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目录
第一章数与式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 绝对值
1.1.2 乘法公式
1.1.3 二次根式
1.1.4 分式
1.2 分解因式
第二章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 根的判别式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
2.2 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
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
2.2.3 二次函数的应用
2.3 方程与不等式
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三章相似形、三角形、圆
3.1 相似形
3.1.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3.1.2 相似三角形形的性质与判定
3.2 三角形
3.2.1 三角形的五心
3.2.2 解三角形:钝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3.3 圆
3.3.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幂定理
3.3.2 点的轨迹
3.3.3 四点共圆的性质与判定
3.3.4 直线和圆的方程(选学)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0,||0,0,,0.a a a a a a >⎧⎪
==⎨⎪-<⎩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例1 解不等式:13x x -+->4.
解法一:由01=-x ,得1=x ;由30x -=,得3x =;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解得x <0, 又x <1, ∴x <0;
②若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1>4,
∴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
③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 解得x >4. 又x ≥3, ∴x >4.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 x <0,或x >4. 解法二:如图1.1-1,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 A |,即|P A |=|x -1|;|x -3|表示x 轴上点P 到坐标为2的点B 之间的距离|PB |,即|PB |=|x -3|. 所以,不等式13x x -+->4的几何意义即为
|P A |+|PB |>4. 由|AB |=2,可知
点P 在点C (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为4)的右侧.
x <0,或x >4.
练 习
A B C P |x -1|
|x -3| 图1.1-1
1.填空:
(1)若5=x ,则x =_________;若4-=x ,则x =_________.
(2)如果5=+b a ,且1-=a ,则b =________;若21=-c ,则c =________. 2.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若a b =,则a b = (B )若a b >,则a b > (C )若a b <,则a b < (D )若a b =,则a b =± 3.化简:|x -5|-|2x -13|(x >5).
1.1.
2. 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
()
2a b a a 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 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 b b a b -++=-;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a 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 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a b a a b a b b -=-+-.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
解法一:原式=2222
(1)(1)x x x ⎡⎤-+-⎣⎦
=242(1)(1)x x x -++ =61x -.
解法二:原式=22(1)(1)(1)(1)x x x x x x +-+-++ =33(1)(1)x x +- =61x -.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 解: 2222()2()8a b c a b c ab bc ac ++=++-++=.
练 习 1.填空:
(1)221111
()9423
a b b a -=+( ); (2)(4m + 22
)164(m m =++ );
(3 ) 2222
(2)4(a b c a b c +-=+++ ).
2.选择题:
(1)若2
1
2
x mx k +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 (A )2
m (B )214m (C )213m (D )
2116m (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
248a b a b +--+的值 (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
(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1.1.3.二次根式
0)a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
式子称为无理式. 例如 32a b ,等是无理式,而
212
x +
+,
22x y +
1.分母(子)有理化
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
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与,与,与
一般地,,b 与
b 互为有理化因式.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
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
0,0)a b =≥≥;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
a ==,0,
,0.a a a a ≥⎧⎨
-<⎩
例1 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 (20)a ≥; (30)x <.
解: (1=
(20)a ==≥;
(3220)x x x ==-<.
例2 (3-.
解法一: (33)
-

1
2

解法二:(33)

