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特征识别与生物医学仪器--研究方向报告
东北大学,自动化导师情况.xls
单位名称姓名性别职称学科*研究方向一*研究方向二*研究方向三研究方向四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刘震男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信息化研究虚拟仪表在电力系统中的研究及应用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满永奎男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能质量控制新型电力电子整流技术的研究电力系统及电力传动装置的故障诊断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的研究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王大志男教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随机系统理论及应用复杂系统故障诊断技电气自动化研究所褚恩辉男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的谐波分析与抑制电力系统无功功率补尝技术的研究电力系统有源滤波器的研究软开关电力变换回路及控制方式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冯健男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SCADA技术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控制智能过程控制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李爱平女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微型燃气轮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智能化电气传动系统控制电气设备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研究所佟玉鹏男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电力系统自动化高频开关电源研究变频调速控制电气自动化研究所王占山男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无功优化负荷预测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电气自动化研究所阎士杰男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滤波和无功补偿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高压大功率交流调速系统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及其智能控制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张化光男教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理论分析及应用大功率电机的节能控制理论及应用模糊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应用复杂网络和混杂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康恩顺男副教授电路与系统电子技术应用 EDA技术应用智能控制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李宏毅男副教授电路与系统交流调速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李晶皎女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图像处理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李景宏男副教授电路与系统 EDA技术应用集成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及其硬件实现图像处理与识别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刘纪红女副教授电路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及其硬件实现智能信息处理 EDA技术应用图像处理与识别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马学文女副教授电路与系统智能控制数字信号检测与处理 EDA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王旭男教授电路与系统智能化信息检测与处理盲信号分离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赵丽红女副教授电路与系统生物特征识别图像处理与识别智能信息处理 EDA技术应用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丁山男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可重构计算计算机辅助VLSI设计可重构实时调度理论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贺立红女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污染与电磁兼容研究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研究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李华女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电磁兼容性研究图像压缩技术研究图像配准及融合方法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李世平男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可再生能源控制技术研究先进工业控制技术研究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技术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刘晓志女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电气传动及控制电力系统动态控制理论与技术信号处理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王安娜女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故障诊断:故障诊断算法、基于PC机及嵌入式系统的故障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故障诊断算法、基于PC机及嵌入式系统的电磁成像:电阻抗及电磁成像技术研究及实现电磁兼容:电磁兼容及抗电磁干扰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吴春俐女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兼容设计与干扰抑制技术超导电工技术单片机应用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吴建华女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脉冲功率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电能质量控制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肖军女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传动及控制节能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张石男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技术实时信号处理与DSP技术医学影像处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东北大学软件中心胡景德男副研究员计算机应用技术东北大学软件中心江根苗男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成像技术、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东北大学软件中心江早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像处理、数字放送东北大学软件中心李品彦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刘春雨男副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刘积仁男教 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布式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嵌入式软件东北大学软件中心柳玉辉男副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像处理、网络安全技术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卢朝霞女教 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数据库理论与计算机集成管理东北大学软件中心温涛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东北大学软件中心杨利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东北大学软件中心余克清男副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工作流系统研究东北大学软件中心袁 淮男副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作流系统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张 霞女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管理系统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张立东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商业智能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张伟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东北大学软件中心赵 宏男教 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布式多媒体信息系统及多媒体网络技术东北大学软件中心赵大哲女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学东北大学软件中心郑全录男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成像技术东北大学软件中心邹豪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成像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鲍玉斌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邓庆绪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董晓梅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及保密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胡明涵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林树宽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器学习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申德荣女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及Web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王大玲女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挖掘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王义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杨晓春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布式数据管理与访问控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于戈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库理论与技术、嵌入式软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张俐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朱靖波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系统研究所高福祥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安全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系统研究所刘辉林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检索嵌入式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研究所乔建忠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分布式、并行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研究所史岚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嵌入式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研究所王波涛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流移动计算时空间数据库不确定性计算计算机系统研究所王国仁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P2P数据管理可视媒体数据管理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计算机系统研究所王剑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嵌入式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研究所夏利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一代网络服务质量移动IPv6计算机系统研究所徐久强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普适计算与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研究所于亚新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媒体信息检索数据空间管理XML数据管理数据流计算机系统研究所赵海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Internet宏观拓扑结构之复杂性嵌入式技术与操作系统传感器网络与数据融合软件拓扑结构中模型驱动型软件测试支撑平台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黄玉基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基于事例推理系统研究智能化信息处理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马宗民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Web数据库个性化查询技术本体工程与应用传感器数据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王兴伟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组织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认知