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4.1寻找生物的家园》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是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问题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和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难点:深入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活动1: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的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

3.探究活动2: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例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4.总结: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对生物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寻找生物的家园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探究活动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

对于学生掌握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情况,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探究活动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

4.1寻找生物的家园导学案

4.1寻找生物的家园导学案

查汗淖尔学校师生共用教学案年级:六年级科目:科学执笔:訾刚审核:陈杰内容:寻找生物的家园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总案数14备课时间:2014.4.20 授课时间:2014.4.21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收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及其相关资料。

2、意识到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理解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

3、知道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知道什么是生物的栖息地。

4、知道生物栖息地的组成。

了解生物之间的互利合作和敌对关系。

5、呵护生物的家园,能自觉地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6、能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学习过程一、生物共同的家园1、蓝色的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每一种物种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例如:树林是小鸟的家,草原是牛羊的家,池塘是鱼虾的家,泥土是植物的家······让我们来一起爱护它。

那门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该如何去爱护他们呢?。

2、观看教材36页中企鹅、狮子、小鸟、和海龟等动物,分别写出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3、在这些环境中还应该有哪些生物?他们为什么生活在这里?。

4、各种环境的物种分布:海洋:海洋中有18万多种动物,2万多种植物,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

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各种螺类和贝类)和脊椎动物(鱼类和大型海洋生物,如鲸鱼,鲨鱼等)。

森林:植物:各种草、灌木、苔藓、乔木。

动物:鸟类、啮齿类、昆虫类、节肢动物、菌类。

南极:南极洲植物稀少,仅有苔藓、藻类、地衣和几种显花植物。

海水或陆地边缘常见的动物有海狮、海豹和海豚,鸟类有企鹅、信天翁、海鸥、海燕等,海洋中盛产鲸类,有蓝鲸、鲱鲸和驼背鲸,是世界上产鲸最多的地区,南极还盛产磷虾。

草原:非洲草原有不少稀有或者特有的植物,非洲大草原上,比较有名的动物有:狮子、猎豹、鬣(lie)狗、水牛、瞪羚、水羚、尼罗鳄、角马、狒狒、斑马、非洲象、印度豹、河马、犀牛、长颈鹿。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寻找生物的家园-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寻找生物的家园-苏教版

《寻找生物的家园》一、教材分析:《寻找生物的家园》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里的首课,本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构建的,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本课将学生的视角引入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借助剖析每种动物必须生活在合适的环境里这一基本事实,使学生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揭示环境对生物的意义,并突出了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从大处着眼,从具体现象入手,把地球生态这一比较复杂的概念化为一个个具体事例来研究。

它在本单元起着重要的统领作用,又可为本单元其它课的深入研究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理解生物栖息地的涵义;了解生物间存在着的敌对关系与合作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讨论身边的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能够列举事例解释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珍爱并善待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揭示环境对生物的意义。

2.难点:突出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习科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内容来自于生活,掌握本课的知识对于生活经验丰富、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并非难题。

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愉悦的氛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尊重个体差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一幅蓝色的地球的图片,提问:在地球的表面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生物,这些生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你知道吗?2、了解生物家园的情况。

3、蓝色的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每一种生物的家园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是本册教材的第四个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生物与环境。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二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探究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方面,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进一步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培养也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的生活环境及其与生物的相互关系。

2.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的生活环境,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启发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物标本或图片,用于展示生物的生活环境。

2.准备一些实物,如植物、动物等,用于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的生活环境,提问:生物的生活环境有哪些特点?生物是如何适应这些环境的?2.呈现(15分钟)展示相关的生物标本或图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

同时,呈现一些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操作,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所观察到的生物和生活环境,探讨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1 寻找生物的家园》5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1 寻找生物的家园》5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1 寻找生物的家园》5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1 寻找生物的家园》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认识到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家园在哪里,以及生物如何适应和改变环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环境因素和生物适应性实例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道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

3.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认识到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2.难点: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实例,发现问题,激发兴趣。

2.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实例:准备与生物生活环境相关的图片和实例。

2.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物的家园在哪里,激发学生对生物生活环境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环境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如何适应和改变环境,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

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变。

4.巩固(10分钟)分享讨论和实验结果: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和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此外,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观察和探究的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科学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知道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与环境的联系。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实例和问题,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准备一些观察和探究的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等。

