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市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
二0一七年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基本要求...............................................................................
4.1 总体要求...............................................................
4.2 目标.............................................................................
4.3 原则................................................................
5 组织管理机构................................................................. 5.1 机构设置.........................................................
5.2 职责.............................................................
6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和内容............................................
6.1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
6.2 风险点确定.......................................................................
6.3 危险源辨识.........................................................
6.4 风险评价...........................................................................
6.5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6.6 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6.7 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6.8 文件管理.....................................................................
6.9 分级管控效果验证.........................................................
6.10 持续改进.......................................................................
附录1: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提示卡(样卡);
附录2: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样卡);
附录3:危险源点警示卡(样卡);
附录4: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卡(样卡);
附录5: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与危险评价一览表及防范措施
1范围
本实施细则给出了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责
任主体在泉州市内从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相关要求。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责
任主体在泉州市内从事生产安全管理活动中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实施。

不论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责任主体的资质等级、管理模式,工
程规模、类型、地点,均适用于本实施细则。

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责任主体实施安全生
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时,除应遵从本实施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
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 号)
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
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16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8、《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 号)
9、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
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 号)
10、《福建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
11、《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
12、《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
13、《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办法》
14、《泉州市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泉安委〔2016〕33 号)
15、《关于印发全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的通知》(泉建建〔2016〕101 号)
16、其它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标准、规定等。

17、参考山东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3术语和定义
4.4风险risk
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危害和健康损害及财产
损失的组合。

风险的主要特性为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可能性,即危险情况发生的开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造成其他伤害和经
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4.5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4.6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
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4.7危险danger
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4.8风险源(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
合的根源或状态。

4.9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重大危险源是指危险性较大的,存在重特大事故隐患、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或财产重
特大损失,给社会带来重特大影响的危险源。

4.10 施工重大危险源
施工重大危险源是指因工程施工发生可能导致死亡及伤害、财产损失、
环境破坏和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预后危害严重。

其因素包括:物的
不安全状态与能量、不良的环境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等
4.11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the more dangerous part of the
sub-project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

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4 基本要求
5.3 总体要求
结合建筑施工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差异化、标准化分级管控。

根据安全风险等
级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提升企业安全
生产水平。

4.2 目标
全面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有效受
控,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化解或降低安全风险,防范生产安全
事故的发生。

4.3 原则
按照“动态识别、科学评估、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建设工程施工安
全风险预警和管控体系,明确各级机构与人员的职责,建立建设工程施工安
全风险预警、分级管控工作流程与节点标准,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
级与类别,落实预控和应急措施,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企业应遵照“全员参与、分级管控;自主建设、持续改进;系统规范、
融合深化;注重实际、强化过程;激励约束、重在落实”的原则,从最高管
理者到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全员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确保风
险分级管控体系持续、有效、稳定、健康。

5组织管理机构
5.4机构设置
6.11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责任主体应在
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工作。

4.12企业风险管控领导小组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应包括
分管安全经理、分管生产经理、分管经营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以
及技术、安全、质量、设备、材料、人力、财务、合约等机构负责人。

日常
办事机构宜设置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4.13项目风险管控工作小组应由项目负责人任组长,成员至少包括项
目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施工员、机械员、资料员、班组长等部门负责人。

项目部各岗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应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活动的实施中,确保风险分级管控活动涉及工程项目的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
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时效性。

5.5职责
6.12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职责
(一)施工单位是履行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管理的主体责任
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及行业主管部门施工安全风险作业管理的
有关规定。

负责落实所属在建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要求。

(二)负责对在建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
识别、评价、分级。

负责本单位年度基建施工安全风险项目的梳理、识别和
评估工作,并动态调整,跟踪管控。

(三)建立健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制度,组织本
单位员工开展风险管理技能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并认真执行,及时完成相关工作。

(四)审查施工项目部报送的《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及防
控措施》。

指导、督促各施工项目部落实风险识别、评估、预控及风险控制
过程的各项工作。

(五)负责应用“一法三卡”( 附录1-4) (即“一法”: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三卡”: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危险源点警示卡和安全检查提示卡)(“一法三卡”样卡详见附件)分析、排查、评估本单位及
施工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统一制作“信息卡”或“警示卡”标牌,并张贴于相应工作岗位的醒目位置;对照提示卡严格按规定进行
安全检查。

以“信息卡”、“警示卡”“提示卡”为主要内容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和演练。

使安全生产既动态又预先地得到有效控制。

(六)一级风险作业时,施工单位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进入现场检
查监督。

(七)负责对在建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开展情况的
评价与考核工作,要求施工单位每季度至少对项目开展安全风险分级控制管
理工作情况时行检查。

(八)签订所属工程建设合同时,明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责任条款,并
在过程中严格执行。