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可信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信息安全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张斌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计算Web信息处理数据挖掘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张锡哲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挖掘服务计算web智能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赵林亮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智能网络管理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周福才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可信计算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混沌分形理论及其应用计算中心常桂然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协同计算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分布式多媒体系统计算中心高克宁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web信息集成计算中心黄卫祖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工程教育技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中心吕振辽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企业信息化互联网知识挖掘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高立群男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模式识别复杂系统与智能控制图像识别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井元伟男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复杂控制系统研究通信网络系统控制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石海彬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切换控制网络控制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王明顺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嵌入式控制系统:微控制器硬件系统设计及软件设计智能控制:智能控制理论在MCU系统中的应用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杨光红男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容错控制、故障诊断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张嗣瀛男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模式识别复杂系统与智能控制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赵军男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非线性系统切换系统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郑艳女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导航制导研究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罗小川男副教授系统工程复杂生产过程运行控制钢铁生产过程动态优化动态优化算法设计与分析化工过程运行优化方法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曲蓉霞女副教授系统工程大型系统建模、优化方法及其应用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管理与优化软件工程、系统体系架构与数据库技术ERP、MES系统研发与计划调度模型优化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王成恩男教授系统工程知识工程在复杂产品研制中应用多学科设计系统集成技术制造执行系统技术秦皇岛分校白秋果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计算机自动测试技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秦皇岛分校才书训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信息挖掘数据库应用计算机网络秦皇岛分校党群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丁顺利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格计算信息挖掘数据库应用秦皇岛分校顾德英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过程监测、诊断与安全控制秦皇岛分校郭福田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秦皇岛分校贺忠海男副教授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多相流检测控制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生产过程参数测量与优化控制系秦皇岛分校黄力群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秦皇岛分校蒋学英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金伟男教授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生产过程参数测量与优化控制系统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多相流检测控制秦皇岛分校李雅珍女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秦皇岛分校刘杰民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刘星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马淑华女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过程监测、诊断与安全控制秦皇岛分校孟庆山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秦皇岛分校彭艳东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秦皇岛分校齐世清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生产过程参数测量与优化控制系统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多相流检测控制秦皇岛分校曲荣欣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路由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安全加密算法分析秦皇岛分校曲秀云女副教授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生产过程参数测量与优化控制系统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多相流检测控制秦皇岛分校任彦硕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控制过程监测诊断控制复杂工业过程自动化秦皇岛分校汪晋宽男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新一代高速信息网络关键技术自适应自组织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与应用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秦皇岛分校王翠荣女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网络信息挖掘数据库应用秦皇岛分校王凤文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新一代高速信息网络关键技术无线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与应用秦皇岛分校王娟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王雷震男副教授系统工程制造系统生产与物流运作管理商业与服务系统运作优化与决策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的软计算方法秦皇岛分校吴朝霞女副教授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多相流检测控制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软测量技术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秦皇岛分校于丁文男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过程监测诊断控制鲁棒控制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秦皇岛分校袁静波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张春宏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张家生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控制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复杂工业过程自动化秦皇岛分校张金泉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过程监测诊断控制自适应控制通信网络系统控制秦皇岛分校张文志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网络应用秦皇岛分校张瑛女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秦皇岛分校赵一丁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过程监测、诊断与安全控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陈东岳男副教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生物视觉系统模型研究基于视频信息的智能交通系统视频信息的快速模式识别方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崔建江男副教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数字图像处理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仿真与控制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郝培锋男教 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工业过程数学模型研究系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识别与分析技术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佟国峰男副教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足球机器人与教育机器人模式识别与智能机器人移动视场全景重建和虚拟现实技术机器人支撑平台软件与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王斐男副教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模式识别智能控制智能机器人助残康复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王晓哲女副教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智能优化方法及应用基于视频的智能交通系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魏颖女副教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自动检测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吴成东男教 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图像智能处理多源信息融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建筑智能化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薛定宇男教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分数阶控制理论网络控制理论图形与影像处理控制系统仿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赵姝颖女副教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智能人机交互虚拟现实软件学院高晓兴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通信编码计算机网络安全视音频通讯软件学院姜慧妍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三维成像CAD软件学院朱志良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杜荔女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宽带交换网络中的QoS路由技术智能光网络及光网络生存性流量工程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郭磊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智能光网络网络生存性新一代互联网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季策女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自适应盲信号分离与图像处理信号检测与估值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嵌入式计算机及其开发技术的研究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的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沙毅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音视频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软件无线电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宋清泮女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下一代无线通信网中的QoS保证体系多模终端的的网络选择和垂直切换决策异构无线网络的负载平衡和呼叫准入控制无线移动网的移动性管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原萍女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自组织网络通信服务的研究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图像处理算法及其应用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张振川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音视频信号处理与编码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智能家居网络系统及技术计算机通信及组网技术物流优化与控制高振男副教授系统工程、物流优化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优化优化算法物流优化与控制唐立新男教授系统工程、物流优化与控制流程工业生产计划与调度数学规划计算机生产管理制造执行系统系统工程研究所胡清河男副教授系统工程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项目管理理论与应用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系统工程研究所黄敏女教授系统工程智能优化与决策方法及其应用物流管理及供应链优化与决策面向全球制造的计划与存储控制的建模与优化系统工程研究所刘士新男教授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与优化调度工业与服务业物流系统建模与优化生产计划/调度理论与方法制造执行系统系统工程研究所刘树安男副教授系统工程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优化的软计算方法系统工程研究所庞哈利男教授系统工程制造系统建模、优化与仿真供应链与物流系统运作决策管理ERP/MES系统设计与开发公共交通系统建模、优化与仿真系统工程研究所唐加福男教授系统工程制造系统供应链与物流运作优化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商业与服务系统运作优化决策分析与优化的理论、方法系统工程研究所汪定伟男教授系统工程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智能优化算法生产与服务系统的管理技术弹复性工程与紧急响应。
