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
A.特殊性原理
B.普遍性原理
C.同一性原理
D.斗争性原理
3.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4.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与直观的反映论的对立
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6.(2002年)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阶级斗争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7.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其含义是(〕
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B.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
C.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发展一样是物质的、有规律的过程
D.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______统一()
A.理论和实践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
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9.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D.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C.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二、多项选择题
1.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是指矛盾的斗争()
A.是无条件的
B.既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
C.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的趋势
D.可以脱离矛盾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是()
A.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人生观
B.世界观和历史观决定人生观
C.人生观离不开世界观和历史观
D.人生观影响世界观和历史观
4.“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此诗句体现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动中有静
B.静中有动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5.“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主要内容包括()
A.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
B.康德的经验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7.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D.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参考答案
1.B
2.A
3.D
4.B
5.B
6.D
7.C
8.C
9.C10.B
1.ABC
2.BD
3.ABCD
4.ABC
5.AC
6.AD
7.ABC
三、不定项选择题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D.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2.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
A.改造客观规律
B.消灭或创造客观规律
C.认识客观规律
D.利用、掌握客观规律
3.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中,必然性()
A.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B.是偶然性的表现和补充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D.深藏于偶然性背后,并制约着偶然性
4.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的表现的有()
A.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B.认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C.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D.唯物辩证法承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形而上学则否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5.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
A.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质的前提
B.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C.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是人们做到胸中有数
D.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
四、是非判断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
2.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4.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因而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

()
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产物。

()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
参考答案
1.BD
2.CD
3.ACD
4.ABCD
5.BCD
1.×
2.×
3.√
4.×
5.×
6.√
一、单项选择题
1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即橘这种水果适宜生长在淮南,如果移到淮北就变成又小又苦的枳了。

这种情况说明()
A.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与一定的条件紧密相关的,因此,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
B.外在的环境和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D.条件决定一切,人们在环境和条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2.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
A.社会物质财富
B.社会财富和一切成果的总和
C.社会政治文明
D.社会文化财富
13.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意识的本质问题
B.世界的本原问题
C.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
D.世界能否认识的问题
14.人在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时会感到“度日如年”。

这表明()
A.时间是由人的主观感觉决定的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1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集中在是否承认()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C.事物的内部矛盾
D.事物的外部矛盾
1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科学的观点
17.生产力反映的是()
A.人和自然的关系
B.自然界中物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18.英雄史观的理论前提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9.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传统意识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政治制度
20.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
A.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同谬误相对立的认识
D.绝大多数人的认识
9.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主要内容是()
A.生产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具发展变化的方向
C.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决定作用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即科学之科学
C.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1.造大楼得先设计图纸,然后造楼,这说明()
A.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D.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A.客观实在
B.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C.人的感觉的组合
13.人工智能的伟大意义在于()
A.人类在解决没有感觉的物质同有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问题向前迈进一大步
B.随着电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对整个世界深刻巨大的变化
C.电脑的功能远远超过人脑
D.电脑部分代替和节省了人的脑力,极大地延伸和扩展了人的脑力
14.运用可能性区分为多种情况的观点,指出下列关于“大海捞针”与“水中捞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海捞针”是可能的,尽管很艰难
B.“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
C.“大海捞针”属于抽象可能性
D.“水中捞月”是人主观意志的想象,可以转化为现实
参考答案
11.A12.B13.B14.D15.C16.C17.A 18.B19.C20.A
8.ABC9.BC10.ACD11.BC12.ABC13.ABD 14.ABC
三、不定项选择题
6.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
A.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B.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
C.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不变的
D.在矛盾的体系中,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处于平衡状态
7.下列属于辩证否定的有()
A.我国必须全盘西化
B.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
D.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8.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
A.保守与进步的关系
B.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C.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D.对立统一的关系
9.“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候看到一个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

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A.想问题、办事情要会抓主要矛盾
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D.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本资料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四、是非判断题
7.世界统一于存在。

()
8.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理论水平。

()
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
10.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从无机物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

()
1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
12.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参考答案
三、不定项选择题
6.A
7.BCD
8.D
9.AD10.D
四、是非判断题
7.×8.×9.√10.√11.×12.√
三、不定项选择题本资料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2.现实性是指()
A.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B.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确认
C.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
D.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的总和
1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意识有能动作用
B.认识的能动作用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D.物质决定意识
14.真理是()
A.经过经验检验的认识
B.符合逻辑、清楚明白的主观认识
C.指一切具有意义的认识
D.同客观世界相符合的认识
15.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A.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C.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识是相对的
D.理性认识是与经验无关的人的抽象思维的产物,感性认识只是人本能的反映
四、是非判断题
1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
14.必然性是有原因的现象,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现象。

