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精选11篇)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1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我是通过樊登读书会App樊登老师推荐买来读的一本书,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
这里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这本书的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是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她致力于从刚出生到6岁大的儿童的成长教育研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美国儿童教育专家。
1、情感引导孩子
教育孩子不应该刻意逃避而是欣然面对。
通过情感引导孩子,尊重孩子,没有任何理由值得对孩子发怒。
很多事情,真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无条件的给孩子情绪的支持,是的,可是家长们总怕自己会走到放任孩子的那一面去。
关于孩子发脾气:如果孩子犯错或者发脾气,一般是他的需求没有得到真正满足,给孩子一段反思时间或者冷静时间,如果是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和他聊聊刚才的行为,并问她下一次是否可以做得更好,亲测有效。
如果能提前告诉孩子我们的预期,他们一般会更合作。
这里有个值得借鉴的方略:首先尊重孩子的感受;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让孩子知道你会帮助他。
关于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很多父母在两者之间摇摆,其实中间那个度不好把握,大多数还是赞成不打不成才,毕竟这个符合中国的传统,也相对容易让孩子听话,让自己轻松。
其实正如许多育儿书倡导的,不打孩子一样也能教育好孩子。
身边这种例子也不在少数,也有家长告诉我在三岁后就不体罚孩子了。
这样的教育方式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拥有更好的耐性,因为即便孩子当下答应你,偶尔也是会出现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耐心多沟通几次才行,在被工作和生活压力压的喘不过气的家长们,表现出这样的耐心实属不易,大多数已经透支了精力。
关于要不要让孩子一直哭:这个问题很接地气,很多家长都会有这个问题。
我自己原来的观念是,孩子总有不哭的时候,让他哭好了,不能纵容他。
甚至在他刚出生的时候,我还比较认同一种观点,就是孩子不要一哭就抱,不然以后放不下来。
这本书告诉我的观点让我在第二个孩子身上的实践比较认同。
这本书有个这样的观点,经常被拥抱和爱抚的孩子更独立,更有安全感。
我自己的实践证明,孩子并没有因为一哭就抱而变得更加难带。
关于带孩子外出:非常实用的一个建议,带上孩子喜欢的玩具,那么在饭桌上,他就可以在无聊的时候玩自己的玩具,不会打扰父母。
但是也要知道孩子的专注力有限,不可能持续太长的时间,如果孩子累了烦了还是应该尽快带孩子离开聚会。
2、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第一播下种子,提前清晰准确的告诉孩子你的要求是什么,比如:现在妈妈要带你出去当秋千,我们说好只能玩半小时的噢,等下妈妈还要去买菜。
出发前说一次,路上说一次,开始玩的时候还可以再问一次,还记得刚才妈妈说过的话吗?好的,你去玩吧。
第二观察和判断,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观察的目的还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
比如:出去外面吃饭时,我们常常怪孩子不听话,跑来跑去,可你想想他听不懂你们大人的聊天,他能不去做一些事情来引起你的关注吗?所以我们在出去之前可以带一些玩具和书籍陪伴他,当然孩子的注意力不可能太久,我们也尽可能的快点吃完饭回家。
第三聆听,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聆听,让自己的视线和孩子齐平,进行充分的眼神交流。
第四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拼的积木不小心被其他小朋友碰倒了,他很生气想打小朋友,这时候我们应该过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需要妈妈的帮助吗?”或是“我能感受到你很难过,可以说说吗?”准确的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会觉得被理解和尊重,反而会情绪平复比较快。
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发泄在别的人身上。
第五引导孩子解决问题,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引导孩子学会怎么做。
比如:小朋友来家里玩,他想要儿子手上的玩具,可这也是儿子的心肝宝贝,他不想让。
这时不能是简单粗暴的跟孩子说,“快,把玩具让给弟弟,你是主人。
”如果你强行让他分享,这样弟弟高兴了,可是哥哥不高兴了呀。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妈妈说:“你看现在你们两个人都不高兴是吧,那你们两个能不能比赛一下,看谁更快想出办法,让两个人都高兴呢。
”你知道孩子最喜欢比赛了,也许这时候哥哥会说“好,我先借你五分钟,那你等下要记得还给我哦”,弟弟说“好的,那你可以先玩我带来的这个玩具“,而这时我们告诉孩子说,“孩子你做的太好了,你刚才的这个想法就叫做分享。
”这时候孩子才学会了什么叫分享,也更乐于去实现分享,因为他知道了意义。
简单的告诉孩子你真棒,对孩子是没有帮助的。
育儿之旅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学习和改进。
任何时候改善亲子关系都不晚,只要我们愿意行动起来,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
育儿即是育己,学会这套方式,不仅仅是帮助孩子,更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2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将自己在幼儿园多年的专业经验与育儿心得融合在一起,正式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概念,并在书中记录下自己多年的育儿心得与许多情感引导的真实案例。
书中对很多妈妈们遇到的具体的问题给予细致的情感引导沟通范例。
