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质疑与社会进步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民族的进步。

”然而我国学生创新能力缺失,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不如人意,至今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撼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弦。

如何才能强化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创新来自于质疑,扎根于教育。

质疑能力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关于质疑,我国古代的孟子提出:“尽信书,不如无书。

”宋代陆象山提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没有绝对的真理,所谓的真理是科学家提出的被科学界所承认的一种较好的模型或假设,对某一阶段社会的发展或科学的进步具有相对的真理性,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答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新更真实的解释。

”翻开物理学史,我们可以发现,物理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质疑、不断释疑的过程。

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当“地心说”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当观察到光的反射、折射现象时,牛顿提出了光的粒子性,当托马斯·杨观察到了光的双缝干涉条纹,粒子性无法解释,于是光的波动性占据了上风,到
后来爱因斯坦指出,光既是粒子也是波。

同时释放石块和树叶,石块先落地,亚里士多德指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伽利略发现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更正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质疑是物理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民族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二、新课程、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物理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质疑不断释疑的过程,没有绝对的权威。

细心的教师可能会发现新教材也在宣扬着这种观点。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中提到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行星的运动”这一节中也提到了无论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古人都把天体的运动看得很神圣,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

在“光的粒子性”和“粒子的波动性”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发现人类认识光的本质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波折的过程。

教材这样处理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没有绝对的权威,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三、在物理课堂上应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依据
高中生心理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等特点。

思维特点正从感性认识逐渐向理性思维过渡,热情高但易冲动,反应快但不全面,意志品质在发展但克服困难的毅力还不够,迫切希望挣脱父母、老师的束缚。

信息化社会中,学生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知识,在某些方面学生的知识面可能比老师更广,了解得比老师更深刻,
学生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并想把这些观点表达出来,这种心理特征是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之一。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叶圣陶先生有诗云“愤悱启发最精纯”,这些言语都说明了在教学中“问题”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认为既要考虑到教学目的,又要考虑创设问题情境,反对死记硬背,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内外因共同作用的过程。

杜威提倡“做中学”,认为教育是一个生长、发展、动态的过程,他强调教学过程,认为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教学目的。

2.如何应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实施课堂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质疑能力,有时甚至可以激发新的问题。

围绕教学内容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可以由学生个人探究,也可以是小组探究。

为了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搭建一些低层次的台阶,为降低教学难度,问题要具有针对性,一般只涉及一个探究因素,通过降低难度促使学生小跑步、不停步,最终实现大进步。

实施该模式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搭建问题平台,让学生感到有问题,有疑惑,有困难,点燃解决新问题的欲望。

要贯彻民主合作、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变知识的灌输者为课堂的组织者。

将课堂让位给学生,让学生
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也就是要体现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

在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恰当的有激励性的评价,也就是要体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可以创设一些与生活经验截然不同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让鸡蛋从高处落到厚厚的海绵上没有破碎;让同样的磁铁自由释放,经过铁管和和塑料管观察下落时间;让磁铁分别穿过封闭的铝环和开口的铝环,观察铝环的运动情况。

在习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对解题结果进行讨论。

综上所述,质疑与民族进步息息相关,新课程、新教材提倡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作者单位张建平:江苏省宜兴市汇文中学施剑峰:江苏省南京市外国语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