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拜师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
(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
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b.谈老子。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事迹。
我们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
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赵州桥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雄伟、横跨、冲击力、坚固”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在积累语言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5、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激发学生自主保护文物的意识,唤醒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2、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及培养
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文物)的保护意识。
3、学会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
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
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
底层是铁路,铺双轨。
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
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板书:赵州桥
2、初步了解赵州桥(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出示赵州桥图片。
教师指导观察并介绍:赵州桥,长50米,宽9米,是一座石拱桥。
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平时见到的桥有何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教师小结:图中的赵州桥,始建于隋朝,距今已经有1300
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举世闻名的石拱桥。
赵州桥是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是受到国家保护的文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保护文物,保护祖国的历史遗产。
(2)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代文化遗址、古墓葬好、
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相关的以及具
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
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4)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重要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
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片资料等;
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
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到国家保护。
3.指导预习。
(1)读课题。
注童读准zhàozhōu这两个翘舌音。
(2)轻声读课文。
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
(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
3 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
解释“创举”的意思,赵州桥是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乃致世界的一个创举,也是我国不可多得历史遗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保护文物,保护祖国的历史遗产。
(2)请同学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默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
(3)讨论:共2句话,主要讲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还告诉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3)“闻名”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
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
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
小结: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
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
注意
“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课堂1.2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及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文物)的保护意识。
3.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3 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进一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激发学生自主保护文物的意识,唤醒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 (桥面
又长又宽);第2句写了什么?(全都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3句写什么?(写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第4句写什么?{这一句揭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写什么?(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
计在建桥史是一个创举”)
教师小结:这座桥大桥洞没有桥墩,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它既能减少冲击力,又减少了桥身的重量,节约了石料。
这种设计,在建筑史上从来没有,远在13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创造性低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古代劳动人民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赵州桥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建筑文物,我们应该保护它,让他发挥出更加璀璨光芒。
4.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划出这段的重点词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承上启下,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
第2、3句写了什么?(第2、第3句是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具体说明它的“美观”)第2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启发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怎样写出桥的美观。
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
5.读第4自然段。
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
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
4.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用。
5.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保护文物,保护祖国的历史遗产。
6,完成《作业本》3、4、6题。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学习目标
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渗透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教学设计
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在这了解两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二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日月潭》吧,她在祖国的宝岛台湾。
(出示地图)在祖国的南海上,有一群岛屿,叫西沙群岛。
(板书课题,解释“岛”。
)
2、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对西沙群岛有了哪些了解?交流一下,好吗?(随机对认真预习的学生给以表扬、鼓励。
)你们还很想知道什么?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富饶的西沙群岛的。
二、学生自学:
1、读课文;
2、圈画、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
3、思考问题:全文主要讲的什么?弄清每自然段讲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生字纠正读音
2、读生词
3、全文共7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四、学习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画出重点句子,认识总述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此段在全文起总述的作用。
2、怎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自渎2~6自然段,弄清每段讲的什么。
(2)小组讨论每段内容;
(3)说说每段的内容,方法:逐段朗读、讨论,同时板书;
(4)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提出本节课内容、要求:学习后几个自然段,感情朗读课文,知道每段写的什么,理解句意,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
三、学生自读3~6自然段
1、自渎自了解;
2、小组交流:说说西沙群岛物产怎样丰富?
四、讨论回答:西沙群岛怎样丰富?(同时板书)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重点指导3、4段(出示挂图,指指海底有些什么)
(1)指4人分句分段朗读评议指导
(2)齐读
(3)出示句子:(第4段的最后一句)
2、感情朗读5、6段
(1)指导感情朗读
(2)出示句3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说说句子的意思(西沙群岛的鸟多)
课文是怎样写具体的?(用鸟蛋多、鸟粪多说明鸟多。
)
3、齐读第7段
(1)说主要内容,把与第1段相似的句子找出画“~~~”
(2)知道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的作用)
4、小结:
全文用总述——分述——总结的方法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物产丰富。
齐读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六、资料、图片交流
1、方法:课前结合课文查找有关资料、图片;
2、课上鼓励介绍资料、图片;
3、小组交流;
4、学生结合课文质疑,集体讨论解疑。
七、你是说一说、写一写还是画一画“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自渎课文说说西沙群岛怎样美丽富饶。
全文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总述——分述——总述)
二、学生质疑,讨论解疑
重点:海水为什么会五光十色?
