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背诵材料+易错题(超实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2、维萨里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比夏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罗伯特·胡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列文虎克发现了活细胞;马尔比基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如细胞壁和细胞质;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耐格里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3、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4、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5、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6、施莱登和施旺只是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却归纳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这一结论是可信的,因为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科学家不仅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还揭示了动植物的个体与细胞的内在规律性关系(如细胞是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动物体是由受精卵这个细胞发育而成的),这样的科学归纳比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更具可信度。

7、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8、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简单到复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9、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0、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构成一个种群。

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在一定区域内,群落和它们所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知识拓展
1、细胞学说未涉及:真菌、原核生物、病毒。

未涉及细胞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2、蛋白质、核酸是一个系统,但不属于(属于/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细菌等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无组织、器官和系统层次。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4、判断下列生物或结构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一个层次:⑴神经元细胞⑵胃粘膜组织⑶皮肤器官⑷草履虫细胞/个体⑸一片果园生态系统⑹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鲫鱼种群⑺培养皿中的乳酸菌菌落种群⑻一个湖泊中的藻类、鱼类、蚌等全部生物群落⑼一段枯木及其上面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

5、大熊猫和冷箭竹繁殖后代关键是靠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6、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两部分构成。

病毒是生物,但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7、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的代谢能力,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所以,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8、病毒作为生物的理由: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产生与亲代相同的子代病毒,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病毒属于生物。

9、病毒不能用一般的培养基培养,其原因是病毒营寄生生活,只能用活细胞来培养。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目镜与物镜的区别: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且物镜带螺纹。

4、移动方法:偏哪往哪移。

5、使用高倍显微镜的主要步骤和要点
⑴找: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⑵移:移动载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⑶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⑷调:一调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明亮;二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高倍镜下不能调粗准焦螺旋)。

6、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7、下列属于真核生物的有:水绵、青霉菌、衣藻、小球藻、金鱼藻、绿藻、酵母菌、霉菌、食用菌。

属于原核生物的有: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水绵、发菜、乳酸菌、青霉菌、衣藻、酵母菌、霉菌、链霉菌、食用菌、放线菌、蓝球藻、小球藻、金鱼藻、绿藻、念珠藻、颤藻。


8、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共有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9、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共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DNA,这反映了细胞的统一性。

10、与细菌细胞结构相比,支原体的不同点是无细胞壁。

11、与动物细胞相比,支原体结构的不同点是无核膜、核仁和染色质,只有DNA和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

课后练习
1、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若视野太暗,使用大光圈,改用凹面镜。

2、使用显微镜时,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的原因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

3、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时,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的原因是: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若观察的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为了取得明显的效果,应将视野调暗(暗/亮)。

4、如实物为字母“bd”,则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为“ pq ”。

5、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逆时针。

本章小节
1、细胞的统一性可以用细胞学说中“新细胞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观点来解释,这也是生物界的统一性的基础。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说明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存在统一性(元素种类),但是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具有差异性(元素含量)。

2、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3、其中最基本元素是C。

碳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所以其是最基本的元素。

4、大量元素是C,H,O,N,P,S,K,Ca,Mg等。

微量元素是Fe,Mn,B,Zn,Mo,Cu,等。

5、细胞鲜重中化学元素含量:O>C>H>N。

细胞干重中化学元素含量:C>O>N>H。

6、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7、组成细胞的无机化合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是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8、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

9、还原糖鉴定所用材料是:苹果或梨匀浆。

10、斐林试剂的配方:甲液:质量浓度均为0.1g/ml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CuSO4溶液。

11、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甲液与乙液等量混合,现配现用,且需要水浴加热。

水浴加热温度50—65℃。

12、还原糖鉴定颜色变化:蓝色变为砖红色沉淀。

淀粉遇碘变蓝色。

13、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14、脂肪鉴定所用材料是花生种子。

15、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

材料是:豆浆或鲜肝提取液。

16、双缩脲试剂配方:A液:质量浓度均为0.1g/ml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CuSO4溶液。

