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电视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摄取 彩色图像经摄像机分色系统分解成红、绿、 蓝三幅基色光,三路光信号同时投射到三基色摄
像管对应的红、绿、蓝摄像管的光敏靶上,在其
上分别呈R、G、B三幅基色光像,再经光电转换 成电视图像三基色电信号ER、EG、GB,即完成了 图像的分解,如图1-7所示。
反射 镜
靶 7. 赵坚勇.数字电视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8. 肖运虹.电视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电视概论
1.1 光的特性与人眼视觉特性 1、光的特性
(1)可见光: 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其波 长为380~780 nm。
不同的波长的光产生不同颜色,随波长从长 到短变化,呈现的色光依次为红、橙、黄、绿、 青、 蓝、紫。 例如:波长为700nm的光呈现在人眼中为红色;波 长为500nm的光引起绿色的感觉,可见光的光谱 如图1-1所示。
电声转换
摄像机 景物
传输 电信号
接收机
处理、转 换及重现
光像
第一章 电视概论
2、电视的发展史
(1)机械电视时代
1875年,乔治.卡瑞(George Carey)提出将图像 分为栅格形式的电视系统。
1884年,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用圆盘机械扫 描,首次进行图像发射传送实验。
第一章 电视概论
1897年德国布劳恩发明阴极射线管。 1925 年,苏格兰贝尔德,根据“尼普科夫圆 盘”进行的研究,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 收机。被称为“电视之父”。
θ为1~1.5′。
第一章 电视概论
➢ 人眼分辨力的特点:
①亮度愈大,分辨力愈高。 ②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力比对黑白细节的分辨力低。
③大面积着色原理: 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力远低于对黑白细节的
分辨力,所以在彩色电视系统中传送彩色图像时, 只传送黑白图像细节,而不传送彩色细节,这样可 减少色信号的带宽,节省传输通道的带宽,这就是 大面积着色原理。
按信号形式分: (1) 模拟电视 (2) 数字电视(Digital television )
按用途分:
(1) 广播电视 (2) 应用电视
第一章 电视概论
4、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1) 了解数字电视发展 (2) 数字电视基本原理应用于航空
航天、国防工业等领域。 无人机
卫星航拍图
第一章 电视概论
神五至神十飞天梦实现
中国 DTMB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Multimedia Broadcast 数字电视多媒体广播)标准。
第一章 电视概论
3 、电视的种类
按颜色分:
(1)黑白电视 (2) 彩色电视
按图像清晰度分:(1)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 (2)高清晰度电视 (HDTV)
第一章 电视概论
(4) 视觉惰性
当一定强度的光作用于人眼时,需经一定时 间人眼才能感觉;光消失时,人眼亮度感觉并不 立即消失,而是按指数规律衰减,即视觉惰性。 人眼视觉暂留时间0.1s。 1)闪烁频率:指频率较低的周期性光脉冲刺激
人眼时产生的一亮一暗的现象。 2)临界闪烁频率:指利用人眼视觉惰性不使人
白 青
第一章 电视概论
③ 混合色的亮度等于构成该混合色的各个基 色的亮度之和。
➢ 补色: 两色相加得到白光,
则称两者互为补色。黄、 蓝互为补色(即黄色是蓝 色的补色,蓝色是黄色的 补色)。
绿、 紫互补;红、青互补。
第一章 电视概论
(4) 彩色的度量
1) 配色方程
配色实验证明:
图1―6 配色实验示意图
眼产生闪烁现象的周期性光脉冲的最小频 率。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约为46 Hz。
高亮度下的临界闪烁频率达60~70 Hz。
第一章 电视概论
➢ 视觉惰性的应用
图1-5 视觉惰性
视觉惰性,是现代电影 和电视的基础。
电影:每秒切换24幅 (每幅曝光两次),给人 以较好的连续动感。
电视:每秒切换25或30 幅画面。
1930年左右英国、前苏联等国家进行了机械电视 广播。
第一章 电视概论
(2) 电子电视时代(黑白)
1931 年,美籍俄国人兹沃尔发明电子 显像管;1933年发明光电摄像管,将光图 像变成电信号,为真正的电子电视奠定了 基础。 是近代电视摄像的先驱。
1936年,英国开始电子式的黑白电视广播, 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延缓了广播电 视发展,到战后五十年代初期,黑白电视广播才 在各国得以普及 。
2)人眼对可见光光谱 范围之外的辐射光 谱无反应,即使能 量再大,也没有亮 度感觉。
图 1-2 人眼的光谱响应特性
第一章 电视概论
3) 不同亮度环境下,人眼对客观景物的亮度 感觉不一样,与周围的环境亮度成反比。人眼 分辨客观景物的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对 比度)与周围的环境亮度有关。
图 1-3 明与暗视觉的视敏度曲线
电视扫描频率:50Hz或 60 Hz 。
3. 色度学第基一章础电视概论
(1) 彩色三要素
1)亮度:指光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 光源照射、物体反射光的功率越大,亮度越高。
2)色调:指彩色的类别。 如:太阳光照射在树上, 树叶反射绿色光波并吸
收其它光谱而成为绿色树叶;绿叶拿到暗室的红光下 观察成了黑色, 这是因为红光源中没有绿光成分, 树叶吸收了全部红光而呈黑色。
第一章 电视概论
2) 色饱和度:指颜色的深浅程度或色彩的纯度。 即掺入白光的程度。
① 对同一色调的彩光,彩色愈浓,其色饱和度越高;
② 白光掺入越多,其色饱和度越低。未掺入白光,色 饱和度为100%;只有白光,色饱和度为零。 例如:深红、粉红是两种不同饱和度的红色,深 红色饱和度高,粉红色饱和度低。 色度:色调与色饱和度总称。
(2) 三基色
指红(R)、绿(G)、 蓝(B)三种基本色。
第一章 电视概论
(3①) 三自基然界色中原各理种颜色几乎都可由三基色按一定比
例混合得到;反之,任意一种彩色都可以被分 解为三基色。
② 三个基色的混合比例,决定了混合色的色调和
饱和度。

