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发展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演变

合集下载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首先是演奏形式和场合的差异。

宫廷燕乐多为宫廷贵族演奏,并以宴会、庆典等正式
场合为主。

由于贵族可以雇佣乐师进行排练和演奏,所以宫廷燕乐的演奏表现形式更加精
细和复杂。

而民间俗乐则主要在民间活动中演奏,如婚庆、祭祀、舞蹈等。

由于民间乐师
的技艺相对较低,所以民间俗乐的演奏形式更为简单和通俗。

其次是音乐风格的差异。

宫廷燕乐受到宫廷文化的影响,追求高雅、庄严的音乐风格。

音乐曲调优美动听,音域较广,乐器演奏技巧要求高,音乐结构复杂。

而民间俗乐则更加
注重欢乐和活泼的氛围。

曲调明快、朗朗上口,感情表达直接,结构简单明了。

民间俗乐
多使用民间乐器,如笛子、琵琶、二胡等。

宫廷燕乐和民间俗乐在音乐内容上也有一些差异。

宫廷燕乐以诗词为歌词,歌唱的是
宫廷的优美生活、国家的繁荣和君主的威严等宫廷主题,表达了贵族的情感和社会地位。

而民间俗乐的歌词则更多的是反映了庶民百姓的生活,如田园景色、爱情纠葛、劳作辛苦等。

歌曲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

宫廷燕乐和民间俗乐在乐器的使用上也有一些差异。

宫廷燕乐多使用华丽的乐器,如
律筝、琴、瑟等,这些乐器制作精美,音质高雅。

而民间俗乐则更多使用简单的民间乐器,如笛子、二胡、锣鼓等。

这些乐器简单方便,易于携带和演奏。

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和民间俗乐在演奏形式、音乐风格、音乐内容以及乐器的使用上
都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当时社会阶级的差别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丰富了隋唐
时期的音乐艺术。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Northern Music 225Extensive Music Research 泛音乐研究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司靖珂(南昌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摘要】隋唐时期,政治和经济的繁荣发展为音乐文化交流传播奠定了现实基础,宫廷燕乐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与少数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进行融合,成为隋唐时期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

民间俗乐是在前代汉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中广为流传。

笔者通过对此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的音乐发展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隋唐时期;宫廷燕乐;民间俗乐;对比;融合【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227-02【本文著录格式】司靖珂.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J].北方音乐,2020,04(07):225-226,228.基金项目: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8XSKY46)。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分化、政治变迁、民族杂居等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影响,西域的歌舞伎乐逐渐进入中原被少数民族音乐所吸收后,再与汉族音乐相融合,为隋唐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且为达到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

隋文帝时期,结束了近四百年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迎来国家统一,促进了国内民族关系的缓和;此时也与周边国家建立和睦友善的关系,从而推动了国内各个民族与周边国家在音乐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语言特点而改变了音乐,于是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音乐。

佛教音乐的传入对中国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隋唐时期宫廷燕乐表演形式及内容燕乐是我国古代宫廷音乐中的一部分,与雅乐相对。

燕乐的概念可分为两种:广义的燕乐和狭义的燕乐。

[1]广义的燕乐指古代皇宫贵族宴飨宾客所使用的音乐;狭义的燕乐则指的是唐多部乐中的第一个乐部——燕乐部。

传统音乐 奏响非遗的旋律

传统音乐 奏响非遗的旋律

传统音乐奏响非遗的旋律中国是一个拥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音乐作为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精髓。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传承的方式,成为了文化传统的瑰宝,也是国人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一、传统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传统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此时的音乐多以民间歌谣、宫廷乐以及儒家经典的吟唱为主。

然而,真正成为传统音乐的典范是从周朝开始,周文王以及周武王时期的雅乐开始逐渐形成,雅乐是古代宫廷音乐的瑰宝,代表着古代文明的高度,同时也成为传统音乐的源头。

随着历史的变迁,传统音乐逐渐融入到各个不同的地域,形成了多种风格的音乐形态,如汉乐、唐乐、宋乐等,每种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形式和风格。

二、传统音乐的非遗保护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音乐风格的多元化,传统音乐面临着丧失和被淘汰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音乐,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行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多方的参与和努力,政府、学校、社团以及传统音乐爱好者等各方合力推动非遗的传承。

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学校开设传统音乐课程,社团组织音乐表演和展览,传统音乐爱好者参与演奏和传授经验,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式,传统音乐的保护工作逐渐得到了加强。

三、传统音乐的现代创新尽管传统音乐在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依然是必要的。

为了使传统音乐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许多音乐家开始尝试将传统音乐与当代音乐进行融合。

这种创新的方式使得传统音乐获得了新的生机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对传统音乐的关注。

