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微小膜壳绦虫和缩小膜壳绦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微小膜壳绦虫和缩小膜壳
绦虫
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微小膜壳绦虫和缩小膜壳绦虫
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nana,短膜壳绦虫)和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d iminuta,长膜壳绦虫)
【要点解析】
1.生活史
两种绦虫均为鼠类肠道常见寄生虫,偶然寄生于人体。

微小膜壳绦虫孕节脱落后和其中的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被中间宿主蚤类或面粉甲虫等吞食后,发育成似囊尾蚴。

人因误食了带有幼虫的中间宿主而获得感染。

这一过程为间接发育。

人或鼠体内的虫卵也可在小肠上皮绒毛直接发育成似囊尾蚴,回到肠腔发育为成虫,这一过为间接发育。

2.要点
(1)两种膜壳绦虫都主要是鼠体内的寄生虫,仅偶然感染人体。

(2)微小膜壳绦虫的生活史中,虫卵和六钩蚴既可以通过蚤类中间宿主间接发育为似囊尾蚴后再感染终末宿主;也可以直接感染另一终末宿主并直接发育;甚至可以在原终末宿主体内直接发育,从而引起严重的自体内重复感染。

缩小膜壳绦虫的虫卵必须在蚤类等昆虫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后再感染终末宿主。

(3)人感染微小膜壳绦虫病可能是因为误食到该虫的虫卵,或误食带有似囊尾蚴的蚤类昆虫,也可能是自体内感染;而感染缩小膜壳绦虫完全是因为误食带有似囊尾蚴的昆虫。

(4)两种膜壳绦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机械损伤肠壁、虫体代谢产物及分泌物的毒性等导致消化道症状和过敏性反应。

诊断主要靠粪检虫卵或孕节。

(5)分布在气候温暖地区,与环境和个人卫生习惯关系密切。

防治主要靠治疗患者和注意个人卫生。

【目的要求】
1.掌握两种膜壳绦虫的虫卵、成虫头节和孕节的形态特征,掌握两种膜壳绦虫的生活史以及对人体的致病机理。

2.熟悉人体感染膜壳绦虫的原因和途径,熟悉两种膜壳绦虫病的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3.了解膜壳绦虫成节形态以及中间宿主和似囊尾蚴的形态特征。

【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
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