1
2

例3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2
.
解:(1
1
===,
1
110
=,
>
(2)∵
1
===
又4>22,
∴6+4>6+22,
例4化简:20042005
+⋅.
解:20042005
⋅-
=20042004
⋅⋅=2004
⎡⎤
+⋅-⋅-
⎣⎦
=2004
1⋅
例 5 化简:(1;(21)
x
<<.
解:(1)原式===2
=2
=.
(2)原式
1
x
x
=-,
∵01
x
<<,∴
1
1x
x
>>,所以,原式=
1
x
x
-.
例 6 已知
x y
==22
353
x xy y
-+的值.
解:∵2210
x y
+==+=,
1
xy==,
∴2222
3533()1131011289
x xy y x y xy
-+=+-=⨯-=.
练习
1.填空: (1
=__ ___;
(2
(x =-x 的取值范围是_ _ ___; (3
)=__ ___; (4
)若x =
=______ __. 2.选择题:
=
( ) (A )2x ≠ (B )0x > (C )2x > (D )02x <<
3
.若b =,求a b +的值.
4.比较大小:2-4(填“>”,或“<”).
1.1.4.分式
1.分式的意义
形如
A B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0B ≠,则称A B 为分式.当M ≠0时,分式A
B
具有下列性质: A A M B B M ⨯=⨯; A A M
B B M
÷=
÷.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
2.繁分式 像a
b c d
+,2m n p
m n p +++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繁分式.
例1 若54(2)2x A B
x x x x +=+++,求常数,A B 的值.
解: ∵(2)()254
2(2)(2)(2)A B A x Bx A B x A x x x x x x x x x ++++++===++++,
∴5,
24,A B A +=⎧⎨=⎩
解得 2,3A B ==.
例2 (1)试证:111
(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
(2)计算:1111223910
+++⨯⨯⨯; (3)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 有
11112334(1)2
n n +++<⨯⨯+.
(1)证明:∵11(1)1
1(1)(1)n n n n n n n n +--==+++,
∴111
(1)1
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成立.
(2)解:由(1)可知
1111223910+++
⨯⨯⨯ 11111(1)()()223910=-+-++-1110=- =9
10
. (3)证明:∵1112334(1)n n +++⨯⨯+=111111()()()23341n n -+-++-+=1121
n -+, 又n ≥2,且n 是正整数,∴1
n +1 一定为正数,
∴111
2334(1)n n +++⨯⨯+<12 . 例3 设c
e a =,且e >1,2c 2-5ac +2a 2=0,求e 的值.
解:在2c 2
-5ac +2a 2=0两边同除以a 2,得 2e 2-5e +2=0, ∴(2e -1)(e -2)=0,
∴e =1
2 <1,舍去;或e =2. ∴e =2.
练 习
1.填空题:对任意的正整数n ,1(2)n n =+ (11
2
n n -+);
2.选择题:
若223x y x y -=+,则x
y
= ( ) (A )1 (B )54 (C )4
5
(D )65
3.正数,x y 满足22
2x y xy -=,求x y x y
-+的值.
4.计算1111
(12233499100)
++++
⨯⨯⨯⨯.
习题1.1
A 组
1.解不等式:
(1) 13x ->; (2) 327x x ++-< ; (3) 116x x -++>.
2.已知1x y +=,求33
3x y xy ++的值. 3.填空:
(1)1819
(2(2+=________;
(22=,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
=________.
B 组
1.填空:
(1)12a =,1
3
b =,则22
2
3352a ab a ab b -=+-____ ____; (2)若22
20x xy y +-=,则2222
3x xy y x y
++=+__ __; 2.已知:11
,23x y =
=
的值. C 组
1.选择题:
(1
( ) (A )a b < (B )a b > (C )0a b << (D )0b a << (2
)计算 ( ) (A
(B
(C
) (D

2.解方程2
2112()3()10x x x x +
-+-=. 3.计算:1111
132435911
++++
⨯⨯⨯⨯. 4.试证:对任意的正整数n ,有
11
1123234
(1)(2)n n n +++
⨯⨯⨯⨯++<1
4

1.2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
例1 分解因式:
(1)x 2-3x +2; (2)x 2+4x -12;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 解:(1)如图1.1-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 ,就是x 2-3x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
x 2-3x +2=(x -1)(x -2).
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1-1中的两个x 用1来表示(如图1.1-2所示).
-1 -2 x x 图1.1-1 -1 -2 1 1 图1.1-2 -2 6 1 1 图1.1-3 -ay -by x x 图1.1-4
(2)由图1.1-3,得
x 2+4x -12=(x -2)(x +6). (3)由图1.1-4,得
22()x a b xy aby -++=()()x ay x by -- (4)1xy x y -+-=xy +(x -y )-1
=(x -1) (y+1) (如图1.1-5所示).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652
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52
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 x a x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8112
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762
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1242
m 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
675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
2
612y xy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42
++=+-x x x x
3、若()()422
-+=++x x b ax x 则 =a , =b 。

