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体描写管窥中日新感觉派文学异同

合集下载

中日新感觉派比较文学研究计划

中日新感觉派比较文学研究计划

中日新感觉派比较研究研究背景一、日本新感覚派新感觉派是本世纪20年代中期出现在日本文坛上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现代派。

他们站在“从宗教时代到文艺时代”这一理念上追求新文学的创造。

否定了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主张崭新的拟人和比喻手法,特别注重描写意象新奇、感觉意象强烈的场面。

代表作家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片岡鉄兵・中川与一・十一谷義三郎等。

新感觉派的始末兴衰是与《文艺时代》杂志的创刊停刊密不可分的。

1924年10月,《文艺时代》的创刊号由东京金星堂出版发行。

《文艺时代》是个文学刊物,采取同人形式,参加者绝大多数都是20多岁的青年,不过并非完全的无名者,而是初登文坛的年青作家,目的在于团结一致开拓自己的道路,打破文坛沉闷的气氛,创造所谓新型的文艺。

《文艺时代》创刊不久,千叶龟雄便在《世纪》第二号(1924年11月)上发表文艺时评,题为《新感觉派的诞生》。

指出《文艺时代》青年作家的倾向是重视技巧和感觉,他们喜欢站在特殊视野的绝顶,从那里透视、展望和具体形象地表现隐蔽的人生全貌,通过小孔窥视人生内部全面的存在和意义;他们比迄今所出现的任何艺术家都具有更新的词汇、诗情和节奏感,在如今令人窒息的文坛空气中,作为某种新嫩芽的萌发期,他们的活动不能不令人关切,他们的出现意味着新感觉派的诞生。

从此之后,《文艺时代》的同人便获得了新感觉派的称号。

《文艺时代》在赞成与反对交织的呼声中支撑了不足四年,于1927年5月停刊,共计出版了32号。

川端康成,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17年9月,他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英文系,他特爱读书,读得最多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契科夫等俄国作家和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等日本作家的作品,尤其敬佩志贺直哉。

1920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

在东大期间,他热心文学,积极参加编辑出版东大文科系统同人杂志《新思潮》。

1924年春,他从东大毕业,决心走上文坛,同年10月,参与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发起新感觉派文、运动。