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导师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 验室
罗小川
男
副教授
系统工程
复杂生产过程运行控 钢铁生产过程动态优 动态优化算法设计与 化工过程运行优化方
制
化
分析
法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 验室
曲蓉霞
女
副教授
系统工程
大型系统建模、优化 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管 软件工程、系统体系 ERP、MES系统研发与
方法及其应用
理与优化
架构与数据库技术 计划调度模型优化
副教授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导航、制导与控制 切换控制
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嵌入式控制系统:微
网络控制 智能控制:智能控制
、导航、制导与控制 控制器硬件系统设计 理论在MCU系统中的
学科
及软件设计
应用
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 究所
杨光红
男
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导航、制导与控制 容错控制、故障诊断
研究
用
究
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
李华
女
副教授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信号与信息处理
电路故障诊断方法研 究
电磁兼容性研究
图像压缩技术研究
图像配准及融合方法 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
李世平
男
副教授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可再生能源控制技术 先进工业控制技术研 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 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信号与信息处理 研究
究
用技术研究
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
刘晓志
女
副教授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信号与信息处理
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
电气传动及控制
电力系统动态控制理 信号处理的统计分析
吕淑萍 女
吕淑萍女,1963年10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指导博士生学科:系统工程指导硕士生学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研究方向:先进的控制理论及应用、复杂系统分析与决策讲授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过程控制与仪表”、“小波理论及应用”承担科研项目: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有:选煤厂集散控制系统、工业锅炉微机控制系统、柴燃并车动力装置数字仿真研究、(水下)机器人图形仿真系统研究、军用智能机器人视觉系统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工程施工企业项目数字化管理应用平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
目前主持的项目:“XX装置故障诊断/故障预测新技术、新方法研究”、“XX振动分离技术研究”、“XX振动噪声主动控制研究”。
发表文章: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编著教材:《数字控制系统》、《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6部教材。
获得荣誉称号及奖励:国防科工委部级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
彭秀艳女,1962年12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导生导师指导博士生学科:系统工程指导硕士生学科:系统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研究方向:复杂系统分析与决策;系统建模、控制与仿真;随机系统估计与控制;讲授课程:随机过程;系统工程专题;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承担科研项目:“船舶运动预报技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02;“船舶运动参数发生器,船舶运动预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系统工程部;“蓄电池管理终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系统工程部发表文章:在国内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编著教材:《随机过程基础及应用》,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出版社;《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技术》,校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出版社;《数值计算方法习题解析》,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出版社;学术兼职:黑龙江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国际学术交流:2005年1月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学术交流;2007年10月到美国参加IROS2007国际学术会议。
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问题以及展望
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问题以及展望随着AI、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识别技术也应经开始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
具体什么是生物识别技术?所谓生物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
一、各类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目前常见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声纹识别、步态识别等等。
1、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光学、半导体电子信号、超声波、温差等方式采集指纹特征成像,经过数字化处理和分析后,最终提取为可以接受的指纹数字特征信息,用于做参照样板或直接用于对比。
指纹识别技术成熟,但并不适用每一个人。
每个指纹都有几个独一无二可测量的特征点,每个特征点都有大约七个特征,人们的十个手指产生最少4900个独立可测量的特征。
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分析指纹可测量的特征点,从中抽取特征值,然后进行认证。
当前,我国第二代身份证便实现了指纹采集,且各大智能手机都纷纷实现了指纹解锁功能。
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指纹识别早已经在消费电子、安防等产业中广泛应用,通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技术方面也在不断的革新。
虽然每个人的指纹识别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
例如,双手长期手工作业的人们便会为指纹识别而烦恼,他们的手指若有丝毫破损或干湿环境里、沾有异物则指纹识别功能要失效了。
2、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局部特征分析”和“图形、神经识别算法”对面部各器官和特征部位的方位进行分析,提取成数字化信息再与数据库中的样板信息比较、判断、确认。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使用最便捷。
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而真正进入初级的应用阶段则在90年后期,并且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实现为主。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专门人才。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医学等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
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学科介绍研究方向:(1)生物医学电子学(2)医学成像理论与技术(3)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4)生物特征识别技术(5)医学信号分析与处理(6)医学物理三、学制、硕、博连读和直博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年;、分阶段培养的博士生基本学制为年,学术型硕士生学制为年;四、课程设置(一)硕士阶段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分)英语(学分)(以上两门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学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学分)(以上三门任选一门)类:电子信息前沿(学分)(以上必修)产业发展前沿(学分)科研素质先导课(学分)工程素质先导课(学分)类:成像原理与图像工程(学分)数字通信(学分)矩阵论(学分)自适应信号处理(学分)信号处理中的数学方法(学分)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学分)类:网络信息新技术(学分)信号检测与估计(学分)雷达原理与空时无线通信(学分)医学物理(学分)软件工程实践(学分)高速数字电路设计(学分)信息产业应用(华为)(学分)(二)博士阶段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注】:博士研究生不专门开设专业课程,可根据需要选修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五、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针对每位博士生的培养设立专门的导师指导小组,“学位论文为主,课程为辅”。
博士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应完成大部分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不迟于第三学期中期进行博士生资格考核,经博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拟招生专业目录(全日制)
002
085204
材 料 科 学 材料工程
与 工 程 学 (专业学
院
位)
01 铸造合金新材料及铸造新工艺
02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03 焊接新材料及新工艺
04 材料成形技术及过程控制
05 材料表面强化技术
06 新型功能材料及应用
72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202 俄语 203 日语(任选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03 材料科学基础 818 普通物理 820 物理化 学(任选一) 复试专业课考试科目: F506 固态相变及应用 F550 金属液态成形原理 F569 焊接原理 (任选一) 同等学力加试专业课考试科目: ⑥J606 材料力学性能 J689 无机非金属材料物 理化学 J691 金属材料及合金熔炼(任选二)
2
沈阳工业大学 2019 年硕士研究生拟招生专业目录(全日制)
学院代码 学科专业 学院名称 代码名称
003
083100
电 气 工 程 生物医学
学院
工程
研究方向代码 研究方向名称
拟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01 生物医学电磁科学与技术 02 生物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 03 生物医学电子与信息技术 04 智能福祉机器人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202 俄语 203 日语(任选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04 电工基础(含电路及网络基础) 805 电子 技术(含模拟、数字)(任选一) 复试专业课考试科目: ⑤F510 电机学 F512 自动控制原理 F513 数字 信号处理 F514 电力工程 F515 高电压工程 158 F542 电力拖动基础 F574 电器学 F575 风电机 组控制技术 F576PLC 原理及应用(任选一) 同等学力加试专业课考试科目: ⑥J611 电机学 J613 自动控制原理 J615 高电 压工程 J616 数字信号处理 J659 电力拖动基 础 J694 电器学 J695 电力工程 J696 风电机组 控制技术 J697PLC 原理及应用 J698 分子生物 学 (任选二与复试科目不同)
生物的特征课程标准解读 概述说明
生物的特征课程标准解读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生物的特征课程标准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它主要涵盖了生物特征的定义、分类、应用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掌握生物特征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对于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认知。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逐一介绍生物的特征课程标准解读。
首先,我们将在第二节中详细解读该课程标准相关内容:包括标准概述、标准内容解析以及学习目标与评估方法。
接着,在第三节中,我们将讨论生物特征在犯罪侦查、医学诊断和个人身份认证等方面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四节将描述生物特征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最后,在第五节中,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并提出对于生物特征课程实施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解读生物特征课程标准,并说明其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对于生物特征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为相关教育和研究提供参考。