二、选择题:(每小题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在多项式(1)672++x x (2)342++x x (3)862++x x (4)1072
++x x (5)44152
++x x 中,有相同因式的是( ) A 、只有(1)(2) B 、只有(3)(4) C 、只有(3)(5) D 、(1)和(2);(3)和(4);(3)和(5)
2、分解因式2
2338b ab a -+得( )
A 、()(
)3 11-+a a B 、()()b a b a 3 11-+ C 、()()b a b a 3 11-- D 、()()b a b a 3 11+- 3、()()2082
-+++b a b a 分解因式得( )
A 、()(
)2 10-+++b a b a B 、()()4 5-+++b a b a C 、()(
)10 2-+++b a b a D 、()()5 4-+++b a b a 4、若多项式a x x +-32
可分解为()()b x x --5,则a 、b 的值是( )
A 、10=a ,2=b
B 、10=a ,2-=b
C 、10-=a ,2-=b
D 、10-=a ,2=b
5、若()(
)b x a x mx x ++=-+ 102
其中a 、b 为整数,则m 的值为( ) A 、3或9 B 、3± C 、9± D 、3±或9±
三、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211262
+---p q q p 2、2
2365ab b a a +-
3、6422--y y
4、822
4--b b
-1 1
x y
图1.1-5
2.提取公因式法
例2 分解因式:
(1) ()()b a b a -+-552 (2)32933x x x +++ 解: (1).()()b a b a -+-552=)1)(5(--a b a
(2)32933x x x +++=32(3)(39)x x x +++=2(3)3(3)x x x +++ =2(3)(3)x x ++. 或
32933x x x +++=32(331)8x x x ++++=3(1)8x ++=33(1)2x ++
=22[(1)2][(1)(1)22]x x x +++-+⨯+ =2(3)(3)x x ++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多项式xyz xy y x 4262
2+-中各项的公因式是_______________。

2、()()()∙-=-+-y x x y n y x m __________________。

3、()()()∙-=-+-2
2
2
y x x y n y x m ____________________。

4、()()()∙--=-++--z y x x z y n z y x m _____________________。

5、()()∙--=++---z y x z y x z y x m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
23623913x b a x ab --分解因式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计算99992
+=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 )
1、()b a ab ab b a -=-2422
2
………………………………………………………… ( )
2、()b a m m bm am +=++…………………………………………………………… ( )
3、(
)
52315632
2
3
-+-=-+-x x x x x x …………………………………………… ( ) 4、()111+=+--x x x
x n n n
……………………………………………………………… ( )
3:公式法
例3 分解因式: (1)164+-a (2)()()2
2
23y x y x --+ 解:(1)164+-a =)2)(2)(4()4)(4()(4222222a a a a a a -++=-+=-
(2) ()()2
2
23y x y x --+=)32)(4()23)(23(y x y x y x y x y x y x ++=+-+-++
课堂练习
一、222b ab a +-,22b a -,3
3b a -的公因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 )
1、()⎪⎭
⎫ ⎝⎛-⎪⎭⎫ ⎝⎛+=-⎪⎭⎫ ⎝⎛=-1.032 1.0321.03201.0942
2
2x x x x ………………………… ( )
2、()()()(
)b a b a b a b a 43 434389222
2-+=-=- ………………………………… ( ) 3、()(
)b a b a b a 45 4516252
-+=-………………………………………………… ( ) 4、()()(
)y x y x y x y x -+-=--=-- 2
222………………………………………… ( )
5、()()(
)c b a c b a c b a +-++=+- 2
2
……………………………………………… ( ) 五、把下列各式分解
1、()()2
2
9n m n m ++-- 2、3
132
-
x
3、()
2
2244+--x x 4、122
4
+-x x
4.分组分解法
例4 (1)x y xy x 332-+- (2)222456x xy y x y +--+-.
(2)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y x y y +--+- =22(4)(2)(3)x y x y y +----=(22)(3)x y x y -++-.