17、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先加入质量浓度均为0.1g/mlNaOH溶液1ml,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CuSO4溶液4滴。

18、蛋白质鉴定颜色变化:蓝色变为紫色。

拓展知识
1、质量分数指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质量浓度指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

3、体积分数是指溶质(液体)的体积占全部溶液体积的百分数。

4、物质的量浓度定义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

课后练习
1、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它们不重要。

(×)
2、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 。

细胞鲜重中数量最多的元素:H。

3、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4、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
5、梨适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材料的原因:梨的组织细胞颜色为白色,且还原糖含量较高。

6、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不可选用番茄汁(本身有颜色)、甘蔗汁(不含还原糖)。

7、非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呈蓝色。

8、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无色变成砖红色。

(×)
9、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均呈现蓝色。

10、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中的NaOH质量浓度均为0.1g/ml。

11、若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观察到溶液颜色不是紫色而是蓝色,则最可能的原因是若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CuSO4在碱性环境中产生大量蓝色Cu(OH)2沉淀,会遮掩所产生的紫色。

12、用蛋清鉴定蛋白质时,应将鸡蛋清稀释,否则会使蛋清粘在试管壁上,不容易清洗。

13、蛋白质变性后还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吗?请说明理由。

答:能。

因为高温破坏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没有破坏氨基酸之间的肽键。

14、脂肪鉴定实验需要使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残留的苏丹Ⅲ染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掉浮色,因为苏丹Ⅲ染液可溶于酒精,但不溶于水。

15、与小麦种子相比,花生种子更适合用于鉴定脂肪,这是因为小麦种子的脂肪含量不如花生
种子高,且不容易做切片。

16、刚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甲液、乙液和蒸馏水,也能鉴定中蛋清稀释溶液中的蛋白质。

使用过程中先加甲液(甲液/乙液),然后用蒸馏水稀释乙液(甲液/乙液)后滴加。

17、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
18、变性的蛋白质也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只要有两个以上肽键就可以。

第2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1、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一少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的4.5%;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2、水的功能: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3、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增大,细胞代谢增强,抗逆性减弱;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减小,细胞代谢减弱,抗逆性增强。

4、无机盐的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

5、无机盐的作用:①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

②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如哺乳动物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钙盐,含量太低,则出现抽搐等症状,含量太高,则导致肌无力。

③无机盐离子的含量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正常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课后练习
1、与结合水相比自由水更易散失,种子晒干过程丧失的是自由水,烘炒过程中丧失的是结合水。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大,生物的生命活动强,抗逆性小;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小,生物的生命活动弱,抗逆性强。

2、请阐述自由水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

答: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水参与细胞内化学反应。

3、某植物培养液中缺少微量元素Mg,将导致叶片发黄。

(×)
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糖类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功能:糖类分子一般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如:几丁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

很多种物质都可以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

2、糖类按分子大小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⑴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

常见的单糖有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核糖、脱氧核糖参与核酸构成。

⑵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一分子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一分子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一分子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组成。

⑶多糖: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淀粉是最常见的多糖,是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构成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的是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是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分别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组成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几丁质又称为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

3、单糖都是还原糖,二糖中的麦芽糖和乳糖是还原糖,多糖都不是还原糖。

4、脂质的化学元素组成:细胞中的脂质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有些还含N,P,如磷脂的组成元素除了含有C,H,O,P外,有的还含有N。

5、脂质的种类: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6、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

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

脂肪的作用有: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起到保温的作用;
③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7、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8、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维生素D能有效的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课后练习
1、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
2、葡萄糖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胞,而蔗糖不可以的原因是:葡萄糖属于单糖,可以直接进入细胞,因此可以口服也可以静脉注射;蔗糖属于二糖,必须经过消化作用分解成两分子单糖后才能进入细胞,因此不能直接静脉注射。

