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公鸡
岑燮钧
杨瑞凤曾是剡剧界的头牌老生。

在舞台上,她气场极大,任是怎样的名角,都得喊她一声“爹爹”或者“老爷”,看她行事。

她一开腔,声若洪钟,丹田震动,喷口激越,气势磅礴。

可是,到了台下,卸了妆,人们发现她只是一个小老太。

晚年的杨瑞凤已很少登台,因力她身体不好,眼睛也不好。

剡剧是小生小旦戏,清一色的女演员。

女孩子自然不大喜欢演老生,所以,来杨瑞凤处拜师的不多。

目下倒是有个学生,是自己剧团的,叫李敏。

可惜李敏先天不足,长得太秀气,声音也不够洪亮,表演时有雌声,是为大忌,这让她很是操心。

每次来上课,她都逼着学生喝人参汤,希望她能长壮些。

偏是李敏对气味过敏,捏着鼻子,喝参汤如喝毒药。

渐渐地,她来得不如以前勤了。

杨瑞风一个人过活,住在底楼因为眼晴不好,很少出门。

—日,天蒙蒙亮,忽听得公鸡的叫声,她立马来了精神,想起多年前自己模仿公鸡的叫声.对着“狮子短缸”,(一种盛物的瓷器)练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终于练成剡剧界最苍劲的老生腔。

看来,李敏也得试试这一绝招。

她沿着小区细细探听,原来是不远处的邻居家传来的。

她一连敲了几次门,都没反应,直到晚饭时分,才等到主人。

她在院中果然看见了一只金黄威武的大公鸡,原来是邻居家乡下的客人送来的。

杨瑞风说明来意,邻居似乎脸有难色。

杨瑞凤出了高价,邻居才舍得,她抱到家里,很是高兴,因为市场上很难买到大公鸡。

没有鸡笼,只得散养。

结果,院中到处都是鸡屎。

每天早上,她听到公鸡的鸣叫,就如公鸡看到母鸡而颈毛奓起一样,也是热血上涌,以至于一度还产生了眩晕。

公鸡一声长鸣,她也一声长鸣,公鸡听到应和,更加叫得欢。

于是,院中叫声此起彼伏,仿佛有一群公鸡在打鸣,引得四邻“侧耳”。

可惜,李敏一直不来上课。

她等得心急,就打电话过去,那边李敏说,身体不爽,杨瑞凤只能徒呼奈何。

这天晚上,她实在等不住了,看月色如昼,街灯如市,觉得自己固然目力有限,似乎仍可一试。

于是,缚了公鸡,放到藤篮里,一手提着,一手搭着人行道内墙,摸索前往。

一则看看李敏身体怎样,二来也与
她深入探讨一下女子老生的唱腔问题。

这些年,偶有她出席的会议,她必振臂高呼剡剧须重视老生当,可惜应者寥寥。

倒不是她难耐寂寞,她是寂寞惯的,只是艺不传人,心有不甘,就仿佛做婆婆的总不见媳妇肚子大起来心里着急一样。

她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城市平坦的大道上,不敢走路中央,就是人行道也是靠边站。

有几个小孩子看看她古董般的藤篮和一只雄鸡,感觉遇到了魔法世界的巫婆。

好不容易总算摸到了李敏家。

这一路足足有好几公里吧。

“李敏在家吗?李敏在家吗?”
她的喊声在夜空中显得特别铿锵有力,带着舞台腔,完全像一个老头。

过了半晌,李敏下来了,脸蛋又是苍白又是红扑扑。

“先生,你怎么走来了?”剡剧界管老师叫先生,无论男女。

“我来看看你,你看我给你买了什么。


“一只鸡?先生你又破费了。


“哈哈,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鸡,这是一只大公鸡,它是先生的先生,是你的太先生!杨端凤说话时带着职业性的舞台夸张。

