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处
第一篇:经典诵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处
经典诵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处
【内容提要】:经典文学,它经受了历史的洗涤,承受着历史的考验,蕴含着人类历代的文化、文明和人文精神,所以经典的阅读,不管是在娱乐、欣赏或教育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更是有传递文明,培养人文精神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教学,以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发挥经典的知识性、人文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经典诵读
激趣表演
比赛
一、经典的涵义及界定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智慧、世界的瑰宝,对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和谐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对世界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华经典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对公民和青少年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社会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升广大公民和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语文素质,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净化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何谓“经典”就翻阅词典:“就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又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其著作是具有权威性的”,这样看来都是著作,具有权威性的(有极大的影响力的吧)。
再往回看:“指传统的”,这说明是有漫长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被历史选择而存留下来的,而不是时下流行的“唱片经典、明星经典、歌集影集经典”。
这是把“经典”这个从前神圣的慎用的概念被滥用成风,被普遍化,平庸化了。
当然也不乏超凡脱俗的,高雅的“经典”。
如果在网上随
意浏览一下“经典”(只要你在地址栏输入“经典”,就会弹出无数的经典网页)。
但极难找到你需要的――小学经典教学。
只有“旅游经典”、“服装经典”、“饮食经典”、“民族经典”,真是一个经典时代的回归。
那么文学经典有哪些呢?据查阅有关资料汇统我认为:散文经典、小说经典、童话经典、诗歌经典,这些经典是经过历史浸泽的,历久弥新地描述,以述出了人性。
人类处境中基本不变的东西是永恒的,是以往的岁月里积累下来的优秀读本。
或者是因为本身有特点,或者是很好地记录了当时的生活氛围和文化氛围等等。
总之肯定是众多书目遴选和保留下来的,经历了一代甚至几代阅读的反复阅读,也可以说是经过了反复的考验,以独树一帜而存世永久的。
即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
这样看来,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能够成为经典,历史是能够作出最后的裁决的。
如《论语》、《诗经》、《离骚》、《史记》,我国四大名著、及唐诗宋词、当代诗词美文。
外国的有安徒生的童话,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契柯夫的小说等。
都够得上称的中外文学经典,都值得我们仰视和研读。
二、经典阅读的作用
就经典的涵义来看,文学经典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华,阅读经典可以了解我国文化的根源,吸取文化营养,陶冶人们的情操,重陶人们的精神,提高人们的文人主义精神。
巴金说过:“我们有一个非常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
这就是说明了文学经典宝库的作用,它是一个民族人性,人情,人与人关系等基本道德规范的共同基础,情感的交流,是非标准在大众中的传播,经常是通过文学经典来完成的,所以“不懂文学经典会不懂事”――学会怎样做人。
在缺少人文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在经典阅读中去吸取营养,培养人文精神,把人类永恒的东西,人类的经典,人类不懈的追求传递下去,来弘扬古今经典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也是现代人与祖先对话的一种方式。
还有文学经典会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活最有意义,对生活具有参照的价值,去认识真、善、美、恶与丑,探寻生活的意义,“使生命超越物理的性的生存”,是人的本能之一,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文学经典除去精神层面所具有的难以替代的作用以及对于人类性感的滋养外,还对于人们知识的获取所起到的作用,它有助天人们从中得到必要的知识训练。
如:会为阅读提供一个良好的起点与指导。
这是当下许多流行作品所难以做到的。
以某种义上说,文学经典在写作上能给我们极大的想象域,是在某一程度上达到了人类感知能力的极限。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文学经典是某语种技术的的高峰,我们可以知道母语有什么样的性能,能够表达些什么。
所以对于后来人们的阅读与写作都有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语言基础,“不读经典,则会堵塞交流的渠道”。
就好象人说话,连基本的语音都发不出来,那能和别人谈话进行交流呢?我们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
是应该博览群书,特别应游猎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
不然怎样去培养具有文化知识,人文精神的人才呢?怎样去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让学生吸取养分,滋养他们幼小的心灵呢,所以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才能传递给学生,感染到学生,拉近祖先和后人的距离,很容易地对话交流。
有专家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
作为语文教师,不单单是只掌握专业知识,还应把自己的知识尽量外延,涉猎中外今古的名篇名箸,在已有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提高自身品质情操,丰富知识内涵,促使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有一个新的提高,这样在教学中才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据有关资料:现在不少语文教师文学方面的书了解得很少,尤其是经典书籍,对当代优秀的作品少年读物缺少关注,更不要说认认真真的去啃一部一部的文学经典了,教师自身的视野狭隘,导了阅读能力的衰退,所以不会读书,根本不知道文章美在那里,又怎样引导学生去感受美,体会美呢?更不要说把经典的味道渗透学生的脑子。
