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复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四首观沧海[东汉末]曹操诗歌回顾跟踪训练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

B.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再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凄凉。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渲染了大海的气势。

“何”字体现了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

D.诗歌的最后两句是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对这首诗的写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人在描写大海的生机勃发时,是用山岛的草木来点染烘托的。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画面由静转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

C.诗人写“日月”“星汉”,采用了写实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D.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3.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人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入诗歌里,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B.这是一首说理诗,字里行间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C.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抱负。

D.这首诗可以说“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诗歌回顾跟踪训练1.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心旷神怡。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丰富。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3.下面诗句与本诗主题不相符的一项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代诗歌四首》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习题及答案(一)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首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句开篇便将诗人置身于高山之巅,俯瞰着辽阔的大海,展现了一种豁然开朗、壮阔无边的视野。

接着,“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通过对水与山的形容,展现了大自然的深邃和静谧。

诗中的“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使人感受到季节更替和自然界的力量。

诗中的节奏铿锵有力,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而又深刻。

每一个景物和景象,都仿佛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幅画面,清晰而生动。

整首诗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震撼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宏大感受。

因此,读完《观沧海》,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豁达和高远,也能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壮阔和生命的无限可能。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诗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杨花飘落,子规啼鸣,表现了季节更替和自然生命的流逝。

这两样景物不仅仅是描绘,更是通过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界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思和无奈。

杨花落尽可以视作春天的落幕,而子规啼则是秋天的预兆,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中的“闻道龙标过五溪”,则是诗人听说龙标即将经过五溪,意味着他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

而“我寄愁心与明月”,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愁和对心中情感的寄托,而“随风直到夜郎西”,则是对远方的思念和期盼。

总体来看,通过对杨花和子规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变迁,更通过自然景物的象征性意义,抒发了人生的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三)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描绘了行舟在宽阔的江海上的情景。

首先,“潮平两岸阔”表现了江海水势平静,两岸辽阔开阔,这种开阔感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境界的宽广和开阔。

八年级上《诗四首》(含答案)

八年级上《诗四首》(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八年级上《诗四首》一、《归园田居》(其三)1 诗中表明诗人身为文人而不会种田,又缺乏经验的诗句是,2 诗中能够表现诗人辛苦劳作的诗句是,3 诗中表现诗人回归大自然,美好愿望实现后的愉悦心情的诗句是,4 诗中描写种豆地点和长势的诗句是,5 诗中诗人描写诗人早出晚归,愉快劳作的诗句是,6 诗中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热爱的诗句是,7 诗中表明作者的劳动态度认真而勤恳的诗句是,8 诗中表明作者因不愿在污浊的世界中失去自我而与黑暗的官场生活决裂的诗句是,9 本诗作者是我国东晋著名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请写出你所喜爱的陶渊明的诗句,并谈一谈你的理解(除本诗外)10 景中凹显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二《使至塞上》1 诗中形容漫漫征程,孤寂艰苦的诗句是,2 诗中描写大漠独特的风光之美的诗句是,3 诗中表现诗人行程遥远、艰难的诗句是,,5 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抒发作者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6 诗中被清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的诗句是,7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塞外壮美景观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8 诗中交待出使地点及目的地的诗句是,9 诗中暗示诗人政治生涯漂浮不定的诗句是,10 诗中最能表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特点的诗句是,11 苏轼评价王维诗说“读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请你写出能表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的名句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三《渡荆门送别》1 诗中表现诗人对蜀中山水无限眷恋的诗句是,2 诗中描写山水景象的诗句是,。

,3 诗中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游子留恋故乡的诗句是,4 诗中交代作者漫游行踪的诗句是,5 诗中描绘作者离开荆门山后,眼前呈现壮丽景象的诗句是,6 诗中与“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描写手法相似的诗句是,7 请写出我国古代诗句中表现送别之情的连续的两句8 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9 诗中描绘了舟过荆门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四《登岳阳楼》1 诗中交代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的一句是2 诗中以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的一句是3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江、湖系之,交代岳阳楼的所在的一句是4 全诗中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的一句是5 本诗写景中,远景、近景合而为一的一句是6 描绘了湖面风平浪静,落日缓缓下沉,衬托出傍晚的安宁的一句是7 诗中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的诗句是,8 诗中交代了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的一句是9 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思索,在徘徊,融入了些许惆怅的一句是10 诗中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的诗句是,11 诗中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的诗句是,12 诗中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了叙述其事的诗句是,13 表现诗人顾影自怜和无限悲凉的身世的诗句是14 诗中语意双关,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及诗人的无限悲恨的诗句是,参考答案一《归园田居》(其三)1 诗中表明诗人身为文人而不会种田,又缺乏经验的诗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古诗四首第1首野望[唐]王绩诗歌回顾跟踪训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C.颔联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牛群、猎马等,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D.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彷徨心情和无所事事、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3.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运用了相同手法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第2首黄鹤楼[唐]崔颢诗歌回顾跟踪训练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下列对本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B.“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邈远,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古代诗歌四首》(精选习题)(解析版)