过了会儿,李敏的老公下来了,让她们落座,看着杨瑞凤忘情地给李敏讲老生唱腔,他只能讪讪地退下。

杨瑞风带着李敏发声,只可惜公鸡还不到报晓时分。

她一边自己亲自示范,一边叮嘱李敏明晨早点起来,观察公鸡怎样发声。

“你看小小一只公鸡,它的声音这么饱满,可为什么你的声音在舞台上推送力不强?我们戏曲界有一句行话,叫字字送听,你要好好练习。

这一教就是三个小时,李敏的老公几次下来又上去。

终于,他耐不住了,说今晚就到这里吧,否则要累着杨老师了。

“不妨,不妨!”杨瑞凤依然沉浸在舞台上。

“你送送先生吧。

”李敏对老公说。

送到半路,杨瑞凤不再让李敏老公送,说自己来得就去得,并教育不是剡剧中人的李敏老公多担待,让李敏多吃些,养胖些,才有力气唱戏。

“杨老师,李敏她怀孕了,吃不下!”
“什么,李敏怀孕了?太早了吧……”杨瑞凤想说说什么,终于咽下,“啊哟,那我应该送一只老母鸡!”
这一晚,杨瑞凤半夜进的门。

小区里有人听到,凌晨两三点,有公鸡报晓。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通过剡剧界头牌老生杨瑞凤用公鸡教徒弟李敏练嗓的事情,写出了剡剧老生这一优秀传统戏剧行当逐渐衰落,即将失传的严峻现实。

B. 当杨瑞凤跟邻居说明想买公鸡的意图后,邻居“脸有难色”,等到杨出了高价,邻居才肯卖,说明杨的邻居很会借机挣钱。

C. 买回公鸡后,“院中到处都是鸡屎”“引得四邻‘侧耳’”说明杨瑞凤尽管老生唱腔造诣很高,但生活不讲卫生,不会处理邻里关系。

D. 小说结尾“小区里有人听到,凌晨两三点,有公鸡报晓”写出小区里无人关心杨瑞凤的生活,侧面写出剡剧老生行当的衰落。

2. 结合全文,分析概括杨瑞凤的形象特点。

3. 小说以“公鸡”为题目,请分析“公鸡”在小说中的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生应有堆花时
①朋友从江西旅行回来,约我到他家小酌,聊聊旅途见闻。

佐酒的菜是在街上买的几样传统卤菜。

酒却是从江西带回来的,有一个既好听又有意思的名字——堆花。

这酒过去听人说起过,是江西名酒,最早产于庐陵一带,原本叫“谷烧”。

相传庐陵人文天祥少年时求学白鹭洲书院,文章之余与同窗于酒家买醉,但见“谷烧”倒入杯时,有酒花叠起,醇香满店,遂脱口赞道:层层堆花,好酒好酒!若干年后,文天祥举兵抗元兵败被捕,被押送元大都途经白鹭州时,百姓沿途把“谷烧”酒相送——送他过惶恐滩、过零丁洋。

到大都后,文天祥仍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庐陵百姓闻讯,纷纷以“谷烧”洒地遥祭英魂……后来,人们就借文天祥当年赞语,把“谷烧”改名为“堆花”,作为对英雄的纪念。

②想到这些,我迫不及待地催朋友开瓶,想看看“堆花”是什么样子。

瓶开伊始,有淡淡的醇香弥散,似乎并无多少独特。

但在倒的过程中,奇妙就出现了——丰富的气泡不断泛起.煞是好看。

原来这酒是米酒,发酵期长,一遇空气自然产生“酒花”,层层叠叠堆于杯中,很有层次感和诱惑力。

③堆花的“堆”,一是作量词用,如一堆土,一堆草。

一是作动词用,堆砌,堆放。

小时候参加农业劳动,因体弱常与妇女一起干些轻活。

最喜欢的活是摘棉花,不需要多少农业技术不说,还轻松干净。

到要收工时,会计就会提一杆秤,拖声吆喝:“堆花啰,堆花啰!”他喊的“堆花”,其实就是把棉花集中到一起过秤记工分。

这是我儿时听到的最有意趣的呼叫,堆花于是入脑入心。

④每个人都会对某些词语过敏,或者被不断地击中。

堆花二字,就常常让我莫名其妙地在毫不相干的情景或语境中想到它。

读诗读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会想到堆花;看天看到头顶的朵朵白云,会想到
堆花;在江边看到絮状的芦花,会想到堆花;夏天吃冰淇淋,会想到堆花……
⑤我知道,我感兴趣的并不是花,而是“堆”。

