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
峨眉山月歌
【作者】李白【朝代】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朗读节奏划分】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⑵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
源出宝兴县北,东南流经雅安、洪雅、夹江等地,到乐山汇大渡河,入岷江。
⑷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省犍为县,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乐山县志》谓当指四川省乐山县之嘉州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清溪在黎头峡之上游。
一说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唐代州名,属剑南道,治所在巴县,即今重庆市。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主题思想】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通过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杜甫【朝代】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朗读节奏划分】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⑴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⑵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⑶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⑷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⑸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主题思想】
《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全诗表达了出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岑参【朝代】唐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朗读节奏划分】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
①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②强:勉强。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③无人送酒: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这时正好王弘送酒来了,于是醉饮而归。
④怜:可怜。
⑤傍:靠近、接近。
【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
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
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主题思想】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朝代】唐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朗读节奏划分】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
⑴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⑵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即当地山峰。
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⑶城下:一作“城上”,一作“城外”。
⑷芦管:笛子。
一作“芦笛”。
⑸征人:戍边的将士。
尽:全。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主题思想】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诗歌鉴赏题】
《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作者依次经过峨眉山──平羌江一一清溪一一三峡一一渝州,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极为精巧,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半轮秋月悄悄爬上峨眉山头,皎洁的月影映入平羌江中,与滔滔的江水一道
奔流。
3、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5、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6、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7、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
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8、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
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9、选择一个角度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做赏析
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0、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
1.“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
2.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一语双关,蕴含着对人世沧桑、身世飘零、盛世不再的惋惜和深沉的感叹和深切的悲伤。
(或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铺垫的两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5.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流露诗人无限沧桑之感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8.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的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3、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重阳节;“登高”“送酒”“菊”(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4、“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
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
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其他意思合理也可)
5.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 (3分) 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分)示例: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
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景分析共1分,情感分析各1分)
6、这首诗写了_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
重阳节,“九日”、“登高”、“饮酒”、“菊”
7、“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
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
乱的渴望。
诗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
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意对即可)
8、诗人在诗中提到了与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有关的哪些风俗?
登高、饮酒、赏菊
9、怎样理解“强欲登高去”中的“强”字?
强,是勉强,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
10、作者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你能说出菊花的深层含义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这样写,以个别代表一般,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
11、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12、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
人民疾苦的关切。
B.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境况。
C.第三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D.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寓意深长,耐人咀嚼,使全诗
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夜上受降城闻笛》
1.这是一首边塞诗,说说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作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情愫和满心的哀愁。
2.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画面:诗歌前两句写了“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
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
艺术技巧:①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为下文思乡做铺垫;②情景交融:诗的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
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做铺垫。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4.《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前两句用“沙似雪”、“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1分)
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氛围。
6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分)
参考答案:
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满心的哀愁。
(答出思乡即可)
7.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2分)
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
8.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9.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2分)
A.《夜上受降城闻笛》沙似雪、月如霜,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无垠的沙漠如同积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的寒冷。
B.《夜上受降城闻笛》开头两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景象,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C. 《春夜闻笛》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了自己初春之夜在军中闻笛所引发的感触。
D. 《春夜闻笛》第一句写山未青,夜犹寒,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
10.两诗均写到闻笛,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试结合诗句分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不同。
前诗表达的是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声而引起的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后一首诗,诗人自称迁客,不是写士卒的乡愁,而是抒发迁客的归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