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智能制造》导读
智能制造精益研发的综合设计体系
智能制造精益研发的综合设计体系综合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综合设计包含V模型左半边的设计过程,以及对这些设计的仿真、试验验证(即多V模型的右半边)。
狭义的综合设计则只包含V模型的左半边的设计过程。
一、综合设计概述综合设计旨在建立正向设计体系,包括系统设计和物理设计两部分。
系统设计是形成系统框架的过程,物理设计则是确定设备的具体结构和参数。
不论何种产品,系统设计部分的形态都是相似的,均表现为框架形态。
物理设计部分的形态针对机械、电子和软件则各不相同。
产品正向设计是装备制造业迫切需要发展的能力,系统设计则是正向设计的基础。
恰恰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对此较为陌生。
因此,本文重点介绍系统设计的方法和工具。
由于长期沿袭逆向工程模式,中国工业体系中产品开发的主体工作为物理设计,对此类设计方法较熟悉,所以,本文对于这部分只介绍当前中国企业所欠缺的总体论证部分,对于企业所熟悉的基于CAD的经典设计方法不做介绍。
中国企业对经典软件工程也比较熟悉,因此本文也不做详细介绍,只讨论当前中国企业应对国军标CMMI(GJB 5000A)标准中常遇见的问题及建议方略。
最后,针对数字化时代的协同设计模式及设计过程数据的管理方法做简单介绍。
二、综合设计体系模型同精益研发体系一样,综合设计体系也属于社会技术学范畴,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如图1所示。
这些要素包括战略、人、技术、流程和平台。
图1 综合设计体系模型综合设计体系以“正向设计驱动产品创新”为指导战略。
在技术方面,重点是正向设计相关的技术、工具、方法和软硬件建设,以及最佳实践的获取和积累。
在流程方面,重点是正向设计工作的流程、规范和标准的建设。
在人才与组织方面,重点是适应正向设计特点的组织体系、任职资格体系、考核激励和人员培养体系的建设。
因此,综合设计体系建设应确定正向设计战略,制定整体和长期规划及建设方案,从人才与组织、流程标准规范、技术工具方法三方面综合建设,最终还应形成服务于综合设计的信息化平台。
智能制造PPT课件
仪表台总成 大灯总成
座椅 轮胎
动力总成
悬架总成
底盘
32
优质
3.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纵观当今社会,智能制造技术无疑是世界制造 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所谓智能制造技 术,是指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 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 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 化,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过程技 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
全局生产管控
Overallproductionmonitoringandcontrol
Productionstatistic 生产统计
Workinstruction 作业指导
Qualitycontrol
质量 管控
生产防错系统 Error-proofing
物料准时配送 JITmaterialdelivering
10
优质
工业 4.0 的提出
工业4.0平台发布
白皮书(实施计划)
德国科学-产业经济研究联盟与德 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Acatech) 共同制定工业4.0发展战略
2014年
2013年
4月
在德国科学-产业经济研究联 盟 (Forschungsunion Wirtschaft-Wissenschaft) 的倡导下,开始研究工业4.0
14
优质
工业4.0的三个重点、八大关键
15
优质
工业4.0的愿景
16
优质
工业3.0与工业4.0有哪些不同?
