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群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市三馆工程建设项目
1.1.2 项目单位
项目单位:**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项目负责人:王东林
1.1.3 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资格等级:甲级
工程咨询资格证编号:
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1.4 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文政法发〔2012 〕13 号)、《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文公共发〔2013 〕3 号)、《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文非遗发〔2012 〕4 号);
4、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社会〔2012 〕72 号);
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 —91;
6、《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41 —87;
7、《**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8、《**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 —2020 )》;
9、《**新河中心商务区(区域综合开发)总体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规划(征求意见稿)》;
10、国家计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1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2、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及编制人员现场勘查所得有关技术资料、数据;
13、项目单位关于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委托书。

1.1.5 研究范围本项目建议书研究范围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项目选址、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实施进度、投资匡算、效益分析等。

1.2项目概况
1.2.1 项目选址
**市三馆工程建设项目拟建于迎宾路西侧、新河南岸的**市新河CBD 核心区的文化创新区内。

**市新河CBD 地处**市中心城区核心位置,规划区域范围内地势平坦,交通条件便利,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齐全,地理条件优越,非常适合该项目建设。

1.2.2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市三馆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建设博物馆、群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各一座,总建筑面积19000 平方米。

根据《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相关建设标准,并结合《**新河中心商务区(区域综合开发)总体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规划(征求意见稿)》和**市实际情况,本项目中博物馆建筑面积为10000 平方米,主要由藏品库区、陈列区、技术及办公用房和观众服务设施等部分组成;群众艺术馆建筑面积为6000 平方米,主要由用于演艺活动、交流展示、辅导培训、图书阅览、游艺娱乐等的群众活动用房,文艺创作、研究整理、其他专业工作业务用房,政管理、会议接待等管理用房和储存库房、建筑设备、后勤服务等辅助用房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筑面积为3000 平方米,主要由用于陈氏太极拳、唢呐艺术、怀梆、董永传说、四大怀药种植等10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氏孤儿传说司马懿得胜鼓、赵氏孤儿传说等59 项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33 项**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品展览厅、传统制作工艺和文化艺术现场表演场所组成。

1.2.3 项目建设期限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区域内实际情况以及建设资金筹措情况,该项目建设期限初步定为24 个月。

1.2.4 项目投资匡算及资金来源
经匡算,本项目总投资为9645 万元,其中工程费用8600 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613 万元,预备费4320 万元。

资金来源为争取中央补助资金3700 万元(其中博物馆补助资金1500
万元,群众艺术馆补助资金1200 万元),**市财政出资5945 万元
1.3 结论与建议
**市三馆工程项目建设符合中央、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文化事业发展政策要求,符合**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具备良好的政策、法律支持条件,项目用地及道路交通、水、电、通讯等建设条件较
好,且项目实施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健全,经济技术力量较强,完全有能力组织实
施好项目。

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当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保障群众基本权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成为战线城市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的重要窗口。

项目的实施对改变**市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整体落后的现状,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建设是必要且可接受的。

目前,本项目作为** 市重点规划建设的公益性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已被列入**市人民政府年度政府工作报告,项目的规划与建设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建议项目单位要尽快启动、高标准的完成项目前期和工程设计工作,同时要积极做好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争取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做好工程建设的组织和实施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尽早建成发
挥其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分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现阶段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及制度体系的总称。

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20 年要实现“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进一步指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按照中央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以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加大建设力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地市级三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是当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展示城市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的重要窗口,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影响和带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涨,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对于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地市级三馆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据初步统计,在全国333 个地市级城市中,尚有将近半数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没有馆舍或者仅有办公用房,有馆无舍。

中西部地区现有馆舍狭小破旧、设施设备落后的情况更加突出。

全国现有的地市级三馆,大多建成年限较早,迫切需要
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

为改善地市级三馆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地市级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对辖区内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带动辐射能力,增加城市文化活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支撑,2012 年1 月1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编制了《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对地市级三馆进行总体规划建设。

经地方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审核后,共筛选了符合申报条件的532 个项目纳入项目储备库,其中,公共图书馆189 个、文化馆221 个、博物馆122 个。

申报总建设规模约为450 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0 亿元。

从规划实施基本情况看:截至2012 年底,纳入《规划》的532 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建设项目中,已开工建设项目142 个,占规划项目总数的26.7% ;未开工建设项目390个,占73.3% ,其中已经启动前期准备工作的项目164 个,占规划项目总数的30.8% 。

从已开工建设项目情况看:截至2012 年底,已开工建设的142 个项目中,公共图书馆56 个,占公共图书馆建设规划总数的29.6% ;文化馆43 个,占文化馆建设规划总数的19.5% ;博物馆43 个,占博物馆建设项目规划总数的35.2% 。

从计划总投资看:142 个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计划总投资140.33 亿元,平均每馆9882 万元。

其中,56 个公共图书馆计划总投资50.64 亿元,平均每馆9044 万元;43 个文化馆31.37 亿元,平均每馆7295 万元;
43 个博物馆58.32 亿元,平均每馆13563 万元。

