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期评估阶段性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安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提高教育质量研究课题
中期评估阶段性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班班通的创新应用对教学效果的优化
课题编号:sj-14-X-01
课题承担单位:白沙小学
课题负责人:张鹏飞
课题组成员:张鹏飞,张义金,宁红,张云莉,吴树贵.
阶段性研究: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意义
21世纪网络遍及全世界信息爆发时代,班班通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
把现代教育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使之成为常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寻求有效应用机制与模型,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解决了发展的突破口,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有效解决让所有孩子上好学的问题。
班班通”是一线教师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实现混合教学
的基本条件和必由之路。
“班班通”实现教育教学将彻底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实现局域、城域无界限,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性,最终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开展“班班通”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运用研究,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力武器,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
效途径,是更新教师课堂教学手段的重要突破口,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
现代教育的改革网络的应用势在必得,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有效,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现代化应用有机结合,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使高效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散发无限光辉!
可以使学习效果更直观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想象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种便捷的思维利用方式可以让教师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高效教学中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学习能力,主动积极地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教学模式,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让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有意义。
一种关系的联谊可以让书本师生达成共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潜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开发利用各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立体化的教育教学网络建构,再撒网教学。
在这种少教多学的趋势下信息化从而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和组织想象能力,班班通是教学资源的整合是堂堂用的体现,就大范围来看班班通已经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硬件,这时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就我校而言,高效课堂的开始迫切呼唤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技术支撑。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不是机器更不是硬逼的空洞,而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学生对知识的交流、探究来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
此时的教师不再是书本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体现,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所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协助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影响。
(二)心理学理论
基于对成长的记忆过程即识记、保持与遗忘、再认或重现。
影响识记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的呈现方式,是通过简单的呈现,还是结合一定的情境,通过多种媒体呈现,学生的识记效果大不相同。
多媒体充分利用声图音等效果,充分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和视听技巧,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在辅助教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课堂上激发了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大脑的动力资源。
(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人类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他们认
为:教育的职能和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精神,促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1)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做到了随时有学习之机、人人有学习之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班班通设施的运用,为人本主义教学和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这对教师角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输出者、高高在上的权威专家的角色,更大程度上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中介者、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合作者和监督者。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教师与学生构成一种伙伴关系,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自由,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性、研究性探索式学习。
3、课题研究概念界定
本课题中所指的多媒体技术主要是用以辅助教学的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PPT、Flash等技术,它能加速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识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创设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
4、课题研究的目标
1、积累素材和再学习资源,探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学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和规律,建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研究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全面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撰写一批有一定理论高度和具有开拓精神的论文、实验报告、课例设计,录制一批多媒体实验课。
5、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让“班班通”激发教师优化网络大量信息资源,积极引导教师探讨优秀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创造性开发,鼓励教师参与制作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上网授课等,不断更新丰富教学资源。
利用“班班通”分别在各种学科中进行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在“班班通”和教学结合时,落实学生的各种能力及良好思维、个性品质的培养。
设计以学生为主导的理想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学的观念发生变革。
(3)利用“班班通”不断优化学校信息技术环境,改善各类辅助教学设备的条件,实现“班班通”为教学实践服务,从而将学校教学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6、课题的研究方法
1.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学习阅读教学改革新理论,分析和掌握其中的内涵及其特有价值,为课题研究奠定详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调研当前小学教学的现状及成因,为透视其内外机制和探索教学策略积累最鲜活、最直接的现实依据。
3.实践研究法:将“班班通”环境下的小学高效教学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对学生、实验班级、某一次课堂教学等典型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剖析,以丰富和改进“‘班班通’环境下的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7、课题的创新之处
创新点:目前高效课堂已经风生云起,一种全面铺开自主学习学生的天堂悄悄开放,而“班班通”在城乡学校的使用还刚刚起步,存在许多探索空间。
本课题的提出是利用“班班通”各种优势改变当前低效的小学教学现状,而“班班通”正好实现了在新课改的趋势下稳步发展,而这一研究颇具实用性,改革性。
我们将传统教学融合信息资源生活实际化,图片感官化,个性直接化等直入本课题将“班班通”实施有效教学,真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研究。
高效课堂逐渐走进我们的教学中,把信息还给学生让学生转折吸收,把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让动手乐趣回归教学的本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才会有新的开端。
(1)巧用班班通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教学《地震的父与子》一课时,揭题时采用了观看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片段。
在播放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有的教师说:“这样的课堂,时时有动画相伴,节节有音乐相随,孩子们又怎么不极感兴趣呢?”。
(2)巧用班班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了视野,还能真正感受到了班班通的作用之大。
(3)巧用班班通拓宽学生参与学习的材料和内容。
让课堂在教师的安排下利用多媒体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实现交流合作化、讲解详细化、展示动态化、操作生趣化,只有通过不断交流、学习、培训、研讨,加强“班班通”跟小学教学相结合,才能让课堂兴趣化、丰富化。
二、课题研究工作进展
1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课题实验组,制定和审定方案,通过教师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2实验阶段
学校制定一整套促使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的机制,发动广大师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和研讨,把课堂教学改革和课题的研究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召开了校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经过课题组到教研组的“说、讲、评”系列活动,进行论文、课例、教案和自制课件的选拔评优工作,将优秀的课例、课件纳入学校教学资源库,以便今后使用。
3、制定课题发展规划,从多方节约资金在原有电教设备的基础上,开通“班班通”网络教学,新增多媒体教室,保障在各科教学中让每一位教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确保课题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课题研究阶段成效
优化了课堂教学手段;优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师自身教学能力;自制课件资源,建立了学校教学资源库;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受益。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提高课堂效率,视听结合,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合理运用多媒体动画,强化感知,促进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
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避免大脑疲劳,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通过各科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课堂密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组经常性开展观摩课教学、举办研讨会等。
通过这些方式展示了研究成果,带动了我校和片区学校的教学改革。
资源库建设方面: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资料的收集、存储和归类,建成了学校资源库,供教师们运用。
四、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辅助成为课堂主角。
少数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多媒体唱起了课堂的主角。
这种反客为主的倾向直接导致了由传统教学的“人灌”向现代教学的“机灌”的转型。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师生,生生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的对话”,机器无论如何不能代替人,它的作用始终是“辅助”——辅助于教师的教,辅助于学生的“学”。
许多精彩的课堂并非仅靠“多媒体”所能演绎的。
2、多媒体代替了学生的探究体验。
我们在少数课堂上常可以看到,学生和听课教师为一些制作精美、演示到位的多媒体课件所吸引了,教师轻点鼠标,学生注目观看,
学生无须动手,一些过程就轻松走完了。
有些该让学生直接观察的,应该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而不应用看课件来代替;有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的,在多媒体上演示,课前花费了大量的制作时间不说,学生看了一遍,印象不深,更违背了儿童的认识规律。
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既能让学生信服,又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3、多媒体忽视了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交流。
课题研究中学校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媒体所呈现出的优
势占有过重倾化,然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多媒体教学预设成分过强的特点往往使课堂上教师关注的对象出现偏离;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怎样学,在课堂中的确出现了一些精彩场面,教师却只注重了演示预定的程序或炫耀课件的精美独特,而放弃了学生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思维,没能将精彩放大,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只是以多媒体课件为中心,忽视了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交流。
五、今后研究的设想
根据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我们所构建的“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尚属雏形,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因此,我们必须不懈追求,深入研究,并参照其它发达地区相似课题的一些好想法和好做法,严格遵循教科研的科学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寻找能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最佳切入点,以取得
更加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使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在高效课堂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