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对于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兴趣,培养并提高他们在这一领域中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2. 生物特征课程标准解读2.1 标准概述生物特征课程标准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了解生物特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生物特征,如指纹、面部图像、虹膜等,并掌握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2.2 标准内容解析生物特征课程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指纹识别:学习指纹的形成原理、种类以及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 面部识别:了解面部特征在个体识别中的作用,学习面部图像处理技术和面部亮点定位算法。
- 虹膜识别:研究虹膜的结构与形成机制,介绍虹膜图像采集和匹配技术。
- 声纹识别:探讨声音信号在人体中产生及传递的原理,并学习语音处理和声纹分析方法。
- 角膜映射:了解角膜表面形态测量原理,以及角膜曲率半径和角膜厚度的测量方法。
- DNA分析:介绍基因组学和DNA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以及DNA在个人识别和犯罪侦查中的应用。
面向生物医学文本的实体识别和规范化研究
对于多义词,需要确定其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具体含义,避免歧义 。
命名实体规范化
01
统一命名规范
将不同来源的实体名称进行标准化和 统一,如将组织、细胞、基因等不同 类型实体名称进行统一规范。
02
实体链接
03
实体关系抽取
将文本中的实体链接到相应的生物医 学知识库或数据库中,如Uniprot、 NCBI等,提供实体的详细信息和注释 。
知识图谱构建
将抽取的语义信息整合成知识图谱,以可视化 的方式展示生物医学知识,方便研究人员进行 查询和分析。
04 面向生物医学文本的实体 识别和规范化系统设计与
实现
架构概述
本系统采用基于规则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由数 据预处理、实体识别和规范化三个模块组成。
数据预处理
该模块负责对原始生物医学文本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包括分 词、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等操作。
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生物医学文本中,存在大量的 同义名、缩写、拼写错误等问题 ,这给实体识别和规范化带来了
很大的困难。
生物医学文本中的实体往往包含 多个属性,如名称、类型、位置 等,如何准确地识别和规范这些
属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研究目标与内容
01
02
03
04
05
研究目标:通过对生物 医学文本的实体进行识 别和规范化,提高生物 医学文本的处理效率和 精度。
精确的实体识别
经过实验验证,本研究提出的算法在生物医学文本的实 体识别方面表现优秀,准确率、召回率和F1得分均高于 90%。
有效的规范化方法
所提出的实体规范化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实体歧义和命名 不一致的问题,为后续的生物医学信息抽取提供了准确 、标准的基础。
PCR仪-仪器百科
简介PCR仪就是利用pcr技术原理进行DNA复制扩增的仪器。
使用PCR 仪按一定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就可以将一段基因复制为原来的成百上千亿倍,因此我国也一直推进pcr仪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国内也出现了一批技术先进的pcr仪品牌和公司。
PCR技术是通过DNA聚合酶对特定基因做体外或试管内的大量合成,基本上它是利用DNA聚合酶进行专一性的连锁复制。
原理利用升温使DNA变性,在聚合酶的作用下使单链复制成双链,进而达到基因复制的目的。
产品基本应用PCR技术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等优点,在医学、遗传学、法医学、微生物学、食品检验、卫生检验等众多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生命科学a、人类基因组计划随着的PCR日臻完善,科学家于2003年在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类和排列后得到的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基因组图谱。
这是对人类基因组基本面貌的首次揭示,表明科学家们开始部分“读”出人类生命“天书”所蕴涵的内容。
b、后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DNA序列图谱完成后,鉴定基因组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以及寻找其在生物和医学应用中重要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
以研究基因功能为核心的“后基因组时代”已经来临,大规模的结构基因组、蛋白质组以及药物基因组的研究计划已经成为新的热点。
c、物种的分类、进化及亲缘关系可以进行物种进化的保守性分析及物种多态性分析、物种鉴定。
(2)医药a、遗传病的产前诊断:用胎儿羊膜细胞,羊水或甚至母血可以检查胎儿的性别,这在与性染色体关联遗传病诊断中是必要的。
对于高发的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镰刀状细胞贫血、凝血因子缺乏、DMD 等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为优生优育作了贡献,对于有遗传倾向的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症、甚至肿瘤中的一部分,均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近期内可望有突破。
b、致病病原体的检测:检测范围包括细菌、病毒(SARS及禽流感病毒H5N1等)、原虫及寄生虫、霉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支原体等一切微生物。
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导师
单位名称姓名*研究方向一*研究方向二*研究方向三研究方向四研究方向五备注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刘震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信息化研究虚拟仪表在电力系统中的研究及应用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满永奎电能质量控制新型电力电子整流技术的研究电力系统及电力传动装置的故障诊断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的研究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总成控制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王大志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随机系统理论及应用复杂系统故障诊断技飞行器姿态控制博士生导师电气自动化研究所褚恩辉电力系统的谐波分析与抑制电力系统无功功率补尝技术的研究电力系统有源滤波器的研究软开关电力变换回路及控制方式直流开关电源及逆变器的软开关技术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冯健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SCADA技术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控制智能过程控制变频调速控制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李爱平微型燃气轮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智能化电气传动系统控制电气设备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研究所佟玉鹏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电力系统自动化高频开关电源研究变频调速控制电气自动化研究所王占山无功优化负荷预测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电气自动化研究所阎士杰电力系统滤波和无功补偿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高压大功率交流调速系统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及其智能控制复杂工业过程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张化光电力系统自动化理论分析及应用大功率电机的节能控制理论及应用模糊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应用复杂网络和混杂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神经网络控制和混沌控制理论及应用博士生导师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康恩顺电子技术应用 EDA技术应用智能控制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李宏毅交流调速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李晶皎图像处理技术博士生导师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李景宏 EDA技术应用集成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及其硬件实现图像处理与识别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刘纪红数字信号处理及其硬件实现智能信息处理 EDA技术应用图像处理与识别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马学文智能控制数字信号检测与处理 EDA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王旭智能化信息检测与处理盲信号分离技术博士生导师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赵丽红生物特征识别图像处理与识别智能信息处理 EDA技术应用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丁山可重构计算计算机辅助VLSI设计可重构实时调度理论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系统级SoC设计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贺立红电磁污染与电磁兼容研究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研究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研究数字水印技术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李华电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电磁兼容性研究图像压缩技术研究图像配准及融合方法研究图像压缩技术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李世平可再生能源控制技术研究先进工业控制技术研究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技术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现代语音及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刘晓志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电气传动及控制电力系统动态控制理论与技术信号处理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独立分量分析技术在通讯领域的应用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王安娜电路故障诊断:故障诊断算法、基于PC机及嵌入式系统的故障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故障诊断算法、基于PC机及嵌入式系统的电磁成像:电阻抗及电磁成像技术研究及实现电磁兼容:电磁兼容及抗电磁干扰电子系统设计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吴春俐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兼容设计与干扰抑制技术超导电工技术单片机应用电磁场数值分析与计算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吴建华脉冲功率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电能质量控制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技术电磁兼容技术医学影像处理技术与应用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肖军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传动及控制节能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张石嵌入式系统技术实时信号处理与DSP技术医学影像处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技术东软集团胡景德东软集团江根苗医学成像技术、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东软集团江早图像处理、数字放送东软集团李品彦电子商务东软集团刘春雨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东软集团刘积仁分布式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嵌入式软件博士生导师东软集团柳玉辉图像处理、网络安全技术东软集团卢朝霞计算机网络安全、数据库理论与计算机集成管理东软集团温涛网络安全、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博士生导师东软集团杨利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东软集团余克清嵌入式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工作流系统研究东软集团袁 淮工作流系统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东软集团张 霞数据管理系统东软集团张立东商业智能东软集团张伟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东软集团赵 