·核心素养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有关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C ) A.接线柱C、D端接进电路为定值电阻 B.接线柱A、B端接进电路为一根导线 C.A、C端接进电路,向D端移动P,电阻增大 D.C、B端接进电路,电流方向为C→P→B
2.两只小灯泡L1和L2连接在同一电路中。以下哪个特点可以 确认两灯是并联的( D ) A.两灯亮度不相同 B.两灯两端的电压相等 C.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 D.通过两灯的电流不相等
2019-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章末复习课件(共59张)
相关题 4 当 t 取何值时,
35t-3-5 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3
3
解:∵ 5t-3≥0,∴当5t-3=0,即 t=5 时,
最小值是-5.
3 5t-3-5 的值最小,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专题三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要点指导】 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时, (1)先将二次根式进行适当的化简;(2)二次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专题五 二次根式的化简
【要点指导】
灵活应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公式:( a)2=a(a≥0), a2 =|a|, a·b =
a· b (a≥0, b≥0),
ab=
a b
(a≥0, b>0), 可以将复杂的二次根式进
行化简, 从而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例 7 实数 a, b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 16-Z-1 所示, 则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2)比较 5+ 13与 7+ 11的大小
分析 先求出两个式子的平方, 再比较这两个式子的平方的大小.
解:( 5+ 13)2=18+2 65, ( 7+ 11)2=18+2 77. ∵65<77,∴ 65< 77,∴18+2 65<18+2 77, 即( 5+ 13)2<( 7+ 11)2. 又∵ 5+ 13>0, 7+ 11>0, ∴ 5+ 13< 7+ 11.
a ≥0( a≥0 )
a =a( a≥0 )
a2
=|a|=
a(a≥0), -a(a<0)
当a≥0时,( a)2= a2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37] 第十六章 第2讲 产业转移
练案[37]第2讲产业转移一、单项选择题(2021·河北适应性测试)江西省景德镇老工业区在改造搬迁工作中,以“文化渗透城市”为导向,在老工业区建设陶瓷文化产业园,将主体厂房改为陶瓷工业博物馆和美术馆,在附属建筑中植入陶瓷创作、创意陶瓷售卖等新业态,将工业遗产、市民生活融为一体。
据此完成1~2题。
1.老工业区改造对提升城市功能作用突出的是(B)A.改善基础设施B.增加游憩空间C.增加居住用地D.减少交通拥堵2.改造搬迁后陶瓷产业的发展方向是(C)①保留传统工艺②传承传统文化③退出传统产业④产业转型升级⑤满足个性化需求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A.老工业区②⑥B.新工业区③④C.老工业区③⑤D.新工业区①⑥[解析]第1题,由材料“江西省景德镇老工业区在改造搬迁工作中,以‘文化渗透城市’为导向,在老工业区建设陶瓷文化产业园,将主体厂房改为陶瓷工业博物馆和美术馆,在附属建筑中植入陶瓷创作、创意陶瓷售卖等新业态,将工业遗产、市民生活融为一体”可知,老工业区改造对提升城市功能作用突出的是增加了市民的游憩空间;老工业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完善,改善基础设施不是老工业区改造对提升城市功能的突出作用,老工业区并非改造为住宅区,老工业区改造没有增加居住用地,老工业区改造后,增加了市民的游憩空间,该地游客会增多,交通拥堵现象不一定减少。
第2题,由材料“在老工业区建设陶瓷文化产业园,将主体厂房改为陶瓷工业博物馆和美术馆,在附属建筑中植入陶瓷创作、创意陶瓷售卖等新业态”可知,老工业区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创意陶瓷售卖满足个性化需求,由陶瓷生产转为陶瓷创作、创意陶瓷售卖等为陶瓷生产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出现了转型升级(退出了传统产业);由题干“改造搬迁后陶瓷产业的发展方向”可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是老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发展方向,新工业区应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生产高端陶瓷,实现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不是退出传统产业。
(2022·山东济宁模拟)作为对外投资的新方式,海外园区已成为探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热学章末综合提升课件
2.灌气问题 将一个大容器里的气体分装到多个小容器中的问题也是 一个典型的变质量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可以把大容器中 的气体和多个小容器中的气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即 可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12/8/2021
某容积为 20 L 的氧气瓶装有 30 atm 的氧气,现 把氧气分装到容积为 5 L 的小钢瓶中,使每个小钢瓶中氧气的 压强为 5 atm,若每个小钢瓶中原有氧气压强为 1 atm,问能 分装多少瓶?(设分装过程中无漏气,且温度不变)
章末综合提升
12/8/2021
求解气体状态变化问题的方法突破 一、计算气体压强的常用方法 1.参考液面法 (1)主要依据是液体静力学知识 ①静止(或匀速)液面下深 h 处的压强为 p=ρgh. 注意 h 是液体的竖直深度,不一定等于液柱的长度. ②若静止(或匀速)液面与外界大气接触,则液面下深 h 处 的压强为 p=p0+ρgh,p0 为外界大气压强.
12/8/2021
③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静止液体(或气体)上的压强能够 大小不变地由液体(或气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④连通器原理:在连通器中,同一种液体(中间液体不间 断)的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强是相等的.
12/8/2021
(2)计算压强的步骤 ①选取假想的一个液体薄片(其自重不计)为研究对象; ②分析液片两侧受力情况,建立力的平衡方程,消去横 截面积,得到薄片两侧的压强平衡方程; ③解方程,求得气体压强.
12/8/2021
2.汽缸类问题的几种常见类型 (1)气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需要综合应用气体定律和物 体的平衡条件解题. (2)气体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需要综合应用气体定律和 牛顿运动定律解题.
12/8/2021
(3)封闭气体的容器(如汽缸、活塞、玻璃管等)与气体发生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如果满足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可根据 相应的守恒定律解题.
2019东方思维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章末整合提升(共14专题)
章末整合提升1.(多选)(2016·全国卷Ⅰ)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速度—时间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及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对速度—时间图象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析:根据题述,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由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t=1 s时,甲车和乙车并排行驶,选项A、C错误;由题给图象可知,在t=1 s时甲车速度为10 m/s,乙车速度为15 m/s,0~1 s时间内,甲车行驶位移为x1=5 m,乙车行驶位移为x2=12.5 m,所以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选项B正确;从t=1 s到t=3 s,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x=12(10+30)×2 m=40 m,选项D正确.答案:BD2.(2016·全国卷Ⅲ)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x,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xt2B.3x2t2C.4xt2D.8xt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意在考查考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析:设质点的初速度为v0,由末动能为初动能的9倍,得末速度为初速度的3倍,即v-t=3v0,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x t =v0+3v02=2v0,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质点的加速度a=3v0-v0t=2v0t,由以上两式可知,a=xt2,A项正确;B、C、D项错误.答案:A3.(多选)(2013·全国卷Ⅰ)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位移图象、追及问题等知识点,通过交点知道谁追上谁,通过斜率知道速度如何变化.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应用相关知识定量分析物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由x-t图线分析可知,t1时刻b车追上了a车,A选项错误;x-t图线斜率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t2时刻a车沿正方向运动,b车沿负方向运动,B选项正确;x-t图线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大小,t1到t2这段时间内曲线b斜率先减小后增加,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答案:BC4.(2014·全国卷Ⅱ)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1+v2 2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匀变速运动中的追及和相遇问题,图中斜率代表加速度,交点代表速度相等,距离产生最值,面积代表位移.解析:根据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以看出汽车甲的位移x甲大于汽车乙的位移x乙,选项C错误;根据v=xt 得,汽车甲的平均速度大于汽车乙的平均速度,选项A正确;汽车乙的位移x乙小于初速度为v2、末速度为v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即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1+v22,选项B错误;根据v-t图象的斜率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因此汽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都逐渐减小,选项D错误.答案:A5.(2013·全国卷Ⅰ)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l).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由三角形的相似对应边成比例,分别解出A、B 的位置y A 、x B ,再由A 、B 各自的运动,列出方程y A =2l +12at 2,① x B =v B t ,②就可求解v B =146al . 难度中等偏上,考生若是不能分析出橡皮筋的均匀伸长的特定的比值关系,仅能得①②两式的少部分分.解析:设B 车的速度大小为v ,如图,标记R 在时刻t 通过点R ′(l ,l ),此时A 、B 的位置分别为A ′、B ′.由运动学公式,A ′的纵坐标y A ′、B ′的横坐标x B ′分别为y A ′=2l +12at 2,x B ′=v-t ,在开始运动时,R 到A 和B 的距离之比为2∶1,由于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在以后任一时刻R 到A 和B 的距离之比都为2∶1.由几何关系知x R ′x B ′=y A ′-l y A ′+l =23,x R ′x B ′=l vt =23, 联立解得v =6al 4. 答案:6al 4章末整合提升1.(多选)(2016·全国卷Ⅰ)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共点力平衡.同一根绳子的拉力大小处处相等,则物体a和b受到绳的拉力大小均等于物体a的重力.由于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利用正交分解可求解.解析:由题意,在F保持方向不变,大小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物体a、b均保持静止,选a受力分析得,绳子拉力F T=m a g,所以物体a和b受到绳的拉力保持不变,C选项错误;a、b受到绳的拉力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所以OO′的张力不变,A选项错误;对b进行受力分析,并将各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如图所示.由受力平衡得:F T x+F f=F x,F y+F N+F T y=m b g,F T和m b g始终不变,当F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支持力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选项正确;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D选项正确;故答案选BD.答案:BD2.(多选)(2017·全国卷Ⅰ)如图,柔软轻绳ON的一端O固定,其中间某点M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初始时,OM竖直且MN被拉直,OM与MN之间的夹角为α(α>π2).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A .MN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 .MN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 .OM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 .OM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命题意图:本题属于动态平衡问题,可用图解法解决本题,通过两绳子的夹角不变,又知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不会改变,把重力的大小作为弦长,两拉力的夹角变为圆周角,根据圆的特性可作出图.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形定则和数学的平面几何知识,是一道要求比较高的难题.解析:由题意画出矢量三角形如下图,α不变,则图中θ角不变,形成下图共圆形式,在圆中直径的弦长最大,则F MN 逐渐增大,F OM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D3.(2017·全国卷Ⅱ)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F 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2- 3 B.36 C.33 D.3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滑块摩擦力和共点力平衡问题.利用正交分解把F进行分解,F的竖直分量与支持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水平分量与摩擦力相等.但注意此进滑块摩擦力F f≠μmg.解析:当拉力水平时,物体匀速速度,则拉力等于摩擦力,即F=μmg;当拉力倾斜时,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由F f=μF N,F N=mg-F sin θ,可知摩擦力为F f=μ(mg-F sin θ),F f=12 F,代入数据为:12μmg=μ(mg-32F),联立可得μ=3 3.答案:C4.(2017·全国卷Ⅲ)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 cm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 cm.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 cm;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A.86 cm B.92 cmC.98 cm D.104 cm命题意图:此题是物体的平衡问题,考查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在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时,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正交分解法将各个力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力,然后列式求解,如果物体受到三力处于平衡状态,且两个力大小相等,则可根据矢量三角形法,将三个力移动到一个三角形中,然后根据角度列式求解.前后两次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即合外力为零,在改变绳长的同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跟着改变.解析:如图所示:绳子原长是80 cm ,伸长为100 cm ,则AC 段长50 cm ,故∠ACD =53°.由受力平衡2F 1cos 53°=mg ,当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2F 2=mg .假设绳子的劲度系数为k ,则绳子拉力F 1=k (50 cm -40 cm),F 2=k (x -40 cm),解得x =46 cm ,所以此时绳子总长度为92 cm.答案:B5.