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含义,知道角的特征,会认读角的大小,并能够用图形表示角。
这一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角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是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描述角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角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含义,知道角的特征,会认读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认读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角的特点,能够用图形表示角。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特点。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理解角的概念。
3.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特点。
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角的生活图片,如剪刀、三角板等。
2.准备一些角的模型,如纸板做的角。
3.准备一些游戏道具,如拼图等。
4.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图片,如剪刀、三角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片中的角。
让学生初步感受角的存在,对角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和性质,解释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让学生理解角的特点,能够用图形表示角。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用纸板做的角进行拼图,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和理解角的概念。
4.巩固(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角的大小比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对角的理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角》苏教版(2023秋)
(3)角的度量:角的度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精确操作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举例:
-难点突破方法: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角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角的表示和画法。
-对于角的分类判定,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如给出一些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判断并解释原因,通过讨论和比较加深理解。
在课程的设计上,我考虑到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策略是有效的,他们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寻找生活中的角这一活动中。但在将来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此外,我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进度。可能需要通过更多的个别辅导和课堂提问来实现这一目标。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角的分类和特征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进行角的判断和推理。
4.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想象力,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角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其几何直观和想象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沟通技巧。
4.角的度量:初步了解角的度量单位,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5.角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角的例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认识角》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知角的特征,形成对角的概念,提高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关于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
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2、学生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
教学时,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依据课程标准及三维目标要求,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②过程与方法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让学生在认识角的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
b、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景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c、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在头脑中抽象出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7.1节《认识角》。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学会用“锐角”、“直角”和“钝角”来分类角。
3. 学生能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并能正确地指出图形中的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卡片、直尺、量角器。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件上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的指针、剪刀的刀口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讲解:我会用课件展示角的定义,解释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我会用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如用直尺和量角器来测量不同大小的角。
3. 操作活动:我会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用剪刀剪出不同大小的角,并用胶水将它们粘贴在作业本上。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出自己喜欢的角的组合。
4. 练习:我会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并用“锐角”、“直角”和“钝角”来分类角。
我会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正确地完成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将会在黑板上写出角的定义,并用图示来表示不同大小的角。
板书的布局将会清晰地展示角的概念和分类方法,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用彩笔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用语言描述这个角的大小。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来画出不同大小的角,并用语言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角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开课(三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学生已有关于角的感性经验,但学生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一个物体的边沿,或是转角的地方”,就是角。
而这些就是也是节的学习起点。
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创设了“根据平面图形上的部分,让学生猜猜是哪个图形”,学生的兴趣被游戏激发起来,特别是猜圆形时,学生感悟到圆上没有角,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上才有角,初步感受了角的表象。
再让学生摸平面图上角的形成,紧接着把角描出,移走平面图形,只剩下角的轮廓,抽象出几何角。
这样学生就会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
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
在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
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满各种图形的不透明布袋(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圆形、六边形)、小棒、两根硬纸条、六、教学过程:一、游戏入手,激活促思1、“摸一摸,猜一猜”(1)介绍一下游戏规则。
谈话: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玩一个游戏,看谁最聪明,能不能不用眼睛用手摸,说出老师的布袋子里放了什么图形,比一比谁最厉害。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角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认识角 5【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四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2.通过让学生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在合作中培养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能创造性使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角。
【教学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学具:活动角的模型;制作角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和工具(纸若干张、活动角、钟面、铁丝、小棒、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联想无限, 激趣导入1.漫谈“角”字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角”字,问:“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什么?”。
生1:想到了买本子需要八角钱。
生2:我想到了牛角,还有“香港脚”,字不一样的。
(全班大笑)生3:角形上有角,五角星上也有角。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谈到了生活中的角,数学上的角。
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一种角呢? 想知道吗?(齐声地:想)2.观察感知,出示课题师:小朋友们今天小狗给大家带来了几样东西,瞧师:上面有角吗?角在哪里?生1:剪刀的开口处有角。
生2:吸管上有角。
生3:水龙头管子的弯处有角。
师:让我们脱去角美丽的外衣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课件显示三个不同的角)师:同学们在这些图形上找的角,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新的平面图形---角。