宏分布式多媒体信息系统及多媒体网络技术博士生导师东软集团赵大哲软件工程学东软集团郑全录医学成像技术东软集团邹豪医学成像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鲍玉斌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邓庆绪嵌入式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董晓梅安全及保密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胡明涵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林树宽机器学习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申德荣分布式数据库及Web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王大玲数据挖掘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王义博士生导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杨晓春分布式数据管理与访问控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于戈数据库理论与技术、嵌入式软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张俐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朱靖波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系统研究所高福祥嵌入式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安全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系统研究所刘辉林信息检索嵌入式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研究所乔建忠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分布式、并行操作系统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系统研究所史岚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嵌入式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研究所王波涛数据流移动计算时空间数据库不确定性计算XML计算机系统研究所王国仁P2P数据管理可视媒体数据管理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系统研究所王剑计算机网络嵌入式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研究所夏利下一代网络服务质量移动IPv6计算机系统研究所徐久强普适计算与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研究所于亚新跨媒体信息检索数据空间管理XML数据管理数据流计算机系统研究所赵海Internet宏观拓扑结构之复杂性嵌入式技术与操作系统传感器网络与数据融合软件拓扑结构中模型驱动型软件测试支撑平台博士生导师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黄玉基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基于事例推理系统研究智能化信息处理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马宗民Web数据库个性化查询技术本体工程与应用传感器数据管理博士生导师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王兴伟自组织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认知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可信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信息安全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企业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博士生导师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张斌服务计算Web信息处理数据挖掘博士生导师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张锡哲数据挖掘服务计算web智能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赵林亮计算机网络智能网络管理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周福才网络与信息安全可信计算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混沌分形理论及其应用计算中心常桂然网络与协同计算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分布式多媒体系统博士生导师计算中心高克宁web信息集成计算中心黄卫祖知识工程教育技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中心吕振辽企业信息化互联网知识挖掘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高立群复杂系统与智能控制图像识别博士生导师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井元伟复杂控制系统研究通信网络系统控制博士生导师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石海彬切换控制网络控制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王明顺嵌入式控制系统:微控制器硬件系统设计及软件设计智能控制:智能控制理论在MCU系统中的应用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杨光红容错控制、故障诊断博士生导师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张嗣瀛复杂系统与智能控制院士、博士生导师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赵军非线性系统切换系统博士生导师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郑艳导航制导研究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罗小川复杂生产过程运行控制钢铁生产过程动态优化动态优化算法设计与分析化工过程运行优化方法嵌入式技术与优化系统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曲蓉霞大型系统建模、优化方法及其应用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管理与优化软件工程、系统体系架构与数据库技术ERP、MES系统研发与计划调度模型优化面向汽车行业的生产过程管理与优化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王成恩知识工程在复杂产品研制中应用多学科设计系统集成技术制造执行系统技术秦皇岛分校白秋果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计算机自动测试技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秦皇岛分校才书训人工智能信息挖掘数据库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监控秦皇岛分校党群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丁顺利网格计算信息挖掘数据库应用秦皇岛分校顾德英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过程监测、诊断与安全控制秦皇岛分校郭福田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秦皇岛分校贺忠海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多相流检测控制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生产过程参数测量与优化控制系秦皇岛分校黄力群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秦皇岛分校蒋学英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金伟生产过程参数测量与优化控制系统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多相流检测控制秦皇岛分校李雅珍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秦皇岛分校刘杰民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刘星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马淑华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过程监测、诊断与安全控制秦皇岛分校孟庆山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秦皇岛分校彭艳东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秦皇岛分校齐世清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生产过程参数测量与优化控制系统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多相流检测控制秦皇岛分校曲荣欣计算机网络路由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安全加密算法分析秦皇岛分校曲秀云生产过程参数测量与优化控制系统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多相流检测控制秦皇岛分校任彦硕智能控制过程监测诊断控制复杂工业过程自动化秦皇岛分校汪晋宽新一代高速信息网络关键技术自适应自组织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与应用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博士生导师秦皇岛分校王翠荣无线网络信息挖掘数据库应用秦皇岛分校王凤文新一代高速信息网络关键技术无线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与应用秦皇岛分校王娟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王雷震制造系统生产与物流运作管理商业与服务系统运作优化与决策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的软计算方法秦皇岛分校吴朝霞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多相流检测控制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软测量技术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秦皇岛分校于丁文过程监测诊断控制鲁棒控制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秦皇岛分校袁静波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张春宏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张家生智能控制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复杂工业过程自动化秦皇岛分校张金泉过程监测诊断控制自适应控制通信网络系统控制秦皇岛分校张文志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网络应用秦皇岛分校张瑛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秦皇岛分校赵一丁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过程监测、诊断与安全控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陈东岳生物视觉系统模型研究基于视频信息的智能交通系统视频信息的快速模式识别方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崔建江数字图像处理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仿真与控制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郝培锋工业过程数学模型研究系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识别与分析技术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佟国峰足球机器人与教育机器人模式识别与智能机器人移动视场全景重建和虚拟现实技术机器人支撑平台软件与仿真技术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动态传感器网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王斐模式识别智能控制智能机器人助残康复机器人双足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王晓哲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智能优化方法及应用基于视频的智能交通系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魏颖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自动检测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吴成东图像智能处理多源信息融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建筑智能化技术机器人控制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薛定宇分数阶控制理论网络控制理论图形与影像处理控制系统仿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赵姝颖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智能人机交互虚拟现实软件学院高晓兴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通信编码计算机网络安全视音频通讯软件学院姜慧妍智能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三维成像CAD专家系统软件学院朱志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博士生导师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杜荔宽带交换网络中的QoS路由技术智能光网络及光网络生存性流量工程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郭磊智能光网络网络生存性新一代互联网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季策自适应盲信号分离与图像处理信号检测与估值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嵌入式计算机及其开发技术的研究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的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沙毅音视频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软件无线电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宋清泮下一代无线通信网中的QoS保证体系多模终端的的网络选择和垂直切换决策异构无线网络的负载平衡和呼叫准入控制无线移动网的移动性管理感知网络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原萍无线自组织网络通信服务的研究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图像处理算法及其应用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张振川音视频信号处理与编码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智能家居网络系统及技术计算机通信及组网技术物流优化与控制高振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优化优化算法物流优化与控制唐立新流程工业生产计划与调度数学规划计算机生产管理制造执行系统钢铁工业过程优化与控制博士生导师系统工程研究所胡清河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项目管理理论与应用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系统工程研究所黄敏智能优化与决策方法及其应用物流管理及供应链优化与决策面向全球制造的计划与存储控制的建模与优化风险管理中的建模与优化研究博士生导师系统工程研究所刘士新项目管理与优化调度工业与服务业物流系统建模与优化生产计划/调度理论与方法制造执行系统系统工程研究所刘树安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优化的软计算方法系统工程研究所庞哈利制造系统建模、优化与仿真供应链与物流系统运作决策管理ERP/MES系统设计与开发公共交通系统建模、优化与仿真系统工程研究所唐加福制造系统供应链与物流运作优化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商业与服务系统运作优化决策分析与优化的理论、方法博士生导师系统工程研究所汪定伟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