(2016·全国卷Ⅱ)如图,两个轻环a 和b 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a 和b 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 、b 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为( )A.m 2B.32m C .m D .2m 解析:设悬挂小物块的点为O ′,圆弧的圆心为O ,由于ab =R ,所以三角形Oab 为等边三角形,根据几何知识可得∠aO ′b =120°.而一条绳子的拉力相等,故F T =mg ,小物块受到两条绳子的拉力作用,两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故受到的拉力的合力等于mg ,所以小物块的质量为m,C正确.答案:C章末整合提升1.(多选)(2015·全国卷Ⅰ)如图甲,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图甲图乙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分析、速度图象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偏难.解析:由运动的v-t图线可求出物块向上滑行的加速度和返回向下滑行的加速度,对上升时和返回时分析受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分别列出方程,联立两个方程可解得斜面倾角和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选项A、C正确;根据运动的vt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求出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选项D正确.答案:ACD2.(多选)(2015·全国卷Ⅱ)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A.8 B.10C.15 D.18命题意图:本题借助连接体问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隔离法,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解析:设每节车厢的质量为m,这列车厢的节数为n,东边车厢的节数为x,西边车厢的节数为n-x.当机车在东边拉车厢时,对西边车厢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n-x)ma;当机车在西边拉车厢时,对东边车厢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23max,联立可得n=53x,x为3的倍数,则n为5的倍数,选项B、C正确,选项A、D错误.答案:BC3.(2017·全国卷Ⅱ)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相距s0和s1(s1<s0)处分别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所示.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速度v0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至少到达小旗处.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v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运动学公式与动能定理的应用.解析:(1)设冰球的质量为m,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动能定理得-μmgs0=12mv21-12mv20,①解得μ=v20-v212gs0.②(2)冰球到达挡板时,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中,刚好到达小旗处的运动员的加速度最小.设这种情况下,冰球和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所用的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得v20-v21=2a1s0③v0-v1=a1t④s1=12a2t2⑤联立③④⑤式得a2=s1(v1+v0)22s20.答案:(1)v20-v212gs0(2)s1(v1+v0)22s204.(2017·全国卷Ⅲ)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1 kg 和m 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命题意图:本题通过滑块—木板模型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等相关知识点.解析:(1)滑块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B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 f1、F f2和F f3,A和B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和a B,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物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F f1=μ1m A g,①F f2=μ1m B g,②F f3=μ2(m+m A+m B)g,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1=m A a A,④F f2=m B a B,⑤F f2-F f1-F f3=ma1,⑥设在t1时刻,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其大小为v1,由运动学公式有v1=v0-a B t1,⑦v1=a1t1,⑧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代入已知数据得v1=1 m/s.⑨(2)在t1时间间隔内,B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 B=v0t1-12a B t21,⑩设在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2,对于B与木板组成的体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1+F f3=(m B+m)a2,⑪由①②④⑤式知,a A=a B;再由⑦⑧式知,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的速度大小也为v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由题意知,A 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2,设A的速度大小从v1变到v2所用的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v2=v1-a2t2,⑫对A有:v2=-v1+a A t2,⑬在t2时间间隔内,B(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1=v1t2-12a2t22,⑭在(t1+t2)时间间隔内,A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 A=v0(t1+t2)-12a A(t1+t2)2,⑮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A和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s0=s A+s1+s B,⑯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s0=1.9 m,(也可用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答案:(1)1 m/s (2)1.9 m5.(2015·全国卷Ⅰ)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如图甲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求:图甲图乙(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牛顿运动定律、板块模型、速度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1(m+M)g=(m+M)a1,①由题图乙可知,木板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1= 4m/s,由运动学公式有v1=v0+a1t1,②x0=v0t1+12a1t21,③式中,t1=1 s,x0=4.5 m是木板碰撞前的位移,v0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μ1=0.1,④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v1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g=ma2,⑤由题图乙可得a2=v2-v1t2-t1,⑥式中,t2=2 s,v2=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μ2=0.4.⑦(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3,经过时间Δt,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μ2mg+μ1(M+m)g=Ma3,⑧v3=-v1+a3Δt,⑨v3=v1+a2Δt,⑩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x1=-v1+v32Δt,⑪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x2=v1+v32Δt,⑫小物块相对木板运动的位移为Δx=x2-x1,⑬联立⑥⑧⑨⑩⑪⑫⑬式,并代入数值得Δx=6.0 m.⑭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 m.(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a4,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x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μ1(m+M)g=(m+M)a4,⑮0-v23=2a4x3,⑯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x=x1+x3,⑰联立⑥⑧⑨⑩⑪⑮⑯⑰式,并代入数值得x=-6.5 m,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 m.答案:(1)0.1 0.4 (2)6.0 m (3)6.5 m章末整合提升万有引力与航天⎩⎪⎪⎪⎨⎪⎪⎪⎧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内容公式:F =G m 1m2r 2定律的应用⎩⎪⎨⎪⎧G Mm r 2=m v 2r =mr ω2=m ⎝ ⎛⎭⎪⎫2πT 2r =ma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地球同步卫星1.(2017·全国卷Ⅰ)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气的影响).速度较大的球越过球网,速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原因是( )A .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B .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C .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D .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平抛运动规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析:发球机从同一高度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根据平抛运动规律,竖直方向上,h =12gt 2,可知两球下落相同距离h 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选项A 错误;由v 2y =2gh 可知,两球下落相同距离h 时在竖方向上的速度v y 相同,选项B 错误;由平抛运动规律,水平方向上,x =vt ,可知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t 较少,选项C 正确;由于做平抛运动的球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相同,选项D 错误.答案:C2.(2017·全国卷Ⅱ)如图,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 )A.一直不做功B.一直做正功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与做功问题.解析:由于大圆环是光滑的,因此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因此作用力不做功,A项正确,B项错误;小环刚下滑时,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背离大圆环的圆心,滑到大圆环圆心以下的位置时,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指向大圆环的圆心,C、D项错误.答案:A3.(2015·全国卷Ⅰ)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1和L2,中间球网高度为h.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v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的最大取值范围是( )A.L 12 g6h <v <L 1g 6hB.L 14 g h <v < (4L 21+L 22)g6hC.L 12 g 6h <v <12 (4L 21+L 22)g6hD.L 14g h <v <12(4L 21+L 22)g6h解析:当发射机正对右侧台面发射,乒乓球恰好过网时,发射速度最小.由平抛运动规律,L 12=v 1t ,2h =12gt 2,联立解得:v 1=L 14gh.当发射机正对右侧台面的某个角发射,乒乓球恰好到达角上时,发射速度最大.由平抛运动规律, L 21+⎝ ⎛⎭⎪⎫L 222=v 2t ′,3h =12gt ′2,联立解得:v 2=12(4L 21+L 22)g6h .即速度v 的最大取值范围为L 14gh<v <12(4L 21+L 22)g6h,选项D 正确,选项A 、B 、C 错误.答案:D4.(多选)(2017·全国卷Ⅱ)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 为近日点,Q 为远日点,M 、N 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T 0.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 经M 、Q 到N 的运动过程中( )A .从P 到M 所用的时间等于T 04B.从Q到N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C.从P到Q阶段,速率逐渐变小D.从M到N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行中的应用.解析:在海王星从P到Q的运动过程中,由于引力与速度的夹角大于90°,因此引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速度越来越小,C 项正确;海王星从P到M的时间小于从M到Q的时间,因此从P到M的时间小于T04,A项错误;由于海王星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太阳引力作用,引力做功不改变海王星的机械能,即从Q到N的运动过程中海王星的机械能守恒,B项错误;从M到Q的运动过程中引力与速度的夹角大于90°,因此引力做负功,从Q到N的过程中,引力与速度的夹角小于90°,因此引力做正功,即海王星从M到N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D项正确.答案:CD5.(2017·全国卷Ⅲ)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A.周期变大B.速率变大C.动能变大D.向心加速度变大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天体运动、圆周运动的知识.解析:组合体比天宫二号质量大,轨道半径R不变,根据GMm R2=m v2R,可得v=GMR,可知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速率不变,B 项错误;又T =2πRv,则周期T 不变,A 项错误;质量变大、速率不变,动能变大,C 项正确;向心加速度a =GMR2,不变,D 项错误.答案:C6.(2016·全国卷Ⅰ)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A .1 hB .4 hC .8 hD .16 h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同步卫星、开普勒第三定律及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以及运动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解析:设地球半径为R ,画出仅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时同步卫星的最小轨道半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同步卫星的最小轨道半径r =2R .设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为T ,则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6.6R )3(2R )3=(24 h )2T2,解得T ≈4 h ,选项B 正确.答案:B章末整合提升机械能⎩⎪⎪⎪⎪⎪⎪⎨⎪⎪⎪⎪⎪⎪⎧功⎩⎪⎪⎪⎨⎪⎪⎪⎧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恒力做功:W =Fl cos θ变力做功功率⎩⎪⎨⎪⎧平均功率:P =W t 或P =Fv cos θ瞬时功率:P =Fv cos θ机车的两种启动方式⎩⎪⎨⎪⎧以恒定的功率启动以恒定的加速度启动机械能⎩⎪⎨⎪⎧动能:E k =12mv2重力势能:E p =mgh机械能:E =E k+Ep基本规律⎩⎪⎨⎪⎧功能关系:W =ΔE 动能定理:W =E k2-Ek1机械能守恒定律:E k1+E p1=E k2+Ep2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1.(2017·全国卷Ⅱ)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v 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A.v 216g B.v 28g C.v 24gD.v 22g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力与运动、功能关系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解析:设轨道半径为R ,小物块从轨道上端飞出时的速度为v 1,由于轨道光滑,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 ×2R =12mv 2-12mv 21,小物块从轨道上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对运动分解有:x =v 1t ,2R =12gt 2,求得x =-16⎝⎛⎭⎪⎫R -v 28g 2+v 44g 2,因此当R -v 28g =0,即R =v 28g时,x 取得最大值,B 项正确,A 、C 、D 项错误.答案:B2.(2017·全国卷Ⅲ)如图,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均匀柔软细绳PQ 竖直悬挂.用外力将绳的下端Q 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M 点,M 点与绳的上端P 相距13l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 )。