17
优质
大规模定制生产与大规模生产的比较
大规模生产
大规模定制
管理理念 以产品为中心,以低成本赢得市场 以顾客为中心,以快速响应赢得市场
300页PPT读懂智能制造导论全体系
增强灵活性
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实现个性 化定制和多样化生产。
数字化工厂定义
利用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 和智能技术,构建高度互联、 智能化、柔性化的生产系统。
降低运营成本
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和不 良品率,降低物料和人力成本。
提升质量水平
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 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数字化工厂规划与设计方法
04
智能制造有助于企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未来智能制造发展趋势预测和展望
发展趋势
1
2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将 更加广泛。
3
5G、物联网等新技术将推动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 展。
未来智能制造发展趋势预测和展望
• 智能制造系统将更加注重人机协作和人机交互。
未来智能制造发展趋势预测和展望
展望
未来智能制造系统将更加 智能化、自适应和柔性化。
智能制造将成为制造业的 主要发展趋势,推动企业 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将促进全球制造 业的竞争格局变化,推动 企业国际化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特点
智能制造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特点。它能够实现制造过程 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能耗和排放,推动制 造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智能制造在工业生产中应用
自动化生产线
智能制造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自 动化和智能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线性能评估与优化的 案例分析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生产线性能评估和优化方 法的实际应用。
《智能制造技术导论》2.2 智能制造系统系统的自动化
2024/7/23
*
智能制造技术导论
第二章 智能制造系统
四、自动化制造系统总体设计
制造系统设计过程的输入为用户提出的对未来新系统的 要求,输出为提交给用户使用的新系统和相关文档。为 保证系统设计与实施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一般需设立 统管全局的机构,如总体组。这样,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可在总体组的领导和协调下进行。在进行系统设计与实 施的过程中,每一阶段均需按总体组下达的任务书启动 和进行,该阶段完成后需通过总体组组织的评审,通过 评审后,总体组才能下达下一阶段的任务书。
2024/7/23
*
智能制造技术导论
(1)CIMS的功能构成 CIMS的功能构成包括下列内容。
①管理功能 ②设计功能 ③制造功能 ④质量控制功能 ⑤集成控制与网络功能
第二章 智能制造系统
2024/7/23
*
智能制造技术导论
第二章 智能制造系统
CIMS关键技术
信息 集成
过程 集成
企业 集成
2024/7/23
2024/7/23
*
智能制造技术导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章 智能制造系统
五、自动化制造系统分系统设计
1. 加工设备选择
(1)自动化制造系统对加工设备的要求
一般来说,对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加工设备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基本要求。
①工序集中 ②质量 ③生产率
④柔性
⑤成本
⑥易控制性
2024/7/23
*
智能制造技术导论
第二章 智能制造系统
2024/7/23
*
智能制造技术导论
3. 柔性制造系统
第二章 智能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加工中心 或数控机床组成,并在加工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物料流和信息流的自动化,其基本组
智能制造与精益管理
PRINTING FIELD 2021.03多辅导机构开设培训班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培训。
精益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思想,在国内外得到大家的认可,并在很多企业内部得到推广。
简单来说,精益管理是学者对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生产管理模式的总结、归纳和提炼。
这种管理方法使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具有强大的成本控制与运营管理能力、赢利能力和过硬的质量控制能力。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生产模式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建立标准,然后通过持续不断的改善对标准进行完善,改善经实践验证后形成新的标准,并对新标准进行推广和执行,进行P D C A的循环,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现场管控能力逐步上升。
其目的是消除企业经营中所有的浪费和不增值的活动,包含有形和无形的活动,通过这些手段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加工周期和提升产品品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用最少的资源产出更多的价值。
这种模式在丰田公司应用得非常成功,但国内企业推行精益管理大都不是很理想,没有达到丰田公司的效果,也没智能制造和精益管理是目前加工制造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加工制造业生产转型升级必经之路。