(板书课题)二、操作实践,自主建构1.摸角活动,感知角的特征师:大家观察一下上面的三个角,说说它象什么呀?用你自己的语言说说。
生1:像小鸡尖尖的嘴,尖尖的。
生2:我认为角就像两根小棒,头对头搭在一起的样子。
师:我们知道了角的样子,下面我们来摸角(拿出一个大袋子)。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案一、课前调剂今天巢老师来跟大伙儿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你们快乐吗?在这节课上,巢老师期望你们能做到:眼睛认真看,耳朵认真听,开动小脑筋。
相信自己能做到吗?二、讲授新课1、圆片出角师:我们先来活动活动手指,做个小手工吧!(出示圆片)老师这儿有个大圆片,看,老师将要干什么呢?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如此折一折吗?试试看。
师:请你像巢老师如此拿着,找到这儿(顶点位置),戳戳你的掌心,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你说。
什么缘故会有痛的感受呢?生:它是尖尖的。
师:接下来,从那个尖尖的地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受呢?请你说。
师:对的,这是直直的,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片轻轻夹到书中。
师:现在,老师要把刚才我们摸的那部分描在黑板上,小朋友们,请看。
想想,当老师把纸片移开后,留在黑板上的是什么图形呢?师:他确实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
(板书课题:角)2、图形出角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闹钟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确实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截了当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风光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确实是如此的。
(课件出示)3、各部分名称师:连续认真观看,这些角都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睁大眼睛认真观看。
(留有时刻,学生认真观看)那么多想说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认识“角”的三要素:顶点、边、角度。
2.认识角的大小的测量单位是度,并能够准确读取并测量角度。
3.学会用符号表示角,并能够用直角器绘制角。
4.能够在图形中识别和绘制角,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角的概念和三要素;2.角的度数及测量方法;3.用符号表示角;4.用直角器绘制角;5.识别和绘制图形中的角;6.解决与角有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和三要素;2.角度的测量方法和符号表示;3.直角器的使用方法和角的绘制。
四、教学方法讲授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以启发式教学和教学互动为主要形式,采用讨论、示范、演示、游戏等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发表对角的认识与理解,并进行评价,启发其疑问。
2.新授(20分钟)(1)角的概念和三要素1.解释什么是角2.通过实物、图片、板书等形式,呈现顶点、边、角度三要素(2)角的度数及测量方法1.学生看图,发现角度的大小不同2.介绍角度的度数及其测量方法3.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测量角度大小(3)用符号表示角1.通过实物、图片、板书等形式,介绍角的符号表示方法2.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用符号表示角的方法(4)用直角器绘制角1.介绍直角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2.通过模拟练习,让学生掌握直角器的使用方法及角的绘制3.让学生使用直角器绘制各种角3.练习(25分钟)(1)角的度数测量1.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作业2.安排实际操作,让学生使用测角器测量物体上的角度(2)用符号表示角度1.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作业2.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用符号表示角的方法(3)用直角器绘制角1.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习2.安排实际场景,在纸上绘制形状中的角4.巩固与拓展(10分钟)通过对整节课的复习,让学生掌握角的概念和三要素、角度的测量方法和符号表示、直角器的使用方法和角的绘制,以及在图形中识别和绘制角等知识点,并解决与角有关的问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以及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分类角。
这一章节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是对于角的特征和分类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从而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分类角。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的建立。
2.直角、锐角、钝角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从而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分类角。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物和图片。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钟表、剪刀、三角板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
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对角的理解。
2. 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角的特征。
同时,呈现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类型的角。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些实物,如三角形、圆形等,将这些实物摆放在桌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角。
然后,让学生互相观察,判断彼此形成的角是什么类型的角。
4. 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判断一些生活中的角是什么类型的角。
如:钟表上的角、剪刀的角等。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角的分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6. 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自己对角的理解是什么。
7.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1 认识角》教案 (1)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1 认识角》教案 (1)一. 教材分析《7.1 认识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
教材通过实物图片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角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还是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实物和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
2.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角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量角器、实物图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尺子、量角器、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角?角是什么样的?”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包括锐角、直角和钝角,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锐角的两边叉开较小,直角的两边叉开等于90度,钝角的两边叉开较大。
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案
在拓展环节,我采用了启发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角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课堂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我也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操作和思考的方法。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对于如何用角的符号表示角,以及如何区分各种角,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呈现(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让学生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同时,教师展示角的符号,让学生学会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3.操练(10分钟)
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角模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角模型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区分各种角,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12.部分学生在区分各种角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如何判断锐角、直角、钝角,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1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运用角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角的特征和各种角的区分的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还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认识角_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认识角_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角及其要素;
2.能够区分角的大小以及正角、直角、钝角、锐角;
3.掌握如何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
1.角的大小及其分类;
2.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正、直、钝、锐角的区分;
2.量角器的使用技巧。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准备:量角器、直尺、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1. 角的复习
教师通过询问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角的概念,如“什么是角?”“怎样用直线和点构成角?”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2. 角的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让学生分辨不同的角,如正角、直角、钝角、锐角,并介绍相应的定义和符号。
3. 角的测量
教师演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及用途,然后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利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4. 角的练习