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xy y x y +----
=(2)()(45)6x y x y x y -+--- =(22)(3)x y x y -++-.
课堂练习: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多项式(1)by ax b a y x 222222++-+-
(2)9126442
2
++-+-b a b ab a
5.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 2+bx +c (a ≠0)的因式分解.
若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1x 、2x ,则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12()()a x x x x --.
例5 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
(1)221x x +-; (2)2244x xy y +-.
解: (1)令221x x +-=0,则解得11x =-21x =-,
∴221x x +-=(1(1x x ⎡⎤⎡⎤-----⎣⎦⎣⎦
=(11x x +++.
(2)令2244x xy y +-=0,则解得1(2x y =-+,1(2x y =--,
∴2244x xy y +-=[2(1][2(1]x y x y +-++.
练 习 1.选择题:
多项式2
2
215x xy y --的一个因式为 ( )
(A )25x y - (B )3x y - (C )3x y + (D )5x y - 2.分解因式:
(1)x 2+6x +8; (2)8a 3-b 3;
(3)x 2-2x -1; (4)4(1)(2)x y y y x -++-.
习题1.2
1.分解因式:
(1) 31a +; (2)42
4139x x -+;
(3)22
222b c ab ac bc ++++; (4)2
2
35294x xy y x y +-++-.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
(1)2
53x x -+ ; (2)2
3x --;
(3)2234x xy y +-; (4)222
(2)7(2)12x x x x ---+. 3.ABC ∆三边a ,b ,c 满足2
2
2
a b c ab bc ca ++=++,试判定ABC ∆的形状. 4.分解因式:x 2+x -(a 2-a ).
5. (尝试题)已知abc=1,a+b+c=2,a²+b²+c²=,求
1-c ab 1++1-a bc 1++1
-b ca 1
+的值.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根的判别式
{情境设置:可先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探索二次方程的根的求法,
如求方程的根(1)0322
=-+x x (2) 0122
=++x x (3) 0322
=++x x }
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用配方法可以将其变形为
222
4()24b b ac
x a a -+=. ① 因为a ≠0,所以,4a 2>0.于是
(1)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 1,2=2b a
-±;
(2)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 x 1=x 2=-
2b a
; (3)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负数,而方程①的左边2
()2b x a
+
一定大于或等于零,因此,原方程没有实数根.
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情况可以由b 2-4ac 来判定,我们把b 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
综上所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
(1)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
(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2b
a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例1 判定下列关于x 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 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 (1)x 2-3x +3=0; (2)x 2-ax -1=0; (3) x 2-ax +(a -1)=0; (4)x 2-2x +a =0. 解:(1)∵Δ=32-4×1×3=-3<0,∴方程没有实数根. (2)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a 2-4×1×(-1)=a 2+4>0,所以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1x =, 2x =
(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
Δ=a 2-4×1×(a -1)=a 2-4a +4=(a -2)2,
所以, ①当a =2时,Δ=0,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1; ②当a ≠2时,Δ>0,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 1=1,x 2=a -1.
(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
Δ=22-4×1×a =4-4a =4(1-a ), 所以
①当Δ>0,即4(1-a ) >0,即a <1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1x = 21x =
②当Δ=0,即a =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1; ③当Δ<0,即a >1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说明:在第3,4小题中,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随着a 的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于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对a 的取值情况进行讨论,这一方法叫做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这一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今后的解题中会经常地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实数根
1x =2x =,
则有
1222b b
x x a a
-+=
==-;
22
122
2(4)444b b ac ac c
x x a a a
--====.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b a -
,x 1·x 2=c
a
.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
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若x 1,x 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
x 1+x 2=-p ,x 1·x 2=q ,
即 p =-(x 1+x 2),q =x 1·x 2,
所以,方程x 2
+px +q =0可化为 x 2-(x 1+x 2)x +x 1·x 2=0,由于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的
两根,所以,x 1,x 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x 2)x +x 1·x 2=0.因此有 以两个数x 1,x 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
x 2-(x 1+x 2)x +x 1·x 2=0.
例2 已知方程2
560x kx +-=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 的值.
分析: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可以直接将这一根代入,求出k 的值,再由方程解出另一个根.但由于我们学习了韦达定理,又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即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于是可以利用两根之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由两根之和求出k 的值.
解法一:∵2是方程的一个根,∴5×22+k ×2-6=0,∴k =-7.
所以,方程就为5x 2-7x -6=0,解得x 1=2,x 2=-3
5