引导朗读第2段的第3句原因。
知道因果关系的句子。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你最喜欢西沙群岛的什么,请你选择读一读,能读出喜爱的感情吗?
2、重点指导朗读第3段: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惊奇赞美的语气
海参…….语气要低粗、稍慢
大龙虾……要读出威武的语气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自背
2、指名背
3、说说你是怎样背出你喜欢的段落?
4、互背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边读边看偏旁;
2、自记字小组讨论易错字;
3、质疑指导书写难字: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5、评议表扬书写认真的学生。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第一课时
一、资料展示交流
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向往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抽读。
重点指导:“涨”是翘舌音,“葱”是平舌音,“融、涨、葱、挡”是后鼻音,“浸、剑、舔”是前鼻音。
3、用多种方法识字字形。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齐读1自然段。
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自读2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春天的景色的?
树木——积雪——春水——小鹿
3、出示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
“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这个词可以用换词法来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
“嫩绿”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通过实物展示来理解。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
“侧着脑袋”,写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神态。
“欣赏”是讲
小鹿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溪里流水的样子,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影
子。
可引导学生想像小鹿的可爱神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用“读懂一段写景文章”的方法,学习了这一课“春天”的部分,让我们欣赏到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
可
是,我们还没有看够春天的美景,夏天又来了,让我们迎着夏天
灿烂的阳光,再次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 看录像
2. 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用学习“春天”的方法理解课文,自学后,同位可交换意见,解决疑难问题。
学习方法:①边读边想,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②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和词语。
③感情朗读课文。
3. 据学法导读
⑴这一段描写了夏天小兴安岭什么景物?
(板书:树木、浓雾、阳光、野花)
⑵夏天的树木是怎样,读有关句子
①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找出最能突出夏天小兴安岭树木特点的词,理解“葱葱茏茏”。
②用换词方式,体会“密密层层”、“封”的准确性
③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你从哪儿可以具体看出来?(“挡”、“遮”)
④教师范读,再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刚才这个句子是老师最喜欢的句子,你又喜欢哪句?
(3)第二句:“浓雾”
①出示这句子,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词
②看图,帮助学生理解“浸”
③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4)第三句:“太阳”
①出示句子,让学生质疑
②看图理解“缕”、“像利剑”
③朗读这个句子
(5)第四句:“野花”
①出示句子,说说这句好在哪儿?
②齐读句子
(6)小结:
三、默读课文,自学第四、第五自然段
我们知道小兴安岭的春天、夏天都很美,那秋天、冬天又怎样呢?你们想知道吗?现在,老师让你们自己去走一走,看一看。
1. 检查自学情况
①第四、第五自然段各写了什么景物?
②在“秋天”、“冬天”一段,哪个句子写得好?
③出示句子:a.落叶在林间飞舞
b.西北风呼呼地刮着
(词语替换法,让学生理解“飞舞”更能表现秋天的欢快、活泼;“刮”突出西北风非常猛烈)
2. 小结:
3. 指导学生读出丰收的喜悦及动物的不同表现。
四、总结
五、师生配合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兴安岭的季节。
二、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是用“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来形容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说它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这里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野花盛开,即使是冬天,雪花飞舞,银花满地,也无比的美丽;说是巨大的宝库,是由于它盛产木材,还有山葡萄、蘑菇、木耳以及人参等名贵药材及珍贵动物。
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
三、学生字。
1、给生字归类。
左右结构:11个
同偏旁:汇和浸,欣和软,刮和舌(舌做部首和独立成字时写法不同)。
比较生字的比例:如“挡”和“刮”一个是左窄右宽,一个是左宽右窄。
“赏”师范写。
四、生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