3.准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生存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生活的环境;提出一些问题,如“生物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环境?”等。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如:展示一些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状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是如何适应这些环境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

如:观察校园里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生活环境;观察一些植物的叶片,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等。

《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课教学反思

《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课教学反思

《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课教学反思《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课教学反思本课是本单元的首课,它总领单元,将学生的视角引入生物与环境的研究,揭示了每一种动物必须生活在合适的环境里这一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揭示环境对生物的意义,并突出了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课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采用一首诗导课,让学生通过阅读这首诗了解: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每一种生物的家园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进而导出课题《寻找生物的家园》接下来,引导学生将讨论的视角集中在某些具体的生物上,如企鹅、狮子、小鸟、海龟,启发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讨论动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引导学生把动物和它生活的环境联系起来,在通过对环境中其它生物的列举,开拓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思考“生物为什么要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在这个环节如果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可能效果会更好,更能调动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反思《《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课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有一条是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概念,并掌握。

在本次教学中因为方法不恰当,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如果能让学生理解掌握,或画出重点词进行记忆,相信效果会好一些。

在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先从大处着眼,指出同一栖息地里的生物存在着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再对具体生物之间怎样合作进行展现,使学生加深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课前收集了资料,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回答问题的学生自信。

本课中对生物间敌对关系的巩固应用,让学生关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敌对关系的复杂性,为接下来的认识食物链、食物网做好铺垫。

〔《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课教学反思〕附送:《将相和》教学反思《将相和》教学反思《将相和》教学反思乔雪蕾的工作室将相教学反思《将相和》教学反思将相和教学反思: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第18课《将相和》是一篇历史故事,改写自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将相和》教学反思。

六下科学《寻找生物的家园》教案

六下科学《寻找生物的家园》教案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1、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目标:1、能列举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的事例,意识到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理解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理解生物栖息地的含义,知道生物栖息地的组成。

3、了解生物间存在着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能够举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4、能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懂得呵护生物的家园,能自觉地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揭示环境对于生物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中的图片等。

预习要求: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中一些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诗:树林是小鸟的家,草原是牛羊的家,池塘是鱼虾的家,泥土是植物的家…………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我们一起来爱护它!学生自由朗读小诗,了解这首小诗的意思。

2、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生物的家园。

3、板书课题:1、寻找生物的家园二、新课1、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出示P26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

师问:这些动物分别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答并说明理由。

师问:在这些环境中还有哪些生物?学生回答。

师问:它们为什么生活在这里?生答。

师小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每一的地方都有着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

2、了解生物的栖息地(1)出示P27页的自然风光或自己寻找的自然风光图片。

问:请找出这张图片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学生寻找并回答。

问:这些生物为什么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讨论。

师小结: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国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2)出示树的图片。

问:一棵树会是多少种生物的栖息地。

学生到校园里进行实际观察并做好记录。

注意:要学生保护生物,不要伤害它们。

3、了解生物之间的互利和敌对关系出示P28和P29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四1寻找生物的家园

四1寻找生物的家园

鬣狗
角马
狮子 敌对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1)吃与拒绝被吃的关系: 如鬣狗、角马、犬鼠; (2)生存竞争的关系:如鬣 狗与狮子为争夺有限的可捕对 象经常进行相互厮杀。
犬鼠
山樱花为冠羽 画眉提供了果实 这样的食物,冠 羽画眉吃掉果实 后由于不能消化 果实中的种子, 在随处排泄的同 时,也把植物的 种子散播到其他 地方,给植物传 播后代作了运输 员和播种员。
生物为了生存,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猎取食 物,于是它们之间就形成了敌对关系。
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动物, 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敌对关系吗?
பைடு நூலகம்
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 物和动物可以在一起生活,有 些可能成为很好的伙伴,有些 却可能成为敌人。
这些生物伙伴是怎样相互合作的?
小丑鱼的 游动搅拌海 水,为海葵 送来蜉蝣生 物,给海葵 提供食物, 海葵触手上 的毒刺细胞 能保护小丑 鱼免遭天敌 攻击。
啄木鸟在取食时,吃掉树里的害虫, 有利于树的存活和生长,植物也同时也为 啄木鸟提供了食物。
下面这些动物分别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生活在草原的 在这些 环境中还 应该有哪 些生物? 它们为什 么生活在 这里?
生活在南极的
生活在树林的
生活在海洋的
识别图片上的生物和非生物:
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 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 了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必需的食物、 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 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苏教小学科学六下《4.1.寻找生物的家园》word教案 (2)