从建筑面积看:142 个已开工建设的项目总建筑面积187.06 万平方米,平均每馆13173 平方米。

其中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81.90 万平方米,平均每馆14625 平方米;文化馆43.21 万平方米,平均每馆10050 平方米;博物馆61.95 万平米,平均每馆14406 平方米。

从资金情况看:142 个已开工建设的项目累计到位资金60.93 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0.44 亿元。

从未开工建设项目情况看:截至2012 年底,未开工建设项目中164 个项目
已经启动了前期准备工作。

按进展阶段分,完成施工招标的项目4 个,进展到拥
有项目规划许可证阶段的项目35 个,进展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80 个,
进展到完成项目建议书的项目45 个。

按建设项目类型分,公共图书馆55 个,文
化馆74 个,博物馆35 个。

2.1.2 **市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古称山阳、怀州,地处豫北怀川平原,北依巍
巍太行,南临滔滔黄
河,总面积4071 平方公里,辖11 个县市区,常住人口351 万,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悠久的城市。

目前,全市拥有文物古迹3014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 处,在全省排名第3 位,列全国22 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1 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80 处;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 项,代表性传承人13 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59 项,代表性传承人70 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3 项,代表性传承人211 名。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 市的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使得**市的文化事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诱人的魅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 市围绕“打造文化**,提升城市品位”这一目标,通过
建设“城市文化、全民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全市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全市人民的业余文化生
活,改善了全民体质,为**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太极拳风靡全球。

**作为中国武术协会授予“太极圣地”称号的太极拳发源
地和“全国太极之乡,”太极拳已经成为**人民最喜爱的武术运动之一,各种级
别的专业或业余太极拳培训、习练和比赛活动层出不穷,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
爱好者更是将这里视为“太极拳圣地”,纷纷前来学习太极拳。

有数据表明,目
前太极拳已经传播到世界150 个国家和地区,习练太极拳人数已超过1 亿人。


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为宣传**山水,推动太极拳的进一步普及,打造**文化旅
游名片,近年来,**市先后举办了** 国际太极拳年会、**山水旅游节、中国**
国际摄影节、U-17 乒乓球冠军赛、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等数十个大型节会。

2010 年,**山水国际旅游节更是升格为国家旅游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为**市的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是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 市发展文化艺术事业的基石,在此之上产生了一大批的专业演出团体和文艺创作人员,形成了文学、书法、美术、摄影、戏剧、音乐、舞蹈、曲艺和民间文艺等门类齐全、异彩纷呈、硕果累累的喜人局面。

近5 年来,我市作家、艺术家共获得国际奖16 人次,获国家级奖项1213 人次,获省级奖项1632 人次,创作出版文艺专著336 余部,发表、展出、播出、演出各类文艺作品3600 余件,主办、承办、参与举办大型文艺活动100 多次,涌现出米闹(书法)、杨林(戏剧)、卢立文(摄影)、杨晶(文学)等为代表的一批文艺领军人物,不断地为全市人民奉献着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也向世人展示着**市的文艺创作实力。

四是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崇文重教是**市的优良传统,**市的文化设施建设也因此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前,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7 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1 个、博物馆7 座,全市102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设有文化站,90% 以上的行政村建有文化中心。

已建成投用的** 广播电视大厦、** 市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市会展中心、云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报业大厦、** 市科技馆、图书馆等项目,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但同时**市文化工作与先进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文化设施基础薄弱、欠账较多,文化体制改革难题仍待破解,人员经费不足和城市规划建设没有很好地彰显文化特色等四个方面。

2.1.3 **市三馆现状及建设需求
1、**市博物馆现状及建设需求
**博物馆成立于1965 年,由郭沫若先生亲题馆名,馆区占地243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0 平方米,展厅面积5000 平方米。

博物馆现有馆藏品数量10 万余件(套),其中馆藏文物5 万多件,上级别文物7 千多件(其中一级品41 件,二级品514 件,三级品6509 件),是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单位,也是全市的文博培训基地。

“镇馆之宝”汉代陶仓楼多次赴欧洲、美洲及亚洲等国展出,亮相2010 上海世博会河南馆,架起了**走向世界、世界了解**的桥梁。

现有基本陈列“山阳瑰宝——**文物基本陈列”和“山阳石刻艺术,”是展示**古代文明和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博物馆先后接待了法国总统府文化官员、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堡垒学院、太极拳国际学员团、日本国立奈良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河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各界观众近百万人。

**市博物馆现馆舍始建于1988 年,由于设计先天不足,使用之初就未通过建筑安全检验,现已开馆近20 年,房屋老化,由于建设周期长、质量差,成为“三无”馆舍(无质量验收报告、无土地使用证、无房屋产权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且当前安防、消防设施也一直没有达标和通过验收,严重影响了对外免费开放工作。