细细揣摩,原来作为量词的堆,总是给人多的感觉。

求多,多多益善,是人的欲望本性,堆的前提一定是多,给人惊喜、给人满足、给人愉悦,对从小生活在物质短缺年头中的我来说尤其如此。

比如,打鱼的亲戚送来一堆活蹦乱跳的小鱼,惊喜;乡下的同学送来一堆桃子、李子,高兴;母亲的学生送来二大堆红薯,那就很满足了。

成堆东西,不仅仅是物质,也是堆砌的快乐。

须知,如果我到集市去买,鱼是一条,李子是几个,红薯是几根。

一堆,会给人一种富足感。

⑥如果说量词的堆,对人来说往往是被动地接受,那么,作为动词的堆,却是主动作为地去改变物态。

比如堆花,绝无“一堆花”的意思,而是让花堆积、集聚。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名句:“堆花压柳桥”。

花是雪花,积压在柳桥上,意境是冷清了点,但想到雪化后,桥两岸柳树会抽枝发叶,会飘起春天的飞絮,所以雪虽是冬天的堆花,但也与春天相关。

⑦宋代有个诗人叫方千里,名气远不及白居易,但也留下了一阕非常有名的《庆春宫》:“层云遮日,送春望断愁城。

篱落堆花,帘枕飞絮,更堪远近莺声……”篱落堆花,堆的是春天的落英,往往会把春天的愁绪堆在人的心头。

林黛玉是春愁最多的人,见不得花谢花飞,受不了红销香断,更不堪花朵“零落成泥碾作尘”,于是就去葬花。

葬花,先要把落花堆拢,收入花篮,再提到一个适合的地方,挖个坑埋了。

因此,堆花就不只是行为方式,也是情感的托付。

⑧中国是工艺大国,很多传统工艺品都有“堆花”的技艺环节,即在物品上凸起花朵或纹理,成为别致的艺术。

比如陶器瓷器,就是在已成型的坯体上,堆出相关的造型,增加鲜活感与立体感;比如面馍糕点,会在食物上堆五颜六色的花朵,使之更美观灵动,刺激感官增加食欲。

如此看来,堆花其实是一种凡俗生活中美学与诗性的表达,有锦上添花的情致,也有烈火烹油的热烈,乃雅俗共赏之事。

⑨中国的昆曲是雅到极致的,男女主角清辞丽曲的唱腔和细腻含蓄的表演,体现出温煦、婉约的剧种特征。

但为剧情需要,也有群体的载歌载舞。

鼓乐齐鸣,排场热闹,就有了人间烟火的凡俗。

譬如《牡丹亭》著名桥段“游园惊梦”中,当杜丽娘和柳梦梅“惊梦”之后转到台下时,便有生旦净丑不同角色装扮的花神粉墨登场。

他们手持代表一年十二个月的不同花卉绢灯,边舞边唱“好景艳阳天,万紫千红尽开遍”。

这样的堆花,既再现了良辰美景,也烘托了亦真亦幻的梦境。

⑩又比如,年轻时候喜欢插花,追求花枝的舒朗与错落有致。

画花鸟画时,也最爱画一枝梅或几瓣菊,喻示不慕繁华、耐得孤寂的清欢之境。

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喜欢到人多的地方“打堆”,由倾心独枝到喜爱花丛,偶尔也就画起大红大绿的牡丹来,在一重一重繁复的绿叶上,把红花一朵压一朵地堆上去,图个热闹图个红火,这就是未能免俗。

但俗与雅往往会互为转移,大雅反俗或大俗成雅早已是司空见惯了。

想到此,突然有所参悟:人生应有堆花时。

是的,人们不能老是把眼光落在奇花异卉或闲花野草上,也不能只做走马观花者或素手采花人,也要干点堆花的事——把最普通的花朵收集起来,缀合成花团锦簇的
景致,装点大众化的生活。

这与把每个平凡的日子缀合起一段人生一样必要。

时不时地堆一下,或许会堆出一种境界的高度来。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本文围绕“堆”,“思接千载,神游八荒”,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B. 第③段,会计“堆花”的吆喝声,为作者儿时本不繁重的农业劳动更添一份乐趣。

C. 第⑨段“便有生旦净丑不同角色装扮的花神粉墨登场”写出了表演滑稽可笑的特点。

D. 第⑩段作者从年轻时爱画梅或菊到年长后也画牡丹,触发了他对雅俗关系的思考。

E. 文中多处使用引号,如“层云遮日,送春望断愁城……”和“游园惊梦”都属于直接引用。

5. 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6. 本文题目中的“堆花”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写出其中包含的意蕴。