中日惯用句的比较——以身体词汇惯用句为中心

中日惯用句的比较——以身体词汇惯用句为中心

周刊
中日惯用句的比较
以身体词汇惯用句为中心 牟玲 ㊀ 郭宇佳

摘㊀要: 本文以身体词汇的惯用句为研究对象 , 从对比研究的角度分析中日身体部位惯用语的异同 . 主要从身体部位和情感 表达两方面入手 , 列举与 头 胸 腹 肩 相关的身体部位惯用句和 气愤 惊恐 悲伤 喜悦 情 感 的 表 达 来 比 较 两 者 的 异 同 ,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使中国日语学习者通过语言层面的异同窥视两国在文化方面的异同 , 并且能为日语教育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中日对照 ; 惯用句 ; 身体部位 ; 情感表达 一 ㊁前言 在汉语和日语的惯用句中包含了很 多 身 体 部 位 惯 用 句 , 虽然人体结构大致相同 , 但惯用句的表达 和 比 喻 的 意 思 相 差 甚远 . 同时也反映了中日两国不同的 思 维 方 式 , 行为方式和 情感表达 . 因此笔者以含有身体词汇 的 惯 用 语 为 研 究 对 象 , 从身体部位 和 情 感 表 达 两 方 面 入 手 , 通过对其进行比较研 究, 为中国日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 二 ㊁与头 ㊁ 胸㊁ 腹㊁ 肩相关的中日惯用句 在中日两 国 语 言 中 , 存在着很多含有身体词汇的惯用 句, 它们的用法 , 意 思 和 表 达 方 式 有 很 大 的 不 同.以 下 主 要 对与其相关的中日惯用句进行了比较论述 . ( 一 )与 头 相关的惯用句比较 在汉日表达 头 这一身体部位的 惯 用 语 中 , 与其相关的 身体词汇有 头 首 脑 三 个 . 下 面 通 过 举 例 来 说 明 这 类 词汇的中日惯用句的语义区别 . 相似点 1. ( ) 1 表示人和动物脖子以上的部分 : ʻ 抬不起头 ./頭 が 上 がらない. ʻ 低头 ./頭 が 下 がる. ( )表示头发 : 2 ʻ 剃光头 ./頭 をかる. ( )表示事情的开头或者结束 3 ʻ 出头 ./頭 に 立 つ. ʻ 从头说起 ./頭 をはねる. ( )表示脑神经 : 4 头晕 ./頭 が 痛 い㊁ 頭 が 重 い. ʻ 头疼 ㊁ ( ) 5 表示最上面的位置和人 : 带头 ./頭 に 立 つ㊁ 頭 を 代 える. ʻ 牵头 ㊁ 不同点 2. 与头相关的惯用句在汉语中作为接 头 词 使 用 , 或者表示 动物或植物的数量 ; 日语中则表示头脑的灵活程度 . 头等舱 ./一头牛 ㊁ 两头蒜 . ʻ 头版头条 ㊁ ʻ 頭 がいい./頭 がおかしい. ( 二 )与 胸 相关的惯用句比较 与 胸 有关的惯 用 句 在 中 日 两 种 语 言 中 的 区 别 是 最 大 的, 以下是二者的异同点 . 相似点 1. ( )表示胸襟 : 1 ʻ 胸襟开阔 ./胸 が 大 きい. ( )表示心 : 2 胸有成竹 ./胸 が 合 う㊁ 胸 にあたる. ʻ 胸中有数 ㊁ 不同点 2. ( )在汉语中包含胸的惯用句有 智慧 的意思 1 胸中无点墨 . ʻ 胸中百万兵 ㊁ ( )在 日 语 中 包 含 胸 的 惯 用 句 通 常 可 表 示 胃 和 2 肺 , 也可用于表达 悲伤 惊喜 等心理活动 . 胸 をやられる, 胸 が 晴 れる, 胸 がすく. ʻ 胸 が 焼 ける, ( 三 )与 腹 相关的惯用句比较 与腹相关的惯用句的数量仅次于 心 和 胸 , 而在汉语 里比 胸 要多 , 数量位于第二位 . 相似点 1. ( )表示腹的本意 : 1 お腹 腹 胀 ./腹 が 後 へ 寄 っ て く る㊁ ʻ 肚皮贴着脊梁骨 ㊁ が 張 る. ( )表示气量 : 2 肚量小 ./腹 が 大 きい㊁ 腹 が 小 さい. ʻ 肚量大 ㊁ ( )表示可笑 : 3 笑疼肚子 ./片腹痛 い㊁ 腹 が 切 れる. ʻ 笑破肚皮 ㊁ ( )表示内心 : 4 口蜜腹剑 ./腹 を 割 る㊁ 腹 に 一物 . ʻ 推心置腹 ㊁ 不同点 2. ( )在汉语中与 腹 有 关 的 惯 用 句 可 以 表 示 思 考 悲 1 伤 等意 . 一肚子苦水 ㊁ 眼泪往肚里流 . ʻ 打肚皮官司 , ( )在日语 中 与 腹 有 关 的 惯 用 句 可 以 表 示 辞 职 钱 2 财 钱包 决心 胆量 和 愤怒 等意 . 腹 を 肥 や す㊁ 後 腹 を 病 む㊁ 腹 が 決 ま る㊁ 腹 ʻ 腹 を 切 る, が 据 る㊁ 腹 が 立 つ. ( 四 )与 肩 相关的惯用句比较 在中日两 种 语 言 中 , 与肩有关的惯用句数量是比较接 近的 . 相似点 1. ( )表示责任 , 负担 : 1 ㊁ ./肩 が 重 い㊁ 肩膀硬 双肩挑 肩 にかかる. ʻ ( ) , : 表示本领 技能 2 ʻ 肩膀硬 ./肩 を 並 べる. 不同点 2. ( )和 肩 有 关 的 惯 用 句 在 汉 语 中 可 以 表 示 尽 力 的 1 意思 . 肩不动膀不摇 . ʻ 甩开膀子 , ( )含有肩的惯用句在 日 语 中 有 支 援 体 面 呼 吸 困 2 难 得意 傲慢 生气 等意 肩 身 が 狭 い㊁ 肩 で 息 を す る㊁ 肩を怒ら ʻ 肩 を 入 れ る㊁ す㊁ 肩 で 風邪 を 切 る㊁ 肩 を 落 とす. 三 ㊁中日身体部位惯用句情感表达的比较 喜 怒 哀 乐 是人们共有 的 情 感 表 现 , 根据文化背 景的不同 , 喜 怒 哀 乐 的表 达 形 式 也 是 不 同 的 , 因此, 笔者想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 , 以中日情感 的 表 达 为 研 究 对 象 进行比较 . ( 一 )愤怒表达的比较 在表达愤怒的时候 , 汉语中通常用含有 气 的 惯 用 语 1. 来表示 , 而在日语中 , 则经常用与 頭 胸 和 腹 有关的惯