()
15.假象和错觉实质上是一回事。

()
16.为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要从现实的可能性出发。

()
1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没有实践就没有知识经验。

()
18.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
参考答案
三、不定项选择题
11.A12.A13.ABC14.D15B
四、是非判断题
13.√14.×15.×16.×17.×18√
一、单项选择题
21.“宿命论”在物质和意识关系上的错误观点是()
A.夸大人的自觉活动
B.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C.强调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D.否认人的自觉能动性
22.从个人和社会相互关系看,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于通过自身的活动()
A.实现不受任何制约的自身选择
B.满足社会和自我多方面的需要
C.摆脱社会的限制使人自身成为目的
D.满足个人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追求
23.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因为()
A.能否从事生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B.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在生产劳动中人们结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D.生产劳动是人们的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
24.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需要任何条件
B.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D.人们只能做规律的奴隶,而不能成为规律的主人
25.“时势造英雄”是()
A.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唯意志论的观点
D.宿命论的观点
26.哲学是()
A.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7.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8.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A.一般方法
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
D.具体方法
29.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观点()
A.唯物主义的
B.主观唯心主义的
C.唯物主义经验论
D.客观唯心主义的
30.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
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性的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5.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A.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C.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16.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循环论
B.庸俗进化论
C.激变论
D.直线论
17.唯物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对旧事物的“扬弃”
1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
A.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B.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
C.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
D.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19.下列事例中属于前进中回复的有()
A.被推翻的旧势力暂时复辟
B.从原始公有制到共产主义公有制
C.旧麦种一一麦秆——新麦种
D.生产——消费——生产
20.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因为()
A.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补充、丰富、修正和发展
B.理性认识重要,感性认识不重要
C.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实现理论的指导作用,达到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目的
D.实践比理论重要
2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A.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过程
B.揭示了认识的总规律
C.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创立了彻底的可知论
本资料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参考答案
21.D22.B23.B24.C25.B26.C27.C28.A29.B30.B
15.BD16.AD17.ABCD18.AD19.BCD20.AC21.ABCD
一、单项选择题
3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32.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3.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是()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对人类自身的改造
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34.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不可知论
35.“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6.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事物的()
A.矛盾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37.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系统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38.事物的质是指()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3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在原有状态下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变更
D.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40.“学而不思则罔”,说明了()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表的反映,不能认识事物
C.通过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可缺少的条件
D.人们只要思维,就能产生理性认识
41.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是因为()
A.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D.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4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B.它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
C.它是自然界规律
D.它是社会规律
4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
B.一切认识归根到底从实践中获得
C.直接认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44.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客观真理
B.客观事实
C.客观规律
D.社会实践
4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变化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46.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
B.前者坚持可知论,后者坚持不可知论
C.前者坚持从物到思想和感觉的认识路线,后者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D.前者是经验主义,后者是教条主义
47.认识主体是指()
A.有生命有感觉能力的人
B.从事一定活动的人
C.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D.具有主观思想的人
48.认识的客体是()
A.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人的主观自由创造物
C.整个客观物质世界
D.现代科学知识尚未达到的领域
49.认识的本质是()
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客观实在自身
D.社会实践
50.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再实践
D.抽象、具体、再抽象
5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
52.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53.社会革命()
A.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B.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C.在人民群众觉悟高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D.在具备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的国家才会发生
54.政体是指()
A.政权的组织形式
B.国家的政治性质
C.国家的经济制度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55.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
A.全部自然界
B.劳动资料
C.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
D.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二、多项选择题
22.割裂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将会导致()
A.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
B.辩证唯物的相对主义真理观
C.相对主义真理观
D.实用主义真理观
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A.反映具有摹写性
B.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C.反映具有创造性
D.反映是创造中的反映
24.理性认识是()
A.认识的起点
B.对事物全体的反映
C.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
D.对事物本质联系的反映
三、不定项选择题
16.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
C.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
D.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
17.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辩证法的范畴上说属于()
A.必然性决定偶然性
B.本质决定现象
C.现实性决定可能性
D.内容决定形式
18.人的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
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D.个人向社会索取等量的贡献
19.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
B.人类社会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等同的
D.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它的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
20.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能制造生产工具
B.是否具有社会性
C.是否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
D.是否同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
四、是非判断题
19.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20.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
21.经济基础是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
22.现代国家在本质上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机构。

()
23.既然社会历史的一切都是人的活动创造的,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人的主观意志支配下的,那么社会历史也就没有什么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可言。

()
24.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25.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
参考答案
16.D17.D18.AB19.AB20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