7. 第⑦段用“黛玉葬花”情节,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对整篇文章起到哪些作用?
8. 作者在第④段中说“每个人都会对某些词语过敏,或者被不断地击中”,作者被“堆花”一词“不断击中”,有经历,有体会,请结合类似经历谈谈你的体会。

要求:举出两例“击中”自己的具体词语,表达人生体会。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苦痛者的天籁
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

一进院门,她就扯着嗓门喊我:杨小闹,来,取盆,拿鱼。

我有点恨父亲。

集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有一次,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家的鱼哩?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晚上敲我的门。

父亲真没出息。

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两班倒。

但父亲很少上白班。

父亲说,他胆大,不怕走夜路。

我不相信父亲的话。

其实,父亲是想多挣些钱。

上夜班,一个月多挣100多块钱呢。

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

就在那两面坡中间,有一块洼地,蔡婆的鱼塘就在那里。

父亲说,蔡婆不容易。

蔡婆的丈夫是个跑买卖的人,后来,生意越做越大,闹着要和蔡婆离婚,蔡婆死活不同意,结果,她的丈夫就跑了,临走的时候,卷走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只剩下蔡婆,以及三个孩子。

为了养家糊口,蔡婆凭着年轻时候养过几年鱼的经验,包了山洼里的鱼塘,并在鱼塘旁盖了间简陋的土房子。

然后,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

每天晚上,父亲下夜班,骑车路过那鱼塘的时候,总要去敲敲她的门。

笃——笃笃——舅奶,睡了没有?蔡婆是父亲的舅奶,父亲一直这么喊她。

屋子里亮着油灯,蔡婆还没睡。

她便唤父亲进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然后,父亲才走。

有时候,父亲下夜班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灯早已熄灭了,但父亲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门。

笃——笃笃——舅奶,我下班回来了,你挺好吧。

听着屋里的蔡婆在睡梦中含混地应了,父亲才走。

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门,是想吃她养的鱼吗?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笑说,你还小,不懂。

我已经不小了,都上初中了!我一本正经,又义愤填膺地喊。

父亲依旧每晚去敲她的门,蔡婆依旧逢年过节送鱼来。

她一进门,依旧扯着嗓门喊我:杨小闹,来,取盆,拿鱼。

父亲真是个馋猫。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父亲退了休,蔡婆也不养鱼了。

混得不错的儿女们,把她接进了城里,让她去安享清福。

有一次,我和父亲谈起了蔡婆,谈起了那些年的事。

父亲突然叹了口气,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时候,难产死的。

我瞠目结舌,尽管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奶奶就没了,但从来没有听父亲说过这些。

你爷爷受不了这个打击,想不开,几次想寻短见,随你奶奶而去。

村里有一个叫杨有贵的人,和你爷爷岁数差不多,就经常来劝他,说,你还有几个孩子呢,就是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啊。

但你爷爷还是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

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杨有贵都要来咱家坐坐,或者与你爷爷拉家常,或者聊东说西。

有一搭没一搭地找些话说,即便真的没话说了,也要干坐着,一直待到很晚才走。

你爷爷后来说,如果没有杨有贵这个人,如果没有他每晚来陪着坐一阵子,也许,咱们家就没有今天。

所以,你爷爷临去世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伸出手来可以扶人,拿出钱来可以帮人,人在遭难的时候,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能救人于苦难中的。

爸爸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

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帮帮她。

于是,每天晚上去敲敲她的门,就是想让她知道,有人在惦记着她,好让她那颗清冷而孤独的心得到温暖,看到希望。

是啊,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还是敲响在她苦痛心灵里的天籁之音啊!我不失时机地说。

父亲笑笑,说,不管怎样,她从困境中走出来了。

其实,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人,也许不愁吃、不愁穿,却在自我心底里痛苦着、挣扎着。

他们所缺少的,也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说说话的人。

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笃笃”的敲门声,也是好的。

因为,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九卷,百花文艺出版社,有改动)
9.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蔡婆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逢年过节送鱼来,总是一进门就扯着嗓门喊。

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蔡婆不负责任、邋遢粗俗的特点。

B. 小说人物塑造生动传神,文中的杨有贵,虽然没有正面描写,但是通过父亲讲述的故事,仍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朴实的人,正是他在爷爷遭难的时候,送去了天籁之音。

