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医之路——暑期跟诊老师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热爱中医的学者,我有幸参与了一场跟师学习活动。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

通过跟随导师学习和实践,我对中医的认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对中医药事业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以期为广大中医药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我深感中医的博大精深。

中医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我惊叹于中医诊疗技术的精湛和独特。

例如,在诊断疾病时,中医不仅关注疾病的表象,更注重疾病的内在联系和整体状况。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璧的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又如在治疗疾病时,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等不同特点,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式,使得中医药在治疗许多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我认识到中医的实用性。

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的优异表现。

以治疗感冒为例,中医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感冒的目的。

相较于西医的抗病毒治疗,中医治疗感冒更加注重人体的整体状况,不仅能够快速缓解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体质,预防感冒的再次发生。

再如在治疗慢性病方面,中医药具有显著的优势。

以糖尿病为例,中医药通过滋阴降火、活血化瘀等方法,调整患者的体质,降低血糖,有效控制病情。

这些实例使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明白了中医的人文关怀。

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我注意到中医在诊疗过程中,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更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的精神状态、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中医不仅开具药方,还会给予患者生活作息、饮食调养等方面的指导。

这种全面关注患者身心健康的态度,让我深感中医的人文关怀精神。

中医跟师心得

中医跟师心得

中医跟师心得中医跟师心得(通用5篇)中医跟师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中医跟师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中医跟师心得(通用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中医跟师心得篇1在跟随师傅学习中医的这段时间里,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深刻领悟到了中医的精髓所在。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跟师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医的魅力。

首先,师傅在临床实践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他不仅向我传授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还教我如何将理论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望、闻、问、切等多种诊断方法,能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其次,中医的思维方式和治疗理念让我受益良多。

师傅常常告诫我们,中医重在调理,讲究平衡,而不是简单地使用药物。

因此,在对待每一个病人时,我都会仔细分析其病因、病情以及病史,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此外,师傅还教导我,中医治疗不仅局限于药物,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来实现。

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缓解病痛,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最后,跟师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中医作为一种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通过与师傅的交流,我更加坚信,中医将继续在未来的医疗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跟随师傅学习中医的过程是充满挑战的,但我从中收获颇丰。

我深刻领悟到了中医的精髓所在,也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

中医跟师心得篇2跟师心得是指跟师学习过程中,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理解和领悟。

以下是一份跟师心得:1.跟师学习的过程是充满挑战的,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还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3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3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2)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2)精选3篇(一)中医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学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并有幸跟随一位资深的中医师学习,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首先,跟随中医师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了师徒传承的重要性。

中医是一门经验学科,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中医师最宝贵的财富。

通过跟随中医师的学习,我有机会亲眼目睹他们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了解他们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思考方式。

师父不仅会教授我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予我观察、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这种亲身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学习必须依托于临床实践,而实践则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的指导。

其次,中医的学习需要注重细微之处。

在一次病例的诊断过程中,师父常常会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和脉象等,用心专注地听取患者的反馈。

这种注重细节的观察和体察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我明白了中医的疗效来自于对病情的准确判断和调理,准确的病因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而这些准确的判断和诊断往往依赖于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体察,这需要医生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最后,中医的学习需要融会贯通,不拘泥于某种理论或方法。

中医的理论体系非常庞大且复杂,其中包含了阴阳五行、经络学说、病机病证等诸多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医师并不拘泥于某种理论或方法,而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这让我明白了,中医学习的关键在于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不断学习和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总之,跟随中医师学习是我宝贵的经历。

通过与师父的交流和学习,我不仅获得了中医学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观察力、专注力和综合能力。

这些不仅对我的中医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也将对我的未来医学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师父的教导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我将牢记在心并继续努力学习,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2)精选3篇(二)中医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医学,赖以孕育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健康文化和医学经验。

中医跟师学习总结(通用6篇)

中医跟师学习总结(通用6篇)

中医跟师学习总结(通用6篇)中医跟师篇1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二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胡剑波老师。

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胡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

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胡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胡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胡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胡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胡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作为一位中医,胡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

正是由于胡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中医,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医学体系,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实践经验。

很幸运,我有机会跟随一位资深的中医师父学习,这段经历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我的师父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中医大家,他不仅医术精湛,更有着高尚的医德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初次见到师父,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和从容自信的气质就让我感到无比亲切和敬仰。

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每天早早来到诊室,跟随师父开始一天的忙碌。

师父看病时,总是全神贯注,仔细地询问患者的病情、症状、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常说:“中医看病,要以人为本,整体观念至关重要。

不能只看到局部的病症,而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情志因素以及生活环境等。

”在诊断过程中,师父非常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他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倾听患者的声音、呼吸,询问患者的感受和病史,触摸患者的肌肤、脉象等,收集全面的信息,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我曾经对切脉感到十分困惑,觉得脉象变化微妙难以捉摸。

