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学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和空间想象能力,但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还需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进行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耐心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运动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作用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球仪和地球运动示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准备一个地球仪,用于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运动示意图:准备一系列地球运动示意图,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PPT:制作PPT,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点。

4.教学视频:准备一段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运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提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这种运动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方向和周期。

同时,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知识的讲解上还需要更加详细,尤其是在一些基础概念的讲解上。同时,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小组讨论环节,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表达训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的来说,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如何应用地球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惑。下次上课时,我应该更注重引导学生们思考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
最后,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表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下次上课时,我应该更注重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虚拟地球仪应用程序
教学手段:
-讲授法
-演示法
-实验法
-讨论法
-观察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地球运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球运动的魅力或特点。
-地球公转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四季变换,影响我们的穿着习惯和农业种植。
5.题型五:应用题
-请根据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更替和四季变换。
答案:
-昼夜更替: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内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因此会出现昼夜更替。
-四季变换: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日照时间和强度,导致四季变换。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上,具体包括: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基本特征;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式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或者通过播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的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从中可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2)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地球运动基本形式的一般特点
三、教学难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四、教学方

多媒体教学法、观察法、演示法、绘图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23° 26'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一一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本设计是一节新授课的说课设计,本课板书直观、简洁、鲜明,既提炼了要点,也突出了重点、难点,揭示了本节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掌握。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明确,在教学重点内容的处理上,采用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分层次讲授法,使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情景演示,积极思考, 主动回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中用一个表格小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使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目了然,方便学生记忆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能力目标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教学重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用具教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学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过程地球的自转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2.小时候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2)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

(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地球的运动》,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二课。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情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的运动,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理解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

2.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用于观察地球的运动。

2.PPT:用于展示地球的运动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小组讨论材料:用于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使用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个地球仪,让学生实际操作,观察地球的运动。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地球的运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制作一个关于地球运动的PPT,下次课分享给同学们。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2 地球的运动》是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地球仪模型和简洁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地球运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图像和实例来辅助。

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观察地球仪、动手操作等方法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之系统化、科学化。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

2.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

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特征。

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运动的相关问题。

2.利用地球仪模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运动的特点。

3.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模型、地球运动的相关图片等教具。

2.教学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料。

3.准备相关的案例,如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运动的特点。

同时,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地理意义。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球的运动这一抽象概念,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地球运动的特点。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较为关注,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3)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地球运动的相关图片和图表,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2)运用讨论、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解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图片教学法:运用图片、图表等视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地球运动;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4.实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地球运动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动画等;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地理现象实例,以便进行讲解和分析;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地球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的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此外,在课堂互动环节,我发现部分同学在讨论问题时表现出一定的紧张和拘束,课堂参与度不高。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将在今后的课堂上更加关注每个同学的学习状态,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高课堂互动性。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同学的学习需求。
最后,在拓展与延伸环节,我推荐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并鼓励同学们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能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在线地理教学资源、地球运动相关视频、动画等。
4.教学手段: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是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正式学习之前,请大家回顾一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分别产生的现象。
板书设计
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中,我将紧扣地球运动的教学内容,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为原则,同时注重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板书将列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并用清晰的文字和图示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关键信息。
2.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板书将归纳和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等,并通过图示和文字的结合,使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第34页的相关内容,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况。在阅读过程中,请大家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是什么?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分别是什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提高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2、培养热爱科学和用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方式
讲授法、
小组探究法、
演示操作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地球仪