书中介绍的情感引导的概念并不复杂,简而言之,情感引导就是要让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义,能够识别和利用不同的情绪,并能进一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化。
这本书不但教会我如何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更给了我关注自己情感的深刻启发,给予我反思自我、成长自我的机会。
在引导孩子如何辨认情感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时,我遇到的最大阻碍在于要先控制自身的情绪和反应。
通过多年的成长,现在我知道我的情绪和反应的由来,并能在大多时候及时地终止不良情绪。
然而曾经,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我手足无措,心烦意乱,甚至不允许孩子哭泣,对她说“哭是没用的”,甚至大发脾气,让本就不了解自己情绪的孩子更加困惑、害怕。
这本书的开篇提到了两种类型的妈妈:控制型和放任型。
控制型父母信奉的观点是:孩子就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话,让做什么做什么,一切由父母说了算。
他们只关注孩子的行为,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思想、观点、意见。
而放任型父母面对孩子的挑战性行为只会唉声叹气,无奈地摇头,毫无作为。
虽然我不是彻头彻尾的控制型和放任型,但是在某些事情上,我却做得有些控制或放任。
比如很多时候,我也会用“如果就不能”的句式来威胁孩子,试图控制孩子某一不听话的行为。
在五岁的女儿不戴矫正牙齿的小牙套时,用过了很多情感引导的办法和故事引导的办法都失灵时,我忍不住使用威胁式的话语,虽然当时有效,但是有效期甚短。
再比如,在培养孩子在餐桌前吃饭这一习惯时,我没有坚持把小宝宝按在餐椅上,而是任由她四处游走。
而我却在唉声叹气,无奈地摇头。
去年8月份,我参加了德国《七个暗示小孩》父母工作坊和《七个暗示小孩》成人戏剧工作坊,麦克老师指导我们通过戏剧的`形式来演绎育儿问题,他从现场随机邀请父母上台来表演自己遇到的育儿问题。
几个案例中刚好涉及到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的育儿问题。
戏剧的舞台效果非常直观,育儿行为和观念在小小的舞台上暴露得淋漓尽致。
这种方式所带来的震撼和感悟非常深刻,给予我的启发至今难以忘怀。
那么,这两种类型的父母的处理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那就是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书中接下来的内容分别针对婴儿期、两三岁宝宝、四到七岁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情感引导的详细案例。
在书的最后,作者建议我们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照顾自己,当然别忘了和伴侣持续二人世界时的浪漫。
总而言之,情感引导的本质是尊重和同情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
同样,对于我们的伴侣,何尝不是需要尊重对方,感受伴侣的感受?对于我们自己,何尝不是需要爱护自己、照顾自己,感受自己的感受?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3
“孩子成长的机会只有一次”做为孩子的父母感觉责任重大。
所以我也常常读一些关于教育方面的书。
最近看了《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
觉得作者在书中提出的“情感引导式教育”对于我们做父母的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给予了非常好的建议与解答。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父母是孩子的首位老师,孩子的世界天空是湛蓝的,还是灰暗的,是由父母决定的。
父母只有了解自己,能够认识自己的情绪,会很好的表达自己才能够帮助孩子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反思自己做为孩子的母亲,常常因为工作压力,或者一些不开心的事经常会吼孩子,偶尔还会打孩子体罚孩子。
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我的这些不良情绪不应该由孩子来承担。
不应该做控制性父母,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孩子做朋友,融入孩子的世界,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辨认情感,并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育儿之旅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学习和改进。
育儿既是育己。
所以我们做为父母应多读一些如《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样育儿方面的好书。
只要我们愿意行动起来,用自己的方式引导孩子,不仅仅是帮助了孩子,更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4
最近看了一本幼儿教育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里面有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你是否知道,你本人,没错,就是你!比任何玩具都更让孩子喜欢和着迷呢?孩子们并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你!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的时间,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
看完这书之后内心充满了感动。
记得书中提到: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不是在她做错事的时候,而是她做对事的时候。
情感引导的五个步骤为:播下种子、观察和判断、聆听、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情。
告诉他正确的方法,首先用情感引导他,固定他的习惯。
比如,宝宝玩完玩具后,知道把玩具收起来,这时候你要鼓励宝宝并且赞美他,告诉他这样做是对的也是好的,要坚持!以后每次玩玩具后都要把玩具收起来。
让他养成好的习惯。
其次学会试着去感受体会宝宝的情感!相信有很多家长跟我一样,宝宝摔倒了或是碰着了会一把抱起宝宝说:“乖,不疼,没事啊。
”其实这句话很伤宝宝的心。