《古代诗歌四首》(精选习题)(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jí) 水何澹.澹(dàn)B.幸甚至哉.(zāi) 山岛竦峙..(sǒng chì)C.洪波涌.起(yǒng) 子规啼.(tí)D.风正一帆悬.(xián) 秋风萧瑟..(xiāo sè)【答案】C【解析】碣jié 峙zhì 悬xuá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山岛竦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到达,登上。

(2)水波荡漾的样子。

(3)耸立。

(4)达到极点。

(5)停宿。

(6)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7)柳絮。

(8)给。

【解析】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枯藤/老树/昏鸦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答案】D【解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古代诗歌四首》(有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有答案)

七年级语文部编教材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考试题集锦赏析(一)《观沧海》曹操中考试题赏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和博大胸怀。

1、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3分)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①观沧海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答: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昂5、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

答: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6、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7、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答:海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8、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答: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9、简要赏析画线句。

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

课内古诗文01:《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名著知识梳理(统编版2024)

课内古诗文01:《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名著知识梳理(统编版2024)

第一讲古代诗歌四首一、考点诗歌思想内容二、知识点讲一、《观沧海》(东汉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2.诗词鉴赏(1)题目:“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内容:这首四言绝句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3、作者简介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2.诗歌鉴赏(1)作者表达情感: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观沧海》曹操【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作者】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背景】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的话,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主题思想】《观沧海》描摹了大海气吞山河、笼涵宇宙的雄伟景象,抒发诗人雄浑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统一祖国的愿望。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七年级上期古诗四首复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期古诗四首复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古诗四首阅读复习题《钱塘湖春行》默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解释:云脚:指低垂的云。

暖树:向阳的树。

乱花:杂花,各色各样的花。

二、翻译:在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水初涨,远望湖面与岸齐平。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哪家新来的燕子衔春泥筑巢。

各种各样的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刚长出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

三、主题:诗人通过描绘了早春西湖的明媚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赏析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

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几处”和“谁家”表现出初春的春意渐显,“争”、“啄”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把初春时的小精灵描绘的机灵可爱。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各种各样的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刚长出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乱”字贬词褒用,极言花多花艳,“浅”字写春草低矮柔嫩,“渐欲”“才能”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

不仅描绘了景物之美,而且还包含了游西湖者众之意。

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反复诵读《观沧海》,边读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

参考答案:诗人登上碣石山,居高临下,广阔的大海尽收眼底。

秋风萧瑟,洪波涌动,巨浪滔天,激荡着诗人的情怀,让他展开了雄奇的想象:日月星辰仿佛从大海中升落,宇宙天体的光明灿烂似乎从大海中孕育。

本诗语言质朴平易,同时“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营造出的壮阔宏伟、雄浑苍劲之感,诗人表达的自信豪迈、昂扬奋发之情,都表现出刚健的风格。

这首四言诗音节短促,“二二”节奏铿锵有力,同时诗句末多仄声,又增强了音调的铿锵之感。

二、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参考答案:【示例】这一联千古名句,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认真品味。

首先要理解字面的意思。

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

可见船在江正中,而写景的观察视点又是在船上,所以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这样的诗句。

这两句还有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两岸阔”“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自由发挥,丰富诗中的画面内容,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起笔,既指明时令,又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结合诗句试加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四、《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假如你身处其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参考答案:这首散曲的语言富有特点,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只有最后一句的“在”例外),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

古代诗歌四首常见题目及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常见题目及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整理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描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情景。

碣石山上树木葱茏苍翠,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吹来,林木簌簌作响,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2、整首诗从第2行到第6行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这样写有何好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3、4句是实写,表现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后两句是虚写,表现了大海的博大胸襟。

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决心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3、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水何澹澹”是动景,“山岛竦峙”是静景,动静结合,表现了大海辽阔壮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决心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4、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展示的画面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日月的运行,好像都出自于这浩渺大海的吞吐中;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大海中产生出来的。

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写“杨花落”,点明暮春的时令,渲染悲凉感伤的氛围;“子规啼”给人以悲哀凄惨之感,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人格化,期望明月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友人,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以及对官场的不满。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古代诗歌四首》(精选习题)(解析版)