这些技术和管理手段,可以对资源和方法进行整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保证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的稳定性,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持续改进提高企业的核心综合竞争力,打造出具有企业特性的经营管理体系、智能工厂,建立融入企业文化的管理体系。
对企业来说,如何使项目有效落地,并不能完全照搬其他企业的经验,需要与企业现有的经营环境相兼容、匹配,和企业的战略方向一致,要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要能实实在在为企业转型升级出力,这些问题都需要在项目推行前考虑清楚。
在这两个项目中,相互支撑的东西是什么,融合点是什么,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和项目的推行过程中,智能制造和精益管理如何有效进行融合、协同,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深入思考和探索。
近些年来很多企业都在推行精益管理,也有很智能制造与精益管理王培学有达到企业管理者的目标。
智能制造培训课件(ppt5)-2024鲜版
2024/3/28
1
CATALOGUE
目录
2024/3/28
• 智能制造概述 • 数字化工厂建设 • 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优化 • 精益生产理念在智能制造中应用
2
01
智能制造概述
2024/3/28
3
定义与发展趋势
2024/3/28
过程中的废品率和返工率。
提升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具有高精度、高稳 定性的特点,可以保证产品的
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促进产业升级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推动了制造 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促
进了产业升级和转型。
2024/3/28
17
工业机器人选型与集成方案
2024/3/28
工业机器人选型
根据生产需求、工艺要求、投资预算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工业机器人 型号和配置。
4
智能制造核心技术
工业互联网
工业大数据
实现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 客户等的全面互联,构建工业大数据平台, 为智能制造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 实现制造过程的可视化、可预测和可优化。
工业机器人
3D打印技术
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提高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通过工业物联网技术对能源、环保等 进行监控和管理,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14
04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2024/3/28
15
工业机器人基本概念及分类
工业机器人的定义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多功能的 自动化机械设备,能够执行各种工业 任务,如焊接、装配、搬运等。
《智能制造导论》第三章智能制造装备与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的定义
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制造装备中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决策和自主优 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
在智能制造中,人工智能技术可应用于故障诊断与预测、生产优化 与控制、智能调度与管理等多个方面。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将实现 更高的智能化水平、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更低的成本。
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生 产线进行智能优化和调整,提高生产 线的自适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定制化产品提供
个性化需求满足
智能制造装备能够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 品和服务,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01
客户参与设计
通过客户参与设计的方式,使得产品的 设计更加符合客户需求和期望,提高产 品的满意度和竞争力。
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供装 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全 方位支持。
02
工业互联网平台
03
共享服务平台
构建工业大数据平台,实现设备 连接、数据采集、远程监控等功 能,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
打造共享制造服务平台,推动制 造资源的共享与协同,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
服务标准制定
制定智能制造装备服务标准
明确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要求, 规范市场秩序。
国际合作加强技术交流
国际技术合作
国际标准对接
通过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技术 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推动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工作,推动我国智能制造标准与 国际标准接轨,提高我国智能制 造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市场拓展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我国智 能制造装备的出口,提高我国智 能制造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 度和影响力。
智能制造实现精益生产与智能化改进培训课件
探讨不同行业在智能制造技术方面的创新和应用,如3D打印、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等 技术在行业中的实践案例。