中日新感觉派小说比较谈

中日新感觉派小说比较谈
前 途 . 失 了理 想 , 一 味 追 求 刹 那 间 的 美 感 和 非 现 实 的 丧 只
运 , 使 上 海 很 有 可 能 成 为 现 代 都 市 。 同 时 , 有 许 多 外 这 拥 国 租 界 的 多 元 化 格 局 。使 它 十 分 自然 地 成 为 一 个 典 型 的 现 代 国 际 大 都 会 : 囱林 立 的 工 厂 , 塞 噪 音 与 污 浊 的 空 烟 充
—墨!
中 日 新 感 觉 派 小 说 比 较 谈
曲 敏
( 国医科 大 学 国际交 流处 , 宁 沈 阳 中 辽 摘 要 :中 国 新 感 觉 派 小 说 的 兴 起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受 10 0 ) 1 0 1
和 真 诚无 关 。尽 管人 们 在一 起 , 各 自以 自我 为 中心 , 却 根
的 作 品 不 同 . 中 国新 感 觉 派 的 作 家 们 只 是 在 一 个 小 范 围
描 绘 3 年 代 大 上 海 这 个 现 代 都 市 中 形 形 色 色 的 人 情 世 态 0 和 日常 现 象 .着 重 暴 露 的 是 资 产 阶 级 男 女 醉 生 梦 死 的 腐
朽 生 活 。 眼 点 于 都 市 文 化 的 消 极 面 , 他 们 仅 是 浮 光 掠 着 但
差异
天 马 车 图 ” 装饰 这凄 怆 的现 实 。 端 康 成 的《 草红 团 》 来 川 浅 2 世 纪 2 年 代 的 世 界 文 坛 掀 起 了 现 代 主 义 文 学 运 动 O O
的 风 潮 , 种 文 学 流 派 百 花 齐 放 , 风 东 渐 至 日本 文 坛 , 各 此
本 没什 么信 任 而 言 , 谈不 到 心灵 的沟通 。 种情 感从 根 更 这
到 日本 新 感 觉 派 的 影 响 , 二 者 之 间 又 存 在 本 质 的 区 别 , 但

中日近代文学的异同点——以启蒙文学为中心

中日近代文学的异同点——以启蒙文学为中心
湖北函授 大学学 ̄( 2 0 1 4 ) 第2 7卷 第 1 6期 总第 1 3 6期
中 日近 代 文学 的异 同点
— —
以启 蒙文学为 中心
周 婷 婷
1 1 6 6 0 0 )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 院外 国语学院 , 辽宁大连
[ 摘
要] 中国文学和 日本 文学之 间存在 着很 多异 同点。 中国 自改革开放 以来 , 文 学作 品 中出现 了很 多强调 个人
日本文学的主流思想起源于平安时代 的女流 文学 , 而中国从古 至今文学都是扎根于“ 文 以载道” , 通过文学述说 自己的思想抱 负和社会 理念。
三、 中 日近 代 启 蒙 文学 的 比较
造 出能 够顺 应 本 国文 化 的 文 学形 式 。
[ 关键 词] 启蒙文学 ; 中日近代 文学 ; 比较研究 [ 中图分 类号 ]I 2 0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1 — 5 9 1 8 ( 2 0 1 4 ) 1 6 — 0 1 7 2 — 0 2 [ 本刊网址 ]h  ̄ p : / / w w w . h b x b . n e t
自由以及人格独立的题材。从 这些作 品 中可以看 出: 中国作家在强调“ 个人主 义” 的 同时往 往 离不开对“ 社会” 以及“ 社 会 变革” 的描述和剖析 。这也体现 了中国文学的主流思想: “ 以文载道 ” 。与此相 对 , 日本文 学作品 大 多描绘 个人 日常
生活 中的心境 变迁、 个人成长。 日本作 家普遍不会将 社会主题思想表 现在文面上。 虽然 中国文学和 日本文学之 间存在 着很 多根本 上的差异 , 但从历 史的角度 , 中国近代 文学和 日本一样 , 都是在欧 美列强 的外压 下经过 艰难地摸 索, 最终创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现代中日文学是两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风格、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中日文学虽然有着相似之处,但在某些方面又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就现代中日文学的异同进行简要分析。

从风格上看,中日文学都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但又不同于古代文学的古朴、雄浑的风格。

现代中文学更加注重表现个体心灵的变化和情感的抒发,情感纠葛、人物心理等成为其重要的创作主题。

而日本文学在江户时代后开始出现了以个人感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明显地受到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这种风格俗称为“情感文学”,注重展现个人情感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从这一点来看,中日文学在风格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从题材上来看,中日文学也有着一定的异同。

中文学在表现题材上更加注重人情世故、社会现实等方面,以城乡生活、家庭矛盾、社会沧桑等为创作素材,力图展现当代中国社会的多姿多彩。

而日本文学对于个人情感和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琐事情感更为关注,很多作品通过叙述一些细小的日常生活,去探讨人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这种题材上的差异,也体现了两国文学在创作内容上所不同的追求和关注点。

中日文学在表现手法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中文学更注重于文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的运用,善于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展现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同时也注重于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刻画。

而日本文学则更加注重对细节的描写,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刻画来展现作品的真实性和生活气息。

日本文学喜欢运用现实主义手法,简练的文字、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心理分析,使得文学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真实感。

现代中日文学有着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文学在风格上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个体心灵的表达,题材上更关注社会现实、生活琐碎;而日本文学则更注重对个人情感和日常生活的关注,表现手法上更注重对细节的描写和真实性的追求。

这些不同之处,体现了两国文学在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创作理念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也使得中日文学在现代文学领域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