(九)负责所属工程项目安全事故(事件)信息的归口报送。

4.14 监理单位管理责任
(一)负责本单位年度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项目的梳理、识别和评估
工作,并动态调整,跟踪管控。

(二)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开展施工安全风险管控技能培训,确保监理
人员熟悉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及时完成相关工作。

(三)四级及以上风险作业时,监理单位应组织开展现场检查、旁站监督。

(四)对监理项目部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状况开展检查、评价、考核,及
时掌握监理项目部施工安全风险管控情况,提出整改措施。

5.2.3设计单位管理责任
(一)负责将项目环境(海拔、地质、边坡等)、工程主要特点(高支模、深基坑等)内容写入设计文件,并进行安全风险交底。

(二)配合施工过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5.2.4建设单位项目部管理职责
(一)编制项目《建设管理纲要》、《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时,明确安全风险管理要求。

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安全风险管理要求的落实。

(二)工程开工前,按照要求,负责组织项目设计单位对施工、监理项
目部进行作业风险交底及风险点的初勘工作。

(三)审查施工项目部编制的《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及防
控措施》。

(四)负责对二级及以上风险作业的控制工作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签
署相应施工作业票。

5.2.5监理项目部管理责任
(一)工程开工前,参与项目安全风险交底及风险点的初勘。

(二)审查施工项目部报送的《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及防
控措施》。

(三)严格控制二级及以上风险作业,作业过程必须进行旁站监理,并
做好记录。

(四)对施工作业风险控制流程执行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和检查,对存在
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实现闭环管理。

5.2.6施工项目部管理责任
(一)施工项目部是现场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的执行主体,
必须严格执行本细则的各项规定。

(二)组织本项目部所有员工学习本细则,确保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
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及相关工作。

(三)开展现场初勘,确定本项目各工序固有风险。

编制《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及防控措施》。

(四)将《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及防控措施》报监理项目
部审核业主项目部审批。

(五)根据作业前动态因素,计算确定作业动态风险等级,建立三级及
以上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台帐,并根据动态风险等级采
取相应措施。

(六)三级及以上风险作业前,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到岗到位。

(七)应用“一法三卡”(即“一法”: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三卡”: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危险源点警示卡和安全检查提
示卡)(“一法三卡”样卡详见附件)分析、排查、评估本单位及施工现场
存在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统一制作“信息卡”或“警示卡”标牌,并张贴于相应工作岗位的醒目位置;对照提示卡严格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

以“信息卡”、“警示卡”“提示卡”为主要内容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和
演练。

使安全生产既动态又预先地得到有效控制。

6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和内容
4.15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
5.6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主要包括: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
险评价、编制清单、制定措施、管控实施、验证效果、文件管理、持续改进
等九个关键控制环节。

5.7 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应
的标准、方法、步骤及要求,有组织地有序开展。

4.16 风险点确定
6.13 风险点划分原则
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
清晰”的原则,涵盖建筑施工活动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6.14 风险点划分方法
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管理方式、方法、经验,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对风险
点进行划分。

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 4 种典型因素进行划分,示例如下:
1 根据风险点的区域、场所、部位等作业环境因素划分,如施工现场功
能区的划分、现场周围建筑物构筑物情况、外电防护情况、地质岩土情况、
基坑周边市政工程分布情况等。

2 根据风险点的设备、设施、材料等物的状态因素划分,如起重机械安
全保险装置完好程度、脚手架管材质量情况、安全防护棚的搭设情况等。

3 根据作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行为等人的行为因素划分,如影响高处作业的职业禁忌、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使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

4 根据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及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管理因素划分,如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制度建立执行情况、教育培训制度落实情况、领导带班值班情
况等。

6.2.3 风险点排查
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建筑施工企业应对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作业区以及周边建筑物、
构筑物等可能导致事故风险的物理实体、作业环境、作业空间、作业行为、
管理情况等进行排查。

风险点排查至少应包含JGJ59 所涉及的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工程、模板工程、高处作业、施工用电、施工升降机、塔式起重机与起
重吊装、施工机具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

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根据承包工程的类别、等级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管理
制度规定、企业以往经验等排查企业施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点。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场地情况、施工环境、施工阶段、分
部分项工程,以及设备、设施、装置、作业活动、管理情况等进行风险点排
查。

3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
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企业资质情况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实现“一企一册”;项目部应根据承包工程情况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实现“一项目一册”。

台账信息应包括:风险点名称、风险点位置、风险点范围、潜在事故类型、
事故危害程度、风险点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等信息。

6.3 危险源辨识
5.8 识别危险源应考虑的伤害类型
参照GB644《1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
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 类:
1、物体打击; 2 、车辆伤害; 3 、机械伤害; 4 、起重伤
5、触电; 6 、淹溺;7 、灼烫;8 、火灾;
9、高处坠落;10 、坍塌;11 、冒顶片帮;12 、透水;
13、放炮;14 、火药爆炸;15 、瓦斯爆炸;16 、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 、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4.17 危险源识别的内容
1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施工现场所有的作业活动,包括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作业区以及周边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