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第47讲自然环境与环境保护学案(人教版)
第47讲自然环境与环境保护[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知识体系导学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一、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思考】淡水资源有哪些供给服务功能?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功能的极限。
二、环境问题及其危害1.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危害(1)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2)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对自然环境的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填图】毁林开荒可以引发恶性循环,在框图中填写合适的词语。
三、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环境安全问题(1)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污染事件导致的。
(2)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逐步加剧导致的。
2.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1)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可能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功能影响国家安全;可能成为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安全问题的和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
(2)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降低环境问题程度;减小人类社会的可能性。
四、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
2.强化的预警和防控:建立大气、水等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对常规污染指标进行监测预警。
3.妥善处置事件: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建立系统、严格和规范的环境制度。
提升关键能力——能力突破掌握解题技法关键能力一说明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典题精研[典例1] [2021·北京卷,20]下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
2023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
2023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2023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透彻把握《高考考试大纲》的精神,深入研究和领会新课程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做好与新课程的衔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保高考有新的突破。
二、教学措施及方法1、强化积累,夯实基础语文贵在积累。
诵读和练习是积累的主要方式。
诵读是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
各班开学第一节课制订好诵读计划。
诵读的内容:①诵读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必修5的文言文。
达到重点篇目会背诵,会翻译,重点词语记牢。
②诵读名句名篇。
重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74篇文言文及诗词曲。
达到会背诵,会默写,在此基础上向教材其他背诵篇目和新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延伸。
③时文美文。
自选和由教师推荐一些报刊杂志上的最新时文,例如《创新作文高考版》《创新作文高中版》《一图一素材》等,通过诵读,汲取思想精华,领悟写作技巧,积累语言材料。
⑤近几年的高考高分作文。
特别留意与自己喜欢的文体相同的*,积累语言素材,掌握考场作文的一般写作规律。
练习一般安排两个内容:一是练字,要力求把字写规范,写工整;二是练阅读,包括一篇文言文阅读和一篇现代文阅读。
选材以近3年的高考题和各地的模拟题为主。
2、考点训练,实现突破考点训练是语文备考的核心。
考点训练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合理利用好手中的备考资料(优化探究),掌握方法,逐步推进,巩固知识,扩大视野,提升能力。
语言运用、重点讲解“病句辨析”古文阅读、突出四个重点:①实词、重视积累(重点是“大纲”上规定的120个实词),巧妙推断具体语境中的词义。
②虚词、突出重点(18个虚词),辨明用法。
③句式翻译、直译为主,避开误区。
④分析综合、重视人、事、理。
对文言句式的复习,做好五个联系:①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对词类活用的分析联系起来;②把对实词意义的理解与辨析特殊句式联系起来;③把理解文句与掌握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联系起来;④把课外材料与课本联系起来;⑤把文言中的辨词析句与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句法分析联系起来。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六章《近代物理》专题四__核能__核的裂变和聚变(人教版)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六章《近代物理》专题四 核能 核的裂变和聚变[考点透析]一、本专题考点 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均为Ⅰ类要求。
二、理解和掌握内容1.核能①核力:质子与质子之间、中子与中子之间、中子与质子之间的一种强相互作用.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很短,范围约为2×10-15m,所以每个核子几乎只跟它相邻的核子发生相互作用.②核能:由于核子间存在强大的核力,所以要把原子核拆成一个个核子要提供巨大的能量,同样,当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也要释放巨大的能量.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吸收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简称核能.③质量亏损: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叫做核的质量亏损.但需注意:核反应中质量数是守恒的,要区分原子核的质量与质量数.④质能方程:E=mC2 物体的能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当核反应发生质量亏损时要释放能量,上式可写成:ΔE=ΔmC2. (或写成1μ=931.5MeV )2.重核的裂变:重核俘获一个中子后分裂为两个(或几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过程称为重核的裂变.核裂变发生时,往往是伴随释放大量能量的同时放出几个中子,而这些中子又会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这样就会形成链式反应.例如U235的一种裂变反应方程为:原子核非常小,如果铀块的体积不够大,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可能还没碰到铀核时就跑到铀块外面去了.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铀块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3.轻核的聚变:某些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叫轻核的聚变.例如氢核的一种聚变反应方程为:聚变反应往往会比裂变反应释放更多的核能,但反应条件却很苛刻,一般要在几百万度的高温下进行,所以聚变反应也称为热核反应.正因为如此,和平利用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还处于研究试验阶段.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所有的核电站利用的全是裂变反应释放的核能. [例题精析]例题1 云室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静止的原子核A在云室中发生一次α衰变而变成一质量为M的新核,同时辐射出一频率为ν的γ光子.已知α粒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q,其运动轨迹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现测得α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试求衰变前原子核A的质量.(已知普朗克常数为h,不计光子的动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力学规律解决微观粒子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有:①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问题;②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③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根据题意,A核在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表现在两个方面:新核及α粒子的动能;另外同时辐射出一个γ光子,这样就会导致衰变过程中发生质量亏损Δm.如果算出了Δm,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为此我们可先计算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用v 表示衰变后α粒子的速度,根据题意:nXe Sr n U 10136549038102359210++→+nHe H H 10423121+→+R v m Bqv 2= ⑴ 用αE 表示α粒子的动能,则有:221mv E =α ⑵ 由以上两式可解得: mBqR E 2)(2=α ⑶ 用1v 表示剩余核的速度,用M E 表示新核的动能,在考虑衰变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时,因γ光子的动量很小可不予考虑,由动量守恒和动能的定义式可知:mv Mv =1 ⑷ 2121Mv E M =⑸ 由⑶ ⑷ ⑸三式可解得:mBqR M m E M 2)(2⋅= ⑹ 用m ∆表示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利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 22222))(()(ch mMc BqR m M c h E E m M ννα++=++=∆ 如果用A M 表示衰变前A核的质量,所以有 2222))((ch mMc BqR m M m M m m M M A ν++++=∆++= 例题2 太阳现在正处于主序星演化阶段,它主要是由电子和氢核、氦核等原子核组成,维持太阳辐射的是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反应方程是+→+He H e 421142核能,这些核能最后转化为辐射能.根据目前关于恒星演化理论,若由于聚变反应使太阳中氢核数目从现有数减少10%,太阳将离开主序星阶段而转入红巨星阶段,为了简化,假定目前太阳全部由电子和氢核组成.⑴为了研究太阳的演化进程,需知道目前太阳的质量M,已知地球半径R=6.4×106m,地球质量m=6.0×1024kg ,日地中心的距离r=1.5×1011m,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10m/s2,1年约为3.2×107秒,试估算目前太阳的质量.⑵已知质子质量mp =1.6726×10-27kg ,He 42核的质量mα=6.6458×10-27kg ,电子质量me =0.9×10-30kg ,光速c=3×108m/s,求每发生一次题中所述的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核能.⑶又已知地球上与太阳光垂直的每平方米截面上,每秒钟通过的太阳辐射能ω=1.35×108W/m2,试估算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还有多少年的寿命.(估算结果只要求一位有效数字)解析:本题的功能主要考查对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考查了分析能力、运算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及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等,是一道学科内综合题.⑴估算太阳的质量M设T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则有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可知:r T m r Mm G 22)2(π=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2R m Gg = 由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gR r T m M 232)2(π= 将题中给出数据代入上式得:M=2×1030Kg⑵根据质量亏损和质能公式,该核反应每发生一次释放的核能为:ΔE=(4mP +2me -mα)c2 代入数值解得:ΔE=4.2×10-12J⑶据题中给出的假定,在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的时间内,发生题中所述的核反 应的次数为:%104⨯=pm M N 因此太阳在转入红巨星阶段之前总共能辐射出的能量为: E=NΔE设太阳辐射是各向同性的,则每秒内太阳向外辐射的总能量为:E0=4πr 2ω 所以,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的时间为:0E E t = 由以上各式解得: ()ωπα2244241.0r m c m m m M t p e p ⨯-+=将题中所给数据代入,并以年为单位,可得t=1×1010年=100亿年.例题3 原来静止的质量为m 0的原子核A,放出一个α粒子后转变成质量为m 1的原子核B,该原子核在运动方向上又放出α粒子,而衰变成静止的另一原子核C.已知α粒子的质量为m α,且假设在全部核反应过程中,没有辐射γ射线,求两个α粒子的动能及最后新核的质量m2.解析:本题的考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动量守恒定律在微观粒子中的应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因为原子核A原来处于静止状态,且发生两次α衰变后新核仍处于静止,因此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先后发生衰变的两个α粒子应具有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动量,因而具有相等的动能.所以只需计算第一个α粒子的动能即可.⑴设发生第一次α衰变后α粒子的速度为v ,B核的反冲速度为1v ,根据动量守恒有: 11v m v m =α用αE 表示α粒子的动能,用1E 表示B核的动能,则有: 221mv E =α 211121v m E = 根据题意及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2101)(c m m m E E αα--=+由以上各式可解得: 12101)(m m c m m m m E +--=ααα ⑵设两次衰变质量总亏损为Δm,则根据质能方程有: αE mc 22=∆ 所以: ααααm m m m m m m m m m m m 2)(221101002-+---=-∆-= 思考与拓宽:上题中先后两次α衰变过程中质量亏损相同吗?如果不相同,哪次衰变质量亏损更多一些?[能力提升]Ⅰ知识与技能1.关于原子核能及其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能是原子的核外电子从高能级态向低能级态跃迁时放出的能量B.使原子核分解为单个核子时一定从外界吸收能量,核子的总质量将增加 C.使原子核分解为单个核子时一定向外释放核能,核子的总质量将减少D.以上说法均不对2.关于原子核能及其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弹是利用聚变反应制造的核武器B.氢弹是利用热核反应制造的一种核武器C.实现铀235的链式反应必须使其达到足够的纯度和临界体积D.太阳内部的进行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3.我国已经建成的秦川和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利用的是( )A.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B.人工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C.重核裂变放出的核能 D.轻核的聚变放出的核能4.关于原子核及核反应,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原子核中,任意两个核子之间都有核力的作用B.核聚变时核力表现为引力,核裂变时核力表现为斥力C.由于核力的作用,使得核子在组成原子核时一定释放能量D.所有的核变化,都将向外释放核能5.关于重核的裂变和氢核的聚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裂变和聚变过程都有质量亏损,因而都能释放大量核能B.裂变过程有质量亏损,聚变过程质量有所增加C.裂变和聚变都需要在极高的温度下进行D.裂变释放大量核能,聚变需从外界吸收能量6.下面的四个核反应方程中,都有中子释放出来,其中查德威克研究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 )A.n P He Al 103015422713+→+ B.n C He Be 101264294+→+C.n He H H 10423121+→+ D.n B He Li 101054273+→+7.一个锂核Li 73受到一个质子的轰击,变成两个α粒子,这一过程的和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一个氢原子的质量是1.6736×10-27Kg ,一个锂原子的质量是11.6505×10-27Kg ,一个氦原子的质量是 6.6466×10-27Kg, 则上述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J(最后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Ⅱ能力与素质8.