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肯尼迪回忆录》
材料3:双方都是用走到战争边缘的威慑手段,通过谈判解决 问题,从而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冲突;通过政治谈判和平解决 争端是处理危机的最终选择;这种处理危机的方式被认为是 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
特点: 1、大国之间的国家 利益之争,具有强烈 的意识形态色彩。 2、明显的地缘政治 特点,多发生在两大 阵营的地理边缘地带。 3、美苏两国都竭力 避免直接冲突(代理 人战争) 4、两极格局实力并 不对称,美国集团要 比苏联阵营强大
不结盟运动的会标
不爱坐飞机的总统——铁托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是不结盟的主要创始人。为了取得新兴国
家的理解和支持,他在10年间访问了30多个国家。由于他不喜欢 乘坐飞机,因此他最初出访时是乘坐游艇。可后来要去的国家越 来越远,他也不得不改坐飞机了。
铁托
三、群雄崛起——多极化力量的成长
5.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 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斯大林
(3)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 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一、博弈与暗战——冷战与两级格局的形成
1.背景:
材料1:“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 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 子并承担责任。” “称霸世界”战略
美攻苏守
美苏冷战的阶段表现
时间 1958年 1962年 1979年 1985年 1987年 1991年
事件

第二次柏林危机与“柏林墙”

古巴导弹危机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大搞军备竞赛,提出“战略防御计划”
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缓 和
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美苏签署《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三、群雄崛起——多极化力量的成长
3.中国崛起——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64
1967
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1970
1971
中国恢复联合 国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
1972
1972
中日建交
三、群雄崛起——多极化力量的成长
4.第三世界的兴起——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1)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 下举行,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 (2)不结盟运动:是在万隆会议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万隆会议一起,是发展中国家以 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1955年成立“ 华 约 ” , 对 抗 “ 北 约 ”, 标 志 着 两 极 格 局 正式形成。
形 成
地 缘
第一次柏林危机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西德)
(东德)
两极格局的形成
(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55“华约”)。 (2)认识:
①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2.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 1947年3月“ 杜 鲁 门 主 义 ”出台 1947年成立 共 产 党 和 工 人
治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党情报局
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格
经 济
1947年美国提出 “马歇尔计划”
1949年成立经 济 互 助 委 员 会