C. 小说后半部分父亲讲述了爷爷和杨有贵之间的故事,解开了上文父亲每天晚上都要去敲敲蔡婆的门的谜团。

故事中的故事,使小说情节更加曲折,主题更加突出,艺术构思颇为精巧。

D. 这篇小说中交叠讲述的两个故事充满着温情和暖意,告诉人们,在别人落寞困难时,伸出手去敲敲门,送给别人的也许会是苦痛者心灵里最美妙的天籁之音。

这个主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对当前人际关系日渐冷漠的社会现实有着积极的意义。

10. 小说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1. 这篇小说着重塑造父亲的形象,并通过父亲的形象来表现主题,但小说一开始却写道“我有点恨父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

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

出知宣州,累迁太常丞,判三司盐铁勾院。

是冬,京师地震,上疏曰:“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龉舌不敢议朝政者,行将二年。

愿陛下深自咎责,许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而善应来集也。

”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

会诏求直言,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仁宗嘉纳之。

清臣请外,为两浙转运副使。

并太湖有民田,水不得泄。

尝建请疏盘龙汇、沪渎港入于海,民赖其利。

时西师未解,急于经费,中书进拟三司使,清臣初不在选中。

帝曰:“叶清臣才可用。

”擢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

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

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

仁宗御天章阁,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

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

会河决商胡,北道艰食,复权三司使。

时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由河阴输北道者七十余万;又请发大名库钱,以佐边籴。

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

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知河阳。

卒,赠左谏议大夫。

清臣天资爽迈,遇事敢行,奏对无所屈。

郭承佑妻舒王元偁女,封郡主,给奉;及承佑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妻以不加封,请增月给,清臣执奏不可。

仁宗曰:“承佑管军,妻又诸王女,当优之。


清臣曰:“是终为侥幸。

”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

(节选自《宋史·叶清臣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B. 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C. 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D. 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司,宋代沿袭前朝设置盐铁、户部、度支三司,掌管国家财赋,长官为“三司使”。

B. 龙图阁学士是宋代授予文士的一种加官、兼职,是用以显示身份尊宠的荣誉称号。

C. 丁父忧,指遭逢父丧,也叫“丁内艰”,遵照礼法制度朝廷官员需离职回家守丧。

D. 河阴指黄河南岸之地。

古代地理方位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清臣因机进谏,受到皇帝嘉纳。

他借京师地震之机,陈说言路堵塞的弊病,劝谏皇帝引咎改过、延揽忠直敢言之士,并抨击大臣专政,其谏言被皇帝接受。

B. 叶清臣重视水利,百姓深得其利。

任两浙转运副使时,太湖积水伤田,他疏浚河道,引水入海,百姓赖此得利;主管永兴军时,疏浚三白渠,灌溉田地数千顷。

C. 叶清臣临危受命,两次代管三司。

西路战事急需经费时,他本不在应选之列,却被钦点代管三司;黄河在商胡决口,粮食供应艰难,他又被任命代管三司。

D. 叶清臣敢作敢为,不惧违逆皇上。

殿前副都指挥使郭承佑之妻因未获加封,请求增加月俸,在皇帝已经同意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己见,对增俸之事不予执行。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

(2)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即事
(宋)吕本中
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①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
【注】兔葵燕麦,两种植物名。

语出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借以形容景象荒凉。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病起多情”是全诗的总起,“病起”是身体状况,“多情”是因为病,因为春怀。

一个人缠绵病榻多日,今天可以出来走走,外面是初春美景诗人自然多情。

B.颈联特地拿“有意”衬托“无知”,蜂蝶是有意,为春色而繁忙,兔葵燕麦是无知,默默地生长。

也是借此含蓄地寄托自己闲适的情趣。

C.作者将景色加以主观情感,使诗进入一种幽独伤感的氛围,诗人伤春的情调已经流露出来,尾联就以情语作结,将前三联作以收束。

D.诗人病起看花,倚栏留恋,感蜂蝶有情,叹葵麦无知,种种“多情”举动,都是因为怀人,但连所怀之人在何处都不知道,让他不得不迷惘感伤、凄然泪下。

17.南宋张九成评颔联两句诗说:“人之情意,物之容态,二句尽之。

”请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以在顺风中呼喊为喻,形象阐明学习能借助外物提高自己的道理时说,“__________”,声音并没有加大,“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停止之后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感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绘出了曹操率领军队在占领荆州后顺流而下时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一代英雄形象。

(5)郦道元《三峡》中,写夏季三峡水势迅猛,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__________”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之间有一千二百里,“__________”,也没有这么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