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意识的教育,是由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审美意识是主体根据美的规律、美的体验、美的要求去把握世界的心理功能,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能力以及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和投身实践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美育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境界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教益的过程。

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按照美学规律将审美意识渗透其中,指导学生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具体说,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教育的基本能力,是审美素质的核心。

审美感知力的获得,主要是听和看,让学生亲身领会到生活中的美。

敏锐的感知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对内在情感的体验、认识和积累往往是通过感官对外部自然形式和艺术形式的把握完成的。

1、引导“美读”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读书有喜欢唱读的习惯,不明其义,读书不得法,效果也不会好,为了指导学生正确读书,叶圣陶先生提出了“美读”的要求。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婉转处还他个婉转,诸如此类。

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叶老的这段话,是语文教学中关于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的经验总结。

教师进行“美读”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美读”训练,是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主要方法,教师“美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抽象的文字变为真实的情感,调动学生听觉和思维,使文章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浮现于学生眼前。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美读”练习,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面感知课文的内容,能与作者心灵相通,进而悟出课文的美来。

2、加强多媒体教学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幻灯、录像、录音、电视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视觉文字,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运用各种电化媒介,其中的图像、声音、色彩、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力,诸如旋律感、节奏感,观察事物的敏锐性和选择性。

可见,电教媒体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将有着相似之处却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路不再干涩,语言不再贫乏,他们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审美过程,自始至终都带有情感色彩。

美感中的情感活动是人“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他可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产生积极而肯定的情感态度和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最好途径就是激发兴趣。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导入,就是教师在新课伊始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审美情感。

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从标题入手,激发情趣。

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压力,审美情趣成为求知的动力,使得艺术思维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披文入情,激发情感体验
我们的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选编的名篇佳作,是作者通过观察慧眼和独特的视觉,用自己的匠心,创造了完美的艺术形象,从而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和社会生活做出的反应。

“文章不是无情物”,这些艺术形象又无不寄寓作者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

语文学科美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撞开学生心灵的门扉。

教师要发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感情和精妙之处,让审美主体(学生)和审美客体之间(课文作品)建立起一种特殊的联系,即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产生意象,在类似的情境中产生类似的情感,从而进行美的感知和美的鉴赏。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刘勰说:“寂然凝思,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突出的正是想象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

审美想象是审美构思过程得以展开的主要心理功能,审美想象是审美移情的深刻化。

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审美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又跨越时空的思维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的逻辑,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或化抽象为具体,化实物为虚幻,化静止为动态,化无声为有声,塑造鲜明、生动的审美意象,更集中、更理想地反映现实生活。

1、在阅读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
良好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阅读者再造想象产生和完形的过程。

读者根据课文所揭示的语言符号,唤起和调动自己记忆中的有关表象,归纳、组合,从而在头脑中浮现出作者所描绘的形象,从中获得审美感受。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太湖的风》一课时,教师可先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太湖的风吹过后春意盎然的景象中:“在春风抚摸下,小草、桃花、杏花露
出了笑脸,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你觉得村子里谁还非常欢迎太湖的风?为什么?”“到了收获的季节,渔民高兴的场面是怎样的呢?”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风喜人、生机勃勃的美好情景。

教师及时设计想象训练,让学生感受春天给万物带来的喜悦,体验创造美的乐趣。

学生创造才能得以施展时,教师及时表扬,激发创造美的热情,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开动脑筋,用画笔把收获时渔民高兴的场面表达出来,从而逐渐形成想象和产生创造美的能力。

2、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
在作文课上,不少学生为作文而苦恼,面对“作文”而叹息,思路呆滞闭塞,形象空泛苍白。

原因一是缺乏社会实践,二是缺乏想象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得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投入社会实践,细致观察和体验生活,开阔视野。

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美好的学习生活、集体生活进行构思、加工、提炼,创造出又新又美的艺术形象,并用自己的笔表达出来,这是审美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

如教完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后,教师让学生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水果。

要求用准确的词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喜爱的感情。

有个学生在作文中是这样描写柑橘的:“剥开飘着蜜香的橘皮,我一眼瞧见里面藏着几个胖娃娃,它们蜷着身子,挨挨挤挤靠在一起,围成了一个圆圈。

”一个“藏”字准确地勾勒出柑橘的可爱,拟人化手法的运用,读来忍俊不住。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素质的优化,能够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人的个性更加全面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的审美创造力。

审美能够使人从低级意识中解脱出来,培养高尚的精神,使人的心灵得到超越和升华。

由此,提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