苏教小学科学六下《4.1.寻找生物的家园》word教案 (2)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
第一课寻找生物的家园
本课是本单元的首课,它总领单元,将学生的视角引入生物与环境的研究,揭示了每一种动物必须生活在合适的环境里这一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揭示环境对生物的意义,并突出了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本次教学我采用一首诗导课,让学生通过阅读这首诗了解: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每一种生物的家园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进而导出课题《寻找生物的家园》。

接下来,引导学生将讨论的视角集中在某些具体的生物上,如企鹅、狮子、小鸟、海龟,启发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讨论动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引导学生把动物和它生活的环境联系起来,在通过对环境中其它生物的列举,开拓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思考“生物为什么要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在这个环节如果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可能效果会更好,更能调动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有一条是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概念,并掌握。

在本次教学中因为方法不恰当,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如果能让学生理解掌握,或画出重点词进行记忆,相信效果会好一些。

在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先从大处着眼,指出同一栖息地里的生物存在着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再对具体生物之间怎样合作进行展现,使学生加深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课前收集了资料,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回答问题的学生自信。

本课中对生物间敌对关系的巩固应用,让学生关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敌对关系的复杂性,为接下来的认识食物链、食物网做好铺垫。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1寻找生物的家园》4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1寻找生物的家园》4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1 寻找生物的家园》4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寻找生物的家园》的教学设计。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使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生物的生存环境的细节和深层次原因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知道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珍惜生物的家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难点:深层次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如何保护生物的家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物和环境的照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生物和环境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物和环境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家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生物和环境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初步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3.操练(15分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的家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提供相关的实例和方法,供学生参考。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4.1寻找生物的家园 |苏教版 (共35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4.1寻找生物的家园  |苏教版  (共35张PPT)
树林
草原下面这些动物分别 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吗?
海 洋
它们为什么生活在这里?
南 极
草 原
树 林
生物 非生物
马, 牛, 羊, 树木 ,草 ,花…… 阳光,土壤,空气,水……
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 是因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 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
褐马鸡在国际上与大熊 猫齐名,被世界雉类协 会放在其会徽上,许多 动物学家建议,应把褐
马鸡定为中国国鸟。
长江奇兽:白鳍豚
白鳍豚为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特 有水兽,全球豚类有70多种, 淡水仅5种,中国仅此一种淡 水鲸。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
古老、更稀少。
白鳍豚已是一种注定要灭绝于 我们手中的美丽传奇的动物, 它被国际保护人士称为“活着 的死物种”。目前人工饲养仅 有一只,名为“淇淇”。长江 的围湖造田、有害渔具、修闸 建坝、繁忙的航运、渔业及严 重的污染都在威胁其生存。已 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 列为“极危”物种,也是中国
鱼的攻击,同时海葵吃剩的食物也可供给小 丑鱼,而小丑鱼亦可利用海葵的触手丛安心 地筑巢、产卵。对海葵而言,可借着小丑鱼 的自由进出,吸引其它的鱼类靠近,增加捕 食的机会;小丑鱼亦可除去海葵的坏死组织 及寄生虫,同时因为小丑鱼的游动可减少残 屑沉淀至海葵丛中。 小丑鱼也可以借着身体
在海葵触手间的摩擦,除去身体上的寄生虫 或霉菌等。
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生物的栖息地
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 和动物可以在一起生活,有的可 能成为一些很好的伙伴,有些却 可能成为敌人。
你能举出生物伙伴 相互合作的例子吗?
小丑鱼身体表面拥有特殊的体表粘液,可保 护它不受海葵的影响而安全自在地生活于其 间。 因为海葵的保护,使小丑鱼免受其它大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理解生物的家园不仅包括生物本身,还包括非生物环境。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活动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生物的家园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容易局限于生物本身,忽视非生物环境的作用。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生物与环境的互动现象已有观察,但缺乏系统地总结和提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知道生物的家园不仅包括生物本身,还包括非生物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家园不仅包括生物本身,还包括非生物环境。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实践、交流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实例、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资源,辅助学生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生物与环境的互动现象,引发学生对生物家园的思考。