扶持和控制西欧


事 1949年成立“北约”
版画《苏联专家援建》 苏共发表偏袒印度的声明。
“布拉格之春”中被涂纳粹标志的 苏军坦克
匈牙利事件中斯大林像被推倒
材 料 : 1960年7月,苏联政府单方面决定,在一个月内 撤回全部1390名援华专家,废除343个专家合同和257个科技 合作项目。此举给中国的 经 济建设和科技事业造成巨大损失 ,很多在建的重要工程被迫下马。1961年,苏联又趁中国经 济困难之际,要中国连本带息归还朝鲜战争时期的军事贷款 (本息共计达14.06亿卢布)。苏联对中国施加的压力严重 损害了两国关系,为了顶住苏联的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利 益,中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91年
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 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前 社会主义国家都发生了剧变
8·19事件戈尔巴乔夫被 宣布不能履行总统职务 南斯拉夫解体
1991年12月26日 苏联正式解体
四、骤然崩塌——两极格局的瓦解
2.苏联解体(1991.12)
(1)原因 ①根本: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②直接: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 ③外部:东欧剧变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一、博弈与暗战——冷战与两级格局的形成
1.背景:
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首脑 相继召开一系列会议,在缔结一系 列条约和协定后,建立了以美苏两 大国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两极 格局的基础(框架)
一、博弈与暗战——冷战与两级格局的形成
1.背景:
材料1: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 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 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 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 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1.背景: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材料:“一幅横贯欧洲大陆 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 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 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 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 联的势力范围内……”。
——《和平砥柱》
(5)“冷战”的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为“冷战”推波助澜。
一、博弈与暗战——冷战与两级格局的形成
第18课 冷战与 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 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博弈与暗战——冷战与两级格局的形成
概念解析:
材料:“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 国家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 敌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
思考:冷战的主要对象、主要手段 是什么?阅读课本110页,找出课 本中对冷战的定义。
①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 日本经济“起飞”及
其要成为“政治”大 国的追求
②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 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 • 中苏关系破裂
③中国复兴
• 拥有“两弹一星” •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 •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④第三世界的兴起
• 万隆会议的召开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材料: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
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1987年度日本的《经济白皮书》宣布:“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供应国”,日本
要起到“19世纪的英国和战后美国所起的作用”。1993年4月,日本发表外交蓝皮书,提
出“日本应在国际上发挥与国力相称的领导作用”。
三、群雄崛起——多极化力量的成长
三、群雄崛起——多极化力量的成长
1.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1)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材料: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 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 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德国总理阿登纳
欧洲联合的原因: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2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1)消极
①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 局部热战的局面。 ②政治上,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分裂为两个
敌对的阵营,国际关系严重恶化。 ③经济上,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发展。 ④军事上,美苏两国长期军备竞赛和地区竞争,导
2.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波兹南事件 (1956)
苏联镇压“布 拉格之春” (1968)
匈牙利事件 (1956)
1956年波兰反苏联控制的波兹南事件
①苏共二十大后,中苏之间的政治 分歧逐渐加大。 ②1957年莫斯科会议以后,苏共领 导人大力推行大国沙文主义路线。 ③1958年4-7月间,苏联向中国政 府先后提出在中国领土和领海上建 立中苏共管的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 的要求。 ④1959年9月,中印边境冲突爆发,
1945年雅尔塔体系 奠定两极格局 的框架
1946年铁幕演说 拉开美苏冷战 的序幕
1947年杜鲁门主义 1945北约与1955华约
美苏冷战开始
两极格局
的标志
正式形成
二、时急时缓——冷战的发展
第一阶段 50年代末——60年代初
既有缓和 又有紧张
第二阶段 60年代中——70年代末
苏攻美守
第三阶段 80年代——90年代初
(1958年)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年)
欧洲 共同体
(1967年)
①欧洲联合思想由来已 久。
②战后,欧洲各国实力 削弱,国际地位下降, 需要重振欧洲。
③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④法德和解。
⑤应对美、苏的威胁。
三、群雄崛起——多极化力量的成长
1.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2)日本经济的“起飞”并追求成为“政治大国”
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 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 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 渗透取个新名词,叫做‘冷战’。”
——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 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 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 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表演说 (1946年1月20日)
材料2: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 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 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 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 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保卫安全”战略
(4)美国战后欲称霸世界,在 全球进行扩张,将苏联视为最大 障碍。苏联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 响,与美国矛盾尖锐。
一、博弈与暗战——冷战与两级格局的形成
材料:日本的经济恢复工作到40年代末已
基 本 结 束 , ……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
进入战后持续高速増长时期,1960年国家经济
实力上升到世界第五位,1968年以后跃居世界
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并在企业经营规模、劳
动生产率和资本装备率方面日渐 逼 近美国的水
平。日本从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斯大林(1945年于雅尔塔)
盟友
对手
材料2:法西斯的消亡导致战时
同盟合作的基础瓦解,使得美苏合
作的共同利益消失......
(2)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沈志华《冷战五书》
一、博弈与暗战——冷战与两级格局的形成
1.背景:
材料1: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
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我们
二、时急时缓——冷战的发展
1958年, 第二次柏林危机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
德国分裂(1949)
197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
朝鲜分裂 (1948)
1950年, 朝鲜战争
1955-1975年 越南战争
国际关系总体形势: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冷热交织
二、时急时缓——冷战的发展
根据材料及所学,探析冷战特点
(2)影响:标志着冷战结束,美苏两极格局崩溃。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 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四、骤然崩塌——两极格局的瓦解
【思考1】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
(1)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 (2)美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3)苏联的退让和妥协 (4)苏联解体(直接原因)
【思考2】冷战的影响
材料1: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 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赫鲁晓夫回忆录》
材料2:一旦领导人犯错,我们输掉的就不仅仅是我们自己, 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希望和我们的国家,还有全世界的人, 他们在这场核冲突中没有插手,没有发生,甚至一无所知而 他们的生命之火却要被核战争扑灭……
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尼克松,1971年
1.东欧剧变 1989年
四、骤然崩塌——两极格局的瓦解
波兰、匈牙利发生政变
1989年11月9日 柏林墙被推翻
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
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
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
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
于我们。
——杜鲁门
材料2: 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 有生命力,更稳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 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 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