目前,**市周边地区博物馆建设都有较为先进,如洛阳博物馆新馆占地300 亩,建筑面积6 万平方米,总投资3.5 亿元;许昌市博物馆占地面积14、4 平方米,建筑面积5 万平方米,投资3.5 亿元;安阳市博物馆新馆占地102 亩,建筑面积20000 余平方米,总投资2.3 亿元;新乡平原博物院占地180 亩,建筑面积3 万平方米,总投资3 亿元;平顶山博物馆占地55 亩,建筑面积2、9 万平方米,总投资3 亿元;驻马店市博物馆占地面积43 亩,总建筑面积
2.3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 亿元;信阳市博物馆占地150 亩,建筑面积15000 平方米,投资2.6 亿元。

与周边地区相比,**市博物馆在全省各地市级博物馆排名中,居于倒数位置,现有条件难以满足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充分宣传**
灿烂悠久的古代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方历史及艺术发展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免费开放工作也受此钳制而不能深入开展。

**市博物馆现有馆藏品数量10 万余件(套),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中地市级博物馆建设标准的规定,博物馆建设规模应为10000 平方米。

2、**市群众艺术馆现状及建设需求
**市群众艺术馆始建于1946 年3 月,前身为“**市民众教育馆”。

1949 年10 月,随着**矿区政府的确立,更名为“**矿区文化馆”。

1956 年8 月,**市矿区政府改为**市人民政府,“** 市矿区文化馆”也随之更名为“** 市人民文化馆”。

1985 年5 月,按照国家文化部对地市文化馆名称的统一规范要求,“**市人民文化馆”更名为“**市群众艺术馆”并沿用至今。

**市群众艺术馆是国家设立的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研究群众文化活动规律、创作文艺作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机构,是** 地区社会文化活动的指导中心、创作中心、培训中心、活动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心,是学习、宣传、实践先进文化的主体力量。

具体工作任务包括组织示范性导向性的文艺展演活动;搜集、整理、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社会文化发展规律,开展社会文化理论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组织创作反映时代精神、具有特色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培训各级文化专业干部及社会文艺骨干;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提供社会文化信息,编发各类演唱材料及文艺普及资料,特别是担负市里举办的各项重大艺术活动的组织以及重大节日的庆典活动等。

**市群众艺术馆现有编制40 人,在职职工37 人,离退休人员为18 人。

馆内现设有八部二室,有行政办公室、非遗办公室、美术书法部、摄影部、音乐部、舞蹈部、戏剧曲艺部、调研编辑部、辅导培训部、社会文
化服务部。

目前有硕士研究生1 名、在职研究生2 名、本科学历9 人、专科学历18 人。

研究馆员1 人、副研究馆员3 人、中级职称14 人、初级职称13 人。

全馆有国家级会员10 人、省级会员15 人。

**市群众艺术馆建馆以来,长期处于有馆无址状态,直至2011 年2 月,才在市政府关心协调下搬入了东方红广场的原总工会办公楼,但面积只有1930 平方米,展览厅室、活动场所严重不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地市级馆(6000 平方米)标准。

**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目前近90 万人,根据《中共** 市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二O—四年一月七日中国共产党**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到2015 年,全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将达到100 万人;到2020 年,全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20 万人。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中关于地市级文化馆建设标准的规定,**市群众艺术馆新馆建筑面积应为6000 平方米。

3、**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建馆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随着中国普通民众意识和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问题开始逐渐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

闻名与世的中华太极拳、有3000 多年种植历史的四大怀药、乐圣朱载育发明的唢呐艺术、国家稀有剧种怀梆以及“竹林七
贤”传说、“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等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如闻名全球的太极拳,自其诞生起,就一直对世人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目前全世界习练者已超过一亿人。

已有3000 年种植历史的四大怀药以其特殊的医药价值、食用价值和文化价值,至今仍在造福着人民大众。

在2006 年5 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共518 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河南省有22 个项目榜上有名,**市有4 个项目名列其中,分别为陈氏太极拳、唢呐艺术、怀梆和董永传说,项目数量列全省第一。

2007 年2 月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148 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市又有司马懿得胜鼓、赵氏孤儿传说、高抬火轿、郑王词曲、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艺、火龙舞、黄河澄泥砚、河阳花鼓戏、苏家作龙凤灯、武陟油茶制作技艺、武陟盘鼓、二股弦、竹林七贤传说、武德镇抬鼓、八极拳、四大怀药种植和炮制共20 个项目名列其中。

截至目前,**市共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 项,代表性传承人13 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59 项,代表性
传承人70 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3 项,代表性传承人211 名。

长期以来,**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世纪70 年代至今,** 市就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主线,围绕社会经济的发展,广泛开展各项宣传教育活动。

坚持每年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举行全市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展示传统民间艺术,促进民间文艺不断传承发展,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挖掘散落在民间不为人知的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并进行收集、整理和保护,为我国“十大集成”河南卷的编辑与出版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市所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及内容表现形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规模初步拟定为3000 平方米,主要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品展览、传统制作工艺展示和文化艺术现场表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