2.讲授新课:介绍生物的生存环境,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家园不仅包括生物本身,还包括非生物环境。

3.实践环节: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观察身边的生物与环境,体会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4.交流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关系。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物的家园概念,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生物的家园 = 生物本身 + 非生物环境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生物家园概念的理解程度。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4.1寻找生物的家园》4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4.1寻找生物的家园》4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4.1 寻找生物的家园》4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1 寻找生物的家园》是六年级下册科学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的栖息地,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生物栖息地的具体内容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保证教学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生物的栖息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难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动物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生活环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寻找生物的家园。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分享: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4.讲解: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点评,并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讲解。

5.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生物栖息地模型等,加深对生物与环境的认识。

6.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7.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科学下册《寻找生物的家园》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寻找生物的家园》教案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栖息地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系统的奥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的引导:在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学生较为内向,发言不够积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年级科学下册《寻找生物的家园》教案
一、教学内容
《寻找生物的家园》选自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认识生物的栖息地,了解栖息地对生物的重要性;2.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生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3.学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培养保护生物家园的意识;4.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栖息地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的家园——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使其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通过实地观察和案例分析,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其保护方法;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共同探讨生物栖息地保护的有效途径;4.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自觉承担起保护生物家园的责任。围绕这些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观念,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生物栖息地的概念及其对生物的重要性;
(2)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及人类活动对生物栖息地的影响;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4.1《寻找生物的家园》是本册教材的第四个学习单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物的栖息环境,并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生物的栖息环境,并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获取新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生物的栖息环境,并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难点: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栖息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3.观察与发现: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发现生物的栖息环境,并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4.实验与探究: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如: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5.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寻找生物的家园》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寻找生物的家园》
