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医之路——暑期跟诊老师学习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学医之路——暑期跟诊老师学习心得时光向来刻薄,像吹散一朵蒲公英似的,把我们吹往不同的地方。大抵人生总是这样,充满一场场盛大的邂逅与别离。

——苑子文《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

跟诊心得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极其幸运的人,因为自我打小入学开始,每个阶段我都会遇到一位让我感恩戴德、学会成长的老师。而暑假这两个月,又遇到了一位能让我真正领悟到中医魅力的老师,那便是黄仕营老师。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相信每一位中医学子对这句话都不陌生。按理说我现在不过读方五年,理应处于天下无病可治的阶段,可我在实习时遇到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背方三百余首,却仍觉无方可用。

刚考完研不久的我,满脑子都是教科书的内容,没错,方子我都背了,理论我都学了,可一上临床就懵了,半天想不出开什么方,现在的病人又有多少会按照课本生病,教科书只授我们以鱼,而疾病却有鲽、鳓、鲐、鲔、鲕、鲼、鳕、鳢、鳟、鲻、鲋、鳙…如此之多。我知道,我仍深深处于中国式教育的‚毒害‛中(好吧,不推脱责任了,我承认是因为我笨…)。

我一直在反思自己,为什么我学医这么多年了,却仍只会点皮毛,甚至连三脚猫功夫都不如?我我想改变这个局面!是的,如同我当初想考上研的决心一样强烈。

我想找个厉害的老师跟诊,我想学点真本事,我第一个想到了黄仕营老师。黄仕营老师是我的温病学老师,大四第一学期上《温病学》的时候,老师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传闻老师在念大学期间,就已经看遍了图书馆的所有藏书,可谓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且仅在三十而立的年纪,门诊病人量就多得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也不夸张,且疗效很好。早就想亲眼看看我们这位‚雪藏‛在南医大的中医大家,恰好黄老师今年6月份刚转至南方医院中医科出诊,于是和舍友一拍即合,决定暑假留下来跟诊学习。

在跟诊之前,我对黄老师并不了解,我只在上课的时候了解到,黄老师是陈宝田老教授的博士后,陈教授是我们学院的镇院之宝,虽然早已白发苍苍但依旧精力充沛,80多岁仍在南方医院出诊,当之无愧的名老中医。我是打心底里敬佩像宝爷爷这样能把自己的毕竟精力都奉献给医学事业的人!

‚既然黄老师是宝爷爷的学生,那我是不是也算宝爷爷的半个徒孙?‛啧啧,心中暗自窃喜。

初次跟诊的时候,老师很客气地让我们坐在身旁观摩。来就诊的第一位病人王某,男性,62岁,因体检做胃镜时发现胃部糜烂半个月前来就诊,无其余不适。老师很快开好了方,待病人离开后,老师说道:‚像这种胃炎的病人,吃几剂荆芥连翘汤就好了,荆芥连翘汤是首后世经验方,最早记载于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上世纪初期日本医家森道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黄连、黄柏、薄荷、生地,依然名荆芥连翘汤,成为日本汉方流派贯一堂医学的经验方。宝爷爷特别爱用荆芥连翘汤,老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又调整了方药和剂量,所以才有了现在南方医院的协定方,效果特别好。很多胃部不舒服的病

人,其实不需要按照胃病来治,这些人往往伴有焦虑,你按照焦虑来治,一下子就好了。‛(原话本宝宝早就不记得了(⇀‸↼‶)‚…‛都是按照回忆大致瞎编的~下同)就这样,每每有空闲之余,老师便会激情澎湃地跟我们畅谈自己学医之路的收获,对理法方药的理解和感悟。其实我对老师所说的很多理论都不太理解,可能是自己行道太浅,还达不到一点就通的地步,只能似懂非懂的记在小本本上。

一天跟诊下来,我发现老师开方用药有两大特点:一是用药多,用量大;二是经方少,合方多。还没等我开口问,老师便早已知晓我的小心思,坦言道:‚现在人的病症早已不像古人的病那般简单,现代人的病都特别复杂,而且现在的中药材也不如以前的药材药效好,在几代人不断的对比摸索中,才有了现在的合方。宝爷爷也是花了大半辈子才摸索出来的,我很感恩老师能把他的经验方传授于我,才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我自己后面也摸索了很久才有了现在的思路,你们想学是好事,我也没什么秘密可留,只要你们以后出去不要做坏事就行了。‛我非常感恩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传道受业解惑也,我是带着一片空白的大脑过去,却装满了知识回来,心中无比感恩,‚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暑假,一定要认真学!‛我在心中暗暗起誓。

几次跟诊下来,我发现老师确实是博览群书,对各种疾病都能侃侃而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不敢再夸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

理‛,免得你们觉得我太浮夸,可老师确实是学贯中西医,大至人体解剖,小至基因细胞,几乎对各类事物都知晓一二。

很多人都误以为我们学中医的,大部分都是书呆子,只会照着老祖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古书开方,对人体结构、细胞组胚等西医知识一窍不通。亲~敢问以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不怕你学不会,就怕你不

学,我们中医专业的孩子们也要学各种西医的课程的好嘛~~‚生理生化,必有一挂;病理病生,九死一生;局解系解,不得正解;分生细生,考死学生;诊断局解,学到吐血;微生物,为何物?寄生虫,何生人?‛(ー_ー)!!以上这些,我们通通都要学!只是我们和黄老师的区别是,老师能把看过的书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能通过基因、神经等机制解释向来玄乎的中医中药,而我,依然云里雾里不知所以。

我自认为我还算是一个比较理智的人,凡事我都不信绝对。我虽喜欢中医,但我并不是狂热的中医迷,我会客观评价中西医的疗效,甚至有一段时间,我极度怀疑我学了几年的中医是否真有神效。所以,唯一能让我信服的办法只有一个,那便是疗效。是不是真的、有没有效果,病人一吃就知道了。

为了能见识到更多奇奇怪怪的病,我们决定去中西医结合医院跟诊,去看看老师的成名之地。早上坐校车7:45就到了医院,发现门诊外面已候满了病人,而老师已经开始坐诊了。果然这边的病人是真的多,一个上午都没停歇过,除去复诊和开药的病人,我最后记录了将近30个医案,记录的速度根本赶不上开药的速度,幸亏我是个有手机的人呐。很多病人见到我们来跟诊学习,都夸黄博士医术高超,让我们好好学。每每这时,老师都自谦道:‚我也不是什么神仙,你们不要把我神化了,有的病我也还没攻破。但哪些病看的好看不好我心中有数,看不好的病我也很自责很愧疚。‛

我喜欢这里的医患关系,这是一种超越契约关系的信任之交。这里的病人有的身染怪病,有的恶疾缠身,有的癌症晚期,到处求医而不得,直到在黄老师这里才找到了解救的方法,所以大家对老师都是极为尊敬的。我终于见证了中药的神奇,这里每一位病人都在告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