日中新感觉派小说比较解读

日中新感觉派小说比较解读

,
而更
即 力 图 将令 人痴 醉 的 诗 意
,
以 此展 现 其 内部存在 的
,
对 于 叶子 的 美来 说
,
如 果不 是通
横光 利 一 的 《 头 与腹 》 的开 篇
:

对 一 列 全速 飞

过 镜 中之 物 同 镜 中 人 的 烘 托 映 衬表 现
则 将 使作 全 速奔 驰 述 描写 中
》 中有 这样 一
,
及表 现 的 技 巧 都是 从 日 本 引 进 过 来 的 创作 中具 有 较 多 的 不 同点 蕴及 背 景 层 面 的不 同
,
在两 国 的 文 学
段 表述 纱 的窗
:

从一 些 给葡 萄藤 遮 蔽 了 的窗里

滤过 了 绛
但是

,
由于两 国 在文 化底
,
散 落着 一 些 零 星 的 灯火
的表 现方 式
,
而 该种 感觉 外 表
生 动 地呈 现 给 读者 ( 二 ) 感觉 画 面
同时 也是 新 感觉 派 洋 场 文 学 的 主 要 创 作
,
方式

在 我 国 新感 觉 派 中
作 者往 往对 都市 中的 世态
,
对 日本 新 感 觉 派 作 家 来 说 应 用到 的一 种 表 现 方式

,
感觉外化也是经常
小说 进行一 定 比较 与解 读
式 对生 活 进 行再 现
,
而 是 以 生 命 的感 觉对 生 活 进行 理
,
在 很 长 一 段 时 间 以来

新 感 觉 派 小 说 因 其 在价
,
解 与呈 现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现代中日文学是两个东亚国家文学发展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中日文学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异同。

在文学形式上,中日文学均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例如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

不过,由于中日两国在历史、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差异,中日文学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在主题和人物塑造上,中文学以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为主要创作内容,关注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描写。

而日本文学则更加注重描绘人物的个人经历和心路历程,尤其是通过日本文学中的“俳句”和“短歌”等形式,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探索和表达极为细腻。

在文学风格和语言表达上,中文学更加注重华丽的修辞和艺术性的表达,以及丰富的字词和古典的文化传统。

而日本文学则倾向于简洁明快的语言和风格,注重节奏感和律动感,更加直接地表达情绪和意境。

中日文学又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中日文学都受到了传统文学的影响,例如中文学的古文诗词和戏剧文学,以及日本文学的歌谣和歌舞伎等传统艺术形式。

这些传统文学元素在现代中日文学中仍然有所体现,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日文学都关注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批判,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不满和批评,以及对人类困境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无论是中文学的鲁迅、郭沫若,还是日本文学的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等作家,都以其作品中独特的视角和思想触动了读者,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日文学在形式、主题和语言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

中文学更加注重表现社会问题和人物的内心世界,注重修辞和艺术性的表达;而日本文学则更加注重描绘人物的个人历程和内心深处的探索,注重简洁的语言和直接的表达。

中日文学都受到传统文学的影响,并且在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中日两国文学历史悠久,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虽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
日两国文学都经历了诸多的变迁和沧桑,但是,在现代时期,两国文学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依然十分明显。

首先,从文学题材的角度来看,中日两国的文学在题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现代中
文文学中,尤其是新生代文学作家,主要写作的题材涉及了现代社会各个方面,包括爱情、工作、生活、乡土、历史等等。

而在现代日本文学中,由于对于战争的感慨,许多日本作
家的作品通常会从战争和后战时期的人性出发,描述生与死、爱与恨、悲与喜等等。

其次,从文学风格上来说,中日两国的文学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在现代中文文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文学作品带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和文化底蕴,如“追梦”的主题,依据武侠小说的笔法等等。

而在现代日本文学中,由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很多
文学作品的文风比较冷峻、清新,具备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

最后,从文学创作手法上来看,中日两国的文学也有不同之处。

在现代中文文学中,
由于相对封闭的营商环境,很多文学作家倾向于自主创作,大胆突破传统、大量地使用自
己的语言、探索新的创作手法和创意等等;而在现代日本文学中,由于其特殊的传统文化
积淀,很多文学作家比较容易借助传统的文化语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比如通过联想、附会等方式来描绘出作品的内涵和外部形式。

总的来说,中日文学在现代时期的异同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文学题材、文学风
格和文学创作手法。

这些差异和相似之处,反映了两国文化发展历程的不同和相似,也为
文学界深化中日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启示。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中日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虽然在相似之处上也有一些共同点,但二者的差异还是较为显著的。

下面就简单地从题材、写作风格以及主题意识等几个方面来浅析一下现代中日文学之间的异同。

从题材上看,中日文学的不同主题和题材反映了两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历史、社会等差异。

中文学的重要题材多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社会等相关,例如中国古典诗词、戏曲、历史小说等;而日本文学则更注重现实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题材,如短篇小说、随笔、现代剧等。

日本文学中也有一些独特的题材,如侦探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等,这些题材在中文学中相对较少。