师父就耐心地手把手教我,让我感受不同脉象的特点,并结合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

他告诉我:“切脉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要用心去体会,才能逐渐掌握其中的奥秘。

”师父开方用药也十分精妙。

他熟知各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作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巧妙地配伍组方。

每一味药的用量都经过深思熟虑,恰到好处。

他常常教导我:“用药如用兵,要知药性,明药理,方能药到病除。

”在师父的指导下,我逐渐明白了中药方剂的君臣佐使原则,以及如何根据病情的变化灵活加减用药。

除了临床诊疗,师父还非常注重对经典的研读和传承。

他经常给我讲解《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中的精华内容,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

他说:“经典是中医的根基,只有深入研读经典,才能领悟中医的精髓,提高临床疗效。

”在师父的影响下,我也开始认真研读中医经典,每有心得,便与师父交流探讨,受益匪浅。

在跟师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人文关怀。

[转载]跟诊实习心得体会(一)

[转载]跟诊实习心得体会(一)

[转载]跟诊实习心得体会(一)第一次跟诊实习,感触颇多。

下午在御源堂见到徐老师的时候感受到了一种温暖、平静的气场,消除了我原本紧张的状态。

一起跟诊的还有何呢喃和李宁两位师姐,她们业务已经相当熟练并且对我很照顾,感谢她们让我的第一次跟诊经历可以这样的轻松而又充实。

通过这次跟诊我熟悉了徐老师的诊疗的流程。

除了《跟诊规范》中提到的之外,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病历的记录,需要自己提前准备好笔和纸。

徐老师一般都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我们需要做好准确完整的四诊记录。

首先是患者的手温,大概可以分为凉、不温、温等几个等级。

然后是患者的主述,询问上次治疗、服药后的情况以及目前的主要症状。

接下来会询问患者的睡眠情况,是否容易入睡、是否早醒、早醒之后能否再入睡,还有关于做梦的方面的问题。

另外患者的情绪变化也是经常要被问到的。

女患者一般还会问月经的周期、持续时间等问题。

然后是望诊,患者身体上的问题可以在脸上有着非常清楚的表现,首先是光泽,在徐老师的指引下我也很容易的看出了患者面色的特点,留心观察可以发现患者脸上的颜色都是不均匀的,某些区块的颜色会明显的深一些,有些地方则会表现出青色、黑色、黄色、红色等色彩上的差异,还有些会有各种皱纹、斑块或是疙瘩,或者是有明显的青筋。

望诊不只是看面部,很多时候也会看腹部、背部等。

疾病会造成皮肤颜色、光泽上的变化,也会出现形体上的变化,腹诊的时候也会经常看到患者腹部的色泽变化以及横纹。

最后是进行切腹的诊察,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以前所接触的中医很少有复诊方面的内容,而在徐老师这里腹诊却被应用的淋漓尽致,让我大开眼界。

“心有千千结”、“胸口窝堵”这些不只是文学上的形容词而是真是存在的。

一点情绪上的小变化或是饮食稍有不节的小问题都会如实的反应在腹诊当中。

许多千奇百怪的疾病根源也都是腹部的硬结,通过点穴或针刺的方法把硬结打开疾病也会迎刃而解。

腹诊的记录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是温度,第二是手感(形状、硬结或是痰结等),第三是位置(心下、胁下、上脘等)。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代表之一,它的独特理论与疗效深受人们的信仰和追捧。

而中医学习的过程中,跟师便是最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的技术和理论知识,更可以接受到导师的心灵熏陶和道德观的影响。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自己作为中医学生所跟师的一些心得体会。

初入师门当我第一次拜访我的中医师傅时,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敬意。

他是一位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一位慈眉善目、言行准确的导师。

我刚走进他的诊所时,便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深邃与严谨,这使我特别敬畏。

在与他交流的时候,他的推敲和分析让我深刻领悟到中医的知识远不止于表层。

接受批评和指导中医是一门需要不断摸索与实践的学问。

在我跟师的过程中,我经常听到我的导师指出我的不足之处,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我感觉到他是真心希望我能够尽快成为一名全面的中医师,并能够独当一面。

每一次听他的教导,我都感受到了宝贵的财富。

学习中华文化中医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中华文化的影响也逐渐拓宽了我的视野。

我的导师讲解了中医与传统文化的联系,通过讲解中华历史和文化故事使我们理解中医的内涵。

通过了解古老的文化,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患者交流,并了解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中医保健措施。

感同身受我总会担心我的患者是否能真正认识到我的治疗效果。

更何况就中医而言,就诊周期相比于现代医学会更长。

而每当我们的患者回访时,导师总会告诉我们耐心与仁爱,帮助我们展示更好的工作能力。

我们的患者是真心信任我们,我们也应该精益求精地对待每一个问题和疑问。

在我接触患者的时候,我总会用心倾听、认真询问。

相信我们能望患者与并肩努力,共同迈向健康的道路。

结语中医跟师过程犹如树木生长,需要具有耐心和恒心。

我们需要不断地汲取营养,吸收他人的精华,才能使得自己在学术上越发出色。

跟随我的中医师傅,我不断锤炼自己,在互师合作的状态下使自身快速发展,做好专业的中医师,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通过跟师学习,我得到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更拓展了我的眼界,具备了更广阔的思维,更未来。