行业特色智能制造挑战与对策
分析不同行业在实施智能制造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进行 业智能制造的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精益生产与智能化改进项目展示
企业内部精益生产实践
智能制造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优化,实现资源共享 、协同创新和共赢发展。
企业如何适应新技术变革并持续创新
积极拥抱新技术
企业应积极了解、学习和应用新技术,将其融入到生产和管理中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培养创新人才
企业应注重培养创新人才,鼓励员工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促进 企业内部创新氛围的形成。
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产品质量进行自动检测和 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04
精益生产与智能化融合策略
基于数据驱动精益管理优化
数据采集与分析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 ,实时采集生产现场数据,运用 统计分析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全
面分析。
精益管理决策支持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为精益管理提 供决策支持,包括生产流程优化、 资源配置改进等。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 重要方向,可以推动制造业向 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方 向发展。
02
精益生产原理与实践
精益生产核心理念与原则
消除浪费
精益生产的核心是消除生产过 程中的浪费,包括时间、物料 、人力等方面的浪费,通过优 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实现。
二者相互促进
精益生产与智能制造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制造业转 型升级。
智能制造培训ppt
智能车间1
智能物料
设备间通信
智能设 … 智能设
备1
备2
车间智能管理平台
信息物理生产系统
智能产品
物联网
云安全网络
服务互联网
4
1.2 德国工业4.0
➢ 核心: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
CPS是一个综合计算、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通过3C (Computation、Communication、Control)技术的有机融合 与深度协作,实现制造系统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
其 他
2023/12/29
13
2.3 智能车间
高效的生产 排产与调度 效率
生产管理 的实时性 与科学性
控制
维护
刀具
生产资源精 细化和集约 化管理
质量控制 进一步加 强和改善
自动化和无 人化以降低 生产成本
产量控制与 更为灵活的
市场响应能 生产组织和
力增强
市场响应
质量管理
生产计划
调度优化
制造管理
监控可视化
2023/12/29
7
一 为什么要智能制造
二 智能制造是什么
目 三 智能制造什么做
录 四 国内外典型案例
五 几点体会和建议
2023/12/29
8
2.1 智能制造内涵
智能制造技术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先进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而成的先进制造技术,通过智能化的感知、 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以及制造装备 (生产线、工厂)智能化。
物料 物料精度 检测精度 效率 成品良率
料帯 产品
±0.05 ±0.03 12M/min 98%
从精益生产,到智能制造
雅 图仕 的 历 程 提 醒 业 界 ,在 实 施 智 能 制 造 的 过 程 中 .最 大 的 “黑 洞 ”就 是一 味 上 机 器 人 等 硬 件 设 备 、上 信 息 化 软 件 .忽 略 了 基 础 管 理 提 升 。如 此 看 来 ,在 印刷 企 业 迈 向 工 业 4.0的 进 程 中 ,亟 需补 课 的 ,是 用 精 益 管 理 理 念 与 方 法 .梳 理并 优 化 企业 内 部 流 程 ,夯 实 内 部 管 理 基 础 并 不 断升 级 。
走 向智 能化 建设 之 路 ,精 益 生 产 不 是 可 选 项 .而 是 实 实 在 在 的 必 选 项 。
电子 邮 件 wanglI Jie@keyin CF1
编 的1. Editor’s Note
从 精益生产 ,到智能制造
l灾施智 [1I ̄“I|] IJ。造的过程中,最大的 “黑洞”就是一味上机器人等艇什设备、 l J 信息化软件,忽略 r基础管理提升。
冈lJ刚 闭 幕 的 20 1 8中 国 印 刷 业 创 新 大 会 .在 行 业 中 刮 起 智 能 化 建 设 的 劲 风 。智 能制 造 、互 联 合 创 新 l }『 、 榜 样 带 动 .大 家 都 深 刻 认 识 到 “不 改 变 .无 意 义 ” .也 都 开 始 积 极 思 索 自身 的升 级 发 展 之 路 ..
《智能制造导论》教学指导PPT_第六章
6.2 智能工厂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应用等一系列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 新一轮工业革命开始提上日程,工业转型进入实质阶段。而在中国,《中国制 造2025》战略的出台,表明国家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发力把握新一轮工业发展 机遇、实现工业智能化转型。智能工厂作为工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 已经引发行业的广泛关注。
6.1.1 中国机器人产业现状