智能优化算法生产与服务系统的管理技术弹复性工程与紧急响应博士生导师自动化研究所常玉清软测量技术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复杂工业过程质量监测自动化研究所陈晓波复杂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机器视觉自动化研究所高宪文复杂过程建模、智能控制与优化网络控制理论与应用预测控制理论与应用过程监测、诊断与安全控制博士生导师自动化研究所关守平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光电检测技术网络控制系统自动化研究所何大阔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智能优化方法及其应用复杂工业过程故障监测与诊断自动化研究所贾明兴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与先进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理论与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自动化研究所李鸿儒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复杂工业过程的建模、控制与优化综合自动化工程技术与应用自动化研究所刘建昌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复杂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博士生导师自动化研究所刘晓平非线性控制理论及应用奇异控制系统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电力系统的分析与控制问题自动化研究所毛志忠预测控制理论与应用自适应控制理论与应用复杂工业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博士生导师自动化研究所钱晓龙工业控制网络运动控制现场总线智能节点开发自动化研究所秦树凯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与先进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过程监测及故障诊断自动化研究所王朝利自动化研究所王福利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复杂工业过程监测及故障诊断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关键技术研究博士生导师自动化研究所王建辉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网络环境下的先进控制技术复杂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数字信号处理博士生导师自动化研究所王小刚建模优化控制自动化研究所杨卫国复杂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复杂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传动与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单片机控制自动化研究所杨英华复杂工业过程建模智能控制技术过程监测及故障诊断自动化研究所余强智能控制的研究与应用自动化工程实践智能控制仪表的开发自动化研究所张颖伟自动化研究所周玮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应用过程优化控制智能控制产品开发与设计机器博弈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李新光环保测量仪器与开发研究粉粒物料水分检测与控制研究粉尘爆炸防护与检测研究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刘克金过程控制及智能装置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梅国辉红外辐射测温技术连铸参数检测建模与优化自动化仪表研究所邵富群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多相流参数测量方法及系统博士生导师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石亚和单片机应用与智能仪表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王玉涛软测量技术智能检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研究所谢植红外辐射测温理论与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生产过程参数检测、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博士生导师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杨为民生产过程参数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战明嵌入式微处理器及应用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张传义过程成像技术与超声检测技术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张华过程检测技术动态测量自动化仪表研究所赵勇光纤传感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自动化测试技术与仪器自动化中心柴天佑多变量智能解耦控制自适应控制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院士、博士生导师自动化中心李小平综合自动化系统自动化中心岳恒复杂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智能解耦控制自动化中心郑秀萍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生产执行系统自动化中心卢绍文系统建模与仿真分布式仿真。
中科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科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中科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科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实行网上报名。
报考者须符合《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
考生在报考前请联系所报考的研究所(指招收博士生的中科院各研究院、所、中心、园、台、站)或校部相关院系,了解具体的报考规定。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为迎接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适应国家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1999年6月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学院由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自动化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信息与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信息科学实验中心等单位组成。
学院拥有1个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未来网络国家基础设施和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即: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电磁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中国科学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无线网络通信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未来网络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此外,学院还拥有中国科大—中国通服、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目前,信息学院已设置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等6个本科专业,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5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电子与信息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控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13个二级学科和3个博士后流动站二、招生信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招生专业有4个: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方向: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信息安全.雷达技术与系统.图像/视频处理与通信.无线通信/传感器网络.视频信号的编码和处理.未来浸入式多媒体计算.语音信号与信息处理.宽带无线通信.通信信号处理.雷达技术与系统.微波成像与处理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图像视频分析与检索.多媒体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感知与智能机器人.汽车与微电网新能源技术.知识表达与信息处理.智能控制.运动控制.量子控制.水下机器人系统理论与技术.水下机器人操纵性.水下机器人控制.多Agent理论.模糊系统理论.数字信号处理.先进控制与优化.测控系统.生物特征识别.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智能机器人.生物特征识别.计算机感知.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智能机器人.控制理论.复杂系统.机器学习.环境信息学.环境大数据.先进环境科学仪器研究.复杂系统及控制.鲁棒与非线性控制.飞行器控制.网络化控制系统.智能系统.信号处理与分析.生机电系统.自主机器人.非线性控制理论.复杂系统控制.网络控制系统.多智能体系统.信息物理系统.复杂网络.生物特征识别.计算机感知.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智能机器人.视听觉信息处理.智能人机交互.模式识别及其应用.社会计算和管理.智能交通.机器人机构学.机电一体化技术.特种机器.分数阶系统.飞行器姿态控制.振动主动控制.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信息系统083100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方向:神经网络信息与类脑人工智能.生物光学与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微纳流体力学.多介质微流体.低温生物医学工程.人工器官.微流体生物芯片.医学成像.医学图像处理.环境信息与健康效应.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合成生物学.核磁共振波谱学.生物大分子建模与计算机模拟.医学成像.医学图像处理.分子影像.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精准医学.医学成像.医学图像处理.分子影像.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医学成像.医学图像处理.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再生医学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微纳米技术.生物医学微系统085271电子与信息研究方向:同上三、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学术剽窃及其它违法违纪行为;(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心理正常;(3)申请者原则上应来自国内重点院校或所在高校学习专业为重点学科;(4)专业基础好、科研能力强,在某一领域或某些方面有特殊学术专长及突出学术成果;(5)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6)申请者的学位必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凭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报名;(7)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外语(限本单位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语种)水平较高。
最新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研究生导师简介 四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研究生导师简介四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研究生导师简介四莫宏伟男,1973年5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副所长指导博士生学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指导硕士生学科:第一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第二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研究方向: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生物特征识别与智能监控,自然计算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复杂系统。
讲授课程:硕士生: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导论,博士生:数据融合理论与应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题承担科研项目:02年至今起开始承担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科技部中俄合作项目、国防基础预研项目、863项目等各一项。
主持完成黑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项。
发表文章:在Information Science,Applied Soft Computing等国际期刊、《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
15篇进入三大检索。
编著教材:出版专著3部,其中在美国出版一部,国家科学学术专著出版基金资助一部。
参编研究生教材一本。
学术兼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计算与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
IEEE会员,IEEE计算机学会、计算智能学会、控制系统学会、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系统,人与控制论学会、海洋工程学会会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领域评议专家。
第16届中国神经网络大会组委会主席,秘书长。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专家,博士点基金评审专家。
国际学术交流:03年10月-04年9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
担任国际期刊Research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美国)编委,该期刊Special Issue on Nature Inspired Computing特邀主编。
医药制造业的新发展方向生物技术和精准医疗
医药制造业的新发展方向生物技术和精准医疗1.引言1.1 概述医药制造业是一个与人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产业,其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水平。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和精准医疗已经成为医药制造业的新发展方向,这为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正在为医药制造业带来全新的活力。