. 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
3
5
,k 的值为-7. 解法二: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 1,则 2x 1=-
65,∴x 1=-35
. 由 (-
35)+2=-5
k
,得 k =-7. 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
5
,k 的值为-7.
例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m -2)x +m 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 的值.
分析: 本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由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得到关于m 的方程,从而解得m 的值.但在解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所给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因此,其根的判别式应大于零.
解:设x 1,x 2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 x 1+x 2=-2(m -2),x 1·x 2=m 2+4. ∵x 12+x 22-x 1·x 2=21, ∴(x 1+x 2)2-3 x 1·x 2=21,
即 [-2(m -2)]2-3(m 2+4)=21, 化简,得 m 2-16m -17=0, 解得 m =-1,或m =17.
当m =-1时,方程为x 2+6x +5=0,Δ>0,满足题意; 当m =17时,方程为x 2+30x +293=0,Δ=302-4×1×293<0,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m =17. 说明:(1)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先研究满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对应的m 的范围,然后再由“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出m 的值,取满足条件的m 的值即可.
(1)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仅仅由韦达定理解题时,还要考虑到根的判别式Δ是否大于或大于零.因为,韦达定理成立的前提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
例4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
分析:我们可以设出这两个数分别为x ,y ,利用二元方程求解出这两个数.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转化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
解法一:设这两个数分别是x ,y , 则 x +y =4, ①
xy =-12. ② 由①,得 y =4-x , 代入②,得
x (4-x )=-12,
即 x 2-4x -12=0, ∴x 1=-2,x 2=6.
∴112,6,x y =-⎧⎨=⎩ 或22
6,2.x y =⎧⎨=-⎩
因此,这两个数是-2和6.
解法二:由韦达定理可知,这两个数是方程x 2-4x -12=0的两个根. 解这个方程,得x 1=-2,x 2=6. 所以,这两个数是-2和6. 说明:从上面的两种解法我们不难发现,解法二(直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要比解法一简捷. 例5 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 (1)求| x 1-x 2|的值; (2)求
2212
11
x x +的值;(3)x 13+x 23.
解:∵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
∴1252x x +=-,123
2
x x =-.
(1)∵| x 1-x 2|2=x 12+ x 22-2 x 1x 2=(x 1+x 2)2-4 x 1x 2=2
5
3()4()2
2--⨯-=
25
4
+6=494,
∴| x 1-x 2|=
7
2
. (2)
222
2
1212122222
2
2121
2125325
()2()3
()211
3722439()9()2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3)x 13+x 23=(x 1+x 2)( x 12-x 1x 2+x 22)=(x 1+x 2)[ ( x 1+x 2) 2-3x 1x 2]
=(-
52)×[(-52)2-3×(3
2
-)]=-2158.
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是一个重要的量,今后我们经常会遇到求这一个量的问题,
为了解题简便,我们可以探讨出其一般规律:
设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
12b x a -+=
,22b x a
-=,
∴| x 1-x 2|
=
||||
a a ==
. 于是有下面的结论:
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 x 1-x 2|
Δ=b 2-4ac ). 今后,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利用上面的结论.
例6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 +a -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设x 1,x 2是方程的两根,则
x 1x 2=a -4<0, ① 且Δ=(-1)2-4(a -4)>0. ② 由①得 a <4,
由②得 a <17
4
.∴a 的取值范围是a <4.
练 习
1.选择题:
(1
)方程2
2
30x k -+=的根的情况是 ( ) (A )有一个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2)若关于x 的方程mx 2+ (2m +1)x +m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m <
14 (B )m >-1
4 (C )m <14,且m ≠0 (D )m >-1
4
,且m ≠0
2.填空:
(1)若方程x 2-3x -1=0的两根分别是x 1和x 2,则
12
11
x x += . (2)方程mx 2+x -2m =0(m ≠0)的根的情况是 . (3)以-3和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3
|1|0b -=,当k 取何值时,方程kx 2+ax +b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4.已知方程x 2-3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求(x 1-3)( x 2-3)的值.
习题2.1 A 组
1.选择题:
(1)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 (A )-3 (B )3 (C )-2 (D )2 (2)下列四个说法:
①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 ②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
③方程3 x 2-7=0的两根之和为0,两根之积为73
-
; ④方程3 x 2+2x =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0.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5x +a 2+a =0的一个根是0,则a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 )0,或-1
2.填空:
(1)方程kx 2+4x -1=0的两根之和为-2,则k = .
(2)方程2x 2-x -4=0的两根为α,β,则α2+β2= .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ax -3a =0的一个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 (4)方程2x 2+2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则| x 1-x 2|= .
3.试判定当m 取何值时,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2x 2-(2m +1) 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
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
4.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x 2-7x -1=0各根的相反数.
B 组
1.选择题:
若关于x 的方程x 2+(k 2-1) x +k +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k 的值为 ( )