教师让学生分别测量给定图形中的各个角,并判断是正角、直角、钝角、锐角中的哪种类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5.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对角的进一步认识,以及量角器的应用。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角的各种类型及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还学会了如何测量角的大小。
但是,在操作量角器时,有一些学生比较困难,需要进行特殊的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关注和指导。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学期备课一、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上学期测试情况,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
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本学期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编排了9个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一、有余数的除法,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
二、时、分、秒。
三、认识方向,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
五、分米和毫米,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
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
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六、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实际问题等等。
七、角的认识,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
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
八、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
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九、期末复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应用数概念和口算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会对加、减计算进行验算。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角》是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图形,让学生感受角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折纸、拼图等活动,亲手操作,观察和体验角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角的模型和图片,以及一些折纸、拼图等操作材料。
2.教学环境: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钟表、剪刀、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哪些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存在。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角的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角的特点。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和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和拼图,观察和体验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教案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角出示五角星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为什么他叫五角星啊?因为有五个角。
描出五角星的五个角,让学生跟着数,跟着比划。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角。
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到图形王国里认识认识角吧!板书课题:认识角二、观察操作,进一步认识角1.找角师:在图形王国里,老师请来一个同学们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来给同学们做向导。
(喜羊羊)他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句话。
(齐读)小朋友们,喜羊羊要到我们去干什么啊?好!那我们跟着喜羊羊一起出发吧!出示:三角板,数学书,剪刀;房子,窗户,钟面图片。
让学生在出示的图片上找出角。
同学们,你们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哪些角?交流2.识角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生活中的角,看来角真是无处不在!那你能仔细观察观察,说一说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角的各部分还有自己的名字呢!尖尖的地方叫做顶点,两条直线是它的边。
总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活动:同桌相互说角的组成现在你认识角了吗?喜羊羊带来了一道题考验考验大家,接受挑战吗?出示:判断图形。
3.比角(1)探究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用魔术的方法出示活动的角。
师:把活动角的一条边拉开到不成程度,提问学生教师如何变化的?提问:如何把变大的角变小呢?(2)从前,图形王国里有一对好朋友,他们一个叫蓝角,一个叫红角,但有一天他们却吵架了,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他们吵架吗?请观看小短片红角和蓝角。
总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画角同学们,你们认识了角的组成,角的大小,想不想自己画上一个漂亮的角呢?赶紧动手!出示:画角的方法。
先画顶点再画两条边。
三、练习巩固,运用角知识1、填空:⑴一个角有( )个顶点,有( )条边。
⑵三角形有( )个角,正方形有( )个角。
⑶ 画角时先( ),再( )2.判断⑴ 边越长,角就越大。
( ) ⑵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 ⑶角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 )3.数数角(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有多少个角?4.剪剪看,看谁的手巧?要求:剪一刀,分别剪出5个角、4个角、3个角。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不同类型的角,并能用角的特征来描述和比较角的大小。
这一章节的内容包括角的定义、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以及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角的初步概念,提高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各种角,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角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需要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角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能正确指出生活中的各种角。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和特征。
2.直角、锐角、钝角的区分。
3.运用角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角。
2.动手操作法: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剪、折、拼等,增强对角的认识。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带有角的图片和生活用品,如三角板、剪刀、硬纸片等。
2.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和数学游戏。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房屋、自行车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角,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角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相关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角的概念和特征,讲解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并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角的概念。
2.能够用眼观察物体中的角。
3.能够正确地用口语形容角的大小。
4.能够体验直角、钝角、锐角。
二、教学重点
1.角的概念,认识角。
2.角的大小的描述。
三、教学难点
1.表示角的大小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1.通过一些真实物品展示角的概念。
2.学生观察物品中的角,并自己期待一个直观感受。
3.引导学生发现角是由什么构成的。
4.播放视频,深入浅出的讲解角的概念,并出示实例。
2. 角的认识
1.让学生们自己在课堂上用手形模拟角,并口头表述观察。
2.向学生们展示一些标准的角,如直角、钝角、锐角等,并探讨它们的特征和特点。
3.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角,如电视、电脑、手机、家具等等。
3. 角的大小
1.给出不同角度的图片,让学生口头描述和命名各角度的大小。
2.出示用数字或字母标识角的标准方法,并要求学生们掌握。
3.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模拟,找到用手模拟角度大小的方法。
4.运用影视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直角、钝角、锐角。
4. 拓展活动
1.让学生们自由搭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把角的概念运用其中。
2.出示不同形状的多边形,让学生们自己计算多边形中各角的度数,从
而熟练掌握角的大小。
五、教学总结
在本堂课中,让学生们更深入的认识到了角的概念和大小表示方法,掌握了直角、钝角、锐角等的特征和特点,并且学会了通过各种方法来发现、描述和定义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课本第84-85页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
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
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等。
【教法与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了解角的特点,并能根据角的特点正确识别角,输出角的个数。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感受角的大小与张开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方法找到角并比较角的大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圆形的手工纸、一根毛线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
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
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
在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
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老师在上课前不小心把墨水洒到了这些图形上,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图形吗?(出示圆形)这是什么图形?
