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友人的经典唐诗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关于离别的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关于离别的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关于离别的诗句翻译赏析关于离别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朋友离别的诗句大全,整理后列表如下:《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全文古诗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

其全文古诗如下:千里黄云白日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离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翻译】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

只希望余生能以修道来缓解对你的思念。

《芙蓉楼送辛渐》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10首经典的送别古诗赏析

10首经典的送别古诗赏析

导语: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

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

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送杜十四之江南这是一首送别诗。

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译文(1)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

之,到...去。

2)荆:今湖北省(3)征帆:指远行的船。

帆:帆船。

【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2]作品赏析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江南,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李白《送友人》古诗赏析

李白《送友人》古诗赏析

李白《送友人》古诗赏析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简析:《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

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

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李白的送友诗,除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

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注释: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清澈的水。

⑶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⑷别:告别。

⑸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⑹征:远行。

⑺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⑻兹:声音词。

此。

⑼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⑽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关于送别的古诗词及译文

关于送别的古诗词及译文

关于送别的古诗词及译文题目:送别古诗词的情感共鸣与艺术鉴赏导语: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关于送别的作品,它们体现了作者深情的离别之情和对友人或亲人的告别之意。

本文将通过对几首脍炙人口的古代送别诗词及其中译文的赏析,探讨诗词在情感共鸣和艺术鉴赏方面的独特魅力。

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朗丽的送别诗词是王之涣所作,表达了作者离别友人时的意境。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离别的苦涩之情。

诗人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寓意时间和命运的不可抗拒,而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象征着超越、进取的精神,寓意着向前迈进不断探索的勇气。

这种别离时的感慨和内心的力量,无论是在诗词古籍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之涣送别山东兄弟之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异乡客人在佳节时思念亲人的孤独心情,以及兄弟间的分离之痛,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茱萸作为中秋节的象征,描述了远在山东的兄弟登高赏月,而自己却无法与他们共享这一美好时刻的苦闷感受。

这种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深切感情,使得这首诗词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三、《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送别好友董大的诗作之一,展示了送别时的愁绪和离别后的思念。

以黄云、北风、雁雪等自然景象为意象,表现了离别的凄凉氛围。

而最后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其出色才华的认同,表现了诗人的感激之情。

这首留声千古的送别诗为读者们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面对离别时的情感状态。

四、《别董大二首之二》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空负岳阳楼。

王维唐诗《送别》译文、赏析

王维唐诗《送别》译文、赏析

王维唐诗《送别》译文、赏析《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送别下马饮君酒⑴,问君何所之⑵?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⑶。

但⑷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⑴饮君酒:劝君饮酒。

饮,使······喝。

⑵何所之:去哪里。

之,往。

⑶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⑷但,只。

【白话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赏析】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

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这样就把题旨点足。

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问答对话。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

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

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

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

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

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对友人的劝慰。

他劝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间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无穷无尽的。

这里明说山中白云无尽,而尘世的功名利禄的“有尽”,无常,已含蕴其中。

这两句意蕴非常复杂、丰富,诗的韵味很浓。

句中有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也有对隐居山林的向往。

似乎是旷达超脱,又带着点无可奈何的情绪。

高适《别董大》赏析:诗人与友人的深情离别以及对友人的豁达祝愿

高适《别董大》赏析:诗人与友人的深情离别以及对友人的豁达祝愿

高适《别董大》赏析:诗人与友人的深情离别以及对友人的豁达祝愿《别董大》两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其深沉的离别之情和磅礴的诗韵著称,堪称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作品原文第一首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二首诗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及注释第一首译文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第二首译文就像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释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翮(hé):鸟的羽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京洛:长安和洛阳。

创作背景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冬,送别对象董大的身份尚无法确定。

敦煌选本《唐诗选》残卷两首次序颠倒,题为《别董令望》,此董令望不可考。

有学者认为,董大就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后诗曰“一离京洛十馀年”,高适于开元二十六年(738)离京回宋中,至天宝六载整十年;又日“今日相逢无酒钱”,应尚未为封丘尉。