我的跟诊心得

我的跟诊心得

我的跟诊心得第一篇:我的跟诊心得让针灸回归体质——我的跟师心得在近8年的中医学习生涯中,我经历了从好奇、惶恐、迷茫到坚定的心路历程。

中医的学习有着它的特殊性,因它有着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而每个人对于这套理论体系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由此在其两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涌现了浩如烟海的各家理论,这使得初入宝殿的我,曾惶恐不已,感觉无从下手。

所幸,我成为了傅杰英老师的硕士生,在近三年的跟师学习过程中,深深地为傅老师的体质学说所吸引,观老师将其用于指导临床,无论诊断或是治疗,多能一矢中的,获得良效,实为执简驭繁之良法。

体质,是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的综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质。

体质虽是人体的固有特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傅老师认为体质更具有动态的可变性。

因此,通过调理体质保持人体健康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在跟师学习过程中,从每一个病人身上,对于体质辨证指导针灸治疗的认识,我都经历了“信”、“ 疑”、“悟”、“行”这四个过程。

“信”,即相信体质辨证的思维方式、理论,并将其用于临床实践。

“疑”为存疑,在学习及实践体质学说的过程中,应大胆存疑,深入思考,从而解答疑问,提高认识。

“悟”就是在运用知识时用心去想,去体会,从而在临床实践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领悟。

“行”即通知实践,切身体会体质辨证在针灸治疗疾病中的疗效。

我曾接触一个年轻女性病人,该患者自觉双下肢沉重无力数月,曾至多家医院门诊就诊,曾按“劳损”“中央型颈椎病”予中药、针灸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我曾考虑该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病变或者水电解质紊乱,思来想去后仍是一头雾水,一片茫然,不知从何入手。

随后在接诊时予体质辨证表格评估,结果提示该患为痰湿体质。

突然间,我似乎明白了。

“湿性趋下”,人体内的水湿之邪若堆积太多,按其趋下的特点,自然会偏重于下肢,“湿性重浊”,当人体内湿邪稍重,就会感觉双腿很累,湿邪严重时自然感觉“两腿沉重无比”……再向患者询问,该患者的确有困乏,纳差,大便粘滞等痰湿困脾的证候,观其舌象,舌体胖大,苔白厚腻。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总结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总结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
总结
中医,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而作为一名中医学习者,我十分幸运能够跟随师傅学习中医,并逐渐领悟到了其中的精髓。

我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对于繁琐的中医术语和复杂的经络系统十分陌生,面对这些难题,我也曾经感到过迷茫和困惑。

但是,我的师傅十分有耐心地教导着我,让我逐渐理解中医理论,慢慢地感受到了其中的神奇之处。

在跟师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还养成了一种扎实的工作作风。

中医学习注重实践,我每天都要亲自观察、诊断、治疗病人,从中不断总结、思考、进步。

通过这种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的方式,我逐渐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中医学习者。

在这期间,我对中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从中汲取了许多的启示。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不仅要针对病人的症状治疗,还要通过身体的整体状态、精神状态、情感状态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真正达到治疗的效果。

同时,中医的理念也深刻影响了我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要时刻保持着心平气和、保持内心的平衡,以此来达到身
体健康的状态。

我还要注意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的养成,保持健康的心态。

总之,跟师学习中医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中医的医学理论知识,还学会了一种扎实的工作作风。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发扬中医的精神和理念,为病人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跟诊心得(精品5篇)

中医跟诊心得(精品5篇)

中医跟诊心得(精品5篇)中医跟诊心得篇1中医跟诊心得作为一个西医学生,我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我正在通过跟诊来深入了解中医。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中医是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它注重个体差异、预防疾病和调节身体平衡等方面。

因此,我选择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理念和实践。

我的跟诊学习主要集中在望闻问切和中药治疗等方面。

我观察了中医师如何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疾病,这其中包括观察病人的身体状况、询问病史和症状,以及进行脉诊和舌诊等。

这些过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医的独特之处。

在中药治疗方面,我学习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开方配药。

中医师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

这让我了解到,同样的病症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因此需要针对每个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治疗过程,我也参与了一些预防疾病的中医养生课程。

中医师向我们介绍了各种养生方法,如针灸、拔罐、推拿、太极拳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体的平衡,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通过这次跟诊学习,我不仅了解了中医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还对中医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和信任。

我认识到,中医不仅仅是一种医学体系,更是一种哲学和文化。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并且更加努力地去推广和传承中医文化。