(A )1,或-1 (B )1 (C )-1 (D )0 2.填空:
(1)若m ,n 是方程x 2+2005x -1=0的两个实数根,则m 2n +mn 2-mn 的值等于 .
(2)如果a ,b 是方程x 2+x -1=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代数式a 3+a 2b +ab 2+b 3的值是 .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
(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设方程的两根为x 1和x 2,如果2(x 1+x 2)>x 1x 2,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4.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根为x 1和x 2.求: (1)| x 1-x 2|和
12
2
x x +;(2)x 13+x 23. 5.关于x 的方程x 2+4x +m =0的两根为x 1,x 2满足| x 1-x 2|=2,求实数m 的值.
C 组
1.选择题: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恰好是方程2x 2-8x +7=0的两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长等于 ( )
(A
(B )3 (C )6 (D )9 (2)若x 1,x 2是方程2x 2-4x +1=0的两个根,则
12
21
x x x x +的值为 ( ) (A )6 (B )4 (C )3 (D )3
2
(3)如果关于x 的方程x 2-2(1-m )x +m 2=0有两实数根α,β,则α+β的取值范围为
( )
(A )α+β≥
12 (B )α+β≤1
2
(C )α+β≥1 (D )α+β≤1 (4)已知a ,b ,c 是ΔABC 的三边长,那么方程cx 2+(a +b )x +4
c
=0的根的情况是( )
(A )没有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有两个异号实数根
2.填空:若方程x 2-8x +m =0的两根为x 1,x 2,且3x 1+2x 2=18,则m = . 3. 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4kx 2-4kx +k +1=0的两个实数根.
(1)是否存在实数k ,使(2x 1-x 2)( x 1-2 x 2)=-
3
2
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求使1221x x x x +-2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3)若k =-2,12
x
x λ=,试求λ的值.
4.已知关于x 的方程2
2
(2)04
m x m x ---=. (1)求证:无论m 取什么实数时,这个方程总有两个相异实数根;
(2)若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x 1,x 2满足|x 2|=|x 1|+2,求m 的值及相应的x 1,x 2. 5.若关于x 的方程x 2+x +a =0的一个大于1、零一根小于1,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2 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和性质
情境设置:可先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如作图 (1)2
x y = (2) 2
x y -= (3) 322
-+=x x y
问题1 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画出y =2x 2,y =
12
x 2
,y =-2x 2的图象,通过这些函数图象与函数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先画出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 再描点、连线,就分别得到了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如图2-1所示),从图2-1我们可以得到这
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函数y =2x 2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 =x 2
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两倍得到.
同学们也可以用类似于上面的方法画出函数y =
12
x 2
,y =-2x 2的图象,并研究这两个函数图象与函数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二次函数y =ax 2(a ≠0)的图象可以由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得到.在二次函数y =ax 2(a ≠0)中,二次项系数a 决定了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开口的大小.
问题2 函数y =a (x +h )2+k 与y =a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几个特殊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作出函数y =2(x +1)2+1与y =2x 2的图象(如图2-2所示),从函数的同学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把函数y =2x 2
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
函数y =2(x +1)2+1的图象.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具有“形状相同,位置不同”的
特点.
类似地,还可以通过画函数y =-3x 2,y =-3(x -1)2
+1的图象,研究它们
图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二次函数y =a (x +h )2+k (a ≠0)中,a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h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而且“h 正左移,h 负右移”;k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且“k 正上移,k 负下移”.
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的方法:
由于y =ax 2+bx +c =a (x 2+b x a
)+c =a (x 2
+b x a +224b a )+c -24b a
224()24b b ac a x a a
-=++, 所以,y =ax 2+bx +c (a ≠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y =ax 2的图象作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得到的,于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具有下列性质:
(1)当a >0时,函数y =ax 2
+bx +c 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2
4(,)24b ac b a a
--,对称轴为直线x =-2b a ;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 a
-时,
函数取最小值y =2
44ac b a
-.
(2)当a <0时,函数y =ax 2
+bx +c 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对称轴为直线x =-2b a ;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
a
-
时,函数取最大值y =2
44ac b a
-.
上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分别通过图2.2-3和图2.2-4直观地表示出来.因此,在今后解决二次
图2.2-2
2
函数问题时,可以借助于函数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1 求二次函数y =-3x 2-6x +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指出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解:∵y =-3x 2-6x +1=-3(x +1)2+4, ∴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下; 对称轴是直线x =-1; 顶点坐标为(-1,4);
当x =-1时,函数y 取最大值y =4;
当x <-1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1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采用描点法画图,选顶点A (-1,4)),与x 轴交于点
B 3
(
,0)3