天宝六载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天宝六载冬,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作品赏析第一首诗作品赏析1、前两句:景色描绘,情感铺垫“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诗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荒凉、凄寒的送别画面。

千里黄云蔽天,太阳黯淡无光,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雁群南飞,这些景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苍茫、悲壮的氛围。

卢纶《李端公》赏析: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与感伤情绪

卢纶《李端公》赏析: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与感伤情绪

卢纶《李端公》赏析: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与感伤情绪《李端公》是卢纶为友人李端所作的送别诗,全诗辞情并茂,顿挫有致,哀婉感人,充分展现了卢纶的诗歌创作才华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一、作品原文李端公卢纶〔唐代〕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

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

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2、注释《全唐诗》此诗题下有注:一作严维诗,题作送李端。

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自堪悲:一作“正堪悲。

”自:一作“正”。

掩泪:一作“掩泣。

”故关:故乡。

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

南朝梁沈约《岁暮悯衰草》诗:“悯衰草,衰草无容色。

憔悴荒径中,寒荄不可识。

”“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

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早:一作“惯”。

多难:多患难。

《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

”郑玄笺:“我又会于辛苦,遇三监及淮夷之难也。

”“风尘”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风尘:指社会动乱。

《后汉书·班固传下》:“设后北虏稍彊,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三、创作背景诗作于唐朝某时期(非贞观年间,因卢纶生于739年,贞观年间为627-649年,时间明显不符),具体年份无从确考。

当时社会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岁月,个人命运飘摇不定。

四、整体赏析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

1、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

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

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唐朝送别友人的诗句

唐朝送别友人的诗句

唐朝送别友人的诗句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却有最真挚的祝福,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这在送别诗中可是独有的。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最著名的诗作。

全诗开合顿挫,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义隽永,韵味无穷,是王昌龄最著名的送别诗。

芙蓉楼也因此诗闻名于世。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送别诗较多,但所有送别诗中这首无疑是最为经典的作品,全诗以绚丽多彩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的诗人送别画。

5、《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最广为流传的诗作了。

作品表现了作者虽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惆怅,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突破了以往送别诗悲伤的基调,而给人以精神上的振奋。

6、《于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全诗运用吊古伤今的艺术手法来创作,构思巧妙,语言含蓄,寓意深远,感情强烈,笔调苍凉。

7、《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7篇)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7篇)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7篇)《送友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

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古诗简介《送友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

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青山、白水、浮云、落日,构成高朗阔远的意境。

翻译/译文翻译版本一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清澈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我的朋友要踏上万里征程了。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好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告别,就此分别,友人骑的那匹载他远离的马,好像不忍离去,萧萧地呻吟着,增加了我的离别愁绪。

翻译版本二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郭的背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东城。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游子行踪不定,就像浮云一样随风飘荡,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注释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为别:分别。

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

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征:远行。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兹:声音词。

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

赏析/鉴赏鉴赏一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李白他的送友诗,除了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

此诗历来脍炙人口,选入教材,是个佳作。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送友人》原文及译文

《送友人》原文及译文

《送友人》原文及译文《送友人》原文及译文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友人》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友人》原文:李白〔唐代〕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送友人》赏析: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

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

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

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

所以,此句想到“蓬”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

《送友人》诗词赏析

《送友人》诗词赏析

《送友人》诗词赏析《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深情告别,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离别的感伤。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主要从主题情感、诗歌意象、语言特色、艺术手法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主题情感《送友人》的主题情感是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李白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二、诗歌意象1.青山:在诗歌中,“青山”是离别的象征,代表着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同时,“青山”也象征着永恒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2.浮云:在诗歌中,“浮云”代表着短暂和变幻无常,暗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离别的哀愁。

3.南浦:南浦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送别意象,表达了对离别之地的怀念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4.白马:白马是友人的象征,同时也是远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三、语言特色1.简练明快:李白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不拘泥于细枝末节,直接表达情感和意象,使得诗歌更加流畅自然。