一些音乐家通过创作新的曲目,加入现代乐器和编曲技巧,将传统音乐注入新的元素,让传统音乐焕发出更加鲜活的魅力。

四、传统音乐的国际传播传统音乐的非遗保护不仅仅局限于国内,中国也积极与世界各国合作,将传统音乐介绍给更广泛的国际观众。

通过演出、音乐会、交流等形式,中国传统音乐的声音传遍世界各地,与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与流变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与流变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与流变中国传统音乐是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史和变迁过程。

它的发展与流变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一、起源与发展据载,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利用竹子、木材、藤条等自然材料制作乐器,并创造了较早的音乐形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逐渐分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多个分支,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宫廷音乐作为皇家宴会、祭祀、官场晚宴等正式场合的音乐,历史上一直处于高度尊贵的地位。

唐朝时期,宫廷音乐风靡全国,被誉为“乐中之乐”。

明清时期,宫廷音乐由于皇家的厚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

民间音乐则是反映了中国大众文化的一种音乐形式,是各个地区、民族艺术的体现,具有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

如晋绥地区传统曲艺地方戏“评弹”、四川雅安地区的“文官乐”等。

随着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交流,民间音乐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和传承。

戏曲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艺体裁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

它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舞蹈、话剧、诗歌等多元元素,充分表达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传统地方戏有湘剧、黄梅戏、评剧、北京戏等,然而现代市场戏有黄渤主演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古龙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网络电视剧等。

二、音乐形式的变迁中国传统音乐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地形式的变迁。

古代以琴、瑟、筝、笛等为代表乐器,对诗歌等有感情表达之音乐,如《诗经》、《离骚》等,音乐被赋予感情的元素。

中唐以来,唐朝的乐府之风带动了中国音乐的流行,唐诗佳句经常赋予音乐表演,形成了多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如“琵琶旧调”、“摇曳风韵”等。

到了南宋时期,中国传统音乐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流行唱腔出现了不少创新,如花鼓戏、南腔北调等地方歌舞。

同时,由于时代的变迁,一些曲调和乐器出现了变化,如民间爱好音乐的龙祥锣私制制出了七管大锣等。

简述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音乐发展历程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起源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萌芽阶段。

古代中国的音乐主要以礼乐为中心,是一种与宗教和社会礼仪相结合的音乐形式。

然而,在漫长而辗转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古代中国的音乐主要是由宫廷乐队演奏的。

在封建社会中,宫廷乐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音乐来祭祀神明、庆祝宴会和娱乐贵族。

其中最重要的是《礼记》中记载的乐府文化,这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朝时期(618年-907年),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音乐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唐朝的时候,音乐中出现了一种新的乐器——琵琶,它成为了唐朝时期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

宋朝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和曲调出现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宫商角徵羽”。

明清时期,中国音乐进一步丰富多彩。

许多民间音乐的元素被加入到乐曲中,使中国音乐更加活跃和多样化。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文化大帝朱翊钧,他在乐坛有着很高的声誉。

然而,在20世纪,中国音乐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境。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个时期,西方音乐成为了主流,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许多革命歌曲和政治宣传音乐被广泛演唱和传播。

而在改革开放的时期,中国音乐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开始接触国际音乐,吸收西方的音乐元素,并融入到中国传统音乐中,创造出了许多新的音乐风格。

中国的流行音乐、摇滚乐和民谣乐坛开始崭露头角,许多新的音乐人和乐队成为了国内外的知名音乐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音乐越来越多样化和多样化。

如今,在中国你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从传统音乐到现代音乐,从民间音乐到电子音乐。

中国的音乐产业也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中国音乐人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崭露头角。

总的来说,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

从古代的宫廷乐队到今天的流行音乐,中国音乐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展示出了它的独特魅力和魅力。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在音乐形式、演奏方式、社会地位等方面有很大的区
别。

在音乐形式上,宫廷燕乐多以宫廷宴会等正式场合为主,音乐形式庄重、精致,曲调
多以雅乐八音为基础,如大曲、小曲、舞曲等。

而民间俗乐则是以民间活动为背景,曲调
活泼、欢快,形式多样,如口头传承的山歌、鼓乐、吹笛等。

宫廷燕乐以其高雅的音乐形
式更多的是给皇室贵族欣赏和娱乐,而民间俗乐则更多的是为普通民众提供乐趣和娱乐。

在演奏方式上,宫廷燕乐注重礼仪和演奏技巧,演奏者多为官员或专门的乐人,需要
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考核。

演奏时需要按照一定的仪式程序进行,例如礼仪乐队行进、乐器
合奏、独奏等。

而民间俗乐则更加注重自由和随性,演奏者大多是普通的农民或民间艺人,没有严格的训练和规定的程序,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

