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历史必修三测试试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试卷及答案_历史必修三试卷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试卷及答案_历史必修三试卷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君主*取代了宗法制2.《礼记》中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
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A.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B.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C.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D.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继承上的矛盾3.“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此司法原则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B.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性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4.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
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D.革新考试内容,提*员文化素质6.元代中央“诸大小机务,必由中书,惟枢密院、御史台、徽政、宣政诸院许自言所职,其余不由中书而辄上闻,既上闻而又不由中书径下所司行之者,以违制论”,这说明元代时A.中书省的权力比较集中B.中书省兼掌军事、民族、监察等事务C.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D.行省制维持了元朝的稳定7.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摩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高中必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中必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D. 国内政治腐败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包括:A. 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B.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 所有以上3. 以下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文言文D. 提倡白话文4. 辛亥革命推翻了:A. 清朝统治B. 封建制度C.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D. 以上都是5.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所有以上6.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0年B. 1921年C. 1927年D. 1949年7.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亥革命后条约》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主要在: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华东地区D. 西南地区9.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 内战问题B. 经济恢复问题C. 社会稳定问题D. 所有以上10.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战役: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淮海战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__年。
12. 辛亥革命后,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是______。
13.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等。
14.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口号是______。
15.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7. 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学期模块测试卷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学期模块测试卷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注意事项:1、第Ⅰ卷的答案请用铅笔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2、考试结束后。
请各位同学上交答题卡和答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1、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
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2、“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3、、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民主和科学B提倡新道德,反对就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5、“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学术下移 B诸侯重用“士” C、社会变革 D诸侯争霸6、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A、春秋 B西汉 C唐朝 D明朝7、提出“致良知”学说,认为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的思想家是A“二程”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8、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
此话中提到的“他”应该是A韩非子B王阳明C李贽D黄宗羲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镇压太平天国C抵抗外国侵略维护D维护清朝统治10、《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必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
请问,秦朝的都城是哪里?A. 长安B. 洛阳C. 咸阳D. 邯郸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进士科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请问,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著名的进士?A. 王安石B. 李白C. 杜甫D. 韩愈3. 明朝时期,海禁政策导致了中国与外界的贸易受到限制。
请问,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是什么?A. 防止外敌入侵B. 经济自给自足C. 维护封建统治D. 以上都是4. 清朝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
请问,以下哪个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马关条约B. 南京条约C. 辛丑条约D. 瑷珲条约5.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请问,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是?A. 1911年B. 1912年C. 1913年D. 1914年6.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战争,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请问,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是?A. 1945年B. 1946年C. 1947年D. 1948年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请问,以下哪个五年计划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A. 1953-1957B. 1957-1961C. 1961-1965D. 1965-19698.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问,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间是?A. 1966年B. 1967年C. 1968年D. 1969年9.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请问,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者是?A. 毛泽东B. 邓小平C. 周恩来D. 朱德10. 21世纪初,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高二历史必修3全册各专题测试题3
专题三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1.(2011·淄博二模)“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A.洋务运动B.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作为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文化,彻2.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
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的理解正确的是(②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答案】C【解析】“师夷长技”说明国人已认识到西方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的先进,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但在当时他们对中国落后的认识还谈不上“充分”,故排3.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它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
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
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A.B.C.D.英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中“公举一大酋总摄之”“不四载即受代”可以看出,“这一国家”应是美国。
再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这一主张很少有人理解,在当时几乎没什么影响,故选C4.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宣扬当时流行的政治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洋务派(,以维护清A.①②B.②③C.③④D.【答案】A【解析】学生做错此题的原因在于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的“西学”把握不5.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第一学期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质量检测试卷
必修三质量检测试卷命题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右图中的人物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A、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B、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C、主张“无为而治”D。
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能够互相转化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 B。
道家C、法家 D。
兵家3、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思想C、“天人感应"学说 D。
黄老学说4、下列著名思想家的观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制天命而用之”②“趋时更新”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舍生取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D、③④②①5。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内容,包括①批判宋明理学②倡导经世致用③批判君主专制④批判重农抑商⑤批判“工商皆本”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6。
在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中,最能从根本上体现当时的时代潮流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工商皆本"7。
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
" “晚霞"是指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D。
古代小说勃蓬发展8。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9。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个学科的革命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开端的标志,这一学科是A、数学B、物理学 C。
天文学D。
医学10。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学说,事实上质意义在于A、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B、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C、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11。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5单元)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3》(第1--5单元)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痛批一再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时说:“现在一些人身上好像没有什么道德血液,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
黄华华痛斥的行为与哪家思想相悖甚远: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2.下列表述中属于孔子的思想精华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③维护周礼,贵贱有序④有教无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as well.”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著作?A.Kong Qiu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4.“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
