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1)下列划线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是日更定矣②是金陵人③见余大喜④拉余同饮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2)下列划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前陈者(陈列、摆开)山肴(用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成的荤菜)野蔌(野菜)余住西湖(我)拥毳衣炉火(细毛)
B. 临溪而渔(捕鱼)非丝非竹(丝线)苍颜(苍老的脸色)客此(客人)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余拏一小舟(撑)
C. 觥筹(酒筹)阴翳(遮蔽)宴酣(畅饮)一芥(小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怎么)野芳发而幽香(芳香)
D. 述以文(写文章记叙事情)守谓谁(说的)更定矣(止,停)颓然乎其间者(于)余强饮三大白(痛快)雾凇沆砀(雾或水汽结成的冰花)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而”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野芳发而幽香
B.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C. 溪深而鱼肥
D.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答案】(1)C
(2)A
(3)D
(4)①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②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5)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欧阳修抒发了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解析】【分析】(1)①代词“这”;②判断动词“是”,与现汉同;③第一人称代词“我”;④第一人称代词“我”。

所以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故选C。

(2)B. 丝:弦乐器的代称。

苍颜:苍老的容颜。

客:客居,旅居。

C. 觥:酒器。

芳:花。

D. 谓:是,叫。

强:尽力,勉力,竭力。

故选A。

(3)A.表承接。

B.表递进。

C.表并列。

D.加点的“而”与题干句“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表转折。

故选D。

(4)本题考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强”:尽力。

“白”:杯。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高踞。

还有“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判断句的翻译。

(5)《湖心亭看雪》用清新淡雅的笔墨。

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醉翁亭记》以“乐”字为线索,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

故答案为:⑴C;⑵A;⑶ D;
⑷①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②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⑸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欧阳修抒发了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⑶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一些虚词的用法;
⑷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⑸本题考查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抓
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

一般来说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都在文末。

【附参考译文】
(一)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二)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琯罢相。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畿①乱离,谷食踊贵②,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③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④。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

既至而适卒。

是岁,蜀中大乱。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旧唐书·杜甫传》有删减)
【注释】①畿(jī):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

②踊贵:物价上涨。

③饿殍(è piǎo:饿死的人。

④忤(wǔ):逆,不顺从。

(1)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

(限断三处)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2)请选出与文章内容相符合的一项。

()
A. 房琯和严武都是杜甫的朋友,但杜甫对他们俩的态度却极不相同。

房琯落难他伸出援手,严武帮助他,却遭他无礼对待。

B. 杜甫被肃宗贬出朝廷后,先后依靠严武和高适生活,高适死后他的生活越发困窘,到了十天没有吃饭的地步。

C. 杜甫在举家躲避战乱期间,也不忘在湘江、衡山一带游玩,可见他性情的乐观豁达。

D. 杜甫过世后,他儿子把他的灵枢从未阳迁回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下葬。

(3)《旧唐书》是历史传记,其语言特点是“寓褒贬于叙事中”。

请就选文举例探究历史传记的这一特色。

【答案】(1)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2)A
(3)本文作为杜甫的人物传记,对杜甫的品行几乎没有评价,只是很客观地叙述他的事情,
但读者可以自己揣摩杜甫的形象。

譬如杜甫的好朋友房琯被罢相时,文中只写到“甫上书言琯有才,不宜罢免”,杜甫也因这次上书,“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叙事中,充分体会到杜甫重义气,勇敢进谏的品质,作者的赞誉之情明显融入其中。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大意是: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2)A正确。

B杜甫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

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C 杜甫游历的是衡山,而没有游历湘江。

D 杜甫过世后,他儿子的儿子把他的灵枢从耒阳迁回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下葬。

(3)紧扣“寓褒贬于叙事中”的语言特点,从文中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即可。

如杜甫的好朋友房琯被罢相时,文中只写到“甫上书言琯有才,不宜罢免”,杜甫也因这次上书,“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叙事中,充分体会到杜甫重义气,勇敢进谏的品质,作者的赞誉之情明显融入其中。

故答案为:⑴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⑵ A;
⑶本文作为杜甫的人物传记,对杜甫的品行几乎没有评价,只是很客观地叙述他的事情,但读者可以自己揣摩杜甫的形象。