2.生动形象:李白善于运用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通过鲜明的形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3.韵律优美:李白在诗歌中运用了优美的韵律和平仄,使得诗歌更具音乐性和节奏感,易于吟唱和记忆。

四、艺术手法1.对比手法:李白在诗歌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将“青山”、“白水”等对比鲜明的意象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借景抒情:李白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将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之情。

3.象征手法:李白在诗歌中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浮云”、“落日”等象征性的意象来暗示主题,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五、文化背景《送友人》这首诗的文化背景是唐代文人送别习俗和诗歌传统的体现。

十首经典《送别诗》诗词赏析

十首经典《送别诗》诗词赏析

十首经典《送别诗》诗词赏析古代《送别诗》名篇撷拾赏析枯木古人诗词当中,送别诗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因为古代交通不便,通信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因而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常常设酒饯别,或折柳攀杨,或赠物送银,有时还要吟诗作赋,以表深情。

古人外出,有的访亲寻友,有的贩运经商,有的进京赶考,有的从军戍边,有的异地为官,有的告老归乡,贬谪升迁,生离死别,难以一一,然而,无一例外的是离别愁绪,积郁悱恻,忧思愁苦,感慨万千。

何以解忧,唯有诗酒,酒可助兴,诗以寄情。

或感伤,或激昂;或抒情,或向往;或激励,或劝勉;境遇差别,感受迥异,因此诗词表达的意境自然不同。

送别诗第一高手当属诗仙李白,各种情形的送别诗在他那里信手拈来,或者酣畅淋漓,豪放洒脱,或者饱含热情,意境开阔。

篇篇经典,句句绝妙,如有神灵之助,不愧“诗仙”称号。

譬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年轻之时,喜欢结交,仗义疏财,豪放洒脱,气吞如虎,“少年不知愁滋味”,“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势,使得送别犹如英雄会。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此首送别,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告别故乡,梦想建功立业,雄心壮志,志在千里,想象瑰丽,意境高远,思乡之情,深藏心底。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年李白,与友相别,虽然依依惜别,依然志向不改,即便是犹如孤蓬漂泊不定,也有朋友默默惦念之情,当以自勉。

李白东游归来,寓居安陆,岁月蹉跎,结识孟浩然,当是人生一大幸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闻友出游,不能随往,以诗寄情,《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唐诗《送别》

赏析唐诗《送别》

赏析唐诗《送别》
《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以下是对《送别》的赏析:
首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诗人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了离别的主题。

这句话意味着无论送别的距离有多远,最终都要面临离别的时刻,强调了离别的不可避免。

接下来的三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里,诗人通过描绘山回路转的景象,表达了友人离别后的孤独和惆怅。

雪上空留马行处则暗示着友人已经离开,只留下雪地上的马蹄印,暗示着离别的痕迹。

最后一句“白云深处有人家”,诗人用白云作为背景,暗示着友人离别后将去往一个遥远的地方,而那里也有他的新家。

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福,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份悠远的意境。

总之,《送别》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成为了唐代送别诗的经典之作。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翻译及赏析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翻译及赏析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翻译及赏析《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翻译及赏析《送友人·青山横北郭》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古诗如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前言】《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

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

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注释】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清澈的水。

⑶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⑷别:告别。

⑸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⑹征:远行。

⑺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⑻兹:声音词。

此。

⑼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⑽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翻译】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赏析】《送友人》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

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

”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3] 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温庭筠《送人东游》赏析: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也透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情怀

温庭筠《送人东游》赏析: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也透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情怀

温庭筠《送人东游》赏析: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也透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情怀《送人东游》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经典的送别诗,全诗洋溢着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离愁。

下面是对该诗的深度赏析:一、作品原文送人东游温庭筠〔唐代〕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荒弃的营垒上黄叶纷纷飘落,你心怀浩气、远志告别了古塞险关。

汉阳渡水急风高,郢门山朝阳之下景象万千。

江东亲友有几人正望眼欲穿,等候着你的孤舟从天涯回还。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相见,举杯畅饮以抚慰离人的愁颜。