静止的镭Ra22686发生α衰变,释放出的α粒子的动能为E0,假定衰变时能量全部以动能形式释放出去,则衰变过程中总的质量亏损是( )A.20c E B.202c E C.202224c E D.20222226cE 9.1956年李政道和扬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用Co 6027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次年李、杨二人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Co 6027的衰变方程是:e Az e Ni Co ν++→-016027 其中e ν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数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⑴Co 6027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上述衰变方程中,衰变产物Ni Az 的质量数A 等于______,核电荷数Z 是________.⑵在衰变前Co 6027核静止,根据云室照片可以看出,衰变产物NiA z 和e 01-的运动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 A z 和e 01- ,那么衰变过程将违背_______守恒定律.10.同学们根据中学物理知识讨论“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日地间的平均距离、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趋势”的问题中,有下列结论:①太阳内部进行着剧烈的热核反应,辐射大量光子,根据2mc E ∆=∆可知太阳质量M在不断减少②根据2r GMm F =和r mv F 2=可知日、地之间距离r将不断增大,地球环绕速度将减小,环绕周期将增大③根据2rGMm F =和r mv F 2=可知日、地之间距离r将不断减小,地球环绕速度将增大,环绕周期将减小④由于太阳质量M不断减小,辐射光子的功率将不断减小,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热功率也将减小,地球表面的温度将逐渐降低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 B.只有 ③ C.只有①②④ D.只有③④11.某沿海核电站原子反应堆的功率为104KW,1h消耗核燃料为8.75g,已知每个铀235裂变时释放出的核能为2×108e V,煤的燃烧热为3.3×107J/K g.计算核燃料中铀235所占的百分比,并分析1g铀235全部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约等于多少千克煤燃烧所释放的热能.(阿伏伽德罗常数N0=6.02×1023个/摩尔)专题四 1.B 2.A 3.C 4.C 5.A 6.B 7 He H Li 4211732→+ 2.8 ×10-12 8.D9.⑴ 27 60 28 ⑵动量 10.C11.[提示]⑴百分比n=(0.44/8.75)×100%=5% ⑵2.5×103K g。
一轮复习:1.4章末总结 提高
(2)打 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2.5 m/s (取 2位有效数字) 2 ( s D - 3 sB + 2 s A ) f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用sA、sB、 75 sD和f表示)
14.(2010全国卷Ⅰ)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 上行驶,0 ~6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线如图所示.
【解析】设所求平均速度为 v,总路程为 s, s/2 s s 在前 里用时:t1= = 2 20 km/h 40 km/h s/2 s s 在后 里用时:t2= = v 2v 2 s 全程平均速度为 =40 km/h, 结果发现 v→∞时, s s + 40 2v 上式才成立, 所以这位旅行者要完成预定计划是不可能的.
3. (2011 天津 )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x与时间 t 的关 系为x=5t+t2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 则该质点( D )
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C.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差都是1 m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考查,简单题.第1 s内的位 移只需将t=1代入即可求出x=6 m,A错误;前2 s内 s2 5 2 + 22 的平均速度为 v = = =7 m/s,B错;由题 2 2 给解析式可以求得加速度为a=2 m/s2,Δx=aT2= 2 m,C错;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D选项正确.
* 2.(2012 山东 ) 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
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t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
是( AC )
A.前3 s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 B.最后2 s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 C.前3 s内与最后2 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
2019东方思维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章末整合提升5
章末整合提升机械能⎩⎪⎪⎪⎪⎪⎪⎨⎪⎪⎪⎪⎪⎪⎧功⎩⎪⎪⎪⎨⎪⎪⎪⎧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恒力做功:W =Fl cos θ变力做功功率⎩⎪⎨⎪⎧平均功率:P =W t 或P =Fv cos θ瞬时功率:P =Fv cos θ机车的两种启动方式⎩⎪⎨⎪⎧以恒定的功率启动以恒定的加速度启动机械能⎩⎪⎨⎪⎧动能:E k =12mv2重力势能:E p =mgh机械能:E =E k+Ep基本规律⎩⎪⎨⎪⎧功能关系:W =ΔE 动能定理:W =E k2-Ek1机械能守恒定律:E k1+E p1=E k2+Ep2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1.(2017·全国卷Ⅱ)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v 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A.v 216g B.v 28gC.v 24g D.v 22g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力与运动、功能关系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解析:设轨道半径为R ,小物块从轨道上端飞出时的速度为v 1,由于轨道光滑,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 ×2R =12mv 2-12mv 21,小物块从轨道上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对运动分解有:x =v 1t ,2R =12gt 2,求得x =-16⎝⎛⎭⎪⎫R -v 28g 2+v 44g 2,因此当R -v 28g =0,即R =v 28g时,x 取得最大值,B 项正确,A 、C 、D 项错误.答案:B2.(2017·全国卷Ⅲ)如图,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均匀柔软细绳PQ 竖直悬挂.用外力将绳的下端Q 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M 点,M 点与绳的上端P 相距13l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 )A.19mgl B.16mgl C.13mgl D.12mgl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重心的确定、动能定理.解析:QM 段绳的质量为m ′=23m ,未拉起时,QM 段绳的重心在QM 中点处,与M 点距离为13l ,绳的下端Q 拉到M 点时,QM 段绳的重心与M 点距离为16l ,此过程重力做功W G =-m ′g ⎝ ⎛⎭⎪⎫13l -16l =-19mgl ,对绳的下端Q 拉到M 点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知外力做功W =-W G =19mgl ,可知A 项正确,B 、C 、D 项错误. 答案:A3.(2016·全国卷Ⅱ)小球P 和Q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 球的质量大于Q 球的质量,悬挂P 球的绳比悬挂Q 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 )A .P 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 球的速度B .P 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 球的动能C .P 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 球所受绳的拉力D .P 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 球的向心加速度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应用功能关系、力与运动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小球从释放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gL =12mv 2,v =2gL ,绳长L 越长,小球到最低点时的速度越大,A 项错误;由于P 球的质量大于Q 球的质量,由E k =12mv 2可知,不能确定两球动能的大小关系,B 项错误;在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g =m v 2L,求得F =3mg ,由于P 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因此C项正确;由a=v2L=2g可知,两球在最低点的向心加速度相等,D项错误.答案:C4.(多选)(2016·全国卷Ⅱ)如图,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了N点.已知在M、N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OMN<π2.在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 )A.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B.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C.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D.小球到达N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M、N两点的重力势能差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功能关系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综合应用动力学规律及功能关系解题的能力.解析:小球在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弹簧的压缩量先增大,后减小,到某一位置时,弹簧处于原长,再继续向下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弹簧又伸长,弹簧的弹力方向与小球速度的方向的夹角先大于90°,再小于90°,最后又大于90°,因此弹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最后又做负功,A项错误;弹簧与杆垂直时,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当弹簧的弹力为零时,小球的加速度也等于重力加速度,B 项正确;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与小球的速度方向垂直,这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C 项正确;由于在M 、N 两点处,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即弹簧的形变量相等,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小球从M 点到N 点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做功为零,重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增量,即小球到达N 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M 、N 两点的重力势能差,D 项正确.答案:BCD5.(2015·全国卷Ⅰ)如图,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12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B .W >12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C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功能关系、摩擦力做功、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偏难.解析:根据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压力为4mg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轨道对质点的支持力为4mg .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4mg -mg =m v 2R,解得质点滑到最低点的速度v =3gR .对质点从开始下落到滑到最低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2mgR -W =12mv 2,解得W =12mgR .对质点由最低点继续上滑的过程,到达Q 点时克服摩擦力做功W ′要小于W =12mgR .由此可知,质点到达Q 点后,可继续上升一段距离,选项C 正确,选项A 、B 、D 错误.答案:C。
高三的第一轮复习的方法
高三的第一轮复习的方法一、地毯式扫荡分清主次,一切为掌握课本让路,将知识点蚕食的干干净净;有舍必有得,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水平范围且浪费时间的题和事,等有时间和基础打牢后回过头再做或借助老师和学习好的优势迅速解决。
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
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
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二、融会贯通树型结构思想,分清根、杆、枝、叶及其关系,理清脉络关系。
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
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
要多思考,多尝试。
三、知识的使用卫星定位法(看到题就明白考那块知识的)、主要解题思想(解此题所所遵循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典型题解法(类似题直接使用解题方法)。
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
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使用知识。
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四、捡“渣子”课前预习找,课中记、课后回忆,睡前回顾;作业后试卷后的梳理。
即查漏补缺。
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补充遗漏。
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升水平。
五、“翻饼烙饼周总结,月复习。
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
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
所以,复习总得两三遍才能完成。
六、基础,还是基础【750*80%基础=600=本一线】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
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
千头万绪抓根本。
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
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
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
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
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
七、学文科,要“死”去“活”来要做纵横家,即纵向比较,横向联系。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第十六章-章末复习》
两种可能:①两灯均不亮,则电路断开,BC之间有电压, AB之间没有电压,L2灯断路;②有一灯亮,而AB间无电 压,则L1灯短路,
A 光敏电阻阻值随光强增强而变大
E/cd
B 光敏电阻阻值随光强增强而变小
C 光敏电阻阻值随光强增强先变大后变小
D 光敏电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和横 截面积间的定量关系,设计如图所示的电路,实 验时将他们所选的两种金属丝接入电路1和2的位 置,通过比较电压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丝的大小. 现有几种康铜合金和镍铬合金,其规格如下表:
状元成才路
知识点4 滑动变阻器
【例7】如图所示,当滑片P置于中点时,小灯泡 刚好正常发光,当滑片P由中点向b端滑动时,电 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是( A ) A.电流表示数变小,小灯泡变暗 B.电流表示数变大,小灯泡变亮 C.电流表示数不变,小灯泡变暗 D.电流表示数变小,小灯泡亮度不变
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状元成才路
课堂教学展示 复习巩固
知识点1 电压和电压表
【例1】如图所示,甲、乙是电流表或电压表. 当开关 S 闭合后,要使电阻 R1、R2 并联,甲 表是_电__压__表__,乙表是_电__流__表__.
