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文言文比较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文言文比较阅读
2020温州--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材料一
听蕉记
[明]沈周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
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①。
然蕉曷②尝有声,声假雨也。
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③也。
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④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
迨⑤若匝匝㴙㴙⑥,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⑦,如珠倾,如马骧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选自《石田先生文钞》[注释]①不忒(tè):没有差别。
②曷:疑问代词。
何,什么。
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
④戛摩:击撞摩擦。
⑤迨:等到。
⑥匝匝㴙㴙(zé):象声词。
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
⑧骧:奔驰。
◎材料二
夜雨有作
[宋]张嵲
睡足秋堂夜雨声,
天涯此夕叹飘零。
空阶滴沥肠堪断,
更向芭蕉叶上听。
(选自《全宋诗》◎材料三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
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
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
(选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
◆阅读材料一,探析声美。
12.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13. 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4. 《听蕉记》是如何用文字表现雨打芭蕉的声音美?结合画线句,加以分析。
◆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
15. 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三则材料,探因溯源。
16.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根据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17. 概述你对“雨打芭蕉”这一古典意象的理解。
【答案】12. (1). 接受,承受 (2). 借,凭借 (3). 竖立 (4). ②
13. 蕉叶大而空,承接雨的时候发出声音。
或:蕉叶为静态,雨为动态,动静相碰撞而有声。
或:雨有大有小,有疏有密,不同的雨落在蕉叶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14. 画线句用一组叠音拟声词,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雨落蕉叶上或疾或徐、或疏或密等特点;通过僧人诵经、骏马奔驰等比喻来描摹雨打蕉叶的声音,极富新意,有通感之趣。
运用排比句式,读来节奏分明,极富音乐的律动感,让人联想到雨中芭蕉摇曳生姿的美感。
15. 通过“天涯”“叹”等词读出了诗人的飘零孤寂,从“雨打芭蕉”声比空阶滴沥的雨声让人听着更断肠,进一步感受到了他的愁思深重。
16. 雨打芭蕉有独特的声音美,启人遐想;雨打芭蕉动静相能,让人有所得于动静之机;雨打芭蕉之声让人闻而生思,借此舒怀,寄托幽微之情思;芭蕉尤宜于雨中观赏,“听蕉”是一种有韵味、雅致免俗的生活方式,所以深受喜欢。
17. 雨打芭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景象,能触发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体现了人们对清新雅致生活的追求,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是一个极富美感和韵味的古典意象。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归纳整理多种方式进行理解识记。
承:字源推测法。
会意字。
甲骨文,上部像一个跪坐的人,下部像两只手,表示双手向上,托住一个人。
本义是捧着、举起、承受。
假:参考成语法。
狐假虎威,意思是狐狸凭借仰仗老虎的威风。
假,凭借、仰仗的意思。
参考可知,“声假雨也”的“假”,也是“凭借、仰仗”的意思。
植:课内迁移法。
“亭亭净植”的“植”,竖立。
迁移到课外,“则蕉亦默默静植”的“植”也是“竖立”的意思。
伺:查阅词典法。
《古代汉语词典》中“伺”字的释义有三项,结合上下文,②“等待,守候”比较恰当,“以伺雨”意思是来等待雨。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1.“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概括为“蕉叶大而空,雨点落上的时候发出声音”。
2.“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概括为“雨有大有小,有疏有密,不同的雨落在蕉叶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3.“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概括为“蕉叶为静态,雨为动态,动静相碰撞而有声”。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句子所表现的声音美。
词语:“匝匝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运用一组叠音拟声词,摹拟雨打芭蕉的声响,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雨落蕉叶上或疾或徐、或疏或密等特点。
修辞方法:“如僧讽堂,如渔鸣榔,如珠倾,如马骧”,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
通过僧人诵经、珍珠倾泻等比喻来描摹雨打蕉叶的声音,形象而富有新意;四个比喻句构成排比,使语言富有气势。
短句,读起来节奏明快,极富音乐的律动感,更能表现雨打芭蕉声音的疾徐、疏密之美。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这首诗写诗人在秋季雨夜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感叹自己的飘零孤寂,抒发自己的深重愁思。