中医跟诊心得篇2好的,我可以帮你写一份中医跟诊心得。

作为一名中医学生,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跟诊学习。

这次学习让我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认识到中医的独特之处。

我的跟诊导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他从事中医工作已经超过20年。

在跟诊期间,我跟随导师完成了几个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在跟诊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人的身体状况、饮食、生活习惯等信息,综合分析后得出病因病机,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独特之处。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精选6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精选6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精选6篇)当我们经过反思, 有了新的启发时, 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 写一篇心得体会, 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 目标更加明确。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精选6篇), 供大家参考借鉴, 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 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学生期盼达到的。

但是学生进入临床后发现临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差别, 一时很难掌握, 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

跟师学习这么多天, 下面结合我的学习经验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

一、要注意培养动手能力。

中医的动手能力, 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

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 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

必须把过去的知识, 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

同时, 能够被准确表达, 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 人类更多的知识, 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

俗语说:“真传一句话, 假传万卷书。

”通过跟师学习, 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 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

在望诊上尤其重视望舌, 临床实践证明,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 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 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 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 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 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

若见淡白舌, 多是气血两虚或者阳虚;若见红舌, 多是热证。

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

临床需仔细观察, 以便获取准确信息。

再如“治小儿外感热病, 看舌之后必察咽喉”, 咽喉为“至阴之地”, 对于鉴别寒热虚实有重要意义, 如咽喉红肿, 为有实火;红而干, 为阴虚;不红不肿, 为阳虚;咽喉剧痛而不红不肿, 为真寒假热, 咽喉红肿疼痛却全身表现为寒证, 则为真热假寒等等。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总结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总结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总结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总结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一直想要深入了解中医的理论和实践。

直到有一天,我结识了一位中医大师,这改变了我的生命。

我跟随他学习中医,收获颇丰。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我跟师的真实感受,总结我在中医学习中的体会。

首先,感谢我的大师。

他虽然年迈,但对中医的热情仍然像当年一样。

跟随他学习,我没有感到压力和困难,因为他总是以温和的姿态引导我不断前进。

他的知识丰富、经验丰富,每次讲课时都能给我带来新的启示和理解。

他教我看病,神奇的针灸和推拿技术,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我的中医跟师学习总结,就是要加强练习,实践是不可或缺的。

中医理论很深奥,但关键是要在日常实践中理解它。

因此,学习中医最重要的是要实践,实践和再实践。

我的大师总会强调,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理解疾病的本质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因此,他让我每天都要深入病房、门诊和病人现场体验,以便更好地掌握中医的实践技能。

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把中医的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

第三,我的中医跟师心得体会,就是要思辨和创新。

中医疗效根据体质、病情和治疗方法的不同,有时并不尽相同。

因此,对中医的疗效要有一定的思辨和创新,遵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尽量使自己的治疗更加精确和有效。

而这些思考和创新意味着要更深入地学习中医理论,特别是中医经典,将其更好地融合到现代医学中去,发挥中医的优势,突出中医的贡献。

第四、我的中医跟师学习总结,就是要注重团队精神。

学习中医需要进行合作和协作,而没有任何一个团队成员是完美自主的,因此,中医团队成员必须要团结协作,共同拓展中医实践的新领域。

学习中医,要注重彼此的学习,相互帮助,以便更好地发挥中医的疗效。

总结-中医跟师心得体会在这段时间跟师学习中医,我不仅学到了中医的理论和实际技巧,更加意识到了中医治疗的特色。

中医不仅仅是一种医学理论,而是一门历经了几千年,值得传承的文化。

名中医跟师心得体会5篇

名中医跟师心得体会5篇

名中医跟师心得体会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汇报材料、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发言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material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名中医跟师心得体会5篇我们写心得体会之前一定要先梳理好自己的写作思路,这样的文章才是有逻辑的,为了将自己内心的感悟得到记录,我们可以及时写份心得体会,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名中医跟师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精选)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精选)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精选)
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从有记忆以来,中医一直在传承着其特有的理论、医术和方法,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老练而神秘的传统。

作为一个中医跟师,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值得珍惜的学习体验。

在这次跟师学习中,我最佩服的大夫是医院行政的主任,他在给我们上课时,总是能用详尽的细节和数据一一为我们介绍中医的理论,将其与现代医学进行比较,并且传授了很多实用的养生方法等,让我们对中医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并且让我们对中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大夫是院里的临床大夫,他在带我们跟师时,总会给病人仔细解释中医的诊断,给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给出合理的判断,让每一位病人都得到了最佳的治疗,并且在传授方法时,他也能够深入浅出,让我们更易理解,让我们更加接受中医的精髓。

最后,在诊所里,总是能看到许多在等待问诊的病人,很多人都是因为身体不适而来,就算是临床上的大夫,也会仔细为他们诊断,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法,而不是单单的医疗护理或者一味的药物疗法,用中医的方式让他们缓解病情或者改善症状,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让我认识到中医的奥妙所在。