因为你没有体会出宝宝的情感!宝宝确实很疼,你却说不疼,宝宝会觉得你根本不在乎他的情感!当宝宝摔倒或碰着时你应该关切的问宝宝:摔着哪里了吗?哪里疼?妈妈知道你摔着了肯定很疼,妈妈做点什么能帮你减轻疼痛呢?宝宝听到这话,心里肯定有所触动,因为你在乎他的感受,也能体会她的感受!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就像这本书后记所写的那样:育儿之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学习和改进,任何时候改善亲子关系都不晚。
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够心想事成,因此,请伸出你关爱的双手,给予他们温柔的指引,并认真地看待孩子的情感,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朋友、最好的玩具!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5
这本书是我家里人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去年我在樊登读书APP听过此书,最近有时间才拿起来系统的读了一遍,感觉阅读这样纸质版图书与听来的讲书就是不太一样,这样书拿到手里有质感,能够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这本书主要解决幼儿情感上的问题,情感引导着行为,想让孩子有个好行为,就需要让孩子有个好的情感,刚开始阅读时我是一边陪读小女儿一边阅读,讲解情感引导是什么以及情感引导的重要性,我觉得非常有利于抑制陪读家长对孩子发火,想想我们对培养孩子目标,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坚强、合作、善于调节自己情绪的孩子,所以我们都要在孩子身边做到,父母的行为直接对孩子起到示范性的作用,正所谓身教大于言教。
我自己的情感引导事例
我自认为这点上我做的还是很不错的,大女儿很小时我们就约定好逛超市时,她每次只能自己挑选一个喜欢的物品,现在小女儿虽然有时为此而磨叽、哭闹,但我一直都比较严格遵守事前的约定。
总结来说就是提前播下情感引导的种子,过程给予孩子关注,即使遇到孩子情绪失控也坚持不发火,温和而坚定地态度聆听孩子,给予同情并不是立刻满足孩子的愿望。
由于工作原因有时我需要带着孩子外出谈事,我都会提前跟孩子讲好,今天我们会见到几个人,他们和我在谈什么重要的工作,需要孩子配合到做什么,如果她不配合会有什么影响,我也会把我的困难讲给她,比如家里无人看她,我也知道这
样大人谈事对于来说有些枯燥,提前给她做选择题,让她自己选择跟着我外出谈事,还是去选择别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选择跟着我,然后我会再询问孩子我谈事她可以做什么?比如在家里带些玩具或和画纸,一起想办法安排好我与成人说话时她的时间,另外在过程中我会时不时关注她的行为,看看她有啥需要,比如我会主动提醒她喝水,一般情况下我也会买些食品让她一边安静的吃美食。
育儿是世间唯一无法辞掉的工作,作为父母给孩子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在育儿过程中也是作为父母自我成长良好的机会,让我们结婚时往往都不成熟,我们都一直生活在自己父母身边,只有成立自己小家庭生育子女后,我们才慢慢学着为养家糊口承担起责任,为他人的未来着想,作为父母我们要全面的认知自己及家庭,我常说不要求自己成为100分好妈妈,正如我从来不要求孩子考100分一样,我们都需要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善越来越好。
本书后半部分主要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情感引导步骤:婴儿期:开始种下亲密基因;2-3岁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4-7岁的孩子保持亲密关系;每个年龄阶段不同需要解决情感问题不同,父母用不用方法引导孩子接受不同的情感规则。
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以此来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让孩子学会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亲密的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家庭中所有温暖和快乐的源泉,愿我们都一直幸福下去!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6
初见此书时,只觉得这书名起的甚是奇怪,“你”是谁?为什么会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带着对书名的好奇感,翻开了这本书。
原来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教给我们“情感引导”的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金伯莉。
布雷恩刚开始也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还做过心理咨询师,后来致力于研究儿童成长教育。
她是世界上首次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
本书从情感引导的误区入手,引出什么是情感引导,以及如何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和孩子建立起一生的亲密关系,让孩子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培养出快乐、友善、坚强、自立、合作、有责任感的孩子。
所谓情感引导,就是让孩子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义,能够识别不同的情绪,并且能进一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感引导的本质是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以此来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让孩子学会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亲密的关系。
比如孩子玩拼接玩具拼不好的时候,有时候会哭,这时候不能轻易否定他说,“这有什么好哭的,重拼就是了!”而是要蹲下来直视他的眼睛,温和地陈述他的感受;“我知道你拼不好玩具,有些无助,有些生气,你需要妈妈的帮助吗?”这么做,帮他扩充了情感词汇量。
让他知道了自己的
内心的感觉叫作“无助”“生气”,也让他明白,人在“生气”“无助”的时候会是如此表现,这是两种非常正常的情绪。
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内心感受,能够让孩子学会应对自己的情绪,还能慢慢辨别别人的情绪。