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手段,可以研发出更加高效、安全、有效的药物,并且能够针对个体的基因特征进行精准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而精准医疗则是将个体的基因信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全面纳入考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方案,这为传统的治疗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
本文将重点探讨生物技术在医药制造业的应用和精准医疗的概念与意义,以及生物技术与精准医疗的结合,旨在全面展现医药制造业的新发展方向,并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介绍,指出每个部分的重点和主题,以便读者能够在阅读前有一个清晰的导向。
可以概括说明引言部分的作用和目的,正文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分析,以及结论部分的展望和总结。
同时也可以指出文章的逻辑顺序和行文方式,使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整体架构。
"1.3 目的": {"内容": "本文旨在探讨生物技术和精准医疗对医药制造业的新发展方向,分析其应用和意义,探讨生物技术与精准医疗的结合对医药行业带来的影响。
同时,本文还将分析新发展方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最终展望未来,探讨医药制造业在生物技术和精准医疗的推动下的发展趋势。
"}1.4 总结总体来说,本文主要探讨了医药制造业的新发展方向,即生物技术和精准医疗。
首先,我们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医药制造业中的应用,包括基因工程、细胞治疗和蛋白质药物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接着,我们分析了精准医疗的概念及其对医药制造业的重要意义。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与分析实验报告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与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生物医学信号的处理与分析方法,探索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通过对信号处理和分析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加深对生物医学信号的理解和认识,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材料与方法:1. 生物医学信号采集设备:使用生物医学信号采集设备采集心电图(ECG)信号。
2. 信号预处理:通过去噪、滤波和放大等预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生物医学信号进行预处理。
3. 特征提取与分析:对经过预处理后的生物医学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包括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等。
4. 信号分类与识别: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提取到的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以实现对生物医学信号的自动分析和判断。
实验结果:通过对多组心电图信号的处理与分析,得到了如下结果:1. 信号预处理:对原始心电图信号进行去噪、滤波和放大等预处理操作,使得信号更加清晰和易于分析。
2. 特征提取与分析:通过计算心电图信号的R波、QRS波群和T波等特征参数,得到了每个心电图信号的特征向量。
3. 信号分类与识别:应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对提取到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和识别。
通过对多组心电图信号进行训练和测试,得到了较高的分类准确率。
讨论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应用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对心电图信号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
通过对心电图信号的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1. 信号噪声:在实际应用中,生物医学信号常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如肌电噪声、基线漂移等。
这些噪声对信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造成了较大的困难,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去噪算法。
2. 数据采集与标注:在实验中,我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心电图信号,并手动标注了相应的类别。
然而,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标注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误差,需要更多的数据和专业医生的参与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3. 数据可视化与解释:通过对心电图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丰富的特征信息。
免疫球蛋白类分子的生物学特征和生理功能研究
免疫球蛋白类分子的生物学特征和生理功能研究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天然的免疫物质之一,是一种具有高度多样性的受体分子,具有抗原识别和抗体产生等多种免疫功能。
一些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类分子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细胞识别、炎症反应、肿瘤转化和治疗,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免疫球蛋白类分子的结构和遗传特征免疫球蛋白可分成五个主要类型,分别是IgA、IgD、IgE、IgG和IgM。
它们都由两个相同的轻链和两个相同的重链组成,每个重链和轻链之间通过非共价键连接,形成链称为可变区(V)和常量区(C)。
可变区含有免疫参数,在同一种Ig 内高度变异,但整体结构却保持高度一致,常量区则具有生物学功能。
从遗传学上看,免疫球蛋白由基因组织成,其遗传基因包括V(可变)和C (常量)两部分。
两部分的不同组合形式,使Ig具有高度多样性,使机体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病原体侵袭。
同时,Ig的遗传基因是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形成,这也为Ig的多样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免疫球蛋白类分子的生理功能Ig有很多生理功能,最核心的功能是作为免疫受体,扮演抗原识别和抗体产生的重要角色。
除此之外,它们还有诸如抗体载体、递质、参与补体系统的活性等多种生理功能,对机体的免疫调节和发挥作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抗原识别和抗体产生Ig通过免疫匹配方式特异地识别抗原,通过抗原结合介导抗体产生。
为此,Ig完全合适成出色的解决方案。
Ig与多种细胞密切互动(如B细胞、T细胞、树突细胞等),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体载体Ig可以包含许多不同种类的含金属或大分子,例如抗体封锁剂、细胞毒素、荧光素、磁性氧化铁等载体成分,将抗体改造成为具有广泛生物医学意义的分子。
这些载体可以通过特异性识别Ig依据其多样性,来改变其免疫特性或药理特性,从而控制作用目标及其作用性质。
递质Ig目前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递质分子,尤其是在T细胞、自身免疫疾病、肿瘤、情感障碍等方面。
Ig首先作为刺激因子和相关因子的底物,增强免疫应答。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法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涉及法律和司法程序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在法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内容、应用领域以及对法医学的影响。
一、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内容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是将生物医学工程应用于法医学中的研究领域。
它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人体识别技术:通过分析和比对人体的生物特征,如指纹、掌纹、声纹和DNA等,可以帮助确定人的身份。
人体识别技术在刑事侦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用于犯罪嫌疑人的辨认和证据的确证。
2. 死因分析技术:通过生物医学工程的手段,可以对死者的尸检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确定死者的死因。
例如,利用医学影像技术可以观察到尸体内部的异常情况,进一步判断死因。
3. 法医毒物分析技术:通过生物医学工程的方法,对毒物进行检测和鉴定,可以确定某一物质是否为毒物以及其对人体的影响程度。
这对于法医鉴定中的毒物案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司法判决提供科学依据。
二、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的应用领域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法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应用领域:1. 刑事侦查:利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可以对犯罪现场的物证进行分析和鉴定,协助侦破刑事案件。
例如,通过对DNA进行比对,可以确认物证与嫌疑人之间的关联。
2. 遗体鉴定: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可以通过DNA技术准确鉴定人体遗体,帮助确定身份和解决相关争议。
这对于无法通过传统身份证件进行确认的遗体具有重要意义。
3. 毒物鉴定: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可以对毒物进行有效鉴定和分析,为毒物案件的判决提供科学依据。
这对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三、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对法医学的影响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对法医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应用使得法医学鉴定的准确度大大提高。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生物医学工程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兴领域,其研究内容涉及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交叉,致力于开发和应用工程技术解决医学和生物学问题。
作为一个高度前沿和多学科融合的领域,生物医学工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健康和医疗需求的增加,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生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的就业方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医疗器械研发与制造、医院临床工程技术、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生物材料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其中,医疗器械研发与制造是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就业的热门领域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医疗器械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在医疗器械公司从事产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工作,为医疗行业提供先进的医疗器械和技术。
另外,医院临床工程技术也是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就业的重要领域。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临床工程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研究生可以在医院从事医学设备的安装、维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此外,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还可以从事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的工作。
医学图像是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的重要工具,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可以利用工程技术对医学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生物材料研发也是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的就业方向之一。
生物材料是一种与生物体相容的材料,可以用于修复和替代受损组织和器官。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可以从事生物材料的研发工作,开发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功能性的材料,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临床应用。
总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有着广泛的就业方向。
无论是从事医疗器械研发与制造、医院临床工程技术、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还是生物材料研发,都需要研究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相信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是指将从人体或动物身体中采集到的生物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和解释的技术。
它主要用于从生物体内测量和分析人们获取的生理信息,如心电图、脑电图、电肌图等。
这种信号处理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人体健康的检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的方法及其应用。
一、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1. 时域处理方法时域处理方法主要是基于信号在时间上的特征来进行分析和处理的。
它可以用来描述和识别信号中的波形、振幅和时序特征,比如均值、标准差、峰值、峰峰值、波形时长等。
时域处理方法可以通过双向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对数据进行平滑化或去除噪声,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精度。