通过这次跟师学习,我认识到了中医的独特优势。

中医跟诊心得5篇

中医跟诊心得5篇

中医跟诊心得5篇心得一前段时间,我有幸跟着一位资深的中医大夫进行跟诊学习,这经历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收获满满。

记得有一天,来了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她面色苍白,精神萎靡。

一坐下就开始唉声叹气,说自己浑身都不得劲。

中医大夫先是让她别着急,慢慢说。

然后开始仔细地观察她的面色、舌苔,又给她把了脉。

这脉象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大夫的手指轻轻搭在患者的手腕上,那专注的神情仿佛能从脉搏的跳动中听出患者身体里的秘密。

大夫问了患者一堆问题,像是睡眠怎么样啊,胃口好不好啊,大小便是否正常啊。

患者一一回答后,大夫心里大概就有了数。

原来,这位患者是因为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导致气血不足,脾胃也虚弱。

接下来,大夫开始开方子。

只见他拿起笔,略作思考,就在纸上龙飞凤舞地写了起来。

那一个个中药名字,在我看来就像是神秘的符号。

开完方子,大夫还耐心地跟患者交代了注意事项,比如要早睡早起,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要清淡等等。

这一次跟诊,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望闻问切是多么的细致和重要。

中医不仅仅是治病,更是在调理人的整个身体状态,让身体恢复平衡和健康。

心得二还有一次,来了一位老爷爷,他是被家人搀扶着进来的。

一进门就说自己的腰腿疼得厉害,已经好多天没法好好走路了。

大夫让老爷爷躺在诊床上,开始给他检查。

先是按了按腰部和腿部的穴位,每按一个地方,就问老爷爷疼不疼。

老爷爷疼得直叫,大夫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然后,大夫又让老爷爷做了几个动作,看看腿部的活动范围。

经过一番仔细的检查,大夫判断老爷爷是因为受了风寒,加上年纪大了,肝肾不足,所以才导致的腰腿疼痛。

开方子的时候,大夫一边写,一边跟我解释每个药的作用。

比如说,有一味独活,是专门祛风除湿的;还有杜仲,能补肝肾、强筋骨。

我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感觉就像在上一堂生动的中医课。

抓药的时候,我也跟着去了。

看着药房里那些一格一格的小抽屉,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中药,真的觉得特别神奇。

抓药的师傅手法熟练,称重、分包,一气呵成。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5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5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5篇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陈明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

由于陈明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

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

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

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

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

2023年医学生跟师心得感言

2023年医学生跟师心得感言

2023年医学生跟师心得感言回顾自己在2023年作为一名医学生跟随师傅学习的经历,我深感荣幸和自豪。

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不仅让我更加了解医学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也让我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和有责任心的人。

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我度过了一段深刻而珍贵的经历。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师傅。

师傅是一位经验丰富且富有激情的医生,他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他注重实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不仅仅学会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经常说:“理论的东西学了再多也没有实践来得有力。

”正是因为他的教导,我在这段时间里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医学领域的知识。

其次,我感受到了医学教育的艰辛和挑战。

在学习医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医学知识的庞大和复杂性让人望而生畏,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钻研。

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处理病人的问题,面对各种疾病和病症,需要我们具备深厚的医学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

而且,我们还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因为医学工作常常伴随着高强度和紧迫感。

在这段时间里,我还学到了医学的人文关怀。

医学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更是一门关注人的学科。

师傅教导我们医生应该善于倾听和关注病人的需求,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关怀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

我曾经和师傅一起去探望病人,跟随他观察病人的病情和情绪变化。

师傅总是告诉我,一位好的医生应该懂得倾听和安抚病人,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希望。

这段经历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医生在病人生命中的重要性,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将来要成为一名有人文关怀的医生。

虽然医学的学习和实践充满挑战,但我依然对这个领域充满热爱和激情。

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和希望。

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

最后,我也要感谢我的同学们。

在这段时间里,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和成长,互相鼓励和帮助。

我的学医之路——暑期跟诊老师学习心得

我的学医之路——暑期跟诊老师学习心得

我的学医之路——暑期跟诊老师学习心得我的学医之路——暑期跟诊老师学习心得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极其幸运的人,因为自我打小入学开始,每个阶段我都会遇到一位让我感恩戴德、学会成长的老师。

而暑假这两个月,又遇到了一位能让我真正领悟到中医魅力的老师,那便是黄仕营老师。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相信每一位中医学子对这句话都不陌生。

按理说我现在不过读方五年,理应处于天下无病可治的阶段,可我在实习时遇到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背方三百余首,却仍觉无方可用。

刚考完研不久的我,满脑子都是教科书的内容,没错,方子我都背了,理论我都学了,可一上临床就懵了,半天想不出开什么方,现在的病人又有多少会按照课本生病,教科书只授我们以鱼,而疾病却有鲽、鳓、鲐、鲔、鲕、鲼、鳕、鳢、鳟、鲻、鲋、鳙…如此之多。