我国机器人市场的繁荣,并不能掩饰产业发展的短板。如今,国产机器人核心部件中的高 档变速器、伺服器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产核心零部件要进入主流机器人生产线还有很 长一段路要走。机器人产业正在进入2.0时代,对于中国机器人厂商来说,机遇与挑战并 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 加强研发能力。在机器人2.0时代,企业要走到产业价值链条的顶端,获取最丰厚的市 场回报,就要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国内厂商不能再像传统制造业那样,仅仅匍匐在产业 链的最底层做加工、做组装,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成为创新主体,既要有挑战高精 尖技术的勇气,又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才能抓住核心技术,突出自身优势,实现差异化 发展,从而走出一条属于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突破创新之路。 (2) 加强机器人领域的人才培养。机器人的关键技术需要人才来研发,机器人的实际使用 需要人才来操作。机器人技术难度高、风险大,国内外经验都表明,要实现机器人技术跨 越,推进产业发展,必须依托国内有基础、有实力的核心研发队伍,建立多层次的产学研 用紧密结合的机器人技术创新体系。而能否培养出适应机器人时代的大量高级技术人才, 则日益成为制约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3) 发展机器人产业集群。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成规模的机器人企业,这里的规模不仅 仅指产业规模,更指企业的综合实力。这需要政府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政 策扶持,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园或产业基地,引导机器人产业发展,从而形成较完善的工 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增强机器人的高端市场竞争力。
《精益智能制造》导读
《精益智能制造》导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制造业环境中,企业不断寻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方法。
精益智能制造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理念和模式,正逐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消除浪费、优化流程和持续改进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而智能制造则是利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
精益智能制造将精益生产的理念与智能制造的技术相结合,旨在打造更高效、更灵活、更智能的制造系统。
那么,精益智能制造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融合了精益原则和智能技术的制造方式。
通过精益方法,企业能够识别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浪费,如过度生产、库存积压、等待时间、运输浪费、过度加工、缺陷产品以及未被充分利用的员工创造力等。
而智能制造技术则为精益生产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例如利用物联网(IoT)实时收集和分析生产数据,通过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预测性维护以减少设备停机时间等。
精益智能制造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消除浪费和优化流程,企业可以在不增加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产出。
其次,有助于降低成本。
减少库存、降低废品率、提高设备利用率等都能够直接降低生产成本。
再者,能够提升产品质量。
精益智能制造强调对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和持续改进,从而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此外,它还能增强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使其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要实现精益智能制造,企业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在理念层面,企业全体员工都要深刻理解精益智能制造的内涵和意义,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
在技术层面,企业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设备,并实现这些技术的集成和协同应用。
同时,要注重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利用,以数据驱动决策和改进。
在管理层面,企业要建立起适应精益智能制造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推动持续改进的文化。
《智能制造导论》第六章智能制造的应用和展望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总结词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 处理能力,支持实时分析和快速响应。
详细描述
云计算技术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大规模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支 持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而边缘计算技术则将计算能力扩 展到设备层面,支持实时数据处理和快速响应,提高了生产 过程的可靠性和效率。
制定和完善与智能制造相关的法律法规,保 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促进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 进先进技术和经验。
对研究机构的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
研究机构应加强智能制造领域的基础研究, 为技术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 提供智力支持。
促进产学研合作
维支持。
02
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
工业互联网
总结词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核心,通过连接设备、系统、工厂和供应链,实现数 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详细描述