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是:
第一:预先给孩子一个提醒,让孩子知道,在某些场合下,有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
第二:关注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个性,让家长可以提前对孩子的情感反应有所准备。
第三:全神贯注地倾听,不敷衍孩子的话。
第四:理解孩子的情绪,回应孩子的感受,同时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情感。
第五: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思考可以怎么解决问题。
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但是绝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
(万琪)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7
在没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情感引导”这样的方式,书中阐述的“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情感引导的核心就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生活的世界。
通过父母正确的情感引导,孩子会变得更加坚韧、自立且善于交际。
据统计,父母每天和孩子的谈话时间平均只有十二分钟,还多半是对孩子的负面评论。
孩子真正看重的是和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而许多父母都未必明白这一点。
如果我们都不明白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给孩子买那么多的玩具和学习用品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应该抛弃那些玩具和电视节目,回到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本身里。
做回孩子最好的玩具,就是满足孩子最重要的需要――情感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快乐、友善、坚强、自立且有责任感的孩子。
保持合理的同情,做个设身处地的妈妈
现在我家宝宝快5岁了,有自己的自尊,做错事情的时候,我有时候会不分场合地批评她,她会委屈地大哭起来,委屈的原因不仅仅只是我批评了她,更重要的是我在不分场合地批评她的同时伤害了她的自尊心,可是当时正在气头上的我,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我的行为已经伤害到了她,试想如果把孩子这个角色换成是我的一个朋友,假设碰到同样的事情,我肯定不会这样责骂,我会很耐心地去沟通,会有这两种区别的原因就是我从心底里觉得孩子就是自己的私人财产,并没有在生活中
保持同情,没有用对待朋友那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她,也并没有设身处地的去为她想过,没有准确体会到她那时的感受。
保持稳定的情绪,做个心平气和的妈妈
估计在我宝宝的心里,妈妈是一个“温柔的天使”和“邪恶的魔鬼”的综合体,因为没有公婆的帮忙,孩子从小都是我自己带大的,现在都是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心情好的时候,会温柔的抱着她,宝贝宝贝的叫个不停,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各种吼她,这也是我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前可能一直想不明白,明明都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为什么孩子还这么缺乏安全感?读完这本书,醍醐灌顶,才明白父母稳定的情绪,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只有父母情绪稳定了,才能引导孩子更好的学会情感类的词汇,从而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
保持适当的理性,做个泾渭分明的妈妈
“不要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要以直接后果作为惩罚”,其实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自己就经常会“张冠李戴”,明明孩子只是打碎了一只杯子,我却惩罚她不让她看电视,没读此书之前,一直觉得这样的教育没什么不可以,只要能让她让她认识到错误,随便什么方式都可以,读完此书后,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自己这种做法,只会让我的孩子学会了欺骗,并不能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所以在今后的相处中,我要保持适当的理性,以直接后果作为惩罚,从而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很多时候我们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爱她,尊重她,感谢她,并且慢慢等待。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8
什么是情感引导?文中告诉我们,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我认为孩子哭闹、吵嚷、冷暴力对待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从小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
情感引导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地教会他这种情绪叫做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书中指出情感引导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表达顺畅,减少发脾气的现象;促进和孩子的沟通,加深感情;让孩子学会结交新朋友;让孩子学会忍耐,学会面对逆境等等。
因此我们在情感引导式教育中,我们老师首先要做到要多问、巧谈、善观,先问学生有什么打算,学生上存在哪些问题,兴趣与爱好是什么等等。
再问家长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
还要主动与其他科任教师了解,以便更深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