解析:电压表要求与被测电路并联,在电路中可视作断路, 电流表要求串联在电路中,在电路中可视作导线;要使电 阻R1、R2并联,电流必须分别流过电阻R1、R2,所以甲表是 电压表,乙表是电流表.
状元成才路
高考真题与模拟综合提升卷 2024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第一课时记叙文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As Ginni Bazlinton reached Antarctica, she found herself greeted by a group of little Gentoo penguins(企鹅) longing to say hello. These gentle, lovely gatekeepers welcomed her and kick-started what was to be a trip Ginni would never forget.Ever since her childhood, Ginni, now 71, has had a deep love for travel. Throughout her career(职业) as a professional dancer, she toured in the UK, but always longed to explore further When she retired from dancing and her sons eventually flew the nest, she decided it was time to take the plunge.After taking a degree at Chichester University in Related Arts, Ginni began to travel the world, eventually getting work teaching English in Japan and Chile. And it was in Chile she discovered she could get last-minute cheap deals on ships going to Antarctica from the islands off Tierra del Fuego, the southernmost tip of the South American mainland. “I just decided wanted to go,” she says. “I had no idea about what I’d find there and I wasn’t nervous, I just wanted to do it. And I wanted to do it alone as I always prefer it that way.”In March 2008, Ginni boarded a ship with 48 passengers she’d never met before, to begin the journey towards Antarctica. “From seeing the wildlife to witnessing sunrises, the whole experience was amazing. Antarctica left an impression on me that no other place has,” Ginni says. “I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I saw a humpback whale; it just rose out of the water like some prehistoric creature and I thought it was smiling at us. You could still hear the operatic sounds it was making underwater.”The realization that this is a precious land, to be respected by humans, was one of the biggest things that hit home to Ginni.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explains “take the plunge” underlined in paragraph 2?A. Try challenging things.B. Take a degree.C. Bring back lost memories.D. Stick to a promise.2. What made Ginni decide on the trip to Antarctica?A. Lovely penguins.B. Beautiful scenery.C. A discount fare.D. A friend’s invitation.3. What does Ginni think about Antarctica after the journey?A. It could be a home for her.B. It should be easily accessible.C. It should be well preserved.D. It needs to be fully introduced.4. 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A. A childhood dream.B.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C. Sailing around the world.D. Meeting animals in Antarctica.记叙文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Ⅱ卷)We journalists live in a new age of storytelling, with many new multimedia tools. Many young people don’t even realize it’s new. For them, it’s just normal.This hit home for me as I was sitting with my 2-year-old grandson on a sofa over the Spring Festival holiday. I had brought a children’s book to read. It had simple words and colorful pictures — a perfect match for his age.Picture this: my grandson sitting on my lap as I hold the book in front so he can see the pictures. As I read, he reaches out and pokes(戳) the page with his finger.What’s up with that? He just likes the pictures, I thought. Then I turned the page and continued. He poked the page even harder. I nearly dropped the book. I was confused: Is there something wrong with this kid?Then I realized what was happening. He was actually a stranger to books. His father frequently amused the boy with a tablet computer which was loaded with colorful pictures that come alive when you poke them. He thought my storybook was like that.Sorry, kid. This book is not part of your high-tech world. It’s an outdated, lifeless thing. An antique, like your grandfather. Well, I may be old, but I’m not hopelessly challenged, digitally speaking. I edit video and produce audio. I use mobile payment. I’ve even built websites.There’s one notable gap in my new-media experience, however: I’ve spent little time in front of a camera, since I have a face made for radio. But that didn’t stop China Daily from asking me last week to share a personal story for a video project about the integration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Anyway, grandpa is now an internet star — two minutes of fame! I promise not to let it go to my head. But I will make sure my 2-year-old grandson sees it on his tablet.1. What do the underlined words “hit home for me” mean in paragraph 2?A. Provided shelter for me.B. Became very clear to me.C. Took the pressure off me.D. Worked quite well on me.2. Why did the kid poke the storybook?A. He took it for a tablet computer.B. He disliked the colorful pictures.C. He was angry with his grandpa.D. He wanted to read it by himself.3.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himself?A. Socially ambitious.B. Physically attractive.C. Financially independent.D. Digitally competent.4.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author as a journalist?A. He lacks experience in his job.B. He seldom appears on television.C. He manages a video department.D. He often interviews internet stars.议论文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Quantum(量子) computers have been on my mind a lot lately. A friend has been sending me articles on how quantum computers might help solve some of the biggest challenges we face as humans. I’ve also had exchanges with two quantum-computing experts. One is computer scientist Chris Johnson who I see as someone who helps keep the field honest. The other is physicist Philip Taylor.For decades, quantum computing has been little more than a laboratory curiosity. Now, big tech companies have invested in quantum computing, as have many smaller ones. According to Business Weekly, quantum machines could help us “cure cancer, and even take steps to turn climate chang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is is the sort of hype(炒作) that annoys Johnson. He worries that researchers are making promises they can’t keep. “What’s new,” Johnson wrote, “is that millions of dollars are now potentially available to quantum computing researchers.”As quantum computing attracts more attention and funding, researchers may mislead investors, journalists, the public and, worst of all, themselves about their work’s potential. If researchers can’t keep their promises, excitement might give way to doubt, disappointment and anger, Johnson warns. Lots of other technologies have gone through stages of excitement. But something about quantum computing makes it especially prone to hype, Johnson suggests, perhaps because “‘quantum’ stands for something cool you shouldn’t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that brings me back to Taylor, who suggested that I read his book Q for Quantum.After I read the book, Taylor patiently answered my questions about it. He also answered my questions about PyQuantum, the firm he co-founded in 2016. Taylor shares Johnson’s concerns about hype, but he says those concerns do not apply to PyQuantum.The company, he says, is closer than any other firm “by a very large margin(幅度)” to building a “useful” quantum computer, one that “solves an impactful problem that we would not have been able to solve otherwise.” He adds, “People will naturally discount my opinions, but I have spent a lot of time quantitatively comparing what we are doing with others.”Could PyQuantum really be leading all the competition “by a wide margin”, as Taylor claims?I don’t know. I’m certainly not going to advise my friend or anyone else to invest in quantum computers. But I trust Taylor, just as I trust Johnson.1. Regarding Johnson’s concerns, the author feels .A. sympatheticB. unconcernedC. doubtfulD. excited2. What leads to Taylor’s optimism about quantum computing?A. His dominance in physics.B. The competition in the field.C. His confidence in PyQuantum.D. The investment of tech companies.3.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prone” in Paragraph 3 most probably mean?A. Open.B. Cool.C. Useful.D. Resistant.4. Which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A. Is Johnson More Competent Than Taylor?B. Is Quantum Computing Redefining Technology?C. Will Quantum Computers Ever Come into Being?D. Will Quantum Computing Ever Live Up to Its Hype?