在社会地位上,宫廷燕乐地位崇高,受到皇室贵族的推崇和赞美。

宫廷乐队由专职的
乐人组成,享受特权和高薪。

而民间俗乐在社会地位上相对较低,演奏者无论是农民还是
艺人,地位都较为平等,没有特殊待遇。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在音乐形式、演奏方式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

宫廷燕乐以雅乐八音为基础,曲调庄重,演奏方式严谨,地位崇高;民间俗乐形式多样,曲调活泼,演奏方式随性,社会地位较低。

宫廷燕乐满足了皇室贵族的审美需求,而
民间俗乐则是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

盛行的唐朝燕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

盛行的唐朝燕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

盛行的唐朝燕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众所周知,唐代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鼎盛时期。

燕乐作为唐代音乐的重要艺术结构,在中国民间音乐发展史上享有盛誉。

燕乐沐浴在唐代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中,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音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燕乐,又称宴乐,用于中国古代统治者宴请宾客的时候,它结合了舞蹈、器乐、声乐等多种形式。

燕乐经历了许多朝代向唐代的演变,其发展达到了顶峰。

唐朝宫廷燕乐代表了隋唐时期音乐文化的最高峰。

唐代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政治开明,为燕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唐朝燕乐的兴盛:燕乐继承了乐府的音乐,适应了更多外来音乐的影响,在几个嗜爱音乐的皇帝的倡导下,燕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隋,唐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事件。

隋、唐时期几个君主成为宫廷音乐的组织者。

唐太宗宫廷也有大规模的音乐和舞蹈表演,比如:仅仅一首赞扬他武功的《破阵乐》,就需要120演奏。

精通音乐的唐玄宗既是歌曲作者,又是打羯鼓的专家,他精选乐工数百人,在宫廷中亲自教练,称为“皇帝梨园弟子”。

在这一时期,宫廷音乐规模越来越大,艺术水平也越来越高。

燕乐出现在唐朝以前。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演变,燕乐在唐代兴盛起来。

燕乐的繁荣离不开唐代优越的经济文化支撑。

同时,后来燕乐的表演形式也融入了许多唐代文化元素。

在燕乐兴盛的唐朝,音乐风及其盛行,进行燕乐演奏的演唱者繁多,宫廷和官宦家里也频繁进行燕乐表演。

燕乐的兴盛孕育了许多有音乐天赋的著名歌手,也促进了乐器的发展。

其中,古筝、长笛等乐器对后来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燕乐对民族音乐结构的影响宋朝与元朝的音乐结构在唐朝燕乐基础继承发展而来的。

宋代和元代的歌舞音乐在燕乐的基础上简化了音乐结构,不再有庞大的音乐结构,更能满足民族音乐发展的需要。

元杂剧的结构与燕乐的结构存在紧密的联系。

燕乐衔接方式的典型代表正是元杂剧这种散、漫、快、散的结构形式。

除了在元杂剧中运用这一结构外,其他戏曲,包括昆曲在内,也对燕乐结构进行了很好的继承。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它的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其中宫廷燕乐和民间俗乐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

宫廷燕乐是宫廷贵族举行宴会时所演奏的音乐,高雅华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阶层之间的文化差异。

而民间俗乐则是广大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所表演和欣赏的音乐,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民俗特色。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和民间俗乐在音乐风格、演奏形式、演奏场合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差异。

宫廷燕乐以雅致高贵、气派华丽为主要特点,演奏者多为宫廷乐师,演奏场合多为宴会礼仪等正式场所;而民间俗乐则以朴实质朴、朗朗上口为主要特点,演奏者多为民间艺人,演奏场合多为庆祝节日、婚礼等民俗活动。

在隋唐时期,宫廷燕乐和民间俗乐虽然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点,比如都是以乐器演奏为主,都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都融合了传统民俗元素。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和民间俗乐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演变,不仅在形式上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且在内容上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2000字】1.2 问题提出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引言: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在社会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宫廷燕乐是贵族阶层的宴会娱乐活动,而民间俗乐则是广大平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两者在音乐风格、演奏形式、传承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也有一些共同点。

对比分析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的发展,可以深入了解隋唐时期音乐文化的特点,同时也能够探讨不同社会阶层在音乐艺术上的表现及影响。

对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各自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两者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和启示。

【200字】1.3 研究意义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对比研究它们的发展变化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隋唐时代音乐发展历程

隋唐时代音乐发展历程

隋唐时代音乐发展历程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有许多重要的音乐理论和作品的创造,对后世的音乐影响深远。