譬如杜甫的好朋友房琯被罢相时,文中只写到“甫上书言琯有才,不宜罢免”,杜甫也因这次上书,“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叙事中,充分体会到杜甫重义气,勇敢进谏的品质,作者的赞誉之情明显融入其中。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类的题,往往题目中的句子会存在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因此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探究历史传记语言特点的能力。

文章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平实、清新、华丽、
幽默、辛辣、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等。

分析语言风格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

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

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

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

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

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

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

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

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

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

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

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

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

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

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

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

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

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

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

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过世。

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

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欲穷其林
B. 若既不出户/木兰当户织
C. 虽有子羔之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D. 夫以孔子之圣/禽鸟知山林之乐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身为学生的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案】(1)A
(2)人之为学/不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①为学不进则退,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
【解析】【分析】(1)A.贫穷;穷尽。

B.门。

C.即使。

D.的。

(2)这句话的大意是: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应为:人之为学/不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结合短文相关语句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自己的启示即可。

如:①为学不进则退,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A;
⑵人之为学/不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⑶ ①为学不进则退,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理解能力。

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

解答时,只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从选文中任意选择一则句子,结合句意,联系实际,谈得到的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

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二十日从小径南行二十五里,皆土冈乱垄。

久之,得一溪。

渡溪,南行冈脊中,下瞰则石淙在望矣。

余入自大梁,平衍广漠,古称“陆海”,地以得泉为难,泉以得石尤难。

近嵩始睹蜿蜒众峰,于是北流有景、须诸溪,南流有颍水,然皆盘伏土碛中。

独登封东南三十里为石淙,乃嵩山东谷之流,将下入于颍。

一路陂陀屈曲,水皆行地中,到此忽逢怒石。

石立崇冈山峡间,有当关扼险之势。

水沁入胁下,从此水石融和,绮变万端。

绕水之两崖,则为鹄立,为雁行;踞中央者,则为饮兕雌犀牛,为卧虎。

低则屿高则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乃又空其中而为窟,为洞。

揆估计崖之隔,以寻八尺为寻尺计,竟水之过,以数丈计,水行其中,石峙于上,为态为色,为肤为骨,备极妍丽。

不意黄茅白苇中,顿令人一洗尘目也!
(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嵩山日记》)(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低则屿高则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醉翁亭举行的宴会上,有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歌舞音乐以及无穷的快乐。

B.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本质上都是山水之乐。

C. (乙)文中石淙之所以被作者赞美是因为这里水石交融,景物变化万端。

D. (乙)文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赞美了嵩山附近的“陆海”美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不意黄茅白苇中,顿令人一洗尘目也!
(4)读(甲)(乙)两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山水美景,描写的顺序不同:(甲)文第①节运用________顺序进行描写,而(乙)文则是以顺序为主。

②(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山水美景,但两位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有所不同,请简述。

________
【答案】(1)低则屿/高则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
(2)C
(3)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就是太守。

②想不到茅草芦苇之中,竟令人顿时眼目一新。

(4)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甲文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的同时,也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乙文详细地记录了游嵩山的过程以及所见所感,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嵩山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向往。

【解析】【分析】(1)这句话意思是:低矮的形成小岛,高大的形成平台,岩石越高大,则距离水面越远。

根据句子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2)A.表述错误。

醉翁亭举行的宴会上,有山肴野蔌、酿泉为酒、非丝非竹、觥筹交错以及无穷的快乐。

B.表述错误。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本质上都是“与民同乐”。

C.表述正确。

D.表述错误。

作者详细描写了嵩山附近的美景,而不是“陆海”。

故选C。

(3)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述:记述;以:用;意:想到。

(4)甲文第①段描写了醉翁亭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是按照时间顺序写景的;乙文中的一些方位词语则是从空间角度描写一路所见嵩山附近的美景,属于空间顺序。

根据写作背景可知,甲文作者欧阳修被贬滁州,政治失意,仕途不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表达了豁达的态度和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情怀;乙文记录作者游嵩山的过程以及沿途所见所感,表达的是作者对嵩山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没有政治的意味。

故答案为:⑴低则屿/高则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
⑵ C;
⑶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就是太守;②想不到茅草芦苇之中,竟令人顿时眼目一新;
⑷①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②甲文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的同时,也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乙文详细地记录了游嵩山的过程以及所见所感,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嵩山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向往。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
⑶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①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②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即可解答。

【参考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