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关注生活,彰显活力——初中美术主题教学实践与思考
浅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
浅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美术课是初中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加享受美术课的学习,如何将美术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已成为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就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这一话题进行浅析。
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美术课的兴趣可能会有所下降,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日常爱好和兴趣爱好,从而设计与之相关的美术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美术课的学习。
可以结合学生平时喜欢的动漫、游戏等元素,设计相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与美术课的联系,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美术课的学习中。
二、注重实践操作美术课是一个需要实践操作的学科,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举办手工制作比赛、临摹名家作品、户外写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美术的魅力,增强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在设计实践操作环节时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学校周围的景色中进行写生,让学生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生活场景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融合,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三、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除了正式的教学内容之外,可以设立学生的自由创作时间,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进行作品的创作,让他们在创作中真正体验到美术的乐趣。
在自由创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创作时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未来的向往,让学生的创作具有更加真实和生活化的元素。
四、开展美术实践活动除了在课堂内开展美术教学,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美术的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美术展览,带领学生近距离感受名家作品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美术创作活动,让学生在与社会相结合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美术修养。
初中美术艺术生活实践(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艺术生活实践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艺术生活实践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作为初中美术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引导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重任。
本文将围绕“初中美术艺术生活实践”这一主题,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实现艺术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第一部分:美术教育与生活实践的关系生活实践是美术教育的源泉。
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了美的元素,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感受,就能找到艺术的灵感。
美术教育要贴近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素材。
第二部分:挖掘生活中的美术教育资源1.自然风光: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山川河流、四季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将其融入美术作品中。
2.民俗文化:我国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建筑风格等,都是宝贵的美术教育资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民俗文化背后的故事,将其体现在作品中。
3.社会现象: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以美术作品的形式表达对社会的思考。
4.家庭生活: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环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家庭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如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家居布置等,将其融入美术创作。
第三部分:生活实践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1.课堂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题,如“我的家乡”、“家庭生活”、“环保意识”等,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
2.校外实践:组织学生参加户外写生、访问艺术家工作室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从中获取创作灵感。
3.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将作品展示在生活中,如校园布置、社区展览等,让美术作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第四部分:培养学生的生活审美能力1.观察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浅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
浅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摘要】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本文分享实用生活化教学案例,并提供初中美术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生活化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提高了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希望更多教师尝试生活化教学方法,使美术课堂更生动有趣,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更加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
生活化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途径,值得更多关注和实践。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抽象概念、学习兴趣、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教学案例、实施方法、教学效果。
1. 引言1.1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事物为教学材料,通过生动、实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
美术学科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通过将这些理论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和经验更加感兴趣,通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尝试生活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1.2 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作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作用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抽象的艺术概念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情和探索欲望。
在生活化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表达和实践的方式,深入体验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浅谈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
浅谈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生活化教学,即是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和生动。
在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尤为重要,因为美术是一门以感知和表现为基础的学科,学习者需要通过感官对世界进行感知,再通过表现将其表达出来。
将学生所学的美术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将学生所学的美术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身边的美,激发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促进他们对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只有将美术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创作的快乐。
二、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需要美术教师注重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生活是美术创作的重要基础,因此美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
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写生或者素描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从而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细致性和深度,促进他们的真实写生、创作和表现能力。
2.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美术知识在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将抽象的美术知识进行具体化、可视化。
在讲解色彩理论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颜色搭配示例,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在讲解构图构图时,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的构图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构图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开展有趣的美术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美术活动,比如校园素描、户外写生、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美术知识的乐趣。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美术知识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能力。
4. 联系社会实践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参加美术比赛,与当地的艺术家交流等,让学生将美术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浅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
浅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加生动的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呢?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将美术课程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轻松理解课程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学习的实际感与可操作性,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从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认识学生需求、创设情境、选取适合教材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明确自己在接受初中美术课程的时候期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可实现的,并且能够让学生感到自己取得了进步。
