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_教学预设与生成把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_教学预设与生成把控
新课标提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
作为教师,要用心捕捉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发群体的碰撞。
这一教学过程应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要创造充满生机的课堂,就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而又不拘于预设,珍视生成而重自然实效。
一、精心预设,期待生成
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的。
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预设往往是低效、不精彩的课堂。
精彩正是源于高质量的精心预设。
正确地认识预设将直接影响着“生成”。
在新课程理念下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位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
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中,教师可这样设计:给学生三根小棒,问学生能否拼成一个三角形?这时学生都回答能。
(三根小棒,其中两根小棒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
)学生经过反复拼,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那么怎样使三根小棒能拼成三角形?一位学生马上说:“老师,我们能对这三根小棒进行处理吗?”这时,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起,获得了预设中的生成。
这显然是预设的,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预设,就没有这样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说,教师应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找到问题原型,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实现“动态生成”。
引领学生深入地经历学习过程,不但对知识的建构有很大帮助,而且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潜能,把握数学的本质。
因此,精心预设是动态生成的起点。
二、不拘预设,随机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
在教学中,有时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生成性教
学资源,这种意外资源往往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因为这种临时探究与教师预设的探究有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这种资源瞬间即逝,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和利用。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圆形作学具,以四人小组为,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将圆16等份或32等份,剪开后,拼成已学过的图形。
教师只是把圆16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
反馈时,让一位学生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就已经达到教师的预设目的了,但情绪高涨的学生无法平静,争相举手,想把自己探究的方案展示出来。
这时,教师不是强行地将学生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而是放弃了原有的设计,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到台前唱“主角”,学生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又拼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和一个近似的梯形。
教师让学生描述、展示,最后整理得出:S=пr2。
教师要利用生成性资源,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课堂教学,尽情享受数学的乐趣。
当教学预设与学生实际产生偏差时,教师要冷静应对,把握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把它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财富。
这样的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使讲堂真正变为学堂,变为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成功探索的发展学生数学思想的精彩课堂。
三、面对意外,巧妙生成
叶澜教授告诉我们,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问题在于,当“意外的通道”出现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敏锐地意识到,并且能否经由这一“通道”引领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景”。
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能力、情感的催化剂。
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都会遇到的。
让意外生成精彩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
如果教师习惯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只会把学生的创造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
如一位教师教学“一位数减法”时,教师让学生质疑,一学生说:7减9等于多少?教师说:“7怎么能减9呢?不能减。
”学生说:“老师,能减,7-9=-2,我从书上看到的。
”这时,老师心有不悦非常武断地
说:“这是你们以后才学的知识,现在不要讨论了。
”教师让学生质疑,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能因为课堂发展出乎意料而乱了手脚。
如果教师能这样引导,效果会怎样:你们看,7能减9吗?把生成的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这能巧妙引出一个活泼与智慧结合的精彩学习场景。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这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
教师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学生的智慧闪耀光芒!
四、真实朴素,创造生成
一堂好课的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其中一点是常态下的课。
很多人喜欢把课堂说得很神秘,要营造课堂氛围、体现教学艺术,要这样要那样;到最后,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记了真实。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一位教师是这样上的:先让学生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个分数,然后同桌互相说说所表示的意义(学生自由表述),接着教师随机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内摆上2朵红花和两朵白花,让学生从中找分数,接着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分数,最后教师指着一位学生让大家用分数表示,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叫分数。
因为有前面真实朴素有效的学习,学生基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个案例中没有精致的预设,没有华美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只用一本教科书、4朵花上了一堂真实朴素而有实效的数学课。
这节课上下来,学生基本能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真实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石,用真实的眼光看学生,学生是聪明活泼的;用真实的眼光看自己,自己的个性是鲜明的;用真实的眼光看教学,教学是朴素平常的。
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预设,全面地了解学生和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智慧潜能,预设才能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