工业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设备和系统连接起来,形 成一个庞大的网络。通过这个网络,企业可以实时获取设备状态、生产数据和 供应链信息,从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产业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
个性化定制生产
智能制造将推动制造业向更高程度的定制化、个性化 生产转型。
平台化运营模式
通过构建智能制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能力互补, 降低生产成本。
产业链协同创新
智能制造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提 升整体竞争力。
社会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智能制造的发展将催生新的职业和岗位,同时 提升就业质量。
人才培养
加强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精益制造015:新工程管理
目录分析
《精益制造015:新工程管理》这本书的目录分析显示,这本书不仅具有丰富 的理论体系,还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指导,是工程管理领域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新工程管理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为提高 自身的工程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精益制造015:新工程管理》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阅读感受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将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我的工作中。无论 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去思考产品开发,还是引入敏捷开发的理念来提升效率,我都 将努力去尝试和实践。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不断 成长和进步。
读感受
《精益制造015:新工程管理》是一本值得每一个工程管理人员深入阅读的书。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想和工具,更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方向。我相信,只 要我们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目录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的目录还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阐述新工程 管理理念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操作方法。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方式,使得读者不仅能够理解新工程管理的理论体系,还能够掌握实际操作技 巧,从而提高自身的工程管理水平。
目录分析
从目录的表述方式上看,这本书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使得读者可以 轻松理解各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书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图表、数据等辅助资料, 增强了内容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目录分析
从目录内容上看,这本书主要围绕“新工程管理”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传 统工程管理的挑战、新工程管理的核心理念、实施方法等方面的阐述,向读者展 示了工程管理的新方向。具体来说,目录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工程管理的新趋 势、跨部门协同的重要性、敏捷项目管理、精益思维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数字 化转型等。这些内容反映了当前工程管理领域的热点话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和指导意义。
《智能制造技术导论》4.3-4.4 智能服务的典型案例及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技术导论
第四章 智能制造之智能服务
第四章 智能制造之智能服务
第一节 智能服务的定义 第二节 智能服务的关键技术 第三节 智能服务的典型案例
第四节 智能服务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领域 第五节 典型案例
*
智能制造技术导论
2024/7/23
*
第四章 智能制造之智能服务
3 第三节
智能服务的典型案例
2024/7/23
*
智能制造技术导论
第四章 智能制造之智能服务
4 第四节
智能服务的发展趋势与重点研究领域
2024/7/23
*
智能制造技术导论
第四章 智能制造之智能服务
一、智能制造服务的未来发展
2024/7/23
*
智能制造技术导论
第四章 智能制造之智能服务
一、智能制造服务的未来发展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2012年11月发布了《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 机器的边界》的报告,确定了未来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服务转型的路 线图,将“智能化设备”、“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和“人在回路 的智能决策”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关键要素,并将为工业设备提供面向 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信息管理服务,帮助用户更高效、更节能、更持 久地使用这些设备。
2024/7/23
*
智能制造技术导论
四、装备异常侦测
第四章 智能制造之智能服务