2、注释荒戍:荒废的边塞营垒。

浩然:意气充沛、豪迈坚定的样子,指远游之志甚坚。

《孟子·公孙丑下》:“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汉阳渡:湖北汉阳的长江渡口。

郢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即荆门山。

江:指长江。

几人:犹言谁人。

孤棹:孤舟。

棹:原指划船的一种工具,后引申为船。

何当:何时。

樽酒:犹杯酒。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离颜:离别的愁颜。

三、创作背景这是一首送别诗,所送何人不详(或为鱼玄机,鱼有《送别》相和)。

看诗中地名都在今湖北省,可知这是温庭筠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贬隋县尉之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离江陵东下之前(应为咸通二年秋)的作品,很可能作于江陵,诗人时年五十左右。

四、整体赏析这首《送人东游》诗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一。

下面是古典诗词鉴赏家赵庆培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诗人在秋风中送别友人,倍感凄凉,对友人流露出关切,表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

这首诗意境悲凉雄壮,情真意切,质朴动人。

1、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关于此诗的发端,清人沈德潜曰:“起调最高。

”(《唐诗别裁》)按首句,地点既傍荒凉冷落的古堡,时令又值落叶萧萧的寒秋,此时此地送友人远行,那别绪离愁,的确令人难以忍受。

然而次句诗思却陡然一振:“浩然离故关”——友人此行,心怀浩气而有远志。

送友人古诗讲解

送友人古诗讲解

送友人古诗讲解送友人,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诗。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告别,表达了离别的惆怅和不舍之情。

这首诗内容简洁,语言精美,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伤与哀愁,给人一种悲怆之感。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整体结构和语言特点。

这首诗共分为五句,每句分别为五言和七言。

整体上来看,这首诗采用了较为简约的语言风格,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但却能够准确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情,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伤感。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首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这是诗人描绘离别时的景象,表现了离别之时的深情和惆怅。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给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感觉,也让人感受到离别的心酸和无奈。

诗人通过描绘这样的景象,突显了内心的孤寂和离愁。

第二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这句诗中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之情。

孤蓬万里征,意味着友人即将踏上漫漫的旅途,离别之情更加深重。

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让人感到诗人的心情之苦。

第三句“浮云遮望眼,落日断行心。

”浮云遮望眼,落日断行心,这里用浮云和落日来比喻诗人内心的离愁和伤感。

浮云遮望眼,落日断行心,给人一种悲凉和无奈之感。

诗人在这里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深处的伤感和不舍之情。

第四句“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句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不舍之情。

白云无尽时,意味着友人的旅途漫长,路途艰难,但诗人却不能再问友人的归期,只能祝愿友人一路平安。

这种祝福和不舍之情,深深地打动了人的心。

最后一句“青山空葬送,白日几回新。

”这句诗中是诗人对友人的最后告别,青山空葬送,白日几回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和不舍。

青山空葬送,意味着送别之后的孤寂和伤感,白日几回新,意味着友人的旅途漫长,但诗人却不能再相伴以在了。

可以说,这首诗虽然只有五句,但却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愁与伤感。

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离别的感悟,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和不舍之情,给人一种悲凉和伤感之感。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赏析: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赏析: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赏析: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饯别王十一南游》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

以下是对该诗的深度赏析:一、作品原文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唐代〕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2、注释饯别:设酒食送行。

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

烟水:茫茫的水面。

飞鸟:比喻远行的人。

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

没:消失。

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

五湖:这里指太湖。

此句与下面“谁见”两句均出自梁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落日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汀(tīng)洲:水边或水中平地。

白蘋(pín):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三、创作背景此诗是刘长卿为赠别友人王十一而作,大约创作于其贬谪期间。

王十一即将南下远游,刘长卿以此诗表达深深眷恋,并寄寓自己身处逆境的无奈与苦闷。

四、整体赏析这首送别诗,着意写与友人离别时的心情。

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

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

诗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此人名字不详)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

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

此时,江岸上只留下诗人自己。

友人此刻又如何,读者已无从知道,但从诗人送别的举动,却可想象到江心小舟友人惜别的情景。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7篇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7篇