1、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2、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现在我们一起思考一下其中的奥妙:
1.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是怎么形成的?
2.我们这儿太阳能热水器几乎都是朝着南面,为什么?
3.每次南极科考,南极大陆总是冰天雪地,为什么?
对问题稍作思考后回答自己是否知道,并说出自己的答案。
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入手,让学生感觉学习地理有用,同时又教育学生要养成观察的习惯。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有人拿手电筒,有人转动地球仪,有人观察并做好记录,演示完毕后,回答问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设置这几个问题,在探究自转运动的过程中,由现象到本质,将难懂的、抽象的知识变的简单、具体。
8
作进一步的解释: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
分别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以及正视地球三个方向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
两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地球仪,模仿演示地球的运动,并从不同方向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最终总结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2.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定义3.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4.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并能运用身边的事例进行说明5.能运用地球仪正确地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6.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出现的时间差异现象7.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8.理解一年中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9.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10.通过列表比较,对比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模拟演示,发挥想象能力,理解地球自转造成的昼夜更替现象2.通过模拟演示,发挥想象能力,理解地球公转造成的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3.运用地球自转和公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地理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进步中,感受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和坚持真理、求真某某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并能运用身边的事例进行说明2.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出现的时间差异现象3.理解一年中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4.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5.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6.通过列表比较,对比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并能运用身边的事例进行说明2.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3.理解一年中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4.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后反思:。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2 地球的运动》是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球的运动这一抽象的地理现象,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实例观察地球运动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运动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特点。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地球的运动。

2.实例分析法:运用具体的实例,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和实例资料。

2.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地球仪,便于学生直观地观察地球的运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现象。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如方向、周期等。

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

让学生结合实例,观察并分析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案1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案1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地理》的第二个课题《地球的运动》,主要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的运动可能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

3.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仪模型,方便学生直观理解地球运动。

2.准备相关的地理现象图片或视频,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如“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球仪模型,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同时呈现相关的地理现象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运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种植、交通运输等。

教师学生进行分享,拓宽学生的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可以在家中观察和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尝试解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学生可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学生可以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例如赤道地区与极地地区的气候差异。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业种植、建筑设计等。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地球运动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地球运动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地球仪、教学挂图、模型、平板电脑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PPT、视频、图片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球运动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授地球运动这一课时,我深感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并不容易。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时,常常混淆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更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使用地球仪模型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④艺术性呈现:采用色彩鲜艳的粉笔,突出重点知识点,以图形和箭头表示地球的运动方向,使板书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在板书中穿插一些趣味性图案,如地球仪、太阳、月亮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
米)
教师小结:(边小结过板书)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还使地球上不
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

教师出示《地球自转歌诀》,学生朗读:
地球向东绕轴转,旋转一周为一天,
背着太阳为黑夜,朝着太阳为白天,
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东边要早见。

[自测]:
1、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周期是,方向是,
与麦哲伦环球航行方向;
2、读地球自转图:
(1)在图中标出自转方
向。

(2)在图中标出白天和
黑夜
(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
理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图中此时的某某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

忆。

作业练习1、2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轴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授课时间2015年月日。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学过程堂小结地球自转的方向,然后认识了地球自转过程中产生的昼夜更替及时间差异现象,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一方面锻炼了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进展了科学的探索,使我们了解科学探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有时还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现代化建立增砖添瓦。

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当堂检测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D )2.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C )3.地球自转时( C )4.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球( B )5.发表?天体运行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C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程习 2.地球公转有什么特征?答案: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3.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补画地轴、赤道、运动方向、太阳直射光线的位置、日期。

答案:略。

14“地球上的五带〞,分析五带的特征。

答案: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四季清楚。

合作探究探究活动地球的公转1.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总是倾斜着身子,而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教师出示地球仪说明)。

假设地球是直立着身子(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90°)围绕太阳公转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呢?(1)打比方,把讲桌比作公转轨道面,讲桌中心放一个自制的有支架的四个水平方向带有光线箭头的太阳(支架的上下要使光线箭头指向演示用的地球仪赤道为准),并把地球仪上的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用红纸条明显地标出来。

(2)投影展示,演示比拟表工程假设性演示模拟性演示地球绕日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一年一年地球绕日公转时的姿势直立倾斜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有无变化无上下不同某地一年内每天昼夜长短有无变化无长短不同某地一年内各月获得热量有无差异无多少不同原因分析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太阳有时直射赤道,有时直射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3)教师用地球仪在讲桌上分别进展以上两项演示(可以用电脑动画演示),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边记录表中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运动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运动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