说明文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Goffin’s cockatoos, a kind of small parrot native to Australasia, have been shown to have similar shape-recognition abilities to a human two-year-old. Though not known to use tools in the wild, the birds have proved skillful at tool use while kept in the cage. In a recent experiment, cockatoos were presented with a box with a nut inside it. The clear front of the box had a “keyhole” in a geometric shape, and the birds were given five differently shaped “keys” to choose from. Inserting the correct “key” would let out the nut.In humans, babies can put a round shape in a round hole from around one year of age, but it will be another year before they are able to do the same with less symmetrical(对称的) shapes. his ability to recognize that a shape will need to be turned in a specific direction before it will fit is called an “allocentric frame of reference”. In the experiment, Goffin’s cockatoos were able to select the right tool for the job, in most cases, by visual recognition alone. Where trial-and-error was used, the cockatoos did better than monkeys in similar tests. This indicates that Goffin’s cockatoos do indeed possess an allocentric frame of reference when moving objects in space, similar to two-year-old babies.The next step,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ers, is to try and work out whether the cockatoos rely entirely on visual clues(线索), or also use a sense of touch in making their shape selections.1. How did the cockatoos get the nut from the box in the experiment?A. By following instructions.B. By using a tool.C. By turning the box around.D. By removing the lid.2. Which task can human one-year-olds most likely complete according to the text?A. Using a key to unlock a door.B. Telling parrots from other birds.C. Putting a ball into a round hole.D. Grouping toys of different shapes.3. What does the follow-up test aim to find out about the cockatoos?A. How far they are able to see.B. How they track moving objects.C. Whether they are smarter than monkeys.D. Whether they use a sense of touch in the test.4. Which can be a suitable title for the text?A. Cockatoos: Quick Error CheckersB. Cockatoos: Independent LearnersC. Cockatoos: Clever Signal-ReadersD. Cockatoos: Skillful Shape-Sorters七选五Teachers are influential by nature and often take advantage of opportunities to teach life lessons when they present themselves. Students are too pure and innocent to know what’s really going on.1 In many cases, sharing these life lessons can have a far greater impact than teaching standard-based content.2Those who work the hardest typically achieve the most. Teachers understand that some students are more naturally gifted than others, but even the most gifted students will not achieve much if they are lazy. It is absurd to dream about success if you are not willing to work hard.You Have the Greatest Control of Your Destiny.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their destiny is determined by the situation they inherited at birth.3 Every person instinctively controls his own destiny once a certain age is reached. Teachers fight this misconception all the time.Cooperating Benefits Everyone.Teamwork is a valuable skill taught in schools. Schools often provide the first opportunities for children to cooperate with other children who may be different. Working together is necessary for both team and individual success. Students must be taught that each individual part working together makes the team successful. 4Just like the well-known phrase says, “ 5 ” You only have to reflect on your own time in school under their guidance to realize how positive or negative experiences can stick with you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A. Hard Work Pays Off.B. Decisions Lead to Consequences.C. Nothing could be further from the truth.D. Teachers don’t impact for a year, but for a lifetime.E. Teachers can have a huge influence on their students.F. Life lessons taught by teachers have made a meaningful impact on them.G. However, if one part quits or does not perform adequately, everyone will fail.【重点词汇】1. influential adj. __________2. innocent adj. __________3. impact n. __________4. absurd adj. __________5. cooperate v. __________6. individual adj. __________7. reflect v. __________8. negative adj. __________【长难句翻译】1. Teachers are influential by nature and often take advantage of opportunities to teach life lessons when they present themselv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Schools often provide the first opportunities for children to cooperate with other children who may be differe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型填空Last year Miranda Lim found that taking care of three young children homebound by the pandemic meant she often had to work late into the evening to stay on top of her job. Concerned that the 21 hours were having a bad effect on her sleep, Lim started tracking her sleep time with an app on her mobile phone. She wasn’t quite 22 the results. “I saw my bedtime was 23 anywhere between 9 p.m. and 3 a.m.,” she says. “I was just horrified.” As a result, she immediately set up a daily alarm — not for waking up, but for 24 to bed at a reasonable hour.It’s 25 why Lim would be a bit of an alarmist when threatened with a lack of a constant night’s sleep. As a sleep disorders physician at the V A Portland Health Care System, Lim is at the forefront of a global team of medical researchers who have in recent years been 26 the ways in which even moderate sleep shortage in middle age strongly link to Alzheimer’s disease later in life. She says, “Our big discovery was that the lack of sleep involves brain processes that may 27 into the disease.”The finding that getting more and better sleep could offer the best, and 28 only, way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isks of neuro-degeneration (神经退化) in older age is likely to further 29 an already hot sleep industry. Market research firm Infinium Global Research puts the current worldwide market for sleep 30 — including drugs, special bedding, and health care services — at an estimated $80 billion–plus, and predicts it will 31 to $114 billion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 Research firm BCC has been projecting a similar growth rate. Now Tim O’Brien, who heads life sciences content at BCC, says he’s watching for “a sudden leap”.That leap would be driven not only by consumer’s 32 pursuit of better sleep-related health, but also by a stream of new 33 and technologies that are emerging to help achieve it, from sleep drugs to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to smart pillows. Fitbit’s companion app offers a range of insights and exercises aimed at 34 sleep, including sleep “scores” that break down different aspects of sleep, recommendations for when to get to bed and when to wake up, deep breathing and mindfulness exercises, and more. In addition, a big push into the market is being made by 35 a number of sleep-tracking and sleep-promoting features into the latest version of its “Nest Hub” smart speaker-and-screen device.Nevertheless, some experts think the tech can help with slight pushes, but people still have to develop the healthy habits.21. A. uncertain B. flexible C. extended D. fixed22. A. interested in B. amazed at C. replaced with D. prepared for23. A. flying B. bouncing C. flashing D. ringing24. A. heading off B. paying off C. putting off D. giving off25. A. sensible B. natural C. understandable D. surprising26. A. cutting down B. comparing with C. thinking about D. figuring out27. A. transform B. develop C. explore D. innovate28. A. ultimately B. seemingly C. possibly D. slightly29. A. fuel B. urge C. peak D. sue30. A. layers B. trends C. aids D. tribes31. A. appeal B. climb C. resort D. flow32. A. demanding B. intensifying C. foreseeing D. existing33. A. therapies B. options C. experiments D. schedules34. A. monitoring B. affecting C. hanging D. boosting35. A. packing B. removing C. contrasting D. mixing语法填空Guilin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landscapes in the world with its clear rivers, and rolling mountains. It has a rich ethnic tradition that 1 (attract) millions of local and foreign tourists every year and has served as the 2 (culture) center of the region since over 1,000 years ago.Guilin was at the top of my must-see list last October. I took a boat down the Lijiang River to Yangshuo. I spent roughly four hours on the boat 3 (wind) down the river. The river is so famous for its 4 (beautiful) that it’s even printed on the 20-yuan note. As I watched a water buffalo cool off in the water and fishermen float past on their bamboo rafts, I suddenly felt very far 5 (remove) from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Shanghai.Though every place I visited was beautiful, none was more picturesque 6 Yangshuo. It’s a paradise (天堂) for anyone 7 loves nature and the great outdoors. The mountains were the main reason why I’d traveled to Guilin, so I wanted to make sure I was outside exploring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the best way to take it all in was 8 bike.It was difficult to avoid crowds in Guilin during the October holiday. However, I found once I headed off the beaten track, I 9 (surround) by a sense of peace and calm set against one of 10 (nature) most amazing background.。