2、问:它们中哪一个最为特殊?特殊在哪里?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先出示ppt,再写板书:认识角)
二、学习新知
1、找角并抽象角
(1)从实物中感知角、并抽象角。
师:你能在这里找到角吗?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先指顶点,接着沿顶点延伸到另一条边,再沿着顶点延伸到另一条边)。
预设:学生如果指的不对。
可以示范(语句:老师听明白你的意思了,是不是........)
2、体验角的特点,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体验角的特点
①师: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1:尖尖的部分,两条直直的线。
(板书:尖尖的部分,直直的线)
教师说:所以这是个角(课件出示“圆弧”),用圆弧标记出来。
若学生无法指出,可适当提示。
②请小朋友用三角板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尖尖的)
师:在手心上看到了什么?(一个红点)
师指出这就是角的顶点。
(课件出示)
③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直直的)
(2)师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课件出示)
(3)摸一摸三角板的一个角,同桌互相说一说它的顶点和边。
3、判断角
师谈话:大家都认识了角,下面哪些是角呢?自己在学习单上判断,并用圆弧标记。
(1)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吗?如果不是角,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用“虽然它有一个顶点和一条边,但是另一条边不是直的,所以它不是角。
”这样的话说一说。
)
师:怎样变化,它就是一个角了?
4、生活中找角
角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角?
5、数角
师:老师这儿有几个图形?你能数一数这里有几个角吗?
6、画角
(1)观察画角方法,手指画角。
师:我们研究这么长时间的角了,到底怎么画角呢》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画角。
)
师:会画了吗?伸出你们的食指,一起来画一画。
(2)尝试画角,展示角。
①谈话:赶快动手试一试画一个角吧!
生自己动手画角。
②展示角。
(实物投影展示)
7、感知角有大小
师:老师搜集了一些同学画的角,我一起来看看。
他们画的一样吗?
预设:不一样。
有的大,有的小。
师提问:为什么不一样呢?
适时引出,原来角是有大小的。
8、比较角的大小,体验角的大小与张开程度有关。
(讲课要慢)
(1)比较角的大小。
师:这些角哪一个最大?哪一个角最小?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下吗?指出两个角大小差不多的,问:这两个角怎么比较大小?)
学生:它大。
(2)用活动角比较大小差不多的角。
①师:老师这儿有一个法宝。
活动角(出示课件,然后手拿活动角。
)
师展示活动角比较方法。
(活动角的顶点与这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然后使另一条边重合。
把活动角拿到另一个角边上,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观察另外的一条边与活动角的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
②师:老师做了一个角,你能使这个角变得大一些?预设:张开大一点。
师:你怎么知道变大的?有什么方法?
学生:量一量。
(可能会有错误,适时指出。
)
师:变小些呢?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些,只要怎样?因此,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④师:这是一个角,如果把这个角的两边延长,变成另一个角,这个角一样吗?看来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
5、比较角的大小
问:现在你能比较角的大小了吗?
(1)直接比较,引导观察
这里有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2)自主探究,诱发思考
问:又有一个角?你能想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3)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讨论。
(4)你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角的大小吗?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三、综合应用,巩固深化
课上到这里,你在圆里做出一个角吗?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
1、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开始,用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产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也充满了活力。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在本节课中,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
首先,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在各种感官协调合作下初步认识角。
其次,注重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保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对角的认识。
课后反思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我通过设计“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教学中我能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
本节课设计的“找”、“摸”、“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这一环节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贯彻执行新课标的理念与目标并非易事。
本节课我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关注不够,这方面,今后还应作更多的思考,并尝试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