无所不在的传感器、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使得设备实时诊断变为现实,大数 据应用、建模与仿真技术则使得预测动态性成为可能。通过分布在生产线 不同环节的传感器可实时采集制造装备运行数据,并进行建模分析,及时 跟踪设备信息,如实际健康状态、设备表现或衰退轨迹等,进行故障预测 与诊断,从而减少这些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影响,降低停产率,提升实际运 营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导引】中国制造业降本增效升级转型路径-《精益智能制造》推荐阅读作者简介:欧阳生,《精益智能制造》原著作者,精益智能制造理论创始人、领革智能CEO中国智能制造三个阶段和三大误区自从2013年德国宣布工业4.0战略以来,中国社会各界都在探讨制造业升级转型的话题,过去几年大概可以分成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3-2015年概念植入阶段。
社会各界都在学习美国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学者专家们将国外经验和国内同行及企业家们分享。
第二阶段:2015-2017年上半年摸索试点阶段。
在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后,一些试点企业开始实践智能制造(下文中将工业4.0,工业互联网统称为智能制造),这个阶段是政府主导为主,另外也有部分企业自己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第三阶段:2017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全面爆发阶段。
在政府的支持下,各行各业都开始实施智能制造。
不过不同的企业做法不完全一样,有的直接新建智能工厂,有的进行现有工厂智能化改造,有的进行智能化生产线改造,还有的进行数字化车间建设……。
当前中国智能制造处于第三阶段,呈现出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三大误区值得关注:误区一:为了赚吆喝上智能制造项目。
企业在还不了解智能制造是什么,也没有仔细评估该如何去进行智能化升级转型的情况下,就开始向政府申报智能制造项目,结果等政府专项支持资金拨下来了,被迫匆匆忙忙上项目。
例如国内某寝具企业,现状是工业1.0和工业2.0的水平,投资20亿元新建了一个产业园,向政府申报了智能工厂项目,政府很快批准了该项目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然后该企业匆忙找了德国一家知名公司来帮忙进行智能工厂规划,结果花了近亿元服务费用,除了一堆文件外,什么结果也没有,该寝具公司非常不满意暂停了合同。
于是该公司又去找西门子,ABB等公司帮忙,结果这些公司评估后认为目前该公司并不适合做智能工厂,导致这家公司的智能工厂项目陷于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误区二:将自动化或者信息化建设等同于智能制造。
由于中国企业现状普遍是工业2.0水平,部分企业还处于工业1.0阶段,少数企业达到了工业3.0,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普及率还非常低。
因此在智能制造升级转型的过程中,部分企业认为进行了自动化升级改造或者工厂信息化建设就是智能制造。
例如无锡一家涡轮增压企业,声称在做智能制造,但是当笔者走进工厂时发现,它们只是在几年前上了一套简单的MES报工系统,现在基本上已经停用了。
自动化和信息化是智能制造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但是不能够以偏概全,否则将失去发展的机会。
误区三:基础不好直接实战智能制造。
这个是企业实战智能制造最常犯的错误,实施智能制造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基础条件:一个是硬条件,另一个是软条件。
硬条件是指公司的设备需要具备信息化联网条件,而且要稳定。
纵观国内很多制造企业设备水平,这一点恐怕就要注定走不了智能制造之路。
但是随着智能传感器、控制器、仪表仪器的发展和成本下降,设备的硬性制约会越来越小。
即使现有设备不具备信息化联网条件,通过简单的改造,加装一些小的智能硬件,也可以解决设备信息化联网的硬性制约问题。
设备不光要具备信息化联网的条件,而且还需要稳定,这是更高的要求标准。
另外,设备稳定也是智能制造黑灯工厂的前提条件之一。
软条件是指公司需要有好的管理基础。
“不能在管理不好的基础上实施信息化,不能在落后的产品上搞智能化”这是笔者辅导的国内某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的实战经验总结。
好的管理基础是成功实施信息化的前提条件,若一家公司没有好的管理基础,那么当实施了信息化后,信息化就会将公司的一些实际问题给屏蔽掉了,这样建立在不好的管理基础上的信息化就会是一个低效率的信息化,或者说一个带着肿瘤的信息化,这样的信息化不太能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
我们国内很多民营企业都犯过类似的错误,当上了信息化系统后,发现公司的效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公司的管理成本也是节节攀升,归根结底,原因就在于管理基础不好!那么企业在实战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如何才能脚踏实地,不陷入误区,少走弯路呢?根据笔者的实战经验要把握以下“24字原则”:基于现状,紧盯目标;系统规划,逐步实施;人才培养,升级转型。
这“24字原则”在《精益智能制造》书中有详细阐述。
中国智能制造三痛笔者过去15年一直在实践精益管理,为100多家企业提供了精益项目服务,得以深入了解中国企业的实际需求;2013年在博世开始实践智能制造;2015年系统提出精益智能制造理论体系。
在践行精益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总结了企业的三个痛点:认知之痛、无奈之痛和迷茫之痛。
认知之痛是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埋头苦干,看不清形式,不知什么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发展,从而错失了很多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机会。
就如下图这张漫画所描述的,一个人在拉车,两个人在推车,由于车子没有轮子,前行非常吃力。
这时有一个人拿来两个轮子想让他们装上,拉车人说我们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来装车轮子;而推车人说他们不需要车轮子。
作为看漫画的我们,也许感觉到拉车人和推车人有些不可理喻,尚若花一点时间把车轮子装上,车子不就能跑的更快也更轻松吗!然而身为拉车人和推车人,往往看不到这一点。
现实中很多企业的掌舵者就如漫画中的拉车人和推车人一样,整天都在思考如何让企业发展的更快更好,然而在机会面前,却看不见也抓不住。
当有人提醒他们时,他们表现的非常自负,如推车人一样说不需要。
如今在工业4.0时代刚刚来临之际,能够帮助企业升级转型的两个轮子就是“精益管理”和“智能制造”,将二者合二为一就是“精益智能制造”,这是经过实践验证的符合中国制造业降本增效升级转型的有效路径。
《精益智能制造》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消除认知之痛而作,希望现实中没有如漫画中拉车人和推车人一样的企业家。