中日文学的写作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文学强调气势磅礴、雄浑大气,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意象和比喻等,表达出深邃的情感和思想,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而日本文学则追求简洁、细腻的表现方式,注重描写细节和人物内心的感受,以及展示生活的细微之处,如三岛由纪夫的《禁色》、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等。

中日文学的主题意识也有所差异。

中文学更注重社会思潮和人民意识的表达,关注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的反思,尤其是在20世纪初的乱世时期,许多中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如鲁迅的作品;而日本文学则更偏向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心灵的探索,有时候也展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如川端康成的《雪国》、村上春树的《舞舞舞》。

虽然中日文学在题材、写作风格和主题意识上存在差异,但两者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都注重对人性的揭示和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都追求对现实的真实反映和深入思考,还有一些中日作家在创作上受到了对方的影响,形成了一些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现代中日文学在题材、写作风格和主题意识等方面存在一些显著的异同。

中文学以中国古代文化为基础,注重大气磅礴、社会关怀的表达;日本文学则更注重现实主义、个人主义的题材和写作风格。

在中日文学之间也存在一些共通之处,两国文学在相互影响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中日两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学作为两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互交流、对比中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本文就现代中日文学中的异同进行浅析。

一、主题与传统文化承接日本文学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似乎要比中国文学早一些。

20世纪初期,日本文学透过大正民主主义翻转,探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城市生活的斗争,讲述了许多新兴的主题,如失业、人际关系、战争等。

而中国文学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革,经历了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变革,表现出的主题往往以探究人的命运、反思现实、感受人间的众生百态为主。

在文化传统上,日本文学承接着古代和中世纪文化思想,保持着强烈的传统色彩,而中国文学则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与外来文化相互渗透、交融,日臻开放多元。

二、文学风格与语言表现在文学风格上,日本文学一直以细腻、敏感、崇尚客观写实,注重小型化、格式化、简约化等特点为主,倾向推理、悬疑等类型文学。

例如村上春树的小说,对于细节情感的描写极其独到,故事情节也往往想象丰富,给人留下了深远的印象。

而中国文学则更趋向于抒情、抨击、批判、反思等方面,注重对民生、个体、生存状态等问题进行探讨,注重感性表达,情感涌动而豪放,深度抒发了中国文化的气息。

如余华的小说,不少作品都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点,塑造了不少和尘世中的普通人生命、命运的有力形象。

此外,在语言表现方面,日文语言表现力强、表达简洁的特点得以体现,而汉语则更加的丰富、多样。

三、文学流派与地域差异在文学流派方面,日本文学流派比较齐全,如未来派、自由派、现代主义、新感觉派等,而中国文学则在新文化运动后逐渐逐渐演变出现代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流行文化等各式各样的流派。

此外,两国文学的地域差异也比较明显。

日本文学注重地域特色,例如京都文学、阪神文学、东海文学等地域文学的发展,中国文化也是如此,由于历史社会、地理文化多样性,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学,如山东文学、浙江文学等。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现代中日文学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两国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多共通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现代中日文学的异同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比较,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日文学的特点。

一、主题和题材在主题和题材方面,中日文学都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日文学中出现了很多涉及到社会问题的作品,比如《风声》、《莫负青春》等。

这些作品在探讨社会问题的也反映了中国和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困境和挑战。

中日文学在叙事和描写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等。

但在题材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在历史题材方面,中国文学更多地叙述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而日本文学更多地关注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二、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在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中日文学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在小说方面,中日文学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和表现手法,比如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

中日文学在叙事结构和语言运用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都善于运用对比手法、象征手法、意象手法等。

但在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在写作风格上,中国文学更加注重叙述的连贯性和起伏感,而日本文学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三、文学思想和价值取向在文学思想和价值取向方面,中日文学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日文学都反映了现代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都探讨了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情感内核等问题。

中日文学在表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对于生命、人性、爱情、友情等话题的探讨。

但在文学思想和价值取向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中国文学更多地围绕传统文化进行再构建和再创造,而日本文学更多地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现代中日文学在东亚文学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两国文学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文学题材、风格、传统和现代观念等方面,对现代中日文学之间的异同进行浅析。

就文学题材而言,中日两国的文学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中国,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文学思潮的变革,现代文学的题材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化。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中涉及的题材包括但不限于革命、历史、社会现实、人性、异化等。

而在日本,新的文学题材也不断涌现,包括战争、政治、社会变革、爱情、性别、亲子关系等。

虽然两国文学的题材有些相似,但在细节处理和情感表达上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现代中日文学在风格上也有所不同。

一方面,现代中国文学的文风更加朴素自然,强调表达真实的人物与事件,突出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风格。

日本文学则更倾向于描绘内心世界和心理状态,追求文学的抒情和意境,体现了浓厚的东方审美情感。

两国文学在风格上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表达手法上,更有一种原生态的文化差异。

现代中日文学在传统和现代观念的处理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在传统文化和现代观念之间寻求平衡,既吸收传统文学的养分,又传达现代社会的理念和思想。