C 3
(,0)3
-
,与y 轴的交点为D (0,1),过这五点画出图象(如图2-5所示).
说明:从这个例题可以看出,根据配方后得到的性质画函数的图象,可以直接选出关键点,减少了选点的盲目性,使画图更简便、图象更精确.
函数y =ax 2
+bx +c 图象作图要领:
(1) 确定开口方向:由二次项系数a 决定
(2) 确定对称轴:对称轴方程为a
b x 2-
= (3) 确定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①若△>0则与x 轴有两个交点,可由方程x 2
+bx +c=0求出
②①若△=0则与x 轴有一个交点,可由方程x 2
+bx +c=0求出③①若△<0则与x 轴有无交点。

(4) 确定图象与y 轴的交点情况,令x=0得出y=c ,所以交点坐标为(0,c ) (5) 由以上各要素出草图。

练习:作出以下二次函数的草图
(1)62
--=x x y (2)122
++=x x y (3) 12
+-=x y
例2 某种产品的成本是120元/件,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售价x (元)与产品的日销售量y (件)之间
若日销售量y 是销售价x 的一次函数,那么,要使每天所获得最大的利润,每件产品的销售价应定为多
图2.2-1
少元?此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是多少?
分析:由于每天的利润=日销售量y ×(销售价x -120),日销售量y 又是销售价x 的一次函数,所以,欲求每天所获得的利润最大值,首先需要求出每天的利润与销售价x 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再由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求出每天利润的最大值.
解:由于y 是x 的一次函数,于是,设y =kx +(B ) 将x =130,y =70;x =150,y =50代入方程,有
70130,
50150,
k b k b =+⎧⎨
=+⎩ 解得 k =-1,b =200.∴ y =-x +200. 设每天的利润为z (元),则
z =(-x +200)(x -120)=-x 2+320x -24000=-(x -160)2+1600, ∴当x =160时,z 取最大值1600.
答:当售价为160元/件时,每天的利润最大,为1600元.
例3 把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的图像,求b ,c 的值.
解法一:y =x 2
+bx +c =(x +2
b )224b
c +-,把它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
2
2(4)224b b
y x c =+++-+的图像,也就是函数y =x 2的图像,所以,
2
40,220,4b
b c ⎧--=⎪⎪⎨⎪-+=⎪⎩ 解得b =-8,c =14. 解法二:把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的图像,等价于把二次函数y =x 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 由于把二次函数y =x 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4)2+2的图像,即为y =x 2-8x +14的图像,∴函数y =x 2-8x +14与函数y =x 2+bx +c 表示同一个函数,∴b =-8,c =14.
说明:本例的两种解法都是利用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来解决问题,所以,同学们要牢固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
这两种解法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解法一,是直接利用条件进行正向的思维来解决的,其运算量相对较大;而解法二,则是利用逆向思维,将原来的问题等价转化成与之等价的问题来解,具有计算量小的优点.今后,我们在解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4 已知函数y =x 2,-2≤x ≤a ,其中a ≥-2,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函数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值.
分析:本例中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是一个变化的范围,需要对a 的取值进行讨论. 解:(1)当a =-2时,函数y =x 2的图象仅仅对应着一个点(-2,4),所以,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是4,此时x =-2;
(2)当-2<a <0时,由图2.2-6①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y =4;当x =a 时,函数取最小值y =a 2;
(3)当0≤a <2时,由图2.2-6②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y =4;当x =0时,函数取最小
值y =0;
(4)当a ≥2时,由图2.2-6③可知,当x =a 时,函数取最大值y =a 2;当x =0时,函数取最小值y =0.
说明:在本例中,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对a的所有可能情形进行讨论.此外,本例中所研究的二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不是取任意的实数,而是取部分实数来研究,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通常需要借助于函数图象来直观地解决问题.
练习
1.选择题:
(1)下列函数图象中,顶点不在坐标轴上的是()
(A)y=2x2(B)y=2x2-4x+2 (C)y=2x2-1 (D)y=2x2-4x
(2)函数y=2(x-1)2+2是将函数y=2x2()
(A)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
(B)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C)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D)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2.填空题
(1)二次函数y=2x2-mx+n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2),则m=,n=.
(2)已知二次函数y=x2+(m-2)x-2m,当m=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y轴上;当m=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x轴上;当m=时,函数图象经过原点.
(3)函数y=-3(x+2)2+5的图象的开口向,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当x=时,函数取最值y=;当x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3.求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小)值及y随x的变化情况,并画出其图象.(1)y=x2-2x-3;(2)y=1+6 x-x2.