“天涯此夕叹飘零”,“天涯”“叹”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
“肠堪断”,“空阶滴沥“的雨声让诗人的心情悲伤到了极点,一个“更”字表明“雨打芭蕉”的声音让人更加悲伤,表现了诗人此时的深重愁思。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听蕉记》中“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
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概括为“雨打芭蕉有独特的声音美,启人遐想”;“蕉雨固相能也。
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概括为“雨打芭蕉动静相能,让人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蕉林书屋图小序》中“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概括为“芭蕉尤宜于雨中观赏,‘听蕉’是一种有韵味、雅致免俗的生活方式”;“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概括为“雨打芭蕉之声让人闻而生思,借此舒怀”。
因此深受古人喜欢。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雨打芭蕉”是一种自然景象,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意象,出现在各种文学、书画及音乐作品中。
文人墨客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雨打芭蕉”的景象中,变幻出千般妙韵、万种心曲,或空灵、或悲戚、或欢快,创作出了无数动人的诗篇,体现了人们对清新雅致生活的追求。
【点睛】《听蕉记》参考译文:芭蕉,叶子大而空,承接雨点时会有声响,因雨点的快慢疏密而发出不同的声响,不会有差误。
但蕉叶何尝有声,它是借助雨点才发出声音的。
雨点不落在蕉叶上,那么芭蕉也只是默默地静静地栽种在那里;蕉叶不空,雨点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蕉叶与雨点本来就是相互起作用的。
蕉叶是静的,雨点是动的,动的雨点与静的蕉叶相碰撞而发出声响。
声响又是能够进入耳朵的。
及至耳朵接受了雨打芭蕉之声,人们用“匝匝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来摹拟这种声响,觉得它像僧人在佛堂诵经,像打鱼人驱鱼的木棒在敲响,如珍珠倾泻,如骏马奔腾,至于将听到的声音想象成什么,那又属于听者的佳妙了。
长洲人胡日之将芭蕉种在庭院来等着下雨,以“听蕉”为别号,这样看来他对动与静的机理有所领悟了吧?
《闲情偶寄》节选参考译文:房子周围只要有些空地,就应该种芭蕉。
芭蕉能让人有情趣而且不落俗套,跟竹子的功效一样。
《蕉林书屋图小序》参考译文:芭蕉这种植物,在风和日丽、天气微阴、月色皎洁时观看皆适宜,更让人喜欢的是芭蕉叶上听雨声。
尤其有韵味的是在下雨时,雨滴敲击台阶,声音互相回应,孤独的旅人听到这声音,产生了思念之情,伤感的人听到这声音,借此舒怀。
2020台州--文言文阅读(14分)
【甲】
宾王,义乌人。
七岁能赋诗。
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
文明中,徐敬业起兵欲反正,往投之,署为府属。
为敬业作檄①传天下,暴斥武后罪。
后见读之,矍然②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
”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
【乙】
唐考工员外郎宋之问③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
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且为诗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第一联搜奇覃思④,终不如意。
有老僧点长命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夜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答曰:“弟子业诗,适遇欲题此寺,而兴思不属。
”僧曰:“试吟上联。
”即吟与之。
再三吟讽,因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
又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僧所赠句,乃为一篇之警策。
迟明⑤更访之,则不复见矣。
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
(节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檄:古代官府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章。
②矍然:吃惊的样子。
③宋之问:初唐时期诗人。
④覃思:深思。
⑤迟明:黎明。
15. 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多种。
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1)联系课文。
(2)查阅字典(2 分)。
“属”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以下几种常见义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下列两个“属”的正确义项,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属:①zhǔ连接;②zhǔ嘱托,嘱咐;③zhǔ劝请,邀请;④shǔ种类;⑤shǔ官属,部属;⑥shǔ隶属,属于。
A.署为府属 ________
B.而兴思不属 ________
16.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少年夜久不寐而吟讽其苦何耶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18. 楼联“山月常明,应知诗杰丞临海;湖波乍涌,恍见文澜动则天”提到了甲文所叙述的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9. 两文为了表现骆宾王的才华,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1). (1)①有人 (2). ②于是,就 (3). (2)A.⑤ (4). B.①
16. 少年夜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