红光+绿光=黄光
红光+蓝光=紫光
绿光+蓝光=青光

红光+绿光+蓝光=白光
第一章 电视概论
1.0 概述第一章 电视概论
1、电视(Television)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电视是将实际或记录的活动图
像和伴音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信
系统传送至远处的即时重现的技术
---先进研究成果的集合体 。
电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1)光电转换、声电转换
(2)视频、音频信号的传输(直接或经调制) (3)电光、
第一章 电视概论
数字电视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按传输方式分为:地面、卫星 和有线标准。
美国 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标准;
欧洲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数字视 频广播)标准;
日本 ISDB(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 综合业务数字广播)标准。
第一章 电视概论
(2) 人眼的色度视觉
眼睛视网膜上存在许多视觉细胞。分杆状细胞 和锥状细胞两类。 ①杆状细胞:其感光灵敏度较高,但对色彩却不
敏感,低照度时主要靠它辨别明暗 ;
②锥状细胞:辨色能力(辨别光波波长)强,但感光灵 敏度较差,仅在光照较强时才起作用。
它又分红敏、绿敏、蓝敏三种色敏细胞,当 受某光源辐射刺激后,据三种量的比例关系不同 ,使人产生不同色感。
第一章 电视概论
辽宁号
(瓦良格)
航母
第一章 电视概论
同时打击多个目标的DF-41洲际弹道导弹
第一章 电视概论
(3) 数字电视原理可用于民生工程等领域。
工业机器人
SMT机
第一章 电视概论
远程医疗
第一章 电视概论
5. 如何学好本课程
•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 • 掌握数字电视各部分工作过程、原理 • 关注数字电视技术的新发展
第一章 电视概论
(3) 人眼的分辨力
指人眼对景物细节的分辨能力。人眼对被观 察物体上能分辨的相邻最近两点的视觉的倒数称 为人眼的分辨力或视觉锐度。
d
L
图 1-4 人眼的分辨力
分辨力= 1
d 2 L 360 60
3 4 3 8 d ( ) L
注:正常视力的人,在中等亮度下观看静止图像时,
第一章 电视概论
(3) 彩色电视时代
1954年美国开播NTSC兼容制彩色电视。 日本、加拿大分别于1957、1966年采用同一制 式播出。 1967年前联邦德国开播PAL兼容制彩色电视,同 年,法国和前苏联广播SECAM兼容制彩色电视。
1958年,北京的天空中第一次出现中国自己的 电视播出信号。1973年5月PAL制彩色电视试播。