4.已知函数y=-x2-2x+3,当自变量x在下列取值范围内时,分别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求当函数取最大(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
(1)x≤-2;(2)x≤2;(3)-2≤x≤1;(4)0≤x≤3.
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通过上一小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次函数可以表示成以下两种形式:
1.一般式:y=ax2+bx+c(a≠0);
2.顶点式:y=a(x+h)2+k (a≠0),其中顶点坐标是(-h,k).
除了上述两种表示方法外,它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表示.为了研究另一种表示方式,我们先来研究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
当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相交时,其函数值为零,于是有ax2+bx+c=0.①
并且方程①的解就是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为零),于是,不难发现,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方程①的解的个数有关,而方程①的解的个数又与方程①的根的判别式Δ=b2-4ac有关,由此可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根的判别式Δ=b2-4ac 存在下列关系:
(1)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Δ>0也成立.
(2)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抛物线的顶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则Δ=0也成立.
(3)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没有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
与x 轴没有交点,则Δ<0也成立.
于是,若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有两个交点A (x 1,0),B (x 2,0),则x 1,x 2是方程ax 2+bx +c =0的两根,所以
x 1+x 2=b a -
,x 1x 2=c a ,即 b a =-(x 1+x 2), c
a
=x 1x 2.
所以,y =ax 2+bx +c =a (2
b c x x a a
++) = a [x 2-(x 1+x 2)x +x 1x 2]=a (x -x 1) (x -x 2).
由上面的推导过程可以得到下面结论:
若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交于A (x 1,0),B (x 2,0)两点,则其函数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a (x -x 1) (x -x 2) (a ≠0). 这样,也就得到了表示二次函数的第三种方法:
3.交点式:y =a (x -x 1) (x -x 2) (a ≠0),其中x 1,x 2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今后,在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选用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这三种表达形式中的某一形式来解题.
例1 已知某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图像的顶点在直线y =x +1上,并且图象经过点(3,-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在解本例时,要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最大值、顶点位置,从而可以将二次函数设成顶点式,再由函数图象过定点来求解出系数a .
解:∵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而最大值一定是其顶点的纵坐标,
∴顶点的纵坐标为2.
又顶点在直线y =x +1上, 所以,2=x +1,∴x =1. ∴顶点坐标是(1,2).
设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1(0)y a x a =-+<, ∵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1), ∴21(32)1a -=-+,解得a =-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2)1y x =--+,即y =-2x 2+8x -7.
说明:在解题时,由最大值确定出顶点的纵坐标,再利用顶点的位置求出顶点坐标,然后设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最终解决了问题.因此,在解题时,要充分挖掘题目所给的条件,并巧妙地利用条件简捷地解决问题.
例2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且顶点到x 轴的距离等于2,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分析一:由于题目所给的条件中,二次函数的图象所过的两点实际上就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于是可以将函数的表达式设成交点式.
解法一:∵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 ∴可设二次函数为y =a (x +3) (x -1) (a ≠0), 展开,得 y =ax 2+2ax -3a ,
顶点的纵坐标为
22
12444a a a a
--=-, 由于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到x 轴的距离2, ∴|-4a |=2,即a =12
±
. 所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
21322x x +-,或y =-21322
x x -+. 分析二: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所以,对称轴为直线x =-1,又由顶点到x 轴的
距离为2,可知顶点的纵坐标为2,或-2,于是,又可以将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设成顶点式来解,然后再利用图象过点(-3,0),或(1,0),就可以求得函数的表达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