例如,通过学习构图、色彩、线条等基础知识,能够在画图、做手工、设计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学生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逐渐掌握这些技能。
其次,认识学生需求也是十分重要的。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在枯燥的教学中,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他们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涉及手工制作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尝试组合不同的元素,完成自己独特的作品。
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提高学习的效果。
其次,创设情境也非常重要。
情境是人类理解外部世界的基础,学生在接受美术课程时,需要身临其境,感受到知识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教学配色方面,可以选择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配色例子,如厨房中的橙黄色调表现出温馨和愉悦的氛围,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色彩所代表的意义,也更容易将这种配色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最后,选取合适的教材也是成功实现美术课程生活化的关键。
材料的选取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知识点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素描的课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进行描绘,如书包、文具盒等,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素描的基本原理,也更容易掌握技能。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脱离实际,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为了使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方法。
二、生活化教学的背景1. 美术学科特点:美术学科具有形象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生活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些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体验,希望美术教学能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3. 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倡将生活经验融入教学过程中。
三、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方法1. 走进生活,挖掘生活素材(1)关注学生生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挖掘与美术相关的素材。
(2)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收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2.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情境导入: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场景,设计富有创意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美术的魅力。
3. 体验生活,培养审美情趣(1)参观展览: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作品的美。
(2)户外写生: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写生,让他们体验自然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4. 结合生活,提高实践能力(1)设计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美术实践活动,如海报设计、手工艺品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2)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实践能力。
5. 融入生活,拓展学习领域(1)跨界合作: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美术竞赛、展览等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掌握相关教学技巧。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一、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引入生活化教学是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取美术灵感,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引领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从而促进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场景和情感,以此为切入点,寻找教学内容的来源,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力。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生活经历,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提升他们对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博物馆、画廊等地方进行艺术实践和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作激情。
二、以生活为载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传统的绘画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以生活为载体,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从而引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在素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简单物品,如水果、鲜花、书籍等,以此为对象进行写生练习,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作品,如校园风景、家庭场景、社区建筑等,以此帮助学生将观察到的生活图景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并进行艺术创作。
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举办“美术展”等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绘画作品来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和表达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三、倡导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除了教学理念和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如故事讲解、案例分析、游戏体验等,以此为支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如画家游戏、创意绘画比赛等,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氛围中展现自我,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初中美术教学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造精神和手工技能的重要课程。
在美术教学中,个性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个学生的艺术兴趣、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都存在差异。
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是当前美术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1.了解学生的特点美术教学是一门注重个性发展的学科,教师要善于了解每个学生的艺术特点和潜能,包括绘画或设计的兴趣、天赋、技能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小测验、作品分析等方式获取学生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2.差异化教学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开展更高难度的创作活动;对于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更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逐步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
3.启发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维和艺术创作。
可以通过美术展览、名家作品欣赏、现场写生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4.个性化指导和辅导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技术难题,提高创作水平。
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维方式。
1.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进行个性化教学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特点,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个性培养,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发挥个性风格,提倡多样性和包容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良好的艺术品味。
教师应该注意不要过分强调个性化,导致学生形成片面的、偏执的创作风格,要在个性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广泛的审美视野。
2.如何促进学生的艺术成长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所以在实施个性化教学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
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背景美术是一门对个性要求较高的学科,而初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实现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是任课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实践1. 调研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进行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对学生的个性进行调研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个性测试或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等方式,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艺术需求。
部分学生可能喜欢写实风格的绘画,有些学生可能更喜欢抽象或具象艺术,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对色彩表现力更感兴趣。
这样的调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基础。
2. 设计差异化的教学任务在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
通过多元化的艺术作品、项目任务或者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针对喜欢写实风格的学生,可以设计现实生活中的绘画作品,让他们展现对细节和表现的独特见解;对于喜欢抽象艺术的学生,可以设计以情感表达为主题的作品,让他们通过色彩、线条等形式展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
3. 提供个性化指导与反馈在学生进行作品创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针对学生的不同艺术需求和创作风格,及时给予具体的建议和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表达形式。