无奈之痛是企业开始践行智能制造,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没有资源或者方法来解决问题而感到很无奈。
无奈之痛的形成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遇到对的人;二是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方法还不成熟。
信息不对称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遇不到对的人来做对的事情也很常见。
另外由于智能制造才刚开始起步,很多技术还不成熟,比如云技术、机器深度学习等,因此有些问题目前没有解决方案也很正常。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带来了无奈之痛常有,本书不能帮助解决企业升级转型道路上的所有无奈之痛,但是希望能够给深陷无奈之中的企业一些启示,如何根据实际条件来进行升级转型。
迷茫之痛是企业升级转型过程中另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德国在倡导工业4.0,美国在倡导工业互联网,然而这两个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德国和美国的企业普遍都实现了工业3.0,它们是在工业3.0的基础上来实践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
而中国的实际状况是,工业1.0、工业2.0和工业3.0并存,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已经实现了工业3.0,在这次制造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这些工业3.0水平的龙头企业也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率先践行工业4.0。
然而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还是处于工业2.0的水平,部分企业还是工业1.0水平,那么工业1.0和工业2.0水平的企业该如何践行工业4.0呢?这是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所不能回答的问题,这也决定了中国开启工业4.0时代的道路和德国以及美国不同,中国需要走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精益智能制造”。
精益智能制造理论架构笔者认为:中国制造业要降本增效升级转型,必须要基于中国当前基本国情,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基本国情就是工业1.0、工业2.0、工业3.0并存。
工业3.0的企业数量很少,不到总量的10%。
因此中国要在工业1.0和工业2.0的基础上探索工业4.0的道路,和德美在工业3.0的基础上探讨智能制造之路有本质上的差别。
过去15年间,笔者先是从事制造业的精益管理工作,从富士康到江森自控,再到博世,经历了当今世界三种最有代表性的企业文化:富士康是典型的台日文化、江森自控是美国文化,博世是典型的德国文化。
在这三家企业里工作,得以深刻体会精益管理是如何在不同文化的企业中落地生根的。
特别是在博世工作期间,运用精益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供应链上的核心供应商提升企业整体水平,从企业战略、运营管理一直到日常工作,共为100多家供应商提供了项目落地辅导,在此过程中得以深刻了解中国制造业的现状、问题和需求。
另外从2013年博世引领德国工业4.0革命开始,笔者有机会系统了解博世工业4.0是如何在公司内部落地实施的,也开始将博世的工业4.0实践应用到供应商,帮助供应商升级换型。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中国制造业需要的是用精益管理来降本增效,和用工业4.0技术来升级转型,于是将精益管理和工业4.0(智能制造)创造性的结合起来,提出了“精益智能制造”理论体系,用以帮助中国制造业实现“降本增效、升级转型”的目标。
精益管理是对管理流程和制造流程进行整体优化,是软的方面,可以称之为神;智能制造是对生产要素和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是硬的方面,可以称之为形。
在此轮制造业升级转型大潮中,软硬结合,有神有形,才能事半功倍,以上是《精益智能制造》的实践来源。
另外,在写《精益智能制造》的过程中,笔者将过去实践精益管理和智能制造项目的具体心得和最佳实践提炼成一些简单易懂的原创理论和模型,供读者们参考:如苹果理论、精益管理“大四元”模型、三次元创新理论、精益人才“修己五式”、精益智能制造理论、纵横向端到端数字网络模型、升级转型“五支柱模型”等,这些构成了《精益智能制造》的理论基础。
特别是精益智能制造理论,也是本书的书名,共有六大要素:“精益化、创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互联化”,企业在实战智能制造的过程中要系统的分步实施。
精益智能制造理论体系共有三个阶段六大要素,每个阶段两个要素,如下图所示:•第一阶段:精益化+创新化。
•第二阶段:自动化+信息化。
•第三阶段:智能化+互联化。
精益智能制造理论体系是笔者过去15年精益管理经验和5年智能制造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制造2025》落地的一条有效路径,精益智能制造第一阶段:精益化企业实战智能制造时,精益化有三个作用:一是强健体质;二是模式规划;三是顶层设计。
强健体质是指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
企业要发展和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必须要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具备自我造血功能。
中国企业目前的现状是盈利能力普遍不强,例如很多行业只有十几个点的毛利。
造成盈利能力不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分工价值链上处于中间环节,分得的利润少;二是企业的整体效率不高。
在价值链中的位置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必须靠中国崛起后才能改变整个格局,但是企业的整体效率则是可以迅速提升的。
企业效率提升主要路径是精益管理,这个在本章前三节有详细介绍。
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中将“质量为先”定为一个指导方针,也将“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定为其中的两大战略,这其实就决定了精益管理必须当好排头兵,要打响《中国制造2025》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