3、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麦芽糖,然后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

4、生活中的红糖、白糖、冰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只是提纯、结晶方法不同。

5、脂肪因为C,H含量高,所以和同质量的糖相比,氧化分解时消耗更多的氧气,产生更多的CO2和H2O,释放更多的能量。

6、脂肪疏水,而糖类亲水,故前者在细胞中占体积小。

(√)
7、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第4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有C,H,O,N,有些还有S、Se。

2、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在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

3、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以表示为。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4、根据能否在人体内合成,可以将氨基酸分为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氨基酸,如苯丙氨酸、蛋(甲硫)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5、氨基酸的结合方式: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

6、蛋白质的功能:⑴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等);⑵功能蛋白:催化作用(淀粉酶);运输作用(血红蛋白);调节作用(胰岛素);免疫作用(抗体)。

7、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具有多样性。

课后练习
1、书写下列化学式:氨基-NH2,羧基-COOH
2、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的水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氧来自于羧基。

3、吃熟鸡蛋容易消化的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4、、蛋白质变性的实质: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

变性的蛋白质肽键并未断裂,所以变性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仍呈紫色。

盐析不会使蛋白质变性。

5、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多肽,然后在肽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

6、⑴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⑵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氨基酸的数目-18×水分子数。

7、蛋白质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
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组成元素是C,H,O,N,P,基本单位是核苷酸(8种),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和核糖核苷酸(4种)。

核酸的一个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2、核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另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3、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共4种,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4、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5、与RNA相比,在化学组成上DNA特有脱氧核糖和T。

在结构上,DNA一般呈双链。

6、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共4种,一个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7、与DNA相比,在化学组成上RNA特有核糖和U。

在结构上,RNA一般呈单链。

8、核酸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核苷酸数目不同和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①不相邻的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②相邻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接触传递信息(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③高等植物相邻的两个细胞之间,还可以通过胞间连丝不经细胞膜传递信息。

3、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含义——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且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4、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这些糖类分子叫做糖被。

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5、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
6、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
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是细胞的代谢中心。

2、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3、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代谢越旺盛的细胞含的线粒体越多。

双层膜结构。

4、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双层膜结构。

5、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

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

单层膜结构。

6、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还与植物细胞壁的合成有关,单层膜结构。

7、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单层膜结构。

8、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单层膜结构。

9、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于细胞质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由蛋白质和RNA构成。

无膜结构。

10、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无膜结构。

11、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课后练习
1、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细胞通过内质网的折叠增大膜面积。

2、含RNA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

3、并非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就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

蓝藻等原核生物虽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但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并非所有真核生物都有线粒体,如蛔虫就没有线粒体。

4、有叶绿体不一定是植物细胞,如眼虫;有液泡不一定是植物细胞,如酵母菌;有细胞壁不一定是植物细胞,如细菌、蓝藻和酵母菌。

5、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以不能合成蛋白质。

6、真核细胞无叶绿体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原核细胞无叶绿体但部分种类可进行光合作用。

(√)
7、溶酶体内合成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
8、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
9、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具有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骨架。

(×)
10、细胞内所有的细胞器均含有蛋白质。

(√)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1、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新鲜的藓类的叶(小而薄)、黑藻叶和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

黑藻和藓类的叶片只有一层细胞,便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也可以用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2、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3、观察叶绿体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免影响细胞的活性。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1、分泌蛋白——是指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如消化酶、抗体和部分激素。

2、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运输目的地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膜、植物液泡和细胞外等。

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运输目的地包括: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和细胞质基质等。

3、分泌蛋白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

当合成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

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

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在此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4、在同一元素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为同位素。

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有的具有放射性,如14C、32P、3H、35S等;有的不具有放射性,如15N、18O。

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所用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自变量为时间。

5、与分泌蛋白形成相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6、与分泌蛋白形成相关的细胞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

7、与分泌蛋白形成相关的膜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生物膜系统——由具膜结构的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