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具体的肯定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作品是独特而有价值的。
这种个性化的指导与反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艺术自信心。
4. 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美术教学中,学习环境对于个性化教学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共创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艺术的乐趣和魅力。
通过美术展览、学生作品展示和互动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艺术见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探索欲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美术馆、画廊,感受优秀艺术作品的魅力,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初中美术主体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87学子 2017.03音体美教学初中美术主体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梁 语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了激烈的人才竞争,原有依靠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人才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师要把机会、时间“让”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依靠自身获得直接经验、发展能力、掌握知识。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培养感情为目的也。
”学生从美术课中获得审美体验、兴趣爱好、个性发展,因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建立多元互动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一、科学把握“教与学”的维度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旨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则有赖于教师的引导。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已有的经验,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1.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感知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所选的图片、素材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记点,构建与学生已有经验的链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在苏少版初中美术《多变的色彩》教学中,教者以多媒体呈现色彩绚丽的自然风景和生活用品,让学生欣赏图片,找一找图片中的颜色,学生会回答:“树是绿色的也有黄色的,山是蓝色的也有点发紫……”教师顺势引入,“色彩给了我们视觉的享受,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的色彩世界里。
我们感受着色彩的美丽多姿与变化莫测,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多变的色彩。
’”教者引导学生欣赏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色彩,学生有了“美”感受,从而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要转变角色,要从课堂的“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要以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出发点,把课堂更多地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处理信息、相互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既发挥了主体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在《走近古人的生活 衣食住行》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有关古人的衣住行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围绕“衣”教者呈现古墓出土的秦汉时期有丝织品至明清织绣的服装的图片,南通蓝印花布的图片、南京云锦的图案与服饰,让学生在看图的过程中边提问、边讨论,进行有效的协作学习。
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并取得好的效果,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个性化教学要从了解学生自身情况开始。
在开展美术教学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审美偏好、绘画技能、创造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
这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个性化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参观展览、听取名家讲座等方式,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加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和热爱。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创作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参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个性化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选修课程,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设置绘画、雕塑、摄影等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设置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挑战,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个性化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名家故事、观看名画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情感共鸣。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要注重给予学生的肯定和鼓励,避免过多的批评和负面评价,让学生在放飞创意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的满足。
个性化教学在初中美术课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需求和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发展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开展更加有效和有意义的美术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综合素质拔尖人才。
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思考
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思考摘要:艺术源于生活,现在许多学科的教学都与生活结合进行教学。
初中美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培养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思考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更为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借助以实际生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采取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
生活处处存在美,是美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初中美术教学应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实践,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贴近学生生活之美,更深入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将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形成良好审美观,锻炼实践运用能力,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生活是艺术发展的基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说,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教师可以借助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的方式开展教学。
初中美术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美术生活化教案并展开教学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畅游,感悟生活、品味艺术的美好。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通过以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进一步拉近美术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样一来,也能够启发学生用美的眼睛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再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将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进而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绘画与生命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也为了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我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开始了这节课的教学。
首先,为学生展示系列图片,通过让学生观看“风雨中顽强生长的小草”等图片,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之后,为学生展示多组世界名画,如《野牛》《稷神崇拜图》等,让学生感受名画中对“生命力”的表达,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就“生活中展现生命力”的素材进行探讨,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思维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注重技能的机械训练和作品的复制,缺乏对学生个性的重视。
而个性化教学正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一种教育方式,强调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力。
本文将结合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开展个性化教学并给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进行个性化教学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发现和培养他们的个性特点。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个体面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信息,从而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进行全面了解。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美术课程内容广泛,涉及绘画、素描、造型等多个方面,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个性化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将学生按照能力和兴趣划分不同的教学小组,让学生在相互竞争和合作中得到更好的艺术熏陶。
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美术课程不仅仅是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造力。
在个性化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引导他们进行艺术创作。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但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展示个性。
