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贸易的主要特征、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贸易的主要特征、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
作者:张春飞
来源:《新经济导刊》 2021年第3期
张春飞
摘要:伴随着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融合渗透不断深化,全球数字贸易飞速发展,推动全球经贸体系深刻变革。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贸易更是实现逆势增长,数字服务贸
易在服务贸易中的占比大幅上升。
建议我国加快数字贸易顶层设计,围绕技术产业发展、新竞
争优势培育、数据交易流通、扩大市场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扎实推进。
关键词: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对策建议
数字贸易时代,数据流牵引和驱动物资流、服务流、技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平台集聚
资源、促进协同、提升效率、构筑生态,推动国际经贸活动从物理世界延伸至数字世界,深刻
影响着国际经贸发展走势和格局。
一、数字贸易的内涵特征
数字贸易是指数字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的贸易形式,其与传统贸易最大的区别在于贸易方式
数字化和贸易对象数字化。
其中,贸易方式数字化是指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活动的深度融合,
以及因此而出现的数字展会、智慧物流、社交电商、大数据营销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
外贸全流程各环节的优化提升;贸易对象数字化是指以数据形式存在的各类型要素、产品和服
务成为交易的对象,如搜索引擎、在线文娱、云计算服务等,导致国际分工从物理世界延伸至
数字世界。
数字贸易的突出特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经济服务化和服务数字化为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分工不断加深,制造业、农业呈现
服务化发展趋势,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由单纯生产制造转向“生产+ 服务”,由单纯出售产品转向出售“产品+ 服务”。
在此基础上,数字技术进一步改变了服务的
生产和提供方式,一些服务变得可存储、复制和线上交付,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降为零,服务
的内容与范围大大扩张,出现了“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可能。
例如,音乐和电影原本存储
于CD、DVD 等分散物理载体,现在被集中存储于云服务器中,可以通过网络更方便快捷地为全
球消费者提供影音服务。
在国际贸易领域,经济服务化、服务数字化将改变人们对传统服务和
服务贸易的认识,大大拓宽数字服务贸易的范围。
二是以安全有序跨境数据流动为驱动。
麦肯锡(MGI)发布的《数据全球化:新时代的全球性流动》报告指出,自金融危机以来,传统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资本流动增长已经趋于平缓,然而跨境数据流动却在飞速增长,支撑和促进了几乎所有其他类型的跨境流动,对全球经
济增长贡献甚至超过了传统货物贸易。
跨境数据流动,一方面为不同国家间经济主体信息传递
提供支持,使得价值链能够更高效地配置、协同,推动货物流、服务流、资金流向更低成本、
更高效率、更贴近用户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数字服务贸易的发展,使得搜索引擎、社交
媒体、云计算等基于数据流动的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与
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国家安全等问题相伴,只有建立安全、有序、可信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则
制度,才能更好地推动各个国家降低对跨境数据流动的限制,从而促进数字贸易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以平台和平台服务体系为支撑。
联合国贸发会(UNCTAD)发布的《数字经济报告(2019)》指出,过去10 年,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量基于数据驱动发展模式的数字平台,是
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平台服务范围并不局限于平台企业所在国家,事实上几乎所有超
大型平台企业都在开展跨国业务,例如亚马逊的跨境电商业务、苹果的应用商店业务、谷歌的
搜索引擎业务等。
平台通过跨国经营活动,可以获取更多国家的数据资源和用户流量,从而强
化平台在资源整合和生态构建方面的优势。
平台企业跨境业务与数字贸易联系紧密,首先,跨
境平台服务本身属于数字服务贸易,平台企业是出口方,境外平台用户是进口方;其次,交易
平台为各国企业的商业合作和贸易往来创造了有利环境,进出口双方可以通过平台快速传递信
息和达成订单;再次,创新平台推动了全球数字服务分工,各国软件、技术等服务提供商深度
融入平台构建的国际分工环境,相互配合、互补余缺。
四是以跨界融合的全球性数字化生态为发展方向。
伴随着IT、金融、咨询、物流等生产性
服务业线上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制造业、农业数字化转型所导致的更细分工和服务外包需求,跨界融合的数字化生态加速形成,并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延伸。
一方面,“研发+ 生产+ 供
应链”的数字化产业链加速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逐步打通,数据供应链引领物资链,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实现全渠道、全链路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
另一方面,“生产服务+ 商业模式+金融服务”的数字化产业生态逐步形成,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跨界融合、相互配合。
二、数字贸易的发展态势
数字服务贸易(可数字交付的服务贸易)是反映数字贸易发展的最主要指标。
基于联合国
贸发会的数字服务贸易数据,本文对全球数字贸易总量、结构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一)全球贸易迎来数字服务浪潮
在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数字技术开展的线上研发、设计、生产、交易
等活动日益频繁,极大促进了数字服务贸易的发展(何伟,2021)。
从总体规模看,全球数字
服务贸易已经初具规模。
2019 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达31925.9 亿美元,占服务贸易的
52.0%,占全部贸易的12.9%(见图1)。
从增长趋势看,数字服务贸易增速领先于服务贸易和
货物贸易。
2010-2019 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依次为
6.1%、5.0% 和2.5%。
特别是疫情暴发以来,虽然旅行服务贸易大受影响,但是无需面对面接
触的数字服务贸易受影响非常有限,在稳外贸、促复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岳云嵩,2020)。
根据我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中,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的出口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30.5%、12.8% 和12.5% ;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进口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28.5%、22.5%。
(二)ICT 服务是数字贸易的增长引擎
其他商业服务、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在数字服务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的报告,扩大国际收支服务分类(EBOPS)的12 类服务贸易中有6 类涉及可数字交付的服务贸易,分别是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ICT 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娱服务。