我知道,我仍深深处于中国式教育的“毒害”中。

我一直在反思自己,为什么我学医这么多年了,却仍只会点皮毛,甚至连三脚猫功夫都不如?我我想改变这个局面!是的,如同我当初想考上研的决心一样强烈。

我想找个厉害的老师跟诊,我想学点真本事,我第一个想到了黄仕营老师。

黄仕营老师是我的温病学老师,大四第一学期上《温病学》的时候,老师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传闻老师在念大学期间,就已经看遍了图书馆的所有藏书,可谓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且仅在三十而立的年纪,门诊病人量就多得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也不夸张,且疗效很好。

早就想亲眼看看我们这位“雪藏”在南医大的中医大家,恰好黄老师今年6月份刚转至南方医院中医科出诊,于是和舍友一拍即合,决定暑假留下来跟诊学习。

在跟诊之前,我对黄老师并不了解,我只在上课的时候了解到,黄老师是陈宝田老教授的博士后,陈教授是我们学院的镇院之宝,虽然早已白发苍苍但依旧精力充沛,80多岁仍在南方医院出诊,当之无愧的名老中医。

我是打心底里敬佩像宝爷爷这样能把自己的毕竟精力都奉献给医学事业的人!“既然黄老师是宝爷爷的学生,那我是不是也算宝爷爷的半个徒孙?”啧啧,心中暗自窃喜。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熟读经典,临床思辨
中医经典是先人实践的结晶。

所以经典著作也承载着中医的精髓,读好经典也是临床的前提。

很多名医对经典非常熟悉,在临床中运用的很好。

传承者不仅要自学或钻研四经,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读,学习得更深入。

坚持跟着老师学,总结规律
中医老师学习期间,坚持临床,边体验边学,在临床中学习、体验、分析,总结老师的临床经验。

跟着老师不仅仅是单纯的去诊所抄处方,还要在思维上跟上老师,随时思考老师和自己思维方式的区别,随时思考问题,随时记录,然后继续思考,在思考不合理的时候向老师请教。

有了老师的指导,中医之路会更轻松,更有收获。

言传身教学医
在中医老师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习中医的执业技能,还要学习老师在执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学习中医博大精
深的知识,学习大医生真诚的医德,这些都是中医执业过程中非常必要的。

仁、仁、仁,也是中医的核心精神。

中医是一种文化,需要领悟,需要思考,需要实践。

总结经验和临床实践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和记录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不断努力改进,与老师交流经验。

只有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知道所学知识是否完整清晰,所学知识是否正确。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经过不断的学习,你要真正的去行医,在临床实践中去实践,这样你才能从积
累的学习经验中知道你是否转化了中医执业的关键,也就是你能具体分析患者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

中医教师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法律实践的机会,更是一个提高中
医实践技能,学习中医临床思维的过程。

抓住中医老师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学医之路——暑期跟诊老师学习心得时光向来刻薄,像吹散一朵蒲公英似的,把我们吹往不同的地方。

大抵人生总是这样,充满一场场盛大的邂逅与别离。

——苑子文《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跟诊心得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极其幸运的人,因为自我打小入学开始,每个阶段我都会遇到一位让我感恩戴德、学会成长的老师。

而暑假这两个月,又遇到了一位能让我真正领悟到中医魅力的老师,那便是黄仕营老师。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相信每一位中医学子对这句话都不陌生。

按理说我现在不过读方五年,理应处于天下无病可治的阶段,可我在实习时遇到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背方三百余首,却仍觉无方可用。

刚考完研不久的我,满脑子都是教科书的内容,没错,方子我都背了,理论我都学了,可一上临床就懵了,半天想不出开什么方,现在的病人又有多少会按照课本生病,教科书只授我们以鱼,而疾病却有鲽、鳓、鲐、鲔、鲕、鲼、鳕、鳢、鳟、鲻、鲋、鳙…如此之多。

我知道,我仍深深处于中国式教育的‚毒害‛中(好吧,不推脱责任了,我承认是因为我笨…)。

我一直在反思自己,为什么我学医这么多年了,却仍只会点皮毛,甚至连三脚猫功夫都不如?我我想改变这个局面!是的,如同我当初想考上研的决心一样强烈。

我想找个厉害的老师跟诊,我想学点真本事,我第一个想到了黄仕营老师。

黄仕营老师是我的温病学老师,大四第一学期上《温病学》的时候,老师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传闻老师在念大学期间,就已经看遍了图书馆的所有藏书,可谓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且仅在三十而立的年纪,门诊病人量就多得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也不夸张,且疗效很好。