2 危险源识别状态与时态,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3 危险源辨识还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a、常规和非常规施工作业活动;
b、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包括建设单位人员、监理单位人员、施工总承包单位人员以及专业分包人员、工程来访人员等)的活动;
c、施工作业人员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的因素(包括工序交接前后产生的危险源);
d、在施工现场附近,由施工作业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包括周边配送电线路、周边构筑物、市政工程等);
e、施工进度计划、施工作业时间、施工工艺、施工作业工序的变更及气象作业条件的变化等产生的危险源;
f 、对施工作业区域、设备、操作程序、施工方案、施工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4.18 危险源辨识方法及途径
施工现场风险辨识的方法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以下是常用的两种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
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

即先把整个施工作业活动划分成多个施工工序,将每个施工工序中的危险源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
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

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施工;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
从而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施工现场及周边构筑物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
过检查发现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

安全检
查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a、国家、地方的建筑施工有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
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b、国内外建筑行业、建筑施工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c、建筑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
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
验;
d、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
或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

6.3.4 危险源识别的步骤
1 施工作业人员对所施工的施工工序前后发现的风险点向班组负责人
汇报。

2 班组负责组织对施工范围内可能或已经造成安全风险的危险源和施
工人员上报的风险点进行识别,填写《危险源清单》,报项目部。

3 项目部负责组织对施工现场范围内可能或已经造成安全风险的危险
源进行识别,填写《危险源清单》,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

4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对项目部上报的《危险源清单》进行汇总,编制《企业危险源清单》。

5 危险源的识别应在建筑工程材料设备进场、施工、验收等过程中随时
评价,及时补充发现的新的危险源。

6 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管理,必须重点梳理以下风险因素(包括不限于):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 建设部备案号:J11064-2007)规定的施工重大危险源:
1开挖深度超过4m(含4m)的深基坑,或深度虽未超过4m(含4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沟(槽)工程;
2地下暗挖工程;
3邻近有建筑物(构筑物)、市政管理,需爆破、降水的人工挖孔桩
工程;
4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 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 m的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
5 高度超过8m或虽未超过8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高边坡、高切坡支挡工程,堤岸工程;
630m及以上高空作业;
7立交桥、高架桥等桥梁工程;
8跨度大于24m的钢结构、建筑构配件吊装、拼装工程;
9建筑物(构筑物)爆破与拆除和其他土石方爆破,爆炸性物质的储
存与使用;
10建筑起重吊装和垂直运输机械安装拆卸;
11大型起重吊装工程;
12悬挑式脚手架、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
13建筑施工防火;
14封闭、半封闭场所施工;
15装饰装修工程中危险物质的储存与使用;
16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6.4风险评价
5.9风险评价的基本要求
风险评价应满足以下要求,以确保其科学合理性:
1在危险源充分辨识的基础上,对其危害程度即风险进行评价;
2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管控措施;
3风险评价应为确定设施要求、培训需求和运行控制提供信息,为管控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4风险评价结果应形成文件,作为企业建立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为持续改进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提供衡量的基准。

5.10风险等级的划分
1根据风险危险程度,依据企业对风险可接受的程度,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
划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风险级别,分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

(一)低风险(蓝色):指作业过程存在较低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轻伤及以下事件的施工作业。

(二)一般风险(黄色):指作业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轻伤事故的施工作业。

(三)较大风险(橙色):指作业过程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重伤或人身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

(四)重大风险(红色):指作业过程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施工作业。

2 企业对划定的风险级别实行提级管理,对有下列情形的,风险等级提高一级,直至提至一级风险:
(1)年内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导致发生人员死亡事故的;
(2)年内受到过行政处罚或因现场安全管理不善被行业管理部门记入
不良行为的;
(3)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没有采取治理措施或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
不到位的;
(4)随着施工工序、工法、工艺的变化,风险等级急剧增加的;
(5)受天气、环境等自然条件影响,需要提级管理的;
(6)其他需要实行提级管理情形的。

4.19 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如安全检查表法、专家评议法、头脑风暴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风险程度分析法、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风险矩阵分析法、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等。

其中“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 法)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主要是以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
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

三个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序。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评价公式:D=L×E× C
注:D-危险性分值
①L-将L 值最小定为0.1 ,最大定为10,在0.1 -10 之间定出如下表的中间值: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能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4.20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5.11极不可能
6.15实际不可能
②E-将E 值最小定为0.5,最大定为10,在0.5-10 之间定出如下表的个中间值:
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③C-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值规定为100,其它情况值为1-100 之间,如下表
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大灾难,9 人以上死亡
40 灾难,3 人以上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