而在日本,现代文学作品在探讨传统价值和现代观念的冲突和交融,表现出思想的重构和文化的更新。

两国文学对传统和现代观念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体现了东方文化中的矛盾与融合,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观念。

现代中日文学之间的异同主要体现在文学题材、风格、传统和现代观念等方面。

尽管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中日两国的文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助于丰富东亚地区的文学成果,也为世界文学的多元化贡献了新的力量。

通过对现代中日文学之间的异同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文学的创作特点和文化内涵,促进东亚文学的跨文化交流与发展。

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之异同

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之异同

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之异同
靳丛林
【期刊名称】《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1992()2
【摘要】由于历史与文学观念的差异,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创作虽受日本新感觉派影响却有所不同。

前者重在表现殖民色彩的都市罪恶,作家描摹畸形社会人的变态心理时常带温情;后者则怀揣冷漠描写资本主义社会荒谬的现实。

前者常观念前行,表现观念下的感觉;后者则感觉先入,表现感觉中的观念。

前者强化感觉的表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者则趋向于象征的表现。

心理分析小说则相似而流向有异:前者趋于展示变态心理和双重人格,后者趋于表现情死;而泛性论地图解历史人物的失误却是当今文学创作应引之为鉴的。

【总页数】6页(P70-75)
【关键词】新感觉派小说;日本新感觉派;变态心理;异同;小说创作;资本主义;心理分析小说;中国新感觉派;历史人物;泛性论
【作者】靳丛林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中日新感觉派小说的异同 [J], 刘凤娟
2.现代与传统--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题材差异解析 [J], 郭惠珍
3.从新感觉派小说到新感觉派戏曲台湾歌仔戏《石秀》创作谈 [J], 李季纹
4.都市·新感觉·水晶鞋——小论新感觉派三家在小说技巧上的异同 [J], 周仁平
5.语言学视角下中日新感觉派小说修辞技巧异同分析 [J], 楚焕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现代中日文学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的文学作品在风格、题材、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中日文学之间的异同进行浅析。

首先从风格和题材上来看,中日文学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风格方面,日本文学偏向于抒情、写景、流畅、含蓄,追求简约、细腻、唯美的表现方式,强调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描绘。

而中国文学则更注重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对情节、人物的刻画更加丰满,力求情感的深刻和丰富,喜欢通过纷繁复杂的情节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在题材方面,日本文学多以自然、家庭、个人情感为主题,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日常情感;中国文学则更偏向于历史、社会、民族、伦理道德等宏大题材,喜欢表现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这表明两国文学在创作风格和题材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次从表现手法上来看,中日文学也有着一定的异同。

在表现手法上,日本文学倾向于细腻而含蓄,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崇尚语言的精致与美感。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以及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等作品都以其细腻而含蓄的表达方式,塑造了许多深刻的人物形象。

而中国文学则更倾向于豪放、奔放,喜欢运用夸张、夸大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追求丰富而生动的语言表现。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以及老舍的《茶馆》等作品,都以其夸张而生动的语言风格,刻画了许多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

这表明中日文学在表现手法上也存在着差异。

就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的影响而言,中日文学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日本文学受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武士道精神和和风文化的熏陶,强调个人感受和情感的表达,注重情节、人物的内在世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轮回。

而中国文学则受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强调个人意志、命运与社会的关系,注重历史与社会的表现,追求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这些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使得中日文学在气质和主题上有了巨大的差异。

不论是中日文学,无论是异同,都要看到其中的联系。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现代中日文学在文学风格、文化背景、表现形式等方面有许多的异同。

本文将就其中
的一些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从文学风格上来看,中日文学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20世纪初中文学以骨感写实、思想启蒙、现代主义等为主要文学风格,同时较长时间内受到政治和社会的限制,因此具
有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特征。

而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全球化的发展,中文学开始呈
现出更加多元化、开放性的创作风格。

相应的,日本文学的发展则与其它亚洲国家的文学
更相似,出现了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反叛和创新,表现出更多的感性、超然的风格。

其次,从文化背景上来看,中日文学也存在差异。

中文学始终承载着中国哲学思辨的
精髓,在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表达上尤为突出。

而日本文学则更多地影响于中华文化与中
国文学,以及西方文化与文学的碰撞和融合,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和背景。

最后,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中日文学也存在差异。

中文学注重口传心授,主张具有哲
思和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出现大量文化和哲学的隐喻,如鲁迅、韩愈等的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日本文学则注重深入人心的人生感悟,通过细腻入微的精致
描写和缜密的叙事结构,打造一个宏大而细节丰富的世界。

总之,现代中日文学虽然有很多差异,但彼此之间也有许多共性,都在致力于展现人性、反映现实、探究世界等方面有很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正是由于中日文学的区别和共性,才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和互鉴,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学交流活动,不断弘扬两国民族的文
化精神。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中日文学之间有许多异同之处。