《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7篇《送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送友人游河东唐代:项斯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译文: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拂晓时行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几度哽咽流泪。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此时战争仍然频繁,连年饥荒,家乡遥远,一路上肯定会有种种艰难险阻。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江南的秋天天气晴好时,湖边能看见大雁;驿站傍晚,槐下听不见蝉声。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友人啊,请不要任性久留在河东;东南地处偏远书信难通,太令人挂念了。

注释: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shān)然。

潸然:流泪的样子。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jǐn)年。

干戈:指战争。

饥馑:灾荒之年,庄稼没有收成。

湖波晴见雁,槐驿(yì)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莫纵:不要任性。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句写天刚拂晓,离别的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

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忍不住几度哽咽流泪。

挚友间的远别是伤感的,这是一种“行子肠断”、“居人愁卧”的黯然销魂的场景。

这里作者很形象地描绘了临别一瞬的凄恻容态,反映出朋友间的深情。

这两句破题切情,为全篇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三四句预想友人旅途的艰难。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当时战争频仍,连年饥馑。

友人正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年月,抛亲别友远去河东。

诗人设想,他一路上定会遇到种种艰难险阻,不禁为之担惊不安。

由此也可推想,友人此行名为“游河东”,实际上可能是迫于某种原因的不得已。

联系“一语几潸然”句,我们明白了,所以如此悲切,除了友情难舍之外,还有着战乱的忧伤。

这两句不仅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体贴深情,而且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人们在这动乱中的痛苦生活。

把个人的惜别和时代的忧患结合在一起,感情沉郁,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诗人伤时悯世的热情。

五六句想象两地的景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送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1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及注释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此地一为别,孤蓬(péng)万里征。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别:告别。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浮云游子意: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挥手自兹(zī)去,萧萧班马鸣。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兹:声音词。

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译文及注释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注释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别:告别。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兹:声音词。

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

《送别友人诗》鉴赏

《送别友人诗》鉴赏
著有《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明人由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有《沈隐侯集》。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送别友人诗原文:
பைடு நூலகம்君东我亦西。
衔悲涕如霰。
浮云一南北。
何由展言宴。
方作异乡人。
赠子同心扇。
遥裔发海鸿。
连翻出檐燕。
春秋更去来。
参差不相见。
翻译:无
赏析:无
作者资料:
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在齐仕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家令,“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朓交好。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梁朝。曾为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萧衍封他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十二年(513年),忧惧而卒,时年七十三。诏赠本官,赐钱五万,布百匹。有司谥请谥沈约为“文”,梁武帝道:“怀情不尽曰隐。”故改谥为“隐”。天监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卒于任,归葬蔺村(今浙江德清县新安镇群益村百子堂)。沈约生前与名道陶弘景相交,沈约死后陶弘景悼好友沈约诗“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应是陶弘景痛苦心境的写照。
送别友人诗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为南北朝诗人沈约此诗一共十句每句无言字数虽然少内容却写得十分的伤感可见诗人在表达上面的一绝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欢迎大家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友人的经典唐诗赏析【篇一】送别友人的经典唐诗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朝代:唐朝|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

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绝大部分边塞诗成于这个时期。

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

共分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

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

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

“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

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

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

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

风停了,雪不大,所以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

诗人选择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择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

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

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

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

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

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

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

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这个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但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全诗持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篇二】送别友人的经典唐诗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朝代:唐朝|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但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不过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个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体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仅仅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不过生。

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不过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不过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

所以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

“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

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但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体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篇三】送别友人的经典唐诗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朝代:唐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

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同时写出了作者对好友的不舍之情。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

“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

“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

秦末项羽曾把这个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

“辅”,辅佐,能够理解为护卫。

“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

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个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

“风烟望五津”。

“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

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

这个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

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

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

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

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

该诗使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

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

固然因为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

该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

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

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不过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篇四】送别友人的经典唐诗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朝|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很多地方。

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

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

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逐步远去,惆怅之情油不过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篇五】送别友人的经典唐诗赏析《赠汪伦》朝代:唐朝|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