隋朝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关键时期。

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注重音乐的发展,以音乐作为国家的重要事务。

他设立了太师乐府和乐人官,专门负责音乐的筹备和演奏。

隋文帝还亲自主持了道教音乐的创作和演奏。

这一时期的音乐注重宫廷音乐,以宴会和阅兵等场合为主要表演场合。

隋唐时期,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进一步强调了音乐的重要性。

他实行了乐府制度,设立了乐府官,负责音乐的创作和演奏。

乐府制度的设立,使得宫廷音乐得以规范和发展。

同时,唐太宗还提倡音律改革,推行“七声一律”制度,将音阶进行了统一和规范。

这一制度对后世的音乐理论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隋唐时代,音乐的种类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除了宫廷音乐外,民间音乐也开始兴起。

隋唐时期的民间音乐以曲艺和舞蹈为主要形式,流行于江南地区。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琵琶曲和梆子曲。

琵琶曲以琵琶为主要乐器,表达了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

梆子曲则以梆子为主要乐器,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多用于娱乐和庆祝活动。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音乐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隋唐时期,佛教音乐主要以宫廷音乐为基础,结合了道教音乐和苦行僧的音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佛教音乐注重音乐的节奏和韵律,通过音乐来表达宗教信仰和修行的境界。

隋唐时期,音乐在宣扬文化和表达感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乐府诗在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创作,将音乐与文学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乐府诗以琵琶、箫、筝等乐器为伴奏,通过音乐的旋律和声音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不仅注重美感和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表达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

总体来说,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音乐得到了官方的重视和推崇,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唐时期的音乐创作和演奏,为后世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的燕乐研究

隋、唐时期的燕乐研究

隋、唐时期的燕乐研究在每个民族的传统艺术中,都包含着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神韵,而中国唐代的宫廷音乐以其异彩纷呈、姿态繁盛而著称于世。

唐代音乐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对唐朝宫廷音乐兴盛之缘由进行探究,将会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繁荣与发展。

唐代宫廷燕乐是一种综合了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它来源于汉族传统音乐的不断积累和汉魏以来外来音乐的大规模输入,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在隋、唐宫廷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

其风格庄重、肃穆、典雅、气势宏大,是我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精华的长期积淀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等诸多社会条件催化下的必然产物。

一燕乐及其发展燕乐或宴乐就是被统治阶级在宴会中应用的一切音乐,所以《燕乐》是统治阶级从他们自己的立场给予某些音乐的一种名称。

统治阶级所以提倡《燕乐》,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供给自己的宴乐。

隋、唐《燕乐》之所以繁荣兴盛,一方面是当时经济的发展和劳动人民已有的艺术水平;另一方面是与宫廷爱好分不开的。

宫廷用爱好《燕乐》而提倡《燕乐》,为《燕乐》的表演和训练设立了机构,从各民族中间集中了许多优秀艺人和音乐作品,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创作和演出的活动。

同时,隋、唐燕乐中间也吸收了一部分外来音乐。

外来曲调,有的被用作素材,用当时流行的中国传统的作曲手法,进行了处理,成为大型乐曲;有的被配上汉文歌词;有的被加进中国各民族自己原有的乐器中和长期以来所吸收,而且已经在中国发展了的外来乐器;有的曲调经过再创造,成为反映中国边疆和内地各族人民生活的新的歌舞音乐作品。

二各民族音乐的发展及融合隋朝建立不久便以法令形式颁布了“七部乐”的燕乐体制。

《隋书·音乐志》载:“始开皇初定令,置七部乐:一曰国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丽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文康伎。

”这是以国名、地名作为乐部名称的隋代宫廷燕乐,包括汉族传统乐舞、兄弟民族和外来的各种乐舞。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是当时音乐文化的两大主流,它们在音乐形式、表演场合、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对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在当时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宫廷燕乐的发展1.音乐形式宫廷燕乐是隋唐时期宫廷中的主要音乐形式,它源自古代雅乐,是一种庄严、典雅的宫廷音乐,表现出贵族阶层的高贵和优雅。

隋唐时期的燕乐在音乐形式上主要分为器乐和歌舞两大类,其中器乐包括琴、瑟、笛等乐器的演奏,歌舞则是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

2.表演场合宫廷燕乐主要在宫廷内进行演奏,通常是在宴会、朝会、祭祀等重要场合上演。

它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君王的陪臣,是统治阶层向下展示自身权威和威严的一种方式。

3.艺术风格宫廷燕乐在艺术风格上注重庄重、典雅,以君主和贵族的审美情趣为主导,追求高雅的音乐艺术表现。

在演奏技巧和曲谱创作上,宫廷燕乐追求完美和精湛,注重乐曲的传统和正统。

二、民间俗乐的发展隋唐时期的民间俗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另一种主要形式,它是百姓民间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方式,音乐形式更加广泛多样,包括各种民歌、民间舞蹈、地方戏曲等。