多万种。
•海洋生物是指海洋里的各种生物,包括海洋动
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
•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
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有脊椎动物包括 各种鱼类和大型海洋动物,如鲸鱼,鲨鱼等。
南极洲植物稀少,仅有苔藓、藻类、地衣和几种显 花植物。
海水中或陆地边缘的常见动物有海豹、海狮和海豚, 鸟类有企鹅、信天翁、海鸥பைடு நூலகம்海燕等;
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样的敌对关系吗?
既然自然界中有这么多凶猛的动物,它们是那些 弱小动物的敌人,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消灭这些猛 兽,而去保护那些弱小的动物呢?为什么?
思考?
让我们行动起来
环保倡议书
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园, 请大家一起来呵护她!
拓展活动:
一棵树可以成为许多动物的栖息地。找一棵 树观察一下,把其中动物栖息情况做个记录 。要想看看树上有多少昆虫,可以把撑开的 伞倒挂在树枝上,然后摇树。把摇下来的生 物仔细辨认一遍,然后放回树上,不要伤害 它们。
小丑鱼身体表面拥有特殊的体表粘液,可保护它 不受海葵的影响而安全自在地生活于其间。 因为
海葵的保护,使小丑鱼免受其它大鱼的攻击,同 时海葵吃剩的食物也可供给小丑鱼,而小丑鱼亦 可利用海葵的触手丛安心地筑巢、产卵。对海葵 而言,可借着小丑鱼的自由进出,吸引其它的鱼 类靠近,增加捕食的机会;小丑鱼亦可除去海葵 的坏死组织及寄生虫,同时因为小丑鱼的游动可 减少残屑沉淀至海葵丛中。 小丑鱼也可以借着身
体在海葵触手间的摩擦,除去身体上的寄生虫或 霉菌等。
啄木鸟为树木 除去害虫,
树木为啄木鸟提供了
食物与栖息场所 。
蜜蜂为花传粉, 花为蜜蜂提供食物
鸟填饱了肚子, 果实的种子让鸟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生物为了生存,需要从周 围的环境中猎取食物,于是 它们之间就形成了敌对关系。 哪些生物之间是敌对关系?
思考: 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哪 些动物,说说它们之间的 敌对关系?
小动物:土豚、疣猪、跳兔 群居动物:狒狒、羚羊、斑马、 长颈鹿、野牛、角马等 大型动物:象、长颈鹿、河马、 犀牛、狮 其他食肉动物:猎豹、鬣狗
小丑鱼和海葵
蜜 蜂 和 花
蜜蜂采蜜时帮花传粉,花为蜜蜂提供食物。
啄木鸟和树
啄木鸟帮 树除虫, 树为啄木 鸟提供食 物。
鸟 和 果 实
果实为鸟提供食物,鸟吃完果实时能帮助果实播种。
蚜虫会分泌出一种 露汁,这种露汁蚂蚁 和蚂蚁幼虫都十分喜 欢。等到蚂蚁需要露 汁的时侯,就用触角 拍击蚜虫的身体,蚜 虫就能分泌出露汁来。 蚜虫可以象乳牛一样 供给蚂蚁露汁,但是 蚂蚁也要精心地照顾 蚜虫。大家都知道螵 虫是蚜虫天敌,等到 螵虫来吃蚜虫的时候, 蚂蚁会帮蚜虫打螵虫, 蚂蚁与蚜虫十分友好。
堪称国鸟:褐马鸡
褐马鸡是一种产于中国 山西庞泉沟、河北小五 台山及北京门头沟的珍 禽,因耳部由两个雪白 的耳羽,好似长角,或 有人称之为角鸡或耳鸡。
褐马鸡在国际上与大熊 猫齐名,被世界雉类协 会放在其会徽上,许多 动物学家建议,应把褐 马鸡定为中国国鸟。
长江奇兽:白鳍豚 白鳍豚为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特 有水兽,全球豚类有70多种, 淡水仅5种,中国仅此一种淡 水鲸。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 古老、更稀少。 白鳍豚已是一种注定要灭绝于 我们手中的美丽传奇的动物, 它被国际保护人士称为“活着 的死物种”。目前人工饲养仅 有一只,名为“淇淇”。长江 的围湖造田、有害渔具、修闸 建坝、繁忙的航运、渔业及严 重的污染都在威胁其生存。已 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 列为“极危”物种,也是中国 一级保护动物。
仰鼻蓝面:金丝猴 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川 金丝猴,川金丝猴,布 于四川、陕西、湖北及 甘肃,深居山林,结群 生活。 到1989年才又发现,仅 有200只,栖息于越南北 部。 三种金丝猴都是 一级保护动物,滇 (diān)金丝猴和黔 (qián)金丝猴是国际自 然保护联盟红皮书的 “濒危”级,川金丝猴 为“易危”级(越南金 丝猴为极危机)。 它们 都面临盗猎、伐木、毁 林开荒、生境退缩的威 胁。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现在知道了吧,每 个动物都有属于它们自 己的家园!
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环境,和那些动物一 起寻找生物的家园吧!
狮子吃大象
一群秃鹫在啄食一头死去的野牛。
熊吃鱼
捕蝇草
捕蝇草是著名的食虫植物之一,是多年生草本花卉,叶子 排列成莲座状,叶片的构造十分奇特,在叶端有一个肉质 的,随意开合的贝壳状夹子,每半个叶片的边缘上还生长 有10多根又长又硬的刚毛。平时,“贝壳”向外张开, 叶缘蜜腺中还散发出甜蜜的气味。 当昆虫一旦触及腺毛,叶片就会迅速闭合,将猎物禁闭在 “牢笼”里。此时叶片会分泌出消化液,将猎物慢慢地消 化、吸收。当猎物被完全消化时,叶子便会再次张开,等 待下一个猎物的到来。
体型较大的格利威斑马每天需要的食物会比较多, 但它们以麦秆和品质较低的草为食。相反,小型草 原斑马已进化到要吃高质量的草。所以,从植被的 角度考虑,他们有不同的食草选择。
原始斑马可能是世界上马类的祖先,它们拥有美丽迷人的 条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有花纹的马或者虎皮马,人们对 它们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斑马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 它们的斑纹,然而,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说清它们究竟 为什么会有斑纹。解释有很多种:也许是伪装术,保护自 身不受蚊虫叮咬,避免被捕杀,甚至还可能是为了保持体 表的舒适感觉。黑色部分比白色部分吸收的热量多,体表 温度的不同便可造成空气流动。直至今天,斑纹还戴着一 层神秘的面纱。 今天,斑马中最大的群体有20万之众, 它们与羚羊一起在塞伦盖蒂繁茂的草原上不断迁徙。 斑 马的种群十分庞大,遍布肯尼亚北部高原干旱的莱基比亚 地区。北部广阔的平原到处都有斑马的身影。
座头鲸
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 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 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 繁殖所必需的事物、水、庇 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 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思考: 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 的植物和动物可以在一起生 活,有些可能成为很好的朋 友,这些生物伙伴是怎样相 互合作的?
小丑鱼引 诱其它动物 游向海葵, 海葵为小丑 鱼提供安全 的栖息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树 林
南 极