早就想亲眼看看我们这位‚雪藏‛在南医大的中医大家,恰好黄老师今年6月份刚转至南方医院中医科出诊,于是和舍友一拍即合,决定暑假留下来跟诊学习。

在跟诊之前,我对黄老师并不了解,我只在上课的时候了解到,黄老师是陈宝田老教授的博士后,陈教授是我们学院的镇院之宝,虽然早已白发苍苍但依旧精力充沛,80多岁仍在南方医院出诊,当之无愧的名老中医。

我是打心底里敬佩像宝爷爷这样能把自己的毕竟精力都奉献给医学事业的人!‚既然黄老师是宝爷爷的学生,那我是不是也算宝爷爷的半个徒孙?‛啧啧,心中暗自窃喜。

初次跟诊的时候,老师很客气地让我们坐在身旁观摩。

来就诊的第一位病人王某,男性,62岁,因体检做胃镜时发现胃部糜烂半个月前来就诊,无其余不适。

老师很快开好了方,待病人离开后,老师说道:‚像这种胃炎的病人,吃几剂荆芥连翘汤就好了,荆芥连翘汤是首后世经验方,最早记载于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上世纪初期日本医家森道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黄连、黄柏、薄荷、生地,依然名荆芥连翘汤,成为日本汉方流派贯一堂医学的经验方。

宝爷爷特别爱用荆芥连翘汤,老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又调整了方药和剂量,所以才有了现在南方医院的协定方,效果特别好。

很多胃部不舒服的病人,其实不需要按照胃病来治,这些人往往伴有焦虑,你按照焦虑来治,一下子就好了。

‛(原话本宝宝早就不记得了(⇀‸↼‶)‚…‛都是按照回忆大致瞎编的~下同)就这样,每每有空闲之余,老师便会激情澎湃地跟我们畅谈自己学医之路的收获,对理法方药的理解和感悟。

其实我对老师所说的很多理论都不太理解,可能是自己行道太浅,还达不到一点就通的地步,只能似懂非懂的记在小本本上。

一天跟诊下来,我发现老师开方用药有两大特点:一是用药多,用量大;二是经方少,合方多。

还没等我开口问,老师便早已知晓我的小心思,坦言道:‚现在人的病症早已不像古人的病那般简单,现代人的病都特别复杂,而且现在的中药材也不如以前的药材药效好,在几代人不断的对比摸索中,才有了现在的合方。

宝爷爷也是花了大半辈子才摸索出来的,我很感恩老师能把他的经验方传授于我,才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我自己后面也摸索了很久才有了现在的思路,你们想学是好事,我也没什么秘密可留,只要你们以后出去不要做坏事就行了。

‛我非常感恩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传道受业解惑也,我是带着一片空白的大脑过去,却装满了知识回来,心中无比感恩,‚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暑假,一定要认真学!‛我在心中暗暗起誓。

几次跟诊下来,我发现老师确实是博览群书,对各种疾病都能侃侃而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不敢再夸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免得你们觉得我太浮夸,可老师确实是学贯中西医,大至人体解剖,小至基因细胞,几乎对各类事物都知晓一二。

很多人都误以为我们学中医的,大部分都是书呆子,只会照着老祖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古书开方,对人体结构、细胞组胚等西医知识一窍不通。

亲~敢问以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不怕你学不会,就怕你不学,我们中医专业的孩子们也要学各种西医的课程的好嘛~~‚生理生化,必有一挂;病理病生,九死一生;局解系解,不得正解;分生细生,考死学生;诊断局解,学到吐血;微生物,为何物?寄生虫,何生人?‛(ー_ー)!!以上这些,我们通通都要学!只是我们和黄老师的区别是,老师能把看过的书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能通过基因、神经等机制解释向来玄乎的中医中药,而我,依然云里雾里不知所以。

我自认为我还算是一个比较理智的人,凡事我都不信绝对。

我虽喜欢中医,但我并不是狂热的中医迷,我会客观评价中西医的疗效,甚至有一段时间,我极度怀疑我学了几年的中医是否真有神效。

所以,唯一能让我信服的办法只有一个,那便是疗效。

是不是真的、有没有效果,病人一吃就知道了。

为了能见识到更多奇奇怪怪的病,我们决定去中西医结合医院跟诊,去看看老师的成名之地。

早上坐校车7:45就到了医院,发现门诊外面已候满了病人,而老师已经开始坐诊了。

果然这边的病人是真的多,一个上午都没停歇过,除去复诊和开药的病人,我最后记录了将近30个医案,记录的速度根本赶不上开药的速度,幸亏我是个有手机的人呐。

很多病人见到我们来跟诊学习,都夸黄博士医术高超,让我们好好学。

每每这时,老师都自谦道:‚我也不是什么神仙,你们不要把我神化了,有的病我也还没攻破。

但哪些病看的好看不好我心中有数,看不好的病我也很自责很愧疚。

‛我喜欢这里的医患关系,这是一种超越契约关系的信任之交。

这里的病人有的身染怪病,有的恶疾缠身,有的癌症晚期,到处求医而不得,直到在黄老师这里才找到了解救的方法,所以大家对老师都是极为尊敬的。

我终于见证了中药的神奇,这里每一位病人都在告诉我,他们相信老师,相信中医,那是一种不用言语表达就能看透的疗效。

很多病人都习惯了找老师看病,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便成了朋友,没有啥交集的久而久之也成了熟人。