这样导致了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稀薄与贫乏,最终必将导致学生人文视野的封闭与狭窄。
请看,在我们的教育中,有多少教师能真正用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孩子沉住气去读一部经典,让他们的心田得以滋润?没有。
实际上,我们这个世纪是远离经典的世纪;从下面可以看出:《巴黎
圣母院》很少中学生看过,小学生呢?更加少。
因此,他们很难识别美与丑,很难把握善与恶;《安徒生童话》有多少人读过?也是很少。
因此,他们他们知道什么是同情,什么是善良。
有多少人读过我国四大名著?回答每是肯定的,很少。
因此,他们不懂认识社会,使用智慧,对待各色各样的人。
孔夫子有多少人读过?也是少得可怜,因此,他们不知道中国文化的根。
不说学生,甚至我们教师,有多少认认真真地去读过?没有这样的文化的滋润,将很难把人文传递下去的,在本质上看,这是一种人类文明断裂的现象,缺少人文情怀的现象。
经典能承受人类文明之重,让文明能延续,让文明能发展。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把一个知识,一个概念教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把一种文化,把一种文明,把理念传授给孩子。
把人类的经典传递下去,止一代比一代更有教养,更加文明。
所以老师本身就必须不停地游弋天中外历代的经典名著之中吸其精华,领略其中的风采,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
然后选择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去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
三、经典阅读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著名教育家家陶行知先生一直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好奇心可以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所以,我认为:在评教学中,经典阅读的教学应用“激趣”和“探奇”法。
“激趣”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采用多
角度,多形式相结合起来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游戏激趣”,可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各自的兴趣,从游戏中引出问题,或从游戏中开启思路,或将认知要求融于游戏活动中,或将技能技巧训练寓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中愉快地学习。
1、诵读比赛
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然而求知欲强,喜欢在众人而前表现自己,希望引起别人的的注意,为满足于学生心理需要,培养教育其独立性,通过诵读训练有素,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古诗
词”时,可以单个人诵读比赛,小组赛,接力朗诵比赛的诵读。
对于诗句的意思、内容学生在诵读中领悟、体会。
2、画画比美
现在的课本,课文中几乎都有插图,小学生的模仿力特别强,又极喜欢模仿。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的想象,画一幅画,每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如《江畔独步寻花》、《望天门山》、《小池》等,边背边画,通过学习想象力和联想,在脑海中把诗句的内容“画”出来,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一幅画画完了,诗句已背得滚瓜烂熟。
同学之间比背诗,比画画,看谁的画得逼真生动,从中领悟了诗词的意蕴美、声色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3、教师的情感激起情趣
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而且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在课堂教学情感场中,教师带着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带着对孩子们的关心和期望,用自己的情感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学而不厌的氛围,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喜悦和满足,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以李白的身份怀着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诵这首诗。
学生为两诗人间的深情厚谊所感染,反复吟咏、诵读,不仅理解了诗的内容,而且陶冶了情感。
著名教育家严济慈先生说:“上课要像演戏一样,要进入角色。
”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学生受受这个“角色”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4、图画演示
图画演示方法很多,如利用挂图、插图、投影剪贴、简笔画等。
关键是要真实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目的也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锄禾》、《猪
八戒吃西瓜》时,都可以,学生边读课文,边看幻灯画面,兴趣盎然,课堂内笑声阵阵,一堂课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
5、小品、相声表演
这一方法可以在高年级进行。
高年级学生已有的理解力能力、自
主能力,老师只做适当的指导工作就完成这一活动。
如学《武松打虎》一文,在学生理解熟读课文内容这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的想法,自编自排,“武松打虎”这一段排除一个节目。
武松把大虫打死后,为民除害成了“水浒”中的一位大英雄,在社会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自己的有什么时候感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这个节目排出后学生更加兴趣浓烈,个个纷争上台表演,赶着背“台词”(课文内容),希望对记者的提问对答如流。
担当记者的尽量挖掘问题,这样学生在玩中掌握了知识,在乐中掌握了方法,把抽象思维的变为形象的,把深奥的变浅易的。
容易接受能力和理解,比在课堂上听老师沉长乏味的解释不知要强多少倍。
这样在形式上,化单调为灵活,化枯燥为有趣。
既培养其个性,兴趣,特长,开拓思维,也激发了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6,分角色朗读和分角色扮演