本文将从文学体裁、主题和文学思想等方面浅析中日文学的异同。

从文学体裁上看,中日文学都有诗歌、散文、小说等传统体裁。

在发展过程中,中日文学也出现了一些差异。

日本文学发展较晚,自从借鉴中国文学、写作方式和创作主题之后,逐渐形成了独有的文学形式。

日本的俳句和短歌是独特的诗歌形式,而中国则有律诗和古体诗等不同的诗歌形式。

日本的文言文也有较长时间的流行,而中国自20世纪以来,更多的是使用白话文创作。

中日文学在主题上也有一些差异。

中文文学多以人文主题为主,关注人类的情感和人生哲理;而日本文学则更加重视自然主题和描绘日常生活。

一方面,这与中日两国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性的探索,而日本传统文化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也反映了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风貌和生活方式。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家庭纠纷和社会冲突,在日本文学作品中并不常见,而日本文学更多地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其与自然的关系。

中日文学在文学思想上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文学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等。

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催生了一批批具有深度思考和哲学意味的作品。

而日本文学受到佛教思想与神道主义的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设计思维”,即舞台剧和歌剧等文学形式。

近代日本文学还产生了一系列对现代性、个体解放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如太宰治的人生无常观、三岛由纪夫的武士道精神和村上春树的后现代主义倾向等。

中日文学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异同。

不同的文学体裁、主题和文学思想都反映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

这些异同不仅丰富了中日文学的内涵,也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互鉴的过程。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中日文学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虽然有着共同的东方文化基础,但在发展历程、题材选择、创作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

在发展历程上。

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诗经》。

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和发展,中国文学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流派,如古文、诗歌、小说等。

而日本文学的发展较晚,主要在17世纪后才开始兴起,起初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较大,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题材选择。

中日文学在发展历程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题材选择上。

中日文学在题材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文学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追求哲学思考和人性的探索。

而日本文学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讲述更加个体化的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重视历史题材,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而日本文学则以歌谣、传说、戏剧等形式受到民间文化的影响,如《源氏物语》、《世说新语》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文学逐渐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呈现出更具现代性的题材。

在创作方式上。

中国文学强调文人的修养和格调,善用修辞手法和艺术表达,重视文字的意境和美感。

而日本文学则更注重表现力和真实感,追求文字的简洁与直接性。

中国文学中的诗歌多采用押韵和格律的手法,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意境;而日本文学中的短歌则以其简练的形式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

中国文学讲究情节的铺陈和发展,注重叙述的连贯性;而日本文学则常常采用碎片化的叙事方式,通过碎片化的结构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思考。

中日文学在发展历程、题材选择、创作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异同。

中文学注重哲学思考和表达方式的雅致,而日本文学更注重个人情感和真实感的表达。

这些差异也反映了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中日文学也能互相借鉴和交流,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东方文学的发展。

现代与传统--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题材差异解析

现代与传统--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题材差异解析

现代与传统--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题材差异解析
郭惠珍
【期刊名称】《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20世纪20、30年代,日、中两国先后出现了一个完整的、典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即新感觉派.通过对中日新感觉派小说的解读,发现素有"洋场文学"之称
的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在创作题材上侧重现代都市文明的展现;而被称之为"震灾文学"的日本新感觉派小说则倾向于传统题材的发掘.导致这个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两国作家在当时的现实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审美思想的不同.
【总页数】5页(P82-86)
【作者】郭惠珍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13.074
【相关文献】
1.论新感觉派战争题材小说创作的发展与流变——以《空闲少佐》与《我们这一代》为例 [J], 杨程;
2.论新感觉派战争题材小说创作的发展与流变——以《空闲少佐》与《我们这一代》为例 [J], 杨程
3.中日新感觉派表现题材比较谈 [J], 金舒莺
4.中日新感觉派表现题材比较谈 [J], 金舒莺
5.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之异同 [J], 靳丛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窥 其 差异 与趋 同。
态, 都市中“ 从 生 活跌 下来 ” 的, 迷 惘颓 唐 情 欲郁 积 的男 性 “ p i e r r o t ” [ 3 ] 是 其主 要叙 述 主 体 。 对 于 女性 身 体 的描绘 , 正 是压 抑彷 徨 的都市 男性 欲望 的 映照 。 《 白》 中用 白桦 树 比拟 女 体 , 令 人 想 到 日本 新
伊 豆旅行 , 途 中偶 遇 流浪 艺 人 一 行 , 并 与 其 中的 小 舞 女 间产生 了朦 胧 的恋情 。 然 而故 事最 终不 免走 向
了哀婉 的结 局 。作 品成 功塑造 了一 位娴 雅清 纯 、 活
泼 可爱 的舞 女 薰 子 的形 象 。作 者 在 小 说 中对 其 体
色 。在与病人的接触中, 随着大段的绵密的潜意识
着 巨大 的情 欲 。如 严 家炎 先 生 所 言 。 “ 中 国新 感 觉
革 新 文体 与技 巧 。 中国新 感觉 派 的创作 中 , 有不 少 创 造 性 的人体 描 写 , 这 也成 了其 创 作风 格表 现 的重 要 载 体 。反 观 日本新感 觉 派 的代表 川 端康成 、 横 光 利一 等 , 虽然 不 似前 者 般 热 衷 于此 , 却 也 不 乏 类 似 的作 品 。笔 者试 图对 比两 派作 品中 的身体 描写 , 以
描写 , 谢 医师渐 渐 地 由平 静 审视 转 为心旌 摇荡 。到
态有着多处描写 , 其 中最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下面
这段 :
朱 太太 脱 去衣 物接 受治 疗 时 . 她 的裸 体 完全展 现 在 了谢 医师 面 前 , 那是 一尊“ 金属性 的, 流 线 性 的”,
顺 着他 手 指 的 方 向 . 我 看 见 河对 面
有人 类 的欲 望似 的个裸 体女 子 突 然从 昏暗 的浴场 里
首先 跑 了 出来 , 站 在 更 衣 处 伸展 出去 的
地方 , 做 出一 副要 向 河 岸 下 方跳 去 的 姿
十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1 一O 6 作者简介 : 曹 越( 1 9 9 2一) , 男, 浙江金华人 ,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2 0 1 3级 中国现 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 。
代初 , 代表作家有刘呐鸥 、 穆时英 、 施蛰存 等 , 其起 源 和创 作 与 日本 新 感 觉 派关 系 密切 。 中 日新 感 觉
派 都 宣扬要 感 性地 来认 识把 握事 物 , 强调 主 观与 直
感 的作 用 。 主 张追 求 新 的感 觉 和 感 受 方式 , 并 试 图
的女体 描绘 , 往 往 使 男性 难 以 自持 . 文 字 背 后 暗 涌
第3 5卷 第 2期 2 0 1 5年 3月