‚医生和病人之间也讲究一种缘分,我们称之为‘医缘’,有医缘的病人很好相处,没有医缘的病人我也没办法,有时候我想救他们,但就是很无奈。

‛老师说。

由此我想起上次在南方医院找老师看口干的一个病人,这位患者自述已有口干数年,辗转很多医生都看不好,这次也是碰碰运气才挂了老师的号,或许是看到老师太年轻,没有传统‚老中医‛的样貌,仅仅问了几句话就直接扭头走了,连方都没开,我们都很无奈的相视一番,‚也许吃了老师的药,他的病就好了。

‛舍友说道。

这大概就是没有医缘吧!说实在话,我之前是不相信这些因缘关系的,作为一个从小受到社会主义九年义务教育熏陶的无神论者,我觉得神佛之说太悬幻了,平时口中所谓的‚随缘随缘‛,也不过是随口说说罢了。

直到老师推荐我看一本书——《僧侣与哲学家》,我才渐渐感受到佛学的奥妙。

当时我正巧处于对某件事物苦求而不得的苦恼之中,深夜中的数次惊醒,才让我明白原来‚可望而不可即‛真的是一种很痛的领悟。

老师拿了几本书给我们看,我随机挑了这本《僧侣与哲学家》,在看的过程中,我真的感受到佛教所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无欲无求的平和心境。

看完之后豁然开朗,曾经我苦苦追寻的不可得之事,也一并看淡了,也顺带理清了很多曾经的‚无缘‛之事,心态变得格外平和,这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

没有相同的经历就不会有感同身受,现在我体会到了,于是我开始相信缘分之说。

老师说我们这次暑假能有跟诊之缘,也许就是上辈子的交集产生之果。

大概就应了那句话吧:‚佛说:前世的500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我想我和老师最有缘分的一件事,莫过于我终于在老师这里弄清楚了我的胃病缘由。

熟悉我的小伙伴都知道我从小就有慢性胃炎的病史,尤其是去年考研前后,胃疼得厉害,而且这种疼痛很奇怪,与体位有关,只要站着便会烧心疼,但是一躺下就啥事没有。

所以考完研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照了个胃镜,结果却只显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医生也只是建议我注意饮食就好,我其实倒真希望照出点什么溃疡出来,好让我明白为啥老是疼,可最终也没弄出个所以然来。

直到数周前某次跟诊期间,我的胃病又犯了,一番问诊后,老师当即让同学下去买药给我止疼,说我这是因为焦虑引起的胃疼,并为我开了专门治根的中药方。

‚焦虑引起的胃疼?‛我开始在脑海里思索,我记得第一天来跟诊老师就说过这个问题,8月12号去参加的《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会议里,李凌江教授和张璐璐主任有提到焦虑引起胃病的神经生理机制,再回想我去年胃疼大部分时候都在考研前,照完胃镜得知无碍之后便再无发作,如此一串一串联系起来,解释得在合理不过了。

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亲身经历,又让我不得不再次佩服老师对中医理论竟如此参透。

老师是相信因果报应的,所以老师做事向来光明磊落,损人利己的事老师一概不做,不义之财一概不要。

也是,依老师这一身本领,到哪都可以发财,所幸老师对身外之物看得很淡,一心只求提升自己的医术。

很多人都觉得老师的运气很好,总是能遇到各种达官贵人相助,其实我想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优秀的人总是互相吸引的。

老师不断告诫我们,以后出去了要多好事,要有大格局,不能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就放弃自己的追求。

‚我看啊,你们以后还是要经常回来被我骂一骂才行。

‛嗯,我会谨遵医嘱的!暑假已经接近尾声,假期余额不足,我的跟诊之旅也要告一段落了。

一人对另一人造成影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予以强烈的冲击,其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黄老师是两者兼有的,跟诊之时是中医的碰撞使我们大开眼界,工作之余是良好的修养散发人格魅力。

在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太多太多,也意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所以,接下来才要更加努力才行。

‚没事,去吧,你们去忙你们的,多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走了就不要再回来了。

‛哎老师~不是说好了让我们常回来挨挨骂吗?现在又不要我们了,虽然我知道,老师说这话也是因为不舍。

‚你们是我带的第一批学生,我也很用心教你们,可能以后来跟诊的学生,我都不会教他们这么多,你们出去后一定会混得不差,但记住,一定不要做坏事。

‛好的!小伦君向来是饮水思源之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的话字字句句铭记在心,师恩如山定不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