高中物理第十六章章末分层突破学案选修3_5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自我校对]①质量②速度③mv④v⑤动量的变化⑥p′-p=I⑦p1+p2=p1′+p2′⑧机械能守恒定律⑨有损失⑩损失最多动量定理及其应用1.冲量的计算(1)恒力的冲量:公式I=Ft适用于计算恒力的冲量.(2)变力的冲量:①通常利用动量定理I=Δp求解.②可用图象法计算.在Ft图象中阴影部分(如图)的面积就表示力在时间Δt=t2-t1内的冲量.图1612.动量定理Ft=mv2-mv1的应用(1)它说明的是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应用动量定理解题时,只考虑物体的初、末状态的动量,而不必考虑中间的运动过程.(2)应用动量定理求解的问题①求解曲线运动的动量变化量.②求变力的冲量问题及平均力问题.③求相互作用时间.④利用动量定理定性分析现象.一个铁球,从静止状态由10 m高处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从进入泥潭到静止用时0.4 s,该铁球的质量为336 g,求:(1)从开始下落到进入泥潭前,重力对小球的冲量为多少?(2)从进入泥潭到静止,泥潭对小球的冲量为多少?(3)泥潭对小球的平均作用力为多少?(保留两位小数,g取10 m/s2)【解析】(1)小球自由下落10 m所用的时间是t1=2hg=2×1010s= 2 s,重力的冲量I G=mgt1=0.336×10× 2 N·s≈4.75 N·s,方向竖直向下.(2)设向下为正方向,对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至停在泥潭中的全过程运用动量定理得mg(t 1+t 2)-Ft 2=0 泥潭的阻力F 对小球的冲量Ft 2=mg(t 1+t 2)=0.336×10×(2+0.4) N·s≈6.10 N·s,方向竖直向上. (3)由Ft 2=6.10 N·s 得F =15.25 N.【答案】 (1)4.75 N·s (2)6.10 N·s (3)15.25 N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的临界问题解决相互作用物体系统的临界问题时,应处理好下面两个方面的问题: 1.寻找临界状态题设情景中看是否有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相距最近、恰好滑离、避免相碰和物体开始反向运动等临界状态.2.挖掘临界条件在与动量相关的临界问题中,临界条件常常表现为两物体的相对速度关系与相对位移关系. 3.常见类型(1)涉及弹簧类的临界问题对于由弹簧组成的系统,在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或拉伸到最长时,弹簧两端的两个物体的速度必然相等.(2)涉及相互作用边界的临界问题在物体滑上斜面(斜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过程中,由于物体间弹力的作用,斜面在水平方向上将做加速运动,物体滑到斜面上最高点的临界条件是物体与斜面沿水平方向具有共同的速度,物体到达斜面顶端时,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等于零.(3)子弹打木块类的临界问题:子弹刚好击穿木块的临界条件为子弹穿出时的速度与木块的速度相同,子弹位移为木块位移与木块厚度之和.如图162所示,甲车质量m 1=m ,在车上有质量为M =2m 的人,甲车(连同车上的人)从足够长的斜坡上高h 处由静止滑下,到水平面上后继续向前滑动,此时质量m 2=2m 的乙车正以v 0的速度迎面滑来,已知h =2v 2g ,为了使两车不可能发生碰撞,当两车相距适当距离时,人从甲车跳上乙车,试求人跳离甲车的水平速度(相对地面)应满足什么条件?不计地面和斜坡的摩擦,小车和人均可看作质点.图162【解析】 设甲车(包括人)滑下斜坡后速度为v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1+M)v 21=(m 1+M)gh得:v 1=2gh =2v 0设人跳离甲车的水平速度(相对地面)为v ,在人跳离甲车和人跳上乙车过程中各自动量守恒,设人跳离甲车和跳上乙车后,两车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人跳离甲车时:(M +m 1)v 1=Mv +m 1v 1′ 即(2m +m)v 1=2mv +mv 1′①人跳上乙车时:Mv -m 2v 0=(M +m 2)v 2′ 即2mv -2mv 0=(2m +2m)v 2′② 解得v 1′=6v 0-2v ③ v 2′=12v -12v 0④两车不可能发生碰撞的临界条件是v 1′=±v 2′ 当v 1′=v 2′时,由③④解得v =135v 0 当v 1′=-v 2′时,由③④解得v =113v 0故v 的取值范围为135v 0≤v≤113v 0.【答案】135v 0≤v≤113v 0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1.解决该类问题用到的规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等. 2.解决该类问题的基本思路(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所述的物理情景,确定研究对象. (2)如果物体间涉及多过程,要把整个过程分解为几个小的过程. (3)对所选取的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判定系统是否符合动量守恒的条件.(4)对所选系统进行能量转化的分析,比如:系统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如果系统内有摩擦则机械能不守恒,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5)选取所需要的方程列式并求解.如图163所示,AOB 是光滑水平轨道,BC 是半径为R 的光滑的14固定圆弧轨道,两轨道恰好相切于B 点.质量为M 的小木块静止在O 点,一颗质量为m 的子弹以某一初速度水平向右射入小木块内,并留在其中和小木块一起运动,且恰能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C(木块和子弹均看成质点).图163(1)求子弹射入木块前的速度.(2)若每当小木块返回到O 点或停止在O 点时,立即有一颗相同的子弹射入小木块,并留在其中,则当第9颗子弹射入小木块后,小木块沿圆弧轨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多少?【解析】 (1)第一颗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子弹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 +M)v 1系统由O 到C 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M)v 21=(m +M)gR 由以上两式解得:v 0=m +Mm2gR(2)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第2、4、6…颗子弹射入木块后,木块的速度为0,第1、3、5…颗子弹射入后,木块运动.当第9颗子弹射入木块时,以子弹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9m +M)v 9设此后木块沿圆弧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由机械能守恒得: 12(9m +M)v 29=(9m +M)gH 由以上各式可得:H =⎝ ⎛⎭⎪⎫M +m M +9m 2R.【答案】 (1)m +M m 2gR ;(2)⎝ ⎛⎭⎪⎫M +m M +9m 2R1两物体不发生相撞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同向同速. 2子弹进入木块的过程中因摩擦而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系统的内能.(教师用书独具)1.(2020·天津高考)如图164所示,方盒A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盒内有一小滑块B ,盒的质量是滑块的2倍,滑块与盒内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以速度v 开始向左运动,与盒的左、右壁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滑块在盒中来回运动多次,最终相对于盒静止,则此时盒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滑块相对于盒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_.图164【解析】 由于水平面光滑,则滑块与盒碰撞时动量守恒,故有:mv =(M +m)v 1,且M =2m 相对静止时的共同速度v 1=mv M +m =v3由功能关系知:μmgs=12mv 2-12(M +m)v 21解得滑块相对盒的路程s =v23μg.【答案】 v 3 v23μg2.(2020·全国卷Ⅱ)两滑块a 、b 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运动,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165所示.求:图165(1)滑块a 、b 的质量之比;(2)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解析】 (1)设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a 、b 碰撞前的速度为v 1、v 2.由题给图像得 v 1=-2 m/s ① v 2=1 m/s ②a 、b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 由题给图像得 v =23 m/s ③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1v 1+m 2v 2=(m 1+m 2)v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m 1∶m 2=1∶8.⑤(2)由能量守恒得,两滑块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为 ΔE=12m 1v 21+12m 2v 22-12(m 1+m 2)v 2⑥由图像可知,两滑块最后停止运动.由动能定理得,两滑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W =12(m 1+m 2)v 2⑦ 联立⑥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W ∶ΔE=1∶2.⑧【答案】 (1)1∶8 (2)1∶23.(2020·全国甲卷)如图166所示,光滑冰面上静止放置一表面光滑的斜面体,斜面体右侧一蹲在滑板上的小孩和其面前的冰块均静止于冰面上。
2019东方思维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章末整合提升11
[韩系构矍]章末整合提升•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 [■中性面:li_S 通量最尢:甜雀片平感应电动势最小E=。
特珠[丄昔■ V电流改变方向B// S ;5g 通量为零 [ .最大感应电动势迟n =皿贏表达方式眄=I 梟sin 皿.中性面开始)« E m = H JlSw最大值::= J L BS LJ J基本规律V 变流规律:匚=;? 功率关系:Pi = P : 电压、电流互感器功率损失:2P= F 张 电誰的输送£电压损失门】;=『尺氓远距离高压送电•工作原理;非电学量i 敏感元件―转換器件-转换电路F 电学垣热撥电阻和金囁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敏感元件光敏电俎——光传感器霍尔元件一霍尔传感器f 力传感器匚电子秤)声传感器{话筒〉Z 用#一 温度传感器(电熨斗‘电反祸、测温仪、温度报警器).光痔感器C 鼠标器,火灾摄警器、光控开关)[高考感悟]1. 侈选)(2016全国卷皿)如图所示,M 为半圆形导线框,圆心 为O M ; N 是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导线框,圆心为O N ;两导线框在同交变电流< 产生| 表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有效值t根据电交变电流 传感器-电感、电容 閒期、频率:互为倒数;平均值:至=,丄普电感主通直流齟交流■■通低频阻高频电容’通交流隔宜流、通高頻阻低频 •原理:互感现象变压规律^=—I J -7 1thT1一竖直面(纸面)内;两圆弧半径相等;过直线O M O N的水平面上方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现使线框M、N在t= 0时从图示位置开始,分别绕垂直于纸面、且过O M和O N的轴,以相同的周期T逆时针匀速转动,则()A .两导线框中均会产生正弦交流电B.两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周期都等于TC .在t=8时,两导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等D .两导线框的电阻相等时,两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也相解析:两导线框匀速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不变,选项A错误;导线框的转动周期为T,则感应电流的周期也为T, 选项B正确;在t=T时,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相同,两导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等,选项C正确;M导线框中一直有感应电流,N导线框中只有一半时间内有感应电流,所以两导线框的电阻相等时,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不相等,选项D错误.答案:BC2. (多选)(2016全国卷皿)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分别接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a和b・当输入电压U为灯泡额定电压的10 倍时,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 : 9C .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9 : 1D .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1 : 9解析:设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 o,输入电压为灯泡额定电压的10 倍时灯泡正常发光,则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为9U o,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9 : 1,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由9U o I a = U o l b得, 流过b灯泡的电流是流过a灯泡电流的9倍,根据P= Ul , a、b灯泡的电功率之比为1 9,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AD3. (2016全国卷I )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2和R s的阻值分别为3 Q、1 Q和4 Q, A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 •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A. 2B. 3 C . 4 D. 5解析:设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k,根据变压器匝数比与电流成反比的关系,则原线圈电流为I时,副线圈电流为kl;原线圈电流为41时,副线圈电流为4kl・根据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得UI —I1 2 3R1 = (kl )2(R2 + R3),1 14UI —(4I)2R1 = (4kI)2R2,联立两式代入数据解得k= 3,选项B正确.答案:B4. (2015全国卷I )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 : 1, 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220 V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k,则()C. U= 66 V, k= §D. U= 22 V, k= 1解析:设原、副线圈中的电流分别爪l2,则it=n2=3,故k= I_2R=§•设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 i,则晋=M3 1 U=4,故U i = 3U,而原线圈上电阻分担的电压为3U 故3+ 3U = 220V,解得U = 66 V .选项A正确.答案:A5.侈选)(2014全国卷叮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6、址•原线圈通过一理想电流表A接正弦交流电源, 一个二极管和阻值为R的负载电阻串联后接到副线圈的两端.假设该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用交流电压表测得a 、 A . U ab : U cd = n 1 : n 2 R ,电流表的读数变小 C .负载电阻的阻值越小,cd 间的电压U cd 越大 D .将二极管短路,电流表的读数加倍 解析:变压器的变压比十=n i ,其中U i 、U 2是变压器原、副线 U 2 n 2 圈两端的电压.U i = U ab ,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U cd 勿2,选 项A 错误;增大负载电阻R 的阻值,负载的电功率减小,由于 P 入 =P 出,且P 入=I i U ab ,所以原线圈上的电流I l 减小,即电流表的读 数变小,选项B 正确;c 、d 端的电压由输入电压 U ab 决定,负载电 阻R 的阻值变小时,U cd 不变,选项C 错误;根据变压器上的能量关 系有E 输入=E 输出,在一个周期T 的时间内,二极管未短路时有U ab l i T R •+ 0(U 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二极管短路时有U ab l 2T = URT , 由以上两式得I 2 = 211,选项D 正确. 答案:BDb 端和c 、d 端的电压分别为 U ab 和 U cd,则() oo_®— B .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 H。
第十六章 章末提升练