《古代诗歌四首》(精选习题)(解析版)

《古代诗歌四首》(精选习题)(解析版)《古代诗歌四首》(精选习题)(解析版)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下面将为你介绍四首精选习题,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诗歌作品。

第一首:《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在静夜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床前明月光”,以形容明月的明亮之光开篇,给人以安静、祥和的氛围。

接着,“疑是地上霜”,将明月借喻为地上的霜,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悟。

最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诗人抬头望着明月的动作,抒发了思乡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首:《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手,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豪情壮志。

开头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形象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同时暗示出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

接下来的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进步和超越的心态,鼓励自己不断向上攀登,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

第三首:《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

诗人通过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首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通过描绘国家破败和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望和悲伤;接下来的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揭示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生活的不满,具有强烈的悲愤情绪。

第四首:《登金陵凤凰台》- 杨维桢百丈金陵百万家,天子江山锦绣遮。

帘卷东风春色在,红楼一曲是长恨。

这首诗出自明代文学家杨维桢之手,描绘了金陵城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的疾苦。

第一句“百丈金陵百万家”,通过大胆的夸张手法,表达了金陵城的繁盛和人口众多。

接下来的两句“天子江山锦绣遮,帘卷东风春色在”,通过描述皇帝的统治和春天的景象,展现了帝国的繁荣和春光明媚的画面。

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答案:一、朗读、背诵这四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观沧海》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分析:《观沧海》描写了山岛、树木、百草、海水、日月、星汉,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沧海景象的描写,以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浩瀚壮阔、包容天地的宏大气概与形象,显示出诗人博大的胸怀。

2.发挥你的想象,描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分析:“阔”字表现了涨潮时长江气势宏伟、水面辽阔,“悬”字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第一句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第二句愈见精彩,风虽正,却很猛,那帆也变成了弧形,正所谓“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

3.《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语句透露这一点?分析:《钱塘湖春行》善于抓住细节来表现早春的特点。

如诗中的“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争暖树”“啄春泥”等词语,都生动的表现了初春的景象。

4.《天净沙秋思》中,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富有情味的画面。

假设你身处这样的情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分析: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雅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四首观沧海[东汉末]曹操诗歌回顾跟踪训练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

B.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再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凄凉。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渲染了大海的气势。

“何”字体现了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

D.诗歌的最后两句是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对这首诗的写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人在描写大海的生机勃发时,是用山岛的草木来点染烘托的。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画面由静转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

C.诗人写“日月”“星汉”,采用了写实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D.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3.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人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入诗歌里,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B.这是一首说理诗,字里行间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C.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抱负。

D.这首诗可以说“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诗歌回顾跟踪训练1.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心旷神怡。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丰富。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3.下面诗句与本诗主题不相符的一项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和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和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和答案1.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___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改写:1.划分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___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用原文填空:1.___的《观沧海》中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诗中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虚写诗人想象之景的句子是“海天一色,无边落木萧萧下”。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

2.《天净沙·秋思》中的主旨句是“此时此夜,难为情何?”。

二、课时达标一)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题目。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___一帆悬。

___生残夜,___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改写: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季的景色。

可以从“___入旧年”这句话中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其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___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一幅宽阔而壮观的海景画面。

如果身临其境,会感到心旷神怡,身心愉悦。

4.“___生残夜,___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这两句话通过对时间的描绘,表现了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

他的诗以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3、虚写诗人想象之景的句子是: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3、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具有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钱塘湖春行》一、常识填空1、《钱塘湖春行》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钱塘湖春行》选自《》,作者,字,号;是代著名诗人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颈联是:2、诗中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3、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是:4、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3、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4.“几处早莺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争”和“啄”字用得好,分析好在哪里?《天净沙秋思》一、常识填空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_____ 。

“天净沙”是_____ ,“秋思”是_____ 。

2、《天净沙秋思》作者 _____ ,是__________ 代著名 __________作家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 __、____ __、___ 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 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下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恬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请语”,作品因此更感人。

D、这首小令仅28个字,生动地表下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5、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

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4、这首诗运用了映衬手法,请指出一处相互映衬的内容及其作用。

5、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答案)《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王湾,是唐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初春。

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钱塘湖春行》一、常识填空1、《钱塘湖春行》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七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诗人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颈联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诗中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孤山寺北贾亭西;绿杨阴里白沙堤。

3、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探究提高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如:“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3、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换作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天净沙秋思》一、常识填空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2、《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四、探究提高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课后完成)深秋,夕阳西下。

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独自承受长夜漫漫,怎么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