小学生都有喜欢模仿,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的欲望,上面已经提及过,老师让他们在分角色朗读和角色扮演是情境中去学习,能使他们兴趣盎然,轻松而愉快,这种方法是许多老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课文人物形象,思想特征让学生去分角色诵读和扮演去学习课文,让学生深入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人物思想感情,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特别喜欢这种争角色扮演,能当上“演员”上台表演,表现自己,那高兴劲别提有多高,所以这一方法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如在教<<穷人>>,<<猴王出世>>,<<八戒吃西瓜>>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会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公角色朗读,读出感情,读出个性,“穷人”的辛酸但心地善良,“猴王”的顽皮活泼好动,“八戒”的贪吃懒睡,都在各自的语言中表示出来,以为在朗读的时候,教师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来,应用怎样的语调,语气,怎样停顿,充公体现人物的性格。
在诵读训练后,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欣赏,学生戴上头饰或面具,他们兴致极高,感情投入,小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演到滑稽搞笑处,学生们更是笑声不断,特别是演<<八戒吃西瓜>>,扮演猪八戒的同学,他的动作更是令大家捧腹大笑,四次吃西瓜,四次摔跤的笨拙
滑稽的动作配以语言和“悟空”调皮说教,再
加上表演同学的夸张动作,真是表演得唯妙唯俏,同学们忍俊不禁,笑声不断,在表演中,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各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变化,怎样去表现人物的不同形象,通过表演,结果将出人意料,同学会演得很投入,效果令人满意,事后要进行小组评议,通过评议,既了解自己的表演成绩,又能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7、从美的享受中产生兴趣
学好的课文,可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新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美文,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他们的美好理想,学习课文时,通过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对自然景物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从美的享受中产生兴趣,这对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提高学习兴趣有着重要意义,如叶对陶的散文《荷花》写得清闲秀丽,如诗如画,在品读中,如饮甘泉,玉液琼浆,香醇美酒,享受不尽,“探奇”法,好奇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从而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在阅读中,教师巧设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让学生有一个好奇感,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就有疑问,有疑问就有好奇,就会认真去探索。
这样赿疑赿探,赿探赿有兴趣,好比一个侦探家,对一件案有了疑点,将就疑点侦探下去,顺藤摸瓜,逆水溯源,马不停蹄,所以有探究法教学。
8、课内外阅读
我们的阅读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校园内,师生之间还可以延伸到课外,校外,学生除老师之外的人都可以开展,扩大活动范围,开阔视野,增收益广,开发资源,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教学。
如我们在读了李白《望天门山》,还想知道李白有什么杰作?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就问学生还想读其他的童话吗?回答是肯定的。
这时学生很想知道很多很多,喜欢刨根问底,那么,教师可以抓紧时机,向学生介绍李白的其他诗,安徒生的童话集及其他作家的名篇名著,让学生在课外去搜集阅读,并向学生介绍自己喜欢阅读的好书,好文
章和读书方法。
把学生带进阅览室、图书馆,让他们感受书海之浩瀚;体验读书人的痴迷,使他们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但有些教师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硬压给孩子,造成压抑心理,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而使学生感到课外阅读成了一种负担。
所以教师应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不读中外名著,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提不高的,文化匮乏必然导致道德的衰退”所以应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中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牵引学生的灵魂沉潜往复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墨韵书香,欣赏古诗,古典名诗名句,接触中外名篇名著,认识鲁迅和冰心,让那些抒写真情,感情人生,寄情山水,醉心文化的格高境阔的文章,既启迪智慧,更滋养学生精神世界。
四、结束语
经典的教育,应从小开始,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觉历代人类的人文精神感受染,养成具有现代人文精神的人让诵读成为了师生生命品读、心灵感悟的过程;让诵读充满着思维火花、情感激荡、智慧迸发、审美愉悦。
诵读不仅让孩子读出了文思才华,读出了童年梦幻,也让老师读出了激情,读出了非凡气质,读出了深厚内涵。
所以,经典阅读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是重中之重。
要完成这个重大的任务,小学语言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教师必须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对阅读经典产生兴趣,即怎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上而的几种,只不过本人肤浅的见解,在当仿多媒体的社会,信息发展的时代,还有很多新的教学手段和途径。
为了教育有千秋大业,教育工作者应不懈地努力,共同探讨教育、教学方法,以优质地完成肩上的使命,让诵读丰盈心灵、滋润生命,让孩子们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中健康成长吧!
