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1发达的古代农业与手工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巧识记】 古代手工业
【巧思妙记】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的发展关系
【思维延伸】 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的政治和经济 条件 (1)政治条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 政治保障。 (2)经济条件:①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 为手工 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②农业动力革新的要求为手工业发展 提供了市场。
考纲
农业 的主 要耕 作方

考点
(1)古代 农业耕作 方式、技 术 (2)小农 经济特点
考向及频率 6 年全国卷考向 (1)(2017·全国卷Ⅱ,T26)唐朝中 后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2017·全国卷Ⅲ,T26)唐朝自 耕农经济的影响 (3)(2017·全国卷Ⅲ,T25)西汉前 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2015·全国卷Ⅰ,T24)小农经 济形成的背景
【轻巧识记】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易错易混】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区别
(1)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农业生产为主、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但不是唯一模式。 (2)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存 在。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是 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
考向 2 小农经济
(2017·高考全国卷Ⅲ,T26)
土地规模(亩)
户数
20 以下
24
20-130
103
131-300
10
300 以上
2
小计
139
户数比例 17.3% 74.1% 7.2% 1.4% 100%
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 当时该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知识定位】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 土地制度 ·自耕农经济
(4)中国古代赋役结构在清代最终完成由人头税向资产税的 转化,同时也完成赋、税、役归并为田赋的转化。换言之, 中国古代赋役结构演变的主要途径一是人头税逐渐向资产 税转化,二是力役逐渐由现役向代役、雇役转化,而这两条 途径的最终汇合点为田税。 2.官营手工业及“匠户”的演变 (1)西周:设工官管理,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垄断经营。 (2)春秋战国:垄断地位被打破,形成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 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
犁壁
铁犁牛耕
曲辕犁 代田法
垄作法
一年一熟
都江堰
筒车
考点二 小农经济
铁农具 封建土地所有制
自给自足 精耕细作
交纳赋税 基本模式
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汉武帝 政府
家庭消费
民间消费
繁荣
灌钢法
白瓷 五大名窑
商朝
唐朝
南青北白
“丝国” “瓷器大国”
【微点拨】 【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 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 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 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 了土地生产率。
频率
6年 8考
考纲
手工 业的 发展
考点
(1)中国古 代手工业 的主要类 型及特点 (2)古代手 工业的成 就
考向及频率 6 年全国卷考向
(2016·全国卷Ⅲ,T27)明 末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 发展
频率 6年8考
考纲
考情 分析
考点
考向及频率 6 年全国卷考向
频率
1.从考查方式看,本课时为近 6 年全国卷高考考查非
考查素养 历史解释
解读说明 表格信息:占有 131-300 亩的为 7.2%;占 有 300 亩以上的为 1.4%,而 130 亩以下占 到总民户的 91.4%,说明土地集中现象不是 很突出,以此来考查考生对这一现象的分析 解释能力。一般来说,自耕农是以小块土地 私有制为基础,以单个家庭为经济单位,从 事耕织相结合的个体农业劳动的农户。按唐 代均田制的内容规定来解释这一问题
(3)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冶铜、铸钱等高利润行业收 归官办,由政府垄断。西汉政府在长安设立服务于皇室的东 西织室、齐郡设“三服官” (负责制作衣服满足皇室需要 )。 (4) 唐代: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 户”,唐代出现工匠定期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服役的制度。 中唐以后,役匠逐渐减少,雇匠增多。 (5)宋代:雇匠居多,实行薪酬制。 (6)元代:实行“匠籍制”,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 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工匠世代相袭,承担官方的 工役。
常集中的部分,多以选择题为主,未涉及非选择题。
2.从材料形式看,有文献材料、图片、表格等,形
式多样、灵活。主要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历
史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注意材料与知识点的联系。
3.从考查知识看,主要集中在土地制度、经济重心
南移和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上。建议淡化农业生产力
发展水平的时代性,将重心放在土地政策的演变、小
【概念阐释】 官营手工业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为满足最 高统治者皇帝、皇室成员、贵族以及封建政府的特殊需要而 设立的,如铸钱、织造、陶瓷、营缮、造船、军器、火药等; 另一部分是重要的国计民生物资,由于需求量大,经济效益 高,官府为取得这部分利益而实行官营,这既包括盐、酒、 茶等生活必需品,也包括铁、金、银、铜、铅、锡等生产原 料。
频率
6年 8考
考纲
农业 的主 要耕 作方

考点
(1)古代 农业耕作 方式、技 术 (2)小农 经济特点
考向及频率 6 年全国卷考向 (5)(2015·全国卷Ⅰ,T26)宋代东南 沿海经济的发展 (6)(2015·全国卷Ⅰ, T27)经济(文 化)重心南移 (7)(2015·全国卷Ⅱ,T26)唐宋经济 重心南移的动力与农业技术
考查素养 时空观念
解读说明 通过“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能养 活更多的人口这一现象来考查考生的时 空观念——战国时期是小农经济的形成 及封建社会基本经济模式确立时期
考查素养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解读说明 “一个农夫耕种”可以养活“九口 人”“五口人”说明了当时农业生产力 的提高。而“九口”“五口”又指明了 小农家庭生产的出现。以此来考查考生 的唯物史观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 统一及对这一现象的历史解释等核心素 养
