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群文阅读议题二古诗词中的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群文阅读议题二古诗词中的秋教学设计
教学篇目
《山行》《初秋》《不第后赋菊》
《秋行(其一)》《天净沙·秋》《秋风词》
议题解析
本议题基于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古诗词中的秋”进行设计。

通过这组群文阅读,让学生不仅领略到诗(词)人笔下秋季的盛景,而且初步感知诗(词) 人笔下的秋日情怀。

这组群文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能寻找到诗词句中的关键字词和典型景物进行品析、整理,并能根据不同诗词的特点将之进行多种分类比较和学习。

教学目标
1. 习得通过注释理解古诗词大意的学习方法,能从古诗词中找出关键字词和典型景物,通过这些有效信息对古诗词所要表现的季节、情绪和主题进行判断。

2. 能采用比较和分组的方法,认识古诗词的不同形式,感受诗(词)人的不同写作角度。

教师相机渗透观察方法,进一步在朗读中品味诗词的画面之美和情趣之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过完了暑假,领略了夏日如火的热情,我们又回到了校园。

不知不觉中,我们步入了秋天,不知道在大家的印象中,秋季是什么样的呢?
( 学生交流)
教师点评:有些小朋友眼中的秋有共同的特点,有些小朋友眼中的秋又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

这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体验、观察角度不同吧。

那么,古代的诗(词)人又是怎样感知和表达秋天的呢?古诗词中的秋都有什么共同的风韵和不同的神采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读一读课题—“古诗词中的秋”。

(二)学习课内篇目《山行》,习得基本方法。

1. 理解题目“山行”。

孩子们,“山行”是什么意思?可千万不要告诉老师是“山在行走”哦。

我们一起看看插图,猜猜“山行”的意思。

教师总结:看插图是理解诗歌意思的一个重要方法。

2. 读通诗句。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范读、抽读、齐读等方法。

3. 结合插图,理解诗歌意思。

刚刚我们在理解题目的时候,用了一个理解诗词的法宝—看插图。

我们现在结合诗句,看看哪些诗句在图上出现了?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发言,生生点评,师生点评。

教师总结:有些诗句的意思,我们通过看图就理解了,甚至诗句中写到的一些事物,我们也在图中找到了。

但是有些诗句,光看图是不太容易理解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第二个帮手—注释。

4. 练习使用注释理解诗歌意思。

我们该怎样使用注释来理解诗句呢?请一位同学来试着理解一句诗。

教师点评总结:
(1)注释要带回原句。

(2)根据诗句意思灵活地理解。

(3)简单的注释可以用笔批注在诗句的字词旁边。

学生自主理解整首诗。

学生汇报。

教师点评、总结:理解诗歌的意思,我们现在有了两个帮手—看插图和借助注释。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练习使用这两个帮手进行学习。

(板书: “看插图”“看注释”)
5.“捕捉”诗中的秋。

《山行》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歌,聪明的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在诗句中读出秋的消息呢?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 学生交流。

教师点评:看来,抓住诗歌中的景物来分析,能帮助我们判断出很多关于诗歌的信息。

(板书:“抓住景物”)
(三)比较阅读,丰富认识。

1. 引入群文,实践练习。

(1)理解诗歌意思。

(PPT 出示五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试着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来理解诗歌的意思。

(根据学生实际能力不同,可以灵活采取师生合作、学生自主、小组合作等方法。

) 学生汇报。

教师点评。

2. 寻找诗歌中的秋。

(1)比较题目。

1我们学习诗歌首先是从题目入手,(PPT 出示五首诗的题目)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2学生自读题目,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题目意思。

(重点指导《不第后赋菊》的题目意思和《天净沙·秋》中“天净沙”指曲牌名。

) 3交流探讨。

学习诗歌,理解诗歌题目很重要。

我们试着把这五首诗词的题目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你们认为哪些题目有相似之处?哪些题目又是不一样的?
A . 《天净沙·秋》和其他题目不一样,因为其他题目中间没有“·”( 间隔号)。

教师点评:你发现了这几首的文学体裁不同。

(板书:不同体裁)
B.《不第后赋菊》和其他题目不一样,其他题目中都有“秋”,这首没有。

教师点评:看来,诗(词)人们写秋,有些是写秋天的景,有些是写能代表秋天的事物。

(板书:秋天的景秋天的物)看来,从这些题目分类中,我们已经初步找到了秋。

学生回到诗词中,继续寻找秋天的影子。

学生汇报。

(2)比较几种不同的文学体裁。

咱们的同学眼睛很“尖”,看到了《天净沙·秋》这个题目和其他的不一样,那么我们来读一读这首曲,看看它和《山行》这首七言绝句,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比较朗读,学生交流。

教师点评:绝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读起来整齐,韵律十足。

而曲每句长短不一,节奏富于变化,也有很强的表现力。

同学们一起再找找,哪些诗歌的诗句都是七个字?它们就是七言绝句。

教师指导:李白的《秋风词》,第一句三个字一组,第二句五字一组,第三句七字一组,这叫“三五七言”。

有意思吧!
秋天是绚丽的,诗(词)人的创作手法也是多彩的,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丰富的文学体裁,古诗词中的秋天才愈加美丽动人......
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词,自由读一读,读出你觉得恰当的节奏。

学生汇报读,教师点评。

(3)比较不同视角的秋。

秋天在每个人眼中是不一样的,在每个诗(词)人笔下更是不一样,这些写秋的诗歌各有特色。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对号入座”。

学生自读诗歌,根据老师要求填写学习单,小组讨论进行补充。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评,并指导学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并归纳出诗(词)人各种体会、观察秋天的方法—触觉、视觉、听觉,并适当拓展提问:“你们会用这些感觉去捕捉四季的特点吗?”)
(四)梳理统整,拓展认识。

今天,我们阅读了六首有关“秋”的古诗词,读到了六位诗(词)人笔下不同感觉的、不同角度的“秋”。

伟大的诗(词)人们怀着对自然的热爱,用不同的感官去感知秋,用不同的景物去表现秋,用不同的方式去描写秋,让“秋”更加多姿、多彩、多情......
感谢多彩的秋天,感恩优美的诗词......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