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个性化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因此评价也应与之相适应。
不仅仅注重学生的技术水平,更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方式。
可以通过艺术展示、作品评介等方式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详细的反馈,并鼓励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不断进步。
个性化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思维。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在实践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只有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力。
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
美术教育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呈现出新的面貌。
现在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注重技法的独立传授,更强调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化思考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而如何将个性化的教育理念贯彻于美术教育中并通过实践加以体现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美术教育是视觉性的,它以视觉语言为媒介,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空间等视觉元素来表现主题思想和情感体验。
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接受过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都比较基础,他们自身对于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都比较有限。
这时候,我们教师就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加以体现。
“从学生的现实出发,注重寓教于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如油画、水彩、版画等等。
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感性素材和美的方法,从而充分发掘自己天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为其个性化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若是学生已有艺术基础,针对其兴趣爱好,这时候更要提供丰富的美术资源和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
在个性化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激发学生创造力来培养其审美意识,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技巧。
例如,在小学红军长征主题作文的启发下,我曾给予同学们类似的作业:起初我听学生讲解他们在文化课中学习到的长征历史;然后通过向他们展示红军长征题材的名画,并让他们解读一下名画蕴含的深意,最后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通过线条、色彩、形式等表达出他们对长征历史的个体感悟。
这样的作业跳出了惯有的模式,让学生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更贴近他们自己的生活和体验。
在美术课上我们还可以开展多样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如绘画比赛、画展、艺术咨询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网络、图书馆、美术馆等多种途径让他们接触到各种艺术形式和流派,了解世界各种美术文化背景和艺术家背后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同时,透过欣赏、辨析、习作和讨论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思考个性表述技巧,不断拓展他们的审美领域视野和美术语言表述能力。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美术教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美术教学应该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和创造。
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美术学习已经不再仅限于技能的传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如何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成为美术教师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一些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以期对美术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边的生活环境,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如校园风景、家庭生活、街头风景等等。
通过这些生活化的题材,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
二、生活化教学形式的运用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践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到校园、家庭和社区进行写生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景物的魅力。
还可以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媒介,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更加丰富多彩,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所学的知识。
三、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环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美术教学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创意。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观摩中领略美的魅力,从而引起学生的艺术兴趣。
四、生活化教学评价的进行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们需要针对生活化教学内容和形式,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科学。
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探析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
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探析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美术教育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教育形式,它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
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生活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本文将从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角度进行探析,以期探究如何将学生日常生活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发掘生活中的美和艺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一、初中生的生活化教学的现状随着教育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传统的美术教育仍然是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和模仿,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实际生活的参照,并且难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
因此,为满足学生需求,需要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之中,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联想到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
二、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生活是美术的源泉,美术正是从生活中萃取出来的。
生活化教学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美术知识进行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发现艺术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课程让学生在课外寻找一些具有艺术性的事物或景象,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够主动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
2. 增强学生创造能力生活化教学强调的是从生活中获取艺术的灵感。
在日常生活中,艺术元素随处可见,因此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独特的经历、感受或者思考作为美术创作题材,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美好、感动的经历融入作品中。
3. 提升学生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美术课程有很强的图像特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重构知识网,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生活化教学通过对于学生身边事物的探究和分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记忆和思维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更能理解艺术实质和知识内涵。
初中美术主体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美术主体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入发展,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出现在大众视野,而主体性教学作为其中之一也得到了很多教师的重视和广泛应用。
因此,主体性教学的出现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学生学好知识的有效渠道。
本文就初中美术主体性教学进而展开深刻探讨,首先简单论述一下主体性教学的含义和特征,其次提出初中美术教师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具体策略,从而为当前初中美术教师提供一系列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初中美术;主体性教学;实践;思考引言: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指出教师的教学不再是以教育者自己为中心,而是要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
这一观念的出现促使越来越多的初中美术教师认识到主体性教学的重要性,将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学的重点,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得新知、能力以及表现自我的大舞台,让学生在舞台上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
由此可见,深刻重视和充分应用分层教学法是当前初中美术教师共同的教学任务。
一、主体性教学概述主体性教学以教学改革为最终目标,是一种与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方法。
它具体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自身为中心,不是以教会学生知识为重点,而是以教会学生学习为重点,不是关注学科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
主体性教学就是以上述为特征,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同时,其具有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尊重差异的特征。
首先,主动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自主参与到探究学习中,通过亲身经历来发现知识、探索知识以及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合作学习一直都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善学生以往只会用死记硬背来消化知识的问题的有效手段[1]。