在乐器方面,民间俗乐采用的乐器更加丰富多样,如琵琶、二胡、笙、箫等。

民间俗乐的表演场合更加灵活多样,可以在集市、祭祀活动、婚丧嫁娶等各种民间场合上演。

它是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承载着丰富的生活情感和民间文化。

民间俗乐的艺术风格更加贴近生活,表现出浓厚的民俗特色和地方特色,风格更加朴实、真挚,注重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

在曲调和歌词方面,民间俗乐更注重通俗易懂,符合百姓的审美需求。

三、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的对比1.社会地位在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中,宫廷燕乐的地位高于民间俗乐。

它代表了统治阶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是官方文化和统治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

而民间俗乐则是底层百姓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生活情感和民间文化。

从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发展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演变

从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发展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演变

第25卷第4期V ol 125 N o 14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N ormal Un iv ersity (H 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2006年7月Jul 12006从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发展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演变刘清明1,姜宇丹2(1.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2.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摘 要]宫廷燕乐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在隋唐时期达到空前的辉煌。

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其形式之复杂,其涉及到的地域风格之多样,是从古至今不可多见的。

追溯其产生的源头,观察其后世之演变,能够直接地我们研究传统音乐的流变提供启示。

[关键词]宫廷燕乐;多部乐;二部伎;相和歌;相和大曲;清商乐;胡乐[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06)04-0162204[收稿日期]63[作者简介]刘清明(),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助教,从事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

宫廷燕乐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尤其是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都达到了相对强盛的历史阶段。

宫廷燕乐在隋唐时期得以长足的发展,并具有广泛的影响性。

一、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基本形式“燕乐”一词自周代就有。

据《周礼春官大宗伯》载:“凡祭祀飨食奏燕乐”。

可知这是周代宫廷皇帝及各诸侯宴享宾客时所用的音乐,故又称宴乐。

隋唐时期的燕乐以其宏大的体制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绽放出奇光异彩。

标志着我国古代的发展已达到空前的高度和水平。

燕乐中多部乐与二部伎的发展建立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之上。

隋、唐时的多部乐,起初是隋炀帝按照宫廷乐队所演奏音乐的不同来源,如国内不同民族,国外不同国家,将其分为若干部。

隋为七部乐、九部乐,唐在隋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删补调整为九部乐、十部乐。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在这一时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宫廷燕乐是由宫廷贵族和官员们进行演奏的音乐形式,而民间俗乐则是由广大民众参与的音乐形式。

下面将从演奏形式、乐器使用、音乐风格等方面对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的发展进行对比。

一、演奏形式宫廷燕乐的演奏形式主要包括宴乐和宫廷舞乐。

宴乐是皇帝举行宴会时所演奏的音乐,它的演奏者通常是由宫廷乐班演奏。

宫廷乐班以燕乐为主,演奏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和规矩。

在宴乐中,燕乐被用来为皇帝和贵族们助兴,展现出宫廷的豪华和富丽。

而民间俗乐的演奏形式则更加多样化,它可以演奏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和活动中,比如婚庆、庙会、年节等。

民间俗乐的演奏者通常是由民间的乐班或者民间音乐团体演奏,他们用一种更加朴素、真实的方式来表达乐曲,打破了宫廷燕乐的正式和庄重。

二、乐器使用宫廷燕乐的乐器包括筝、琵琶、笙、箫等,这些乐器在宫廷的演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宫廷舞乐中,乐器的使用更加多样化,比如在舞曲中会使用一些打击乐器,如鼓等,以增强节奏感和动感。

而民间俗乐的乐器则更加贴近民众的生活,使用的乐器多样性更加丰富,比如二胡、琵琶、锣鼓、笛子、梆子等,这些乐器在民间的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且民间的乐器使用也更加随性和自由,不受统一的规矩和礼节的限制。

三、音乐风格宫廷燕乐的音乐风格以庄重、典雅为主,它的音乐曲调多以宫廷仪式和典礼为主题,表达出尊贵和高贵的气质。

宫廷燕乐的音乐特点还包括和声和音调的丰富多变,奏乐方式等。

而民间俗乐的音乐风格更加朴实、生动,它的曲调更贴近人民生活,表现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民间俗乐的音乐曲风多样化,有各种舞曲、歌谣、戏曲等,每一种曲调都反映出当时民众的喜怒哀乐和物质文化生活。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在演奏形式、乐器使用、音乐风格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宫廷燕乐更倾向于庄重、高雅,体现出了宫廷的尊贵气质;而民间俗乐更加平民化、朴实,强调着民众的生活情感和情感。

唐代宫廷宴乐之风的盛行及流传

唐代宫廷宴乐之风的盛行及流传

多民族音乐的碰撞与融合,使唐代宫廷宴乐中融入了更多其他民族和国家音乐的精华。

此外,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交流的增多使得宫廷宴乐开始走向民间,而民间音乐也逐渐成为宫廷宴飨音乐的一部分。