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孔子 B. 董仲舒 C. 王阳明 D. 李贽5.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吸收了A.荀子的思想B.孟子的思想C.孔子的思想D.韩非子的思想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7.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中,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理念。
这一思想与中国古代哪种思想类似A.道家思想B.陆王心学C.程朱理学D.董仲舒“天人合一”8. 清风吹动旗子上的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高中历史必修三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必修)试题一、选择题1.“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子后来成了大思想家.的思想是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 “仁爱待民,以德服人”C “天道自然,无为而治”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2.关于孔子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仁”学说 B.维护周礼 C.倡导“为政以德” D.提出“民贵君轻”思想3.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4.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仁”与“礼”学说 D.“大一统”的思想5.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B.汉武帝创设太学 C.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D.明朝八股取士6.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宇宙便是吾心”C .“工商皆民生之本”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B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标志C .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D .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8.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A .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B .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 .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 .把儒家思想与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9.下列不属于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是A .康有为B .梁启超C .严复D .林则徐10.五四运动后,成为新思潮主流的是A .民主和科学的思想B .文学革命思想C .宣传维新变法D .马克思主义传播11.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A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12.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高二历史必修3试题卷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试题卷附答案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05分。
)1、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等,几乎人尽皆知,以上人物的价值观明显来自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2、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
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4、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5、“离经叛道”反对封建思想,批判“存天理,灭人欲”说教的著名思想家是A.李贽 B.王夫之 C.陆九渊 D.顾炎武6、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②③④7、下列关于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探索的主题是人和人类社会 B.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以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问题 D.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8、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9、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
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10、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高二历史必修三水平测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水平测试试卷及答案
(上)历史必修模块(3)
水平测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在所要求的地方。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填写在第5页设置的答题栏内,不能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第Ⅰ卷和第Ⅱ卷一并收回。
4.试题及答案考后可以从“焦作基础教研网”下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是
①社会发生巨变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④儒家思想形成正统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高二历史必修三阶段性测试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阶段性测试答案高二历史必修三阶段性测试结束了,同学们是不是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晓。
第一部分选择题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A 仁B 礼C 中庸D 有教无类答案:A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尊重。
2、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庄子答案:C解析:荀子主张“天行有常”,即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同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强调人要掌握规律并加以利用。
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A 强调“君权神授”B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C 弘扬儒家思想D 打击其他学派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政治统一,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用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4、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 程颢B 程颐C 朱熹D 陆九渊答案:C解析: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对理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5、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思想家是()A 王阳明B 朱熹C 程颐D 陆九渊答案:A解析: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学说,强调通过自我反省和实践来达到良知。
6、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其代表人物是()A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B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C 黄宗羲、王夫之、李贽D 顾炎武、王夫之、李贽答案:A解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代表,他们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
7、四大发明中,对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的兴起起重要作用的是()A 造纸术和印刷术B 火药和指南针C 造纸术和火药D 印刷术和火药答案:D解析: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思想的传播,为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8、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 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B 实用技术发达C 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答案:B解析: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用,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有很多实用的发明和技术。
高二历史必修三全册测评1
查看更多本课内容内容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涂写到答题卡上。
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2.稷下学宫创立于齐桓公时,至战国末结束,前后达150多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
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A.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B.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发展的重要表现C.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3.提倡大丈夫气节,提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品格和"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精神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4.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A.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5."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
高中历史必修Ⅲ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1.“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A.儒家 B.道家 C.法家D.墨家2.“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子后来成了大思想家。
下列材料体现他的思想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仁爱待民,以德服人”C.“天道自然,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3.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指的是A.庄周B.老聃 C.朱熹 D.王阳明4.“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5.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6.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7.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无关的是A. 宋代话本和词的出现B. 古代散文的发展C. 描绘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出现D.明清小说的繁荣8.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①喜欢画年画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④喜欢听京剧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9.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0.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A.变法有群众基础 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1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其依据包括: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④宣传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进入新时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2.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项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禅让制D. 世袭制答案:B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进士科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以下哪项不是进士科的考试内容?A. 经义B. 策问C. 诗词歌赋D. 律令答案: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求海外资源D. 军事征服答案:B4. 清朝末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民族矛盾激化B. 阶级矛盾激化C. 宗教信仰冲突D. 自然灾害频发答案:B5.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主主义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_______制度。
答案:推恩令7. 唐太宗时期,实行了“_______”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答案:和亲8.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海防,修建了著名的_______。
答案:万里长城9.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_______”政策,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
答案:金瓶掣签10.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主义运动,其爆发的导火索是_______。