6 类细分数字服务贸易的对应产业发展和国际化分工程度差异巨大,因此
其在数字服务贸易中的占比也各不相同。
2019 年6 类细分数字服务按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
依次为其他商业服务、ICT 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保险服务、个人文娱服务,出
口规模分别为13998.5 亿美元、6782.2 亿美元、5204.4 亿美元、4091.7 亿美元、1370.3 亿
美元、821.9 亿美元,在数字服务出口中的占比依次为43.4%、21.0%、16.1%、12.7%、4.2%、2.5%(见图2)。
ICT 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是数字服务贸易增长的关键引擎。
细分数字服
务贸易发展快慢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对应服务产业本身是否处于扩张阶段,二是对应
服务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的难易程度,三是对应服务产业开展贸易的主要堵点是否可以通过数
字交付解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
因此,数字化程度高且正处于扩张期的ICT 服务、知识和信息高度密集的知识产权使用费增长居前。
2010-2019年6 类细分数字服务贸易按增长
速度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ICT 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个人文化娱乐服务、金
融服务、保险服务,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7%、6.1%、5.8%、5.0%、4.2%、4.1% ;对数字服
务贸易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8%、43.5%、12.2%、2.2%、12.2%、3.1%。
(三)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分化严重
由于发达经济体资本、技术占优,所以在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数字服务业的培育上具有非
常明显的优势,而且优势一旦建立,马太效应就开始不断发挥作用,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
体很难超越。
从规模看,2019 年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转型经济体的数字服务出口规模分别为24310.0 亿美元、7203.9 亿美元、411.9 亿美元,在全球数字服务出口中的占比分别
为76.1%、22.6%、1.3%。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发达经济体在数字服务贸易中的支配地位超过服
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其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了服务贸易(67.9%)和货物贸易(51.7%)。
从占
比看,发达经济体服务贸易占比和数字服务贸易占比均更高。
2019 年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转型经济体的服务出口在全部出口中的占比分别为30.3%、18.0%、17.6% ;数字服务出口
在服务出口中的占比分别为58.2%、39.3%、30.1%。
三、推动我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数字贸易对于我国融入新一轮以数字服务为核心的全球化分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需
加快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贸易发展战略和实施举措,抓紧形成数字贸易的中国方案。
(一)推动数字技术取得突破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包括5G、6G、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抢占竞争先发优势。
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集中优势资源强化集成电路和软件等
瓶颈环节的研发,力争在硅刻蚀机、高端工业软件、高性能数据库等领域有所突破。
(二)培育数字贸易新优势
推动数字贸易载体建设,支持消费互联网平台和产业互联网平台健康发展,打通各类型平
台数据和数字服务壁垒,壮大平台经济、平台生态,着力提升平台国际化经营和服务水平。
推
动数字服务产业发展壮大,支持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等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提升金融、保险、教育、医疗等传统服务业的数字交付能力。
(三)促进数据要素交易流通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确权、交易和保护的体制机制,探索数字技术在数
据交易流通、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应用,培育若干面向国际的大数据交易所。
探索跨境数据安全
有序流动,建立数据保护能力认证、数据流通备份审查、数据跨境流动风险评估等安全管理和
评估机制。
推进工业数据空间发展建设,鼓励产学研联合建立工业数据空间生态链,同步开展
体系架构研究与应用验证。
(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枢纽
探索构建和接轨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强化相关主管部门对接合作,围绕跨境数据流动、数据隐私保护、数字市场开放等数字贸易规则议题展开深入研究,加快形成明确的中国方案。
大力吸引数字领域跨国龙头企业亚太总部和全球总部落户,在数据流动、资金管理、境外融资、人员流动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五)推进数字市场对外开放
有序开放数据中心、云服务等增值电信业务,支持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确保各项服务政策同等适用于内外资企业。
构建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实施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政策,清理有关部门和地方在市场准入方面对企业资质、资金、股比、人员、场所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逐项明确解决措施、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
加快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引导社会机构依法开放自有数据,支持在特定领域开展央地数据合作,推动政务数据与社会化数据平台对接。
(六)优化数字贸易营商环境
推进数字政务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积极拓展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应用。
加快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加大侵权假冒行为惩戒力度,严格规范证据标准,强化案件执行措施,完善新领域保护制度。
加快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健全各类型人才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麦肯锡. 数据全球化:新时代的全球性流动[R].2016.
[2] 联合国贸发会议.2019 年数字经济报告[R].2019.
[3] 何伟.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综述[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02):1-7.
[4] 岳云嵩. 数字贸易对稳外贸与促复工的影响[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0(03):74-77.
[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数字贸易发展白皮书(2020 年)[R].2020.
(作者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