17. 等到(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逃亡,(人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18. 骆宾王多次写奏章议论政事,得罪朝廷,被贬为临海县丞;骆宾王写的讨武檄文让武则天惊叹。
19. 甲文写骆宾王“七岁能赋诗”,这是正面描写;写武则天对骆宾王的讨武檄文备加赞赏,这是侧面描写。
乙文写骆宾王帮助宋之问续写诗歌,这是正面描写;写宋之问惊异于骆宾王的诗才,这是侧面描写。
【解析】
【15题详解】
(1)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翻译。
根据所给的一个句中的虚词,推断另一个句中相同的虚词的意思。
①所给句是“今或闻无罪”: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
或:有人;根据这个提示,“或以宾王对”中的“或”就该译为:有人,整句译为:有人便告诉她是骆宾王;
②所给句是“因往晓之”:于是就去劝他。
因:于是,就;根据这个提示,“再三吟讽,因曰”中的“因”就该解释为:于是,就,整句译为:反复吟诵了几遍,于是就说。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
根据所给义项选择。
要先把我句子意思,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署为府属:成为徐敬业的幕僚部属。
属:应取第⑤义项,shǔ官属,部属;
B.而兴思不属:但诗兴构思不能连接。
属:应取第①义项,zhǔ连接。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为:年轻人深夜不睡觉,却在这里苦苦吟诗,到底为什么?根据句意来划分:少年夜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倒装句要在翻译时,把语序调整过来;如果有省略句式,翻译时,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
译文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语句通畅。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及,等到;败,失败;亡命,逃命,逃亡;所之,去了哪里。
【18题详解】
本文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原文“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可见“山月常明,应知诗杰丞临海”这句是写骆宾王多次写奏章议论政事,得罪朝廷,被贬为临海县丞;由原文“为敬业作檄传天下,暴斥武后罪。
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可见“湖波乍涌,恍见文澜动则天”是写骆宾王写的讨武檄文让武则天惊叹。
【19题详解】
甲文“七岁能赋诗”,是对骆宾王正面描写;“为敬业作檄传天下,暴斥武后罪。
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写武则天对骆宾王的讨武檄文备加赞赏,这是侧面描写;
乙文“再三吟讽,因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又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看余度石桥’”写骆宾王帮助宋之问续写诗歌,这是正面描写;“之问愕然,讶其遒丽”“僧所赠句,乃为一篇之警策”,写宋之问惊异于骆宾王的诗才,这是侧面描写。
【点睛】甲参考译文:骆宾王,是义乌人。
七岁就能写诗。
武则天统治时期,多次上奏,后来获罪被贬作临海丞(官名),心情苦闷无法实现理想,于是放弃官位离开了。
文明(年号)年间,徐敬业准备起兵拨乱反正恢复李氏的统治,骆宾王前去投靠了他,成为徐敬业的幕僚。
骆宾王为徐敬业写了讨武檄文流传天下,文中痛斥武则天的罪名。
武则天读了以后,很惊讶问:“这是谁的手笔?”左右告诉她是骆宾王。
武则天说:“如此有才能的人却不重用,这是宰相的过错。
”后来徐敬业战败,骆宾王四处逃亡,不知道去了哪里。
乙参考译文:唐代考功员外郎宋之问因事屡次被贬,后来放还,到了江南。
途中游览灵隐寺,这天夜晚明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挖空心思地作出了第一联,但终究感觉不合心意。
有个老僧点着长命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深夜不睡觉,却在这里苦苦吟诗,到底为什么?”宋之问答道:“弟子修业于诗学,刚才我想赋诗以题此寺,无奈没有诗兴表达不了心意。
”老僧道:“请你试吟上联。
”宋之问就把第一联吟诵给他听。
老僧听了后反复吟诵了几遍,便说:“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十分惊讶,惊讶于这两句诗的遒劲壮丽。
他又接着把这首诗吟到终篇:“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老僧所赠的诗句,却是全篇中最精妙的地方。
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却找不到他了。
寺中的僧人有知道他的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
”
2020宁波--请你参与“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阅读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
子瞻于匡庐道之矣。
此亭不暱①于山,故能尽有山。
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②层霄而上。
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
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
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
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③然。
而众妙都④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选自祁彪佳《寓山注》)【注释】①暱:同“呢”,亲近。
这里指挨近,靠拢。
②掖:搀扶。
挟持。
③沤:水中气泡。
④都:汇聚。
【亭之址·有讲究】
13. 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
14. 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
(1)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临:_________
(2)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
【亭之景·有情味】
15.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