其优点是处理速度快,易于理解和实现。
在心电图、脑电图和胎儿心跳监测中,时域处理方法广泛应用。
2. 频域处理方法频域处理方法是将信号转换到频域后进行分析和处理的。
频率分析可以得出信号的功率谱密度、频谱分析和心率变异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和治疗的指标。
频域处理方法主要利用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对数据进行变换和变换后的处理。
其优点是可以提取信号的更多特征,比如频率、频段和相干属性,但也需要对信号进行预处理和滤波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3. 时频域处理方法时频域处理方法是将信号先进行时域分析,然后再转换到频域进行分析的。
例如,时频分析方法可分析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在时空域中的动态变化。
时频分析结合了时域和频域分析的有点,可以更好地分析非平稳生物信号和多峰信号,如脑电图、肌电图和呼吸信号。
4. 神经网络处理方法神经网络处理方法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
它通过建立类似大脑神经网络的模型来学习、处理和识别生物信号,如图像、音频和生物特征等。
它主要包括前馈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等。
神经网络处理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自动学习、分类和识别信息,但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高性能计算机。
二、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应用1. 心电图分析心电图(ECG)是通过电极采集人体心脏产生的电信号并转化为图像。
数字信号处理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是一种处理数字信号的技术和方法,它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数字信号处理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并介绍其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一、脑电图信号处理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记录人脑电活动的一种无创性、电生理学技术。
而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对脑电图信号进行特征提取、滤波、去噪等操作,帮助研究人员深入分析脑电图数据。
例如,通过频谱分析可以获得不同频率的信号成分,进而研究人脑活动模式。
此外,数字滤波器可以削弱或去除噪声,提高数据质量。
二、心电图信号处理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常见检测手段。
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对心电图信号进行滤波、心率检测、心律分析等操作。
通过信号的去噪处理,可以清晰地显示心电图的主要特征,辅助医生进行心脏疾病的诊断。
而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心率变异性分析有助于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提供对心脏健康状况的判断。
三、医学影像信号处理医学影像信号处理是数字信号处理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之一。
医学影像包括X光、CT、MRI等多种模态,数字信号处理可以用于图像增强、降噪、分割、重建等操作。
例如,通过数字滤波器和去噪算法,可以去除医学影像中的噪声,提高图像的质量和细节。
同时,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图像分割和重建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识别和定位病变区域。
四、生物特征识别数字信号处理在生物特征识别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指纹识别是一种常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通过对指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指纹的图像增强、特征提取和匹配等操作,从而用于身份认证和安全控制。
类似地,声纹识别、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也离不开数字信号处理的支持。
总结起来,数字信号处理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概述 (2)1.1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2)1.1.1 掌纹识别技术 (2)1.1.2 静脉识别 (3)1.1.3虹膜识别技术 (3)1.2 数字水印技术 (4)1.3 纸币号码识别技术 (5)2虹膜诊病技术 (6)2.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6)2.1.1 课题背景 (6)2.1.2 课题意义 (7)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8)2.2.1虹膜诊断 (8)2.2.2虹膜图像预处理算法 (10)2.2.3 虹膜图像特征提取与识别算法 (1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2)2.4 发展趋势 (13)参考文献 (14)1概述1.1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是指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
更具体一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生物识别系统是对生物特征进行取样,提取其唯一的特征并且转化成数字代码,并进一步将这些代码组合而成的特征模板。
人们同识别系统交互进行身份认证时,识别系统获取其特征并与数据可中的特征模板进行比对,以确定是否匹配,从而决定接受或拒绝该人。
在目前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中,生物特征识别主要关系到计算机视觉、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听觉、语音处理、多传感器技术、虚拟现实、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智能机器人感知系统等其他相关的研究。
已被用于生物识别的生物特征有手形、指纹、脸形、虹膜、视网膜、脉搏、耳廓等,行为特征有签字、声音、按键力度等。
基于这些特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经在过去的几年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1.1 掌纹识别技术手掌几何学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几乎每个人的手的形状都是不同的,而且这个手的形状在人达到一定年龄之后就不再发生显著变化。
当用户把他的手放在手形读取器上时,一个手的三维图像就被捕捉下来。
接下来,对手指和指关节的形状和长度进行测量。
根据用来识别人的数据的不同,手形读取技术可划分为下列三种范畴:手掌的应用,手中血管的模式,以及手指的几何分析。
映射出手的不同特征是相当简单的,不会产生大量数据集。
但是,即使有了相当数量的记录,手掌几何学不一定能够将人区分开来,这是因为手的特征是很相似的。
与其他生物识别方法相比较,手掌几何学不能获得最高程度的准确度。
当数据库持续增大的,也就需要在数量上增加手的明显特征来清楚地地人与模板进行辨认和比较,技术工程量巨大,不宜持久推广。
1.1.2 静脉识别静脉识别系统就是首先通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静脉分布图,从静脉分布图依据专用比对算法提取特征值,通过红外线CCD摄像头获取手指、手掌、手背静脉的图像,将静脉的数字图像存贮在计算机系统中,将特征值存储。
静脉比对时,实时采取静脉图,提取特征值,运用先进的滤波、图像二值化、细化手段对数字图像提取特征,同存储在主机中静脉特征值比对,采用复杂的匹配算法对静脉特征进行匹配,从而对个人进行身份鉴定,确认身份。
由于静脉纹络包含大量的特征信息,可以作为验证的对象。
手掌静脉识别的原理也是利用静脉血管与肌肉、骨骸之间对特定波长红外光不同的吸收特性来进行静脉血管造影。
与手掌静脉识别的原理相同。
由于手掌较厚,红外光通常无法进行透射,因而只能采用反射造影法。
红外光照射在手背上,有静脉的部位吸收红外光反射暗淡,肌肉与骨路部位反射强烈,从而实现对静脉的造影。
静脉纹络在人体内部很难被伪造,静脉识别是一种新兴的红外生物识别技术,它是根据静脉血液中脱氧血色素吸收近红外线或人体辐射远红外线的特性,用相应波长范围的红外相机摄取手背(或指背、指腹、手掌、手腕)的静脉分布图,通过归一化、去噪等预处理后进行滤波增强与静脉纹路分割、细化修复,然后提取其特征,再与预先注册到数据库或储存在I C卡上的特征数据进行匹配以确定个人身份。
由于每个人的静脉分布图具备类似于指纹的唯一性且成年后持久不变的特点,所以它能够唯一确定一个人的身份。
此外,它具有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不具备的优点,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静脉识别分为:指静脉识别和掌静脉识别,掌静脉由于保存及对比的静脉图像较多,因为识别速度方面较慢。
指静脉识别,由于其容量大,识别速度快,精确度高,活体识别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更多重要场合青睐。
1.1.3虹膜识别技术分析眼睛的复杂和独特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领域:虹膜识别技术和角膜识别技术。
虹膜是环绕着瞳孔的一层有色的细胞组织。
虹膜辨识系统使用一台摄像机来捕捉样本,然后由软件来对所得数据与储存的模板进行比较。
角膜是眼睛底部的血液细胞层。
角膜扫描的进行是用低密度的红外线去捕捉角膜的独特特征。
我们所知的位于角膜中心的区域被扫描,血液细胞的唯一模式就因此被捕捉下来。
角膜识别技术最初被认为是最好的生物识别。
然而,尽管它有着高度的准确性,但角膜扫描仪要求被扫描者在它读取角膜信息时直立不动。
眼睛和角膜扫描仪对于目盲者和眼睛疾患者的人是无效的。
因此,它很难获得终端用户的普遍接受。
优点只需用户位于设备之前而无需物理的接触。
缺点一个最为重要的缺点是它没有进行过任何的测试,当前的虹膜识别系统只是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小规模的试验,而没有进行过现实世界的唯一性认证的试验;很难将图像获取设备的尺寸小型化;因聚焦的需要而需要昴贵的摄像头,一个这样的摄像头的最低报价为7000美元;镜头可能会使图像畸变而使得可靠性大为降低;黑眼睛极难读取;需要一个比较好的光源。
1.2 数字水印技术数字水印(Digital Watermarking)技术是将一些标识信息(即数字水印)直接嵌入数字载体(包括多媒体、文档、软件等)当中,但不影响原载体的使用价值,也不容易被人的知觉系统(如视觉或听觉系统)觉察或注意到。
通过这些隐藏在载体中的信息,可以达到确认内容创建者、购买者、传送隐秘信息或者判断载体是否被篡改等目的。
数字水印是信息隐藏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作为数字水印技术基本上具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点:(1)安全性:数字水印的信息应是安全的,难以篡改或伪造,同时,应当有较低的误检测率,当原内容发生变化时,数字水印应当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检测原始数据的变更;当然数字水印同样对重复添加有很强的抵抗性(2)隐蔽性:数字水印应是不可知觉的,而且应不影响被保护数据的正常使用;不会降质;(3)鲁棒性:是指在经历多种无意或有意的信号处理过程后,数字水印仍能保持部分完整性并能被准确鉴别。
可能的信号处理过程包括信道噪声、滤波、数/模与模/数转换、重采样、剪切、位移、尺度变化以及有损压缩编码等。
易损水印(Fragile Watermarking),主要用于完整性保护,这种水印同样是在内容数据中嵌入不可见的信息。
当内容发生改变时,这些水印信息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可以鉴定原始数据是否被篡改。
(4)水印容量:是指载体在不发生形变的前提下可嵌入的水印信息量。
嵌入的水印信息必须足以表示多媒体内容的创建者或所有者的标志信息,或购买者的序列号,这样有利于解决版权纠纷,保护数字产权合法拥有者的利益。
尤其是隐蔽通信领域的特殊性,对水印的容量需求很大。
随着数字水印技术的发展,各种水印算法层出不穷,水印的隐藏位置也不再局限于上述四种。
应该说,只要构成一种信号变换,就有可能在其变换空间上隐藏水印。
1.3 纸币号码识别技术目前,各种票证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银行货币、支票、税务发票和有奖证券等,出于需要,这些票证都统一印制了号码。
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运用,21世纪人类迅速进入一个高度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技术的智能号码检测系统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邮政部门中广泛使用的信函自动分拣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信函自动分拣机通过摄像头获取图像信息后自动识别出邮政编码,并依此将信件迅速分类投递,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了信件投递过程的自动化。
纸币作为一种重要的票证,其号码具有唯一性,每张没有重复,因此可用作区分纸币的一种标识。
目前市场上的纸币识别器不能保证识别出所有假币(尤其是国外的纸币),也没有提供自动识别纸币号码的功能。
因此国家银行在处理外汇业务时,往往采用手工抄写纸币号码的落后方法来辅助处理纸币器没能识别出的假币事件。
若能开发出一种纸币号码识别系统,自动识别记录纸币号码并登记有关交易信息(如交易时间,交易对象等),一旦事后发现所处理的纸币为假币,就可以根据假币的唯一的身份标识(号码)来跟踪有关交易信息,确定使用假币的交易者,从而对其采取相应措施。
另外,利用纸币的号码信息可以实现对货币流通市场中的纸币的实时监控,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在打击纸币暴力抢劫与洗黑钱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当纸币被暴力抢劫后,利用具有号码自动识别功能的纸币器记录纸币号码,将纸币号码与被抢劫号码数据库比较,一旦有相同号码出现,便可确认目前流通的纸币为被抢劫的纸币,从而限制其流通,并能给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索和确凿证据,可以有效地减少刑事犯罪活动。
因此,号码检测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虹膜诊病技术2.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2.1.1 课题背景虹膜诊断学是一种借助检查虹膜来确定存在于人体其他部分器官的病变损伤、损伤位置和机能紊乱的方法,亦称虹膜学(Iridology) [1]。
这种诊断方法起源于西方,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
19世纪末,匈牙利医生Ignace V on Peezely在医院工作多年之后,发现了虹膜学的奥秘,并发表了他的科学研究成果——《用眼作诊断的探讨引论》,在此著作内,可以找到30-40个定位的虹膜局部描述。
这些定位迄今仍作为虹膜诊断学的研究基础。
Peezely医生也因此被称为“虹膜学之父”。
1871年,一位瑞典人在使用了两种药物后发现他的虹膜颜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根据这一线索,他继续进行研究,并且于1893年出版了《虹膜学》一书,书中列出了258幅图例和双眼的12种颜色,该书于1961年被译成英文。
德国人Gaston V erdier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将虹膜与躯体的对应点进行了扩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著名的“V ega氏虹膜分区表”,使整个虹膜学的学术框架更趋于完善,并且在临床上具有可操作性。
在美国和加拿大,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虹膜学进行研究,并且出版了许多虹膜学的专著,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加州的Dr. Bernard Jensen,他出版了多本虹膜学专著,并且绘制了目前最为详细和最具有影响力的Jensen虹膜分区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