教师需要在一堂课中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为他们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从而加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形成一种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初中美术主题思考
初中美术主题思考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不仅有助于丰富课余生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方法技巧。
一、学好美术的重要性1.培养审美情趣:美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更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2.锻炼观察能力:通过学习美术,学生可以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注意力。
3.增强创新意识:美术教育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4.提升综合素质:美术学习能锻炼学生的耐心、细心和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主要学习内容1.美术基础知识:包括色彩、线条、形状、构图等基本元素。
2.绘画技巧:如素描、水彩、油画、版画等绘画方法。
3.艺术欣赏:了解中外著名画家和作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4.创作实践:进行绘画、设计、雕塑等创作实践,锻炼动手能力。
三、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实践:美术学习需要多动手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技能。
2.培养兴趣:保持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
3.勤于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思考和总结,提高学习效果。
4.请教老师: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获得专业指导。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观察与实践: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尝试将其表现在作品中,不断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
2.模仿与创新:学习借鉴优秀作品,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3.分析与总结:每次创作完成后,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提高作品质量。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试大纲:了解中考美术考试的要求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强化基础:加强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基本技能。
3.创作练习:定期进行创作练习,熟悉考试流程,提高应试能力。
六、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学习效果。
2.参加兴趣小组:加入美术兴趣小组,与同学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范文
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美术教育在这个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实践探索的角度,对初中美术教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
通过美术作品欣赏和创作实践,学生可以领略到各种艺术风格的美,从而提升对美的感知、评价和创造能力。
2.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发展美术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美术教育涉及绘画、雕塑、设计等多个领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艺术形式,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美术教育倡导合作和分享,学生在创作和交流中可以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4.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美术教育注重情感表达和心理沟通,有利于学生释放情感,调节心理状态。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美术教育还注重个性化培养,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
1.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和技巧;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创造力。
2.注重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个体差异较大。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拓展和提高的机会;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加强基础训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心得ART EDUCATION RESEARCH
主题教学能够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生活进行整合,指引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初中美术主题包括风景名胜、历史遗迹、艺术家、美德精神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体验中提高审美情趣。
一、初中美术主题教学的特征
第一,融合教学资源。
主题教学整合了各学科的知识,融合了地方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综合性的教学资源。
教师除加强知识点的整合外,还要为学生搭建“支架”,建立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关注学习起点。
以往教学中,教师多以基础知识为学习起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探索的意识。
在主题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经验,对新知、生活进行整合,引学生参与讨论交流,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第三,教学富有弹性。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主题的选择、内容的整合、活动的组织都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学情等对学习方法、学习内容进行适当调度。
如,讲到服装的色彩搭配时,学生兴致很高,教师可以不拘泥于设计,对教学内容适时调整,组织学生玩色彩搭配的游戏。
第四,开放教学内容。
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学内容,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知识、生活知识、地方资源。
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设计探究、游戏等方法,教学时间也不必囿于课堂的45分钟,空间也不局限于教室,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学习,也可以在网上交流学习。
第五,多元教学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除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外,还可以引入家长评价,不同的评价主体站在不同的视角,容易看清楚学生的优缺点。
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结果更具真实性。
二、初中美术主题教学设计的策略
第一,拟定主题,确立目标。
教师要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拟定合适的教学主题,再根据主题梳理学习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对美术的认知状况确定主题。
如,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初中美术缺乏完整的概念,如果教师讲述过多的概念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参与度。
在主题设计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投身于学习。
如果学生对美术有深厚的兴趣,加之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就易于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在主题教学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问题设计的难度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任务。
第二,分解主题,设置议题。
教师根据主题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能引起学生关注的议题。
在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师抛出一个大的主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就会显得唐突,学生无从下手。
教师要通过设计议题,引发学生讨论交流。
如,在《抒情与写意——
中国花鸟画(五代、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
引用周敦颐的《爱莲说》,提出问题:
“作者为
什么这么说?什么是花鸟画?”再让学生赏析
五代时期的花鸟画,让学生对比黄筌与徐熙
的作品,提出问题:“他们在风格上有何不
同?”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从风格流派、历史身
份、作画内容、代表作品、绘画特色、绘画技
法、社会评价、后代名家等方面进行对比,了
解“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特点。
第三,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抽象的概念
如果离开了鲜活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失去
活力。
在主题教学中,教师要让议题回归生
活,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教师要将新问
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融合,带领学生主
动解决问题。
如,在《端午节》一课教学中,教
师出示结成一串、玲珑夺目的彩色纸粽子、布
香袋,在课件中呈现赛龙舟、挂艾叶菖蒲的图
片,将学生置于端午节情境中,使其感受节日
的氛围,并提出问题:
“端午节是纪念谁的节
日?有何意义?根据收集的资料,说说端午
节有哪些说法。
每年端午节你包过粽子吗?佩带香袋吗?看过赛龙舟吗?”教师让学生分组编排端午节的故事并表演,开展赛龙舟等“模仿秀”,让学生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过端午节的形式,并通过图书馆、网络查找与端午节有关的几位历史人物的资料,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诗。
教师创设情境,围绕主题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想象力过意义深远的端午节,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第四,置身情境,发现问题。
学生往往难以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边吃边看的艺术》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带一件与饮食有关的用具,如紫砂壶,还有白色的杯子、碟子各一个,让学生介绍它们有何独特之处,如上面的书法作品、印章以及精美的图案,了解其整体造型及其独特功能。
教师让学生演示其用法,学生从视觉审美到触觉把玩,再到味觉品尝,感受到饮食文化的无穷魅力,会从材料、造型、装饰方面产生思考:由这些作品可产生什么联想?有什么新的构思?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立足美术学科特点,围绕主题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审美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滨淮初级中学)
编辑杨婷
主
题
教
学
:
关
注
生
活
,彰
显
活
力
︱
︱
初
中
美
术
主
题
教
学
实
践
与
思
考
□
顾
文
摘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主题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实践体
验,提升审美素养。
该文主要阐述了主题教学的特点与主题教学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主题教学策略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