(7)明朝中期以后: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 除分班定期服 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进入市场销售,成为半自由的 手工业者;实行“班匠银” (输钱代役)代替“匠役制”。 (8)清顺治二年 (1645 年)废除“匠籍制”,匠人获得自由身份。 演变趋势: 垄断地位→三家并存→日渐萎缩。
3.古代手工业著作 (1)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 ,记述 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是世界 最早的手工业技术专著。 (2)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以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自然科 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科 学发展水平,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 标”。 (3)明朝后期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朝农业、手工 业的生产技术,被称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素养解读】 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它以唐代后期的敦煌 某地土地占有情况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能 力。考查的核心素养为 “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具 体解读如下:
考查素养 时空观念
解读说明 从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来看: 100%民户拥有土地,130 亩以下占 到总民户的 91.4%,据此推测,自耕农经济 盛行,以此考查唐代后期自耕农占有土地的 状况,考查考Fra Baidu bibliotek的“时空观念”的素养
[解析] 均田制条件下一般的自耕农授田是 20 亩,一家有几 个男丁露田与桑田加在一起应当超过 20 亩,20-130 亩占 74.1%,比重较大,这部分应该是自耕农,所以答案选择 A 项。通过对材料数据的分析可知大土地所占的比重较小,所 以不能得出 B 项的结论。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均田制破坏 严重”的结论,故 C 项错误。 D 项材料内容并未涉及。 [答案] A
(3)此后,随着经济与阶级关系、财政需求等多方面的演变, 赋役结构不断产生重大变化。①秦制为田租 (税)、口赋、力 役。②魏晋南北朝、隋及唐前期演变为计田 (丁)征收的租、 计户或丁征收的调与力役 (或庸)。③唐中叶两税法改革后至 清代,先是租调和部分力役并入田亩役,中经北宋王安石变 法、明中叶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力役最终全部并入 田亩税。
1 课时1 发达的古代农业与手 工业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本专题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精 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经 济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古代商业也不 断发展,“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先进,呈现出精耕 细作的发展历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 本特征之一。
农经济的特点及经济重心南移上,注意用唯物史观及
经济学原理来解题。着重理解土地私有制与土地兼并
的关系,认识古代统治者均田、限田的本质目的,从
而认识农业在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
考向 1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2015·高考全国卷Ⅰ, T24)《吕氏春秋 ·上农》在描述
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 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 收益的增加 (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 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 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 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善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 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经济政策 作为历代王朝基本经济政策的重农抑 商,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 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影响资本 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课时 1 发达的古代农业与手工业
考点一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 刀耕火种
青铜农具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 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 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商业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 隋唐时期商业得到发展。两宋商业突破传统时间、空间的限 制,发展到新的水平。明清时期,商帮出现,白银使用广泛。
1.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变化 (1)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往往是与经济、政治、财政、社会等方 面的变迁互为因果的,揭示其间的联系与规律,是这方面研 究工作的重要宗旨。目前,学界对于中国古代赋役基本结构 与演变过程的主要线索已取得共识。
(2)工商杂税暂且不说,就田赋和徭役的演变而言,夏、商、 西周是赋役制度起源与初步变化的历史阶段,人们基本上通 过井田制,围绕孟子所说的“贡、助、彻”的形式与内容展 开讨论。春秋战国赋役制度在社会变革中形成 “赋、税、役” 三元结构。
[解析] 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农业收益增加,使得 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 小农经济的形成,故 A 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 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 故 B 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 故 C 项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 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知识定位】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式·小农经济及精耕细作 【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通过 《吕氏春秋 ·上农》古文献对农业收益增加养活人口这一现象 的描述,考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涉及的历史核心 素养主要有“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 方面。具体解读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