达 标 检 测
学生自主完成 小组评价
及时发现学生 是否了解和掌 握了地球自转 的基本特点, 及 时反馈, 加强学 习
地球的运动
3
情 美 审 升 而 ,从 趣 兴 养 培 活 灵 上 础 在 应 典 经 于 对 见 可 味 品 赏 欣 己 自 高 提 用 运 和 悟 感 、 累 积 意 注 容 内 本 基 解 理 书 具 工 助 借 能 易 浅 阅 读 诵 求 要 标 课 。 言 与 词 括 包 , 头 源 的 化 华 中 是 文 诗 古 : 想 设 习 复
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意识
(东京。 东京时间早) 让学生参与动手 演示,这对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东边) 加强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理解、识 记非常有效。 (由于地球的自转导 致东边比西边的时间 早。不合适,因为这 时纽约正是半夜)
小 结 提 升
3. 在 地 球 仪上找到中国 北京、美国纽 约、日本东京, 并作好记号。 本节课主 要内容是: 地球 的自转的含义、 方向、周期;自 转产生的地球 现象
地球的运
课 题 知识与技能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情 与 重 点 难 点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地球的运动 1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
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通过运用地球运动仪演示,说明地球自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从 而树立唯物论和无神论观点。
容,完成下列内容 活动3 教 师拿出教学地 球仪, 请学生演 示地球的自转。 演示1: (昼 半球、夜半球、 晨昏圈) 演示 2 :然 后再转动地球 仪, 演示昼夜更 替, 并讲解产生 的原因。 活动4 把 全班同学分成 若干小组, 每组 4-6 人,每组一 个地球仪, 一个 手电筒,完成: 1. 正 确 演 示地球的自转, 注意昼夜是怎 样交替的。 2. 从 北 (南) 极上空观 察, 地球自转应 为___时针 旋转?通过观 察完成下图。 教师拿出教学地球 仪,请学生演示地 球的自转。 ( 请 2-3 名 学 生 上讲台演示) : 用手电 筒(假设为太阳光) 照射地球仪(假设为 地球) 。 学生认真观察 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 的问题 (地球上一点总 是白天或黑夜, 哈……麻烦大了! ) 设计说明: 培养学生正确 空间观念。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探究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探究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区域认知:通过探究地球的运动,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以及其对地球现象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球运动这一地理区域的认知。
2.地理思维: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地理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观察地球运动的现象,体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了多种方式,如讲解、示范、实验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我也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的周期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一年”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为了改善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利用实际例子和生活中的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5.启发性和互动性:板书设计中可设置一些问题或思考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思维能力。
示例板书设计:
地球自转:
-定义: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
-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
地球公转:
-定义: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产生的地理现象:季节变化
典型例题讲解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阅读材料:
《地球的运动》拓展阅读材料
材料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详细解释
材料2: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材料3:地球自转和公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观测方法
材料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科学家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
学习目标
1.学会正确演示地球公转,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2.在正确演示地球公转中观察,并结合公转示意图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联系生活体验,明白产生四季的原因。

学习过程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1)中心:;方向:;周期:;独特姿势:。

(2)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演示任务一:学会用教具正确演示地球公转
1.演示任务二:按照正确方式演示地球公转,让地球仪停在我国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注意观察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2.我有发现:随着地球公转一周,太阳直射点在(纬线)和(纬线)之间往返移动。

3.确认位置:指图说出我国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的纬线。

4.对号入座:请判断下面A、B、C图分别展示的是我国二分二至中的哪个节气?
5.大胆质疑:为什么太阳直射点会移动呢?
观察结论:地球公转时地轴,才导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1.联系生活谈体验: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离我们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往复变化,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反映出这种变化呢?
2.活学活用:请同学们正确选择一幅图按照图表的顺序说明济南冬至日时的具体情况。

我选择(A/B/C)图,说明济南冬至日的情况。

课堂总结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找到寻宝故事中真正藏宝的地方。

参考答案
第一个板块:
1.(1)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方向(2)略
2.略
第二个板块:
1.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2.北回归线南回归线
3.略
4.A图是春分或秋分;B图是夏至;C图是冬至。

5.倾斜
第三个板块:
1.略
2.B 南回归线低短少冷
课堂总结
倾斜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昼夜长短太阳光热四季
趣味应用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