同时,由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以及统治者的鼓励态度,民间宴乐也因此而兴盛起来。

虽然唐代宫廷宴乐在唐末战乱中受到打击,但其凭借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继续流传至五代,五代王建墓与冯晖墓中的伎乐形象使我们可以一瞥唐代宫廷宴乐在五代时期的发展与演变。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音乐向阳光隋唐燕乐,作为隋唐宫廷宴享娱乐活动中歌舞音乐的总称,沿用的是历史上此类音乐的名称,以示与祭祀典礼中的雅乐相区别。

隋唐宫廷燕乐,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

燕乐,又称“宴乐”,䜩乐即宴饮之乐,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隋唐燕乐的构成,主要包含着由中国原有的传统音乐、汉魏以来陆续传入的西域各族音乐和外国音乐三种成分构成的各部、各类伎乐。

具体来说,大致融汇有三个方面的音乐源流:其一,是沿着汉族传统音乐脉络不断沿革,而在隋唐时期仍得到继续发展的“清商乐”;其二,是自东晋十六国、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主要沿着“丝绸之路”传入的西域诸国音乐,其中以“龟兹乐”为其典型代表;其三,是在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中,汉族传统音乐与外族、外域音乐相互吸收融合而形成的新乐种,例如“西凉乐”。

从燕乐各部、各类伎乐的组织形式来看,其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继承性和兼容性。

隋唐燕乐的组织形式,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地区来源为划分特点的组织形式;二是以演奏形式为划分特点的组织形式。

在燕乐活动中所用的音乐,包括有歌舞大曲、声乐、器乐以及百戏、散乐等多种体裁的音乐表演。

强盛的隋唐帝国,需要有与之相称的宫廷音乐规模,因此,建立起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和坐部伎、立部伎。

隋唐燕乐中的九部乐、十部乐的构成,体现的是以乐种的地区来源作为划分依据的组织形式。

这九部、十部伎乐中包括:隋初时的七部乐,即国伎(后改称“西凉伎”,泛指流行于甘肃一带的音乐。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两者在音乐形式、表演场合、曲调特点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又相互影响、借鉴,共同促进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音乐形式宫廷燕乐是指在皇宫、贵族府邸等上层社会场合演奏的音乐,通常由专业音乐家演奏,曲目精致高雅,音乐形式多样。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宫廷雅乐和宴乐。

宫廷雅乐是指在宫廷礼仪、寿筵等正式场合演奏的音乐,曲调庄重典雅,以管弦乐和歌舞为主要形式。

而宴乐则是指在宫廷宴会、娱乐活动中演奏的音乐,曲目轻快欢快,以歌舞表演为主要形式。

宫廷燕乐注重音乐的精致和技巧,更注重表演者的品位和文化修养。

相比之下,民间俗乐则是指在民间日常生活、宗教祭祀、庆典仪式等场合演奏的音乐,通常由民间音乐家或民间艺人演奏,曲目通俗朴实,音乐形式简单自然。

民间俗乐包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如乐舞、民歌、戏曲音乐等,其中以乐舞最为常见。

民间俗乐更注重音乐的畅快和民间性,更注重表演者的舞姿和情感表达。

二、表演场合宫廷燕乐的表演场合主要是一些上层社会的宫廷和贵族府邸,如宫廷礼仪、寿筵、宴会等。

在这些场合中,宫廷燕乐经常作为陪衬和烘托气氛的艺术形式,见证着上层社会的繁荣和权势。

由于表演场合的特殊性,宫廷燕乐的曲目和表演形式往往较为庄重、典雅。

而民间俗乐则主要是在民间日常生活、宗教祭祀、庆典仪式等场合演奏,如农历新年、婚礼、丧葬、祭祀等。

在这些场合中,民间俗乐常常作为庆祝和祈福的工具,寄托着民间的喜乐与哀思。

由于表演场合的多样和广泛性,民间俗乐的曲目和表演形式则更加通俗和自然。

三、曲调特点宫廷燕乐的曲调特点主要是庄严典雅、音调优美。

其中宫廷雅乐以较为庄重的音乐形式为主,曲调多以慢板为主,强调气韵清雅,寄情于玄妙超逸之美。

而宴乐则以轻快的曲调为主,快板、欢快节奏的音乐更多地调动起人们的欢乐情感。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见证了宫廷燕乐和民间俗乐的兴盛与发展。