参考文献:
1.《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第5期
2.《义乌市实验小学:“快乐阅读” 》省教科院调研组2008年12月
3、《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经典诵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处
单
位:岑溪市三堡镇中心小学作
者:梁志强联系电话:************
第二篇:诵读经典好处多(精选)
诵读经典好处多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深邃博大,前辈圣贤的思想精髓,在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与沉淀,形成了今天特特有的中华经典,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班也开展了一个学习经典的活动小组,并以此带动全班的诵读经典的氛围。
我们班的“经典诵读小组”共有8个人,由于是试验性学习小组,开始活动时,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在学生的挑选时做了一点小小的调整,其中3名女生,5名男生;8名孩子中4名成绩优秀者,4名成绩普通的学生;同时在性格上也各有不同,有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也也有活泼好动调皮之人;在几位“专职教师”的亲历亲为下,活动拉开了序幕。
我班的活动小组的活动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为下午放学后5:20—6:30;周六周日为下午2:30-4:30,目的是不耽误学生正常的学习时间,同时也不防碍“家长教师”的生活时间,我们班的4位“家长教师”虽然家务繁忙,有的还有繁忙的工作,但仍然尽心尽力的开展活动,每天的活动也都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也让我感动不已。
一学期下来,家长和学生都觉得收益良多,同时作为老师的我也从孩子们身上发现了许多惊喜的转变。
(一)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范围增广。
在学习小组刚刚开始学习时,有人提出这些经典文学都是古文,四年级的小学生如何学,哪有兴趣学,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些平仄韵脚工整、朗朗上口的古文甚是喜欢,学习兴趣也是空前的高涨,在他们看来这些经典古文一点都不比语文书上
的文字难学,有的还觉得比语文书上的课文更有意思,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在对待新事物、新知识时不在害怕或逃避,而是用了尝试的眼光去审视。
在诵读经典的同时给他们带来了成功的喜悦和另一份收获,这一切都更促使他们睁大了求知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所涉猎的范围也更广泛了。
(二)学习态度转变,学习积极性提高。
中华经典文化历来讲究“以学养心,以心养性”,通过学习来提高个人的修养,以次促进自身个性和人格的形成。
在读经典大半学期后,我惊喜的发现,这些孩子并没有厌倦这种课外学习活动,而是开心的、乐不疲此的进行着自己的活动,学习积极性没有半点的减退,反而影响并折射到了其他科的正常学习上去了,从其他科任老师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都大大改观。
如:活动小组里有个叫连惠娜的小女孩,在读经典前非常喜欢看电视,有时作业也不做,但参加活动一段时间之后,学习的态度自觉性都有了很大的转变,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减少,作业都按时完成,同时她自己开始了自我阅读的活动,要求爸爸给她买课外书,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阅读;家长反馈回来的信息也是孩子学习更自觉了,学习积极性提升了。
通过我的观察,原来原因有:一是“经典”确实对孩子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二是孩子们以小组开展活动,相互之间有一种影响,形成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大家都受益了!
(三)个人道德品质和礼仪修养增强了
记得有句俗语说“人从书里乖”,从这群读经典的孩子们身上,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
在他们读经典的过程中,先读《弟子规》,再读《论语》《老子》《大学》,无一不是教人为人处事,让人明白人生哲理,获得优秀品质的文章。
从本学期孩子们的表现和家长反馈的信息来看,开展这种活动,让他们都变的更有礼貌了,道德品质和行为修养都上升了一个层次。
看到家长开心的笑脸,我也为他们感到高兴。
例如莫文杰同学,向来做事都是粗心大意的,考试时经常因为这个毛病而失分。
自从进到经典诵读小组,他这个毛病就改了很多。
又如诸建民同学,平时爱与人计较,但是现在变的能关心他人,用宽
容的心对待别人,帮助他人。
家长们也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更懂事,更有礼貌了。
虽然这些都是点滴的变化,但是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却感到无比的欣慰!
(四)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在读经活动开展的这个学期里,通过观察我发现,这种课外活动,不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孩子们的正常学习,在对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上还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本学期期末考试时,八个孩子中四个学习成绩优秀的考的更好了,陈锭还考出了语文全年级第一名,英语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
而四个原本成绩一般的小组员进步都很大。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觉得读经典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语文学科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也非常明显。
学生参加经典诵读后也觉得对自己的学习帮助很大。
他们每天放学后都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一起读经典,相互的交流多了,同时也有了学习上竞争的对手,无形中让他们互相你追我赶的努力学习,共同进步。
(五)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协助意识增强,交际能力提高。
这群孩子们在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大家经常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而经典中名人精句的积累,更是让他们在与人交流时,能引经据典,表达能力大大增强。
同时,也提高了他们与人交流的兴趣和能力。
在我的语文课上,我常常为他们脱口而出的名言名句而暗暗叫好。
在小组活动中,除了让他们学会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学校经常会组织经典诵读的各种比赛活动,这样一来,小组的这种协作性和凝聚力也就更强了。
据我观察,有些不善言辞的孩子,通过参加这个活动,也能够主动的与人交流,并且能互相帮助。
通过组织经典诵读的活动,我觉得班级里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班集体更团结了。
(六)家校互助,促进家长与自己的孩子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