ER



色 八 黄青绿
彩 紫



物镜 A
C
绿 B
靶面 上绿光 光像 G
EG
色 图 像 摄
靶面 上蓝光 光像

反射 镜

B EB
2) 彩色图像的重现 白
色 八 黄青绿
彩 紫



第一章 物电镜视概A论
B
C 绿
靶面 上绿光 光像 G
EG
发送端摄像机输出的三基色图像靶 信面 上号蓝通光 过光 像
传输通道传送到接反 射收镜 端,先蓝 被解码器B 分解E B为三
彩色显像管的荧光粉涂屏方式: ① 将R、G、B三基色荧光粉涂成品字形 ② 将R、G、B三基色荧光粉涂成三个垂直细条
Y = 0.30R + 0.59G + 0.11B
第一章 电视概论
亮度方程: Y = 0.30R + 0.59G + 0.11B
① Y:亮度 ② R、G、B:一个单位三基色;
③ 0.30、0.59、0.11:可见度系数,代表R、 G、 B
个基色信号去控制彩色显像管的三条电子束。
R
传输
G B
通道
红黑红 黑
R束 轰 击 发 红 光 的 荧 光 粉
绿

白黄青绿 紫红蓝黑
G 束 轰 击 发 绿 光 的 荧 光三 粉幅 基 色 成 分 的 像 镶 嵌
蓝 黑蓝黑蓝黑 蓝黑
一起 经视觉 混色,成为 色彩 条
④ 三种基色对亮度所起的作用。
一个单位亮度的白 光当中,红基色对白光亮度 的贡献为30%,绿基色对白光亮度的作用为59%, 蓝基色对白光亮度的贡献为11%。
R=G=B=1时,为白光;当R、G、B取不同
的值,可以配出各种不同的颜色,以及饱和度 不同但色调不变的颜色。
(5) 彩色图第一像章的电视传概论送
第一章 电视概论
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教学内容 电视概论 数字电视基础 视频数据压缩编码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数字音频技术 数字电视的国际标准 机顶盒与数字电视的条件接收 数字电视应用技术 计
学时 10 2 6 8 1 5 6 2 40
第一章 电视概论
6. 参考资料
1. 姜秀华.数字电视广播原理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 2. 2. 鲁业频.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 3. 3. 赵坚勇.数字电视原理与接收.电子工业出版社 4. 4. 卢官明.数字电视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5. 5. 赵坚勇.数字电视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6. 6. 王明臣.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NTSC、PAL、SECAM并列为世界上三大彩 色电视广播制式,分别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采用。
第一章 电视概论
(4) 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时代
数字电视包括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和高清晰 度数字电视。
高清晰度电视发展两个阶段: 模拟高清晰度电视阶段;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阶段。
数字电视发展的三个阶段: 个别电视设备的数字化阶段,始于70年代; 全功能数字电视演播室阶段,始于80年代; 数字视频广播阶段,始于90年代中期。
第一章 电视概论
红 橙黄 绿 青 蓝 紫
图 1-1 电磁波和可见光的波谱
(2) 发光强度的度量 一般用亮度B来度量。亮度单位为nit(尼
特),指每平方米面积内具有一烛光(cd)的 发光强度,即1 nit=1cd/m2。
第一章 电视概论
2、人眼视觉特性
(1) 人眼的亮度感觉
1)人眼对能量相同而波长不同的可见光有不同的 视觉灵敏度,且因人而异。人眼对波长为555 nm 的草绿色可见光最灵敏,感觉的亮度最大。
F= R[R]+ G[G]+ B[B]
R、G、B为三基色系数,[R]、[G]、[B] 为一个单位基色;F为任意一种彩色光的光通量。
1[R]= 1.00 lm的红基色光。 1[G]= 4.5907 lm的绿基色光。 1[B] = 0.0601 lm的蓝基色光。
第一章 电视概论
2) 亮度方程
重现景物的色彩,通常依靠彩色显像管 屏幕上的红、绿、蓝三种荧光粉在电子束轰击 下发出各自的基色光,并混合成彩色图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