第十六章章末提升练(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式子中(1);(2);(3)-;(4);(5);(6)(x>1);(7).是二次根式的有( C )(A)2个(B)3个(C)4个(D)5个解析:显然(1)(5)是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小于0,没有意义,因此不是二次根式;的根指数是3不是2,也不是二次根式;当x>1时,1-x<0,所以(x>1)不是二次根式;无论x取何值,x2+1>0,x2+2x+3=(x+1)2+2>0,故(3)(7)是二次根式.故选C.2.(2013昆明)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D )(A)x6+x2=x3(B)=2(C)(x+2y)2=x2+2xy+4y2(D)-=解析:A.不能合并,错误;B.=-2,错误;C.(x+2y)2=x2+4xy+4y2,错误;D.-=3-2=,正确.故选D.3.将下列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与的被开方数相同的是( B )(A)(B)(C)(D)解析:A.=2a2,B.=5,C.=3,D.=.故选B.4.实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的值是( A )(A)-ab (B)ab (C)±ab (D)|a|b解析:由题图可得a>0,b<0,∴ab<0,-ab>0,=|ab|=-ab.故选A.5.要使+有意义,则x应满足( D )(A)≤x≤3 (B)x≤3且x≠(C)<x<3 (D)<x≤3解析:由题意得解得<x≤3.故选D.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D )(A)=±4 (B)3-2=1(C)÷=4 (D)×=2解析:=4,3-2=(3-2)=,÷===2,×===2.故选D.7.若实数a、b满足+b+2=0,则(a·b)2014的值是( A )(A)1 (B)-1 (C)2014 (D)-2014解析:由a-2=0,b+=0得a=2,b=-,(a·b)2014=2×-2014=(-1)2014=1.故选A.8.把(2-x)的根号外的(2-x)移入根号内得( D )(A)(B)(C)-(D)-解析:由得x-2>0,∴2-x<0,(2-x)=-(x-2)=-=-.故选D.9.计算+3-的结果是( A )(A)12 (B)4(C)2+6 (D)6解析:原式=25+3×-4=2(5+-4)=2·2=12.故选A.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D )(A)6=(B)-2=(C)a2=(D)=3解析:根号外的因式不能与根号内的因式直接相乘,因此6≠=,选项A不正确;根号外的非负数(因式)才能移到根号内,∴-2=-,选项B不正确;a2=a2··=a,故选项C不正确;==3,选项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比较大小:8>7.解析:(8)2=82×()2=64×7=448,(7)2=72×()2=49×8=392,∵448>392,∴8>7.12.计算(3+2)2013(3-2)2014=3-2.解析:原式=(3+2)2013·(3-2)2013·(3-2)=[(3+2)(3-2)]2013·(3-2)=(9-8)2013·(3-2)=12013×(3-2)=3-2.13.已知x=,化简+|x-4|的结果是2.解析:∵x=,∴x-2>0,x-4<0,∴+|x-4|=x-2-(x-4)=x-2-x+4=2.14.观察下列各式:=2,=3,=4,…,请你将猜想到的规律用含自然数n(n≥1)的代数式表示出来:=(n+1)(n≥1).15.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x2-2x-4=(x-1+)·(x-1-).解析:x2-2x-4=x2-2x+1-1-4=(x-1)2-5=(x-1)2-()2=(x-1+)(x-1-).16.先化简,再求近似值:--=5.20.(精确到0.01,≈1.414,≈1.732)解析:原式=-×2-×2=-+3=3≈3×1.732≈5.20.17.计算:3(-π)0-+(-1)2014=2+.解析:原式=3×1-+1=3-(2-)+1=3-2++1=2+.18.化简二次根式:a·的结果是-.解析:由已知,得-≥0且a≠0,∴-(a+1)≥0且a≠0,∴a≤-1.∴a·=a·=a·=a·=-.三、解答题(共66分)19.(8分)计算:(1)+(-1)2--1+.(2)--+(-2)0+.解:(1)原式=3+3-2+1-2+2=3-2+2+3+1-2=3+2.(2)--+(-2)0+=3--(1+)+1+|1-|=3--1-+1+-1=-1.20.(8分)a、b为正实数且满足=8b-b2-16,求的值.解:由=8b-b2-16得+b2-8b+16=0,即+(b-4)2=0.又≥0且(b-4)2≥0,∴a=5,b=4.∴===.21.(8分)计算:(1)··-(a>0,b>0);(2)3×-÷.解:(1)··-=-·=-=-.(2)3×-÷=3×-×4=3×-×4=-.22.(8分)观察分析下列数据,按规律作答:,-2,,-2…(1)写出第10个数;(2)写出第n个数,说明理由.解:(1)数据整理为①,②-,③,④-…则第10个数为-=-2.(2)第n个数为(-1)n+1(n为自然数,且n≥1),因为由(1)中数据分析,当n为奇数时为正,n为偶数时为负,所以符号为(-1)n+1,被开方数为2的倍数,由规律可得为(-1)n+1(n为自然数,且n≥1).23.(8分)先阅读下面的内容,然后再解答问题:形如的化简,只要我们换成两个数a、b,使a+b=m,ab=n,那么便有==±(a>b).例如:化简.解:∵m=3,n=2,当a=2、b=1时,有a+b=3,ab=2.∴==+1.请同学们依照上例解答下列问题:(1);(2).解:(1)===-;(2)===2+.24.(8分)如图所示,面积为72 cm2的正方形,四个角是面积为2 cm2的小正方形,现将四个角剪掉,制作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求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的边长和体积.解:原大正方形边长为=6(cm),小正方形边长为 cm.长方体的底面的边长为6-2=4(cm).其高为 cm,体积为(4)2×=32(cm3).25.(9分)先化简,再求值:(1)+÷a,其中a=+1.(2)-÷,其中x=+,y=-.解:(1)原式=-÷a=÷a=×=,当a=+1时,原式===.(2)原式=×=×=,当x=+,y=-,原式====.26.(9分)(2013黔西南州)阅读材料: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3+2=(1+)2.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设a+b=(m+n)2(其中a、b、m、n均为正整数),则有a+b=m2+2n2+2mn,∴a=m2+2n2,b=2mn.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部分a+b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请你依照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a+b=(m+n)2,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 ,b= .(2)利用所探索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填空:+ =( + )2.(3)若a+4=(m+n)2,且a、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解:(1)m2+3n22mn(2)4 2 1 1(答案不唯一)(3)由(1),得∵4=2mn,且m、n均为正整数,∴m=2,n=1或m=1,n=2.∴a=22+3×12=7或a=12+3×22=13.。
高三学生怎样进行一轮复习
高三学生怎样进行一轮复习高考80%考查基础,一轮复习可以说至关重要,一轮复习效果,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二、三轮复习,所以一轮复习一定要把握好!那么,各科应该如何进行一轮复习呢?这是一本学霸们一直推崇的学习攻略,呕心总结,赶快用起来,做到了你也是一本过线者。
语文根据2017年《考试大纲》要求,高考语文科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针对以上内容,在2018年语文考试的第一轮复习中,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清知识系统。
这有利于同学们明确复习的目标,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并在答题时更好的寻找解题依据。
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和文言文知识系统等。
而小系统就是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
第一轮复习时要有意地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
2.要注重利用教材。
因为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中的主干就是高考考查的核心。
像一些文言文、诗歌、文学常识等就是完全考查教材中的内容。
而对教材加以熟悉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3.要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调整心态。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坚持。
这就要求学生要调整好学习的心态,不能因为短期内成绩没有提高而放弃。
只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学习时多加些细心和耐心,成绩的提高就会指日可待。
4.语文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要根据不同的题型做专项训练,这种训练更加有针对性,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更牢固的掌握这一知识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再进行整合练习,这样做会事半功倍。
总之,第一轮复习需要同学们投入大量的时间,不断积累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相信同学们只有更加耐心、细心的了解教材,大量训练,勤于思考总结,才能更快的提高成绩,并为后面的几轮复习打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三
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3.25亿吨油当量,
其中石油天然气为5.27亿吨油当量(进口油气2.54亿吨油当
量)。下表为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核电 水电 其他
所占比例(%)
66.1
20.5
5.3
0.9
6.8
0.4
比2005年增比 (%)
-3.0
-0.5
2.5
0.1
0.6
0.3
栏目 导引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1)描述 2013 年我国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出、净输入地区分布 特征。 (2)评价能源进口四大战略通道对我国的积极意义。 (3) 有人提议,未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应以石油和天然气为 主。你是否赞成,并说明你的理由。
栏目 导引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章末综合提升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栏目 导引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题目答题模板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答题思路为:
栏目 导引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其答题思路为:
栏目 导引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栏目 导引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1)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淮北平原小麦生产的意义。 (2)分析该工程对沿途河湖及城市生态的有利影响。 (3)综述该工程对途经区域交通运输的作用。
栏目 导引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 (1)首先分析调水前淮北平原降水、水源状况,其次分 析调水后该地水资源条件的变化,最后对其进行评价。(2)结 合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水量、水质、水的运动等的变 化,并评价其对河湖、城市环境的影响。(3)主要从完善交通 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等方面分析。
国;国内油气产量不能使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成为主要能
源;通过四大通道进口油气的量是有限的,且其安全性不能 完全得到保证;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我们可以解决 环境污染问题。
栏目 导引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思考方向 资源分布 状况 满分术语 ①资源地区分布不均;②资源在空间上不具有 流动性 ①资源输出区:资源丰富,经济较落后,资源 生产大于消费;②资源输入区:资源缺乏,经 济发达,资源生产小于消费
栏目 导引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答案: (1)冬小麦春季需水量大,但淮北平原此时水资源短缺 (降水少、蒸发量大 ),春旱对冬小麦生长威胁很大。“引江 济淮”工程实施后能有效补充灌溉用水,确保小麦丰收。 (2)对河湖:补充水量、稀释污染、净化水质,有利于水生生 物生长。对城市:补充水源、改善水质、保障供水;减少地 下水开采量,防止地面下沉;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沟通长江、 淮河, 形成南北向水上大通道(结束安徽江淮之 间的水运必须绕道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缩短运输里程,降低 运输成本,减轻铁路运输等陆路交通的压力。
栏目 导引
环境意义
社会经济 意义
对两区域的协调 发展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被称为安徽省内“南水北调”的引江济淮工程,输水干线全 长 330 千米, 多年平均引江济淮水量约 10 亿立方米, 将大大 缓解沿淮及淮北地区与豫东和鲁西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 这是一项集水利、环保与航运的综合性工程。
我国环境质量;多渠道进口能源,增强了我国能源安全性;
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联系。
栏目 导引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3)赞成。相对于煤炭,油气为较清洁的能源;能源消费结构 以油气为主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随着能源进口四大战 略通道的形成,我国可以从世界市场购买大量油气资源来取 代煤炭的地位。 或不赞成。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为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大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审答流程]
经济意义、 四大能源 意义 (2) 材料二 ― → 进口通道 ― ― → 社会意义、 环境意义 (3)
栏目 导引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标准答案 ]
(1) 净输出省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包括晋、陕、
黑、豫、内蒙古、新,其次为南方的贵州省。全国绝大多数 省区为煤炭的净输入地,其中输入最多的是东部沿海省区和 长江中下游省区。 (2)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
资源消费 状况
栏目 导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思考方向 对调 入区 的意 义 对调 出区 的意 义 环境意义 社会经济 意义 满分术语 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 短缺;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环境保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发展 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区域文 化、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 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快速经济增长带动了强烈的能源需求和交通发展。读 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 2013 年我国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出、 净输入省
区分布图。
栏目 导引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
2013 年 5 月我国西南能源进口通道(含中缅原油管
道和天然气管道)如期建成,连同西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哈 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东北油气进口通道(含 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 海上油气运输通道, 我国能源 进口四大战略通道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