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旋转》说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旋转》说课
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中的旋转》是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本节内容是图形变换的第三学段的学习目标,承接“轴对称”和“平移”,旋转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形式之一。
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相似)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丰富内涵。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含义,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操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了解观察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目标:体验和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究性,拉进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旋转的基本要素与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
教法与学法
基于教材特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为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制定教法、学法如下:
1.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原则,在为学生创造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交流、讨论、类比、归纳、学习。
2.借用多媒体课件与实物辅助教学,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既满足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探索欲望,又排除学生许学习几何方法的缺乏,和学无所用的顾虑,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快与进步。
教学过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创新始于探索。
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培养探索精神,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五个环节:发现新知--再探新知--应用新知--小结巩固--创新设计,以期望再多样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一)、创设情景,发现新知
首先多媒体演示生活中旋转的动态实例,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上面情景中的旋转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用一个词形容这种运动吗?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钟表的指针,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汽车方向盘的转动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交流,感知并形成共识,进而归纳旋转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类比平移的要素总结旋转的基本要素。
设计意图:由熟悉的图片引入,使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开始学习,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学习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类比、联想,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总结概念,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再探新知(体验旋转性质)
本环节通过学生的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口,让学生对旋转性质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展示课件中准备好的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先重叠放在一起,然后使其中一个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让学生在旋转过程中观察,提出四个问题:
1. 旋转中心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到什么位置?
3.AO与DO的长有什么关系?BO与EO呢?
4.∠AOD与∠BOE有什么关系?
5.旋转角是什么?
6.假设四边形AOBC旋转一周后和开始时位置重合需60分钟,那么他旋转20分钟时的旋转角是多少?假设它旋转一周需12小时,那么20分钟它又旋转了多少度的角呢?
带着问题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他们初步感知旋转的基本性质,而后小组观察、交流、合作、讨论,进一步归纳出旋转的性质。
设计意图:在揭示旋转的性质时光靠学生自己的理解是不够的,这里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利用教具演示,课件展示便于学生理解。
另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引导,学生真正的参与进课堂了。
小组合作中既促进几何事实的发现,又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加深对旋转的认识。
(三)应用新知
我设计了三组题:
第一组:探索图形中的旋转,进一步加深对旋转的认识,学会分析图形中的旋转。
第二组:经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主应用旋转构造简单图形,直观地感受旋转的性质和应用。
第三组:欣赏图形的构造和形成的奇妙过程,作品欣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学生所知的生活实例出发,体现了数学的基本性、实用性,由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归纳出旋转的定义和性质,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新设计旋转图案使学生的认识过程由感性——理性——感性,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情景——问题——探究——反思——提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