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和能量的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能和能量的教学反思
6篇电能和能量的教学反思
篇一:电能和能量教学反思
《电能和能量》——教学反思
本课指导学生用能量和能量转换的观点,来重组自己原有的知识,初步建立能量和能量转换的概念。
学生头脑里原先对“能量”的理解比较狭隘,知道的种类也非常有限。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调查家用电器有了电能做些什么事情,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电能够用来做什么工作,从而建立“电能”的知识。
随后,我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能量呢?太阳能、水能、风能??,但是,当提问这些能量可以用来做什么工作时,学生的回答比较狭窄。
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出示课件,播放光盘等介绍各种能量在生活中的用途。
对于能量有一定的认识后,让学生观察书本60页下的四幅图片的课件,找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能量来工作的?对于蒸汽火车的火能、风车的风能、激光的光能,学生一般都能顺利回答。
但是对于用声能来控制作为灯的开关,引出声能的概念,学生往往表现出惊奇的表情。
介绍化学能时,我出示一幅篮球运动员的跑步图片,让学生思考:运动员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哪里呢?——食物。
简单介绍食物进入人体后,会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储存在我们人体,形成化学能。
随后,出示加油站、煤炭等图片,从而引出化学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在小组填写用电器能量输入输出形式记录
单时,学生出现的争论也不少。
特别是对于电风扇这类的电器,到底是由电能转化为风能、热能还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热能的不解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
电风扇之所以能吹出风来,主要是由于扇叶的不断扇动,带动周围空气运动。
这样一说,学生们也就自然明白了。
针对六年级学生往往比较自信,爱挑战的心理,我出示课本最后一幅图片的课件,强调这里蕴藏着很多的能量转化。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课堂里的小争议,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加以理解,同时也能迸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篇二:电能和能量教学反思
电能和能量——教学反思
经过前五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电和磁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电和磁这两种能量的相互转换。
本课,通过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能量——电能,使学生了解到电能、能量,以及各种能量相互转化的关系。
本课指导学生用能量和能量转换的观点,来重组自己原有的知识,初步建立能量和能量转换的概念。
课前,让孩子们寻找教室里的用电器,并说一说要使他们工作起来,需要怎么办?通过学生回答通电,简单介绍用电器的概念,并引出电能够用来做什么工作,从而建立“电能”的知识。
随后,我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能量呢?太阳能、水能、风能??但是,当提问这些能量可以用来做什么工作时,学生的回答比较狭窄,学生从自己狭义的认识去回答,这需要我们给学生创设环境,进一步认识能量的作用。
出示课件,介绍各种能量在生活中的用途。
对于能量有
一定的认识后,让学生观察书本60页下的四幅图片,找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能量来工作的?对于蒸汽火车的火能、风车的风能、激光的光能,学生一般都能顺利回答。
但是对于用声能来控制作为灯的开关,引出声能的概念,虽然孩子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经验,但是并没有将其与能量联系起来。
介绍化学能时,我出示一幅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图片,让学生思考:运动员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哪里呢?——食物。
简单介绍食物进入人体后,会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储存在我们人体,形成化学能。
随后,出示加油站、煤炭等图片,从而引出化学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进行能量转化这一环节时,学生往往会自己凭空想象出很多能量的新名词。
利用书本62页的图,让孩子们寻找途中的能量转变,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去说明:阳光的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植物被人吃后其化学能转化为人体内的化学能,运动将化学能转化为自行车的动能(机械能),再转化为发动机的电能,电能再转化为电热水壶的热能。
通过对这个图的了解,学生对能量和电能之间的认识和能量之间的转化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篇三:电能教学反思
一、对所定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反思本课文分四部分,其中电的来源和用途是本课的重点。
第一部分:什么叫电能?课文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电具有做功的本领,这便是人们日常所说的电能。
第二部分电从哪里来?课文分三个层次展开。
第二层次通过手摇发电机发电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手摇发电机发出的电是靠人的力量带动发
电机转动产生的。
第二层次详细介绍人们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电是怎样产生的。
第三层次归纳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的。
这里只要求学生知道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的,不要求了解是什么能量转换而来的。
第三部分:电能所具有的优点。
这部分内容只要学生粗略了解,课文没有详细展开。
第四部分:电能的用途。
课文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介绍每种用电器的用途,通过用电器可以把电能转换成什么。
第二层次要求学生在上述基础上归纳:电的作用很大,电能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通过教学,学生基本能了解电的用途,而且我上课采用了大量的例举法,学生都能举出很多用电的例子。
比如:教室里的电灯、电视机、大屏幕、电脑。
家里的'各种电器等。
而且本课我采用了一些实验,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电的来源。
通过介绍各种发电方法,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电的知识。
通过各种比较,学生也掌握了电能所具有的优点。
我还根据杭州的实际情况缺电现象及我校的1+6活动,教育学生平时要节约用电。
三、总结本课总的教育情况来看,因电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起来也就比较容易,因此些课学生掌握还是比较好的。
本节课的内容重点是从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应用开始学习电能。
它不像以往的物理课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实验,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有实验的课堂学生的激情都很高涨。
本节课由于实验较少,要想吸引学生注意力就必须在其他地方下功夫。
针对这种情况我把精力放到了课件上,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出电能的教学,并就电能的来源及能量转化关系、电能表铭牌上参数的
含义、电能表正确读数等重、难点借助视频和图片做以重点讲解;针对单位换算这一难点进行课堂训练,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掌握的情况来看效果是很高的。
可以说本节课把握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当然,在看到优点的同时我也深刻意识到课堂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现就存在的问题做重点反思:从电能的单位到电能表使用讲解环节过度不太自然,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说明自己的专业素养还有待加强,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够、评价单一、评价没有到位等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致使课堂缺少高潮。
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尝试、努力。
总之,有惊喜也有遗憾,但>收获是颇多的。
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不足中汲取教训,取长补短,不断进取!