下面这些动物分别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企 鹅极
思考: 海洋里还有哪些生物?
思考: 树林里还有哪些生物?
思考: 草原里还有哪些生物?
思考: 南极里还有哪些生物?
海 狗 海 象
蚂蚁和蚜虫
火鸡和野山羊
火鸡充当着野山 羊警卫员。冬天大雪 封山绝粮之际,野山 羊用蹄子拨雪寻食, 火鸡乘机共餐。
牛和牛鹭,牛鹭帮助他们清除寄 生虫,同时又得到食物。
某些小虾和海葵之间;珊瑚鳟和隆头鱼之类担任“清洁工 作”的鱼之间的关系。太平洋中有一种大珊瑚——石芝,呈 美丽的翠绿色,非常漂亮,这是因为其组织中共生着一种微 小的海藻的缘故。 羚羊和斑马。羚羊警觉性高,可以为斑马放哨。斑马对水 敏感,为羚羊找鲜嫩的草。 型鱼类(须鲸等)和小虾,小鱼。大鱼为小虾提供保护, 比如敌人来时让小虾藏在自己嘴里,小虾为大鱼清理嘴里的 食物残渣和寄生生物,保持大鱼健康。 蜜獾和示蜜鸟,示蜜鸟为蜜獾寻找蜂巢,然后,蜜獾去摧 毁蜂巢,偷蜜吃,蜜獾的皮毛不怕蜂蜇。等蜜蜂散尽了,示 蜜鸟去吃蜜獾剩下的蜂蜜,二者都有好处。 此外,还有寄居蟹和海葵,根瘤菌和大豆,鲋鱼和鲨鱼等 等,严格意义上的相互依赖并不多见,大多数是通过互助达 到双赢,使自身生活的更好。
鬣狗啃食斑马
草原犬鼠
草原犬鼠也常称作土拨鼠,是一种小型穴栖性啮齿目 动物,原产于北美洲大草原,当地人称之为“草原 犬” 。如果算上短尾巴,土拨鼠身长平均约为30至40 厘米。土拨鼠栖息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在美国, 土拨鼠主要产于在密西西比河以西,但在东部几个地 点亦有发现。 草原犬鼠是一种社会性动物,而且天敌 众多,郊狼、狐狸、獾、金雕、红尾鹰、鹞、雪貂、 家狗、家猫和蛇都常以它们为食 。
这些动物 也将灭绝
中华之魂:华南虎 华南虎的英文为“中国虎”, 是我国特有的亚种,原为中国 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体型较 小,但资格最老的一个虎种。 华南虎正处于垂危状态,野外 数量约20只,呈孤岛分布,且 捕食对象稀缺。人工饲养下的 50只呈严重近亲,退化现象十 分明显。 我们连作为具有 民族精神“虎虎有生气”“龙 腾虎跃”象征的这种大猫都保 护不了,还能保护好我们自己 吗?虎的消失,将预示人类灵 魂的失落。
还有这些是 敌对关系:
产 生 敌 对 关 系 的 原 因 :
1.掠食 2.竞争 3.寄生
食物 领地 地位 配偶
狼吃羊
蚜虫和七星瓢虫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现在有许多动物已经灭绝
阿 特 拉 斯 棕 熊
南 极 狼
恐 鸟
斑 驴
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白令海峡的史德拉海牛于1768年灭绝; 恐鸟于1800年以后灭绝; 南非拟斑马于1883年绝迹; 阿特拉斯棕熊于1870年灭绝; 南极狼于1875年灭亡; 美国缅因洲海鼬于1880年灭亡; 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灭亡; 斑驴于1883年灭绝; 澳洲小兔猼于1890年灭绝; 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 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 白足澳洲林鼠于1902年灭绝;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 基奈山狼于1915年灭绝; 佛罗里达黑狼于1917年灭绝; 马里恩象龟于1918年灭绝; 新墨西哥狼于1920年灭绝; 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