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丙烯生产工艺及成本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丙烯⽣产⼯艺及成本⽐较
关于化⼯产品,传统的⼯艺以及公众认知都在于原油-⽯脑油-烯烃⼀线,⾃此细分向下⽽⽣万般各异的化⼯产品,所以传统观念认为:⽇常⽣产⽣活中接触到的化⼯品,追根溯源都只有⼀个最初原料,那就是原油。
然⽽随着⼯艺技术的不断发展优化,以及化⽯资源消耗的⼀些变化,渐渐的原油不再是唯⼀的化⼯品龙头,⽽实际上化⽯⽓、煤炭都可以是化⼯品的最初原料。
从⽣产环节⽽⾔,⽆论是⼤宗⽯油化⼯产品还是精细化⼯产品,都可以⼀致的上溯⾄烯烃环节,这个环节就像细细的结节⼀样,⾃此向上是丰富的原料构成,⾃此向下便是三⽣万物。
就近⼏年来看,烯烃产品的⽣产,已经成熟的分为了三⼤路线,简油头、⽓头、煤头,在我国这三⼤类路线的分化尤为明显,结构也最为丰富。
⽽这三⼤⼯艺的下游产品,尤以单说可以分为油头、⽓头、煤头
⽯脑油裂解(分为蒸汽热裂解和催化裂化两
丙烯产业链的发展最具代表性,⽬前我国丙烯⽣产存在如下三种⼯艺:⽯脑油裂解
种)、CTP/MTO/MTP、PDH/混烷脱氢。
截⽌2015年,我国丙烯的产能分布中上述三类⼯艺路线的占⽐如下。
⽽在5年前,⽯脑油路线的产能占⽐还⾼达93%,短短5年的时间,煤头和⽓头两类⽣产装置产能纷纷释放,其中⼜尤以PDH的发展最为势如破⽵。
⽬前丙烯的三类⽣产⼯艺中,各⾃⾯临不同的问题,其未来发展的潜⼒也同样差异巨⼤。
炼油法⽽⾔,丙烯是副产品,这种⽣产⼯艺的优势在于基础庞⼤,上下游配套齐全,其抵御风险的能⼒相对较强。
对于传统炼油法
但2014年下半年国际原油引起的⼤宗商品集体跳⽔⾛势中,炼油⼚的损失也尤为惨重,⼏乎绝⼤多数化⼯成品都遭遇了滑铁卢,然⽽上溯⾄原油成本,却是持续⾼企的。
所以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中,反⽽炼油⼚丰富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了劣势。
炼油路线⾯临的更加现实的问题在于,炼油装置已经处于过剩状态,未来新增极少,甚⾄部分已经规划的项⽬也进⼊搁置状态。
因此未来⼏年丙烯的新增产能中,⼏乎没有传统的炼油路线。
煤化⼯
煤化⼯⽅向,虽然在⼗⼀五期间⼤⼒提倡,但由于其能耗过⾼,且在低油价时代其实际成本并⽆优势,因此后续的许多项⽬也同样被叫停。
2015-2017年是煤及甲醇制烯烃产能集中爆发的阶段,华东及西北地区将有多套产能投建,煤及甲醇制烯烃产能将迅速扩张。
煤制烯烃除环保问题较为突出之外,其区位选择同样受到诸多束缚,简⽽⾔之,装置只能靠近煤炭原料地建设,然⽽其产能的主要消费地却多数远离产区。
因此在2017年之后,煤基甲醇制烯烃装置将逐渐降低增速,反观煤基的发展,整体将呈现还未繁荣、已近萧条的状态。
装置。
PDH装置以丙烷⽓为源头,脱⽽相对⽐与传统路线以及煤化⼯,近⼏年以及未来⼀段时间,发展势头最为良好的当属装置
氢制丙烯并向下配备丙烯产业链各种下游产品,聚丙烯、PO、丁⾟醇及丙烯酸均有涉及。
国内第⼀套PDH装置开⼯于2013年10⽉,截⽌2015年底,已经有六套装置投⼊使⽤,丙烯总产能合计345万吨,其发展堪称神速(另有2套共22.5万吨混合烷烃脱氢装置于2015年投产)。
由于过去⼏年国内丙烯存在需求缺⼝,因此煤化⼯和PDH装置很⼤程度上因此应运⽽⽣,但由于规划程度弱,造成了项⽬拥挤的后果,使得国内丙烯产能迅速由⼤需求缺⼝转⽽成为供应过剩。
除此之外,由于多数装置其丙烯配套了相应下游,也造成了丙烯产业链下游产品的产能迅速饱和和过剩,其中丁⾟醇、丙烯酸都已经是超饱和的化⼯产品,其市场未来发展充满了产能过剩带来的消耗压⼒。
⽽PP的情况相对较好,并且有期货辅以操作,企业可选择的运营模式相对更为灵活。
从投产时间上来看,国内丙烷脱氢产能集中爆发的时间是在2014-2017年;从丙烷脱氢装置地区分布来看,华东是丙烷脱氢装置最集中的地区。
⽽丙烷原来的来源,主要仍为进⼝,中东的油⽥伴⽣⽓、美国页岩⽓都是其主要来源。
PDH⼯艺路线主要企业分析近年来在原油价格⼜回落到“地板价”以下,美国页岩油⽓资源丰富,液化⽯油⽓价格处于历史较低⽔平,且国内正处于夏季消费淡季,丙烷价格低廉,PDH⼯艺路线的丙烯成本较低,企业竞争⼒较强。
中国软包装集团路线是丙烷--丙烯—PP—BOPP膜,该公司是全球最⼤的BOPP制造商,港资背景。
扬⼦江⽯化路线是丙烷--丙烯—PP,股东分别是东华能源(30%)、华昌化⼯(30%)、华翔化⼯(40%),东华能源是国内最⼤的液化⽓进⼝商,拥有很多港⼝资源。
卫星⽯化路线是丙烷—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类及SAP,该企业是丙烯酸⾏业龙头企业。
万华化学产业链较长,产品结构较复杂,主要有⼏条路线:丙烷--丙烯—环氧丙烷(丙烯、异丁烷共氧化法),丙烯—丙酮,丙烯—正丁醇,丙烯—丙烯酸;丙烯酸+正丁醇---丙烯酸丁酯。
海伟集团是BOPP电容膜⽣产商,往上游发展PP—PDH,PP合成技术来⾃北欧化⼯,北欧化⼯电容膜专⽤PP在全球拥有较⾼的市场占有率。
海越股份以成品油销售为主业,丙烷—丙烯,异丁烷、甲⼄酮等产品外销。
绍兴三圆,富陵集团下属公司,浙资企业,产业链较长,从上游丙烷—丙烯资源,到下游纺织品、薄膜、包装产品等。
⼤⽯化的发展,既有煤炭资源的多元化应⽤需求、也有终端制造企业向上游拓展产业链的作为、更有⽼牌企业拓展市场份额的需求。
⽽百花齐放的繁盛景象却遭遇了国际经济环境不佳和国际原油低迷徘徊的沉重压⼒,未来丙烯产业链⽣产商的前路更加艰难,对于企业⽽⾔,⽣存将成为重中之重。
⽽对于我国的化⼯品市场⽽⾔,这种百花齐放的景象显然是于长久有益的,多元化的⽣产路线和资源的充分丰富利⽤,都是对⽬前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深化,煤化⼯及PDH这先后⼗年,于化⼯品市场⽽⾔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