【亭之名·有因由】
16. 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
【探究成果】
17. 请你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
【答案】13.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
14. (1)居高面下
(2)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
15. (1)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2)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
16. 祁彪佳认为在此亭不仅能欣赏妙景,还能有神清气爽的奇妙感受,所以将此亭命名为“妙赏亭”。
17. (1). (1)悠闲自在 (2). (2)得意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意思是:寓山园林的美景,不能以寓山结束,大概因为身处在寓山之中吧。
故断句: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
【14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中实词及内容的理解。
(1)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注意:“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意思是: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
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2)解答此题,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
阅读全文可知,“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在池中设立小岛,在小岛上设立亭阁,好像大海中一个气泡)”,描写了妙赏亭建造的位置。
【15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
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山,沿着山路,名词作状语;水声潺潺,潺潺的水声;而,表承接;泻出,飞淌下来。
(2)暱,靠近;故,所以;尽,全。
【16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首先理解划线句子的意思,结合作者的身世背景理解作者把亭命名为“妙赏亭”的原因。
“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意思是:水流拍打着石头,穿过树林,发出冷冷的响声,不仅可以忘饥渴,而且能洗涤十年尘土肠胃。
“激石穿林,泠泠传响”是对景物的描写、赞美,“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是由眼前景抒发情感。
祁彪佳以为他的寓山“众妙都焉”,又以高士逸人自诩,隐约透出一股辛酸。
为求解脱,不愿与腐败政治同流合污,他把所有尘埃俗世中的劳役伤神彻底抛在脑后,在这个亭子里不仅能欣赏妙景,还能洗涤心灵,带来奇妙感受,所以将此亭命名为“妙赏亭”。
【17题详解】
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解答此题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结合文章内容和创作背景作答。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
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
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作者写醉翁亭,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道出亭的来历:“作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同时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说明“醉翁”二字的深意,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态,把难言的被贬谪的苦衷寄托在山水中。
乙文,祁彪佳在丙子岁(1636)日记中多次写到在寓山“垒石成峰”,他亲自指点匠工,有时也自己动手。
甚至慨叹“予真愚公也”。
一旦园成,看到自己的心血成了美景奇观,娱悦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祁彪佳以为他的寓山“众妙都焉”,又以高士逸人自诩,流露出他得意的心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
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园林的美景不能以寓山结束,大概因为身处在寓山之中吧。
苏轼在庐山中就悟出了这个道理。
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
几层楼台,牢固地建立在深绿色的陡崖峭壁上,常常有云气若隐若现地飘浮,好像被云霄挟持着向上浮动。
仰起头使劲看,仿佛自己遨游天宇,几乎不觉身在亭间。
突然回头看,好像在一片湍流中。
水流拍打着石头,穿过树林,发出泠泠的响声,不仅可以忘饥渴,而且能洗涤十年尘土肠胃。
在池中设立小岛,在小岛上设立亭阁,好像大海中一个气泡,众多的妙趣都汇聚在这里,怎么能不使品德高尚的人欣赏呢!
2020自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①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
”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盂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②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③,发甲卒为穿圹④,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大牢,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⑤,令“葬之于人腹肠”。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注】①棺椁(guǒ):套棺。
②文梓:有纹理的梓树。
③题凑:指护棺的木块。
④穿圹(kuàng):摭墓穴,挖坟坑。
⑤太官: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