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1(原卷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01
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验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

于是,隋炀帝便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

”材料表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主要是为了A.强化边疆管辖B.巩固国家统一C.沟通南北交通D.加强中央集权2.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记录皇帝言行的史官按照唐太宗的要求修改《起居注》,导致《旧唐书》《新唐书》以及《资治通鉴》三部史书对玄武门之变的记录各不相同。

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注重君主形象B.君权得到强化C.史书质量提高D.官僚体制成熟3.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

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

材料反映出唐代
A.社会风气开放B.文学艺术兴盛C.文化娱乐活动丰富D.对外交流频繁4.唐朝时期,先后有十几批日本“遣唐使”来华;新罗人崔致远还人唐做官;中国的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也被传为佳话。

材料说明唐朝时期
A.民族交往日益密切B.中外交通发达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中外贸易发达
5.下图显示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均出现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
A.战乱频繁B.北人南迁C.灾害频发D.统治残暴6.《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

”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B.实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7.据史书记载,辽皇室、贵族多习汉文,有的文学素养甚高。

宋民间开版印行的书籍,广泛流入辽境,如《史记》《汉书》一类,被大量刻印。

由此可见,当时
A.社会持续稳定B.海外贸易频繁
C.科技水平发达D.文化相互交融
8.下列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②③①
9.北宋时,苏轼曾写道:“余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日行千畦(小块土地),较之佝偻(弯腰)而作者,劳佚(逸)相绝矣”。

由此可见,“秧马”的使用有利于
A.普及小麦种植B.形成养马习俗C.增强垦荒能力D.提高劳动效率10.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大雕”,其中“一代天骄”指的是
A.铁木真B.忽必烈C.赵构D.阿骨打
11.如图分别为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示意图。

这两条运河的共同之处是
①都以洛阳作为运河中心②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③加强了南北方经济交流④保障了都城的物资供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下图所示印章是元朝政府对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时所用,这一地区是
A.西域B.东北C.台湾D.西藏
13.忽必烈统治时,虽然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推行汉法,但大量阻碍
社会进步的蒙古旧制仍得以保留,并且统治集团内大多数人始终对汉族地区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有比较深的隔膜。

这一现象反映出忽必烈统治时期
A.贵族集团的包容性强B.蒙古部落文明具有优势
C.政权封建化进程艰难D.政治体制体现二元色彩
14.《东京梦华录》记载:“巷、坊门口等热闹地方摆满了食物、日用品、小饰物,大街小巷都是瓦子勾栏艺人们的优美歌声”。

这些现象反映了宋代
A.文学艺术的繁荣B.手工业兴盛C.都市生活的繁华D.朝政的腐败15.下图为急递铺令牌。

元朝在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

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

这一措施有利于
A.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B.锦衣卫缉捕违法的官员
C.加快全国货物流通速度D.各地商帮进行商业活动
16.经典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三字经》中有“元灭金,绝宋世。

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

”的记载,材料描述的历史史实是
A.蒙古族灭金,赵匡胤建立宋朝B.元朝灭金政权,并建都于金陵
C.朱元璋灭金和宋,建立了明朝D.元朝灭南宋,朱元璋建立明朝
17.学者研究发现,“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古人对东南亚地区的称谓)去的人日益增多”。

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拓展了中国疆域B.加速了南洋开发
C.增进了财政收入D.解决了人口压力
18.明代北京城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城垣、城楼、官衙、仓库、寺观、桥梁、大街小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都能各得其所、秩序井然,且布局均衡、中轴对称。

据此可推断当时统治者的政治追求是
A.经济繁荣发达B.领土完整统一C.社会和谐有序D.皇权至高无上19.“1644年”是明朝历史上的重要一年。

以下事件发生在这一年的有
①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②明朝灭亡③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④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20.“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中华民族大交融C.地方行政制度变迁D.君主专制的强化24.下表是古代中国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

表中④所处的历史朝代是时期经典语句
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50分)
事不远,公等每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又调诗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材料四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
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酒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良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

(1)吸取隋朝暴政亡国的教训,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列举一个相关事实说明。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与哪两个盛世有关?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的哪些治国思想?
(4)隋唐的兴亡更替,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有何启示?
28.江南地区现在是我国富庶之地,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谚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材料二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

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在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宋书》(1)材料一中谚语的“苏湖”指的是哪两个地区?位于哪一流域?宋代南方地区从越南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地区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
(4)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9.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和与战之间不断碰撞不断交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和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材料二
材料三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闲胡语者……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宋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

分别举出北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

(2)据材料二,写出A、B政权名称。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中,概括出这一时期的历史走向。

(3)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

30.明朝初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矛盾尖锐,在农民起义的洪流中走向灭亡。

让我们徜徉历史长河,探寻明朝兴亡的原因。

【强化君权】
材料一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意为很快)而亡,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

”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朱元璋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

材料二张传玺在《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中说:“明朝时,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考试范围必须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则写道:“这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


【和平交往】
材料三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走向衰亡】
材料四朝求升,幕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怎样的“重大变革”。

(2)材料二中两人所论述的是明朝的什么制度?为什么说它“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
(3)材料三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
(4)材料四中“闯王”指的是谁?他进入中原后,提出什么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5)通过明朝历史的探究,你都有哪些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