Vo 1 . 3 5 No . 2
J OURNA L OF S HAOXI NG U NI VE RS I T Y
Ma r . 2O1 5
从 身体 描 写 管窥 中 日新 感 觉 派 文 学 异 同
曹 越
关键词 : 新感觉文学 ; 身体描写 ; 性心理
中图分类号 : 1 0— 0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2 9 3 X{ 2 0 1 5) 0 2— 0 0 7 5—0 5 d o i : 1 0 . 1 6 1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2 9 3 x . s . 2 0 1 5 . 2. 0 0 1 5
中 国新 感 觉派 出现 于 1 9世纪 2 0年代 末 3 0年
的人 体 , 一 直过着 节 欲生 活 的谢 医师却 表现得 难 以 自持 , “ 一股 原 始 的热 从 下 面 煎 上 来 ” , 有 了“ 屋 里
没 有第 三 个 人 ” 的 内心 蠢 动 … 。新 感 觉 艺 术 风 格
现 代 都 市情 结 与 古 典 传 统 追 求
《 白金的女体塑像》 是穆时英代表作之一。小 说 写过 着清 教徒 式 生活 的谢 医师 。 一 日诊疗 了一位
虚 弱 的女病 人 , 看 了她 的裸 体 后 , 深 埋 的性 欲 被 唤 起, 最 终结 束 了独 身生 活 。作 品 中对 病人 朱太 太 的
身 体有 着 大量 的 描写 。“ 脸上没有血色, 每 一 块 肌 肤 全是 那 么 白金 似 的 ” 、 “ 微微 地 喘息 着 , 胸 侧 涌起 了一 阵阵 暗 绿 色 的潮 ” 的 描 绘 富 有 新 感 觉 文 学 特
感觉派的代表人物川端康成 的《 伊 豆的舞女》 。小 说 写一位 高 中生 为排 遣 内心 的忧郁 苦 闷 . 独 自来 到

派创作 的第一个 显 著特 色 . 是在快 速 的节奏 中表现 现代 大都 市 的生活 . 尤其 表 现半殖 民地都市 的畸形 和病 态方 面 ” [ 2 ] 。病 态 都 市文 明 的展览 , 被 认 为 是 中国新感 觉文 学最 集 中 的内容 。身处 现代 都市 。 新
感觉 作家 虽怀 着批 判 之心 。 却仍 不免 流露 出沉 湎之
那公共 浴 场里 , 热 气腾 腾 的 。 七八 个光 着
“ 瑰 艳 的 白金 的塑 像 ” , 如“ 白桦 树 似 的 ” 平躺 着 .
的 身子 若 隐若现 。

“ 胸前攀着两颗烂 熟的葡萄 ” ……描写虽然 直 白. 但 仍 显得 是 “ 一个没 有羞惭 . 没有 道德观念 . 也 没
(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 与传播学 院 , 上海 2 0 0 2 3 4 )
摘 要 : 中日 新感 党派作品中都有着不少对 人体的描写 , 透过身体描写之孔 , 可以窥见 两者在题材选 取、 精神趋 向和 审美追求上 的差
异, 即分别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沉醉和对传统的开掘 , 追求形而下的感觉和形而上的象征 。而在性心理描写方面两派也存在一些趋同之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