这两种音乐形式在传承、演奏方式、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进行对比分析。

一、传承方式
宫廷燕乐通过宫廷内部的世袭方式传承,只有少数几个家族能够承担。

传承者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进入乐队。

相对而言,民间俗乐是通过家庭或社区内部传授的,人人都可以学习。

二、演奏方式
宫廷燕乐的演奏地点和场合都非常严格,演奏者也要按照固定的规矩和流程进行演奏。

而民间俗乐则更注重表演的灵活性和互动性,演奏者会根据场合和观众的反应来灵活调整
演奏方式和曲目。

三、音乐风格
宫廷燕乐注重形式美和技巧,追求精致和高雅,音乐风格严谨庄重,基调偏向慢板。

而民间俗乐则更加活泼、欢快、自由,注重节奏感和韵律感,基调偏向快板。

四、表现手法
宫廷燕乐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以乐器演奏为主,旋律流畅而不失刚柔相济的表现手法。

而民间俗乐则更加强调声音、动作和表情的综合表现手法,演奏者可以通过吹、唱、打、
弹等多种手法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发展之对比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其中宫廷燕乐和民间俗乐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宫廷燕乐是皇宫内部的音乐表演,通常由专业音乐家和演奏家进行演奏,而民间俗乐则是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常常在民间宴会、婚庆和节庆等场合中表演。

本文将对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中国音乐的丰富多彩。

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在演奏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宫廷燕乐以大规模的乐队演奏为主,包括管弦乐、钧鼓等乐器,演奏庄严肃穆的乐曲,为宫廷内的重要活动和仪式提供音乐伴奏。

而民间俗乐则主要以小型乐队或独奏形式进行演奏,包括笙、箫、琵琶、二胡等常见的民间乐器,演奏轻快活泼的民间歌舞曲目,适合在民间聚会和庆典中使用。

宫廷燕乐的音乐形式更加正式和规范,而民间俗乐更注重活泼和富于情感的表现。

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在演奏对象和场合上也存在差异。

宫廷燕乐主要是为皇帝、皇后以及宫廷贵族和重要官员而演奏,通常在宫廷内的宴会、祭祀仪式和重要庆典中进行演奏。

而民间俗乐则是为普通百姓和广大民众而演奏,常常在乡村庙会、集市、婚宴和民间节庆等场合中表演,是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宫廷燕乐的观赏对象更加局限,而民间俗乐的受众更为广泛。

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在音乐内容和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宫廷燕乐受到儒家礼乐制度的影响,更加注重音乐的规范和礼节,演奏的曲目多为雅乐和宫廷乐舞,内容深刻、庄重。

而民间俗乐则更多地融入了民间生活的色彩和情感,歌舞曲目多为小调、山歌、民歌等,内容通俗易懂,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宫廷燕乐注重乐曲的内涵和意境,而民间俗乐更加注重乐曲的通俗性和欢乐性。

宫廷燕乐与民间俗乐在乐器使用和演奏技巧上也有所差异。

宫廷燕乐多使用丝竹乐器,包括琵琶、筝、笙、管等,演奏技巧精湛,音乐艺术性较高。

而民间俗乐则更加偏爱民间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锣鼓等,演奏技巧注重灵活和生动,更加贴近民间生活和情感表达。

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演变

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演变

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演变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从远古时期的祭祀乐,到唐宋时期的宫廷乐,再到现代的民间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丰富多彩。

一、远古时期:祭祀乐中国的音乐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祖先就开始用骨笛、陶笛等乐器演奏祭祀乐,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些乐器有简单的打击乐器、箫、瑶琴等,形成了古代的祭祀音乐体系。

在周朝时期,音乐开始走向规范化,它不仅承担着祭祀的重任,还在儒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乐记》便记录了大量关于音乐的知识,包括音乐应当如何演奏、如何制作乐器等。

此时期的音乐注重形式、礼仪,同时也象征了社会等级的差异。

二、唐宋时期:宫廷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中国的音乐也出现了重大变化。

唐朝时期,宫廷乐逐渐兴起,与周朝时的祭祀乐相比,宫廷乐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同时,唐朝的音乐家们创作了大量杰出的音乐作品,如《广陵散》、《阳关三叠》等,这些经典作品至今仍保留在世人的心中。

宋朝时期,宫廷乐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宋代的乐府之中,音乐家们的作品既保留了唐代音乐的传统,又融入了更多的新元素,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

此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文人音乐家,例如欧阳修、苏轼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音乐上精益求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思想和风貌。

三、元明清时期:乐曲传承元、明、清的时期中,中国传统音乐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

元代时的音乐依旧延续了宋朝时的音乐风格,但是在元朝宫廷音乐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使得音乐更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特点。

明朝时期,出现了众多杰出的音乐家,例如杨时中、董笃等,他们的作品不仅代表当时的音乐风貌,也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遗产之一。