答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请简述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唐朝科举制度以考试选拔官员,强调公平竞争,选拔人才更加注重实际才能和知识水平。
科举制度的实行,促进了社会流动,提高了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后世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二历史必修三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试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农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B. 农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C. 古代中国实行土地私有制D.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以集体耕作为主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项措施?A. 实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宗法制D. 实行科举制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与“焚书坑儒”事件有关?A. 孔子B. 秦始皇C. 汉武帝D. 唐太宗4.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以下哪个方面影响最为显著?A. 农业生产B. 商业贸易C. 社会阶层流动D. 军事扩张5. 宋朝时期,以下哪项技术的发展对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6.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寻找海外市场B. 展示国威C. 寻求盟友D. 寻找宝藏7.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以下哪项政策对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A. 闭关锁国B. 废除科举C. 加强中央集权D. 实行民族平等政策8.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甲午战争B. 鸦片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9.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以下哪三项原则?A. 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B.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主义C. 民权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D. 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民权主义10.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主要战略?A. 游击战C. 人民战争D. 正规战1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下哪项政策是土地改革的重要内容?A. 土地国有化B. 土地私有化C. 土地集体化D. 土地分配给农民12. 1958年,中国开始实施的“大跃进”运动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农业生产力B. 加速工业化进程C. 实现科技现代化D. 提升国防实力13.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哪个组织在政治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A. 红卫兵B. 工人阶级C. 农民阶级D. 知识分子14.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首先从以下哪个领域开始?A. 农业B. 工业C. 服务业D. 对外贸易15. “一国两制”原则最初是为了解决以下哪个地区的主权问题?A. 澳门C. 台湾D. 西藏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70分)16. 论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014-2015学年(上)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考试质量检查卷及参考答案
2014-2015学年(上)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考试质量检查卷及参考答案高二(上)历史必修三期末考试质量检查卷考试范围:必修三;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XXX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易经》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下列不能体现材料中“人文”涵义的是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B.“人是万物的尺度”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2.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XXX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剧中XXX死后,、楚州大旱。
这种描写体现了A.XXX的因果循环B.法家的严刑峻法C.道家的无为而治D.儒家的天人感应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XXX 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XXX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4.2013年7月16日XXX4000多名研究生在校体育馆上了“最后一课”,校长XXX 的临行叮嘱聚焦于两个字:良知。
良知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是社会道德的底线,就是要知耻、知愧、知恩。
我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要“致良知”、“知行合一”。
该思想家是A.XXXB.XXX.XXXD.XXX5.XXX师长教师认为:“XXX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以下XXX的概念中最有大概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6.XXX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
”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限制君权C.民主共和D.民为邦本7.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层的愿望D.都宣扬了本性自由和XXX局促8.XXX曾说:“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2012级第三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一、选择题1.“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C.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D.贵明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2.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
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
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
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A.教学与音乐相结合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D.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3.张琳同学在某古籍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如果把其引用于论文写作,最贴切的论点应是A.“三纲”为天经地义,“五常”乃人伦道德标准B.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C.顺应民意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国家稳定D.在忧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4.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5.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A.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B.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C.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D.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6.“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8.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
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D.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9.该图是一幅“针路”示意图。
“针路”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
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代开始突破“海禁”政策鼓励对外贸易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D.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10.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11.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12.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同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13.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
”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A. 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B. 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C. 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D. 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14.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C.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15.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16.“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
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
”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A、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A.上帝B.罗马教皇C.马丁·路德D.贵族18.与西方启蒙思想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从内容主张上,二者的不同点是①设想未来社会②批判专制制度③宣扬民主法制④尊重科学知识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②④19.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
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表明他主张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C.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D.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20.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C、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21.某科学著作阐述了这样的基本原理:在加速运动系统里的惯性力,可以运用到时空中的各种物体运动上。
这一著作应该是A.《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B.《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C.《论物体的电动力学》D.《广义相对论的基础》22.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A.爱因斯坦B.达尔文C.牛顿D.伽利略23.历史学家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写道:“1977年后领导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24.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
后来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
”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士的抵制B.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C.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25.恩格斯说:“商业日益变成欺诈。
革命的箴言‘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忌妒。
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
……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所述的现实与下列哪一类文学的产生密切相关A.浪漫主义文学B.现实主义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社会主义文学二、材料分析题26.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
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
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4分)(2)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
(4分)(3)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
(4分)(4)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8分)27.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因为它若可因别的称义,就不必需要道,这样,也不必需要信了。
——马丁•路德《论基督教的自由》材料三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无力。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并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在灵魂得救途径问题上的观点并说明此观点在当时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