篇四:电能教学反思
《电能》一课被安排在人教版物理第八章第一节的位置。
第八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
章节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本章教材结构都是围绕电能的概念展开的,即:从电能的来源、电能的利用、电能的计量等方面展开,因此把《电能》安排在了本章的第一节。
授课前,我认真品读教材内容,研读课程标准对本节相关内容的要求,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了使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最佳,我还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些作业。
①搜集有关发电站和电池的一
些资料,了解我国发电厂的类型和电池的种类。
②观察自家的电能表,记录电能表上所介绍的各参数,结合书本了解其含义。
③记录截止到到观察日家里一共消耗了多少电能,结合当地电费价格计算出电费总额。
④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新式的电能表,看谁了解的多;调查当地近年来人均用电量的变化,讨论它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整节课按照预想进行的很顺利,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热情很高,知识掌握情况较好:①有效地利用了教材。
两次让学生读教材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②深入地挖掘和补充了教材。
各种用电器和电源在工作时涉及的能量转化知识挖掘和拓展的比较到位;书上关于电功知识删除了,我认为电功知识是学习电功率知识的基础,因此我给学生做了必要补充。
③注重重点知识重点练习。
本节关于电能表有关参数的教学和练习,我感觉讲练都很到位。
但“1kW·h电的作用”这一知识点忘讲了。
虽说“1kW·h的作用”这一知识点不是本节重要内容,但对于一个从教多年的物理教师而言,遗漏知识点绝对是失职,是一个不能原谅的失误。
此次教学事件虽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什么不良后果,却使我着实长了不少记性。
不管自己多么有把握的课,上起来都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谨慎对待,绝不能出现不该出现的失误,否则对师对生都将是一个损失。
篇五:电能教学反思
一、我的观念进行了转变,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
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
如在讲电功概念的例子时,充分调动学生,让他们多举例子,然后进行归纳,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电功这一概念。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在科学探究课堂教学中,把提问、讨论、猜想、实验、探究、分析与论证、交流等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的综合教学方法,由于这种综合教学方法既有教师的启发、指导,又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手脑并用的实验探究,因此不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而且由于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学生自始自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学习精力。
如在学生学习影响电功的因素时,我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按照科学实验探究的环节,完成主要的探究过程,然后全班交流总结,形成正确的知识结论。
又如在学生学习电能表时,我还是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并每一组发一个电能表,让他们通过观察、
讨论,充分认识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
当学生
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
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我在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在划分小组时没有考虑到探究能力强弱不同的同学的搭配,使有些组没有完成探究要求;二、课堂上的点拨还不是很及时准确,以后在备课中的备学生部分还得充分;
三、少数学生还没有全身心的进入课堂的学习中。
最后,我得出:“学启于思,思启于问”。
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
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篇六:《电能从哪里来》教学反思
《电能从哪里来》教学反思
本课既与上一课知识有联系,也是上一课教学内容的延续。
上一课讲电能可以转化成各种能量,这一课要探究这些电能是从哪儿来的,其实也是了解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成电能,从而懂得能量的相互转化。
教学的第一部分希望通过介绍各种电池使学生懂得生活中使用的电从哪儿来。
本课的一个难点是使学生懂是电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
电,是一个虚幻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借助器材,使学生能看到电的产生。
手摇发电机是个不错的工具。
我用了一台手摇发电机,演示给学生看,演示过程中,学生看着手摇后小灯泡亮了,还能过两根导线将产生的电流引出,使灯座上的灯亮了,,学生看着这些蛮新奇,也急于想了解里面到底是怎么样的。
经过观察,里面是没有电池的,但有个类似于小电动机一样的东西,通过转动摇柄,使电动机的轴快速转了起来,然后就有电,灯就亮了。
其实,这里的电动机准确的称呼应该叫发电机了,它的工作过程和电动机是相反的。
电动机是由电生磁,而发电机是由磁生电。
这样,学生就了解了发电机转动是能够产生电流的,自然联系到生活中大型的发电机是不可能靠人力驱动的,那靠什么?靠大自然中的各种力量。
对于这些力量,学生的举例说明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从而了解到人们生活中所用到的电能均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大自然,也进一步认识到了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
最后,给学生看了些利用太阳能、风力发电站的图片,看了段水力发电的片断,那么庞大的发电机组在水流的冲击下转起来,使学生更有感性认识了。
本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一个自制电池的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同学
们在家里就可以自己做,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对电池能产生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