清朝时期,中国传统音乐进一步发展。

由于宫廷文化的兴盛,清朝时期的音乐以宫廷乐为主,通过御乐团等机构,传承了许多经典的曲目。

音乐历史知识:《中国古典音乐的传承与进化》

音乐历史知识:《中国古典音乐的传承与进化》

音乐历史知识:《中国古典音乐的传承与进化》中国古典音乐的传承与进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典音乐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不断地传承与进化。

从古代的雅乐、大雅、颂、楚辞、汉乐、唐乐、宋元戏曲等各种音乐形式,到近现代的京剧、豫剧、评剧、黄梅戏、越剧、二泉映月等,中国古典音乐风貌多姿,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魅力和惊喜。

苏轼曾说:“雅乐者,弦歌瑟鼓之类也,人情世故为之徒然,悦乐音调为之飘洒”,雅乐是古代中国最早的宫廷音乐形式之一,大约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雅乐是典型的宫廷音乐,以乐舞为主,旋律和声调婉转悦耳,歌词含意深刻,歌唱方式以音高变化和优美的发声技巧为主要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典音乐的形式逐渐多样化。

汉代的音乐形式相对复杂,具有旋律多变、技巧要求高等特点,而唐朝时期则发展出多种乐器、多重旋律、复杂的指挥和精心编排的组成方式,使得宫廷音乐不仅成为一种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媒介,更成为了凝聚民族文化和艺术精神的象征。

至宋元时期,戏曲逐渐成为民间文化的代表性形式,宋元时期的戏曲不仅有精湛的表演技巧,更有草根文化特有的大众化表达方式。

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唱作人和音乐坛传奇,许多著名的曲艺形式,如粤剧、评剧、曲剧等都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如今,中国古典音乐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乐曲、深厚的修养、优美的表演方式,使得中国古典音乐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推进,中国古典音乐也在不断的进化。

传统的音乐形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音乐创作、演出和传播中不断涌现出一些全新的风貌,如“民间古典”、“爵士中国风”等。

在这些新的音乐形式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传统音乐魅力的延续,更体现出中国古典音乐精髓的升华和创新。

中国古典音乐的传承和进化在现代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需要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以保持其精神和文化血脉的延续;另一方面,需要更加开放和创新,让中国古典音乐得以走向世界杯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言人。

唐朝燕乐盛行对民族音乐的影响论文

唐朝燕乐盛行对民族音乐的影响论文

唐朝燕乐盛行对民族音乐的影响论文唐朝燕乐盛行对民族音乐的影响论文一、唐朝燕乐的兴盛燕乐继承了乐府音乐的成就,并且容纳了更多的外来音乐的影响,在以音乐为嗜好的皇帝的提倡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唐朝时期音乐史中最突出的事件。

唐太宗宫廷中也有大规模的音乐舞蹈表演,比如用来宣扬他的武功的《破阵乐》,表演的人数就有120人。

再如唐玄宗李隆基,他擅长乐理,能自己作曲还精通打羯鼓,为此,他亲自精选了数百名乐工并在皇宫中亲自任教,被世人称为“皇帝梨园弟子”。

在此时期的燕乐是为鼎盛时期,不仅规模壮观,艺术水平也发展迅速,很多著名的大曲都是出自此时期。

唐朝之前燕乐就已经出现,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到唐朝时期达到繁盛,燕乐的兴盛离不开唐朝优越的经济与文化支持,同时,后期燕乐的表演形式也融入了很多的唐朝文化元素。

在燕乐兴盛的唐朝,音乐风及其盛行,进行燕乐演奏的演唱者繁多,宫廷和官宦家里也频繁进行燕乐表演。

燕乐的兴盛催生了众多具有音乐才华的演唱名家,也使演奏乐器实现良好发展,其中,古筝、笛等乐器都对后期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燕乐对民族音乐性质的影响唐朝时期的社会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各国间的文化交流频繁,在这一过程中燕乐融合了很多民族的`音乐特色,这种音乐元素的丰富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由于音乐在传播速度与广度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唐朝以前的多数统治者多利用音乐对人们进行思想教化,以满足其统治需求。

在唐朝的音乐发展中,对音乐的看法从上而下得到转变,音乐真正回归其文化艺术传播性,燕乐顺应这种新思潮达到兴盛也是一种必然。

唐朝燕乐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为后期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燕乐对民族音乐曲牌的影响中国民族音乐组成中的曲牌主要来自于唐朝燕乐,例如著名的南戏《大圣乐》《剑器令》《八声甘州》等从燕乐中借用单个曲牌;元杂剧中使用的很多曲牌都与燕乐曲名相同,例如《催拍子》《伊州遍》《八声甘州》等;研究表明,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中所涉及的=多个杂剧曲牌大多也来自于唐朝燕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